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信仰——我們的故事信仰鑄就公仆本色1956年,在黨的八大召開之際,一位詩人寫下了這樣的感觸:“不要忘山鄉(xiāng)水村的那些母親,不要忘一同睡過破炕席的兄弟,也不要忘縫縫補補的姐妹情誼,他們的煩惱和困難要多多深思。這是我們的本色也是我們的來歷,把它像石碑一樣刻在心里!人民,這就是共產黨員的上帝,所有的上帝都比不上他那樣神奇!”詩人能用美麗語言詮釋共產黨人的公仆本色,是因為有更多的共產黨人,用自己的行動給他們提供了動人的素材。1962年12月,焦裕祿擔任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他一到任,就投入封沙、治水、改地的斗爭。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查看洪水流勢;臨終前,他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他要看著群眾把沙丘治好?!鞍讶嗣裱b在心里”的著名公仆,還有福建省東山縣委書記谷文昌。離廈門不遠,有一個綠樹掩映的海島東山島。島上綠樹成蔭,氣候宜人,有近21萬人居住在這個方圓188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由于生態(tài)條件好,這里養(yǎng)殖的鮑魚一直是周邊市場上的暢銷貨。【同期】村民祭拜谷文昌在島上,這樣的祭拜活動每年清明都會舉行,“先祭谷公,再祭祖宗”已經是東山人不成文的一個習俗。老百姓年年祭拜的這位谷公,就是東山縣委書記谷文昌。1950年,當谷文昌隨解放軍南下來到東山時,他看到的是風沙肆虐的景象。東山島一年有大半時間刮6級以上大風,曾經有11個村莊被風沙掩埋,年年都有人外出逃荒。【同期】原任谷文昌通訊員朱才茂:有一天下鄉(xiāng),看到涼亭那邊一大堆人,穿的都是衣衫襤褸的,他就問你們要干啥?那些人說他們是山口人,每年太苦了,餓著肚子,北邊在做普度,想到那邊去乞討。他聽了以后,眼眶都紅了。他說我是縣長,共產黨派我來這里,就是要使你們的生活好起來,不要乞討,跟我回去。就這樣開始謀劃制服風沙。谷文昌帶領大家在東山島風沙最嚴重的3個災區(qū)種下了2萬多株木麻黃。然而,一場倒春寒,剛剛種下的木麻黃幾乎全部死掉,僅僅存活了9株。這個時候,谷文昌來到白城林地,把活下來的9株木麻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就凇繓|山縣林業(yè)局原副局長林嫩惠:他滿懷信心地對群眾說,你們看不是還活了9株嗎?有這9株,就有90株,就有900株、9000株。他指天發(fā)誓,我們要向沙灘宣戰(zhàn),不制服東山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到1964年,全縣造林就已經達到82000畝,400多座小山丘和3萬多畝荒沙灘基本完成了綠化,在194公里的海岸線筑起了“綠色長城”?;氖彽臇|山島終于變成了美麗的綠島。1981年谷文昌病逝后,當地群眾把他的骨灰埋在了木麻黃掩映的東山島上。每逢敬宗祭祖時節(jié),老百姓都要首先祭奠這位為東山人民造福的共產黨人。在江西省蓮花縣玉壺山上,也有一座墓碑,老紅軍甘祖昌就長眠在這里。甘祖昌1927年參加紅軍,在長期的革命戰(zhàn)爭中,他頭部曾三次負重傷,1957年,已經是新疆軍區(qū)后勤部長、解放軍少將的甘祖昌,主動要求辭去領導職務,帶著全家回到了家鄉(xiāng)江西省蓮花縣坊樓公社沿背大隊務農?!就凇可徎h黨史辦主任李谷城:組織上批準他到廬山,到什么地方去休養(yǎng),他認為吃了人民的飯,不給人民做事,心里過不去。他就跟家里人說,他說我們這次回來不是回來當官,也不是回來做老爺、做地主,我們是回來種田。回鄉(xiāng)29年,甘祖昌和鄉(xiāng)親們一起修起了3座水庫,25公里長的管道,4座水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梁。甘祖昌離職回鄉(xiāng),工資還保留著將軍的待遇,這些錢用在集體生產和幫助貧困戶的,有據可查的就達85000元,幾乎占了他回鄉(xiāng)29年全部工資的80%,而他對自己卻總是省吃儉用?!就凇扛首娌拮育徣洌吼B(yǎng)豬全部賣給國家,那弟弟們很有意見,說每家每戶過年都要殺個豬吃肉,可我們家里,在一起住了5年,沒有殺過豬,弟弟們就覺得跟這個哥哥在一起,一點便宜也占不到,而且還吃虧,后來干脆就分家了。幾兄弟分開了,跟兒子也分開了。有人問甘祖昌:你有官不當,有福不享,有錢不花,到底圖個啥?甘祖昌的回答是:“我們干革命不是為了個人升官發(fā)財,不是推翻一個剝削階級再培植一個新的特權階層。我們干革命是為了解放全人類,實現(xiàn)共產主義?!?986年3月28日上午,躺在病床上的甘祖昌交待老伴:“下次領了工資,再買些化肥,送給貧困戶?!边@是他最后的心愿。當天中午,他因病情惡化不幸逝世。他一生征程萬里,從不肯停下來歇歇腳步,留下的是淡泊名利、心系人民的公仆本色。做人民的公仆,是解讀共產黨人信仰最可寶貴的密碼。信仰,是一種可以傳遞、可以倍增、可以扎根的力量,有了千千萬萬以生命踐行信仰的帶頭人,跟隨黨的隊伍必定會越走越長。站在信仰的旗幟下1955年10月8日,沖破重重阻礙,錢學森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而當時,他已經是名揚美國的空氣動力學家?!咀帜弧?955年10月1日國慶閱兵式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制造出自己的汽車、飛機,部隊使用的主要還是蘇式裝備,尖端武器的研制更是一張白紙。擁有自己的尖端武器,成為當時最迫切的需求。