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1.gif)
![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2.gif)
![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3.gif)
![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4.gif)
![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0c863400ca31e79fa4a81ce4bd87978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第1頁/共42頁2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第2頁/共42頁3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一、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觀點及其評價(一)生物起源論代表人物:①法國社會學家利圖爾諾(Letourneau,C.)②英國教育家沛西·能(PercyNunn,T.)第3頁/共42頁4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利圖爾諾認為:“動物尤其是高等動物,完全同人一樣,生來就有一種由遺傳而得到的潛在的教育?!薄皬挠^察得到的,互相有聯系的許多事實已無可爭辯地向我證實:獸類教育和人類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樣的基礎;由人強加的人為的教育,可以動搖甚至改變動物的,被稱為本能的傾向,并反復教它們具有一些新的傾向;為取得這一結果,通常只要讓年幼動物反復地練習并恰當地利用獎勵也就夠了。由此不難看出,人類教育的進行與動物的教育差別不大,在低等人種中進行教育,與許多動物對其孩子進行的教育甚至相差無幾?!保ㄞD引自柳海民:《教育原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p41。)第4頁/共42頁5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顛協會教育科學組大會上的主席演說詞《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從它的起源來說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不僅一切人類社會有教育,不管這個社會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動物中也有低級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稱之為生物學的過程,意思就是說,教育是與種族需要、種族生活相應的、天生的,而不是獲得的表現形式;教育既無須周密的考慮使它產生,也無需科學予以指導,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為?!?/p>
(轉引自柳海民:《教育原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p41。)第5頁/共42頁6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教育的生物起源論者把教育的起源歸于動物的本能行為,歸之于天生的、像動物本能那樣原本具有的生物行為,教育過程就是按照生物學規(guī)律進行的本能過程,這就完全否認了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第6頁/共42頁7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二)心理起源論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孟祿(PaulMonroe,1869—1947)。孟祿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書》中,從心理學的觀點出發(fā),根據原始社會沒有學校、沒有教師、沒有教材的原始史實,判定教育應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他說:原始社會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簡單的無意識的模仿”。在這種原始共同體中,兒童對年長成員的無意識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發(fā)展。第7頁/共42頁8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教育的心理起源論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論的錯誤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為一種心理現象,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可以視之為教育的諸種途徑之一。但是,孟祿的錯誤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歸之于無意識狀態(tài)下產生的模仿行為,不懂得人之所以為人是有意識的本質規(guī)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在意識支配下產生的目的性行為,因此他的這種觀點仍然是錯誤的。第8頁/共42頁9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三)勞動起源論“教育起源于勞動”這一觀點在我國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史學界中幾乎是“一枝獨秀”,很多《教育學》、《外國教育史》、《中國教育史》教材中,都持有“勞動起源論”。第9頁/共42頁10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前蘇聯教育史專家米丁斯基在《世界教育史》一書中談到關于教育起源的問題時指出:“只有從恩格斯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個著名的原則出發(fā),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也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出來的。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說,‘勞動過程是在人類制造工具的時候開始的’,這制造和使用工具(即使是最原始的工具)已需要成年人對兒童作某些指示?!?/p>
