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級古詩欣賞_第1頁
12年級古詩欣賞_第2頁
12年級古詩欣賞_第3頁
12年級古詩欣賞_第4頁
12年級古詩欣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年級上冊古詩文譯文、注釋、賞析

小學一年級

上冊:

一去二三里yīqùèrsānlǐ

【宋】·邵雍·【sòng】shàoyōng

一去二三里,yīqùèrsānlǐ

煙村四五家。yāncūnsìwǔjiā

亭臺六七座,tíngtáiliùqīzuò

八九十枝花。bājiǔshízhīhuā

【注釋】

⑴去:從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國原用的長度單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煙村:炊煙繚繞的村子。

⑷亭臺:供游人觀賞、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細長的從樹主干或大枝上長出的細莖或者由植物芽苞長

出的嫩莖或部分。

【題解】

這是一首兒歌。此詩選取詩的第一句作標題,這是古詩標題的一種方

法。“一去二三里”,即從這里走出去幾里路遠的意思?!岸北?/p>

概數(shù),并非實指。下文中的數(shù)字也是這種用法。

【譯詩】

從這里走出去幾里路,

看見炊煙裊裊的小村莊住著幾戶人家。

村莊里還有一些亭臺,

亭邊村旁開滿了許多美麗的野花。

【賞析】

這是兒歌中的數(shù)數(shù)歌。內(nèi)容簡單,又畫面生動。富有節(jié)奏、韻律感,

讀來瑯瑯上口。詩句由一至十這十個數(shù)字串起來,卻又描繪出了一幅

寧靜優(yōu)雅、富有生氣的鄉(xiāng)村生活圖。

畫huà

【唐】·王維·【táng】wángwéi

遠看山有色,yuǎnkànshānyǒusè

近聽水無聲。jìntīngshuǐwúshēng

春去花還在,chūnqùhuāháizài

人來鳥不驚。rénláiniǎobújīng

【注釋】

①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驚:吃驚,害怕.

【譯文】

在遠處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顏色,

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

人走近枝頭上的鳥兒卻紋絲不動。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

應(yīng)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

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節(jié),它都盛開著。人走近

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

也不會驚飛。全詩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guī)律,其實正是暗中設(shè)謎,

寫出了畫的特點。)

【賞析】

遠看山有色,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

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chǎn)生

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

在于有靜心者能品之。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一開始就將下里巴人給

趕出了藝術(shù)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在這里,任何的浮

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畫中有水呢?

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于詩人的眼

.

近聽水無聲。

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

并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舍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游刃有余.是什

么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

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

聲”,無聲是一種美。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

游”,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

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

時,便共同構(gòu)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jié)里盡情的開放,

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

并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

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后,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

僅僅是如此嗎?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嗎?是春盡之時,

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里面。

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

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于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中我們才能夠想起。

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后的能夠寄托情懷

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恒的美麗,而一

切的美麗都將隱于虛幻。而我們又將歸往何方?去追尋什么呢?

【鏈接】

中國畫:簡稱“國畫”,它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制的宣

紙或絹上作畫。并與詩詞、款賦、書法篆刻相結(jié)合,達到形神兼?zhèn)洹?/p>

氣韻生動的效果。

靜夜思jìngyèsī

【唐】·李白【táng】lǐbái

床前明月光,chuángqiánmíngyuèguāng

疑是地上霜。yíshìdìshàngshuāng

舉頭望明月,jǔtóuwàngmíngyuè

花兒盡逝,

但那種夢

但不可得

低頭思故鄉(xiāng)。dītóusīgùxiāng

【注釋】

靜夜思:寧靜的夜晚所引起的鄉(xiāng)思。

疑:好像。以為。

舉:抬,仰。

【譯文】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頭望著天上的明月,低

頭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

名句賞析——“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本詩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實樸素的語言,生動地表現(xiàn)出游子的思