【同期】錢學森生前采訪資料:陳賡大將他就問我,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我那時正憋著一肚子氣呢,中國人怎么不行???所以就回答很干脆,我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陳賡大將聽了以后非常高興,說好極了,就要你這句話。歸國后,錢學森開始主持導彈研發(fā)工作。在當時,他是唯一一位見過導彈的中國人。許多與導彈相關的術語,都是由他親自翻譯的。1959年11月12日,錢學森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名正式黨員。他后來回憶說:我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我激動得整夜睡不著覺。當有人問起他的人生選擇時,錢學森的回答是:“我為什么要選擇中國?我的回答是因為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共產主義的理想,還因為我熱愛我的祖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活力和成就,讓信仰的旗幟更具魅力。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站在了共產主義的信仰之旗下面,這里不僅承載著他們的報國情懷,更承載著他們對人生意義的追尋。地質學家李四光在1958年入黨的時候,已臨近古稀之年,但他卻說,自己“像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生命的新起點剛剛開始”。數學家華羅庚1958年就申請入黨,當1979年獲得批準時,他在一首詞中表達出這樣的心聲:“橫刀哪顧頭顱白,躍馬緊傍青壯人,不負黨員名?!?999年9月18日,在中央表彰的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中,有19人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們中有的人已經不在人世了,鄧稼先就是其中的一個。1958年8月的一天上午,當時身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的鄧稼先,走進了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的辦公室。【同期】鄧稼先妻子許鹿希:那一天他回來比較晚,他說我要調動工作了。我后來問他調哪兒去,他說不能說。我說調什么工作,做什么事,他說不能說。我說你給我一個信箱號碼,我們通信,他說大概也不行。他說如果我能做好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價值,就是為它死也值得。從那一天起,鄧稼先在飛沙走石的戈壁灘核試驗場,整整度過了8年的單身漢生活。在中國一共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鄧稼先參加過32次,其中有15次都由他親自現(xiàn)場指揮。1979年,一次空投核彈的試驗出現(xiàn)故障,作為這次核彈試驗簽字負責人的鄧稼先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到實地查看核彈具體情況。他竟用雙手捧起了含有劇毒的碎彈片。在隨后的一次住院檢查中,鄧稼先身體各項指標均不正常?!就凇苦嚰谙绕拮釉S鹿希:那次我就真急了,就跟鄧稼先跺著腳跟他吵。我非常害怕他得肝癌,我說這種情況之下,你一定得休息一段,他不肯,很快就回去了。1985年國慶節(jié)那天,在癌癥擴散無法醫(yī)治的時候,鄧稼先提出的要求是去看看天安門。鄧稼先臨終前留下的話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直到鄧稼先去世的時候,人們才知道,有這樣一批國防科技專家默默奉獻的故事。早在1959年,當中國決策研制原子彈后,一批科技專家突然消失了,在任何報道或學術會議中,都沒有了他們的消息,甚至連他們的妻子兒女,都不知道他們到底去了哪里。正是這些人,在新中國最困難的時候,不僅創(chuàng)造了“兩彈一星”的科學奇跡,還創(chuàng)造了激勵后人的“兩彈一星”精神。在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了改變貧窮落后的社會面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信仰的旗幟上,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從而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發(fā)展進步。第三集時代先鋒行序上海新天地,世界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區(qū)之一。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新天地已經成為全世界觀察中國發(fā)展奇跡的一個窗口。就在與新天地比鄰的地方,有這樣一座老式建筑,每天清晨,它比周圍的商鋪開門還要早一些。這里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興業(yè)路(原望志路)76號。91年前,中國共產黨人帶著信仰從這里出發(fā),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段偉大的實踐。離這里不遠,是龍華烈士陵園,幾百座墓碑銘刻著革命時期共產黨人的信仰。