(轉引自鄭金洲:《教育通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p46.)第10頁/共42頁11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50年代曾在華東師范大學講過學的前蘇聯教育專家杰普利茨卡亞在她的講稿中也寫到:“蘇維埃的學者們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說創(chuàng)立了與一切唯心主義的教育起源論不同的教育起源于勞動的理論?!钡?1頁/共42頁12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前蘇聯巴拉諾夫等于1976年編寫的《教育學》更加明白地指出:“教育是在人類發(fā)展的什么階段上和什么原因的影響下出現的呢?這不是一個無所謂的問題,因為關于教育的興起,資產階級科學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的理論,對于這些理論我們不能聽之任之?!钡?2頁/共42頁13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蘇維埃教育學是站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和《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等著作中闡述的教育起源于勞動這一理論的立場上。馬列主義教育學認為,只有當人認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間需要勞動工具和勞動手段時,只有當人學會使用它們時,只有當人面臨著制作勞動工具和勞動手段的任務時,只有在這時才會在人類社會中產生老一輩向晚一輩傳授勞動經驗、知識和技巧的需要。為了使年青一代在與大自然的可怕威力的斗爭中不致犧牲,為了使人不變?yōu)橐矮F,便產生了進行教育的必要性?!?/p>
(轉引自胡德海:《教育學原理》甘肅教育出版社1998年,p178-179。)第13頁/共42頁14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教育起源于勞動”觀點于20世紀50年初被介紹到中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教育理論界始終把它認為是無可置疑的觀點。從80年代初開始,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有些研究者對教育起源于勞動的觀點及理論依據提出了質疑。這些質疑是通過下述三個問題的分析進行的,并明確指出“勞動起源論”是站不住腳的,是錯誤的,至少是不完整、不確切、不妥帖的。第14頁/共42頁15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第一,勞動雖然是教育起源的最主要的、決定性的條件,但它只是教育起源的外因。勞動在人類起源中的作用無疑是及其重要的。但是,通過對恩格斯有關論述的研究,可以看到,他所強調的始終是勞動作為“推動力”的作用,沒有與從猿到人過度階段中的內在矛盾聯系在一起。而內因指的是事物內在的矛盾性。勞動既然只是作為從猿轉變到人的主要推動力,并不反映事物內部的矛盾性,那顯然就不能說它是人類起源的內因。第15頁/共42頁16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第二,“勞動起源論”沒有正確地理解恩格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個命題,有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簡單化、絕對化和公式化的傾向?!皠趧悠鹪凑摗庇^點直接的主要的立論根據,其實只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一句話,教育起源于勞動的觀點正是以這句話為前提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在此主張勞動起源論的人沒有正確理解恩格斯關于“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的命題。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從糾正某些政治經濟學家說的“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這句話開始,接著進一步肯定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對于“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的命題,只有從恩格斯肯定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的意義上去理解才是正確的。第16頁/共42頁17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第三,“勞動起源論”在邏輯上混淆了教育和勞動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和范疇,以至于教育被當作是從屬于勞動的。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的過程,是人通過有目的的活動來改變自然物;而教育則首先是人和人之間的過程,是人通過有目的的活動來促進和影響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從活動的本質意義上說,勞動生產物,教育生產人,所以兩者在邏輯上并不存在從屬關系。第17頁/共42頁18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四)需要起源論由于“勞動起源論”受到質疑,于是有些學者就從“勞動起源論”轉到“需要起源論”。(1)①人類的教育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產生而一道產生的,推動人類教育起源的直接動因是勞動過程中人們傳遞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實際社會需要。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柳海民:《教育原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8頁/共42頁19(2)教育起源于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具體講就是:教育起源于社會群體傳遞、發(fā)展文化和社會個體社會化這兩個方面的共同需要。(胡德海:《教育學原理》甘肅教育出版社1998年。)(3)教育起源于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勞動,起源于勞動過程中人們傳遞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的需要。