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中國經濟學60年學術話語體系的演變及其重建
從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來看,國家的富強不僅需要自然科學知識的進步,而且需要社會科學知識的增長,需要經濟學科的繁榮與發(fā)展。世界經濟發(fā)展中心向中國的轉移、國際經濟學界對中國經濟問題的關注,決定了中國經濟學科的建設勢在必行。從新中國經濟學60年的發(fā)展來看,中國經濟學正處在一種新舊交替之中。因此,立足經濟全球化的背景,總結新中國成立60年來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演變,構建全新的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既是中國經濟學國際化與現代化的要求,也是繁榮和發(fā)展中國社會科學的必然趨勢,更是促進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舉措。一新中國60年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演變西方社會科學是在解決各個歷史時期的西方“社會問題”中演進與發(fā)展起來的,而中國經濟學起源于近代變法圖強過程中的引進?!霸谥袊膫鹘y(tǒng)文化和學術思想中,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經濟思想,但卻沒有近、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學。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是西學東漸的結果”[1]。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演變是一種典型的外部植入型,不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都是外部植入的,獨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尚未形成。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下列幾方面。1.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理論基礎的演變新中國成立60年來,經濟學經歷了從單一理論基礎向多元理論基礎的歷史演變。與任何社會科學一樣,經濟學也有它自己的“理論基礎”,而且正是這些理論基礎構成了作為經濟學話語的概念體系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經濟學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的蘇聯(lián)學派,中國的經濟學以單一的蘇聯(lián)范式的政治經濟學作為理論基礎。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學不斷以“原本”的馬克思經濟學解釋和指導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并逐步吸收和借鑒外國經濟學說,實現了中國經濟學的新發(fā)展。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實現了從以蘇聯(lián)范式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向以中國傳統(tǒng)經濟思想、馬克思經濟學、現代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轉換,從而使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理論基礎實現了從單一理論基礎向多元理論基礎的演變。2.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主題的演變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實現了從革命到建設,從建設到改革,從改革再到發(fā)展的演變。新中國成立前和成立初的過渡時期,中國經濟學話語體系的主題是“革命”,也就是探討如何改變舊政權下的經濟制度,從而建立與新政權相適應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以后,中國經濟學的主題轉向了“建設”。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本質是探索如何堅持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道路,因此中國經濟學圍繞這一主題,不斷進行探索,以“建設”為主題,研究社會主義改造、公有制的建立、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與管理等。改革開放31年來,中國經濟學的主題轉向了“改革”,中國經濟學圍繞經濟改革和開放這一偉大實踐,以“改革”為主題,研究中國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fā)展、經濟增長與發(fā)展等。目前中國經濟改革進入了“后改革時代”,隨著改革任務的逐漸完成,中國經濟學的主題將轉向“發(fā)展”。3.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范式的演變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范式實現了從外部植入范式向多元融合范式的演變。改革開放前29年,中國經濟學研究的范式主要是以外部植入蘇聯(lián)范式為主,詮釋經典著作,以蘇聯(lián)范式的經濟學為框架進行經濟學研究,并以這種理論來指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又從外部植入了西方經濟學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學逐步擺脫了蘇聯(lián)范式,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并以此為基礎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某些合理成分,實現了中國經濟學研究范式的融合創(chuàng)新。4.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主線的演變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主線實現了從計劃經濟理論到市場經濟理論的轉變。改革開放前29年,中國經濟學研究以建立計劃經濟理論為主線,以馬恩列斯經典著作及其理論為依據,把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中國經濟建設相結合,研究和探索計劃經濟理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圍繞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主線,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方法分析市場經濟,將西方市場經濟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對中國市場化過程的特殊問題進行理論分析,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市場經濟理論。