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1頁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2頁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3頁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4頁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教學目的: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會計算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2.讓學生獨立考慮,自主學習新知,通過計算過程的教學,進步學生解決問題的才能。3.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增強學生細心計算的意識,鍛煉學生準確計算的才能,標準脫式計算的格式。教學重難點: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guī)律。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識,喚醒已有經歷1.回憶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課件出示練習題。學生獨立計算,老師指名學生與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并強調脫式計算的格式:橫式的等號寫在式子的右邊,而脫式計算的等號寫在下面,上下對齊,還要寫在式子的左邊。2.復習小括號的知識。師:你還記得58-〔14+6〕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嗎?【學情預設】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師:你能進展脫式計算嗎?學生在進展脫式計算時,提醒學生注意,用橫線標出第一步的計算內容。沒參與運算的局部就照寫。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與小括號有關?!舶鍟n題: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讓學生獨立計算、集體交流,進一步梳理同級運算、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歷;回憶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鋪墊。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識1.自主嘗試進展脫式計算。課件出示教科書P49例3。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情預設】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學生獨立解答,請學生板演,老師巡視指導?!緦W情預設】大多數(shù)學生會結合脫式計算的格式和小括號的作用,寫出脫式計算的過程,但脫式計算的格式掌握得還不夠純熟,老師巡視時注意引導并搜集相關的教學案例。【設計意圖】關于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學生并不是一無所知,他們已有這方面的學習經歷。所以通過獨立練習,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為明確概念留下真實而珍貴的素材。根據(jù)學生板演,進展集體講解。2.總結運算規(guī)律。師:這兩道算式有什么一樣之處?【學情預設】都有小括號;都是兩級運算;有乘除法,也有減法。師:兩道算式都含有小括號,有乘除法,也有減法,還沒學你們怎么就會做了呢?【學情預設】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回憶舊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師:誰能完好地說一說,含有括號的算式,是按怎樣的順序進展計算的呢?師小結: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舶鍟场驹O計意圖】學生已有脫式計算的經歷,對小括號也有一定的認識,嘗試知識遷移,獨立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才能,在計算過程中理解算理。3.比照練習,發(fā)現(xiàn)小括號的作用。課件出示練習題。指名說說各題的運算順序,然后獨立完成,再指名板演,老師巡視進展個別指導。課件出示練習題。師:每列上下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學情預設】預設1:上面的算式有括號,下面的沒有;預設2:第一列上面先算減法,再算乘法;下面先算乘法,再算減法。第二列上面先算減法,再算除法;下面先算除法,再算減法。預設3:結果不同。師:小括號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學情預設】小括號能改變運算的順序?!驹O計意圖】在喚起已有知識經歷的根底上,讓學生遷移類推,自主學習,親身體會規(guī)定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又在算式的比擬中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進步學生的思維才能和計算才能。三、練習提升1.完成教科書P49“做一做”第1題。師:這6道題有什么一樣點?【學情預設】都是含有小括號的兩步運算。師:有小括號的算式,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展計算?【學情預設】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師巡視指導,最后全班交流。2.完成教科書P49“做一做”第2題。指名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進展計算。師:加小括號之前和之后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計算順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組兩題的得數(shù),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情預設】每組算式都是兩級運算,每組算式中的數(shù)和運算符號都一樣,但由于加了小括號,運算順序和結果都不同?!驹O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改變運算順序。3.完成教科書P49“做一做”第3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樹狀圖,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指導?!緦W情預設】大局部學生能很好地解決填空,但是列綜合算式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例如:65-〔5×6〕,21÷43-36。老師針對典型錯誤案例進展分析^p,讓學生理解,寫綜合算式時,要和樹狀圖的運算順序一樣,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要給算式添加小括號。師小結:根據(jù)樹狀圖寫綜合算式時,先找運算順序,再寫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號。需要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的,就要加小括號。4.課件出示練習題。師: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樣列綜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號?【設計意圖】在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根底上,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在練習中不僅凸顯小括號的作用,而且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才能。這樣既穩(wěn)固了新知,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根底。四、課堂小結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學情預設】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guī)律;小括號的作用;樹狀圖如何改寫成綜合算式。板書設計: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教學反思: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有此根底,在今天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知識遷移,很容易發(fā)現(xiàn)含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規(guī)律,再次感受小括號的作用。但在將分步算式或樹狀圖改寫成綜合算式〔小括號的應用〕上困難很大。所以需要通過老師指導以及有針對性的練習來加深學生對其的純熟程度,以實現(xiàn)教學目的。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2教學內容: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進位〕,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教學目的:知識點: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2.使學生能結合詳細情景進展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3.使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才能點:1.培養(yǎng)學生計算才能和估算的才能。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理論才能。3.培養(yǎng)學生分析^p比照的才能。4.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才能。5.培養(yǎng)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和才能。德育點:1.使學生知道數(shù)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展愛國教育。教學重點: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教學難點:使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教學形式:“自主探究”教學形式?!