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科學實驗_第1頁
年級科學實驗_第2頁
年級科學實驗_第3頁
年級科學實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實驗實驗一: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實驗步驟: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實驗過程:1、將量筒放平穩(wěn),倒入一定量的水。2、讀出量筒中水的體積(視線與量筒內水的凹面最低處保持水平)。

實驗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實驗器材:水槽、水、木塊、金屬塊、塑料塊。實驗步驟:1、預測三種物品的沉浮情況。2、將三種物品分別放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并說出結論。

實驗三:觀察一杯水實驗器材:燒杯、水、干凈的一次性筷子。實驗步驟:1、用眼睛看(無顏色、透明)。2、用鼻子聞(無氣味,注意聞的方法)。3、用嘴巴嘗(無味道)。4、總結水的性質(水是一種無顏色、透明、無氣味、無味道、會流動的液體)。

四年級實驗實驗一:用過濾的方法分離混合物實驗材料:鐵架臺、濾紙、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燒杯。實驗步驟:1、正確折疊濾紙。2、組裝實驗裝置:①將折疊好的濾紙打開(一邊三層,一邊一層)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濕濾紙,使濾紙緊貼漏斗內側。(注意,濾紙與漏斗內壁不能留有氣泡,濾紙邊緣不能高于漏斗邊緣);②根據(jù)漏斗長度和燒杯位置調整鐵架臺鐵環(huán)的高度,并將漏斗頸的下端緊靠燒杯內壁放好。3、過濾混合物:將玻璃棒傾斜,輕輕抵在三層濾紙一邊,將燒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緩緩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濾紙邊緣)進行過濾。4、現(xiàn)象:濾紙上留有沙子,下邊燒杯的水變得清澈。5、實驗結論:不能溶解的物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實驗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實驗材料:燒杯、攪拌棒、冷水、熱水、食鹽。實驗步驟:1、將兩個燒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時放入等量的食鹽。2、一個用攪拌棒攪拌,另一個不攪拌,觀察現(xiàn)象。3、實驗結論:攪拌能使杯中的食鹽溶解得快,不攪拌杯中的食鹽溶解較慢,說明攪拌能夠加快溶解。4、將等量的食鹽分別同時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熱水中,都不攪拌,觀察現(xiàn)象。5、實驗結論:熱水中的食鹽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說明用熱水能加快食鹽的溶解。

實驗三:分離食鹽和水實驗材料:濃鹽水、石棉網(wǎng)、蒸發(fā)皿、酒精燈、三角架、火柴。實驗步驟:1、將適量濃鹽水倒入蒸發(fā)皿中。2、先在三角架上放石棉網(wǎng),再把蒸發(fā)皿放在上面。3、點燃酒精燈(注意使用過程中要用酒精燈外焰,燈帽放置方法),加熱至蒸發(fā)皿內的鹽水基本變干。4、熄滅酒精燈(注意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火焰,別摸三角架)。5、實驗結論:加熱能分離出溶解的食鹽。

實驗四:觀察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實驗材料:鋼尺、橡皮筋、鼓或鑼、音叉和裝有水的水槽。實驗步驟:1、撥動鋼尺,讓鋼尺發(fā)出聲音。觀察現(xiàn)象:鋼尺振動并發(fā)出聲音。2、撥動橡皮筋,讓橡皮筋發(fā)出聲音。觀察現(xiàn)象:橡皮筋振動并發(fā)出聲音。3、輕輕擊打鼓或鑼,讓其發(fā)出聲音。觀察現(xiàn)象:鼓面振動并發(fā)出聲音。4、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觸及水面。觀察現(xiàn)象:音叉的振動導致水面產生波紋。5、實驗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五年級實驗實驗一: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實驗材料:激光筆(或手電筒)、中間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紙3張、白紙屏1個、支架4個。實驗步驟:1、將3張有孔卡紙和紙屏用支架固定,按順序擺放好。間距大約15厘米左右,擺放時有孔的3張卡紙必須放在同一直線上,紙屏放在最后。2、讓手電筒的光射進小孔,觀察現(xiàn)象(手電筒的光透過3張卡紙上的小孔后射到紙屏上)。3、移動帶孔卡紙的任何一個,同樣用手電筒的光對準最近的一張卡紙上的小孔,觀察現(xiàn)象(手電筒的光不能透過三張帶孔紙屏照射到最后的紙屏上)。4、實驗結論:實驗證明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實驗二:冷熱對巖石變化的作用實驗材料:小的巖石塊、酒精燈、火柴、鑷子、絨線手套、燒杯、冷水。實驗步驟:1、正確使用酒精燈給小的巖石加熱。2、將燒熱的巖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復幾次(巖石放入燒杯時要注意不能砸壞燒杯底部)。3、觀察并描述巖石的變化,說出結論。