[2]5.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方法的演變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方法實現了從理論指導實踐向從實踐提升為理論的轉換。改革開放前29年,中國經濟學研究的方法是以現成的蘇聯(lián)學派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主,分析中國經濟建設實踐問題,按照現有的蘇聯(lián)模式和理論進行經濟學研究。改革開放31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以及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中國奇跡”,使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具有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中國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發(fā)生了轉換,開始注重從生動的經濟改革實踐中總結和提升經濟學理論。這一研究方法的轉換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運用中國的經濟改革實踐和經驗對已有經典理論進行檢驗,找到這些理論對中國經濟的有用性和局限性;二是從中國的實踐經驗中發(fā)現新規(guī)律、概括新概念、提煉新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中國化,借鑒西方經濟學的科學成分,為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奠定了方法論基礎,并反過來指導經濟改革實踐。6.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環(huán)境的演變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環(huán)境實現了從封閉到開放的演變。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是在閉關鎖國的環(huán)境中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環(huán)境實現了從封閉向開放的轉變。與此相適應,中國經濟學的環(huán)境也實現了相應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經濟學也是閉關鎖國,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孤立地進行研究,對經典著作進行詮釋,從經典著作中尋找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依據,缺乏與外部交流,也缺乏從外部吸收思想的機會。隨著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的變化,中國經濟學發(fā)展的環(huán)境也出現了變化,思想禁區(qū)被取消,外來的西方經濟學思潮逐漸登堂入室,經濟學思潮逐漸多元化,中國經濟學與外部交流的機會逐漸增多,逐步走向了多元化。二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面臨的困境由于60年來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不斷變化,傳統(tǒng)經濟學話語體系向現代經濟學話語體系的逐漸轉變,使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面臨著一系列困境。具體表現如下。1.理論基礎的多元化與統(tǒng)一性的困境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客觀上要求形成統(tǒng)一的理論基礎。但是,從新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現狀來看,存在著理論基礎的多元化與統(tǒng)一性的困境。發(fā)展趨勢要求建立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但是現實卻表現為理論基礎的多元化,這種現狀使中國經濟學的研究存在兩種教條主義:一是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教條主義,生搬硬套和神圣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某些論述,忽視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二是教條地對待西方經濟學的教條主義。盲目迷信、崇拜西方的經濟思想和經濟學理論,把西方某些學派、某些理論或者西方國家的政策主張奉為教條。簡單照搬西方經濟學的范疇和理論,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這種困境使中國經濟學遭受著來自“理論與實踐上的雙重沖擊”[3]。2.傳統(tǒng)方法與規(guī)范方法并存的困境方法論是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方法體現著經濟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從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方法要素來看,存在著傳統(tǒng)方法與規(guī)范方法的困境。傳統(tǒng)方法的思路要么重視理論的推演,從理論到理論;要么進行簡單歸納?,F代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重視經驗實證,重視從實踐中總結理論,并注重用實踐中總結提升的理論指導實踐。但中國經濟學目前的學術話語體系中,傳統(tǒng)方法與規(guī)范方法同時并存,使經濟學統(tǒng)一的學術規(guī)范無法有效建立。3.傳統(tǒng)概念范疇與國際概念范疇并存的困境概念與范疇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要素,也是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經濟學從傳統(tǒng)向現代的轉化過程中,一是存在著傳統(tǒng)概念范疇與國際概念范疇并存的困境,大量陳舊的概念與范疇,如“自由競爭”、“商品經濟”等,沒有隨著改革開放的實踐變化而實現內涵創(chuàng)新;二是從外部引入了大量的新概念范疇,如“產權”、“交易費用”等,沒有實現本土化。大量陳舊的概念范疇同現代新的經濟學概念范疇相互混雜,既影響了經濟學作為科學理論的解釋力和自身邏輯體系的構建,同時又制約了經濟學的政策效果。中國經濟學界對美國出現的次貸危機現象的解釋乏力,就是有力的證明。4.豐富的實踐與貧困的理論并存的困境實踐是經濟學理論發(fā)展的土壤,離開了實踐基礎,經濟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經濟60年的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1年經濟的發(fā)展,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經濟改革與發(fā)展中的大量現象需要通過經濟理論給予解釋。但是理論的貧困無法對豐富的實踐給出滿意的解釋,導致經濟政策方面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現象的出現。