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輻射學課后答案_第1頁
大氣輻射學課后答案_第2頁
大氣輻射學課后答案_第3頁
大氣輻射學課后答案_第4頁
大氣輻射學課后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7..習題1、由太陽常數(shù)=1367W/m2,請計算:=1\*GB3①太陽表面的輻射出射度;=2\*GB3②全太陽表面的輻射通量;=3\*GB3③整個地球得到的太陽輻射通量占太陽發(fā)射輻射通量的份數(shù)。=1\*GB3①輻射出射度〔P66:輻射通量密度〔W/m2任意距離處太陽的總輻射通量不變:=2\*GB3②=3\*GB3③答案:=1\*GB3①6.3107W/m2;=2\*GB3②3.71026W;=3\*GB3③4.51010,約占20億分之一。2、設大氣上界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在近日點時〔d1=1.47108km為S1,在遠日點時〔d2=1.52108同1〔1:3、有一圓形云體,直徑為2km,云體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處。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視為7℃云體:余弦輻射體+立體角根據(jù):又由絕對黑體有所以此云在該地表面上的輻照度為4、設太陽表面為溫度5800K的黑體,地球大氣上界表面為300K的黑體,在日地平均距離d0=1.50×108km時,求大氣上界處波長=10m的太陽單色輻照度及地球的單色輻射出射度。 答案:0.286Wm2m1,31.2WmPlancklaw<>+習題112>5、如果太陽常數(shù)增加4%,太陽表面有效溫度升高多少度,地球表面有效溫度升高多少度〔行星反射率為0.3。 答案:58K,2.6K解:設太陽、地球表面有效溫度為T日e、T地e,地球半徑為r,行星反射率為R〔1因為以日心為中心,以太陽半徑R⊙和日地平均距離d0為半徑的兩個球面上通過的太陽輻射通量應該相等,即對〔1式兩邊取對數(shù)求微分,整理得當比較小時,可以用差分〔增量去近似微分,于是上式可近似為所以〔2當?shù)貧庀到y(tǒng)達到輻射平衡時,有得到與前面類似,對〔2兩邊取對數(shù)微分,再用差分近似微分,則有所以太陽表面有效溫度升高57.77度,地球表面有效溫度升高2.55度6、求夏至日在赤道與極點〔=90°N大氣上界水平面上太陽輻射日總量的比值。答案:0.73如第7題,夏至日在赤道與極點〔=90°N大氣上界水平面上太陽輻射日總量分別為3.45107Jm2d1、4.71107Jm2d1,二者比值為〔3.45107/〔4.71107=0.737、若不考慮日地距離變化,假定d=d0,求出緯度=0°、40°、90°處,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大氣上界水平面上太陽輻射日總量的值〔Qd。說明這三個緯度上Qd年變化的不同特點。答案:Qd〔Jm2d1的數(shù)值如下:緯度春分夏至秋分冬至φ=0°3.761073.451073.761073.45107φ=40°2.881074.331072.881071.3107φ=90°04.7110700春分δ=0;夏至δ=23O27‘;秋分δ=0;冬至δ=-23O27‘8、設有一氣層,可只考慮其吸收作用,有一平行輻射,波長為,射入氣層前的輻射通量密度為10Wm-2m-1,經(jīng)氣層中吸收物質(zhì)的含量u=lg/cm2的吸收后,輻射通量密度為5Wm-1。求該氣層的吸收率及質(zhì)量吸收系數(shù)〔k。 答案:0.7cm2或9、波長=0.6m的平行光束,垂直入射10m厚的人工云層,射入前及透過云層后的輻照度分別為:F0=100<mWcm-2>及F=28.642<mWcm-2>。