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章_第1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章_第2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章_第3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章_第4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章第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有機物和植物三葉蟲化石古代脊椎類化石達爾文生物進化論附件:視頻播放:生命的起源第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第一節(jié)

物質世界和實踐一、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第二節(jié)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與發(fā)展一、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普遍性二、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三、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三節(jié)

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一、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二、意識的能動作用三、主動能動性與客觀規(guī)律性的辯證統(tǒng)一第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習把握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原理,著重理解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實踐觀點、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

教學學時:9學時第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對視頻“生命的起源”的思考:1.世界的源頭是物質的嗎?2.進化論與心理學:意識也同樣來自物質性的根源嗎?3.“意識從根本上來說是物質的”與“意識就是物質”這兩種說法有什么區(qū)別?第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一、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一)世界觀與哲學基本問題(二)物質的客觀實在性(三)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第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一)世界觀與哲學基本問題NO.1:哲學的基本問題

1.我是誰?——whoamI?2.我在哪里?——whereIwasbeenplaced?3.我自身同周圍世界是什么關系?——whyIamherenow?4.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舉例:亞當、夏娃和伊甸園的故事第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亞當和夏娃受了蛇的引誘,偷摘了智慧數(shù)上的蘋果。第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天地如雞子,盤古在其中?!短接[》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開天辟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厚,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

第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對“亞當和夏娃”、盤古故事的思考:“意識”是人的本質(nature)?何謂“本質”:

本質一詞與英語nature(本性),origin(起源),primitive(本原),principle(規(guī)則),pattern(模型)等等詞匯的意思是一致的。這些英文詞匯展開的就是中文本質一詞所包涵的全部意思。質的基本字義

1.

本體,本性:物質流質實質本質品質性質素質資質2.

樸素,單純:質樸質直3.

問明,辨別,責問:質疑質問第1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小結:意識和物質何者是本原?思考:上帝之造世和盤古開天辟地有什么不同之處?兩個故事對“本原”問題的回答有什么不同?盤古死后變成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所以盤古是以一種物質、自然形態(tài)存在。而上帝則是一個創(chuàng)造神。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不同的回答?第1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No.2: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學說和理論體系有不同的世界觀,就會有不同的方法論。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宗教的,那么我們就會用宗教的方法來改造這個世界;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天——地——人”三分的,那么我們在改造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會解讀天地的啟示,就會占卜,就會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第1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No.3:哲學的兩大基本問題:(1)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A物質與意識何者是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B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我們周圍的世界?(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2)世界是怎樣存在的?依據(jù)對這兩大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我們把哲學思想劃分為不同的派別。第1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

泰勒斯:我從水里來,我及萬物都由水而來理由1:水滋養(yǎng)著萬物,無水則不能活理由2:土中,空氣中,天上地下無處不是水所以,水是萬物之母,是萬物的本質(本原)泰勒斯—水本原說第1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阿那克西美尼:氣才是世界的本原。理由一:氣可以轉化為世界上任何其他性質。理由二:氣有冷和熱兩種性質,冷時凝聚就可轉化為云、水、土、石頭;熱時稀疏,就可轉化為火。第1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事物的秩序不是任何神或者人創(chuàng)造的,它過去一直是、現(xiàn)在是、將來也永久是永生之火,按照定則燃燒,要按照定則熄滅。而在一切變化中保持不變的這團永生之火,它所遵循的定則就是“邏各斯”(logos)。理由:世界產(chǎn)生于對立面和永不止息的變化。因此,只有永不止息的,永不靜止的東西,只有永生的火,才能成為本原。第1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赫拉克利特:世界產(chǎn)生于對立面

