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模板在教學中我嚴格遵從教學的五個環(huán)節(jié),課前認真?zhèn)湔n,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因材施教,努力實施課堂改革,積極探索中學歷史快樂課堂,中學階段歷史教學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他們樹立學習歷史的自信心。感謝您的閱讀,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1
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一)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分析得出結論:夏、商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制作示意圖、編寫和表演歷史劇、講故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抒發(fā)感想,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通過制作比較表、分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
[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統(tǒng)治者的殘暴統(tǒng)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其統(tǒng)治,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重點]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通過奴隸制國家與原始社會對比,分析奴隸制度的進步性。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思路]
課前導學
1.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基礎水平合理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書籍、雜志、網站,搜集有關夏、商、西周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況表格。
3.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制作相關的手抄報、課件等。
二、教學滲透
1.上網查詢、搜集和剪輯相關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2.可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總結知識要點,如編演歷史短劇等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使文、史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2、學習新課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夏、商、西周三朝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再通過填充歷史再現(xiàn)表格從整體上有一個脈絡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后一個國王:紂(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zhàn),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亂,發(fā)生了國人-,趕走了周厲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夏桀、商紂的殘暴統(tǒng)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就夏桀、商紂的殘暴統(tǒng)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分組討論。同學們還可繪制漫畫,講故事,寫詩以及一切可以表現(xiàn)自己觀點的形式都可以用來為自己服務,在形式問題上可以大膽探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2
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用具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fā)式的談話法,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同創(chuàng)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xiàn)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進而促發(fā)或增強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難點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xiàn)的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這些概念和結論。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課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結網捕魚和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的故事,然后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文,進入學習狀態(tài)。
2.探究過程
(1)教師出示探究問題: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受季節(jié)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足,需要不斷遷徒,等等),然后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怎么辦的問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tài)的關鍵的認識。
(2)學生閱讀教科書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并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歷史圖片:觀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成就中,有哪些農耕經濟現(xiàn)象各種因素的內在聯(lián)系如何:原始農業(yè)中的生產工具與產量的關系,原始農業(yè)與漁獵的關系,原始農業(yè)與飼養(yǎng)業(yè)、手工制陶和紡織的關系,生產、生活與原始藝術和早期文字的關系,原始陶器和紡織與定居生活的關系等。
(4)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學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體地點后,啟發(fā)學生觀察、分析該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情況,尋找分布特點。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后,讓學生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xiàn)象
3.鞏固小結
(1)出示話題:我國的原始居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個時代嗎為什么(根據老師展示的歷史實物圖片,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任意選擇一種居民設計、表演他們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一個經濟實用的表格,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明確農耕經濟中的勞動分工。
4.推薦作業(yè)
(1)制作與本課農耕經濟有關的自由閱讀卡,可以是神化傳說、歷史故事,詩歌,也可以是農耕小知識。