設云中水滴數(shù)密度N〔個/cm3及云滴半徑r=10m各處均一。只考慮Mie的一次散射。求=1\*GB3①云層的容積散射系數(shù)’=?;=2\*GB3②云中水滴數(shù)密度N;=3\*GB3③若光束與云層法線成60°角入射,則射出云層后的輻照度F=?。答案:=1\*GB3①1.2510-3cm-1;=2\*GB3②200個/cm3;=3\*GB3③8.2<mWcm-2>12310、對于=0.32m的太陽輻射,若只考慮大氣的氣體分子散射與O3的吸收,當?shù)孛鏆鈮簽?個大氣壓,O3總含量uO=2mm,,太陽天頂角=40°11、地面氣壓為760mm時,測量在1.5—1.6m波段內(nèi)的太陽直接輻射S天頂角40°50°60°70°S<Wm-2>13.9512.5510.467.67求大氣的透明系數(shù)P,光學厚度及大氣上界處S,0=?答案:0.68465,0.373,22.31Wm-2即為長法求大氣頂太陽輻射通量密度。<><>假定不同太陽天頂角時大氣性質(zhì)不變,則透過率為常數(shù)。當測得幾組觀測值后,可用線性回歸求出斜率和截距:θ: 40 50 60 70m=secθ: 1.3037 1.5525 1.9927 2.8999Sλ: 13.95 12.55 10.46 7.67lnSλ: -3.91202 -4.01738 -4.19971 -4.50986A=3.10932Sλ0= 22.4058<Wm-2>B=-0.3726<光學厚度>透明系數(shù):透過率:exp<B>=0.6889412、由飛機探測得到各高度的水平面上向上、下的輻射通量密度如下表〔P為各高度氣壓值:P<hPa>1010786701672.9725.2751.756.982.394.1求各高度間氣層的輻射變溫率〔℃/24h。答案:1.46℃各高度E*為:P<hPa>1010786701E*〔Wm-2616642.9657.656.982.394.11010-786hPa:786-701hPa13、設有一溫度T=300K的等溫氣層,對于波長=14m的定向平行輻射當只有吸收削弱時,垂直入射氣層的透射率Tr=0.6587。試求:=1\*GB3①氣層對該輻射的吸收率,=2\*GB3②若氣層的光學質(zhì)量u=0.4175<g/cm2>求質(zhì)量吸收系數(shù)k;=3\*GB3③氣層的漫射輻射透射率f,=4\*GB3④氣層本身的輻射出射度。答案:=1\*GB3①0.3413,=2\*GB3②1cm2/g,=3\*GB3③0.5,=4\*GB3④229.6Wcm-2=1\*GB3①因為只有吸收削弱,所以吸收率為=2\*GB3②由透射率公式,求得=3\*GB3③氣層的漫射輻射透射率f==4\*GB3④氣層本身的輻射出射度14、若將某行星表面視為黑體,其外由一層等溫大氣覆蓋,該大氣層對短、長波的吸收率分別為A及A1,大氣上界與太陽光垂直的水平面上太陽輻射的輻照度為F0,忽略行星-大氣系統(tǒng)的反射效率。當行星-大氣系統(tǒng)達到輻射平衡時,計算行星表面的溫度Tp;<2>該大氣層一定具有保溫作用嗎?試分析說明之。利用P109圖5-24和6-36-4式寫出行星表面和大氣頂?shù)妮椛淦胶夥匠糖蠼饪傻脽o大氣時,行星表面溫度為見書后答案15、如在夜間地面上空布滿云層,設地面為黑體,T0=300K,氣壓為P0=1000hPa,云底為黑體,溫度Tb=280K,氣壓為Pb=800hpa,中間大氣為等溫T=285K的灰體,其長波漫射透射率Tf=0.4。試求:〔1地面的有效輻射,〔2中間氣層的溫度是要增加還是降低,求出變溫率<℃/3h>,〔3如果云底溫度Tb改為260K,則氣層溫度的變化將如何?答案:=1\*GB3①95.4Wcm-2,=2\*GB3②0.19℃/3h,=3\*GB3③0.0941 <1-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