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作文之某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_第1頁
路作文之某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_第2頁
路作文之某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_第3頁
路作文之某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_第4頁
路作文之某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某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篇一: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摘要本畢業(yè)設計課題為邵新路a5合同段(k31+600-k35+100段)施工圖設計。本路段經過地區(qū)總體地勢起伏較大,為典型的山嶺微丘區(qū)地形二級公路,但由于選線合理,沿著山谷走向,因此路段經過的地區(qū)較為平坦。公路全長2.5km,由于地形的限制,設計時速為40km/h。路面寬7m,路基寬8.5m,路面兩側為0.75m的土路肩。本次設計分別對此公路段進行了幾何設計和結構設計。在公路幾何設計中,分別進行了平面、縱斷面、橫斷面設計。本段路線平曲線共有交點5個,平均每公里約1.43個,曲線半徑最小為100m,最小緩和曲線采用40m,沒有采用極限平曲線半徑。公路沒有設置s型曲線,都是簡單曲線。路線最大縱坡為0.809%,在公路結構設計中,分別進行了路基路面設計、涵洞設計、防護工程設計。經過交通分析,路面形式采用混凝土路面。墊層為15cm厚的天然沙礫,基層為15cm厚水泥穩(wěn)定碎石,面層為24cm厚水泥混凝土;本段公路設計了4個涵洞。防護工程按工程需要,只包括護坡設計。除了幾何設計和結構設計外,還進行了工程量的計算,并進行了施工圖預算。關鍵詞:二級公路;幾何設計;結構設計;工程量的計算;施工圖預算abstractthegraduationprojectfortheshaoxinroadofthecontractsection--a5(k31+600-k35+100section)constructiondesign.theroadthroughtheregionmoregenerally,isatypicalmountainterrain-hilldistrictsecondaryroad.butthealignmentisreasonable,goalongthevalleyandriver,thereforeroadthroughtheareamoresmooth.roadlength3.5km,thedesignspeedof40km/h.road-7m,roadbedwidth8.5m,hegeometricdesignofroads,respectively,wereflat,verticalsection,cross-sectionaldesign.thecurveoftheroad-atotalof5intersection,withanaverageofabout1.43perkm,theminimumradiusof100m,thesmallesteaseofuseof40m,withoutalimit-radiuscurves.highways-curvehassetuptwo,doesnotsetasimplecurve.lineofthelargestzongpo0.809%。thestructuraldesignoftheroad,conductedembankmentroaddesign,theculvertdesign,engineeringdesignprotection.aftertrafficanalysis,theformofconcreteroadsurface.15cmthickcushionforthenaturalgravel,grass-rootslevelto15cmthickcementstabilizedgravel,surfaceto24cmthickcementconcrete;thisparagraph3highwaydesignculvert,intheformoftwo.accordingtotheneedsofengineering,theprojectofprotectionjustincludingtheslopeprotectiondesign.inadditiontothegeometricdesignandstructuraldesign,butalsoforthecalculationoftheproject,constructionplansandthebudget.keywords:secondaryroads;geometricdesign,structuraldesign,engineeringcalculations,constructionbudgetplans目錄摘要...................................................iabstract................................................ii1設計總說明.............................................11.1任務依據及設計經過....................................11.2設計標準.............................................11.3幾何設計.............................................11.4結構設計.............................................21.5施工圖預算...........................................32路線設計...............................................42.1道路技術等級的確定....................................42.2路線主要技術指標......................................52.3平縱橫綜合設計........................................62.4平面線形設計..........................................72.5縱斷面設計..........................................132.6橫斷面設計..........................................153路基路面及排水設計.....................................203.1說明................................................203.2路基設計............................................203.3路基排水設計.........................................263.4路面設計............................................273.5接縫................................................304涵洞..................................................314.1涵洞結構設計.........................................314.2涵洞進出口的防護和加固...............................335其他沿線設施及環(huán)境保護.................................355.1沿線設施.............................................355.2設計原則............................................356總結..................................................36