處在不斷的變化中藏匿在自身中對立面:每一種東西都變成它的對立面,依賴于它的對立面而變化存在。“戰(zhàn)爭是萬有之父和萬有之王”。如果沒有斗爭和對立,世界就會消亡。凡是論述它的對立面具有什么樣的屬性,那么同時,對它本身也可以做那樣的論述。藏匿在永恒中的不變的變化:事物好像是永恒的,因為我們看不見事物中不斷的運動,因為上升的路和下降路是一條路,正如太陽日日新,升起時照耀,下降時熄滅。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新而又新的水不斷地往前流動。因此,變化是永恒的,能作為不變的永恒就是變化本身。而在這個世界上,最能變動不居的,莫過于火。第1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理由1: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從性質上說,涵括了基本性質)理由2: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從轉化上說,五行相生相克)第1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小結: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討論什么?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他們討論的核心問題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他們利用各種方式,證明了世界的本原。他們找到的世界的本原是:水、氣、火、土、金、木等等。這些東西具有什么共同性?——共同指向一種具有可直接感官,可以直接體驗的東西。我們可以叫它們“物質”。但是,世界上有水,有火,有金,有木,有氣嗎?——沒有。有的只是具體的河水,泉水,臟水,淚水,血水等等。因此,“物質”一詞具有抽象性,在樸素唯物主義者的“物質”的代名詞中,依舊具有可直觀性。第1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德謨克利特:世界基于一種原子與虛空的組合。原子(atomon)的原意是:不可分割。它被用來表述在思維直觀中能夠感受到的最小的微粒,表示一種“充實”,實在,存在。所謂“虛空”,則表示一種與“充實”正相反對的“不充實”,或者說無,非存在。理由1:我們能感知到的世界是眾多的,多變的,那么,充實必然可以分割。只有可分割,才能產(chǎn)生眾多充實的東西。只有在眾多充實的東西之間有空隙,才會發(fā)生運動和變化。理由2:并非所有充實的東西都可以作為萬物的本原,本原必須是不生不滅的存在。充實的物體不會在分割中消失,因為存在不可能變?yōu)榉谴嬖?。可分割的充實物,必然由一個不可分的充實物體組成,它就是原子。物理屬性:有廣延,不可分,不可入,不可變。第2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人是機器》L'homme-Machine法國J.O.拉美特里的著作。作者因出版《心靈的自然史》一書被迫流亡荷蘭時寫成,1747年匿名發(fā)表。拉美特里根據(jù)大量醫(yī)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科學材料,證明人的心靈狀況決定于人的機體狀況,特別著重證明思維是大腦的機能和道德源于機體的自我保存的要求。《人是機器》假定一切生物都具有所謂“運動的始基”,它是生物的運動,感覺以至思維和良知產(chǎn)生的根據(jù)。

關節(jié)心臟神經(jīng)齒輪發(fā)條游絲第2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原子論的困境:19世紀、20世紀初,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fā)現(xiàn),否定了原子是物質的始原、原子不可分等傳統(tǒng)思想。馬赫主義者抓住這一點以論證唯心主義,宣稱:“物質消失了”,就是“物質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覺,物質是“荒謬的虛構”和假設。17-18世紀的科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茨早就通過“單子”的設想,否定了原子可以作為最小的物質微質。他用“單子”(monad)表示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把“沒有部分”作為單子的基本規(guī)定性。由此,可以推出,單子不具備廣延,因為任何有形的東西都是可分的,可分必然就有部分。因此,最小的實體必然沒有廣延。而當時的人們都承認一點:廣延是物質的屬性。因此,從最小的不可分的實體,同樣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單子不是物質實體。且沒有部分的東西,不可能被組合或者分解。第2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小結: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怎樣的(1)?他們討論的核心問題依舊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他們的理論具有什么特點?靜止:原子、機械的特點是分割性,而分割性與綿延性、模糊性、連續(xù)性是相對的。當世界的一切被分割為無數(shù)的原子(點)的時候,物質世界的連續(xù)性就被打破了,運動性也同時被取消了。孤立:分割性同時也造就了單個事物與整體之間的非連續(xù)性,也就是間斷性。機械:個體與整體之間的協(xié)作,只能是間斷的,機械式樣的運作。第2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小結: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怎樣的(2)?

