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術職業(yè)衛(wèi)生_第1頁
化工安全技術職業(yè)衛(wèi)生_第2頁
化工安全技術職業(yè)衛(wèi)生_第3頁
化工安全技術職業(yè)衛(wèi)生_第4頁
化工安全技術職業(yè)衛(wèi)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工安全技術職業(yè)衛(wèi)生第1頁/共71頁4.1職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概述

4.1.1職業(yè)衛(wèi)生

職業(yè)衛(wèi)生(occupationalhealth)是識別和評價不良的勞動條件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以及研究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健康的科學。職業(yè)危害因素分為4大類:(1)化學性因素包括工業(yè)毒物,生產(chǎn)性粉塵(2)物理性因素噪聲、振動、高溫、低溫、高氣壓、低氣壓、輻射(3)生物性因素烈性細菌(4)勞動損傷性因素疲勞損傷有害因素造成的職業(yè)損傷與勞動者個體因素及作用條件相關第2頁/共71頁職業(yè)性損害三級預防原則:一級預防,病因預防從設計、施工、操作、管理各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確定就業(yè)禁忌癥,篩查出易感染者。二級預防,疾病預防加強通風、隔振、降噪、個體防護等,開展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健康監(jiān)護。三級預防,脫離接觸,治療康復。第3頁/共71頁4.1.2職業(yè)病(occupationaldiseases)P112-113

國家法定的職業(yè)病名單塵肺職業(yè)性放射性疾病職業(yè)中毒物理性因素所致職業(yè)病生物因素所致職業(yè)病

…通過立法明確職業(yè)病名單,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廣義上指職業(yè)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华M義上指在國家頒布的職業(yè)病名單中職業(yè)病。第4頁/共71頁4.2職業(yè)中毒4.2.1工業(yè)毒物的基本概念1、毒物的定義與來源毒性物質(zhì)指進入肌體并累積到一定量后能與體液或器官組織發(fā)生生物化學或生物物理學作用,擾亂或破壞肌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質(zhì)性改變,導致暫時性或持久性病變.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毒性物質(zhì)來源原料、中間體或副產(chǎn)物、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中的催化劑、溶劑、添加劑,夾雜物,電解所用汞電極,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等。第5頁/共71頁工人在化工廠內(nèi)接觸到的毒物最多的是空氣中的毒物,其存在的物理狀態(tài):氣體:常溫常壓下呈氣態(tài)的物質(zhì)。Cl2、CO、H2S蒸氣:液體蒸發(fā)形成的蒸氣,如苯、乙醚蒸氣、二氯乙烷蒸氣固體升華形成的蒸氣,如碘、升汞等霧:懸浮于空氣中的液體微滴,如各種酸霧,有機溶劑霧等煙塵:飄浮于空氣中直徑小于0.1μm的固體微粒。如氧化鉛煙塵粉塵:直徑大于0.1μm的固體微粒。如煤粉、塑料粉塵2、毒物的形態(tài)第6頁/共71頁3、工業(yè)毒物侵入人體的途徑主要經(jīng)過呼吸道和皮膚進入人體,口腔途徑比較次要。(1)呼吸道吸收量與毒物的水溶性有關(2)皮膚既具有水溶性又具有脂溶性的物質(zhì)易經(jīng)皮膚吸收,先穿透表皮的角質(zhì)層,然后在真皮經(jīng)毛細血管吸收。估算吸收量:估算劑量(mg/kg)=毒物濃度(mg/m-3)×10m3×儲留率(%)/體重(kg)(3)消化道機會很少,有毒害物工作場所禁止飲食。苯胺苯小分子有機溶劑損傷皮膚的屏障功能;甲醇、乙醇、丙酮…水長時間浸泡,增加皮膚對毒物的吸收。第7頁/共71頁自學4、毒物的體內(nèi)分布5、毒物的排泄4.2.2工業(yè)毒物對人體的危害第8頁/共71頁4.2.3毒性評價指標與分級1、評價指標①絕對致死劑量或濃度(LD100或LC100),即能引起試驗動物全部(100%)死亡的最小劑量或濃度;②半數(shù)致死劑量或濃度(LD50或LC50),即能引起試驗動物半數(shù)(50%)死亡的最小劑量或濃度;③最小致死劑量或濃度(MLD或MLC),即引起個別試驗動物死亡的劑量或濃度;(LD01或LC01