镜谝徽n時】教學目的:知識點: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xié)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展計算。才能點:培養(yǎng)學生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才能。德育點:對學生進展公德教育。教學重點: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教學形式:“自主探究”教學形式。教具準備:小棒。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準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匯報不同的乘車方法。師:有這么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shù)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二、自主探究: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助。學生匯報:〔1〕用口算30+30=60,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梢詢蓚€班合乘一輛車?!?〕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于66。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擬快的人,說一說是用的什么方法。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shù)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shù)寫在十位下面。三、拓展運用:1.計算下面各題?!镜诙n時】教學目的:知識點: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那么。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加法。才能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p概括才能。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考慮、大膽探究的良好品質。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加法。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教學形式:“自主探究”教學形式。教具準備:小棒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1.計算:36+21=23+7556+304+52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二、自主探究: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算法。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4.比擬36+21與36+35有什么不同?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一樣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么問題?三、拓展運用:1.“做一做”,圖中有什么信息?根據(jù)信息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3教學內容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61頁例2及“做一做”。內容簡析例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穩(wěn)固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教學目的1、使學生初步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浸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經歷,開展抽象思維。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絡,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難點探究并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教法與學法1、本課時主要是運用計算和比照的教學方法,探究并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承前啟后鏈教學過程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操作理論法:假如擺1個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么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個〕。學生動手理論,得到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假如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下面的記錄單上。小棒根數(shù)擺的結果算式8根8÷4=2〔個〕9根9÷4=2〔個〕……1〔根〕故事描繪法:孫悟空開了一家眼鏡店,給人做鏡框,他做一個正方形的鏡框用4根鋁合金條。8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9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1根;10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2根;11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3根……真有趣,孫悟空的眼鏡店里所包含的數(shù)學知識就是我們學習的有余數(shù)的除法。我們今天就跟孫悟空一起探究這些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1、合作探究?!?〕老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學生考慮:用8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3〕小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shù)不同,共分成以下5種情況〕〔4〕根據(jù)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2、交流反應。老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答復,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3、觀察比照,發(fā)現(xiàn)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如今,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組織學生討論:①你們發(fā)現(xiàn)余數(shù)有什么規(guī)律?②質疑:為什么余數(shù)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數(shù)?③猜測并驗證:余數(shù)可能是4或5嗎?為什么?④余數(shù)和誰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3〕老師小結并板書:余數(shù)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余數(shù)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4教學內容:教材第26-27頁的內容教學目的1、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結合練習回憶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稱及讀法、寫法。2、熟記乘法口訣,并能純熟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3、進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才能。教學重難點重點: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難點:理解除法的含義和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具安排:課件教學方法:練習法講授法課時安排:總共1課時教學過程:復習導入:在第二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復習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貞浾恚?、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的第1題圖文(1)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舉例說明“平均分”的含義。(2)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舉例說一說。(3)9根小棒3份,每份3根,是平均分。(4)畫了2組圓,每組5個,一組一組地圈,是平均分。(5)你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說的例子,寫出除法算式嗎?寫出算式后,說說除法算式的各個局部的名稱。2、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第2題圖文?!?〕乘法口訣是計算表內除法的根底,組織學生將乘法口訣補充完好?!?〕復習一個乘法口訣可以列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乘數(shù)一樣的除外〕穩(wěn)固應用1、完成教材第27頁的練習六的第2題。讓學生讀文字題,理解題目的意思,再根據(jù)題意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2、完成教材第27頁練習六的第3題。讓學生認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解答。3、完成教材第27頁的第4題。引導學生讀題,理解各小題的意思,考慮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想一想這些問題各自應該使用什么方法解決。