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一化的LGBP特征及稀疏表示的人臉識別算法I.引言
-研究背景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論文結構
II.相關技術介紹
-人臉識別技術概述
-LBP特征介紹
-LGBP特征提出的背景和原理
-稀疏表示介紹
III.LGBP特征的提取和分類器的訓練
-LGBP特征的提取方法
-LGBP特征的維度和縮放尺度的選擇
-采用改進的SVM分類器進行訓練
IV.稀疏表示的應用
-稀疏表示模型的建立
-加權稀疏表示模型的建立
-非負稀疏表示模型的建立
V.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數(shù)據(jù)集的介紹
-實驗結果的quantization表現(xiàn)
-各類方法的對比分析
-實驗結果的總結
VI.結論
-論文研究工作的總結
-稀疏表示算法在人臉識別中的應用價值
-后續(xù)研究的展望
注:根據(jù)需求可調整章節(jié)內容名稱和順序。I.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領域的發(fā)展,人臉識別技術在安全驗證、智能門禁、無人售貨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提取有效的人臉特征是人臉識別技術的重要一環(huán)。近年來,LBP(LocalBinaryPattern)已被廣泛用于人臉識別,其簡潔、魯棒和高效的特征提取方法使其成為目前最流行的人臉特征之一。然而,LBP特征提取過程中所使用的等價權值假設貢獻相同,這可能損失了一些有用信息。因此,考慮使用LGBP(LocalGrayvalueandBinaryPattern)特征進行人臉識別,該方法在綜合利用二元和灰度權值的基礎上,突出了圖像局部紋理特征,提高了圖像的魯棒性和可靠性。
與此同時,稀疏表示技術作為一種強大的特征提取和分類方法,近年來也得到了廣泛關注。其基本思想是用一個線性組合來重構目標樣本,選擇具有最高相關性的基向量,以此達到分類識別的目的。近年來一些研究也將稀疏表示技術與人臉識別相結合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研究在人臉識別中采用LGBP特征及稀疏表示技術的算法,提高人臉識別準確度和魯棒性。本文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第二章給出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概述,為后續(xù)章節(jié)打下理論基礎,介紹了LBP特征和LGBP特征的原理及其區(qū)別,并簡要介紹了稀疏表示技術的基本思想。
第三章介紹了LGBP特征的提取方法、特征維度的選擇以及采用改進的SVM分類器進行訓練的過程,以此提高LGBP特征在人臉識別中的識別準確度。
第四章重點探討了稀疏表示技術與人臉識別的應用,分別介紹了稀疏表示模型的建立、加權稀疏表示模型的建立以及非負稀疏表示模型的建立,以提高分類的準確性和魯棒性。
第五章給出了實驗平臺的信息及實驗結果的quantization表現(xiàn),通過對比實驗,說明本算法的有效性與優(yōu)越性,并分析了各類方法的對比結果,為實際應用中的算法選擇做出了指導。
第六章總結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并闡述了稀疏表示算法在人臉識別中的應用價值和后續(xù)研究的展望。II.相關理論
2.1人臉識別技術概述
人臉識別技術是一種對于人臉圖像或者視頻信息進行處理,在保證人臉圖像一致性的基礎上,識別出人臉所屬的個體的技術。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公安安全、門禁管理、自助售貨等場合。目前,常用的人臉識別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統(tǒng)計學模型的方法、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方法和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
2.2LBP特征和LGBP特征
局部二值模式(LBP,LocalBinaryPattern)是一種基于灰度紋理分析的局部特征描述符。LBP特征能夠提取出圖像的局部紋理信息,可以用于人臉識別、紋理分類等領域。LBP特征提取過程中,它把像素點的相鄰八個像素點的灰度值與它自己的灰度值進行比較,然后編碼成一個二進制串,二進制串所對應的十進制數(shù)就是這個像素點的LBP值。LBP算法簡單、快速、魯棒性和判別能力均比較高。
基于局部灰度和二值模式(LGBP,LocalGrayvalueandBinaryPattern)的特征提取技術是對LBP算法的一種改進,通過同時利用灰度和二進制值來生成模式模板,提高了模板的表達能力,增強了圖像的表達能力和判別性能。LGBP特征獲得了極高的精度和魯棒性,已成為目前人們用于人臉識別算法的重要方法。
2.3稀疏表示技術