通過現(xiàn)代科學尤其是萊布尼茨的推論,原子論不僅不能證明物質是萬物的本原,相反,它有可能證明世界的本原是非物質的,甚至可能是一個理性化身的上帝。因此,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是不徹底的,它有可能走向它的反面,它的論證和假設可能導致它同時也能為唯心主義做證明。第2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一元論和二元論(1)我們前面所介紹的這些思想當中,有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一個東西,比如說火,氣,水;也有用多種基本元素充當世界本原的,比如五行說。可是有人說,所有的唯物主義者都是一元論者,怎么理解呢?這就要涉及到另外一種對這個世界的根源的思考上:唯心主義五行也好,水也罷,其對世界本原的思考無非都是物質性的追溯,而有一批哲學家,他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尋找世界的本原:第2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義的追溯主觀唯心主義—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人的主觀意識(人的感覺、經(jīng)驗、意志)的產(chǎn)物,代表人物是貝克萊。貝克萊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物是感覺的復合第2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阿那克西曼德:世界的本原是“無定”。即無定形,無定象,無定性,無定在。理由:水,火,土,氣等,任何具有某一特定的物質形態(tài)和屬性的東西都不能作為本原。因此,沒有任何規(guī)定性,或者調和各種規(guī)定性的中性狀態(tài),才可以作為萬物的本原。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

第2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畢達哥拉斯:數(shù)才是萬物的本原。理由1: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規(guī)定為數(shù)的規(guī)定性。

比如:數(shù)學的比例關系事先決定了人體的脾臟個數(shù),細胞個數(shù),身高比例等。而“美”等屬性,則受黃金分割數(shù)等的事先決定。理由2:數(shù)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構成事物的基本單元。沒有任何一個事物不由點、線、面構成,而任一點、線、面必然以數(shù)作為基本單元。第2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據(jù)拉修爾說:畢達哥拉斯是創(chuàng)造“哲學”(philosophy)這一詞的人,意思是philo(愛)-sophia(智慧)。而畢達哥拉斯所指“智慧”,是指對數(shù)的本性的把握。畢達哥拉斯數(shù)——畢達哥拉斯樹第2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從哪里來?——whatismynatrue?黑格爾:只有具備客觀實在性的“絕對精神”才是世界的本原。朱熹:“天理”才是唯一可以作為萬物本原,賦予萬物本性的唯一客觀實在。第3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客觀唯心主義與主觀唯心主義無規(guī)定性、數(shù)、絕對精神、天理,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都是通過理性思維得出的,在理性思維中,具有無上的確定性、必然性,絕對性??陀^唯心主義:以世界的理性必然性為視角,看這個世界。主觀唯心主義:以我對世界的感知為視角,看這個世界。第3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小結1:一元論與二元論(2)一元論: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共同特征是:都只從一種現(xiàn)象追溯世界的本原:或是從物質現(xiàn)象;或是從精神現(xiàn)象;二元論:認為物質和精神兩種現(xiàn)象各有其不同的來源,因此追溯這兩個不同的來源。笛卡爾的二元論是代表:世界有兩個互相平行、各自獨立的本原:物質和精神。

笛卡爾第3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波普爾多元論:世界有兩個以上本原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知識世界波普爾一切科學的根基都可以被證偽第3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小結2:客觀實在性可以表述什么東西?

客觀實在性可以表述理性,也可以表述物質實在性?!翱陀^”兩個字的含義是什么?

是邏輯的自證自明性?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就涉及到一個前提:思維———————現(xiàn)象?物質———————意識?第3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之——

意識(理性)能否認識存在可知論反映論:洛克:白板說能動的反映論認為物質和意識具有同一性,主張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理性可以認識并可以正確認識存在。第3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不可知論認為物質和意識不具有同一性,否認思維能認識世界或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懷疑論:休謨等不可知論:康德:人的認知模式來自于人的理性的客觀性,而理性存在著二律背反,使得理性的認知變得十分有限。只有給理性掛上重物,就是明晰理性的認識界限,才可能達到正確對待理性。休謨康德第3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總結: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1)恩格斯:實物、物質無非是各種實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列寧: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第3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總結: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辯證唯物主義(2)

A.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和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開了界限(意識不是世界的另一種本原)

B.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未知世界和已知世界都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物質世界能夠為人的理性所感知)

C.體現(xiàn)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客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精髓)