課堂小結通過整理和復習,大家對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各個局部的名稱、用乘法口訣求商,以及解決問題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已經較純熟地這些知識。板書設計整理和復習用乘法口訣求商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對本單元的知識進展總結與反思,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才能。通過比擬與分析^p,進一步理解除法。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除法的計算方法。同時積極開發(fā)學生的多項思維,有助于促使學生有條理地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5教學目的:1.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才能和概括才能。教具學具:教科書第8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6張正方形卡片。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1.情境導入,實際操作把6塊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請小朋友們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2.比照分的結果,特殊中認識平均分想一想,哪種分法才公平呢?為什么這種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塊糖,同樣多。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3.提供素材,通過辨析穩(wěn)固概念二〔1〕班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同學們正在準備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4.聯(lián)絡生活,感悟概念請你開動腦筋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過平均分嗎?二、動手操作,討論平均分方法1.讀懂題意,理解平均分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分一分。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幾份?〕2.實際操作,應用平均分〔1〕自己試著分一分?!?〕交流分的結果,邊分邊跟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3.交流分法,提升認識平均分三、練習深化平均分的理解〔一〕辨析練習1.課本第8頁的做一做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捕掣揪毩暋?〕一共有〔〕片楓葉,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假如將這16片楓葉,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楓葉。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四、課堂作業(yè)作業(yè):第11頁練習二,第1~4題。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6教學內容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9~60頁例1及第60頁“做一做”。內容簡析例1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動,先進展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動,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再進展有剩余的操作活動,通過比照使學生體會其異同,幫助學生理解有剩余的情況,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過與表內除法的比照,使學生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教學目的1、結合詳細情境,經歷認識余數(shù)的過程,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2、通過主題圖教學,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初步的觀察、概括才能。教學重難點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可以準確求出余數(shù)。教法與學法1、本課時運用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通過擺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學習。承前啟后鏈教學過程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故事描寫法:周末小熊打算請2個好朋友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共3人,他想請大家一起吃草莓??墒撬_冰箱一看,發(fā)現(xiàn)只有7個草莓,3人怎么分7個草莓呢?他很苦惱。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為什么苦惱嗎?誰能來說一說?〔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內容——有余數(shù)的除法?!酒肺觯喊呀滩闹械那榫斑M展了改編,增加了課堂的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新知教學做了充分的準備?!炕顒訉敕ǎ赫埻瑢W們拿出10個小圓片。①把10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幾個?②把10個圓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幾個?這樣的問題終究應該怎樣解決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有余數(shù)的除法。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能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shù)就叫余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出示課題〕?!?〕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2〕學生交流獲取信息?!?〕利用學具實際操作?!?〕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課件出示6個草莓擺放的結果圖:〔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酒肺觯簻贤ú僮鬟^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①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②學生利用學具操作。③交流發(fā)現(xiàn)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①學生用算式表示剛剛擺的過程,老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②老師板書標準寫法:7÷2=3〔盤〕……1〔個〕余數(shù)③讀作:7除以2等于3余1。寫法:首先在等號的右面寫商,然后點上6個小圓點再寫上余數(shù)。④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shù),我們把它叫余數(shù)。〔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構造。①比擬兩次分草莓的一樣點和不同點。②老師隨學生的答復,用課件呈現(xiàn)下表。分的物品幾個一份分的結果算式表達6個草莓每2個一盤分了3盤,正好分完6÷2=3〔盤〕7個草莓每2個一盤分了3盤,還剩1個7÷2=3〔盤〕……1〔個〕【品析: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歷,通過擺學具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在與表內除法的比照中,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構建知識的空間?!咳⒎磻|疑,學有所得在學習完例1的根底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表達余數(shù)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然后老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tǒng)整理。質疑一:什么是余數(shù)?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學生討論后歸納:當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夠再分的時候,剩余的數(shù)叫余數(shù)。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shù)的單位名稱一樣。質疑二:什么是有余數(shù)的除法?學生討論后總結:帶有余數(shù)的除法就是有余數(shù)的除法。四、課末小結,融會貫穿本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聰明的你能幫老師簡單總結一下剛剛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嗎?“本節(jié)課中,我們明白了平均分后有剩余可以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表示。也知道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shù)的單位名稱一樣。”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本節(jié)課,我使用故事導入,通過小熊分草莓招待客人,草莓有剩余的情況,喚醒學生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初步感受到余數(shù)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余數(shù)的意義。