)④最大耐受劑量或濃度部存活(LD0或LC0),試驗動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劑量或濃度⑤急性閾劑量或濃度(LMTac),一次接受毒物后,引起試驗動物某種有害反應的最小劑量或濃度。⑥慢性閾劑量或濃度(LMTcb),長期多次接受毒物后,引起試驗動物某種有害反應的最小劑量或濃度。第9頁/共71頁劑量:mg/kg,每千克試驗動物接受的毒物毫克數(shù);濃度:mg/m3,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毒物的毫克數(shù)ρ?;蝮w積分數(shù)φ?;旌瞎I(yè)毒物的毒性值估算:準確的LD50M通過毒理學試驗測得比較LD50M的計算值和實測值可以判斷毒物聯(lián)合作用的類型:拮抗作用或協(xié)同作用第10頁/共71頁毒作用帶:致死濃度和急性閾濃度之間的濃度差距,能夠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險性,差距越大,急性中毒的危險性就越小。而急性閾濃度和慢性閾濃度之間的濃度差距,則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險性,差距越大,慢性中毒的危險性就越大。嗅覺閾:根據(jù)嗅覺閾或刺激閾,可估計工人能否及時發(fā)現(xiàn)生產(chǎn)環(huán)境中毒性物質(zhì)的存在。第11頁/共71頁2.急性毒性分級:毒性分級小鼠一次經(jīng)口LD50(mg.kg-1)小鼠吸入2h的LC50(mg.m-3)兔經(jīng)皮吸收LD50(mg.kg-1)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101~10001001~10000>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50000<1011~5051~500501~5000>5000化學物質(zhì)急性毒性分級LD50或LC50是物質(zhì)的固有毒性(絕對毒性)為便于區(qū)分毒物的毒性程度,利于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數(shù)值劃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類。第12頁/共71頁3、潛在吸入毒性指數(shù)(indexofpotentialinhalationtoxicity,IPIT)20℃時飽和蒸氣濃度與半致死濃度的比值:IPIT=(VP/101.33)/LC50×106反映吸入中毒的危險性絕對毒性(LD50)————潛在(相對)毒性(IPIT)考慮蒸汽壓潛在吸入毒性指數(shù)更能反映毒物經(jīng)呼吸道吸收的危害程度第13頁/共71頁4.2.4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職業(yè)接觸限值指勞動者在職業(yè)活動過程中長期反復接觸,對多絕大多數(shù)接觸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許接觸水平。(1)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以時間為權數(shù)規(guī)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許接觸濃度)。CTWA=(C1T1+C2T2+…+CnTn)/8C:

接觸濃度(mg/m3),

T:相應接觸時間

(h)

例:乙酸乙酯PC-TWA=200mg/m3,勞動者接觸狀況為400mg/m3——3h;160mg/m3——2h;400mg/m3——3hCTWA=(400×3+160×2+120×3)/8=235mg/m3第14頁/共71頁(2)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許短時間(15min)接觸的濃度。不引起:①刺激作用;②慢性不可逆損傷;③存在劑量-接觸次數(shù)依賴關系的毒性效應;④導致事故升高、影響逃生和降低工作效率。已有PC-TWA,未制定PC-STEL的粉塵和化學物質(zhì),采用超限倍數(shù)控制短時接觸濃度:第15頁/共71頁(3)最高容許濃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MAC:在工作地點、一個工作日內(nèi)、任何時間內(nèi)有害化學物質(zhì)均不應超過的濃度。有些毒物只有MAC值第16頁/共71頁毒物的聯(lián)合作用:(1)獨立作用(2)協(xié)同作用(3)拮抗作用相加作用:各毒物分別作用的強度的總和。(同系物或結構近似或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相同,如苯及其同系物)相乘作用:一種毒物加強另一種毒物的毒性??偟亩拘∮诟鞫疚飭蔚淖饔玫目偤?。如乙醇+二氯乙烷,乙醇+乙二醇各自單獨作用如CO+NxOy,H2S+石油氣,乙醇+苯,乙醇+CO第17頁/共71頁兩種以上物質(zhì)共同作用(相加作用)的毒性估算:按下式評價:

C1/L1+C2/L2+…+Cn/Ln≤1,符合衛(wèi)生標準>1,超過衛(wèi)生標準C——車間實測濃度L——PC-TWA或PC-STEL例:苯甲苯二甲苯C51525PC-TWA650505/6+15/25+25/50=1.63>1,毒物濃度超出衛(wèi)生標準第18頁/共71頁4.2.5職業(yè)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綜合性分級《職業(yè)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5044-85)P123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發(fā)病狀況、慢性中毒患病狀況、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最高容許濃度六項指標進行分級。Ⅰ級:汞及其化合物、苯、氯乙烯、氰化物、鉻酸鹽、重鉻酸鹽、砷及其無機化合物…Ⅱ級:鉛、氯、甲醛、氯丁二烯、一氧化碳、光氣…Ⅲ級:甲醇、甲苯、鹽酸…全面衡量,以多數(shù)指標的歸屬或突出危害的指標定級別。思考題:毒物的職業(yè)接觸危害、防護設備安全措施、廢棄物處理

第19頁/共71頁123456第20頁/共71頁4.2.6職業(yè)中毒與現(xiàn)場急救自學第21頁/共71頁4.2.7常見工業(yè)毒物4.2.7.1常見工業(yè)毒物危害程度、健康危害、職業(yè)中毒診斷標準、職業(yè)禁忌癥P125-127(自學)4.2.7.2化工常見毒性物質(zhì)性質(zhì)及事故案例1、刺激性氣體2、窒息性氣體3、有機化合物4、金屬及化合物第22頁/共71頁刺激性氣體有氯氣(Cl2)、光氣(COCl2)、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氨(NH3)等。1、刺激性氣體吸入后能在支氣管、肺泡中生成強烈刺激和腐蝕組織的物質(zhì),造成支氣管炎和肺炎、肺水腫,這是其共同癥狀,其他癥狀如在嚴重時可引起心臟停止,窒息等。Ⅱ級(高度危害)

第23頁/共71頁1)氯氣Cl2

黃綠色氣體,相對密度2.45,沸點-34.6℃,易溶于水、堿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常溫下0.9~1.2MPa壓力可以液化,液氯為深黃色,相對密度為1.56。性質(zhì):高毒、IPIT>300,職業(yè)性接觸危害程度Ⅱ級(高度危害)助燃、腐蝕性,儲運:加壓液化與CO生成光氣:Cl2+CO=COCl2

刺激性氣體: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按照GB11984-89《氯氣安全規(guī)程》,車間MAC=1mg/m3。第24頁/共71頁2005年3月29日晚6時,京滬高速公路上35噸液氯槽罐車與貨車相撞,罐車液氯大面積泄漏。肇事的槽罐車駕駛員逃逸,貨車駕駛員死亡,延誤了最佳搶險救援時機,造成了公路旁村民重大傷亡。與事故發(fā)生地相距300米的地方,是一個村莊,住有1萬名村民。到3月30日下午,27人中毒死亡。高速公路淮安段液氯泄漏事故第25頁/共71頁發(fā)生泄漏事故的液氯槽罐被吊裝進入臨時建成的燒堿池進行酸堿中和。將槽罐車吊起至一平板車上第26頁/共71頁城市給水中的氯氣加氯間防泄漏安全設計氯氣檢測報警及泄漏氯氣吸收裝置吸收(氧化)反應:2Fe2++Cl2=2Fe3++2Cl-

再生(還原)反應:2Fe3++Fe=3Fe2+檢測濃度超過設定值啟動風機和泵、報警檢測濃度低于設定值關閉風機和泵風機啟動時使車間內(nèi)形成負壓,使氯氣不向室外泄漏。第27頁/共71頁2)光氣(COCl2)

Phosgene,碳酰氯

(1)性質(zhì):

劇毒、IPIT>300、職業(yè)性接觸危害程度Ⅱ級(高度危害)、腐蝕性、不燃燒無色,有腐爛干草或爛蘋果氣味,沸點:8.3℃,氣體相對密度3.4,加壓可以液化,液體相對密度1.39;易溶于醋酸、氯仿、苯和甲苯等;水解反應COCl2+H2O=2HCl+CO2,所以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可以被氨水吸收。(3)環(huán)境標準:MAC=0.5mg/m3

