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教案7篇_第1頁
中班音樂教案7篇_第2頁
中班音樂教案7篇_第3頁
中班音樂教案7篇_第4頁
中班音樂教案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班音樂教案7篇活動目標:

認知:熟識音樂旋律,初步把握附點四分音符的節(jié)拍。

技能:能拍出“XX|X—|”,XXXX|X—|”的節(jié)奏型。

情感:對音樂節(jié)奏產生興趣。

人格:能大方地表現自己。

養(yǎng)成教育目標:學會特別留意地傾聽他人的靜靜話。

活動預備:

1、若干青蛙的圖片、操作卡片。

2、樂譜。

活動過程:

1、律動入室:小青蛙

2、練聲《小青蛙唱歌》

3、學唱新歌

①出示圖畫,創(chuàng)設情境:池塘邊,有很多青蛙在說靜靜話,有的說:“呱呱呱”,似乎是說:“天亮了?!边€有的青蛙在說:“呱呱呱呱呱”,似乎是說:“太陽出來啦”。青蛙你一句我一句地說,真好玩。

②教師范唱歌曲一次,并用拍節(jié)奏的方法拍出“XX|X—|”,XXXX|X—|”兩處。

③帶著幼兒學唱歌曲,并正確地拍出“XX|X—|”,XXXX|X—|”兩處,引導幼兒學會用疑問的口氣講:“說什么呀?”

④幼兒跟著鋼琴的伴奏完整地唱一次。

⑤分組表演唱。

4、復習歌曲《小貓小貓你別吵》

5、嬉戲《小老鼠和小花貓》

活動反思:

能學會特別留意地傾聽他人的靜靜話。

能熟識音樂旋律,初步把握了附點四分音符的節(jié)拍。

能拍出“XX|X—|”,XXXX|X—|”的節(jié)奏型。

對音樂節(jié)奏產生興趣。

能大方地表現自己。

音樂活動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接觸傣族舞,學會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彎”的根本動作。

2.體驗傣族舞美麗的旋律和舞姿。

3.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體驗唱歌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過程:

一.舞蹈觀賞:(感受舞蹈,感受音樂)

1.觀賞教師舞蹈。

2.“你發(fā)覺教師跳舞的時候像什么?”

“教師是怎么做的?”

3.請幼兒學習動作。

4.引導幼兒學習“孔雀指”和“三道彎”。

5.介紹孔雀舞的由來

小朋友你知道孔雀舞是哪個民族的嗎?

“傣族人民寵愛和崇尚孔雀,不但很多人家中飼養(yǎng)孔雀,而且把孔雀視為和善,才智,漂亮和吉利幸福的象征。”

6.看一下傣族人民的服裝。

二.創(chuàng)設情景,學習舞蹈。

1.“今日,教師來做孔雀媽媽,也來跳跳孔雀舞?!保ń處煶V)小孔雀跟著媽媽漫步。

2.孔雀是怎樣漫步的?

3.小孔雀們得意比美了,他們的羽毛很美麗。我們來看一下孔雀開屏的圖片。

4.可以怎樣理羽毛呢?

5.這一次,孔雀們要比造型,他們抬起傲岸的頭。

三.完整舞蹈

1.戴上頭飾舞蹈。

“教師發(fā)覺小朋友跳舞的時候像一只只漂亮的小孔雀,今日教師也給大家預備了美麗的頭飾,請大家按著你標記的顏色來戴相應的頭飾?!?/p>

2、請幼兒間隔站,面對圓上。

3、完整舞蹈。提示幼兒比美時變成單圈面對面。

4、聽音樂退場。

音樂活動教案篇三

圖譜

把圖譜折成三局部,一段一段呈現出來。

動作建議

1、集體舞動作:

每一小節(jié)內容:站在原點上,自拍2下,和同伴拍2下,右手做招手動作2下,和同伴交換位置(重復5次,交換5個舞伴)

