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思想中的兩個方面是什么_第1頁
孔子仁思想中的兩個方面是什么_第2頁
孔子仁思想中的兩個方面是什么_第3頁
孔子仁思想中的兩個方面是什么_第4頁
孔子仁思想中的兩個方面是什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孔子“仁”思想中的兩個方面是什么?孔子《論語》傳(版權(quán)所有)第三章三桓的前世今生王封臣著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4?15)孔子說:“參??!我的學(xué)說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霸诱f:“是。”孔子說完走了。學(xué)生們問曾子:“夫子的話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說:“夫子之道,只是忠恕兩個字罷了。”這里插一句,在當(dāng)時,人答應(yīng)“是”的時候不說“是”而說“唯”和“諾”,有個成語叫“唯唯諾諾”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近些年,我們看電視上一些秦漢或之前的歷史劇會發(fā)現(xiàn),編劇們也開始注意這個問題了,里面人物在說“是”的時候都改說“諾”了。這樣說對不對呢?其實,很多是不對的。所以,個人認為,拍攝古代歷史劇的時候,要么就翻譯成現(xiàn)代的對話語言,說“是”就是說“是"。要么你就考證清楚了,按照當(dāng)時習(xí)慣準(zhǔn)確表達。不要弄得似是而非。“唯”和“諾”雖然都是表示回答“是”的,但兩個字的用法不同。拿這一則《論語》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唯”怎么用?是曾子應(yīng)答孔子的,也就是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yīng)答;“諾”正好相反,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yīng)答。所以,那些歷史劇中的臣子向皇帝應(yīng)答“諾”,那不是找死么?用錯了??鬃诱f自己的學(xué)說一直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這種說法,他說過多次,起碼《論語》中還有一則,只不過是跟他另外一個學(xué)生子貢說的。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xué)而識(音若至)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衛(wèi)靈公15?3)孔子說:“賜??!你以為我是博學(xué)強記的人么?”子貢:“對呀,我是這樣認為的,難道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僅博學(xué)強記還不夠),我有一個基本觀念來貫串它?!蹦强鬃铀f的“一以貫之”究竟是什么呢?他沒說,但曾子幫孔子解釋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薄爸宜 笔强鬃樱骸叭省彼枷氲膬煞矫姹磉_。什么是“忠”?孔子認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本褪钦f,自己想立也得幫助別人立,自己想達也得幫著別人達。這里,我們沒有翻譯“達”的意思。什么是“達”?在另一則《論語》中,孔子做了解釋。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顏淵12?20)子張問:“讀書人要怎樣做才可以叫達?”孔子說:“你所說的達是什么意思?”子張對答:“在諸侯處做官一定有名望,在大夫家工作一定有名望「孔子說:“這叫聞,不叫達。什么是達?秉性正直而好義。善于察言觀色,凡事多思慮退讓。這種人,在諸侯處做官一定通達,在大夫家工作一定通達。至于聞嘛,表面上似乎愛好仁德,但實際行為卻與之相違,卻又自以為自己是仁人而自欺不疑。這種人,(當(dāng)然會)在諸侯處做官一定有名望,在大夫家工作一定有名望。”我們更多的可能是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知道的聞達,因為里面有句是“不求聞達于諸侯”。這里的聞達的意思就是來源于《論語》。我們看的清楚,在孔子的思想里,“聞”和“達”是兩個概念?!奥劇逼卦诼劽?,別人都知道你,或者別人都贊譽你,這對你來說就是“聞”了?!斑_”則不然,它偏重于個人修養(yǎng)。如果自己修養(yǎng)好了還能幫著別人修養(yǎng)好,這就是實踐仁德的方法。你看,孔子就是這樣,主張推己及人,這是孔子主張“忠恕”思想里的“忠”。他還有個“恕”,就是比忠再退一步,我不能做到推己及人怎么辦呢?那你就做到“恕”的要求吧。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15?24)子貢問:“有沒有一句可以讓我終身奉行的話呢?”孔子說:“那就大概是‘恕’了!什么是‘恕’,那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加給別人。”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12?2)仲弓問仁??鬃诱f:“出門就要有像去接待貴賓的狀態(tài),役使百姓就要有像是去承當(dāng)大祀典一樣的狀態(tài)。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加于別人。為諸侯做事無怨恨,為卿大夫做事業(yè)務(wù)怨恨。”仲弓說:“我雖然遲鈍,也要實行您這話?!薄凹核挥?,勿施于人”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經(jīng)常說的話,也是孔子對人類的一個貢獻。可孔子沒能明白一個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錯,但“己之所欲”就一定要“推己及人”么?不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們應(yīng)當(dāng)尊重每個自然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當(dāng)然,前提是這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法律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之內(nèi)。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別人未必認為好,也未必對別人好。人們往往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喜歡的東西我不會推薦給別人,這比較簡單。但人們卻往往做不到“己之所欲,不施于人”,我喜好的東西我也不會推薦給別人。而我們經(jīng)常會做“己之所欲,強施于人”,我認為好的東西或者我的思維觀念我覺得最正確,我就必須讓強加給人也用這樣的東西和思維。這很常見吧?小到個人,大到世界那些霸權(quán)國家都是如此。本來人家國家本著符合自己國情而制定的政治制度,那些大國非得要用自己的思維進行侵略,結(jié)果,但凡聽他們的那些國家無不亂套。所以,我們中國主張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的基本內(nèi)容就包:政治上應(yīng)相互尊重,共同協(xié)商,而不應(yīng)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文化上互相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yīng)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反對霸權(quán)主義和強權(quán)政治。這就是“己之所欲,不施于人”或“己之所欲,慎施于人”??鬃釉谡f“推己及人”的時候,不應(yīng)該只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同時也要考慮“己所不欲立而人欲立卻欲立己”時,自己什么心情。那么自己就應(yīng)該同時把這種考量放到“推己及人”上去??上В邭q的孔子沒能考慮周全。他好“禮”,便認為其他人也應(yīng)該好“禮”才對,于是他穿著一身忠孝去參加人家的宴會。別說陽貨了,換成你我愿意不愿意讓孔子進去?我請了那么多身份高貴的客人,一個個都穿著華服來赴宴,本來是個很喜慶的事兒,你一個孝子身穿重孝,還不敢歡顏笑語,我要讓你進去,我那些客人該會怎么想?他們會不會有人忌諱這事兒?我這個宴席會不會因為你一個人而尷尬?回頭我會不會受人非議?這肯定是設(shè)宴的主人要考慮的事情,人家肯定不能因為你一個十七歲未成年的小毛孩子而使得其他貴客有所不快。所以陽貨把孔子攔住不讓進,說什么?“非敢饗子也”,你穿著重孝,我們不敢讓你進去。陽貨做的不過分,非常正常,個人認為在這件事上卻是孔子做的欠妥。可不管怎么說,這件事對孔子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他要想回復(fù)到自己“士”的位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條道路只能靠自己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