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與治則中醫(yī)學基礎_第1頁
預防與治則中醫(yī)學基礎_第2頁
預防與治則中醫(yī)學基礎_第3頁
預防與治則中醫(yī)學基礎_第4頁
預防與治則中醫(yī)學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預防與治則中醫(yī)學基礎第一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防治原則的主要內容概述第一節(jié)預防第二節(jié)治則第二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概說防治原則,是預防疾病發(fā)生和治療疾病以阻斷其發(fā)展并使之好轉或痊愈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精神指導下制定的反映中醫(yī)預防和治療學的規(guī)律和特色的理論知識,是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第一節(jié)預防

預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養(yǎng)生,古稱“攝生”,即調攝保養(yǎng)自身生命的意思。養(yǎng)生的意義:一是預防疾病;二是延緩衰老。

第四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預防的內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

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種措施,做好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fā)生。應從增強人體正氣和防止病邪侵害兩方面入手。(一)養(yǎng)生以增強正氣(二)防止病邪侵害第五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一)養(yǎng)生以增強正氣1.順應自然:人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界的變化規(guī)律相適應。2.養(yǎng)性調神: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3.護腎保精:房室有節(jié),運動保健,針灸按摩,食療藥物。4.體魄鍛煉:1.運動量要適度。

2.循序漸進,運動量由小到大。3.持之以恒,方能收效。5.調攝飲食:1.注意飲食宜忌:定時定量,飲食衛(wèi)生,

不可偏嗜,寒溫適宜。

2.藥膳保健;藥物平和、藥食結合,

辨證施膳、因時制宜。6.針灸、推拿、藥物調養(yǎng)

第六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氣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p>

順應四時、避疫防癘、注意環(huán)境、講究衛(wèi)生。2.藥物預防小金丹人痘接種術預防天花中草藥:板藍根、大青葉;茵陳、貫眾。

第七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二、既病防變(一)早期診治病初即能及時做出正確的診斷,從而進行及時有效和徹底的治療。

疾病的初期,病位較淺,病情多輕,正氣未衰,病較易治,傳變較少。(二)防止傳變1.阻截病傳途徑:如傷寒的太陽病、溫病的衛(wèi)分證。2.先安未受邪之地: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臟的整體、經絡相傳等規(guī)律為指導。

第八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第二節(jié)

則治則,是治療疾病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它是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精神指導下而制定的治療疾病的準繩,對臨床立法、處方、用藥、針灸等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第九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治則與治法的區(qū)別和聯系:治則是治療疾病時指導治法的總原則,具有原則性和普遍性意義;治法則是從屬于一定治則的具體治療大法、治療方法及治療措施,其針對性及可操作性較強,較為具體而靈活。扶正祛邪是治則,而益氣、養(yǎng)血、滋陰、扶陽,發(fā)汗、清熱、活血、吐下等治法這一治則的具體體現。

第十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治則治法的層次結構

1指導思想:治病求本

2治則:正治反治,治標治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三因制宜

3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具體治法:辛溫解表,辛涼解表等治療措施:內服,外用,針灸推拿等第十一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治病求本指導思想治則正治反治治標治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三因制宜治法治療八法具體治法治療措施第十二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治病求本:是中醫(yī)學治病的主導思想。是指在治療疾病時,必須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機,抓住疾病的本質,并針對疾病的本質進行治療。病因病機是對疾病本質的抽象認識,故求本,實際上就是辨清病因病機,確立證候。第十三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臨床實際操作中,對外感性疾病,著重病因的辨析;對內傷性疾病,則注重病機的辨析。如頭痛病,既有因感受六淫邪氣,如風寒、風熱、風濕、風燥、暑濕等所致者,又有因機體自身代謝失調而產生氣虛、血虛、瘀血、痰濁、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等病理變化而發(fā)者。外感性頭痛,辨清了病因,則能確立證候而施治;內傷性頭痛,一般難以找到確切的病因,因而必須辨明病機,據病機確立證候,然后論治。