打破原有教學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當出示問題時,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分一分,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這樣給學生充分的考慮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興趣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7教學內容: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復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復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边@堂課的教學目的是:1.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2.在做練習的過程中,進步同學的計算才能和區(qū)分才能;3.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yǎng)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才能。定下了教學目的,我進展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1.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理解學好除法的意義;2.除法接龍:讓同學進展除法計算才能的初步檢測,并交流進步才能的方法,使同學發(fā)生向上的動力;3.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4.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5.應用進步: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給用的時空。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終究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脫離了同學的實際程度,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于小朋友來說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么好方法來把這么多的算式進展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到達最優(yōu)的效果。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8教學內容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4頁例3、“做一做”及第106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內容簡析例3安排理解決問題的內容,意在穩(wěn)固學生已經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才能。題目要求比擬簡單,但越簡單可能越覺得無從下手,要引導學生轉到對蘋果個數(shù)的關注上,由此喚起學生已有的稱量的經歷。教學目的1.進一步感受質量單位,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結實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2.學生在理論、觀察和推算的活動中,可以根據(jù)物體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質量單位進展表達和交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才能。3.讓學生在理論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別人合作交流,建立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教學重難點進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通過估量解決問題。靈敏運用估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估量策略。教法與學法1.本課時學生應用已學的質量單位的知識,通過估量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穩(wěn)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歷,形成估量策略。2.本課時學生在理論活動中,運用與別人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承前啟后鏈。教學過程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猜謎語法: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猜一猜這是什么水果?(蘋果)大家經常吃蘋果,蘋果有大有小,誰能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老師這里有20個蘋果,大家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品析:猜謎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老師借著學生的興奮情緒,提出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的問題,為新授做好了引導?!坷碚擉w驗法:老師帶來幾個蘋果,它們有大有小,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掂一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有1千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蘋果,交流蘋果的輕重大小,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后老師出例如題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進入新課教學之中。【品析:學生積極參與理論體驗法,通過討論交流,確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為解決問題奠定了根底。】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1.估一估。(1)比照自己熟悉的物品質量,估一估1千克蘋果的個數(shù)。(2)學生匯報。2.稱一稱。(1)小組活動:稱1千克蘋果并數(shù)一數(shù)個數(shù)。(2)匯報各小組稱重的結果,老師記錄。(3)觀察記錄的數(shù)據(jù),從數(shù)量上發(fā)現(xiàn)規(guī)律。(4)討論: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為什么稱出的個數(shù)會不一樣呢?3.提出問題。(1)出例如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2)學生讀題后匯報發(fā)現(xiàn)的信息。(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展估量。通過“知道了什么?”環(huán)節(jié)理解教學,注意突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師:要想知道2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估量?預設一:生:估一估每個蘋果有多重,再算出20個蘋果的質量。師:這是一種方法。你估計一下一個蘋果有多重?生:200克。師:那20個蘋果就有20個200克。你認為計算起來怎么樣?生:用加法算比擬費事。師:那你還有更好的方法嗎?預設二:生:先估一估1千克有幾個蘋果。師:以你的生活經歷,1千克一般有幾個蘋果?生:5個。師:那就可以每5個蘋果放一堆。(用電子筆將5個蘋果圈一圈。)這樣的話,就是求什么?生:20里面有幾個5?4.解決問題。(1)通過閱讀“怎樣解答?”兩個學生的對話,突出了估計的方法,即運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作標準估出結果。同時,通過答案的文字呈現(xiàn)突出了估計的標準。(2)引導學生按蘋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個蘋果大約重多少千克。(3)分組解決問題。第一、二兩組解決假如蘋果1千克4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第三、四兩組解決假如蘋果1千克5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4)匯報交流。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9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板〕,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6的乘法口訣》教材分析^p:6的乘法口訣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又一重要組成局部。教材首先呈現(xiàn)了一幅由6條熱帶魚組成的主題圖,圖中的每一條熱帶魚都是由6個三角形組成的。再通過列表,讓學生在探究熱帶魚的條數(shù)和所用三角形的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時,得到關于6的乘法算式的結果,然后進一步由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在教材中,沒有給出一道完好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好的乘法口訣,其意圖就是要讓學生完全自主地探究6的乘法口訣,表達出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教學目的:1、利用多媒體,通過直觀、有趣的教學活動,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編出6的乘法口訣。2、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們觀察,找出6的乘法口訣規(guī)律,初步熟記6的乘法口訣,并會用乘法口訣正確求積.3、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語言才能,類比、歸納等數(shù)學。教學重點:在快樂的學習中理解、熟記乘法口訣.