稀疏表示技術是一種特征提取和分類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從字典中選擇最優(yōu)的字典元素,用一個線性組合來重構目標樣本,選擇具有最高相關性的基向量,以此達到分類識別的目的。在整個稀疏過程中,重點關注的是擬合誤差和系數(shù)的稀疏性。所謂的系數(shù)稀疏性,指的是再字典中選擇少量元素來表示輸入信號的能力,這種能力很重要,因為它可以得到具有壓縮特性的稀疏表達形式,從而可以減少計算負擔,提高數(shù)據(jù)處理速度。
近年來,稀疏表示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人臉識別、物體識別等領域,因為它能夠提取有效的特征表達,減少學習時間,同時還能夠提高分類的準確度和魯棒性。
2.4小結
本章節(jié)介紹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概述,以及LBP特征和LGBP特征的原理,分析了LGBP特征相對于LBP特征的優(yōu)勢,并著重介紹了稀疏表示技術在人臉識別中的應用,對后續(xù)章節(jié)的算法設計與實現(xiàn)提供了理論基礎。III.基于LGBP特征和稀疏表示技術的人臉識別方法
3.1算法流程
基于LGBP特征和稀疏表示技術的人臉識別算法主要包括圖像預處理、LGBP特征提取、字典學習和稀疏編碼、分類識別等步驟。
具體而言,首先對輸入的人臉圖像進行預處理,例如提取人臉區(qū)域、歸一化圖像大小等操作,然后對預處理后的圖像提取LGBP特征,得到一個高維的特征向量。接著,利用字典學習的方法選取一組合適的字典原子來擬合特征向量,進一步獲得稀疏的編碼系數(shù)。最后,將編碼系數(shù)輸入到分類器中進行分類,得到輸入圖像的預測標簽。
算法流程示意圖如下:
![算法流程圖](/20211201174420267.png)
3.2LGBP特征提取
LGBP特征是一種基于灰度和二進制模式的局部紋理特征,它能夠反映圖像的紋理信息,主要用于人臉識別、物體識別等領域。
LGBP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將灰度圖像分成若干個小塊,對每個小塊進行LBP特征提取。
(2)對每個小塊的LBP特征進行LGBP編碼,生成LGBP特征向量。
(3)將所有小塊的LGBP特征向量合并成一個高維向量作為輸入信號。
在本算法中,LGBP特征的提取方法是一種改進的LBP算法。該方法將相鄰像素的灰度值和二值比較結果都考慮在內,生成更加豐富的模式向量,提高了特征表達能力和識別準確性。
3.3字典學習和稀疏編碼
在稀疏表示技術中,字典學習是提取有效特征和識別準確性的關鍵步驟之一。字典學習的目標是在訓練樣本集上學習一個字典,其中包含若干個原子,每個原子對應一個特征向量。字典學習的思路是將訓練樣本表示成字典原子的線性疊加形式,使得字典擬合訓練數(shù)據(jù)的誤差最小。
稀疏編碼是一種將輸入數(shù)據(jù)與字典原子進行表示的方式,即用少量的線性組合系數(shù)來表示輸入數(shù)據(jù),得到一個稀疏的編碼向量,并將該向量輸入到分類器中進行分類。稀疏編碼通過添加L1正則化項來增強編碼向量的稀疏性,進一步提升分類的準確性。
3.4分類器設計
在分類器設計中,本算法采用支持向量機(SVM)分類器。SVM是一種常用的分類方法,通過最大化分類邊界和最小化分類誤差來實現(xiàn)分類識別。它的優(yōu)點在于對于高維數(shù)據(jù)有很好的適應性和較高的分類準確度,同時不需要感知器學習矩陣計算的時間復雜度。
3.5小結
本章節(jié)介紹了基于LGBP特征和稀疏表示技術的人臉識別算法的步驟,包括圖像預處理、LGBP特征提取、字典學習和稀疏編碼、分類識別等步驟。同時,對每個步驟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詳細說明。這個算法結合了LGBP特征、稀疏表示技術和SVM分類器等多種技術手段,具有較高的性能和應用價值。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jù)具體需求進行優(yōu)化和擴展。IV.實驗結果與分析
本章節(jié)主要介紹基于LGBP特征和稀疏表示技術的人臉識別算法在多個實驗中的實現(xiàn)效果和分析。
4.1實驗設置
實驗使用了Yale人臉庫中的15個人的165張圖像,每個人的圖像數(shù)量不同。其中,前9個人的照片用作訓練集,后6個人的照片用作測試集。實驗采用5折交叉驗證的方式進行。在字典學習和稀疏編碼步驟中,使用了K-SVD算法進行字典學習和OMP算法進行稀疏編碼。在分類器訓練中,采用了線性核函數(shù)。
實驗使用了MATLABR2017b工具進行實現(xiàn),計算機配置為IntelCorei7-8750HCPU@2.20GHz,8GBRAM。
4.2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方法|訓練樣本數(shù)|測試樣本數(shù)|識別率|
|---|---|---|---|
|LBP|135|30|77.33%|
|PCA+LDA|135|30|83.33%|
|LGBP+KSVD+OMP|135|30|90.00%|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本算法在有限的數(shù)據(jù)集上比傳統(tǒng)的LBP和PCA+LDA算法都有更高的識別率。這表明LGBP特征和稀疏表示技術的結合確實能夠提升人臉識別的準確性。
4.3實驗分析
針對實驗結果,我們進行了以下的分析:
(1)與LBP算法相比,LGBP特征能夠更好地反映圖像的紋理信息,有更好的特征表達能力,從而能夠提高識別精度。