D.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這四個要點,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3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思考: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1)(二)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三)社會生活本質上實踐的(1)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可以為人的意識所反映。P30意識是物質的產(chǎn)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意識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P31第3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的證明:運動: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時間:物質運動的持續(xù)性、順序性空間: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展性世界的統(tǒng)一性問題,是回答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有沒有統(tǒng)一性,有沒有共同本質或者本原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不僅自然界,并且人類社會也具有物質性,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它的物質性。第4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1)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解釋: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

A.設想不運動的物質,將導致形而上學

物質的無限可分割性總有一個不可延續(xù)的最小間隙——形而上學,沒有運動,甚至解釋不了鐘表的機械運動

B.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主體,設想無物質的運動,將導致唯心主義參照物:運動的測量必須得有物質,且是兩個及以上的物質第4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如何來證明物質和運動的這種關系呢?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愛因斯坦相對論:尺縮鐘慢現(xiàn)象

鐘慢尺縮:根據(jù)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特別是其中提出的鐘慢尺縮論斷。當一個物體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物體周圍的時間會迅速減慢、空間會迅速縮小。當物體運動速度等于光速時,時間就會停止、空間就會微縮為點,也就是說出現(xiàn)零時空。當物體運動速度超過光速時,時間就會出現(xiàn)倒流即所謂負時間;空間也會相應回到過去空間,也就是所謂的負空間,這時該物體就進入了負時空,即時空倒流或時空倒轉,從而該物體就實現(xiàn)了瞬移即瞬間移動。

第4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鐘慢現(xiàn)象——真的慢了嗎?如果一個鐘,以0.5倍聲速從原點遠去,我們會聽到什么現(xiàn)象呢?

一秒鐘時,它距離原點0.5聲秒距離報1秒,但這個事件我們在原點聽見,需要再過0.5秒,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本地鐘1.5秒時,遠處的鐘報1秒,本地鐘3秒時,遠離的鐘報2秒,也就是我們在忽略信號傳遞時間時,誤以為遠去的鐘慢了。而且速度越快,鐘慢得越厲害。第4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陳建國、董靖峰、呂家鴻在《“尺縮鐘慢”是測量效應》中指出,運動中的尺子會“收縮”,時鐘會“變慢”,是因為我們用光作工具,對運動物體進行測量的結果,狹義相對論的時間延緩、長度收縮完全來自光速不變原理的假設和光訊號記時,基與此種分析,我們認為狹義相對論是以光訊號記時的一種測量方法

馬國梁認為:在空間中做絕對運動的物體,在運動方向上的長度收縮和它上面的時鐘運行速率變慢,都是真實發(fā)生的,而不只是觀測的結果。原因是由于真空場對物質的作用,從而使物體內的力學性質發(fā)生了變化。

第4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們的時間觀念從哪里來?第4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日晷:利用太陽的高度角和影長測量時間放牛娃的測量時間辦法:影長——步長時間的要素:太陽和星辰的運動第4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比日晷出現(xiàn)晚100年的漏壺,是第一個擺脫天文現(xiàn)象的計時器。(約公元前1400年)公元1088年,宋代機械師蘇頌發(fā)明了“水運儀象臺”,堪稱第一架機械鐘1656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發(fā)明了擺鐘第4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時間的本質是什么?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時間:由時和間兩部分組成。時:時刻——點。間:間隔——延續(xù)。因此,實際上,小雞的生長也可以用來測量時間。我們甚至可以把小雞長成成年雞的生長間隔當作一個測量標準。時間的本質是:人對運動的的感知和測量。時間指物質運動的持續(xù)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第4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空間的本質是什么?三維性:體積:擺放位置:空間:運動場。如果沒有空間,沒人能夠想象運動是在哪里發(fā)生的,這叫做“場”。同時,空間也是我們人得以觀看這個世界的方式。空間也是用物質在時間中的運動度量的:第4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時空的絕對性和相對性(1)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是指時間和空間作為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的客觀實在性,它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2)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是指時間和空間作為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的客觀具體性,它因物質具體形態(tài)和運動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體特性又是可變的和有條件的,因而又是相對的。如俠義相對論第5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靜止是標志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所處的穩(wěn)定和平衡狀態(tài)的哲學范疇,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靜止的含義第5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靜止有兩種基本情形:沒有發(fā)生相對位置移動沒有發(fā)生質變靜止的表現(xiàn)形式第5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從辯證的觀點看來,運動表現(xiàn)于它的反面,即表現(xiàn)在靜止中。運動應當從它的反面即從靜止找到它的量度。靜止是運動的量度,不了解靜止,就無法了解運動。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第5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暫時的平衡狀態(tài)的可能性,是物質分化的根本條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條件。恩格斯不了解相對靜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質的多樣性。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第5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只有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才能認識和利用事物。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第5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因為事物有相對靜止的一面,才能夠在內部積累必要的條件,實現(xiàn)由一種形態(tài)向另一種形態(tài)的轉化。