例如,對中國“三農問題”的研究,發(fā)表的研究成果車載斗量,但是真正有解釋力與可操作性的成果并不多,理論上的貧困導致“三農”政策上的乏力。三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重構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命題、特定的研究對象、研究主線和特殊的概念系統(tǒng),從而確立完善的理論體系,形成知識模式。它強調在特殊的語境中討論理論問題,而不是推行非語境化的脫離實踐的思維方式。作為社會科學的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必須以“話語體系”的建構為導向:一是在面向國際的“話語”過程中,能進行國際交流,提高本國經濟學的國際影響力;二是在面向政府、社會與學術界自身的“話語”過程中,去引導社會意識與社會行為,并在此基礎上培育和提升所在機構和專家學者的影響力。因此,針對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困境,必須進行重構?!敖┠陙?,隨著我國整個學術界的文化反思和文化復興的大潮,不少學者開始揭露、摒棄話語學科中的西方中心主義傾向,探索話語研究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領域和新路徑”[4]。我們認為,在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重構中必須堅持以“我”為中心的原則,從以下方面進行建構。1.形成新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是指在人們分析問題時所使用的相關知識、智力和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知識模式?!盵5]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遷,新經濟的出現,“使知識經濟成為新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虛擬經濟成了經濟活動的新模式,網絡經濟成為新的經濟運作方式”[6]。在這種變化面前,中國經濟學面對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全球化;二是信息化;三是經濟轉型。這些大的變化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現實素材,也產生了傳統(tǒng)經濟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霸谥袊洕母镏?,出現了一系列以往經濟學所不曾認識的制度變遷形式,這些非驢非馬的制度形式使傳統(tǒng)經濟學失去了解釋力,然而卻為經濟學的新發(fā)展提供了新鮮營養(yǎng)”[7],亟待通過經濟理論去解釋。但是,“傳統(tǒng)經濟學的概念幾乎都是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繼承下來的,除了像把資本改造成資金之類的創(chuàng)造外,再沒有什么獨立的創(chuàng)造和概念”[8]。這樣,就需要中國經濟學在新的話語體系框架下形成新的概念框架。2.擴展研究范圍傳統(tǒng)經濟學研究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生產、交換、消費和分配。在人類經濟活動范圍方面,傳統(tǒng)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主要局限在實體經濟領域;在空間范圍方面,傳統(tǒng)經濟學主要局限在一國范圍內,盡管也涉及國際問題,但是僅僅被當作外部環(huán)境來看待;在制度范圍方面,傳統(tǒng)經濟學主要局限在一種制度范圍內,反對其他性質的制度。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轉型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重建必須堅持以下原則:盡管“經濟分析法原有的四要素——生產、消費、分配和交換——仍然站得住腳,盡管由四個要素構成的不同部分是相互分離的”[9],但是中國經濟學需要擴展研究范圍。在人類經濟活動范圍方面,要由實體經濟領域向網絡虛擬經濟領域轉化;在空間范圍方面,要由一國范圍內向國際范圍擴展;在制度范圍方面,要由特定制度背景下的研究轉向研究制度變遷和多種制度下的經濟轉型問題。3.采用規(guī)范方法“在社會科學領域,經濟學區(qū)別于其他科學,不在于它的研究對象,而在于它的研究方法”[10]。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一般涉及三個層次:具體分析方法、一般分析方法和哲學分析方法。其中,一般分析方法是關鍵。20世紀30年代以來,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和數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一般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產生了巨大影響。邏輯實證主義成了規(guī)范和主流的研究方法,這種分析方法從可證實的前提出發(fā),分析人們的經濟活動,預測人們的行為后果。這種方法成了全球化語境下當前國際通用的一般分析方法。在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重建過程中,要采用這種規(guī)范的方法,以中國經濟問題為素材,采用國際規(guī)范的分析方法,進行中國問題的國際化研究?!爸袊洕鷮W只有走向了國際化,掌握了現代經濟學的分析工具,才能完成本土化的工作。”[11]4.確立新主線任何社會科學理論都有自己的邏輯體系,在其邏輯體系中都有一條貫穿理論體系的主線。主線是貫穿一個學科始終,并把學科的概念、范疇貫穿起來,形成理論體系的一條紅線,所有的理論和范疇都以它為核心?!靶轮袊洕鷮W60年中國經濟學發(fā)展始終圍繞著兩條主線及其交替過渡進行研究,即由計劃經濟主線向市場經濟主線的轉變?!盵12]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主線轉變主要集中在經濟性質、所有制結構、分配方式、調節(jié)方式及政企關系等四個方面。今后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構建過程中要圍繞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以及實現社會和諧這一主線,抓住以下“三個核心關系”:一是在宏觀上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主要通過宏觀結構平衡、價值平衡及其調節(jié)、經濟增長與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等形式,來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結合;二是在微觀上的企業(yè)利潤最大化與企業(yè)的社會責任的關系,一方面通過強調效率,在微觀上促進企業(yè)追求利潤最大化,另一方面通過強調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實現社會的公平;三是在資源配置上的效率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又實現和諧發(fā)展,并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以促進和諧社會和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實現。