。

濃度20~30mg/m3時,即可發(fā)生急性中毒;在100~300mg/m3時,接觸10~15min可引起嚴重中毒,甚至死亡。(2)健康危害:主要損害呼吸道,導致化學性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吸入光氣后,一般有2~24小時的潛伏期。第28頁/共71頁(4)光氣生產(chǎn)安全防護措施嚴格的設計條件:合理的工藝流程,采用較高的設備、管道的等級,可靠的密封,緊急切斷裝置等;工藝參數(shù)的安全控制和連鎖,設備和管線的監(jiān)測和腐蝕防護;光氣與操作人員的隔離;設置泄漏報警裝置,氨水噴灑和水蒸汽噴灑管線COCl2+4NH3→CO(NH2)2+2NH4Cl人員防護:正常作業(yè)時,應該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佩戴空氣呼吸器;穿防化服;人員培訓、應急響應及事故演習、急救等;廢水廢氣處理:含有光氣的廢氣用氨水噴淋,廢水用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溶液處理。2)光氣第29頁/共71頁(5)按照光氣安全規(guī)程:在500m半徑范圍內(nèi)無工廠、商店、居民。光氣及光氣化生產(chǎn)裝置應集中布置在廠區(qū)的下風側并自成獨立生產(chǎn)區(qū)。(6)《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對危險化學品生產(chǎn)、儲存實行審批制度。(7)污染來源:用于有機合成,制造染料、橡膠、農(nóng)藥、醫(yī)藥和塑料等。第30頁/共71頁發(fā)生光氣泄漏事故的反應裝置:(光氣鋼瓶已被移走)2005年6月15日中科院福建省物質(zhì)結構研究所一下屬企業(yè)因實驗操作不當,造成有毒光氣泄漏事故。造成1人死亡,300多人中毒,其中十幾人重度中毒。操作光氣的實驗室設在實驗大樓的四樓,同時研究所的家屬區(qū)離實驗大樓很近。案例:光氣泄漏事故第31頁/共71頁從光氣性質(zhì)、現(xiàn)場情況及防護措施幾方面分析事故原因:從光氣性質(zhì)分析:高毒,導致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有發(fā)病潛伏期;氣體相對密度為3.4,在泄漏時下沉,積存于低洼處,不易擴散。按照光氣安全規(guī)程,在500m半徑范圍內(nèi)應無工廠、商店、居民?,F(xiàn)場情況分析:本事故中操作光氣的實驗室設在研究所實驗大樓的四樓,且臨近居住區(qū),實驗室也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這些均違反了光氣安全規(guī)程;因光氣密度大,在發(fā)生泄漏時,向樓下擴散,同時在人口稠密區(qū),并且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因此造成大范圍的中毒事故;由于光氣中毒有一段潛伏期,使中毒者不能及時覺察而延誤最佳救治時間。第32頁/共71頁防護措施:(1)操作光氣的實驗室或車間應遠離人口稠密區(qū);(2)實驗室必須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①光氣鋼瓶與管道應當有監(jiān)測和防護,確保安全可靠;②光氣鋼瓶應進行隔離,采用負壓通風;③實驗室防護:安裝泄漏報警裝置,設置氨和水蒸汽噴霧裝置;④個人防護:應配備過濾式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防化服。(3)遵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進行申報登記。第33頁/共71頁3)氮氧化物(NOX)組成:包括多種化合物,N2O、NO、NO2、N2O3、N2O4和

N2O5等。其中NO2比較穩(wěn)定。環(huán)境中接觸主要為NO和NO2,并以NO2為主。性質(zhì):NO——無色、無刺激氣味的不活潑氣體,可被氧化成NO2