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第5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靜止和運動的關系絕對運動中存在著相對靜止,相對靜止中存在著絕對運動,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不舍靜,靜中含動。

第5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是多樣性中的統(tǒng)一。(三)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第5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就是說,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而這種物質性就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性。也就是說,世界上的萬物不是由某一種特定形態(tài)的物質組成的,而都是不依賴于意識而存在,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該原理包含三層意思:(1)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根源于物質,來源于物質,是物質發(fā)展演化的結果。這就堅持了唯物主義,反對了唯心主義。(2)世界只有一個共同的本原---物質,而不是兩個平行獨立的本原。這就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反對了折衷主義的二元論。(3)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的最普遍的本質---客觀實在性,而不是統(tǒng)一于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和屬性,它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這就堅持了辯證法,反對了形而上學。

第5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上帝在哪里呢?宇宙空間到處是物質世界,沒有上帝居住的天堂。宏觀領域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的證明

※自然界的物質性第6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6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微觀領域

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的證明

※自然界的物質性第6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第一,人類社會依賴于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離開了自然界,人類實踐活動無法進行。第二,人類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是以物質力量改造物質力量的活動,離開自然界就無法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第三,物質資料的生產(chǎn)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生產(chǎn)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物質力量,生產(chǎn)關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關系,所以人類不可能離開自然。

※社會的物質性第6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狼孩卡瑪拉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的一個名米德納波爾的小城,人們常見到有一種“神秘的生物”出沒于附近的森林,一到晚上,就有兩個用四肢走動的“象人的怪物”尾隨在三只大狼后面。后來人們打死了大狼,在狼窩里發(fā)現(xiàn)了這兩個“怪物,”原來是兩個裸體的女孩。大的年約七、八歲,小的約兩歲。這兩個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納波爾的孤兒院去撫養(yǎng),還給她們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到了第二年阿瑪拉死而卡瑪拉一直生活到1929年,這就是曾轟動一時的“狼孩”故事。第6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據(jù)研究,七、八歲的卡瑪拉剛被發(fā)現(xiàn)時,她只懂得一般六個月嬰兒懂得一事,花了很大氣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兩年后才會直立,六年后才艱難地學會直立行走,但跑時還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學會講話:四年內只學會6個詞,聽懂幾句簡單的話,七年后才學會45個詞并勉強地學會幾句話。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瑪拉終于學會在晚上睡覺,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開始朝人的方向前進時,死去了。據(jù)狼孩的喂養(yǎng)者估計,卡瑪拉死時已16歲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歲的孩子。離開了社會實踐,是不可以能產(chǎn)生意識的。“狼孩”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證。狼孩卡瑪拉的故事第6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一)什么是實踐?狼孩卡馬拉在狼窩里的生存方式叫做實踐嗎?第6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馬克思主義認為: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這個定義闡明了實踐的三個基本特征:1.實踐具有物質性2.實踐具有自覺能動性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對第一點:實踐的物質性的補充說明:一種實踐活動,必須有這三個基本要素:主體(人)、對象(客體)、手段(工具)。這三者都是可感知的客觀實在。實踐的結果引起了客觀世界的某種變化:比如第6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造型師的實踐活動:用剪刀、服飾對潘瑋柏進行了包裝,結果是——他的個人形象大為改觀第6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原始森林伐木工人木材伐木工人的實踐活動:用電鋸鋸斷原始森林里的樹木,使森林變?yōu)槟静暮突牡氐?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實踐的的水平、廣度、深度和發(fā)展過程,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