鄉(xiāng)之情,全詩僅20個字,已從時間、環(huán)境、氣氛及對人物的細微動

作的描繪,寫出了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語言明白,音韻流利自然,

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卻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小學二年級

上冊:

贈劉景文zèngliújǐngwén

【宋】蘇軾【sòng】sūshì

荷盡已無擎雨蓋,héjìnyǐwúqíngyǔgài

菊殘猶有傲霜枝。júcányóuyǒuàoshuāngzhī

一年好景君須記,yīniánhǎojǐngjun1xūjì

正是橙黃橘綠時。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注釋】

(1)擎:舉,向上托。(擎雨蓋:喻指荷葉)(2)傲霜:不怕霜凍,

堅強不屈。(3)最:一作“正”(4)君:你,指劉景文。

【譯文】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

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

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

綠的時節(jié)啊!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劉景文(名季孫)的。詩的前兩句寫景,

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耙褵o”與

“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

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

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jié)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

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

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

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

《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

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

似乎不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

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

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

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

出了深秋時節(jié)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

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

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

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品味】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么

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

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

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象

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

“精色內(nèi)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jié)句正有此意,

在表達上熔寫景、詠物、贊人于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

秉性。

山行shānháng

【唐】杜牧【táng】dùmù

遠上寒山石徑斜,yuǎnshànghánshānshíjìngxié

白云生處有人家。báiyúnshēngchùyǒurénjiā

停車坐愛楓林晚,tíngchēzuòàifēnglínwǎn

霜葉紅于二月花。shuāngyèhóngyúèryuèhuā

【注釋】

寒山:深秋天涼,山帶寒意。

石徑:石頭砌成的小路。

斜: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xiá。

白云生處:山向遠處伸展。

坐:因為。

紅于:比……還要紅。

【譯文】

石路蜿蜒遠遠地伸向山崖,白云升騰處依稀有些人家。停車只因喜愛

傍晚的楓林,經(jīng)霜楓葉竟紅過二月的鮮花。

名句賞析——“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p>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

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yīng),

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生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

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石徹成的石屋石墻。讓這片片

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

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

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lǐng)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qū)車趕路。

前兩句所寫的景物質(zhì)已經(jīng)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后映襯,

已經(jīng)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wěn),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

說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xiàn)在

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

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難能可貴

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

天的山林呈現(xiàn)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回鄉(xiāng)偶書huíxiāngǒushū

【唐】賀知章【táng】hèzhīzhāng

少小離家老大回,shǎoxiǎolíjiālǎodàhuí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xiāngyīnwúgǎibìnmáoshuāi

兒童相見不相識,értóngxiàngjiànbúxiàngshí

笑問客從何處來。xiàowènkècónghéchùlái

【注釋】

偶書:偶然寫出來的。

鬢:耳邊的頭發(fā)。

衰:古音讀作cuī。指鬢發(fā)稀疏、斑白。

【譯文】

小時候我離開了家鄉(xiāng),到老年才回來,家鄉(xiāng)的口音沒有改變而鬢發(fā)

卻已斑白。孩子們看見我卻沒有人認識我,笑著詢問我是從哪里來的。

名句賞析——“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這首詩看似平淡,卻內(nèi)蘊豐富。前兩句寫游子重回故鄉(xiāng),淡淡的

敘述中含有不可言說的興奮和激動,詩人置身于故鄉(xiāng)熟悉而又陌生的

環(huán)境之中,一路走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化正茂;今日返

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zhuǎn)

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靶柨蛷暮翁巵怼?。在兒童,

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讓;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

了他的無窮感慨,

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

自己的年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

全詩就在這有問答處悄然作結(jié),

盡都包含在這

而弦外之音卻

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以如此簡短的語言寫出了所有游

子的共同感受,這就是本詩千百年引起人們心靈震顫的重要原因。

贈汪倫zèngwānglún

【唐】李白【táng】lǐbái

李白乘舟將欲行,lǐbáichéngzhō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