2、聽到“蹦蹦蹦”的重音,做握拳的動作2下。

嬉戲玩法建議

第一段音樂:集體舞

其次段音樂:全體幼兒聽到“蹦蹦蹦蹦”重音后問“誰是灰太狼?”腳下兩個黑點的幼兒開頭追跑,誰先跑到自己的位置誰就是灰太狼。

第三段音樂:扮演灰太狼的幼兒走四步回頭一次,其余幼兒靜止不動或者做靜止不動的造型。聽到灰太狼說“發(fā)怒了”,幼兒跑回自己的位置。

音樂教案設計篇四

課型:觀賞課

課時: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孤獨的牧羊人》是曾榮獲五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它以“戲中戲”的方式消失,表現影片中女教師與孩子們一起做木偶戲表演,歌曲為表演唱。歌曲的第一局部節(jié)奏緊促歡快,旋律活潑跳動,大跳音程頻頻消失,使歌曲顯得非常輕松,布滿活力。其次局部的音調較平穩(wěn),節(jié)奏也稍作拉寬。歌曲尾聲局部是由音階后四個音(567i)的上下八度的節(jié)奏的變化而成。歌中的襯詞“來咿噢都”可視為牧羊人所唱的歌聲,使歌曲更為詼諧、好玩。演唱時經常提高嗓音,用假聲突然翻高的方法,這是美國鄉(xiāng)村音樂的旋律風格和演唱特點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巧、形象鮮亮、風格清爽、富有田園風味的鋼琴曲,為我國聞名音樂家賀綠汀所作。歌曲描繪了漂亮的田園風光,猶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表現了牧童天真浪漫的形象和歡樂的心情。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性情活潑好動,且有小局部音樂觀賞作品的積存,大致能從節(jié)奏、旋律、心情等音樂要素來理解音樂作品,對中國歌曲《牧童短笛》會較簡單理解,對外國民歌的風格特點還不甚了解,然而學生在音樂教學中對節(jié)奏明朗、曲調歡快的器樂曲往往比擬敏感和青睞,通過身體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更是如魚得水,《孤獨的牧羊人》這首節(jié)奏明快的作品較能迎合低中年段學生的口味和興趣,教師基于此特點有效利用音樂嬉戲、律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去感受美國鄉(xiāng)村音樂“藍色約德爾調”的風格。

三、教學理念

因此“聽”應作為中小學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音樂藝術是以音傳情的藝術,觀賞教學則是聽覺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聽”,通過學生的聽,教師的講,以聽帶講,以講引聽激發(fā)學生自然感受音樂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心情以及所表達的內容,培育學生喜愛生活,喜愛勞動,喜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觀賞《孤獨的牧羊人》和《牧童短笛》,懂得音樂能勝利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種形象,并從音樂中獲得感受與體驗。

2、力量目標:過對唱曲襯詞的學唱和律動感受美國鄉(xiāng)村音樂“藍色約德爾調”輕松自如的的音樂風格與中國風格的不同,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3、情感目標:感受歌曲詼諧好玩、輕松活潑的心情特點與美麗流暢的旋律所描繪的如詩如畫般的童年意境。

五、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詼諧好玩、輕松活潑的心情特點與美麗流暢的旋律所描繪的如詩如畫般的童年意境。

六、教學難點:

通過對唱曲襯詞的學唱和律動感受美國鄉(xiāng)村音樂“藍色約德爾調”輕松自如的的音樂風格與中國風格的不同,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七、教學預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八、教學流程:

教學預設

音樂活動教案篇五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構造,初步學習上場舞,嘗試用動作表現森林。

2、通過教師示范、探究和兒歌的形式,記憶動作挨次。

3、享受森林舞表演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預備

森林舞曲、視頻、大樹的服裝

三、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帶著幼兒做身體動作

師:童話劇《蛤蟆爺爺的秘訣》中蛤蟆爺爺和小蛤蟆是在哪兒出場的呀?對,在森林里,那我先聽聽森林舞的音樂吧,你能試著跳幾個動作嗎?

(二)幼兒在教師的幫忙下探究、學習舞蹈動作

1、播放一段森林舞蹈,引導幼兒觀賞。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觀賞一段森林舞蹈,這些由大樹組成的森林舞好看嗎?認真對待會要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什么動作可以表現森林?

2、通過探究、示范和兒歌形式的幫忙下學習表演森林舞。

(1)幼兒自由發(fā)揮想像探究森林舞的動作,教師確定幼兒的表演動作。師:“你們覺得森林舞還可以怎么表演呢?”

(2)幼兒觀賞教師表演的森林舞。

師:“教師是怎么表演的?(教師一邊跳,一邊念自編動作兒歌)和你們表演得一樣嗎?我先做什么動作?再做什么的動作?最終做什么動作?”你能來學一學嗎?我們一起來跳一跳吧。(通過個別、集體的學習形式,教師幫忙幼兒訂正個別動作)

3、教師帶著幼兒跳森林舞,穩(wěn)固動作。

師:這首舞蹈的名字叫森林舞。我們跳的時候手臂要怎樣?頭要怎樣?怎么樣才能舞的更美?

重點:當幼兒的表演不整齊時,教師引導幼兒發(fā)覺先朝哪個方向做動作,當小樹漸漸長大時,森林動作和小樹動作區(qū)分。

4、幼兒伴隨音樂自由練習。

5、教師帶著幼兒跳森林舞,穩(wěn)固動作。

師:這首舞蹈的名字叫森林舞。我們跳的時候手臂要怎樣?頭要怎樣?怎么樣才能舞的更美?

