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臨床血液學(xué)檢測節(jié)_第1頁
第二章臨床血液學(xué)檢測節(jié)_第2頁
第二章臨床血液學(xué)檢測節(jié)_第3頁
第二章臨床血液學(xué)檢測節(jié)_第4頁
第二章臨床血液學(xué)檢測節(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二章臨床血液學(xué)檢測節(jié)第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第一節(jié)血液一般檢測

一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測定

(一)紅細胞的生成

(二)紅細胞的功能

(三)正常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四)紅細胞形態(tài)學(xué)改變

二白細胞計數(shù)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

(一)白細胞計數(shù)

(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

三血小板檢測

(一)參考范圍

(二)臨床意義

(三)血小板形態(tài)第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造血干細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圖第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測定

(一)紅細胞的生成

(二)紅細胞的功能

(三)正常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四)紅細胞形態(tài)學(xué)改變

第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紅細胞的生成

RBC起源:造血干細胞→紅系祖細胞→原始→早幼→中幼→晚幼→網(wǎng)織RBC→成熟RBC

此外紅細胞生成直接或間接受睪丸激素及其它神經(jīng)體液因素的調(diào)節(jié)第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紅細胞的功能

紅細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為呼吸載體從肺部攜帶氧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并將組織中的二氧化碳運送到肺而呼出體外。這一切功能主要通過其內(nèi)所含Hb來完成的。第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正常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1參考值紅細胞數(shù)(RBC)血紅蛋白(Hb)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L新生兒(6.0~7.0)×1012/L170~200g/L

第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臨床意義

RBC及Hb增多

RBC及Hb減少第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RBC及Hb增多

單位容積血液中RBC數(shù)及Hb量高于參考值高限第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相對性增多血漿容量↓使RBC容量↑:見于嚴重嘔吐、腹瀉、出汗、燒傷、慢性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尿崩癥、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第1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絕對性增多(紅細胞增多癥)繼發(fā)性RBC增多——Epo↑

促紅素代償性增加(SO2↓):見于胎兒、新生兒、高原居民,嚴重的心肺疾患

促紅素非代償性增加:Epo↑與某些腫瘤或腎病有關(guān),如腎癌等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因未明,RBC持續(xù)增多,可達7-10×1012/L,HB可達180-240g/L,血容量、WBC、血小板亦增加,屬于MPD。第1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RBC及Hb減少

單位容積循環(huán)血液中RBC數(shù)、Hb量及紅細胞比積低于參考值低限稱為貧血。

第1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臨床上根據(jù)Hb↓程度將貧血分為

輕度Hb>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極重度<30g/L第1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生理性減少嬰幼兒15歲以前兒童妊娠中晚期第1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病理性減少按病因和發(fā)病機制進行分類,將貧血分成三大類

紅細胞生成減少紅細胞破壞過多失血第1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紅細胞形態(tài)學(xué)改變通過血涂片Wright染色觀察RBC大小、形態(tài)、胞漿的著色及結(jié)構(gòu)方面有無異常改變,對診斷的病因有幫助。第1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正常紅細胞正常紅細胞呈雙凹圓盤形,血涂片中見到圓形,大小較一致,直經(jīng)6-9um,平均7.5um,邊緣部厚度約2um,中央約為1um,染色后四周呈淺桔紅色,面中央呈淡染區(qū)(又稱中央蒼白區(qū))約占RBC直徑的1/3-2/5。

第1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RBC形態(tài)異常(1)大小異常(2)形態(tài)異常(3)染色反應(yīng)異常(4)結(jié)構(gòu)異常第1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大小異常①小紅細胞(microcyte)見于缺鐵性貧血——低色素貧血

