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醫(yī)的學習課件_第1頁
咳嗽中醫(yī)的學習課件_第2頁
咳嗽中醫(yī)的學習課件_第3頁
咳嗽中醫(yī)的學習課件_第4頁
咳嗽中醫(yī)的學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咳嗽中醫(yī)的學習課件第1頁/共32頁咳嗽第2頁/共32頁主要內容概述證候特征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辨證論治轉歸預后預防調攝臨證備要第3頁/共32頁概述概念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襲肺系,或臟腑功能失調,內傷及肺,肺失宣肅,肺氣上逆所致,臨床以咳嗽、咯痰為主要表現(xiàn)。

咳嗽既是獨立的病證名,又是常見肺系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第4頁/共32頁概述歷代沿革病名1.咳嗽一證之名始見于《黃帝內經》?!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贰扒飩跐瘢人浴?.咳、嗽、咳嗽分為三證?!端貑柌C氣宜保命集》“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于肺氣,動于脾濕,咳而且嗽也”第5頁/共32頁病因病機1.《素問·咳論》認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又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2.《醫(yī)學心悟》云:“肺體屬金,譬若鐘然,鐘非叩不鳴,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自外擊之則鳴,勞欲情志,飲食炙煿之火自內攻之則亦鳴。”第6頁/共32頁治療1.虞摶《醫(yī)學正傳》:“欲治咳嗽者,當以治痰為先。治痰者,當以順氣為主,是以南星、半夏順其痰,而喘咳自愈;枳殼、橘紅利其氣,而痰飲自降”。

2.喻昌《醫(yī)門法律》論述了燥的病機及其傷肺為病而致咳嗽的論治,創(chuàng)立溫潤、涼潤治咳之法。

3.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風--辛平解之;寒--辛溫散之;暑--微辛微涼,苦降甘淡;濕--理肺治胃;火(溫熱)--甘寒第7頁/共32頁概述范圍

西醫(y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等疾病所見的咳嗽,均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第8頁/共32頁證候特征肺失宣肅,肺氣上逆而發(fā)咳嗽為其證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外感咳嗽多伴有發(fā)熱、頭痛、惡寒等,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內傷咳嗽一般無外感癥狀,常伴臟腑功能失調的證候,起病慢、病程長。第9頁/共32頁病因病機外感內傷第10頁/共32頁病因病機

1.外邪襲肺肺失宣肅----氣逆而咳肺不布津----津聚為痰邪壅氣道邪束衛(wèi)表----寒熱身痛----外感表證肺衛(wèi)六淫外邪口鼻皮毛外感咳嗽臨床以風寒、風熱、燥邪咳嗽較為多見第11頁/共32頁病因病機2.內邪干肺肺與脾肺與肝肺與腎第12頁/共32頁病因病機2.內邪干肺飲食勞倦傷脾----脾失健運----濕聚為痰情志刺激----肝郁化火----灼津為痰內傷咳嗽痰阻氣逆(邪實)久病勞損稟賦不足肺腎兩虛陰虛火旺灼津為痰陽虛水泛為痰肺不主氣,腎不納氣----肅降無權痰阻氣逆(正虛)第13頁/共32頁病因病機圖風寒風熱風燥侵襲肺系飲食不節(jié)脾失健運痰濕阻肺

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久蘊化熱,痰熱郁肺情志不暢氣郁化火木火刑金久病體虛肺氣虛,氣不化津,津聚成痰肺陰虛,陰虛火旺,灼津成痰腎陰虛,肺失濡潤,虛火灼津腎陽虛,氣化不利,水飲內停咳嗽實證虛實夾雜第14頁/共32頁(口鼻皮毛)咳嗽病因病機示意圖外感六淫諸邪衛(wèi)外失司肺肺失宣降內傷嗜酒肥甘痰寒(飲)陽虛氣虛久病、體虛肺臟本虛肺脾兩虛肺腎兩虛遷延不愈傷及五臟六腑久咳脾濕咳嗽沖擊聲門肺氣上逆復感外邪遷延反復津失布化上干內阻情志不遂嗜煙辛辣肝火肺胃火火(熱)陰虛第15頁/共32頁病因病機咳嗽有外感、內傷之分,其病變重點在肺,與肝、脾密切相關,日久及腎。外感咳嗽屬于邪實,內傷咳嗽多屬邪實與正虛并見。病理因素主要為“痰”與“火”,但痰有寒熱之別,火有虛實之分;痰可郁而化熱化火,火能煉液灼津為痰。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可相互轉化。病久延及腎,腎不納氣,導致咳喘,后期累及于心,肺脾腎俱虛,可轉化為肺脹。第16頁/共32頁診斷1.咳逆有聲或伴喉癢咯痰。2.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惡寒發(fā)熱等表證;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復發(fā)作,病程較長,常伴其他臟腑失調的癥狀。3.聽診可聞及兩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濕羅音。4.血常規(guī)化驗,痰培養(yǎng),胸部X線檢查等,有助于診斷。第17頁/共32頁鑒別診斷1.哮病、喘證

2.肺脹

病史長,喘息氣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滿、憋悶如塞,甚至唇甲紫紺、心悸浮腫等癥,病情纏綿,經久難愈。3.肺癆

特點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消瘦為主癥。X線胸部檢查常能確定病灶所在。4.肺癌常以咳嗽或咯血為主要癥狀,多發(fā)于40歲以上的吸煙者,咳嗽多為刺激性嗆咳,病情發(fā)展迅速,呈惡液質,肺部X線檢查及痰細胞學檢查有助于確診。第18頁/共32頁辨證論治辨證要點1.辨外感內傷