。NO2——棕紅色,有刺激性臭味,相對密度1.6,MAC=5mg/m3污染來源:工業(yè)燃料燃燒以及硝酸、氮肥、炸藥的生產(chǎn)及使用過程。健康危害:難溶于水,對對上呼吸道黏膜刺激不大,在肺泡中阻留,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亞硝酸,引起肺水腫血液中毒。第34頁/共71頁事故案例:2005.11.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苯胺裝置硝化單元發(fā)生爆炸,爆炸產(chǎn)生的氮氧化合物擴散,附近數(shù)萬人緊急疏散。第35頁/共71頁4)SO2無色氣體,相對密度2.3,加壓可液化,液體相對密度1.43,沸點-10℃。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和硫酸,大量吸入引起喉水腫、肺水腫。5)NH3無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氣味,相對密度0.6,易液化,沸點-33.5℃,遇水生成堿性的氫氧化銨。高濃度吸入引起支氣管炎、肺炎和肺水腫。第36頁/共71頁2、窒息性氣體1)一氧化碳(CO)性質(zhì):無色、無臭、無刺激性的氣體。相對密度0.968,沸點-190℃。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乙醇、苯和醋酸。污染來源:化工原料,燃氣,合成氨、丙酮、光氣、甲醇的生產(chǎn),煤氣生產(chǎn)(水煤氣含CO40%,高爐煤氣與發(fā)生爐煤氣中含30%)。健康危害:一氧化碳被吸入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與血紅蛋白生成碳氧血紅蛋白,無攜氧能力,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遠大于氧氣,又不易解離,所以吸入一氧化碳后造成缺氧而窒息。第37頁/共71頁2)氰化氫(HCN)性質(zhì):無色、具有苦杏仁特殊氣味的氣體,劇毒品,職業(yè)性接觸危害程度Ⅰ級(極度危害)。相對密度0.94,沸點26℃,易燃氣體,爆炸下限5.6%。溶于水、醇和醚生成易揮發(fā)的氫氰酸。污染來源:生產(chǎn)丙烯腈、丙烯酸樹脂及農(nóng)藥殺蟲劑。健康危害:毒性作用是在體內(nèi)釋放氰基,與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結合,使組織細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細胞內(nèi)窒息。氰化氫具有速殺性。殘留與蓄積:自然界對氰化物的污染有很強的凈化作用。一起因清理廢棄青梅腌制池導致中毒事故的調(diào)查<<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6年第23卷第03期

作者:邊歸國,甘健彪,陳泓,林志斌,潘秋生,第38頁/共71頁滅火方法:首先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環(huán)境標準:車間空氣中最高容許濃度0.3mg/m3。居民區(qū)最大允許濃度,0.01mg/m3

。防護措施: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作業(yè)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在毒物泄漏時,應該佩戴呼吸器,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工作現(xiàn)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氰化氫處理:噴灑次氯酸鈉,把劇毒氰離子氧化成低毒氰酸根離子

CN-+ClO-CNO-+Cl-第39頁/共71頁3)硫化氫(H2S)Hydrogensulfide

性質(zhì):無色,具有臭雞蛋氣味,易揮發(fā),燃燒時產(chǎn)生藍色火焰。相對密度1.19,沸點-61.8℃。易溶于水、醇類、石油溶劑。污染來源: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資料,接觸硫化氫的職業(yè)有70多種。主要有:硫酸、二硫化碳、硫化銨、硫化鈉、對硫磷、磺胺類的生產(chǎn);煤制氣,橡膠硫化,石油鉆探、開采、煉制(硫化氫在有些生產(chǎn)過程中做為中間產(chǎn)物或雜質(zhì)出現(xiàn))。第40頁/共71頁環(huán)境標準:車間空氣中最高允許濃度(10mg/m3),居住區(qū)大氣中有害物質(zhì)的最高允許濃度(0.01mg/m3)濃度(mg/m3)毒性反應

4~7

中等強度難聞臭味

0.4明顯嗅出

0.035

嗅覺閾健康危害:硫化氫是窒息性兼具刺激性的氣體。吸入的硫化氫進入血液分布至全身,與細胞內(nèi)線粒體中的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造成細胞缺氧。硫化氫接觸濕潤粘膜,可導致眼結膜炎,呼吸道炎癥,甚至肺水腫。