離這里不遠,是上海重機廠,1961年生產的中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帶著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的理想追求,今天依然在運行。離這里不遠,是浦東新區(qū),從水稻田上崛起的現(xiàn)代化新城,濃縮著改革時期共產黨人的前進步伐。華燈初放,新天地的石庫門前已是車水馬龍,人流如織,而那90多年前點燃的信仰燈塔,依然照耀著我們前行的路。新時期共產黨人信仰的本質: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踐共同富裕的理想這首歌傳唱的,是中國共產黨的一位基層干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2006年,沈浩在小崗掛職屆滿3年,應該回到省城機關工作了。村民們得知后,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他們起草了一份言辭誠懇的挽留信,按下了98個手印。這一幕,打開了歷史的記憶之門。1978年,也是在小崗村,18個農民同樣以按手印的方式,決定實行大包干。中國農村的改革,就這樣自發(fā)地拉開了序幕。也是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正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這就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xiàn)國家現(xiàn)代化,逐步讓人民群眾共同富裕起來。這些認識,成為新時期共產黨人信仰社會主義的本質內容,并轉化為他們踐行信仰的新風采。安徽省財政廳的干部沈浩,就是帶著發(fā)展的使命來到小崗村的。小崗村雖然是農村改革的先聲,但在實現(xiàn)溫飽之后,這里的發(fā)展一直較慢?!咀帜弧?004年2月沈浩被選為小崗村黨支部書記【同期】小崗村村民嚴金昌:說實話,沈浩一來的時候,我們對他也有一種看法,作為城里來的,他當時來的時候才39歲,一個年輕干部,又是財政廳來的,能不能在小崗村待下來,能不能為我們辦一些實事,我們還是懷疑。沈浩在小崗村租了農民的房子住下來,一住就是幾年。甚至大年三十也住在村里?!就凇可蚝疲夯A條件還差,我們小崗村要發(fā)展得更快一點。3年后,小崗村開始有了變化,村辦工廠,發(fā)展合作社,葡萄采摘園的出現(xiàn),讓人們對村莊的未來有了信心,也對這個城里來的支部書記有了信心。2006年底,沈浩任職屆滿,于是,有了那張印滿紅手印的挽留信?!就凇啃彺宕迕駠澜鸩豪习傩站褪且恢峦饬羯蚝?,老百姓認為,沈浩在這里,小崗村就有發(fā)展。沈浩留了下來。隨后的兩年多里,他繼續(xù)沒日沒夜地為小崗的發(fā)展操勞奔波。2009年11月6日,當第二個任期就要結束的時候,46歲的沈浩因積勞成疾,不幸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就凇啃彺宕迕駠澜鸩耗心信⒗侠仙偕俣紦淼缴蚝谱〉哪莻€地方。【同期】小崗村村民唐會英:沒有一個人心里不難過的。誰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誰舉過頭頂。沈浩永遠留在了小崗村,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小崗村公墓。在公墓的前面,村民的平房變成了樓房,快速通道正式通車,自來水和有線電視進入家家戶戶,黨員活動室、衛(wèi)生服務中心已經建成,小崗村的發(fā)展走上了20年沒有走上的快車道。發(fā)展為了誰,發(fā)展依靠誰,發(fā)展成果由誰來享用?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一開始就鮮明提出的重大課題,而且答案始終是兩個字,那就是“人民”。共產黨人在改革發(fā)展的道路上最根本的價值取向,就是要給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帶領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是共產黨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奮斗的重要體現(xiàn)和保證。在中國,就有這樣一個先行的村莊?!就凇抠F賓們,歡迎來到美麗的華西村!這棟矗立在中國鄉(xiāng)村土地上的高樓,是華西村的標志性建筑,也是華西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見證。1978年,當改革的大潮在中國農村涌動的時候,華西村也開始探索自己的道路?!就凇咳A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我不怕資本主義,我是理想共產主義,堅決要搞社會主義。千主義萬主義,社會主義讓人民能夠富裕,就是最好的主義。吳仁寶把自己的信仰化作了樸素的行動:讓華西村的群眾都富裕起來。30多年過去了,華西村已經走在了共同富裕的前列,全村一年創(chuàng)造千億元的工農業(yè)生產總值,有1600戶農民成為百萬富翁,擁有良好的福利和社會保障。【同期】華西旅行社導游孔德鳳:每一棟別墅的造價是230萬,然后家家有車庫,它的綠化面積占房子的2/3?!就凇咳A西村村民朱阿英:像我家是500平方米,連裝潢是280多萬。