外文原文及翻譯..........................................37參考文獻................................................43致謝..................................................44【篇二:某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計算書d】某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計算書1設計總說明1.1地理位置圖(詳細情況見路線設計圖)1.2設計依據根據設計任務書及所給定的地形圖(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2)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j011-94)(3)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04)(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jd40-200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30-2003)(6)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04)(7)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d62-2004)1.3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1)公路路線設計在1:2000的地形圖上,進行路線平面、縱段面、橫段面設計并選定橋梁橋涵位置類型,完成相應的圖、表以及有關的計算書、說明書等工作(路線長度不小于2.0km)。(2)路基路面設計在路線設計的基礎上,完成路基設計、排水、防護、支擋工程、特殊路基等設計;路面工程設計(進行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結構組合設計、厚度計算與方案比較)。(3)橋涵初步設計根據所提供的數據資料,完成橋涵標準圖的選擇,包括相關圖紙、表格、工程數量及相關說明。(4)施工組織設計根據所涉及的內容,完成施工組織和施工圖預算或概算(橋涵),提交相應的計算書和與說明書。1.4設計(論文)的基本要求(1)按設計課題的要求,獨立完成設計任務,做出不同的設計方案,交出最后的成果圖。(2)認真設計、準確計算、細致繪圖、文字表達準確流暢。(3)樹立科學態(tài)度,注重鉆研精神、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4)嚴格按照有關文件要求進行畢業(yè)設計管理,努力提高畢業(yè)設計質量。(5)注重資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1.5路線及工程概況1.6沿線氣候、水文特征、地形地震地理及其與公路的關系(1)濟寧至鄒城二級公路所經地區(qū)屬中亞熱帶向北亞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冷熱分明,干濕兩季明顯,夏季多暴雨高溫,冬季嚴寒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2600mm,雨季集中于3—8月份,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82%,屬于濕度適中帶---濕度充足帶,由于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路線所經過的區(qū)域水旱災害頻繁,雨季對本路段施工有較大的影響。路基土方及構造物施工要不失時機地做好施工計劃安排。(2)本合同段地處山嶺重丘區(qū),地形起伏較大,植被較發(fā)育,覆蓋層較薄。覆蓋層以種植土、亞沙土和亞粘土為主,含少量的碎石質土,覆蓋層厚2米左右,稻田中種植土厚0.6米左右,下伏基巖為硅化板巖。(3)本地區(qū)氣象資料為:本路段自然區(qū)劃為Ⅳ3區(qū),屬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性氣候區(qū),總的特征夏熱期長,東寒期短,潮濕多雨。月平均最高氣溫為35度(七月),月平均最低氣溫為5度(一月),日最高氣溫為41度,日最低氣溫為-7度,日最大氣溫差為21度,平均年降雨量為2600mm,小時最大降雨量為230mm,潮濕系數2.2,日最大風速為30m/s。(4)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的1:400萬的《中國地震動峰值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01),本路線段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0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依據現行《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jtj004—89)可不設防。1.7沿線材料分布情況公路沿線5km以內有較豐富的砂礫材料、砂,當地沿線無礦石料場,礦石材料需要外購,相距約40km.相距50km左右處有水泥廠和石灰生產廠;鋼材等建材,可以在鄰市進貨,相距40km左右。1.8環(huán)境保護本路線設計考慮了道路對自然景觀的影響,盡可能多的利用原路段,減少對自然景觀的破壞。對于道路施工造成的取土坑、棄土區(qū)填方及挖方邊坡采用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和必要的防護措施。1.9新技術采用及計算機運用情況為了優(yōu)質高效完成本項目勘察設計任務,在工作中采用了以下新技術:廣泛采用了autocad技術,全部圖紙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做到了優(yōu)質、高效、準確。1.10其他事項其他未提及的施工事項,施工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部頒現行《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guī)范》、《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及其他部頒施工規(guī)范。圖紙中所提供的混合料配合比,僅供參考,施工時應以現場實驗為準。施工中若發(fā)現實際情況與設計文件不符時,應及時向監(jiān)理工程師報告,以便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2路線平面設計道路為帶狀構造物,它的中線是一條空間曲線,中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稱為路線的平面,路線平面的形狀及特征為道路的平面線形,而道路的空間位置成為路線。路線受到各種自然條件、環(huán)境、以及社會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時,路線要改變方向和發(fā)生轉折。2.1公路等級的確定2.1.1已知資料表2.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輛/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長率6.0%)由《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交通量換算采用小客車為標準車型。表2.2各汽車代表車型與換算系數初始年交通量:2.1.4確定公路等級假設該公路遠景設計年限為20年,則遠景設計年限交通量n:根據規(guī)范:高速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25000輛以上。一級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15000~30000輛。