第1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②大紅細胞(macrocyte)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③巨紅細胞(megalocyte)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第2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④紅細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直徑相差一倍以上,見于病態(tài)造血第2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形態(tài)異常①球形細胞(spherocyte):見于遺傳球,>20%有意義,亦可見自免溶貧②橢圓形細胞(elliptocyte,ovalcell)見于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高達25-50%有意義第2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③口形細胞(stomatocyte)見于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癥,少量可見于DIC,酒精中毒。④靶形細胞(targetcell)見于海洋性貧血,異常Hb病,占20%以上。⑤鐮形細胞(sicklecell)形如鐮刀狀,見于鐮形細胞性貧血(HbS病)第2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⑥淚滴形細胞(dacyocyte,teardropcell)細胞呈淚滴狀或手鏡狀,見于骨髓纖維化⑦棘形細胞(acanthocyte,burrcell):細胞外周呈鈍鋸齒狀突起,見于棘形細胞增多癥。第2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⑧紅細胞形態(tài)不整(紅細胞異形癥poikilocytosis)RBC可呈梨形、淚滴形、新月形、長圓形、啞呤形、逗點形、三角形、球形、盔、靶形等,見于RBC因物理或機械因素破壞所致如DIC、TTP等⑨RBC緡錢狀形成(rouleauxformation)RBC呈串狀疊連似緡錢狀,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原發(fā)巨球蛋白血癥第2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染色反應(yīng)異常①低色素性(hypochromic)RBC染色過淡、中央淡染區(qū)擴大,提示Hb↓,見于缺鐵性、海洋性,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第2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②高色素性紅細胞著色深中央淡染區(qū)消失,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球形細胞亦呈高色素性.③嗜多色素(多染色性Polychromatic)細胞呈淡灰蘭色或紫灰色。剛脫核未完全成熟的RBC,見于增生性貧血如溶貧。第2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結(jié)構(gòu)異常①嗜堿性點彩: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有核紅細胞內(nèi)也可有,若大量增生呈粗顆粒狀,為鉛中毒。②染色質(zhì)小體:是核的殘余物,見于溶貧、巨幼貧、AML-M6。第2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③Cabot環(huán)是紡錘體殘余物或胞質(zhì)中脂蛋白變性。在RBC中出現(xiàn)的一種紫紅色呈圓形或8字形細線狀環(huán),常與H-J小體同時出現(xiàn)。④有核紅細胞(nucleatederythocyte)見于增生性貧血,紅血病、紅白血病、髓外造血及其它如骨髓轉(zhuǎn)移癌,嚴重缺氧等。第2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白細胞計數(shù)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

(一)白細胞計數(shù)

(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

第3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白細胞計數(shù)1概念:測定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shù)2參考值:成人(4-10)×109/l

新生兒(15-20)×109/l6個月-2歲(11-12)×109/l3意義:見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一)白細胞計數(shù)第3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白細胞分類1概念:將血液制成血涂片,經(jīng)染色后在油鏡下進行分類,求得各種白細胞的比值(百分數(shù))2參考值

比值百分數(shù)(%)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0.50-0.7050-70

嗜酸性分葉核粒細胞0.005-0.050.5-5

嗜堿性分葉核粒細胞0-0.010-1

淋巴細胞0.20-0.4020-40

單核粒細胞0.03-0.083-8第3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意義(1)中性粒C

①增加

胎兒、新生兒

妊娠后期

生理性

分娩和產(chǎn)傷

劇烈運動、勞動

淋浴、飽餐后、情緒激動

嚴寒、暴熱

急性感染

嚴重組織損傷

病理性

急性大出血、溶血

急性中毒

白血病

惡性腫瘤第3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②減少概念:白細胞減少癥:白細胞計數(shù)﹤4×109/l中性粒細胞﹤1.5×109/l白細胞缺乏癥:白細胞計數(shù)﹤1×109/l中性粒細胞﹤0.5×109/l