教學難點:運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教學準備:卡片、制作一條又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魚,三張小貓的圖片〔小、中、大〕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引發(fā)興趣1、師生談話〔略〕2、復習1~5的乘法口訣,看卡片口算,直接說出得數(shù)并說用那句口訣2×5=2×2=5×1=3×4=1×5=5×3=2×4=5×4=〔板書課題:6的乘法口訣〕3、情景導入《小貓想吃魚》的小故事[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演示,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結合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先出現(xiàn)貓媽媽釣魚走回家的情景,接著三只小貓出現(xiàn),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利用小貓想吃魚的故事來學習新課,符合2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這也表達了多媒體教學的形象、直觀性。]二、新知探究,生成知識?!渤鍪緯?1頁的主題圖〕〔一〕、探究,編出口訣1、學習“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訣.〔1〕觀察這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用數(shù)字怎樣表示?〔2〕你能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有不同的表示嗎?〔3〕能不能根據(jù)我們所學的口訣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4〕媒體驗證〔略〕[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演示由,由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一條魚,學生很容易就看出是一個6,所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詳細化,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宏觀、微觀世界。所以在一六得六的學習中,我是引導學生學好這一口訣,懂得方法,同時我做好老師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2、學習“二六十二”的乘法口訣.〔1〕2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它能有幾道乘法算式來表示?〔2〕能不能很快地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3〕媒體驗證〔略〕〔4〕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設計意圖:在二六十二的學習中,我是半扶半放,讓學生在一六得六的根底上學習,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創(chuàng)設了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環(huán)境,擴大了學生的感知空間和感知時間,能對學消費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使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互相促進,互相強化,讓學生處于思維活動的積極狀態(tài),是進步教學質量來自優(yōu)秀,的學習表現(xiàn)同時有利用打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3、自主探究口訣:“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1)、老師再依次出示實物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推,完成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訣的編寫?!?〕、學生匯報,〔老師板書四個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訣〕。〔3〕、通過多媒體驗證。[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多媒體教學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等方式,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可以進步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承受者成為主動的知識獵取者。所以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的學習,真正把時間、空間交給學生,表達了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而我是組織者的角色]〔二〕記憶6的乘法口訣1、學生觀察算式和口訣,發(fā)現(xiàn)它們存在的規(guī)律?!?人小組討論〕2、討論記憶的方法:對口令,比一比,開火車等。3、學生考老師。三、知識運用,體驗成功1、書本63頁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2、書本63頁第7題?!矊W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并要學生說出是運用哪一句口訣?!砙設計意圖:在此練習中,我是通過多媒體演示書本的圖,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通過多媒體的驗證,更能穩(wěn)固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而且練習的多樣化,更能穩(wěn)固學生的學習新知。]四、快樂游戲,樂中穩(wěn)固1、找朋友。[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很快樂,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找樂。]2、算題比賽。3、到6元超市購物。[設計意圖:把生活中的圖形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數(shù)學是來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從而讓學生喜歡數(shù)學。]五、全課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六、板書設計:6的乘法口訣一六得六1×6=66×1=6二六十二2×6=126×2=12三六十八3×6=186×3=18四六二十四4×6=246×4=24五六三十5×6=306×5=30六六三十六6×6=36七、作業(yè)設計:1、書本63頁第5題。2、書本63頁第7題。3、算題比賽。4、自選商場6元超市〔樣樣6元〕。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0教學目的:1、體驗數(shù)據(jù)搜集、整理、描繪和分析^p的過程,理解統(tǒng)計的意義。2、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答復簡單的問題,同時可以進展簡單的分析^p。根據(jù)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jù)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及解決策略。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問題、答復下列問題,同時可以進展簡單的分析^p。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實在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教法: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討論,師生互動,在詳細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老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假如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適宜。〔指名學生答復,并說明理由?!忱蠋熞龑В簭埲矚g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老師小結:你們剛剛說的只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shù)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答復,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忱蠋熥穯枺杭偃缥覀內缃褚R上把信息反應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忱蠋熜〗Y: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shù)據(jù)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展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shù)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二、互動新授1、討論搜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老師提問:剛剛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展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shù)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指名學生答復?!硨W生討論搜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出示統(tǒng)計表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人數(shù)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矊W生可能答復: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shù)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4〕老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擬簡便的方法,如今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坝门e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師生活動,老師說顏色,學生舉手,老師數(shù)人數(shù),學生填表格。