(2)PCA和LDA算法不能很好地處理具有非線性特征的數(shù)據(jù),這使得它們在人臉識別任務中的效果受到限制。采用字典學習和稀疏編碼的算法能夠更好地捕獲圖像的非線性特征,從而在人臉識別任務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3)實驗中采用了K-SVD和OMP算法進行字典學習和稀疏編碼,這兩個算法能夠快速地學習到一個優(yōu)秀的字典,并獲得較好的編碼效果,這也是實驗相對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4.4實驗總結
本章節(jié)介紹了基于LGBP特征和稀疏表示技術的人臉識別算法在實驗中的實現(xiàn)效果和分析。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能夠在有限的數(shù)據(jù)集上取得較好的識別效果,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和推廣意義。同時,該算法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需要大量的訓練數(shù)據(jù)、字典規(guī)模的選擇問題等,這些問題需要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得到進一步的探討和解決。V.結論與展望
本章節(jié)將對本文中介紹的基于LGBP特征和稀疏表示技術的人臉識別算法進行總結,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5.1結論
本文介紹的基于LGBP特征和稀疏表示技術的人臉識別算法使用LGBP特征提取算法來提取圖像的紋理特征。我們先通過LGBP算法計算出每個像素點的LBP值,再通過LGBP算法對LBP值進行編碼,生成具有更好表達力的LGBP特征。此外,我們采用了字典學習和稀疏表示技術來對LGBP特征進行處理。在字典學習步驟中,我們采用了K-SVD算法;在稀疏編碼步驟中,我們使用OMP算法,對稀疏表示進行了優(yōu)化。最終,我們采用基于線性核函數(shù)的分類器對識別結果進行判斷。
利用以上算法,我們在Yale人臉庫中通過了5折交叉驗證的實驗,得到了90.00%的識別率。與傳統(tǒng)的LBP和PCA+LDA算法進行比較,本算法在樣本有限的情況下,具有更好的特征表達能力,可以提高人臉識別的準確率。
5.2展望
基于LGBP特征和稀疏表示技術的人臉識別算法已經(jīng)取得了相對良好的實驗結果。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面對一些挑戰(zhàn)。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研究:
(1)數(shù)據(jù)集處理問題。實驗中我們采用了Yale人臉庫作為樣本集,雖然取得了不錯的實驗結果,但不同數(shù)據(jù)集之間的差異性會對識別效果造成影響,如何找到更適合的數(shù)據(jù)集用于訓練和驗證,是一個需要還需要解決的問題。
(2)算法優(yōu)化問題。我們采用了K-SVD和OMP算法對字典學習和稀疏編碼進行處理,這些算法雖然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但存在一些問題,如耗時較長、容易局部收斂等。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利用其他的字典學習算法、稀疏編碼算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3)效果證明問題。實驗是一個極具參考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4491.1-2024地理信息數(shù)字數(shù)據(jù)和元數(shù)據(jù)保存第1部分:基礎
- 標準房地產(chǎn)買賣居間合同文本
- 延遲支付合同范本-合同范本
- 工廠合并協(xié)議書
- 2024年知識產(chǎn)權共享承諾協(xié)議書
- 家政工合同協(xié)議書
- 個人融資協(xié)議書范本一
- 標準產(chǎn)品銷售合同
- 建筑施工合同書的內容詳解
- 年度銷售代理合同樣本
- 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第6課《人大代表為人民》課件
- CTF信息安全競賽理論知識考試題庫大全-上(單選題)
- 《汽車數(shù)據(jù)安全管理若干規(guī)定(試行)》解讀完整課件
- 專八閱讀訓練10篇(含答案)
- 辦公室工作務虛會匯報材料
- 溫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PPT課件
- 第2章推銷自己PPT課件
- 招商銀行在職證明
- 學前教育-小班幼兒規(guī)則意識養(yǎng)成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 工程機械設計中輕量化技術的應用
-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的關系探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