第十四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一、正治與反治

“逆者正治,從者反治?!?/p>

(一)正治

正治,是指采用與疾病的證候性質相反的方藥以治療的一種治療原則。由于采用的方藥與疾病證候性質相逆,如熱證用寒藥,故又稱“逆治”。正治適用于疾病的征象與其本質相一致的病證。

第十五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正治主要包括:1.寒者熱之:是指寒性病證出現寒象,用溫熱方藥來治療。即以熱藥治寒證。2.熱者寒之:是指熱性病證出現熱象,用寒涼方藥來治療。即以寒藥治熱證。3.虛則補之:是指虛損性病證出現虛象,用具有補益作用的方藥來治療。即以補益藥治虛證。4.實則瀉之:是指實性病證出現實象,用攻逐邪實的方藥來治療。即以攻邪瀉實藥治實證。第十六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二)反治

是指順從病證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原則。由于采用的方藥性質與病證中假象的性質相同,故又稱為“從治”。反治適用于疾病的征象與其本質不完全吻合的病證。但究其實質,用藥雖然是順從病證的假象,卻是逆反病證的本質,故仍然是針對疾病的本質而進行的治療。第十七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反治主要包括:1.熱因熱用:即以熱治熱,是指用熱性藥物來治療具有假熱征象的真寒假熱證。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藥物來治療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熱假寒證。3.塞因塞用:即以補開塞,是指用補益藥物來治療具有閉塞不通癥狀的真虛假實證。如血虛經閉、氣虛便秘、脾氣虛腹脹等。4.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藥物來治療具有通瀉癥狀的真實假虛證。如瘀血性崩漏、熱結旁流、食積性腹瀉等。第十八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正治與反治的比較:相同之處:正治與反治都是針對疾病的本質而治,故同屬于治病求本的范疇。不同之處:正治適用于病變本質與其外在表現相一致的病證;反治則適用于病變本質與臨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證。第十九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二、治標與治本標與本是相對而言的,標本關系常用來概括說明事物的現象與本質,在中醫(yī)學中常用來概括病變過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關系。就邪正而言,正氣為本,邪氣為標;就病機與癥狀而言,病機為本,癥狀是標;就疾病先后言,舊病、原發(fā)病為本,新病、繼發(fā)病是標;就病位而言,臟腑精氣病為本,肌表經絡病為標等等。第二十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一)緩則治本

緩則治其本,多用在病情緩和,病勢遷延,暫無急重病狀的情況下。此時①著眼于疾病本質的治療,②或直接治療原發(fā)病、宿疾。

(二)急則治標

①病證急重時,則當先治、急治其標。

②有時標病雖不危急,但若不先治將影響本病整個治療方案的實施時,也當先治其標病。如心臟病伴有感冒時,也要先治感冒。

(三)標本兼治

當①標本并重或②標本均不太急時,當標本兼治。如增水行舟;益氣解表。

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三、扶正與祛邪(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氣,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邪及康復能力。適用于各種虛證。益氣、養(yǎng)血、滋陰、溫陽、填精、補津等,均是扶正治則下確立的具體治療方法。祛邪,即祛除邪氣,消解病邪的侵襲和損害、抑制亢奮有余的病理反應。適用于各種實證。發(fā)汗、涌吐、攻下、消導、化痰、活血、散寒、清熱、祛濕等,均是祛邪治則下確立的具體治療方法。

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二)扶正祛邪的運用

“正勝邪自去”、“邪去正自安”。

運用原則:①攻補應用合理,即扶正用于虛證,祛邪用于實證;②把握先后主次:對虛實錯雜證,應根據虛實的主次與緩急,決定扶正祛邪運用的先后與主次;③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