2、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场?〕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shù)加起來,假如與全班人數(shù)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shù)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適宜嗎?為什么?組織學生分析^p表格,老師根據(jù)分析^p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1教學內容:課本P63頁第1題及練習十四的第1、2、4、5、6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懂得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學過的數(shù)學問題,并可以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養(yǎng)成傾聽別人想法以及尊重別人與人進展合作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溝通乘、除法的聯(lián)絡,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教學難點:靈敏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進步計算的正確率。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考慮,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準備:每人一張空白紙,口算卡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復習導入師:同學們,我們前幾天學過了哪些知識,誰能說一下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設計意圖:直奔主題,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和任務?!扯⒒貞浾?,建構網絡1、教學第63頁主題圖〔課件出示〕師:你看懂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同桌互相說一說題意。生:把除法算式有規(guī)律地排一下,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師:〔1〕發(fā)下一張空白的表格紙〔2〕組織學生根據(jù)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3〕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數(shù)一樣的規(guī)律進展整理,培養(yǎng)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guī)律辦事的思想方法?!?〕歸納整理:一是把除數(shù)一樣的算式歸類。二是按商一樣的算式歸類〔對于其他的方式也給予肯定〕〔設計意圖:利用乘法口訣的排列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養(yǎng)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guī)律辦事的思想方法?!橙⒅攸c復習,強化進步學生做第64頁的第1題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后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要求學生純熟應用乘法口訣求商,同時學會有序地考慮問題的方法。游戲形式做第64頁第2題先讓學生看清加、減、乘、除的運算符號使學生初步形成百以內四那么運算的口算技能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第4、6題,完成后找學生起來答復他是怎樣做的。做第65頁中第5題先讓學生看懂圖意再讓同桌兩人為一組進展對口令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理解“倍”的意義?!苍O計意圖:用多種形式進展練習,進步學生的學習興趣,穩(wěn)固學生對表內除法計算的理解與純熟?!乘摹⒆灾鳈z評,完善進步1、27÷9=36÷4=56÷8=35÷7=42÷6=64÷8=45÷5=8÷8=14÷7=18÷3=28÷7=54÷6=2、你能給下面這些算式排排隊嗎?7÷721÷345÷972÷936÷4〔〕>〔〕>〔〕>〔〕>〔〕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2【第1課時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教學內容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7~38頁例1及“做一做”。內容簡析例1與主題圖中做小旗的情境嚴密相連,教學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在編排上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將第一組學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現(xiàn)出來,為學生溝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提供了詳細形象的支撐;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學生用乘法口訣求積的已有知識,確定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為用乘法口訣求商奠定根底;最后,呈現(xiàn)了兩個有聯(lián)絡的除法算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進展求商的計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訣計算3個算式的道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教學目的1.讓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展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重難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教法與學法1.本課主要采用遷移規(guī)律,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運用引導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比擬分析^p等方式進展學習。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已有知識經歷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承前啟后鏈教學過程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課件展示法:師:同學們,我們將要迎來一個節(jié)日,一個屬于同學們的節(jié)日,你們知道那叫什么節(jié)嗎?生:六一兒童節(jié)。師:同學們喜歡過六一兒童節(jié)嗎?為了準備這個屬于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jié)日,二(1)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著下忙著準備布置教室要用的東西。瞧,他們在干什么呢?(課件出示第37頁情景圖)【品析:直接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充分利用主題圖,讓學生經歷從情景中發(fā)現(xiàn)信息、提出問題的過程。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的構建搭建了橋梁?!咳蝿绽碚摲?老師拿著疊小旗,揮動手中穿小旗的繩子說:“馬上要過六一兒童節(jié)啦!我們打算用小旗串布置一下我們的教室。老師這里一共有56面小旗,我們要把它們平均穿在7條繩子上,每條繩子上要穿幾面小旗?假如每條繩子上穿8面小旗,需要幾根繩子?誰最先解決這兩個問題,誰就擔任這項任務的小組長?!笨谒愀傎惙?老師用卡片制作競賽題,按要求說答案和應用的口訣:(1)①7×7=()口訣:②8×7=()口訣:③8×8=()口訣:(2)①3×()=21口訣:②()×6=48口訣:(3)將12個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個?用()法計算,列式(),口訣:在學生興奮的競賽搶答后,老師提醒課題。今天學慣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一)引導解決掛小旗的情景問題。1.課件出例如1情景圖,學生說說看到的信息。明確:8行小旗,每行7面。2.學生答復:怎樣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小旗?(1)算一算:學生列式計算共有多少面小旗。如:7×8=56或8×7=56。(2)想一想: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用了哪句口訣?3.改變條件并探究。結合情景圖,老師提問:假如我們做了56面小旗,要掛8行,每行掛幾面?(1)數(shù)一數(shù):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發(fā)現(xiàn)每行7面。(2)算一算:根據(jù)除法意義,引導學生列式。(56÷8)(3)說一說:怎樣求商,匯報交流想法。結合情景圖,引導學生提問:假如我們做了56面小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1)學生獨立解決。(2)反應各自想法。4.引導比擬,提煉方法。(1)比擬:兩道除法算式的計算過程。(2)提煉: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可以解決這兩道除法計算。(二)自主解決分星星的情景問題。1.課件出示:我們做了49顆星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組分了多少顆?2.獨立完成。3.學生列式計算:49÷7=7。4.學生比擬小結: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因為寫出的除數(shù)和商一樣。5.學生舉例:哪些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三、反應質疑,學有所得在學習完例1的根底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表達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和算法。