一個時代的前進,靠的是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一個發(fā)展的民族,靠的是積極進取的意志;一個帶領人民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更需要在各個領域彰顯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創(chuàng)造一流業(yè)績,才能把自己的理想逐步變?yōu)楝F(xiàn)實。改革創(chuàng)新,自覺奉獻,創(chuàng)先爭優(yōu)打開長春光機所這間實驗室的大門,這臺落滿灰塵的機器叫做“X線成像望遠鏡地面測試設備”,它設計生產于1982年。30年后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今天太空中“神八”飛船裝載的光學儀器中最早的地面測試設備,更少有人知道,這個設備見證了一個共產黨員創(chuàng)新奮斗的故事?!就凇渴Y筑英同事關志遠:這個測試設備是80年代初,當時是蔣筑英設計的。蔣筑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他在國內技術空白的情況下,主持研制出了我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測試裝置,建成了國內第一流的光學檢測實驗室?!就凇渴Y筑英妻子路長琴:那時我們所都是燈火輝煌,大家都晚上學習,為國家作貢獻,真都那樣。尤其過去那知識分子,他好像沒啥渴求,他就是說只要黨信任,給他個工作做,他就挺高興,反正我覺得蔣筑英就是那樣。1982年6月15日,年僅43歲的蔣筑英在出差中,因過度勞累而病逝。去世的時候,蔣筑英的入黨申請還沒有被批準,而加入中國共產黨卻是他奮斗創(chuàng)新、默默奉獻的最大動力。【同期】蔣筑英妻子路長琴:這個是他給他爸爸的信:雖然現(xiàn)在許多人對入黨已不感興趣,我想一個人總還是應該有個信仰,人活著總不能只為自己過好生活,要為社會負責任。蔣筑英去世后的第二天下午,長春光機所第四研究室黨支部召開了一次特殊的支部大會,被討論的入黨申請人沒能按照規(guī)定親自出席。蔣筑英沒能在黨旗下握緊拳頭表達自己對共產主義的信念,也沒看到自己曾付出心血的成像望遠鏡翱翔太空,更沒有趕上生活條件改善的好日子。但是,透過太空中中國制造的航天器,美麗的地球上閃耀著一個共產黨人信仰的光芒。這樣的光芒灑滿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歷程,灑滿了一個又一個勇于創(chuàng)新的共產黨人的普通崗位。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島港工人許振超,帶領自己的團隊先后6次打破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成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現(xiàn)代知識型產業(yè)工人的優(yōu)秀代表。山東壽光市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到處拜師學藝,試驗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他還到處傳授這一農民致富之道,掀起了一場種植大棚蔬菜的“白色運動”,從此結束了中國北方在冬天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新疆伊寧縣布里開村黨支部書記買買提江·吾買爾,想方設法帶領村民發(fā)展林果業(yè)、蔬菜種植業(yè)和禽畜養(yǎng)殖業(yè),只用了幾年時間,就把一個矛盾突出、發(fā)展滯后的布里開村建設成了安居樂業(y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在這些共產黨員身上體現(xiàn)的,既是改革創(chuàng)新、創(chuàng)一流業(yè)績的時代精神,也是爭科學發(fā)展之先、創(chuàng)社會和諧之優(yōu)的時代要求。緊扣時代要求,擁有創(chuàng)新精神,是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永葆生機活力的秘密所在。每天,在第二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的手術間都要上演這樣的忙碌。今天,07號手術間主刀的是90歲的吳孟超?!就凇康诙娽t(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做完了一個,再做一個,11點多鐘就可以結束了?!就凇康诙娽t(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護士長程月娥:他平均一個禮拜至少做到5個手術,像今天一天就做兩個了,昨天也做了一個,那就是兩天就做3個了?!就凇康诙娽t(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嚴以群:他白發(fā)蒼蒼,九十來歲的人了,彎下腰去把病人的拖鞋這樣去理一理。把那個鞋頭朝外,病人很感動的。68年從醫(yī)生涯,90歲高齡,1萬多名肝病患者得到救治,這些數字連在一起,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共產黨員吳孟超的人生簡歷。他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先后取得30多項重大醫(yī)學成果,并榮獲2005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而是對待病人,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處處為他們著想的精神作風。