5.形成新的體系“科學知識必須組成相互聯(lián)系的邏輯體系,這種體系應當是相互開放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展和轉化的?!盵13]總結新中國60年經濟學的發(fā)展歷史與現狀,中國經濟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理論基礎方面的多元分裂;研究內容方面的宏觀與微觀分裂;研究方法方面的傳統(tǒng)與現代的分裂;經濟學分支學科的分裂;知識體系上的新舊分裂。在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從國際化、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的角度來有效解決這些分裂,形成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建立新體系的基本思路是:借鑒經濟學說史上薩伊三分法(生產、交換、分配)和約翰·穆勒政治經濟學的四分法(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以及馬歇爾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以馬克思主義生產關系的四分法(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為指導,建立中國經濟學的新體系。6.轉型經濟學范式范式的概念和理論是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Kunn)提出并在《科學革命的結構》(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中系統(tǒng)闡述的,是指常規(guī)科學所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guī)范,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經濟學學科范式是指在經濟學學科或其他領域研究中闡述一個理論、概念或其他事物所借助的一定模式或載體,經濟學理論范式側重于經濟學理論模式的研究。經過新中國60年的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1年的發(fā)展,中國經濟現實和經濟理論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程恩富先生將其概括為三點:“一是多元化的理論范式存在,二是經濟學學科的細分,三是與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相適應”[14]。中國經濟學要密切聯(lián)系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加快中國經濟學范式的現代轉型。四新學術話語體系背景下中國經濟學科的發(fā)展趨勢傳統(tǒng)政治經濟學過于老化,而西方經濟學過于形式化。新學術話語體系背景下中國經濟學科的發(fā)展趨勢應當是融合創(chuàng)新,實現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和中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的融合。在經濟思想史上,經濟學的重大進步都是通過融合來實現創(chuàng)新的,亞當·斯密通過對他之前經濟學思想的融合,建立了近代第一個經濟學的體系,使經濟學成為獨立的學科;約翰·穆勒通過對斯密之后經濟學的融合,促進了經濟學的進一步發(fā)展;馬歇爾通過對約翰·穆勒之后和邊際主義經濟學之前的理論進行融合,建立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薩繆爾森通過對新古典經濟學與凱恩斯經濟學的融合建立了新古典綜合體系,并成為當前經濟學的主流。所以,在新的學術話語體系背景下,中國經濟學未來的發(fā)展取向在于融合創(chuàng)新。具體說,融合創(chuàng)新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1.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和中國經濟實踐的融合創(chuàng)新在中國經濟學學術話語體系的融合創(chuàng)新方面,經濟學界已經提出了一些有影響的觀點,例如,樊綱先生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新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15]的比較與綜合方法;程恩富先生提出“馬學為體,西學為用”[16],即以中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體,現代西方經濟學為用的融合創(chuàng)新;楊承訓先生強調“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7],即以馬克思經濟學為魂,中國特色的現代政治經濟學為體,現代西方經濟學為用的觀點。這些觀點實際上只強調了兩個融合,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融合。我們認為這是不夠的,應該在兩個融合的基礎上強調“三因素”的融合,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實踐的融合創(chuàng)新。兩大融合表現了經濟理論之間的融合,但是經濟學理論不可能脫離現實,還應該在理論融合的基礎上,與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中產生的豐富實踐相融合。由于中國既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又是一個轉型國家,中國遇到的問題,“既有西方國家多年前曾經遇到的經濟問題,又有發(fā)達國家現在碰到的帶有普遍性經濟問題乃至社會問題,還有體制轉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通訊設施建設承包合同
- 專利技術許可使用與轉讓協(xié)議
- 事業(yè)單位正式聘用勞動合同
- 環(huán)保科技研發(fā)與推廣合作協(xié)議
- 企業(yè)向法人借款合同
- 三農田土壤健康與改良方案
- 智慧農業(yè)技術研發(fā)與應用合作協(xié)議
- 公路護欄采購合同
- 動物養(yǎng)殖場地租賃合同
- 經典工程勞務承包合同
- 餐飲服務與管理(高職)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人工智能概論PPT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第一章-運動選材概述課件
- 藏式建筑簡介優(yōu)質課件
- 回文詩課件完整版
- 成人學士學位英語1000個高頻必考詞匯匯總
- 2023年菏澤醫(yī)學??茖W校單招綜合素質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高中英語 Smartphone a smart choice 課件
- 常見食物的嘌呤含量表匯總
-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同步練習(含答案)
- YY/T 1537-2017放射治療用激光定位系統(tǒng)性能和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