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陵石像生形象來源課件_第1頁
明皇陵石像生形象來源課件_第2頁
明皇陵石像生形象來源課件_第3頁
明皇陵石像生形象來源課件_第4頁
明皇陵石像生形象來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明皇陵石像生形象的來源南開大學劉毅安徽鳳陽皇陵是明太祖父母之墓,也是明朝最早建成的一座帝王規(guī)格的陵墓。位于明中都城西南10華里太平鄉(xiāng),陵冢在今安徽鳳陽市西南約8公里。陵園坐南朝北,由土城、磚城和內皇城三重城垣構成。據《中都志》等方志文獻記載:皇陵土城平面呈正方形,城周二十八里。城墻四面正中各辟城門,東、西、南三面各一門,北面正中為正紅門三間,面向東北,為陵園正門。正紅門左右另辟東角門、西角門。正紅門外北向有道路直達于中都城下。磚城又名“皇陵城”,其結構為夯土胎芯,里外包磚,城周六里一百二十八步,高二丈。四面正中辟門,上建城樓,名曰“明樓”;各門分別冠以方位。北明樓外復有外罩門一道,為紅宮門及東、西角門二座,三門并列,亦名“欞星門”。磚城內部中央為內皇城,磚砌、外涂朱紅。內皇城是皇陵建筑的核心部分,“內皇城一座,周七十五丈,正殿九間,金門五間,東西廡各十一間,左、右角門二座,后紅門三座,左、右角門二座。燎爐一座,碑亭二座。御橋正三座、左、右石橋二座,金水河一道”。正殿是陵園中的主體建筑,名曰“皇堂”。實測鳳陽遺址皇陵土城平面為正方形,周長14.4公里;磚城南北長1100米、東西寬750米。由于興建年代早、一代之制尚未確立,鳳陽皇陵還中還保留了很多唐宋因素。明太祖孝陵建立了全新的陵墓制度,但石像生的內容和形式卻對于鳳陽皇陵有明顯的繼承關系。惟其石像生制度既不同于唐宋,也有別于明孝陵以后諸陵。鳳陽皇陵石像生中保留了鞏義宋陵的虎和羊,馬仍配以控馬,但控馬中卻新添了長須文官的形象;取消了象及馴象奴、瑞禽浮雕、角端、蕃部客使等,以武將和內侍石像置于文官之上;新增加了麒麟、獅子(鞏義諸宋陵只有門獅)。鳳陽皇陵石像生位于從磚城北明樓到內皇城金門的神道兩側,自北而南依次為:麒麟2對、獅8對、望柱2對、馬和左右控馬或侍者2對、虎4對、羊4對,文官2對、武將2對、內侍2對,總計28對。從內容和形式上看,鳳陽皇陵石像生的直接來源是鞏義宋陵,但在學習繼承過程中卻出現不少變異,因而既與唐宋有異,也和明孝陵不同。1、望柱明皇陵有望柱兩對,柱身形式一樣,但高矮不同,按照柱頭形式來分,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火焰寶珠式,其來源是永昌陵,柱頂寶珠呈葫蘆狀,空珠下有束腰座,刻仰覆蓮花紋。寶珠呈瓜棱狀,三層頂尖。最早見于永昭陵慈圣光獻曹皇后陵,永厚、永泰二陵皆如此?;鹧鎸氈槭降闹^,在永昌陵之前,還可以在唐陵中找到證據,比如唐高宗乾陵、偃師唐恭陵都是這種形式,至于為什么皇陵用兩對望柱并且夾在石獸中間,目前尚不得其解。2、石獸A、麒麟鳳陽皇陵的麒麟的形象,不見于前代石像生,南朝有麒麟,但實為今日所稱帶翼石獸,顯然其形象來自不同的母題。和鳳陽皇陵麒麟最接近的形象,是宋代皇陵隊列當中的角端,但是兩者的差異也很明顯。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明皇陵的麒麟,周身有鱗紋,其來源不詳,但在元代瑞獸圖中有此類裝飾,比如瓷器圖案中B、羊和虎其形象應該是直接脫胎自宋陵,形象也差不多。C、馬與控馬唐宋皇陵神道石像生在馬的旁邊皆有控馬,其形象都是仆役或者宦官。明皇陵石像生中保留了控馬,但是控馬中出現了文官的形象,到孝陵時被取消(孝陵中還有宋陵中所見象,此時馴象人一并取消)3、石人石像生中石人的形象不晚于北朝,唐乾陵有石人11對,從唐玄宗泰陵開始,石人以裝束和手執(zhí)物分出文武形象,文官在東秉圭或笏,武官在西拄劍。宋代從永昌陵開始,文武官員的裝束和手執(zhí)物基本一致,沿襲了唐代的特點,但在隊列中,文官在武官之上。明皇陵文官為梁冠袍服柄笏,應該是繼承了宋陵的特點;但武官的形象變化較大,為身著兜鍪鎧甲裝束,手執(zhí)金瓜,其直接來源顯然不是唐宋皇陵中的武官。從盔甲和手執(zhí)禮儀性武器這兩種要素判斷,其形象應該是來自北宋皇陵南神門外的鎮(zhèn)陵將軍?;柿晔裆淖钌隙耍拷鼉然食翘帲┻€有宦官的形象,在唐宋皇陵石人當中找不到對應的源頭,宋陵南神門內和陵臺前各有石宮人一對,和石墻外的石像生無關,鳳陽皇陵宦官的形象應該是來自于此。鳳陽皇陵仿宋陵的可能性1、元末農民戰(zhàn)爭以復宋相號召,韓林兒于至正十五年建號大宋,年號龍鳳。吳元年,明太祖亦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陵墓仿宋反映了對傳統(tǒng)文化和王朝正統(tǒng)的一種認同。2、洪武元年八月,下詔以應天府為南京,開封府為北京,洪武十一年罷開封“北京”之稱。在典章、官服等諸多方面,明令恢復唐宋之制。3、北宋皇陵位于鞏縣,地近洛陽開封,調查采訪相對比唐陵容易。內容總結明皇陵石像生形象的來源。安徽鳳陽皇陵是明太祖父母之墓,也是明朝最早建成的一座帝王規(guī)格的陵墓。正紅門左右另辟東角門、西角門。御橋正三座、左、右石橋二座,金水河一道”。由于興建年代早、一代之制尚未確立,鳳陽皇陵還中還保留了很多唐宋因素。明太祖孝陵建立了全新的陵墓制度,但石像生的內容和形式卻對于鳳陽皇陵有明顯的繼承關系。鳳陽皇陵石像生中保留了鞏義宋陵的虎和羊,馬仍配以控馬,但控馬中卻新添了長須文官的形象。取消了象及馴象奴、瑞禽浮雕、角端、蕃部客使等,以武將和內侍石像置于文官之上。鳳陽皇陵石像生位于從磚城北明樓到內皇城金門的神道兩側,自北而南依次為:麒麟2對、獅8對、望柱2對、馬和左右控馬或侍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