(2)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到農村感受一下農民耕作的苦與樂。
附:板書設計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1、時間---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長江流域
3、農業(yè):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河姆渡居民會建造房屋,還會開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時間---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黃河流域
3、農業(yè):半坡居民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4、半坡居民會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時間---距今四五千年2、地點---山東大汶口
3、在后期,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3
《戊戌變法》
一、內容標準
1.了解戊戌變法產生的歷史根源。
2.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和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分析其特點。
3.知道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史實,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問題探究
1.分別從戊戌變法前中國社會、經濟、思想領域來分析變法的歷史背景
2.列表簡述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和特點
3.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從百日維新的內容與維新派的主張的比較以及百日維新的結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維新的特點
4.從政治改革、救亡圖存、思想解放等角度,歸納戊戌變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作用
5.從社會背景、領導力量、政策措施和國際環(huán)境等方面,比較日本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認識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史論共享
1.康、梁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及其特點:康有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來宣傳自己的變法主張,另一方面又從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中,為變法尋找理論依據,并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和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來宣傳變法思想。梁啟超明確提出了民權思想,動搖了君主專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嚴復借用西方進化論思想來闡述維新變法,為維新變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百日維新的主要特點:百日維新是戊戌變法運動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并給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維新顯示了光緒帝和維新派除舊布新的決心,損害了頑固守舊勢力的利益,但又沒有觸動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改革是不徹底的。
3.戊戌變法在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意義:戊戌變法是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維新派揭露帝國主義企圖瓜分中國的陰謀,喚起了人們的近代民族意識,促成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它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傳播西方的社會政治學說和科學文化,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它也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過維新派的宣傳,維新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國人的心態(tài)也隨之改變,學習西學成為一種社會時尚,“變革”也成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三、史料閱讀與思考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泰西近歐論,皆方三權:有論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權立,然后事體備。以我朝論之,皇上則為元首,百體所從,軍機號為政府,出納為命……
——康有為《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
材料二:自臺灣事后(1895年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無固志,奸宄生心,陳涉輟耕于隴上……伏莽遍于山澤,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斬木,已可憂危。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材料三:大借洋教,以舉庶政?!涤袨椤渡锨宓鄣谖鍟?/p>
材料四:使戊戌政變不被-,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國于富強矣。——胡適《留學日記》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為的什么政治主張其理論依據是什么源于哪部著作
(2)材料二、三反映了維新派對待農民起義和帝國主義的態(tài)度如何
(3)根據材料一、二、三,指出維新變法運動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4)材料四的觀點是否正確闡述你的理由。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康有為〈救亡決論〉
材料二:康有為建議:“勿去舊衙門,而惟增新衙門;勿黜革舊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見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賞以卿銜,許其專折奏事足矣?!?/p>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請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康有為怎樣的思想主張
(2)材料2中的“勿黜革舊大臣”對戊戌變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對比材料1和材料2可以看出康有為的主張有何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上述變化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貴族發(fā)表演說,他說:“到處在謠傳,我要給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著敵對情緒,并因此發(fā)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蚨?,從上面解決要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p>
——摘自孫成木《俄國通史簡編》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領群臣宣讀誓詞:“廣興會議,萬機決于公論;上下一心,大展經論;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必人心不倦;破歷來之陋習,基于天地