然后老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tǒng)整理。質疑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么一樣和不同?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一樣點:①用乘法口訣求商時,都是想除數(shù)和幾相乘得被除數(shù)。②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不同點: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2~6的乘法口訣;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質疑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是什么?這個問題可以指導學生組內討論,歸納總結。①找出條件;②找出所求的問題;③分析^p條件與問題間的關系。④列式計算解決問題。四、課末小結,融會貫穿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簡單回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想除數(shù)和幾相乘得被除數(shù),商就是幾。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在新授局部,為了讓學生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同時要求學生說說圖中出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老師再根據(jù)學生的答復用小黑板出示相關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圖中的信息提出問題。通過以上的引導進入例1的教學,也就是第一個數(shù)學信息。為了讓學生掌握解答實際問題的方法,我先讓學生找出實際問題中的條件、問題,由問題的分析^p找到所需要的條件。使學生初步掌握解答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掛幾面小旗,也就是求56里面有幾個8,用除法計算,讓學生純熟掌握包含除法的題型。怎樣計算56÷8呢?學生先回憶前面學過的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學習,我教給學生一些通俗的語言,如:看著被除數(shù)背除數(shù)的乘法口訣。其次,通過改變條件的方法,讓學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寫兩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兩道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答,同時提出要求:邊算邊想用了哪句口訣?!镜?課時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教學內容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9頁例2及“做一做”。內容簡析例2教學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其呈現(xiàn)方式與例1一樣,繼續(xù)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將乘法算式去掉了,讓學生繼續(xù)利用遷移學慣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進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訣可以計算兩個除法算式”的認知構造。教學目的1.讓學生經歷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正確計算的才能。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展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正確運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教法與學法1.本節(jié)課求商的思路和方法與前面是一致的,教學中采用談話、指導相結合的數(shù)學方法,讓學生獨立考慮、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中歸納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學的知識更進一步地理解乘除法的內在聯(lián)絡,并在游戲中穩(wěn)固新知。2.本課時在學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根底上,采用小組合作研討法,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比擬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教學過程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片。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究了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但是主題圖片上還布置了很多心形的氣球,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特寫問題圖片: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信息?我們帶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問題:根據(jù)信息,你能利用手上的學具擺一擺嗎?課件出例如題2圖片?!酒肺?這種導入方式,與課本例題內容貼合,可直接過渡到教材例題中?!抗适旅枥L法:嗨,小朋友們,過六一啦,我們心形氣球來給小朋友們慶賀六一,要裝扮咱們的教室,我們一共來了27個伙伴,怎么站呢?站9列,那要站成幾行?站3行,每行要站幾個?怎么計算,我頭都大了。哈哈,其實我的頭本來就大!我們只會飛,我們可以不會數(shù)學,如今都講究合作共贏。哪位小朋友能幫我們解決這些數(shù)學問題,我們就跟他一起玩,慶賀我們的六一兒童節(jié)。【品析:把心形氣球卡通擬人化,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問題,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進入數(shù)學情境中,開場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為后面開啟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做了鋪墊?!颗d趣兒歌法:同學們喜歡兒歌嗎?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皇追浅?yōu)美的兒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多媒體出示《數(shù)九歌》,配樂朗讀,并一一出示相對應的風光)學生說說聽兒歌的感受。這首《數(shù)九歌》告訴了我們數(shù)九寒天的一些天氣變化,你們知道嗎?這首兒歌里還有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品析:用學生喜歡的兒歌導入新課,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又為后面練習的設計做好了鋪墊。】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1.課件出例如2情景圖。(1)看圖填一填。()×()=()()÷()=()()÷()=()(2)匯報交流。①彩球的總個數(shù)。提問:用什么方法求的,你是怎樣想的?預設:用乘法求。從行數(shù)考慮,每行擺9個,擺了3行,共27個;從顏色考慮,紅、紫、綠三種顏色,每種顏色9個,共27個。②看圖提問題。預設:有27個心形氣球,每行9個,可以求什么?(能擺多少行?)假如知道有27個氣球,每行擺9個,怎么求一共可以擺幾行呢?學生提問并列式,集體交流,27÷9怎么計算,用哪句口訣呢?追問:根據(jù)“三九二十七”,你還能想到和它有關的另一道除法算式嗎?假如知道有27個氣球,擺了3行,怎么求每行擺幾個呢?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訣和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呢?2.學生舉例。像例題一樣用9的乘法口訣寫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并注意特殊情況。3.感悟算理。讓學生明白用一句9的乘法口訣可以計算三道算式的道理。三、反應質疑,學有所得在學習完例2的根底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表達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和算理。然后老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tǒng)整理。質疑一:用9的乘法口訣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有什么一樣點和不同點?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一樣點:①用乘法口訣求商時,都是想除數(shù)和幾相乘得被除數(shù)。②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不同點: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用9的乘法口訣求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3教學目的: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才能目的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情感目的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會識別這四種圖形。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假設干、平面圖形假設干、白紙、彩筆等。教法學法: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形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開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教學流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提醒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舶鍟赫J識圖形〕〔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fā),再讓學生認識和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场捕巢僮鹘涣?,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體上。