某些病毒,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某些血液病意義慢性理化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脾功能亢進第3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3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③中性粒細胞核象改變核左移:外周血中桿狀核粒細胞增多(桿狀:分葉正常為1:13)甚至出現(xiàn)桿狀以前更幼稚階段的粒細胞稱為核左移。分類:核左移﹢WBC↑

增生性左移核左移﹢WBC↓→

退行性左移分級:輕度左移ST﹥6%

中度左移ST﹥10%伴有少量晚幼粒細胞重度左移ST﹥25%并出現(xiàn)更幼稚的細胞意義:增生性左移見于急性感染、中毒,溶血退行性左移見于再障、嚴重感染、骨髓釋放功能抑制第3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核右移:

外周血中分葉核粒細胞分葉過多,在5葉以上的中性粒細胞超過3%是稱為核右移。

意義:缺乏造血物質(zhì)使DNA合成障礙或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用抗代謝化學(xué)藥物后感染的恢復(fù)期(一過性)疾病的進展期出現(xiàn)核右移(提示:預(yù)后不良)

第3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嗜酸性粒細胞

增加

減少

變態(tài)反應(yīng)性疾病長期應(yīng)用皮質(zhì)激素寄生蟲病急性傳染病某些皮膚?。ㄈ鐐畼O期E下降,恢復(fù)期E上升)某些傳染病血液病某些惡性腫瘤第3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嗜酸性粒細胞第3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嗜堿性粒細胞

增加

過敏性疾病

血液?。喝缏粤<毎籽 ⒐撬枥w維化、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

惡性腫瘤:如轉(zhuǎn)移癌減少無臨床意義第4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淋巴細胞增加

生理性增高

小兒出生后4—6天病毒感染慢性感染

病理性增高

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傳染病恢復(fù)期移植排斥反應(yīng)

減少

射線照射免疫缺陷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

第4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淋巴細胞第4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異形淋巴細胞概念

外周血中有時可見到一種形態(tài)不典型淋巴細胞稱為異形淋巴細胞。

Ⅰ型(泡沫型)分類

Ⅱ型(不規(guī)則型)

Ⅲ型(幼稚型)第4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異形淋巴細胞

多數(shù)由T淋巴細胞轉(zhuǎn)化而來,少數(shù)為B淋巴細胞通常﹤2%

意義病毒感染,尤其是傳單﹥10%

某些細菌感染、螺旋體、立克次體藥物過敏輸血、血透析免疫性疾病、粒細胞缺乏癥、放射治療等第4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5)單核細胞

增加生理性

2周內(nèi)嬰兒(15%)﹥兒童(9%)﹥成人(3-8%)

病理性

某些細胞內(nèi)感染及急性傳染病恢復(fù)期;

某些血液病如單核細胞白血病、粒缺恢復(fù)期、MM、MDS等.

減少無臨床意義

第4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單核細胞第4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血小板檢測(一)參考范圍(二)臨床意義(三)血小板形態(tài)第4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血小板檢測

