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合理設置語文教學起點_第1頁
以生為本合理設置語文教學起點_第2頁
以生為本合理設置語文教學起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以生為本,合理設置語文教學起點浙江省縉云縣紫薇小學陸美蓮起———孤帆一片日邊來近段時間,教研組組織學習《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建議30條》。學完全文后,我發(fā)現(xiàn)《建議》一開始就提到:“課時目標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檢測性,要符合學生的年段特點……”;“教學要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我想:我們所有的教學行為,準備、組織、評價……都應是為了提升學生素養(yǎng)。但在現(xiàn)實中,我們比較多地研究教師該怎么教,而很少關注為什么要這樣教,為什么要教這些內容。是學生的需要?是課標的要求?若說按照課標,標準是專家所定,是科學的。可是,一則課標非常籠統(tǒng),如每個階段都有“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二則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每一位學生,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們要“因材施教”,所有的教學行為應從學生開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而不是教師怎樣容易教。要在關注學生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力求實效。對于關注學生,我曾經(jīng)有一段慘痛的經(jīng)歷……承———桃花潭水深千尺一次,我公開執(zhí)教略讀課文《學會看病》,用一個晚上準備,便粉墨登場,先出示句子:“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了自己?!弊寣W生質疑問難確定主問題,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深入感悟課文內容。略教母親與兒子的對話,通過分角色朗讀,知道母親如何磨煉兒子;詳教母親的心理活動,通過深入研讀,感受母親忐忑不安的內心。最后再次出示“我知道……”一句。感悟母親這樣“殘忍”地磨煉我,真正目的是為了什么。執(zhí)教后,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特別是對“忐忑不安”的理解,在課前我認為是一大難點,并且主問題未曾明確指向這個中心詞。結果學生找到了與之相鄰的幾段描繪母親心理活動的語段,深入文本、聯(lián)系上下文體悟到母親在叫兒子獨自去看病后焦灼的內心,比較好地解讀了“忐忑不安”。倒是我認為簡單的最后兩段話的感悟,學生一籌莫展,在提升母親的良苦用心時,亂了陣腳。一年后,我在一次重要的選拔賽中,再次要求執(zhí)教這篇課文。有了上次的經(jīng)驗,我想何不去粗取精,抓住“忐忑不安”,直奔描寫母親的心理活動的語段,感悟母親的愛(透過外貌、動作、心理等描寫感受父母的愛是本組課文的主題);最后結合課題運用“學會”提升主題。這里只是將開始的依據(jù)句子質疑問難,改成學習詞語質疑問難,相機引出“忐忑不安”,中間部分不變。我忐忑不安地來到異地上完這一課后,結果與第一次執(zhí)教完全相反。學生完全找不到相關的心理活描寫的語段解讀“忐忑不安”,不能走進母親焦灼的內心,無法體會母親煎熬的等待。倒是教案拉到最后,母親讓我“學會”,有片刻精彩的生成。轉———弦弦掩抑聲聲思為什么有一次比較成功的經(jīng)驗后,反而沒有理想的第二次呢?教研員一語道破:這真是一個完美的教學設計。可是,你的學生在哪里?是啊,我的學生在哪里?我不是從先前學生的經(jīng)驗出發(fā)嗎?我不得其解。我總認為自己沒有錯。直到王燕驊老師再次來我縣講學,認為敢于正視孩子的真實起點,是要有勇氣和水平的。我再次鼓起思考之帆,經(jīng)過一番比較,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第一,兩次教學相比較,出發(fā)點是學生真正不懂的問題,教學的立足點是學生真實的實際起點。因此,因為高度重視學生的提問,在正視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讓學生以提問的方式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完全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而第二次,雖然也是讓學生質疑問難,但是提的問題都是圍繞詞語展開的。那么,教學中學生的起點就無形中定位在局部的詞語理解上,將學生誤導向詞語的理解,當?shù)胶竺娴难凶x時,一下子拔高了要求,完全不符合學生的實際。第二,師生對話、展開教學的基礎是教師與學生分別認真地、潛心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兩次教學相比,兩次教學都以提問導入,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但第一次學生在讀課文、與文本對話時,因為學生自己提出了問題,所以能主動地與文本對話,更會自覺地聯(lián)系上下文來思考,這樣就會充分與文本直接接觸。而第二次,針對詞語的提問,雖然也激起了閱讀期待,但學生在閱讀時,關注的重點落在了字詞上,關注的只是局部,卻沒有對整篇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與文本的對話難以達到充分。第三,由于異地教學,對于異地學生的真實狀況一無所知。