外感

內傷

病史新久

多為新病

久病或反復發(fā)作

起病緩急

病程

兼癥

常伴肺衛(wèi)表證:惡寒、發(fā)熱、頭痛

身無表證,可伴他臟見證

病性

邪實

虛實夾雜治法

疏邪宣肺,忌收斂

調理臟腑,忌辛散第19頁/共32頁2.辨咳嗽的時間、節(jié)律、性質、聲音、伴隨癥狀及加重的有關因素。

咳嗽時作,白天多于夜間,咳而急劇,聲重,或咽癢則咳外感風寒或風熱咳聲高亢,病勢急而病程短者,或伴咽痛外寒內熱或風熱咳聲粗亢渾濁嘶啞風熱或痰熱傷津早晨咳嗽陣發(fā)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痰濕或痰熱午后、黃昏咳嗽加重,或夜間時有單聲咳嗽,咳聲輕微短促者肺燥陰虛夜臥咳嗽加劇,持續(xù)不已,少氣或伴氣喘者久咳致喘的虛寒證病勢緩而病程長者陰虛或氣虛咳而聲低氣怯者虛洪亮有力者實第20頁/共32頁3.辨寒熱虛實寒證:多有“冷、淡、清、稀、青、白、遲”的特點;熱證:多有“熱、渴、稠、秘、紅、黃、數”的特點;實證:

外感咳嗽——風寒、風熱、風燥—實;內傷咳嗽——痰濕、痰熱、肝火—邪實;虛證:內傷咳嗽——陰津虧耗—虛或虛中挾實。第21頁/共32頁4.辨痰的色、質、量、味

①少痰或無痰者——燥熱、陰虛。②痰多者——痰濕、痰熱、虛寒。③痰白而稀薄者——風、寒。④痰黃而稠者——熱。⑤痰白而粘者——陰虛,燥。⑥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樣者——氣虛,寒。⑦痰粉紅呈泡沫樣者——陽虛血瘀絡傷。⑧咯吐鐵銹色痰或痰中帶血或血痰——肺熱或陰虛絡傷。⑨咯吐膿血腥臭痰——熱壅血瘀之肺癰。⑩痰有熱腥味或腥臭氣——痰熱。11痰味甜者——痰濕。12痰味咸者——腎虛。第22頁/共32頁治療原則外感咳嗽:疏風宣肺祛邪調理臟腑(健脾,清肝,養(yǎng)肺補腎)祛邪止咳(化痰降氣之品)內傷咳嗽第23頁/共32頁辨證論治分證論治外感咳嗽1.風寒襲肺

主癥: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兼次癥: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fā)熱,無汗。舌象:舌苔薄白。脈象: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加減:若夾痰濕證--半夏、厚樸、茯苓;若寒包火證--麻杏石甘湯;若外寒內飲證--小青龍湯加減。第24頁/共32頁2.風熱犯肺

主癥: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音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兼次癥:咳時汗出,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惡風,身熱。舌象:舌質紅,舌苔薄黃。脈象:脈浮數或浮滑。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方藥:桑菊飲加減。加減:

咳甚肺熱咽痛夾濕傷津帶血夾暑濕第25頁/共32頁3.風燥傷肺

主癥:干咳,連聲作嗆,無痰或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兼次癥:喉癢,唇鼻干燥,咳甚則胸痛,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頭痛,微寒,身熱。舌象: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干而少津。脈象: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方藥:桑杏湯加減。加減:津傷熱重痰中夾血痰多咽痛涼燥

第26頁/共32頁內傷咳嗽1.痰濕蘊肺

主癥:咳嗽痰多,咳聲重濁,痰白粘膩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間咳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則咳緩。兼次癥:胸悶,脘痞,嘔惡,納差,腹脹,大便時溏。舌象:舌苔白膩。脈象:脈濡滑。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方藥: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加減:寒痰重脾虛轉歸有三:1.痰濕從寒化2.痰濕從熱化3.肺脾氣虛第27頁/共32頁2.痰熱郁肺

主癥: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兼次癥:胸肋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干欲飲。舌象:舌質紅,苔薄黃膩。脈象:脈滑數。治法:清熱化痰,肅肺止咳。方藥:清金化痰湯加減。加減:痰熱甚痰黃腥臭痰盛痰熱傷津臨證參考——要注意觀察痰色和量的變化,判斷痰、熱比重,給予針對性治療。

第28頁/共32頁3.肝火犯肺

主癥:氣逆作咳陣作,咳時面紅目赤,咳引胸痛,可隨情緒波動增減。兼次癥:煩熱咽干,常感痰滯咽喉,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痰如絮條,口干口苦,胸脅脹痛。舌象:舌質紅,舌苔薄黃少津。脈象:脈弦數。治法:清肺瀉肝,化痰止咳。方藥:黃芩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火熱甚胸悶氣逆胸痛痰粘難咯臨證備要——氣火咳嗽易于耗傷肺陰肺津,應適當配合清養(yǎng)肺陰之品第29頁/共32頁4.肺陰虧耗

主癥:干咳,咳聲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挾血,或聲音逐漸嘶啞。兼次癥:午后潮熱,顴紅,手足心熱,夜寐盜汗,口干咽燥,起病緩慢,日漸消瘦,神疲。舌象:舌質紅,少苔。脈象:脈細數。

治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