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的寫作教學模式_第1頁
基于研究的寫作教學模式_第2頁
基于研究的寫作教學模式_第3頁
基于研究的寫作教學模式_第4頁
基于研究的寫作教學模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研究”的寫作教學模式

一、寫作過程應是一個由“舊我”向“新我”提升的過程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學,多是津津樂道于怎么構思、怎么表達,側重于一些寫作技巧的指導,多是這樣的流程: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課堂寫作—教師批閱—講評或指導修改。這樣做,將學生寫作的過程等同于寫作技巧的訓練過程,使得學生作文能力停滯不前,甚至有些倒退。事實上學生的寫作學習過程,遠不只是寫作技巧的學習過程,更應是一個增長知識、擴大視野、發(fā)展認知、增進思維、提升境界的過程,是一個認知結構重組的過程。只有認知有發(fā)展,思想境界提升,認識水平提高,才可能寫出言有力度、思有深度、情有感染度的好文章?;诖?,我們的作文教學必須要讓學生進入到一種研究的過程,筆者稱之為“基于研究”的高中作文教學方式。這里以“人與自然”話題為例,一般的寫作訓練過程是:教師根據(jù)話題作思路引導,然后指導“怎么舉例”“怎么分析材料”,接著是學生課堂寫作,教師批閱,講評或指導修改。而基于研究的寫作訓練過程則是:先給學生相對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就本話題廣泛地搜集材料,并進行較充分而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認識,在此基礎上提煉觀點,構思行文。比較這兩種不同的作文過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前一種作文訓練,只表明學生想了,不表明寫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無非就是將原有認識整理一下,可能我還是那個“舊我”,而沒有通過作文變?yōu)橐粋€“新我”。而基于研究的作文訓練,通過研究,廣泛搜集材料,學習,整理,學生由此知道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不管作文成功與否,學生的認知結構改變了,甚至思維模式都可能改變了,學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你很有可能由一個“舊我”變成了“新我”。其實,很多寫作首先要做的是搜集材料,深入調(diào)查研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感悟,產(chǎn)生情感,得出結論。寫作的過程,就是向別人捧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過程。如果沒有對社會與生活、人生與自然的深切感悟與深入研究,怎么能夠寫出精彩的文章?因此只有把握高中作文基于研究的特點,調(diào)整高中作文教學指導的方向,充分引導學生建立研究意識,對人生、社會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究,才能突破高中生作文能力發(fā)展的瓶頸,提升其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二、“基于研究的寫作”的作文教學的操作方法1.選定話題我們的基本做法是,一個學期確定四個研究主題,從高一到高二共16個主題。研究主題一般由老師確定,到高二也可以由學生討論自主確定部分主題。主題的選定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1)有助于學生語文心智結構的生成?!盎谘芯康膶懽鳌保溲芯坎恢皇欠沼趯懽?,更在于引導學生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對生命進行深入思考,因而我們主要選擇一些與人生、社會、生命相關的基本命題,如生命的本質,人生藝術化,人類的尊嚴,父愛、母愛、朋友之愛,人類的求真、求善、求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劣,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如果學生在高中三年能對人生的一些基本問題做一些真正的研究與思考,那對其打下精神和思維的底子、構建思維圖式和精神圖式將大有裨益。(2)方便指導。“基于研究的寫作”的指導,是對學生研究的范圍、研究的方向做指導,并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指定相關的讀物等等。有些主題雖然很有研究價值,但是,如果教師本身對該問題缺乏思考和涉獵,就無法給學生相應的指導,無法給學生開具適合的參考資料。(3)便于學生思維拓展。主題的選定最好能結合其他學科的學習。如“人的本質”的話題,可以結合政治、歷史、生物的相關內(nèi)容;如“人生藝術化”的話題,可以結合藝術、文學等;“人與自然”,可以結合生物、地理、政治等學科內(nèi)容。結合學科的研究,有利于學生學會從學科內(nèi)容中尋找材料,有利于學生打通各個學科的學習,形成一種綜合思維。同時研究的主題要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空間,如“人與自然”的話題,在今天就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研究,有利于增強學生作文的針對性,引導學生思考主題的現(xiàn)實意義。2.明確任務寫作訓練過程中的基本任務有四項:閱讀,搜集,整理與思考,寫作。如“人與自然”的話題作文,我們給學生提出如下具體要求:(1)閱讀:至少閱讀一本相關著作,如描寫自然的文學作品,研究自然的科普讀物,思考自然的哲學著作等等。同時還要閱讀一些相關文章。(2)搜集:搜集與本話題相關的文章、資料。如歷史上人類對于自然的一些基本看法,與自然關系密切的一些名人的相關言行,現(xiàn)實社會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方面好的或不好的情況。