血小板來源于骨髓造血干細胞。造血干細胞分化為髓系干細胞,后者再進一步分化而成為巨核細胞集落形成單位(CFU-Meg),又稱巨核細胞系祖細胞,其在血小板生成素(TPO)、IL-3等作用下,由原巨核細胞逐步分化為巨核細胞并產(chǎn)生血小板。血小板在止血、凝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第4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一)參考范圍(100~300)×109/L(15000~20000/μl)第4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臨床意義1血小板減少(1)血小板生成障礙:見于造血功能受損,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放射性損傷、巨幼細胞貧血、骨髓纖維化。(2)血小板破壞過多:見于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進行體外循環(huán)、藥物(如奎寧、磺胺藥)過敏、血小板同種抗體(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癥、輸血后血小板減少癥)等。(3)血小板消耗增多:見于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4)血小板分布異常:脾腫大如肝硬化、Banti綜合癥等血小板潴留在脾臟內(nèi),而導(dǎo)致血液中減少。(5)假性血小板減少癥:因使用EDTA抗凝劑,誘導(dǎo)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細胞分析儀不能計數(shù)聚集的血小板,出現(xiàn)假性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但在血涂片中可見較多聚集的血小板。第5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血小板增多(1)原發(fā)性增多:見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特發(fā)性骨髓纖維化。(2)反應(yīng)性增多:見于急性和慢性炎癥、缺鐵性貧血、惡性腫瘤早期、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和脾切除術(shù)后等,血小板反應(yīng)性輕度增多或呈一過性增多。第5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血小板形態(tài)正常血小板形態(tài):直徑:2-3um,圓/橢圓/不規(guī)則細胞質(zhì)淡蘭或淡紅,中央含細小的嗜天青顆?;螒?yīng)<2%顆粒過多/過少<7%聚集成團或簇第5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大小變化:如巨大血小板(20-50um),見于ITP、AML、某些反應(yīng)性骨髓增生旺盛性疾病形態(tài)變化:異常PLT>10%,有臨床意義??梢娪字尚汀⑺{色、巨大血小板。分布情況:原發(fā)PLT增多癥,PLT可聚集成團,PLT無力癥則無聚集成堆的PLT。第5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節(jié)骨髓細胞學(xué)檢查

一、血細胞的生成、發(fā)育規(guī)律二、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xué)檢查方法和內(nèi)容**三、常見血液病血液學(xué)特點第5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骨髓骨髓:人體的主要造血器官。組成:由分布于骨小梁之間的基質(zhì)、血管、神經(jīng)、網(wǎng)狀組織和發(fā)育過程中的血細胞組成。第5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血細胞的生成、發(fā)育規(guī)律

造血干細胞的功能特點: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血細胞的生成:干細胞祖細胞各系原始細胞幼稚細胞成熟細胞(一)血細胞的生成所有血細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細胞第5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血細胞的發(fā)育過程髓系:紅細胞系統(tǒng)(Epo)

粒-單細胞系統(tǒng):粒系嗜中性

(GM-CSF)嗜酸性嗜堿性單核系巨核細胞系統(tǒng)(Meg-CSF和Tpo)淋系:T淋巴細胞

B淋巴細胞----漿細胞第5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血細胞發(fā)育中形態(tài)學(xué)演變規(guī)律細胞的大小及外形細胞質(zhì)細胞核核質(zhì)比例第5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血細胞發(fā)育、演變規(guī)律圖第5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xué)檢查方法和內(nèi)容(一)骨髓穿刺的適應(yīng)癥(二)骨髓穿刺的禁忌癥(三)骨髓涂片檢查內(nèi)容(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xué)檢查在臨床診斷中的價值(五)骨髓涂片鏡檢結(jié)果分析第6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235第6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67第6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骨髓穿刺的適應(yīng)癥*

1、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細胞數(shù)量及成分異常;

2、出現(xiàn)不明原因發(fā)熱、肝腫大、脾腫大、淋巴結(jié)腫大;

3、出現(xiàn)不明原因骨痛、骨質(zhì)破壞、腎功能異常、黃疸、紫癜、血沉明顯增加等;

4、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瘧疾、黑熱病及傷寒等),有助于確定病原體;

5、疑有骨髓原發(fā)性或轉(zhuǎn)移性腫瘤;

6、借助骨髓內(nèi)發(fā)現(xiàn)特殊細胞,診斷高雪氏病、尼曼匹克氏病。

第6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骨髓穿刺的禁忌癥*1、嚴重血友病患者;2、血液凝血因子大量減少引起APTT延長患者;3、晚期妊娠的孕婦作骨髓穿刺術(shù)應(yīng)慎重。第6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骨髓涂片檢查內(nèi)容低倍鏡檢查:

1.確定取材和涂片、染色是否滿意

2.判斷骨髓增生程度

3.巨核細胞計數(shù)

4.觀察有無異常細胞油鏡檢查:

1.有核細胞分類計數(shù)

2.觀察細胞形態(tài)第6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xué)檢查在臨床診斷中的價值*1肯定性診斷:骨髓中具有特異性病理性細胞,如白血病細胞、巨幼紅細胞、骨髓瘤細胞、異形組織細胞、癌細胞等,根據(jù)骨髓象即可肯定診斷。2符合性診斷:骨髓象表現(xiàn)異常變化,結(jié)合臨床病史可符合診斷。如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類白血病反應(yīng)等。3提示性診斷:骨髓象可提供進一步診斷線索。如溶血性貧血需結(jié)合病史作溶血檢查才能明確診斷。4除外性診斷:骨髓象的檢查能排除臨床上被懷疑的疾病。如全血細胞減少,疑患急性白血病而骨髓檢查無相應(yīng)改變時,可作出排除性診斷。第6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五)骨髓涂片鏡檢結(jié)果分析1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細胞與成熟紅細胞比值2各系細胞及其各發(fā)育階段細胞的比例、形態(tài)3各系細胞比例改變的臨床意義4有無特殊細胞及寄生蟲第6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增生程度有核細胞/成熟紅有核細胞%常見疾病極度活躍1:150%以上各類型白血病明顯活躍1:1010%以上各類型白血病、 增生性貧血、ITP增生活躍1:205%左右正常骨髓或某些貧血增生減低1:501%以下再障、粒缺或 粒細胞減少癥增生極度減低1:3000.5%以下再障1骨髓增生程度—5級第6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增生明顯活躍

第6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7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骨髓各系細胞比例的正常范圍*粒系:50-60%,原粒<2%早幼粒<5%;紅系:20%,粒/紅比例(G/E):

3-4:1淋巴系:20%單核細胞系:<4%漿細胞系統(tǒng):<2%巨核細胞:7-35個其他細胞:極少量第7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粒細胞系統(tǒng)granulocytes①粒系細胞增多各型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炎癥和感染性疾病類白血病反應(yīng)②粒系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或減少癥3骨髓各系細胞比例改變的臨床意義第7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紅細胞系統(tǒng)erythron①紅系細胞增多增生性貧血急性紅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②紅系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純紅再障)第7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粒/紅比例(G/E)參考值為3-4:1比例正常:

①正常人骨髓;②兩系細胞同時或成比例增多或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骨髓瘤、骨髓轉(zhuǎn)移癌等。

第7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G/E比例增加:

G/E>5:1

①粒系細胞增多②紅系細胞生成受抑比例減低:

G/E<2:1

①粒系細胞減少

②紅系細胞增多第7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淋巴細胞系統(tǒng)lymphocytes①淋巴細胞絕對性增多急、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感染②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或減少癥第7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5)單核細胞系統(tǒng)monocytes增多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急性粒單細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第7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6)漿細胞系統(tǒng)plasmacytes增多多發(fā)性骨髓瘤漿細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癥反應(yīng)性漿細胞增多:慢性炎癥,感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第7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7)巨核細胞系megakaryocytes

增高:①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②Evans綜合征

③骨髓增殖性疾病

④脾功能亢進和大出血后

⑤AML-M7

減低:①再生障礙性貧血

②急性白血病(除外AML-M7)

③其他骨髓病、放射病

④急性感染、中毒第7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常見血液病血液學(xué)特點第8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貧血按照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紅細胞生成減少、紅細胞破壞過多、失血按照細胞形態(tài)特點:大細胞性、正常細胞性、小細胞及小細胞低色素性。*按照骨髓增生情況:

增生性貧血:包括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

增生不良性貧血:主要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第8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anemia)最常見鐵缺乏第8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缺鐵性貧血血象特點Hb、RBC均減少,以血紅蛋白減少更為明顯;成熟紅細胞大小不一,以小為主,中央蒼白區(qū)擴大;網(wǎng)織紅細胞正?;蜉p度增多;粒細胞、血小板正常。若由于寄生蟲所致,如鉤蟲病,嗜酸粒細胞增多。第8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缺鐵性貧血骨髓象特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粒紅比值減低,有核紅細胞增多。紅系增生明顯,以中、晚幼細胞為主,“老核幼漿”。成熟紅細胞體積小,中央淡染區(qū)擴大。粒系和巨核細胞變化不大,基本正常。第8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IDA第8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第8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巨幼細胞貧血

(megaloblasticanemia)葉酸缺乏維生素B12缺乏第8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巨幼細胞性貧血血象特點Hb、RBC均減少,為大細胞性貧血;成熟紅細胞大小不一,以大為主,偶見幼紅細胞;網(wǎng)織紅細胞正常或輕度增多;白細胞多正常,可見核分葉過多現(xiàn)象;血小板可正?;驕p少;嚴重時全血細胞減少;第8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象特點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紅系??蛇_40-50%,伴有巨幼變粒系相對減少,巨粒細胞可較早出現(xiàn),可伴分葉過多巨核細胞大致正常或增多,可有核分葉過多第8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MA第9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第9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溶血性貧血(hemolyticanemia)紅細胞破壞過多貧血、黃疸、脾大第9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溶血性貧血血象特點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大小不等,畸形常見,網(wǎng)織紅細胞明顯增多白細胞和血小板多為正常,急性溶血時可增多第9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溶血性貧血骨髓象特點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紅系常可>30%,急性溶血可達>50%,以中、晚幼紅為主,粒系相對減少,各階段比例及形態(tài)大致正常G/E倒置巨核細胞系大致正常第9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溶血性貧血骨髓象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易見核分裂象,可見Howell-Jolly小體,表明幼紅細胞增生活躍第95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溶血性貧血第96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再生障礙性貧血

(aplsticanemia,AA)造血干細胞數(shù)量或質(zhì)量的異常全血細胞減少根據(jù)疾病發(fā)展和血液學(xué)特點,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第97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再生障礙性貧血血象特點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平行下降,貧血為正細胞、正色素性白細胞明顯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高血小板明顯減少網(wǎng)織紅細胞減少第98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象特點增生減低或極度減低;粒系及紅系均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漿細胞、網(wǎng)狀細胞、組織嗜堿細胞增多;巨核細胞減少甚至缺乏;若為慢性再障,可出現(xiàn)骨髓呈灶性增生,表現(xiàn)為骨髓象增生活躍,但巨核細胞明顯減低或缺乏。第99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急性再障骨髓象骨髓造血島成空網(wǎng)狀,僅見成纖維細胞、淋巴細胞、網(wǎng)狀細胞和大量網(wǎng)狀纖維,未見造血細胞第100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慢性再障骨髓象可見較多成纖維細胞和網(wǎng)狀纖維,組織嗜堿細胞及漿細胞增多。但仍可見部分中晚幼紅等造血細胞第101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白血病Leukemia白血病是造血系統(tǒng)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特征為造血組織中某一類血細胞過度增生,并浸潤和破壞其它組織,骨髓和外周血中常有血細胞質(zhì)和量的異常。臨床常有貧血、發(fā)熱、出血和肝、脾、淋巴結(jié)腫大等表現(xiàn)。根據(jù)自然病程及血細胞的分化程度而分急性、慢性。根據(jù)白血病細胞類型不同而分為髓細胞性和淋巴細胞性。第102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急性白血?。╝cuteleukemia,AL):病程短,<6個月。骨髓和血液中以分化差的原始/幼稚細胞大量增殖為主。第103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急性白血病血象特點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少數(shù)可出現(xiàn)幼紅細胞白細胞計數(shù)可增多、減少或正常,可出現(xiàn)幼稚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第104頁,共1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急性白血病骨髓象特點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某一系或兩系的血細胞過度異常增生,原始/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