實驗三:測量力的大小實驗材料:測力計,小重物(鉤碼或者文具盒等)。實驗步驟:1、使用前先檢查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零,不指零的要調零。2、用手輕拉測力計,讀出用力的大?。ㄗx數(shù)視線要與指針相平,用力要輕)。3、用測力計測量一個小物體,讀出重力大?。崞鹞矬w,不要用力過猛,如指針已經(jīng)達到最大數(shù)值還沒提起,停止測量,或改用測量范圍更大的測力計)。

實驗四:摩擦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實驗材料:鉤碼、小盒子、測力計、線、粗砂紙、細砂紙等。實驗步驟:1、預測摩擦力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2、不改變物體重量,只改變接觸面的光滑程度,對比觀察現(xiàn)象。3、實驗結論: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運動時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4、改變物體重量,不改變接觸面的光滑程度,對比觀察現(xiàn)象。5、實驗結論: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有關,運動時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六年級實驗實驗一:杠桿的秘密實驗材料:杠桿尺、支架、鉤碼。實驗步驟:1、組裝杠桿尺,并說出三個作用點:中間支點,左邊為阻力點,右邊為用力點,并將杠桿尺調平衡。2、分別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shù)量(共做六次:小于、等于、大于各兩次),觀察杠桿尺的狀態(tài)會有什么變化,從中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3、實驗結論:①用力點距支點的距離與阻力點距支點的距離一樣遠,力一樣大時,杠桿尺平衡。②用力點距支點的距離遠,阻力點距支點的距離近時,杠桿省力。③用力點距支點的距離近,阻力點距支點的距離遠時,杠桿費力。

實驗二:輪軸的作用實驗材料:鉤碼、輪軸、支架、細線。實驗步驟:1、組裝輪軸,并指出哪是輪、哪是軸。2、將一定數(shù)量的鉤碼掛在軸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試試在輪上掛幾個鉤碼能把軸上的鉤碼提起來(輪和軸上掛的鉤碼數(shù)使輪軸平衡)。3、改變軸上鉤碼的數(shù)量,再做2次。4、實驗結論:在輪上用力比較省力。

實驗三:斜面的作用實驗材料:簡單機械實驗盒、測力計、滾輪。實驗步驟:1、先用測力計直接提起滾輪,測量用的力(測力計使用前調零,讀數(shù)視線與指針相平)。2、利用簡單機械實驗盒中的材料(支架,盒面)組裝三個不同高度的斜面,用測力計拉著滾輪沿斜面向上勻速運動,觀察各用多少力?并讀出三種情況下力的大小。3、實驗結論: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實驗四:制作電磁鐵并檢驗電磁鐵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實驗材料:長導線、鐵芯、電池(3節(jié))、電池盒、大頭針若干。實驗步驟:方法一:1、將長導線按一個方向緊密纏繞在鐵芯上,接通電源。接近大頭針能吸引,斷電后不能吸引大頭針。說明:電磁鐵通電時產生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2、用一節(jié)電池,在鐵芯上先纏若干匝線圈,接近大頭針,記下被吸引的大頭針的數(shù)量。3、用同一節(jié)電池,改變鐵芯上線圈的數(shù)量,接近大頭針,記下被吸引的大頭針的數(shù)量。4、實驗結論:改變線圈匝數(shù)能改變電磁鐵磁力的大小。方法二:1、制作一個電磁鐵。接通電源,接近大頭針時能吸引,斷電后不能吸引大頭針。說明:電磁鐵通電時產生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2、在鐵芯上纏若干匝線圈,用一節(jié)電池接通電源,記下被吸引的大頭針數(shù)量。3、用兩節(jié)、三節(jié)電池,不改變線圈數(shù),記錄被吸引的大頭針數(shù)量。4、實驗結論:改變電磁鐵的電池數(shù)也能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電池數(shù)量越多,電磁鐵磁力就越大。

三年級科學下冊實驗操作試題實驗一: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實驗器材:溫度計、燒杯、水。實驗過程:1、將一定量的水倒入(

)。2、手拿著溫度計的上端,將溫度計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

)的底與壁。3、視線與(

)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

)或(

)時準確讀數(shù),注意讀數(shù)時(

)不能拿出水面。

實驗二:用什么方法辨認鐵制物品實驗器材:磁鐵、大頭針、木塊、橡皮、塑料尺、卡紙、鐵釘。實驗步驟:1、預測以上物品是否能被(

)吸引。2、用磁鐵驗證,觀察現(xiàn)象并說出結論:(

)能被磁鐵吸引。

實驗三:辨別沒有標記磁鐵的南北極實驗器材:有、無標記磁鐵各一塊。實驗步驟:1、指出有標記磁鐵的(

)極、(

)極。2、用(

)標記磁鐵的任一端接觸無標記(

)的一端,觀察現(xiàn)象,再檢驗另一端,多次驗證。3、辨別出無標記(

)的南極、北極。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操作試題實驗一: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實驗材料:小燈座、電池盒、導線、小燈泡、電池、開關。實驗步驟:1、組裝電路:①在電池盒的兩端各連接好一根導線,把(