(3)整理與思考:對閱讀和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比較、歸納,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認識。(4)寫作須完成兩項內(nèi)容:一篇研究報告,主要寫你閱讀的內(nèi)容、資料搜集情況、調(diào)查情況和對研究的初步的思考;一篇作文,整理你的研究所得,寫出你對“人與自然”這個話題的思考。3.研究指導指導分為前期指導、中期指導和后期指導。(1)前期指導主要是對研究角度、閱讀與資料搜集的指導。①研究角度的指導:每一個主題涉及的問題很多,作為中學生不可能都做研究。我們必須將研究的范圍縮小一點,選擇一定的研究角度。我們一般建議學生從閱讀得到某些啟發(fā)之后,再來考慮自己的研究角度。希望學生在選擇角度的過程中多與老師交流,在搜集一定材料后,可征求老師的意見。老師也可適當提供一些角度供學生參考,如,自然之美美在哪里(從審美的角度)、自然的啟發(fā)(從哲理角度)、詩意的棲居(從人類生活方式的角度)、天人合一(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從歷史的角度)、敬畏自然(從環(huán)保的角度)、對自然的描寫(從文學角度)等等。②閱讀與資料搜集的指導:研究“人與自然”這個話題,閱讀的重點是了解人類智者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這個問題的思考與表達;資料搜集的途徑,可以到圖書館,或上網(wǎng),或實地調(diào)查。如果學生選定的方向是當代人們在“人與自然”這個問題上存在的問題,那就建議他們多做些實地調(diào)查。閱讀或查找資料時必須做好筆記,或摘錄,或評點。(2)中期指導主要是對寫作材料整理與思考的指導。通過閱讀,學生在搜集到相關資料后,可以對材料進行適當分類,做些比較,看看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什么問題或者現(xiàn)象或者規(guī)律,從這些問題、現(xiàn)象、規(guī)律入手進行追問。尤其主要發(fā)現(xiàn)當前在這個問題上有哪些錯誤認識,我們今天談這個問題有什么價值,或者說,現(xiàn)實社會中這個問題是怎樣的狀況。通過自己的思考,還需要補充哪些資料。此時可以目的非常明確地去進行資料的“定點搜集”。(3)后期指導主要是寫作的指導,包括研究報告的指導和主題文章的指導。①基于研究的研究報告,不要求像學術研究報告那樣完整全面,它主要是對研究過程的匯報,應寫出自己的閱讀情況,查閱資料的情況,實地調(diào)查的情況,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或者現(xiàn)象,有哪些規(guī)律,收獲是什么,確定的深入研究的方向或角度是什么,為什么確定這個角度等等。②主題文章,是本研究的最終成果,體現(xiàn)學生對該主題的深入思考。這是研究結果的呈現(xiàn),文體不限,字數(shù)不限,不要求把所有研究的東西全部寫出來,寫作時要有所選擇,選擇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寫成文章。重點是寫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要求:第一,必須是自己深入研究的結果,而不是“閉門造文”;第二,該成果要與研究報告相銜接,是研究報告的必然結果。在“人與自然”這個話題的研究中,我們提供給學生的資料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文學作品:王維詩歌,孟浩然詩歌,陶淵明詩歌,泰戈爾《泰戈爾散文詩集》,德富蘆花的《自然與人生》,布封《動物素描》,梭羅《瓦爾登湖》,沈從文《湘行散記》,余秋雨《文化苦旅》,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等等。二是理論類作品:艾默生《美是宇宙的一種表現(xiàn)》,朱光潛《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林庚《說“木葉”》,錢穆《鄉(xiāng)村與城市》,詹克明《空釣寒江》,海德格爾《人詩意的棲居》,史懷哲《敬畏生命》,羅爾斯頓《哲學走向荒野》,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網(wǎng)絡文章《西方古代自然觀和中國古代自然觀的異同》。我們之所以給學生提供理論類作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做深入的思考。三是仿寫美文:楊聞宇《黃河臆象》,朱自清《綠》,宗璞《報秋》,郁達夫《故都的秋》,林斤瀾《春風》,趙麗宏《周莊水韻》,張曉風《春之懷古》,筱敏《捕蝶者》,劉長春《山水境界》等等。這類精短文章多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所謂“時文”,便于學生揣摩,模仿。四是名言警句。我們所提供的資料不要求所有學生都要閱讀,而是讓學生借助圖書館、網(wǎng)絡、書籍,選擇其中一兩本即可。三、“基于研究的寫作”給學生帶來可喜的變化1.真正推動了學生的閱讀每次作文學生至少要閱讀一本書,要精讀幾篇文章,親自動手查找相關資料,研究一些人或事例。由于這種閱讀必須服務于研究的成果,因而學生有些閱讀相當深入。由于要查找資料,而有些閱讀又是相對粗略的,這樣,學生自然將精讀與泛讀結合起來。2.促進了學生的思考關于“人與自然”的研究,王梓怡同學在她的兩千多字的文章中,通過比較中西方的自然觀,發(fā)現(xiàn)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規(guī)律: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發(fā)展過程是人“敬畏自然—贊美自然—欣賞自然—享受自然”的過程。同時她還指出了中西方自然觀的差異:西方人對自然多是理性思考,或曰從理性角度接近自然,于是他們多是去研究自然,從而有了發(fā)達的自然科學;中國人從感性角度接近自然,將自身感情融入到自然之中,于是人們更多的是享受自然,從自然中抒發(fā)詩意。理科班的葉海濤同學,通過比較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人與自然對立)的兩種自然觀,發(fā)現(xiàn)兩種觀點各自的優(yōu)長與不足,寫出了三千字的長文《天人合一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