(劉樹仁主編:《教育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9頁/共42頁20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五)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探尋教育起源,應該進一步找出教育從中脫胎的事物,或者稱為教育的原型。能夠成為教育原型的事物應該包含著教育的基本要素,而且要素間具有內在聯系。整體是從整體中孕育出來的,不是由各要素逐一相加或拼湊出來的。因此,教育作為一種活動只能從另一種活動中演化出來。第20頁/共42頁21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這種活動顯然與生產勞動及其他社會活動相關,但不是生產勞動本身,因為生產勞動是人與物的相互作用,其目標是生產物質產品。在原始社會人類的活動中具備上述條件的活動,就是人類相互非物質性的交往活動。只要這類交往發(fā)生,就必然有交往的雙方和交往的內容,交往的結果則是在交往的雙方身上產生認識、情感、意志或行為的影響。第21頁/共42頁22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可見,人類交往中包含著教育的要素。一旦交往的用被人類意識到,并將此轉化為以影響新生一代生長為直接目的的特殊活動,交往活動的一方就轉化為教者,另一方則轉化為受教育者。當這類特殊交往逐漸形成較為固定的內容和較為固定的教學關系時,教育活動就演化而生了。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第22頁/共42頁23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現在學術界對于教育起源仍然沒有達成一致觀點,而是多種觀點并存。第23頁/共42頁24論說主要觀點勞動起源論勞動的智化論教育起源于勞動教育起源于有智慧的勞動前身論人類教育起源于古猿的教育需要論生產勞動需要論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論社會生活和人類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論教育起源于生產勞動的需要教育起源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教育參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和人類自身身心發(fā)展的需要人生發(fā)展論教育起源于以勞動為核心的人生發(fā)展社會化影響論教育起源于產生了語言后人類對年幼一代所施加的社會化影響超生物經驗的傳遞和交流論教育起源于人類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經驗的傳遞和交流交往起源論教育的形態(tài)起源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文化起源活動論文化活動產生教育知識傳授起源論知識授受起源論知識傳授是教育的最初形態(tài)知識授受是教育的最初形態(tài)前提——條件論類人猿傳遞經驗的活動是教育起源的前提,生活需要、語言等是其條件軍事訓練論教育起源于軍事訓練(資料來源:鄭金洲,《教育通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p49—50。)第24頁/共42頁25二、教育產生的條件(一)人類自覺意識的形成是一個根本性的前提。教育既然在其出現之初,是一種有意識地為個體發(fā)展和種族的延續(xù)作準備的活動,那么,在人類意識形成以前,教育是不可能產生的。只有當人類有意識形成之后,才能考慮到個體和種族的未來,才能意識到為將來獲取生存資料而培養(yǎng)本領的必要,才會進行教育。第25頁/共42頁26(二)語言的產生。語言體系是同時影響思想體系、影響人觀察世界的方式、影響對現實現象分類的透入人類心理的最重要的符號。語言不僅是上輩用以將其經驗傳授給下輩的媒介物,而且也是操同一種語言的人群成員間的交流工具(柴得爾:《遠古文化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頁)。第26頁/共42頁27(三)必須具有一定的經驗。從教育的構成要素分析,教育應同時具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三個要素。人類最初積累的生產生活經驗,就構成了聯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四)集體活動的出現。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建立在集體生活的基礎上。第27頁/共42頁28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三、原始社會教育的特點(一)無階級性。(二)貧乏性。(三)非獨立性。(四)為生產勞動服務。第28頁/共42頁29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基諾族的教育
基諾族是1979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確定為一個單一民族的。它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東北部的基諾山(又名攸樂山),東西長約75公里,南北寬達55公里,面積為4100多平方公里,共有9000余人。這個民族的歷史缺乏文獻記載,傳說也紛紜不一。根據一些歷史工作者的調查,解放前這個民族尚處于原始社會農村公社階段,并開始有了階級分化?;Z族解放前沒有文字,也沒有學校,在基諾語中連“老師”或“先生”等詞也沒有,其教育組織形式,在15歲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并輔以長者的影響和培養(yǎng)。而男子到了15歲以后,則受到另一種形式的教育,就是“饒考”這種組織形式的社會公共教育。第29頁/共42頁30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
參加“饒考”的手續(xù)十分簡便,到了一定年齡的年輕人,一般只要攜帶上一些酒,到“饒考”組織的駐地,同全體成員享樂一番,就算是入了“饒考”。獻上酒,表示對伙伴的尊重,對組織規(guī)則的遵守,同時也就得到了同伴們的認可。
“饒考”的活動場所是挑選一至數戶熱心和善的老人的家作為基地,也算是這個組織的駐地,稱之為“尼高撮”,即“玩樂之家”的意思?!梆埧肌钡哪星嗄觊L期都集中在“尼高撮”住宿,直到結婚成親時為止。由于有了家庭的個體經濟,所以他們白天是回到各自的家參加生產和生活的。第30頁/共42頁31