這就是吳孟超,他把共產黨人的快樂和幸福演繹成了不老的傳奇。【同期】第二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來領導我們全國富強,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鞍山市齊大山鐵礦的這條路,也許能讓我們理解什么是平凡:在直徑數公里、深度超過150米的礦坑中,這條曲折盤旋的道路總長有40公里,養(yǎng)路工郭明義從1996年至今,在這條路上走了15年。有人算過一筆賬,他每天提前兩小時到崗的結果是:15年來,他在正常工作時間中又另外疊加出了15600小時,合1900個工作日,即多工作了5年。也有人統(tǒng)計,15年的行程總數相加達到6萬公里。為什么郭明義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同期】鞍山市齊大山鐵礦養(yǎng)路工郭明義:這個書(《信仰的力量》)我就在路途中看到的,非常好。你看我還讀中學版的《為了理想》。沒有信仰人活得很飄,我的信仰就是共產主義,我是共產黨員,我沒有別的信仰。郭明義的信仰,不僅在他的工作崗位上閃著光芒。從1991年開始,他20年獻血6萬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qū)群眾捐款12萬元,先后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一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一個80年代中期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舊房里?!就凇抗髁x工友:老做好事啊,做了三十來年了。從部隊的時候就開始,一直到工廠?!就凇抗髁x工友:受他的感染,全礦愛心團隊現(xiàn)在得達到七八千人吧。獻血、造血干細胞、捐遺體、眼角膜。我就是其中一員。這個普通的養(yǎng)路工,在網上開了一個微博,粉絲數量不斷攀升?!就凇堪吧绞旋R大山鐵礦養(yǎng)路工郭明義:通過微博有很多人,要加入我這個愛心團隊,不僅僅是鞍山的,全國各地都有。我們去做,我們用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和帶動其他的人,來證明在中國大地上,還是有這樣的共產黨員,讓人去相信它是真實的。郭明義的一言一行,讓我們想到了戰(zhàn)爭年代的張思德,建設時期的雷鋒,這是共產黨人同一個精神譜系在社會思潮多樣多變的新形勢下的延伸和發(fā)展。這些共產黨人在崗位上的自覺奉獻,有情有義,可親可信。他們的信仰,就像是有人感到寒冷時圍在脖子上的一條圍巾,感到乏累時很自然地伸過來的一雙手。徐虎,穿行在上海里弄中一干就是30年的水電維修工。面對6000多戶居民水電維修、房屋養(yǎng)護需求,他以“夜間義務掛箱服務”的方式,隨時隨地解決居民的困難,總笑著婉拒酬謝、耐心接受挑剔。王順友,四川省涼山的一個山區(qū)郵遞員,一個人一匹馬,24年跋涉了26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6圈,沒有丟失過一份郵件,沒有耽誤過一次班期,創(chuàng)造了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關鍵時刻,挺身而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幾秒鐘的時間里,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這樣的時刻,共產黨員在哪里?這天下午,四川德陽市東汽中學特級教師譚千秋跟平常一樣,準時出現(xiàn)在講臺上。在教學樓要坍塌的瞬間,他讓來不及跑出去的四個同學,藏在桌子底下。他卻拼命地撐住課桌,任憑磚瓦冰雹般地打在自己的頭上、背上和手上。32個小時以后,當救援人員搬走最后一塊壓在他身上的水泥板時,人們驚呆了:4個學生得救了,而共產黨員譚千秋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課。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浙江省紹興縣柯巖街道梅墅村一名叫祁友富的普通共產黨員,急忙趕到街道黨工委書記的辦公室,提出要個人捐款10萬元。與此同時,北京、安徽等地一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也提出希望通過交納黨費的方式向災區(qū)捐款。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組織部決定,在全國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開展自愿交納抗震救災“特殊黨費”活動。5個多月的時間里,全國共產黨員共自愿交納“特殊黨費”97.3億元。和平年代,人們遠離了戰(zhàn)火硝煙,也很少面臨瞬間要做出的生與死的抉擇考驗。然而,在共產黨人信仰的號角聲中,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音符,是不是從此就不再嘹亮呢?1997年,黨的十五大通過了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共產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要求里,增加了這樣一條:“在一切困難和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英勇斗爭,不怕犧牲”。