6、幼兒隨音樂完整跳森林舞,教師指導。

師:假如我不做動作了,你們能自己表演嗎?

四、講評活動

表揚在舞蹈中大膽表現的幼兒。

音樂教育教案篇六

教學內容:

1、歌曲。

2、三角鐵、雙響筒、鈴鼓。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歌曲《好朋友》。

2、能說出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的名稱并初步學會演奏方法。

3、在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和制造精神。

教學過程:

一、歌曲《好朋友》

1:小朋友,你們在小學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溝通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紹一下各自的優(yōu)點。

3:好朋友在一起會做些什么事呢?

4:爭論溝通。

S:我們在一個大集體,一起嬉戲、一起上課、一起唱歌、一起勞動,肯定要相互團結友愛,今日教師介紹一首新歌給小朋友——《好朋友》。

6:跟著教師分句學唱歌詞。

7:指導學生唱歌,在拍手處重點指導,與歌詞連接好。

8:富有表情地唱歌。

9:請小朋友認真觀看插圖,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呢?

10:分組認真觀看,進展創(chuàng)編新歌詞活動。分組進展匯報。

11:把好歌詞寫在黑板上。

12:集體學唱新歌詞,并將老歌詞與新歌詞連起來唱。

他們玩得特別快樂,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明白,課間要文明嬉戲,不能追趕奔馳,做正值的嬉戲。)

逐一出示實物:三角鐵、雙響筒、鈴鼓,并示范演奏。

二:學習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的演奏方法。

1、分組表演,為歌曲伴奏。

2、富有表情地唱歌。

3:除了這些打擊樂器外,小朋友還能想到別的嗎?

作業(yè):自找、自制打擊樂器。

音樂教案設計篇七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的聲音邊演唱歌曲邊表演動作,感受并表現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的勻稱節(jié)奏。

2、借助對秋天果實的認知閱歷,嘗試用工整替換的方式創(chuàng)編歌詞。進展小班幼兒初步制造力量。

3、愿意參加集體摘果子和演唱活動,體驗秋天水果豐收給自己帶來的歡樂。

活動預備

1、幼兒已學會手提籃子做摘果子動作。

2、座位排成半圓。

3、畫有蘋果樹的圖片1張,梨子、香蕉、櫻桃等水果(或當地幼兒常見的水果)卡片各1張(大小以幼兒能看清晰為宜)。

4、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復習律動“拍手點頭”。

·幼兒聽音樂完整做拍手、點頭的動作,教師提示幼兒合拍地做動作?!そ處焼l(fā)幼兒創(chuàng)編其他身體動作(如拍膝蓋、拍肩、拍腿等),并引導幼兒將兩個動作組合起來做,如拍拍小手踏踏腳、拍拍小手拍拍肩等。

2、引導幼兒觀賞教師演唱歌曲《蘋果》,理解歌詞內容。

·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上的蘋果樹,激發(fā)幼兒傾聽教師演唱的欲望。

教師:這是什么樹?蘋果樹上有多少蘋果?(引導幼兒說出樹上有很多紅蘋果)蘋果成熟了怎么辦呢?怎么摘蘋果呢?請大家聽聽歌里是怎么唱的。·讓幼兒聽教師演唱歌曲,初步熟識歌曲的旋律和內容。

·教師組織幼兒圍繞歌詞內容做簡短談話,逐步引導幼兒用歌詞來答復,幫忙幼兒理解歌詞的內容。

教師:樹上有很多紅蘋果,怎么摘下來?(引導幼兒說出一個一個摘下來)誰喜愛吃蘋果?多吃蘋果怎么樣?

·教師再次用慢速范唱歌曲,并用身體動作的晃動夸大地表現勻稱節(jié)奏,鼓舞幼兒跟隨教師有節(jié)奏地做相應動作,幫忙幼兒感受勻稱節(jié)奏的特點?!ぷ層變涸谡拥那榫爸兄鹁鋭?chuàng)編、練習表演動作,并學習演唱。

教師:蘋果樹在哪里?一個一個摘下來怎么做?誰喜愛吃蘋果,可以怎么做?“多吃蘋果身體好”怎么做?

·教師帶著幼兒用慢速邊唱歌邊做歌表演動作。

·幼兒跟隨琴聲完整地邊唱歌邊做歌表演動作。

3、教師引導幼兒用工整替換的方法進展歌詞創(chuàng)編活動。

·教師調動幼兒對水果的認知閱歷創(chuàng)編歌詞。

教師:你還吃過什么水果?是什么顏色的?(教師將幼兒說出的水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