〔1〕觀察操作。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2〕匯報交流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场餐ㄟ^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场?〕引導發(fā)現(xiàn)〔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別離過程〕師:通過剛剛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餐ㄟ^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1〕老師啟發(fā):誰能想出一個好方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這一要求既有挑戰(zhàn)性,也有探究性,同時具有操作性。〕〔2〕小組合作完成。〔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渤浞纸o學生說的時機,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yǎng)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场餐ㄟ^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打破本課難點。實現(xiàn)數(shù)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教與學方式的變革,表達以學生開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3、小結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4、游戲:我說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之間可進展互動練習。〔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yǎng)空間想象力,有效地開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场踩撤€(wěn)固加深,遷移拓展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變式圖形的呈現(xiàn),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征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圖形?〔老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分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如今,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浸透交通平安教育〕〔將數(shù)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交融,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4、數(shù)一數(shù)數(shù)一數(shù)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5、拼一拼今天這節(jié)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翻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假設干〕,用里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1〕小組合作。〔2〕交流展示。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拓展學生的思維,開展學生的動手操作才能和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全課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jié)課最有趣的是什么?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4教學內容:教材P28~29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的第1~3小題。教學目的:1、知識與技能:聯(lián)絡生活中的詳細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根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對稱軸。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一組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根本特征,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教學難點:可以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學方法:觀察、討論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白紙、剪刀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只要你有一雙擅長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的知識。請同學們仔細觀察P28頁的這幅圖,你能從圖中發(fā)現(xiàn)哪些有趣現(xiàn)象?2、〔學生自由答復〕3、〔出示第28頁的主題圖〕是啊,在游樂場里,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一樣的,這里面就蘊含著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對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跟對稱有關的知識。二、探究新知。〔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1、觀察圖形,發(fā)現(xiàn)特點?!?〕看書第29頁的樹葉、蝴蝶、____的圖,這些圖形它們在外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數(shù)學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嗎?〔2〕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樹葉圖:以樹葉中間葉脈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一樣的。蝴蝶圖:以蝴蝶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一樣的。____城樓圖:以____城樓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一樣的?!?〕老師小結。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一樣,也就是說假如沿圖形中間的一條直線對折后,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可以完全重合。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教學內容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0~102頁的例1、例2及第103頁“做一做”、第105頁練習二十的第2、6題。內容簡析例1認識質量單位“克”。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這些常見、帶有質量標示的物品,使學生直觀認識克的作用——用來計量比擬輕的物品的質量。例2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例1編排思路一樣,同樣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質量單位千克的作用——計量比擬重的物品的質量。教學目的1.通過調查和交流,使學生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及計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2.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理論活動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并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才能和合作意識。3.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質量單位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教學重難點在理論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浸透數(shù)學模型思想。教法與學法1.本課時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幫助學生通過數(shù)學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到達懂得使用數(shù)學的語言描繪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tài),并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開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體驗學習質量單位的實際意義。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親自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等一系列理論操作方法來學習克和千克,建立數(shù)學模型思想。承前啟后鏈。教學過程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qū)域的情境,特別要突出標簽上的錢數(shù)和500克、1千克等。請學生結合自己買東西的經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