之公道;求知識于世界,大力振興皇基。”這就是日本歷的“五條誓文”。
——摘自人教版歷史選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上諭,上諭說:“數(shù)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秋L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從喙嘵嘵,空言無補?!煤笾型獯笮≈T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發(fā)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教空疏迂謬之弊”。以皇帝名義“詔定國是”,其目的是“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定眾向。然后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一,趨向乃定。”
——摘自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請回答:
(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三則材料所反映的三國解決社會危機的角度(或者側重點)有何不同
(2)三則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參與了改革,分別指出他們在改革中的作用。
(3)材料三改革與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張、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處是什么
(4)三國改革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果;俄日崛起,中國改革失敗。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四、史學爭鳴
(一)關于戊戌變法的性質爭論的焦點主要在于戊戌變法是不是屬于改良主義運動。
堅持戊戌變法是改良主義的學者認為,19世紀末葉的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要求清政府進行某些民主改革,但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局限于少數(shù)開明士紳和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的士大夫圈子里,他們迷信依靠光緒帝推行其改革措施,根本不想-封建統(tǒng)治,甚至有防止農民革命的反動企圖,“這種反映資本主義要求的思想潮流,進一步發(fā)展為資產階級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有進步意義的。然而就其‘變更’的性質來看,卻是改良主義”。(湯志鈞:《戊戌變法與改良主義》
有學者認為,先判定戊戌變法是改良主義性質的運動,然后批判凡是改良主義必然軟弱、妥協(xié)和失敗,已不能向人們提供多少新的思考,而在理論上與邏輯上則是一種誤導。有的學者追根溯源說,改良主義是一個西方詞語,19世紀末葉出現(xiàn)在歐洲,是指工人運動中一種敵視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利益的政治派別,它以不觸犯資產階級剝削制度基礎的枝枝節(jié)節(jié)的改良來代替反對資本主義的革命,所以說,“改良主義是資產階級用來反對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手段”。(陳旭麓:《中國近代的革命與改良》,載《歷史研究》1980年第6期)有的學者進一步指出,用改良主義來限制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不妥當?shù)?,因為戊戌變法與歐洲改良主義的歷史背景不同,雖然當時中國新興的資產階級還很幼稚,但它畢竟是代表新的生產力,反映新的生產關系追求,是封建保守勢力的對立物,是先進者,所以不可照搬歐洲工人運動中的改良主義概念去硬套戊戌年間的維新派和維新運動,可以說“戊戌變法是中國資產階級在十九世紀末發(fā)動的一次愛國救亡維新運動。說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的政治改良尚可,說是一次改良主義運動則是不妥的”。
(二)關于戊戌變法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戊戌變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進步意義,但是,改良主義在本質上具有反動性,對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來說,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是沒有出路的。戊戌變法的歷史作用恰恰表現(xiàn)在它以自己的失敗,證明了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是走不通的。許多老一輩歷史學家,如郭沫若、范文瀾、劉大年、湯志鈞、王栻等持這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認為,戊戌維新運動客觀上起到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進步作用,但對于封建主義制度的批判并不徹底。比如胡繩就認為,維新派要求變法,要求上層建筑發(fā)生某些有利于資產階級的改變,而且對傳統(tǒng)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說教提出了異議,所有這些議論都是“虎虎有生氣”的。但是維新派對于封建制度的批判是膚淺的,軟弱無力的,而且,從主觀上來說,維新派是企圖用“改良主義的變法,來為這個‘暮色凄慘’的舊制度注入新的‘生機’”。(胡繩:《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下冊,第634頁)
第三種觀點認為,戊戌變法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它不是統(tǒng)治階級修補封建廟堂的枝枝節(jié)節(jié)的小變,而是中國資產階級拆毀封建主義廟堂的社會變革運動,是“民族覺醒的里程碑”。楊立強指出:維新派在變法期間推行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政策都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對維新派的評價,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更為重要的是觀察這些政策的社會效果。不論維新志士怎樣在某種場合表白,不論他們的主觀意圖如何,事實上戊戌變法集中體現(xiàn)了民族資產階級要求傳播西方思想文化,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專制制度的強烈愿望,這不是企圖補天的封建文人矯揉造作的空言粉飾,而是一場“社會變革運動”。(楊立強:《民族覺醒的一塊里程碑──關于戊戌變法評價的若干問題》)
第四種觀點認為,戊戌變法的歷史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思想領域里的啟蒙作用。一些作者指出,戊戌維新運動在中國近代的積極意義,主要不在于反封建,也不在于反帝,“而在于它是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一部分”。戴逸指出:“人們久處在封建閉塞的發(fā)霉氣氛中,忽然從那里吹過來一股新鮮的氣息,麻木不仁的頭腦開始清醒過來了,僵硬的四肢逐漸動彈起來了。專制獨斷的皇權思想,昏人神智的八股文章,以及桎梏性情的綱常倫理,這一切曾經是封建階級麻醉和統(tǒng)治人民的武器,現(xiàn)在這些武器上也長了斑斑銹痕。人民不僅從戊戌-中認清了-的兇惡面目,而且也從戊戌思想運動中吸取了精神解放的力量,把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更加推向前進。”(戴逸:《戊戌時期的思想解放》