第41頁/共71頁3、有機化合物1)苯(C6H6)具有芳香氣味的無色、易揮發(fā)、易燃液體。液體相對密度0.879(20℃),熔點5.5℃,沸點80.1℃。閃點-10.11℃(閉杯)。蒸氣相對密度2.77。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健康危害:中性粒細胞減少癥,造血功能衰竭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污染來源:化工原料、有機溶劑第42頁/共71頁性質(zhì):硝基苯無色或淡黃色具有苦杏仁氣味的油狀液體。劇毒,相對密度1.20,蒸氣相對密度4.25,熔點5.7℃.沸點210.9℃。幾乎不溶于水,能與乙醇、乙醚或苯互溶。苯胺有特殊臭味的無色油狀液體。相對密度1.02,熔點-6.2℃,沸點184.4℃,蒸氣密度3.22,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健康危害: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進入人體后,破壞血紅蛋白,引起組織缺氧。這類毒物還能導致紅細胞破裂,出現(xiàn)溶血性貧血,也可直接引起肝、腎和膀胱等臟器的損害。污染來源:硝基苯有機合成原料,最重要的用途是生產(chǎn)苯胺、染料,還是重要的有機溶劑。苯胺印染、染料制造、硫化橡膠、照相顯影劑、溶劑、生產(chǎn)樹脂、制藥等工業(yè)。2)硝基苯和苯胺第43頁/共71頁3)有機氟化合物性質(zhì):有機氟化合物主要包括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異丁烯、氟利昂等。這些化合物都是無色、無臭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沸點低。健康危害:有機氯化合物的中毒機理目前尚不清楚。毒氣被吸人后,作用于肺臟引起肺炎、肺水腫、肺間質(zhì)纖維化,并能作用于心臟引起中毒性心肌炎。第44頁/共71頁4)有機磷農(nóng)藥這類農(nóng)藥有幾十個品種,除敵百蟲、樂果、亞胺硫磷等少數(shù)品種是白色固體外多數(shù)是淺黃色至棕色的油狀液體。難溶或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機溶劑,具有大蒜樣臭味。劑型有乳劑、油劑、粉劑、噴霧劑和顆粒劑等。一般在酸性溶液中穩(wěn)定,在堿性溶液中易分解而失去毒性。惟有敵百蟲能溶于水,遇堿液變?yōu)槎拘愿蟮臄硵澄?。有機磷農(nóng)藥被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全身,在體內(nèi)與膽堿酯酶結合生成磷酰化膽堿酯酶,從而抑制酶的活性,導致神經(jīng)介質(zhì)乙酰膽堿不能被酶分解而積聚,引起神經(jīng)紊亂。第45頁/共71頁4、金屬及化合物1)汞液體、黏度小、密度大、易蒸發(fā)

常溫下為銀白色液體,相對密度13.6,熔點-38.87℃,沸點356.9℃。黏度小,易流動和流散,有很強的附著力。常溫下即能蒸發(fā).溫度升高,蒸發(fā)加快。不溶于水,能溶于類脂質(zhì),易溶于硝酸、熱濃硫酸。能溶解多種金屬,生成汞齊。污染來源:化工、冶金等,例如電解制燒堿的廢水、廢氣中都含有汞。健康危害:汞破壞生物體內(nèi)的某些酶,消耗細胞內(nèi)的乙酰膽堿,可導致生物體記憶功能衰退,運動協(xié)調(diào)性降低。汞蒸氣、鉛、鉻等化合物粉塵造成對人的危害;污染土壤、水體,可以通過食物鏈富集,危害健康。第46頁/共71頁2)鉛性質(zhì):銀灰色軟金屬,展性強,相對密度11.35,熔點327℃,沸點1620℃。加熱至400一500℃即有大量鉛蒸氣選出,在空氣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亞鉛和氧化鉛,并凝結成煙塵。不溶于稀鹽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機酸和堿液。污染來源:化工、冶金、印刷、涂料、顏料、蓄電池、農(nóng)藥等健康危害:鉛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響葉咐代謝,一次影響血紅素的合成,產(chǎn)生貧血。第47頁/共71頁3)鉻性質(zhì):鋼灰色、硬而脆的金屬,相對密度7.20,熔點1900℃,沸點2480℃。氧化緩慢,耐腐蝕。鉻化合物:六價格毒性最大?;使I(yè)催化劑主要原料三氧化鉻,是強氧化劑,易溶于水,常以氣溶膠狀態(tài)存在于廠房空氣中。污染來源:化工(鉻化合物生產(chǎn))、冶金(鉻鐵合金)、輕工(電鍍、鞣革、染料等)健康危害:六價鉻化合物有毒性、強刺激性和腐蝕性。吸入較高含量的六價鉻化合物可導致鼻中隔黏膜潰瘍,鼻中隔軟骨部穿孔;并具有致癌并誘發(fā)基因突變的作用。第48頁/共71頁幾天之內(nèi)有2000多人死亡,2萬多人受傷。1984年底直接致死:2.5萬人間接致死:55萬人永久殘廢:20多萬人20世紀最嚴重工業(yè)災難印度博帕爾農(nóng)藥廠異氰酸甲酯(MIC)毒氣泄漏事故儲存MIC的儲罐被水和其他雜質(zhì)污染,產(chǎn)生放熱化學反應,將MIC加熱超過其沸點;冷凍裝置沒有啟動(降低溫度,重新液化MIC);MIC蒸氣通過卸壓系統(tǒng),進入到氣體洗滌塔和火炬系統(tǒng),但這兩個安全裝置并沒有工作,使MIC蒸氣直接排放至大氣;沒有先進且可靠的毒氣泄漏監(jiān)測裝置。。MIC為該廠生產(chǎn)殺蟲劑的中間產(chǎn)物。45噸MIC儲存在地下不銹鋼儲罐中。1984年12月3日凌晨,30噸液態(tài)異氰酸甲酯的毒氣泄漏。第49頁/共71頁異氰酸甲酯(MIC):劇毒品,職業(yè)性接觸危害程度Ⅰ級(極度危害)。車間最大濃度MAC=0.02ppm;沸點39.1℃,蒸氣相對密度約為2。安全措施:1、改進反應路線,使中間產(chǎn)物MIC改變?yōu)槁燃姿狨?;COCl2+CH3NH2→CH3NCO2、重新設計工藝過程,減少中間產(chǎn)物MIC的量,即使產(chǎn)出和消耗MIC盡量平衡,MIC<10kg;3、建立完備的工藝參數(shù)安全監(jiān)測連鎖和泄漏監(jiān)測裝置;4、執(zhí)行完備的安全檢查,保證氣體洗滌塔和火炬系統(tǒng)等正常運行。第50頁/共71頁4.3生產(chǎn)性粉塵及其對人體的危害(自學)第51頁/共71頁4.4防止職業(yè)毒害的技術措施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2、密閉化、機械化、連續(xù)化措施3、隔離操作和自動控制4、通風排毒5、有毒氣體凈化回收第52頁/共71頁4.4防止職業(yè)毒害的技術措施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在化工生產(chǎn)中,應該盡量采用無毒或低毒的原料、催化劑和溶劑。如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氣生產(chǎn)碳酸二甲酯,生產(chǎn)線性烷基苯固體酸催化劑替代了氫氟酸催化劑。2、密閉化、機械化、連續(xù)化措施生產(chǎn)設備的密閉化,往往與減壓操作和通風排毒措施互相結合使用,以提高設備密閉的效果,消除或減輕有毒物質(zhì)的危害。設備的密閉化需要輔以管道化、機械化的投料和出料,才能使設備完全密閉。采用連續(xù)化操作工藝。

