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jié)創(chuàng)傷影像學診斷思路幾個側重點_第1頁
骨關節(jié)創(chuàng)傷影像學診斷思路幾個側重點_第2頁
骨關節(jié)創(chuàng)傷影像學診斷思路幾個側重點_第3頁
骨關節(jié)創(chuàng)傷影像學診斷思路幾個側重點_第4頁
骨關節(jié)創(chuàng)傷影像學診斷思路幾個側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影像醫(yī)師的二大任務:1、診斷與評價骨折或脫位的類型。2、觀察治療的結果并監(jiān)測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

第1頁,共88頁。二、在報告骨折時,應描述:

骨折的解剖部位與范圍。

第2頁,共88頁。第3頁,共88頁。第4頁,共88頁。骨折的類型。第5頁,共88頁。第6頁,共88頁。骨折片的對線,有無移位、成角、旋轉、短縮或分離。第7頁,共88頁。第8頁,共88頁。骨折線相對于創(chuàng)傷骨長軸的方向。第9頁,共88頁。第10頁,共88頁。有否特殊征象,如嵌插、凹陷或壓縮。第11頁,共88頁。第12頁,共88頁。有否相關異常,如骨折伴脫位。第13頁,共88頁。第14頁,共88頁。特殊類型,異常應力、繼發(fā)于病理過程。第15頁,共88頁。第16頁,共88頁。三、難診斷性骨折(隱匿性骨折),查找有否相關的異常征象。

軟組織腫脹。

第17頁,共88頁。第18頁,共88頁。脂肪線的模糊和消失如腕側位片上有旋前方肌與拇伸屈肌之間的脂肪線(低密度),橈骨遠端骨折,可致掌側移位、模糊或消失。第19頁,共88頁。第20頁,共88頁。又如舟骨脂肪線(與舟骨平行的X線透亮線),在橈骨莖突大多角骨和第一掌骨基底部間可有舟骨脂肪線閉塞消失或移位。第21頁,共88頁。第22頁,共88頁。骨膜與骨內膜反應。第23頁,共88頁。第24頁,共88頁。關節(jié)積液:關節(jié)積液可形成脂肪墊征的X線影像表現(xiàn),尤其有助于肘關節(jié)創(chuàng)傷的診斷。第25頁,共88頁。后(背側)脂肪墊位于鷹嘴窩深部,正常情況下側位投照不能顯示,前(腹側)脂肪墊占據(jù)了較淺的前冠狀窩與橈窩,??梢娕c肱骨前皮質腹側的一個扁平狀透亮線,滑液或出血可使關節(jié)囊腫脹,使后脂肪墊可以見到,使前脂肪墊移位,形成脂肪墊征。第26頁,共88頁。第27頁,共88頁。第28頁,共88頁。關節(jié)囊內脂肪液體平面,多指長管狀骨骨折,血與骨髓脂肪進入關節(jié)腔,這兩種物質構成一特異性分層:脂-血界面,在不能顯示骨折線時,僅依這一特殊征象也應作出骨折的診斷。第29頁,共88頁。第30頁,共88頁。雙皮質線:提示有輕微的凹陷骨折。第31頁,共88頁。第32頁,共88頁。骨皮質翹曲:即所謂隆突骨折,為兒童管狀骨骨折的唯一征象。第33頁,共88頁。第34頁,共88頁。這一征象是由于干骺端小的撕脫性骨折造成的,提示有細微骨折,也稱之為“嬰兒搖動綜合征”。

第35頁,共88頁。第36頁,共88頁。鉤骨眼征:是指正常時見于正位投照鉤骨上方的高密度,即圓形皮質環(huán)狀影,實際是鉤骨鉤末端的投影。但應拍對側比較。第37頁,共88頁。第38頁,共88頁?;移べ|征:為應力性骨折的一種表現(xiàn)。第39頁,共88頁。第40頁,共88頁。第41頁,共88頁。第42頁,共88頁。第43頁,共88頁。注意肩峰關節(jié)的分離第44頁,共88頁。第45頁,共88頁。第46頁,共88頁。第47頁,共88頁。曲棍球棒征:指兒童肱骨遠側側位,外形為角狀,與曲棍球棒相似,其角度正常測量約為140°,髁上骨折時,此種外形消失。