第五種觀點,馬洪林認為在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歷史過程中戊戌維新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階段性,它突破了物質與精神分割的“中體西用”的思維定式,開啟了全面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閘門,既把封閉的手工業(yè)生產方式推上大機器生產的軌道,實行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近代化;又要改變封建專制的政治制度為“君民共主”的立憲制度、政治體制的民主化和法律制度化。從歷史發(fā)展的階段上看,戊戌維新標志著中國人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近代化的綱領和措施,強勁地改變著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和理論結構。(馬洪林:《戊戌維新與中國近代化》,載《上海師大學報》1989年第1期)張江明等認為戊戌維新運動是在比較完整意義上的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首次嘗試,是君主立憲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端,它加速了中國走出東方“中世紀”的歷史進程。(張江明等:《戊戌維新是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首次嘗試》
參考答案:
1.(1)君主立憲。依據:三權分立學說。源于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
(2)利用變法來抵制農民起義;幻想得到帝國主義支持。
(3)不敢觸動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不敢發(fā)動農民階級;不敢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
(4)不正確。原因: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決定其實行的改良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戊戌變法失敗是必然的。
2.(1)強烈要求實行全面的維新變法。(2)導致守舊大臣對變法陽奉陰違,甚至托詞抗命,阻撓、破壞變法,使變法法令成了一紙空文。(3)材料1全面改革變法,材料2中卻畏首畏尾,思想明顯趨于保守,不敢主張廢除舊衙門和罷免舊大臣。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頑固勢力強大,二是維新派的軟弱所致。
3.(1)俄國側重解決內部危機,廢除農奴制度。日本則側重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文明來改造日本社會。中國通過變法,實現(xiàn)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機的命運。
(2)俄國:亞歷山大二世是這次改革的,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農奴;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導者,擁有實權,積極推進明治維新的開展;中國:光緒帝同情變法,作出改革舉動,但由于實權掌握到慈禧太后手中,導致變法失敗。
(3)核心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局限性:帶有濃厚的封建殘余;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它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趨勢;改革派與保守派力量對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針是否得當;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等。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4
《百日維新》
【教學目標】
(一)課程標準:“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p>
(二)據學情,本課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等基礎知識。
(2)結合課文、利用圖片、歷史資料等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理解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歸納總結康、梁的主要活動;通過討論
“戊戌變法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利用歷史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音樂導入新課;通過歷史劇表演對康有為上書了解康有為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完成情感目標;
(2)通過名片介紹、記者采訪、共同討論,師生的互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和為變法圖強勇于犧牲的事跡,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樹立以天下為已任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的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的準備:知識預習、歷史短劇、資料收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播放電視劇《英雄刀少年》主題曲:肝膽相照。讓學生感受音樂帶來的熏陶,營造課堂氛圍。
教師:翻開日歷;今年是2023年,同時也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而110年前的公元1898年9月29日,譚嗣同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斬首示眾,秋風凜冽,吹冷一腔熱血,舉國震驚,大清帝國的逍遙夢,在這一天被徹底擊碎。一切是怎么回事讓我們把日歷往回翻。假如我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們都是熱愛祖國、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知識分子、愛國青年,你如何拯救中華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出公車上書)
(二)學習新課
1、公車上書
[角色扮演,體驗歷史]:公車上書課本劇
劇情介紹:(學生課前準備)1895年這一年,一個年僅30歲的青年譚嗣同正在廣為搜羅和閱讀當時介紹西方科學、史地、政治的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有一天他在街上行走?!疤柾?,號外,京師爆發(fā)公車上書,康梁上書失敗!”“給我拿一份”。譚嗣同看了報紙,心情沉重。輕聲讀出:亞洲第一海軍大國清政府嘔心瀝血多年的帝國北洋水師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全軍覆沒,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甲午戰(zhàn)敗,擊碎了洋務派的自強夢,卻喚醒了更多的有識之士??涤袨樵诒本┙M織“公車上書”,譚嗣同則嘆道,“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梁啟超則心憂“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觀看短劇,思考歷史}: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①公車上書的原因是什么
②公車上書結果如何,有什么影響
(引導學生了解公車上書的原因是因為當甲午戰(zhàn)后《馬關條約》的簽定,影響是揭開維新變法的序幕,并補充介紹歷史知識公車,回憶公元前356年的商鞅變法,使學生理解公車上書標志著維新思潮發(fā)展成為愛國救亡的-,而唯有變法才能救國圖強)
[名片檔案,個人風采]:學生模擬變法人物
學生分別出示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的個人名片,登上講臺向大家模擬歷史人物進行介紹。
(主要介紹代表人物:1、康有為:少年立大志,曾經在香港逗留的經歷,使他深受觸動,從此萌發(fā)在中國實現(xiàn)變革實現(xiàn)資本主義的理想。2、梁啟超:少年聰慧,13歲考中秀才,17歲中舉。在萬木草堂結識了康有為之后,即拜康有為為師,跟隨師父為維新變法奔走。3、譚嗣同,號復生,出生官宦人家,卻厭惡科舉功名,讀了萬卷之書,走遍神州大地,立志改變中國現(xiàn)狀。)
[關注國運,發(fā)表見解]:創(chuàng)設情境寫“上書”
討論:假如你是1895年的一位愛國讀書人,請你也寫一份“上書”,陳述怎樣救亡圖存!