1998年,在特大洪水災害面前,16位駐守在武漢市江漢區(qū)龍王廟閘口的共產黨員,在“誓與大堤共存亡”的誓詞下簽名,這塊“生死牌”,就是在那場斗爭中共產黨員挺身而出的珍貴見證。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廣東省中醫(y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為了減少其他人被感染的機會,她幾乎包攬了檢查、搶救、治療和護理工作,她一次次把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而自己卻一步步坦然地走向死亡。在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在危難關頭,在生死考驗面前,挺身而出,不怕犧牲,依然是共產黨人信仰里嘹亮的音符。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20世紀末國際風云的激蕩,考驗著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無可否認,一些黨員干部身上出現(xiàn)了信仰危機,他們覺得,共產主義過于渺茫,社會主義已經失敗,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忘記了在黨旗下的誓言,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終淪為人民的罪人。在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中,應對和經受各種考驗,化解和戰(zhàn)勝各種危險的重要法寶,更是鑒別黨員干部信仰真假和虛實的試金石。1988年,擺在時任山東聊城地區(qū)行署副專員孔繁森面前的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山東省在選派援藏干部時,認為孔繁森政治上成熟,準備讓他再次到西藏工作。10年前,他已經到西藏岡巴縣干了3年。組織上問他有什么困難,他說:“我是黨的干部,服從組織安排?!彼⒉皇菦]有困難,母親年邁,孩子尚未成年,妻子體弱多病。臨行前,他與母親告別,母親問他:“不去不行嗎?”他回答母親:“不行啊,娘,咱是黨的人?!闭f到這里,他不由得跪下來,流著淚給母親深深地磕了一個頭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娘,您要多保重?!痹谖鞑負卫_市副市長期間,每次下鄉(xiāng),他都要帶些錢給生活困難鄉(xiāng)親,而自己經常吃榨菜拌飯。他還在地震災區(qū)收養(yǎng)了3個藏族孤兒,為了保證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他3次偷偷地賣血換錢。1992年,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期滿后,又被任命為西藏阿里地委書記。為了阿里的發(fā)展,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跑遍了全區(qū)106個鄉(xiāng)的98個鄉(xiāng)。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工作途中,不幸發(fā)生車禍殉職時,他的公文包里裝的是關于發(fā)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孔繁森,以50歲的生命,書寫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新篇章?!就凇克拇ㄊ∪f源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萬小榮:他對我們非常嚴格,我接到他電話,我頭皮是發(fā)麻的?!就凇坷盍稚拮酉蜱鳎荷∧莾赡甓家恢痹诠ぷ?,他單位的人來看他,一說起工作他就很興奮。這位在家人和同事眼中,把工作和生命融為一體的人,就是四川省萬源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林森。組織部長被看作是管“官”的官,李林森如何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呢?【同期】李林森同事王心洪:他說,怎樣才能選出一批老百姓放心,能發(fā)展當地經濟,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干部來?2006年,萬源市村級黨支部換屆,為了選出群眾認可的支部書記,全市推行了由李林森主持設計的“四評村官制度”。這位年輕人就是通過“自我薦評、群眾相評、組織考評、公開競評”“四評村官”當選的萬源市白沙鎮(zhèn)往川壩村黨支部書記。【同期】萬源市白沙鎮(zhèn)往川壩村黨支部書記潘毅:最初根本沒想到我會選得上。不到3年,村里就變了模樣:村民們把這幾條以前沒有的路叫做一環(huán)路、二環(huán)路,這個大山深處的村莊,車能開進來了,西瓜能運出去了,村民致富了,蓋起了小樓,有人還買上了汽車。李林森擔任萬源市委組織部長5年,始終堅持任人唯賢,不讓在基層埋頭苦干的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同期】四川省萬源市梨樹鄉(xiāng)村民楊貴發(fā):都喜歡這樣的干部,他為農民辦了實事?!就凇克拇ㄊ∪f源市梨樹鄉(xiāng)村民李代菊:肯定他是工作太忙了,累得嘛,臉有點黑。