)正確安裝在電池盒里。②用連接電池的兩根導線的另一端接觸(

),確定能使小燈泡(

)。③將(

)安裝在小燈座中。④打開開關。⑤用導線將燈座和(

)連接起來組成一個簡單電路。2、接通電路:閉合(

),觀察小燈泡的變化。3、拆分器材:斷開開關,使小燈泡(

)。

實驗二:檢測導體與絕緣體實驗材料:木片、塑料片、陶瓷、紙板、橡皮、布、絲綢、皮毛、鋼管、玻璃、鉛筆、銅絲、鐵釘、鋁片……,1個電路檢測器。實驗步驟:1、從以上物品中選擇6種檢測。2、檢查電路檢測器。3、檢測每種物品,觀察現(xiàn)象:使小燈泡發(fā)光,說明被鑒別的材料容易(

);小燈泡不發(fā)光,說明被鑒別的材料不容易(

)(注意要重復檢測)。4、能說出導體、絕緣體的概念,并將被檢測物品正確的分為(

)和(

)兩組。

實驗三:選擇兩種連接方式點亮小燈泡實驗材料:小燈泡、電池、導線。實驗步驟:1、選擇連接方式使小燈泡發(fā)光:①導線連接小燈泡的螺紋與(

)底部的鋅殼,電池銅帽與小燈泡的錫粒接觸,觀察現(xiàn)象。②導線連接小燈泡的錫粒與(

)底部的鋅殼,電池銅帽與小燈泡螺紋接觸,觀察現(xiàn)象。③導線連接電池銅帽與小燈泡螺紋,小燈泡的錫粒與(

)底部的鋅殼接觸,觀察現(xiàn)象。2、實驗結論:小燈泡亮了。

實驗四:辨別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實驗材料:花生米、瓜子、饅頭、面包、土豆……白紙、碘酒、滴管。實驗步驟:

1、辨別脂肪:①去掉花生米的種皮,用它在白紙上(

)、滑動,觀察現(xiàn)象。②去皮的瓜子在白紙上擠壓、(

),觀察現(xiàn)象。③花生米、瓜子在白紙上留下油漬說明它們含有(

)。2、辨別淀粉:①掰一小塊饅頭,在饅頭上滴1-2滴(

),觀察現(xiàn)象。②將(

)滴在其他食物上,觀察現(xiàn)象。③淀粉遇碘會變(

),饅頭、土豆等食物變成藍色,說明這些食物中含有(

)。

五年級科學下冊實驗操作試題實驗一:橡皮泥由沉變浮的秘密實驗材料:油性橡皮泥、刻度杯、200ML水、記錄表。實驗步驟:1、把(

)實心團放入200ML水中觀察沉浮,并記錄排開的水量,再捏成實心的其它形狀,完成同樣操作(再捏一種實心形狀即可)。2、把橡皮泥捏成能浮在水面上的多種形狀:①把橡皮泥捏成碗形,并記錄排開的水量。②把橡皮泥捏成盤形,并記錄排開的水量。③把橡皮泥捏成船形,并記錄排開的水量。④把橡皮泥捏成盒形,并記錄排開的水量。⑤……。3、得出結論:橡皮泥由沉變浮的原因在于它的(

)不變,而是排開的水量(

)了。

實驗二:驗證液體、氣體的熱脹冷縮實驗材料:裝有紅色液體的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燒杯、冷水、熱水、記號筆、錐形瓶、氣球。實驗步驟:1、利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驗證液體是否有(

)現(xiàn)象。2、利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驗證氣體是否有(

)現(xiàn)象。3、實驗結論: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

)的現(xiàn)象。

實驗三:熱是怎樣傳遞的實驗材料:金屬棒、蠟燭、凡士林、塑料小棒或火柴棍。實驗步驟:1、把熱學實驗盒中的(

)支好。

2、把塑料小棒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

)上。3、用蠟燭給金屬棒加熱。從離蠟燭最近的一端塑料小棒(

)落下。4、實驗結論:熱能沿著物體傳遞,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

)的部分。

實驗四:擺的快慢有什么有關實驗材料:秒表、不同輕重的擺錘、不同長短的擺繩、鐵架臺。實驗步驟:1、擺錘與擺繩一端連接,擺繩另一端(

)在支架上。2、擺繩長短不變,改變(

)的重量,觀察記錄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shù)(做三次)3、擺錘重量不變,改變(

)的長度,觀察記錄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shù)(做三次)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