第48頁,共88頁。第49頁,共88頁。第50頁,共88頁。四、骨折不愈合時,區(qū)分三種不愈合的類型第51頁,共88頁。反應型(肥大型與貧營養(yǎng)型)不愈合第52頁,共88頁。此型不愈合的特征為充分的骨反應,及造成骨端平坦與硬化――呈象足或馬蹄型,硬化區(qū)不代表骨死亡而是血供好的新骨沉積。此型骨折不愈合通常用髓內釘置入或加壓固定板進行治療。第53頁,共88頁。第54頁,共88頁。無反應(萎縮性)不愈合此型不愈合的X線片示骨折端無骨反應,血液供應普遍缺乏,此種骨折除內固定外常需要較大范圍皮質剝脫術與植骨。第55頁,共88頁。第56頁,共88頁。感染性不愈合感染性不愈合的X線表現(xiàn)取決于感染的活動。陳舊的不活動的骨髓炎示皮質不規(guī)則增厚,規(guī)則的骨膜反應及松質骨反應性硬化。第57頁,共88頁。第58頁,共88頁?;顒有蛣t為軟組織腫脹,與骨膜新骨形成相關的皮質骨與松質骨破壞及死骨。

第59頁,共88頁。第60頁,共88頁。其治療依不同階段而不同,不活動骨髓炎的不愈合可用皮質剝脫術與植骨、結合加壓平板?;顒有凸撬柩字委煱ㄋ拦乔谐S后植骨與髓內固定。第61頁,共88頁。五、有創(chuàng)傷病史的病人,應意識到并發(fā)癥的可能。第62頁,共88頁。彌漫性骨質疏松(輕中度):亦稱廢用性骨質疏松,去礦化,去骨化骨萎縮與骨質減少等,一般認為,最后一個術語對此并發(fā)癥的描述最好而被廣泛應用。第63頁,共88頁。第64頁,共88頁。反應性交感性萎縮綜合征(RSOS):指重度骨質疏松,發(fā)生于骨折后,也有報道是由于神經(jīng)和血管異常引起的綜合征。第65頁,共88頁。第66頁,共88頁。缺血性攣縮:常繼發(fā)于肱骨髁上骨折后,因肌肉缺血而引起萎縮,繼而出現(xiàn)纖維化,臨床特征為“五P”綜合征。即無脈(pulselessness)、疼痛(pain)、蒼白(pallor)、感覺異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第67頁,共88頁。第68頁,共88頁。創(chuàng)傷后骨化性肌炎:在X線上這一現(xiàn)象的特征為病變中心為X線透亮區(qū),提示不成熟骨的形成,病變周圍為成熟骨的致密區(qū)。另外,一條X線透亮裂隙將骨性腫塊與相鄰皮質分開,這些重要特點,有助于鑒別皮質旁骨肉瘤和骨化性骨炎。第69頁,共88頁。第70頁,共88頁。第71頁,共88頁。第72頁,共88頁。第73頁,共88頁。骨壞死:外傷后,骨壞死最容易發(fā)生于股骨頭、肩關節(jié)與肱骨頭,因為這些骨的血供不穩(wěn)定,股骨頭壞死為股骨頸關節(jié)囊內的骨折。第74頁,共88頁。最早發(fā)現(xiàn)的征象(4周)呈“新月征”,此為繼發(fā)于壞死軟骨下結構塌陷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平行于骨關節(jié)表面的狹窄狀X線透亮影,此征象在髖關節(jié)蛙式或側位投照顯示最好。第75頁,共88頁。第76頁,共88頁。第77頁,共88頁。第78頁,共88頁。MR能顯示早期壞死,其特征包括軟骨下局限性橢圓形或新月形輪廓的低信號區(qū),及高信號的雙線區(qū)。第79頁,共88頁。第80頁,共88頁。第81頁,共88頁。大血管損傷:主要造成血腫形成,動靜脈瘺或假性動脈瘤。第82頁,共88頁。第83頁,共88頁。生長障礙:為骨折累及骨骺,骨骺與干骺端之間形成骨橋可損傷生長板早閉的結果,使局部骨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