二級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5000~15000輛。由遠景交通量可知本次設計道路等級為二級公路。所以根據給定的條件,本次設計路線為山嶺重丘區(qū)二級公路。20?1=19893輛/日2.2選線設計2.2.1選線的基本原則:(1)路線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須與道路的主客觀條件相適應(2)在對多方案深入、細致的研究、論證、比選的基礎上,選定最優(yōu)路線方案。(3)路線設計應盡量做到工程量少、造價低、營運費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養(yǎng)護。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時,應盡量采用較高的技術標準。(4)選線應注意同農田基本建設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應盡量不占高產田、經濟作物田或穿過經濟林園。(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狀態(tài),并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6)選線時注意對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進行深入勘測調查,弄清其對道路的影響。(7)選線應綜合考慮路與橋的關系2.2.2選線的步驟和方法:道路選線的目的就是根據道路的性質、任務、等級和標準,結合地質、地表、地物及其沿線條件,結合平、縱、橫三方面因素。在紙上選定道路中線的位置,而道路選線的主要任務是確定道路的具體走向和總體布局,具體定出道路的交點位置和選定道路曲線的要素,通過紙上選線把路線的平面布置下來。【篇三:重慶某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第一部分:設計說明書內容摘要:根據設計公路的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務和性質,確定公路等級。在此基礎上,結合沿線自然條件與主要技術指標的應用,進行路線方案論證與比選,確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并推薦一個最佳方案進行詳細技術設計,內容包括:路線的平、縱、橫設計,路基路面設計和排水設計,給出環(huán)境評價,并完成施工圖設計階段應完成的各種圖、表及設計說明書。關鍵字:交通量,公路等級,自然條件,技術標準,平、縱、橫設計,路基路面,排水,環(huán)境評價目錄第一章設計技術標準的確定???????????????2第一節(jié)設計意義???????????2第二節(jié)沿線地貌,地形,地質,及自然地理特征??2第三節(jié)道路等級和主要技術指標的論證和確定???3第二章路線設計????????????????????5第一節(jié)路線方案確定?????????????5第二節(jié)路線平面設計?????????????6第三節(jié)路線縱斷面設計????????????8第三章路基設計????????????????????9第一節(jié)路基橫斷面設計????????????9第二節(jié)路基排水設計?????????????10第三節(jié)路基防護設計?????????????12第四章路面設計????????????????????12第一節(jié)路面結構類型選擇???????????12第二節(jié)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12第五章橋涵布置???????????????????21第六章其他沿線設施及環(huán)境保護????????????22第七章小結?????????????????????22附錄主要參考資料?????????????????23第一章概述第一節(jié)設計意義通過該設計鍛煉學生將所學專業(yè)知識綜合應用于工程設計的能力,使其能夠獨立進行一般公路設計,達到通過設計對所學專業(yè)知識進行鞏固和靈活運用的目的。第二節(jié)沿線自然地理特征1.2.1氣候特點重慶市從韓家寺到楊家路段所在地區(qū)處屬于東部溫潤季凍區(qū),氣候寒冷,主要的病害有凍脹、翻漿、水毀和積雪等。冬季氣溫很低,路面結冰會嚴重影響行車安全,春融期又可能發(fā)生凍脹、翻漿等病害,降雨量為648.2mm,夏季水量暴漲會沖毀路堤,這些都會對公路交通構成嚴重威脅;冬季氣溫最低為-38℃,夏季最高氣溫為36.5℃,夏冬溫差較大,路面設計應注意高溫穩(wěn)定性和低溫抗裂性;最大凍深為1.91m,設計路面的總厚度時要考慮這個因素,保證最小防凍厚度。主風向為西南風。1.2.2沿線的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情況沿線山體穩(wěn)定,無不良地質狀況,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山頂多有碎落現象,在碎落帶地區(qū)設置碎落臺,以堆積碎落巖屑和土石,便于養(yǎng)護時清理。1.2.3沿線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況。多丘陵和山地,山崗處樹木較多,農田處有灌木區(qū),農田多旱地。沿線多粘質土,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1.2.4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況沿線有豐富的砂礫,有小型采石場和石灰廠,水泥和瀝青均需外購。故設計混凝土路面與瀝青路面均可,基層和墊層材料應該注意就地取材,節(jié)約工程費用。1.2.5交通量資料:①近期交通量③道路必經點:無要求。④其它:無。第三節(jié)道路等級和主要技術指標的論證和確定道路作為一條三維空間的實體,是由路基、路面、橋梁、涵洞、隧道和沿線設施所組成的帶狀構造物。公路的路線位置受社會經濟、自然地理和技術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我們設計的任務就是在調查研究、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設計出一條有一定技術標準、滿足行車要求、工程費用最省的路線。1.3.1道路等級的確定道路等級的確定應根據公路網的規(guī)劃,從全局出發(fā),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務、功能和遠景交通量綜合確定。交通量計算及公路等級的選用設計路線位于廣西重慶地區(qū),坐落于四面環(huán)山的小盆地中心,為平原微丘區(qū)。根據調查的交通資料可計算出設計年限的遠景交通量,計算如下:預測交通組成表小客車=1.0(≤19座的客車和載質量≤2t的貨車)中型車=1.5(>19座的客車和載質量>2t~≤7t的貨車)大型車=2.0(載質量>7t~≤14t的貨車)拖掛車=3.0(載質量>14t的貨車)根據以上規(guī)定,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遠景設計年限平均晝夜交通量nd為: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公路等級選為平原微丘區(qū)二級公路,設計年限n=15年。確定道路等級按規(guī)范規(guī)定,二級公路所適應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5000~15000輛,故該設計公路的等級定為平原微丘區(qū)二級公路。1.3.2主要技術指標的論證和確定行車速度重慶地區(qū)為平原微丘區(qū),該路設計為二級公路,故選用行車速度v=80km/h最小半徑的確定當汽車在彎道上行使時,會受到離心力的作用,為保證汽車行駛安全,曲線上的路面做成外側高,內側低的單向橫坡形式,即超高。此時水平分力可以抵消離心力的作用。所以,x=f-g*ih=g(v2/gr-ih)式中:r--平曲線半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