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具體運用:1.單獨運用

(1)扶正:適用于虛證或真虛假實證。

(2)祛邪:適用于實證或真實假虛證。2.同時運用即攻補兼施,適用于虛實夾雜的病證。

(1)扶正兼祛邪:即扶正為主,輔以祛邪。適用于以正虛為主的虛實夾雜證。

(2)祛邪兼扶正:即祛邪為主,輔以扶正。適用于以邪實為主的虛實夾雜證。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3.先后運用扶正與祛邪的先后運用,也適用于虛實夾雜證。

(1)先扶正后祛邪:即先補后攻。適應于正虛為主,機體不能耐受攻伐者。此時兼顧祛邪反能更傷正氣,故當先扶正以助正氣,正氣能耐受攻伐時再予以祛邪。可免“賊去城空”之虞。(2)先祛邪后扶正:即先攻后補。適應于以下兩種情況:①邪盛為主,兼扶正反會助邪;②正虛不甚,邪勢方張,正氣尚能耐攻者。此時先行祛邪,邪氣速去則正亦易復,再補虛以收全功。如先扶正,有“閉門留寇”之虞。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扶正祛邪治則的應用病機證候治法正氣虛衰,邪氣已退邪氣亢盛,正氣未衰實證虛證實則瀉之虛則補之邪氣久留,損傷正氣正氣虛衰,邪氣留著實中夾虛證虛中夾實證祛邪兼扶正扶正兼祛邪先祛邪后扶正先扶正后祛邪邪氣亢盛,阻滯氣血正氣虛衰,作用減退真實假虛證真虛假實證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四、調整陰陽

陰陽失去平衡協調是疾病的基本病機,對此加以調治即為調整陰陽。調整陰陽,即指糾正疾病過程中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損其有余、補其不足,恢復人體陰陽的相對平衡。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一)損其有余

適用于陰陽中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實證。即“實則瀉之”。1.瀉其陽盛:適用于“陽勝則熱”的實熱證,即“熱者寒之”。“陽勝則陰病”,導致實熱兼陰虛證,則在清熱的同時兼以滋陰。2.損其陰盛:適用于“陰勝則寒”的實寒證,即“寒者熱之”?!瓣巹賱t陽病”,出現實寒兼陽虛證,則在散寒的同時配以扶陽。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二)補其不足適用于人體陰陽中任何一方虛損不足的病癥。即“虛則補之”。

1.陰陽互制之調補陰陽虛熱證,治宜滋陰以抑陽,即王冰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內經》所謂“陽病治陰”。虛寒證,治宜扶陽以抑陰,即王冰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內經》所謂“陰病治陽”。

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2.陰陽互濟之調補陰陽對于虛熱證與虛寒證,可用陰中求陽與陽中求陰的治法。此即陰陽互濟的方法。陰中求陽:即補陽時適當佐以補陰藥;陽中求陰:即補陰時適當佐以補陽藥。其意是使陰陽互生互濟,不但能增強療效,同時亦能限制純補陽或純補陰時藥物的偏性及副作用。如腎陰虛衰而相火上僭的虛熱證,可用滋腎陰的六味地黃湯少佐肉桂以陽中求陰,滋陰制火,即是其例。第三十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3.陰陽并補對陰陽兩虛則可采用陰陽并補之法治療。但須分清主次而用:陽損及陰,出現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則應在補陽的基礎上輔以滋陰之品。陰損及陽,出現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則應在滋陰的基礎上輔以補陽之品。