所有的預設都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完成,心中沒有真實的學生,也就失去了教學的起點與方向,教學當然成了教師的“獨自舞蹈”。有了這樣的思考,經(jīng)過一番學習,我徹底明白了“關注學生的學習實際,關注學生的真實起點”的重要性:第一,教學內容的篩選離不開它。王榮生教授認為,教學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我想,選擇學生需要的內容,學生一定感興趣。那么憑什么選擇教學內容呢?憑借課標,這是有道理的。但課標畢竟是目標,而不是內容,且課標表述籠統(tǒng),只能說指引教學內容。其實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憑借個人的語文知識和經(jīng)驗來篩選??伞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憑借個人經(jīng)驗顯然不科學。我們只有在對照課標的基礎上,立足于切合學生的語文學習的需要,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真實水平、真實能力,明晰學生發(fā)展的方向與需要,來選擇教學內容。第二,教學目標的定位離不開它。如果說教學內容決定“教什么、學什么”,那么教學目標則規(guī)定“教到什么程度、學到什么水平”。那么如何做到合理定位呢?教材只是個例子,最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是學生實際。教學目標應基于學生的已有水平,設置學生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目標高于學生水平太多,根本達不到;低于學生實際水平則失去了教學的意義。一切教學目標的合理定位,最終都無法離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發(fā)展需要。第三,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視學生真實學習狀態(tài)的表現(xiàn),就是在“走教案”。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可能“一路順風”,總會有“錯誤”,而且我們的預設不可能“百發(fā)百中”。王燕驊老師認為錯誤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因為錯誤里,包含的是學生的真實想法、實際狀態(tài)、達到的程度……我們只有了解這些,才能展開有針對性的引導,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有所提升。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察言觀色,敏銳地捕捉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逐步完成教學預設任務。那么,我們如何“察言觀色”、“了解學生”呢?合———曲終人散意猶在“正視孩子的真實起點,是要有勇氣和水平的。”如何做到這一點,其實很難。因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我還是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如課前預習、基于預習開展教學……第一,質疑問難。讓學生提問,是改變課堂教學中學生只等待老師發(fā)問、被動學習狀況的基礎和關鍵所在。通過讓學生提問,從學生所提的問題中,我們可以很直接地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狀態(tài),從中看出學生處于何種認知水平;聯(lián)系課標、課文,能輕而易舉地找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制訂合理的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因此,我們應讓質疑問難成為預習必需的要點,讓質疑問難成為上課必有的環(huán)節(jié)。總之,處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更好地了解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習變得富有實效。因此,把解決學生質疑的問題當做課堂學習的主要活動,完全是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fā),完全將學生作為閱讀的主人。依托學生資源,珍視來自他們的真問題進行教學,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傾聽錯誤。在教學中,我們要珍惜、正視課堂中的每一個錯誤,根據(jù)錯誤,認真分析,以此洞悉學生的真實起點,將此作為教學的新起點,將學生的錯誤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引領學生在經(jīng)歷由淺入深,由“錯誤”到“正途”的過程中豁然開朗、獲得真知,成為學生學習的增長點。第三,優(yōu)化預設。在預設方案時,學生已掌握的內容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與此同時,設計力求板塊化,應根據(jù)課堂需要做出變化;預設力求多種方案,以備真實教學中隨時選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的,教學的最后方案是在課堂上,在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情境中的真實狀況確定的。這樣,既考慮學生學的效果,也作彈性預設。重在從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