(三)百日維新
[舌戰(zhàn)群儒]
教師:既然有了思想就要大膽行動,公車上書后康有為又三次上書光緒帝,指出形勢危機,惟一途徑就是變法。但頑固派大臣竭力阻撓,康有為與頑固派進行了論戰(zhàn)。
播放《走向共和》視頻片段,觀看“康有為駁榮祿,榮祿生氣中途退場”內容。
通過舌戰(zhàn)群儒和上書內容,可以看出康有為維護清朝統(tǒng)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憂國憂民的思想躍然紙上,所以光緒帝被深深地感動了,于是接見康有為,表示不做“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籌劃變法。
師生分析總結:光緒帝為什么支持變法
學生1:鞏固封建統(tǒng)治,希望有所作為,不當亡國之君。
學生2:利用變法從慈禧手中奪回統(tǒng)治權。
學生3:也有愛國、保國、抵制外強的思想。
[京師現(xiàn)場采訪報道]
學生模擬《中外紀聞》的記者,在-城樓現(xiàn)場報道:舊歷戊戌年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皇帝登上-城樓頒發(fā)詔書,標志變法開始。那么,變法涉及哪些內容呢我們來到變法記者招待會,采訪光緒皇帝,學生扮演光緒皇帝向大家介紹了變法的有關內容:
出示幻燈片──光緒帝照片和百日維新內容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經濟方面: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
文化教育方面: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chuàng)辦報刊,開放言論;(教師補充介紹京師大學堂的創(chuàng)建)
軍事方面:訓練新式軍隊等等。
(教師出示幻燈片──變法的進步性和變法的局限性,師生共同分析: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體制,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但沒有觸動封建頑固派的實權地位,沒有涉及議院、定憲法等政治主張,沒有采取維新派掌管軍隊的措施。以至于面對后來的政變陰謀束手待斃。)
(四)我以我血薦軒轅
[永遠的譚嗣同]
教師:變法的結果如何呢
學生:失敗了。變法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
1898年是舊歷戊戌年,因此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又因這次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歷時103天,所以又稱“百日維新”。
教師出示幻燈片介紹袁世凱告密,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光緒帝被囚禁的故事。
播放視頻:戊戌政變后,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日本)。有人極力勸說譚嗣同逃走,他謝絕勸告者說:“不有行者,誰圖將來不有死者,誰鼓士氣”“我國二百年來,未有為民變法而流血者,如有,請自嗣同始”。不久,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這就是歷的戊戌六君子。
全班一起朗讀:譚嗣同的絕命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教師:維新派要殺的賊指誰維新派為什么“無力回天”譚嗣同為什么說自己“死得其所”
學生:賊指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無力回天”是因變法遭到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鎮(zhèn)壓失敗而無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為譚嗣同甘為變法流血犧牲,不愿逃走。
(五)我評譚嗣同
[師生互動,討論探究]
教師:譚嗣同的死值得嗎
學生1:不值得,是因為逃走后還可保存實力繼續(xù)斗爭,不應該做這樣的犧牲。
學生2:值得,是因為譚嗣同用他的獻身精神激勵后人繼續(xù)斗爭。
教師:一百多年前,譚嗣同為變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義,殺身成仁。表現(xiàn)了愛國志士們?yōu)榱藝疫M步不惜犧牲生命的英雄氣概。滄海浮生,歲月如潮,譚嗣同在時間里輪回,我們會永遠銘記。
教師:戊戌變法有何歷史意義
學生討論后,師生總結: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領導的愛國救亡的-和思想解放運動。雖然挫敗了,但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對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教師:戊戌變法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它為什么會失敗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
總結如下:戊戌變法的性質: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失敗的原因:領導變法運動的民族資產階級天生軟弱,維新派力量弱小,又沒能發(fā)動群眾,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頑固派勢力過于強大。結論: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小結]
教師: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符合歷史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繼續(xù)奮斗。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5
一、課程標準內容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國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等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搜集有關三大改造的資料,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實施探究式學習,掌握合作、交流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xiàn)了從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初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引導學生認識在過渡時期,我黨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本單元第二課。三大改造是我國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深刻變革,創(chuàng)造性開辟了一條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轉變,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是一個創(chuàng)舉。三大改造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它使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都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四、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養(yǎng)成一定的學習歷史的習慣,也有了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他們未接觸過政治經濟學方面知識,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比較膚淺,但是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熟知的、有濃厚興趣的話題入手,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重點難點
重點: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義。
難點: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實質。
六、教學資源
(1)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2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下冊》,中國地圖出版社,2023年12月。
(3)郭大鈞主編:《中國當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3年9月。
(4)綦軍:《對“三大改造”歷史必然性的思考》,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3月。
(5)張旭東:《三大改造與中國現(xiàn)代化》,《社科與經濟信息》,2023年04期。