“饒考”的教育活動,從廣義上來看,是比較多樣的,主要有:過年的歌會活動、體育競賽活動;日常在“尼高撮”竹樓里的社交活動;戰(zhàn)爭時期的軍事教育活動。這些教育活動是以互相學習、能者為師的方式進行的,是同勞動、游戲及其他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所有男性青年在學習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可以說,“饒考”不僅是青年人的社會服務、娛樂交友的場所,也是原始的社會公共教育機構。(資料來源:馮春林:《基諾族原始社會形態(tài)教育初探》,《昆明師院學報(哲社版)》1980年第5期。)第31頁/共42頁32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鄂溫克人和鄂倫春人的教育住在額爾古納河畔的鄂溫克人從生下來就在游獵生活中培養(yǎng)。夏天成人出去打獵,把小孩放在搖籃里掛在樹上。五、六歲以后的兒童,做一些傳統(tǒng)性而具有狩獵教育意義的游戲,例如學習打熊、學習打犴、學習搬家等等。兒童再大一些就進行身體鍛煉,學習跳高、撐竿跳、滑雪板,以掌握這些技能并培養(yǎng)他們的勇敢品質。舉行滑雪比賽時,儀式相當隆重,對于優(yōu)秀滑雪者給以獎勵。老年人還替孩子們做弓箭,舉行設計比賽,練習打靶。十二歲以后,開始跟隨老人從實際狩獵中學習打獵。練習打灰鼠(因為不會傷人),十五、六歲時開始學習打鹿、犴等大獸。等到青年會自己打獵時,就算完成了訓練任務。鄂倫春人是打鹿的能手,他們的教育目的就是培養(yǎng)這種能手。男孩子五、六歲時開始用弓箭、木槍作狩獵游戲,七、八歲時練習騎馬、尋馬、遛馬,十歲開始學習射擊,十一、二歲開始跟長輩學習尋找和射擊野獸的技術,到十六、七歲時就能獨立進行狩獵了。第32頁/共42頁33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
在生產勞動方面的教育,除了狩獵以外,他們還有采集、放牧和捕魚的訓練。小孩跟大人去采集,大人采什么小孩就采什么,大人在采集實踐中教會小孩懂得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哪種生吃,哪種熟吃;哪種有毒哪種沒有毒等等知識。鄂溫克人教兒童放牧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六、七歲幫助母親看小牛、擠奶,學習騎馬,十到十七歲放羊,十八歲以后放馬、套馬。還要學會替牲口治病,學會宰牲口等等技術。上述事實,說明原始社會的教育主要是在集體生產勞動中進行的。(毛禮銳、瞿菊農、邵鶴亭:《中國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2版,P8-9.)第33頁/共42頁34由于原始社會時期,人們雖然有語言,但是文字還沒有出現或形成,因此教育的形式除上述講到的做中學外,還借助歌唱形式進行。如鄂溫克人舉行婚禮時,老人們要在歌舞中為新婚夫婦祝福:為了祝福新婚夫婦永遠幸福,在今天的舞會上都要服從我。新郎新娘要記住:勞動要流汗,對鰥寡孤獨要扶持,對失去勞動力的人要關懷,生活中要和人們團結一心。(資料來源:王越、周德昌、楊榮春主編:《中國古代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11-12。)第34頁/共42頁35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三、文字的產生與學校的萌芽(一)文字的產生根據考古發(fā)現,距今7000年的仰韶遺址里,就發(fā)現了長方形骨板的刻畫,并被認作是“圖形文字的萌芽”。距今6000年的半坡遺址中,在彩陶上發(fā)現了17種形體不同的刻劃符號。第35頁/共42頁36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郭沫若認定,這“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文字的孑遺”;而漢字的發(fā)展史,“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遺址距今的年代為指標”。他給“陶文”所作的鑒定結論是“殷墟文字已合乎六書規(guī)律,則文字之起源,必尚可遞溯三、二千年;仰韶、龍山似已進入有文字的時期,……今觀半坡先民遺址,……陶器碎片上見有刻紋殆無可疑?!保ㄨb定原件存西安半坡博物館)第36頁/共42頁37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學校的產生80年代末,陜西省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西郊發(fā)掘出一批原始先民刻寫的甲骨文,經炭同位素測定,距今4500–5000年。這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年級下冊數學口算練習題
- 拉肚子病理講解
- 2024-2025學年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備課計劃教案新人教版
- 2《再別康橋》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 徐州醫(yī)科大學《鐵道電氣化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東北林業(yè)大學《動物生物制品學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學院《小組工作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宇翔職業(yè)技術學院《企業(yè)運營仿真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文化文本分析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視窗防護屏合作協議書
- 2023徐金桂“徐徐道來”(行政法知識點)版
- 《事故汽車常用零部件修復與更換判別規(guī)范》
- 2024-2030年中國酒類流通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及投資盈利預測研究報告
- 物業(yè)管理如何實現降本增效
- JBT 1306-2024 電動單梁起重機(正式版)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級下冊 互聯網應用與創(chuàng)新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設計 互聯網創(chuàng)新應用
- 高中政治必刷題 高考真題 必修3《政治與法治》(原卷版)
- 2024智慧城市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智能監(jiān)測技術要求
- 2024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醫(yī)師定期考核(人文醫(yī)學)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心理學與個人成長課程論文3500字】
- JJG 1138-2017煤礦用非色散紅外甲烷傳感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