第53頁/共71頁3、隔離操作和自動控制

隔離操作是把操作人員與生產(chǎn)設備隔離開來,使操作人員免受散逸出來的毒物的危害。常用的隔離方法有兩種:①將全部或個別毒害嚴重的生產(chǎn)設備放置在隔離室內(nèi),采用排風的方法,使室內(nèi)呈負壓狀態(tài);如光氣生產(chǎn)。②將操作人員的操作處放置在隔離室內(nèi),采用輸送新鮮空氣的方法,使室內(nèi)呈正壓狀態(tài)。過程的自動控制減少了工人與毒物的直接接觸。第54頁/共71頁4、通風排毒1)局部通風局部通風是指毒物比較集中,或工作人員經(jīng)常活動的局部地區(qū)的通風。排毒效率高,動力消耗低;便于有害氣體的凈化回收。

(1)局部排風在車間內(nèi)工藝設備比較集中的區(qū)域,采用各種局部排氣罩或通風櫥將有害氣體罩起來排出去。必須有補充新鮮空氣的通道,門窗不能嚴閉。(2)局部送風對于工人集中的操作室或控制室等,可進行隔離并采用局部送風的方法,使工作場所的溫度、濕度、清潔度等局部空氣環(huán)境條件合于衛(wèi)生要求。(3)局部送、排風采用送風和排風相結合的通風設施,既有新鮮空氣的送入,又有污染空氣的排出。第55頁/共71頁2)全面通風全面通風是用大量新鮮空氣將作業(yè)場所的有毒氣體沖淡至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通風方式,又稱為稀釋通風。全面通風適用于:低毒有害氣體且散發(fā)量不大;污染源不確定;操作人員離毒源比較遠的情形。不適用于:產(chǎn)生粉塵、煙塵、煙霧的場所。第56頁/共71頁(1)全面排風在毒物集中產(chǎn)生區(qū)域或房間采用全面排風。使含毒空氣排出,較清潔的空氣從外部補充進來,從而沖淡有毒氣體。