(6)李凌:《建國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見》,《炎黃春秋》,2023年12期。
七、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方案一:地方史導入
無錫梅園與無錫榮家
梅園何以從榮家的私家花園變?yōu)閲夜珗@榮家又為何受到毛主席的贊嘆答案就在我們今天這一課之中。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一起去了解這段風起云涌的歷史。
方案二:歌曲《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
-被-,
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
全國人民大團結,
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
建設高潮。
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是什么時候如何建立起來的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一起去了解這段風起云涌的歷史。
(一)農業(yè)、手工業(yè)合作化
1.農業(yè)合作化
史料1土改后的幾組調查材料:1952年對山西49村農民的調查:有10780畝土地被出賣;1953年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農村的調查:有12.52%的農戶出租土地;1952年對山西忻縣的調查:在被調查的2486戶農民中,放高利貸的有20戶。
——《中國近代現(xiàn)代歷史講座》教學參考書
史料2建國后的土地改革運動,從1950年9月大規(guī)模開展,到1953年基本結束,全國除新疆、西藏等少數(shù)民族地去以及臺灣省外,全國大約有三億多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分得了總數(shù)約七億畝的土地和大量的生產生活資料,包括297萬頭耕畜,3954萬件農具,3708萬間房屋,105億斤糧食等。
——劉花章《試論建國后土地改革及其歷史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計算當時3億農民,要分7億畝土地和297萬頭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畝多少人可分得一頭耕畜
結合史料和教材23頁第一段分析對農業(yè)進行改造的原因。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交流。分享討論成果。
學生:貧苦農民缺乏生產工具、資金,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影響到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所以要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教師:土改完成后,農民遇到了缺乏生產工具、資金、水利和自然災害等困難;更別說承擔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貧困農民不得不賣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滿足不了國家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那么。如何對農業(yè)進行改造呢
史料3在目前情況下,用什么辦法來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這些困難呢當然,國家要大力幫助?!珖业膸椭怯邢薅鹊?,不可能全部解決農民生產中的困難。那么靠什么辦法來解決呢有兩條道路、兩種辦法:一種是舊的辦法,舊的道路,讓個體農民向富農、高利貸者去借貸,去當雇工、出賣勞動力,廉價出賣農產品,結果就增加富農、高利貸者、投機商人的剝削對象,讓農村資本主義泛濫發(fā)展。這就是讓少數(shù)人發(fā)財致富,多數(shù)人破產貧困。這是舊道路,是讓農村資本主義漫無限制泛濫發(fā)展的道路。另一條道路是新道路,是領導農民組織起來,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國家?guī)椭鷣斫鉀Q生產中的困難,結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較平衡地上升,也限制了富農的發(fā)展。這就是組織起來大家富裕的道路。
——鄧子恢《在全國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報告》
學生: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教師:為了推動農業(yè)合作化采取了什么原則和方法
學生: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經歷了由農業(yè)互助組、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
教師介紹三個階段
史料4毛澤東親自主持編寫了怎樣辦合作社的書,這使得農業(yè)合作化進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農戶參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從初級社到高級社的過渡,這比毛澤東的計劃早三年。農業(yè)合作化完成。
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的掀起有何影響
學生:農民看到合作化的優(yōu)越性,踴躍參加合作社,全國掀起了農業(yè)合作化高潮。
2.手工業(yè)合作化運動
史料5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得到了普遍發(fā)展。到1953年,全國共組織起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4700多個,社員達32.6萬人。1957年,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有7.5萬個,占全部手工業(yè)合作組織的70.5%;社員377.15萬人,占合作組織成員總數(shù)的76.7%;產值74.64億元,占手工業(yè)合作組織總產值的87.8%。
——何盛明《財經大辭典》
教師:農業(yè)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向學生說明: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一樣,也是引導手工業(yè)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手工業(yè)改造的結果如何
學生: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yè)者參加了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二)公私合營
教師:黨和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農業(yè)、手工業(yè)的改造是不同的,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與思考
- 二零二五年度通信基站建設與維護合同3篇
- 2025年度廠房施工合同范本:新型建筑防水材料采購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合伙人利潤共享協(xié)議3篇
- 個人股東分紅規(guī)則:2024權威版協(xié)議版A版
- 2024版美容美發(fā)店租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飛機購銷合同附帶航空器租賃及融資租賃條款3篇
- 2024贊助合同書范本:電影制作贊助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培訓與人才交流協(xié)議3篇
- 三方代收代付業(yè)務委托協(xié)議(2024年度版)版B版
-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三上
- 公交公司風險分級管控臺賬
- 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和突發(fā)事故報告制度
- 《新能源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項目三 新能源汽車照明與信號系統(tǒng)檢修
- 國際貿易風險防范與應對指南
- 2024年新課標《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測試題(附含答案)
- 2023年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社會招聘考試真題
- 2024新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
- 2024兒童身高現(xiàn)狀報告
- 統(tǒng)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教案打印版
- 醫(yī)院培訓課件:《靜脈中等長度導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