都不好問他是不是得了病?!就凇克拇ㄊ∪f源市梨樹鄉(xiāng)村民王瀾波:有村民問,他都說沒事,就是有點感冒嘛。他是這樣跟我們說的。2011年7月,李林森匆匆走完了短暫而絢麗的生命旅程。他以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的模范行為,交出了一份讓黨放心、讓干部信任、讓人民滿意的答卷。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以“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在人民心里樹立起一座公正廉潔、為民服務的豐碑。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長任長霞,經常說的話是“己不正不能正人,心不公豈能為公”。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當她不幸因公殉職時,自發(fā)送行的隊伍白花勝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四川省南江縣常委、紀委書記王瑛,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盡心盡意為群眾做事,是我們黨員干部的天職?!彼冀K戰(zhàn)斗在查處案件、抗洪搶險和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在大巴山群眾心中留下一座不倒的豐碑。一座座豐碑,書寫著這些共產黨人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yè)觀,也詮釋著他們的堅定信仰,那就是,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一心為民,執(zhí)政才能執(zhí)得好。信仰可貴在一輩子堅守從一棵樹苗長成這樣的參天大樹,大約需要20多年的時間,云南保山的這5.1萬畝華山松記錄了一位共產黨人一輩子堅持為人民服務、一輩子堅守共產主義信仰的故事。【同期】善洲林場現(xiàn)任場長周波:大亮山的那個點,看到這些范圍都是善洲林場的面積,原來都是荒山,后來老書記退了休,到林場以后,領著我們大亮山的所有職工,到現(xiàn)在已經變成茫茫林海了。善洲林場以一個已經去世的共產黨員命名。1988年,云南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了,他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一干便是22個春秋。【同期】善洲林場老場長自學洪:這是當年的東西,這是老書記烤茶的茶罐,這是他的辦公桌。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床,就是用這4個樁樁墊起來,把板子鋪上,再把龍須草鋪起,就這樣住。這蓑衣呢,我把它披起來。這里就是一個退休了的地委書記住了整整22年的地方。【同期】楊善洲同事蘇家祥:我去的那個時候,純粹是荒山,當時我看他穿的那個鞋子,鞋子都破了,是那個膠鞋,我看了非常心酸,當時他已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4司馬光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旅行自行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紡織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與投資分析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全自動鮮肉切片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3 信息技術的重要工具 計算機》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華中師大版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
-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安全評價
- 2025年高精密濾油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全國粵教版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下載網上信息》教學設計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教學設計:6.1.1 《連通世界的新航路》
- 2025至2031年中國IC卡式保險箱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否定副詞“不”和“沒有”比較研究
- 19S406建筑排水管道安裝-塑料管道
- 幼兒園木工坊安全教育
- 內科主任年終述職報告
- 船舶起重安全管理規(guī)定規(guī)定培訓
- 2024年不停電電源UPS相關項目營銷計劃書
- 智慧農業(yè)中的農業(yè)機械與設備管理技術
- 公司SWOT分析表模板
- 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案
- 理發(fā)店業(yè)務轉讓協(xié)議書范本
- 2024年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