應當指出,陰陽互濟之調補和陰陽并補兩法,雖然用藥上都是滋陰、補陽并用,但主次分寸不同,且適應的證候有別。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4.回陽救陰此法適用于陰陽亡失者。亡陽者,當回陽以固脫;亡陰者,當救陰以固脫。由于亡陽與亡陰實際上都是一身之氣的突然大量脫失,故治療時都要兼以峻劑補氣,常用人參等藥。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此外,對于陰陽格拒的治療,則以寒因寒用,熱因熱用之法治之。陽盛格陰所致的真熱假寒證,其本質是實熱證,治宜清瀉陽熱,即寒因寒用;陰盛格陽所致的真寒假熱證,本質是寒盛陽虛,治宜溫陽散寒,即熱因熱用。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調整陰陽治則的應用病機證候治法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陰虛則熱陽虛則寒陰損及陽陽損及陰陰脫陽脫實熱證實寒證實熱兼陰虛證實寒兼陽虛證虛熱證虛寒證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證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證亡陽證亡陰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清熱兼滋陰祛寒兼溫陽補陰制陽,陽中求陰補陽消陰,陰中求陽補陰兼補陽補陽兼補陰回陽救逆救陰固脫陽盛格陰陰盛格陽真寒假熱證真熱假寒證寒因寒用熱因熱用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五、調理精氣血津液精氣血津液是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生理上各有不同功用,彼此之間又相互為用。因此,病理上就有精氣性津液各自的失調及互用關系失調。而調理精氣血津液則是針對以上的失調而設的治療原則。

(一)調精1.填精:腎精虧虛—補髓填精法2.固精:腎氣不固—補益腎氣以攝精3.疏利精氣:脈絡阻塞—通絡散結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二)調氣1.補氣:氣虛證—肺、脾、腎—水谷之氣2.調理氣機:氣滯—行氣氣逆—降氣氣陷—補氣升氣氣閉—順氣開竅通閉氣脫—益氣固脫注意順應臟腑氣機的升降規(guī)律,脾氣主升,肝氣宜疏泄升發(fā);胃氣宜通降,肺氣主肅降。氣機失調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三)調血1.補血:血虛證“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血瘀血瘀—活血化瘀血寒而瘀—溫經散寒行血出血血熱—清熱涼血血虛—益氣止血血瘀—活血止血調理血運2.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四)調津液1.滋養(yǎng)津液:津液不足—實熱傷津,清熱生津2.祛除水濕痰飲;①濕盛—祛濕、化濕或利濕②水腫或水臌—利水消腫③痰飲—化痰逐飲水液代謝障礙,多責之肺、脾、腎、肝,故水濕痰飲的調治,從臟腑而言,多從肺、脾、腎、肝入手。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五)調理精氣血津液的關系1.調理氣與血的關系

氣血互根互用氣病及血、血病及氣氣血同??;氣虛生血不足血虛補氣為主,輔以補血或氣血雙補;氣虛行血無力血瘀補氣為主,輔以活血化瘀;氣滯血瘀行氣為主,輔以活血化瘀;氣虛不能攝血出血補氣為主,輔以收澀或溫經止血。

血虛不足以養(yǎng)氣氣虛補血為主,輔以益氣;氣隨血脫出血先益氣固脫止血,病勢緩和后再補血。

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2.調理氣與津液的關系

氣虛津液不足補氣生津氣不行津水濕痰飲補氣、行氣以行津氣不攝津津液丟失補氣以攝津津停氣阻治水濕痰飲,輔以行氣導滯氣隨津脫補氣以固脫,輔以補津

3.調理氣與精的關系

氣能疏利精行,精與氣又可互相化生。氣滯可致精阻而排出障礙,治宜疏利精氣;精虧不化氣可致氣虛,氣虛不化精可致精虧,宜補氣填精。

4.調理精血津液的關系

“精血同源”,血虛在補血的同時,也可填精補髓;精虧在填精補髓的同時,也可補血。

“津血同源”,津血同病而見津血虧少或津枯血燥,治當補血養(yǎng)津或養(yǎng)血潤燥。

第四十頁,共四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四

六、三因制宜

“人以天地之氣生”,人是自然界的產物,自然界天地陰陽之氣的運動變化與人體是息息相關的,因此人的生理活動、病理變化必然受時令氣候、地域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患者是性別、年齡、體質等個體差異,也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歸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