(2)全面送風為了防止外部污染空氣進入室內(nèi),同時室內(nèi)有害氣體又得到送入的經(jīng)過濾處理的空氣的沖淡,可采用全面送風的方法。這時室內(nèi)處于正壓,室內(nèi)空氣通過門窗被壓出室外。一般用于潔凈車間。(3)全面送、排風采用全面送風與全面排風相結合的通風系統(tǒng)。一般用在門窗密閉、自行排風、進風比較困難的場所。第57頁/共71頁3)混合通風混合通風是既有局部通風又有全面通風的通風方式。如局部排風+全面送風系統(tǒng),局部排風時室內(nèi)空氣是靠門窗大量補入的。在冬季大量補入冷空氣,會使房間過冷,往往要采用一套空氣預熱的全面送風系統(tǒng)。第58頁/共71頁5、有毒氣體凈化回收1)燃燒凈化方法將有害氣體、蒸氣或煙塵,通過焚燒使之變?yōu)闊o害物質(zhì),稱為燃燒凈化方法。燃燒凈化方法僅適用于可燃或在高溫下可分解的有害氣體或煙塵。燃燒凈化法廣泛用于碳氫化合物和有機溶劑蒸氣的凈化處理,燃燒產(chǎn)物為二氧化碳、水蒸氣和氮氣。(1)直接燃燒對于可燃組分濃度較高的有害廢氣,可采用直接燃燒法。在直接燃燒中,有害廢氣是作為燃料來燃燒的,燃燒溫度一般在1100℃以上。(2)熱力燃燒需要輔助燃料燃燒提供熱量,廢氣主要作為助燃氣體,燃燒溫度在760~820℃第59頁/共71頁(3)催化燃燒催化燃燒是用催化劑使廢氣中可燃組分在較低溫度下氧化分解的方法。適用于含有可燃氣體、蒸氣的廢氣的凈化;不適于①含有大量塵粒霧滴的廢氣,②含有催化活性較差的可燃組分的廢氣。廢氣需要預熱,反應溫度較低,所需輔助燃料少;催化燃燒的燃燒產(chǎn)物與熱力燃燒完全相同。催化劑鉑、鈀等,價格昂貴。應用燃燒凈化方法,要注意防火、防爆及防止回火,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第60頁/共71頁2)冷凝凈化方法

冷凝凈化法是把有毒蒸汽從空氣中冷卻凝結為液體,并回收加以利用。冷凝凈化后,仍有冷卻溫度下飽和蒸氣壓濃度的有害蒸氣殘留在空氣中。冷凝凈化法只適用于蒸氣狀態(tài)的有害物質(zhì),①多用于回收濃度較高的有機溶劑蒸氣;②可處理含大量水蒸氣的高濕廢氣。因此,冷凝凈化法常用作燃燒、吸附等凈化方法的前處理措施。第61頁/共71頁3)吸收和吸附凈化方法

廢氣的吸收凈化,是應用吸收操作除去廢氣中的一種或幾種有害組分。

如用水從空氣中吸收氨,吸收后再用蒸餾的方法從溶液中回收溶質(zhì)。采用氣體吸附凈化可以清除空氣中濃度相當?shù)偷哪承┯泻ξ镔|(zhì),是有害物質(zhì)凈化回收的重要手段。第62頁/共71頁化學物質(zhì)毒性的影響因素一、物質(zhì)化學結構對毒性的影響二、物理性質(zhì)對毒性的影響三、環(huán)境條件對毒性的影響四、個體因素對毒性的影響第63頁/共71頁第四節(jié)化學物質(zhì)毒性的影響因素一、物質(zhì)化學結構對毒性的影響化學結構是物質(zhì)毒性的決定因素。有機化合物結構影響毒性的規(guī)律:碳鏈的結構長度——碳原子數(shù)的增加,麻醉作用增強,如戊烷、己烷、庚烷支鏈和直鏈——支鏈毒性<直鏈毒性環(huán)烷烴毒性>直鏈烷烴毒性。碳鏈首尾相連成環(huán),則毒性增加。

化學物質(zhì)的毒性大小和作用特點,與物質(zhì)的化學結構、物性、劑量或濃度、環(huán)境條件以及個體敏感程度等一系列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