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皂苷和強心苷演示_第1頁
第八章皂苷和強心苷演示_第2頁
第八章皂苷和強心苷演示_第3頁
第八章皂苷和強心苷演示_第4頁
第八章皂苷和強心苷演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yōu)選)第八章皂苷和強心苷目前一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教學目的與要求1.熟悉皂苷、強心苷的主要結構類型及理化性質2.掌握皂苷、強心苷的顏色反應及其應用3.掌握強心苷的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及其應用4.熟悉皂苷、強心苷的一般提取分離方法5.了解皂苷、強心苷的波譜特征目前二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經(jīng)典含義——存在于植物體內一類比較復雜的苷類化合物,其水溶液振搖后可產(chǎn)生持久的肥皂樣泡沫,因此而得名?,F(xiàn)代含義——螺甾烷以及與其生源途徑相似的甾族化合物的低聚糖苷或三萜類化合物的低聚糖苷。第一節(jié)皂苷目前三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一、皂苷的分類及結構特點

皂苷甾體皂苷三萜皂苷螺甾烷醇型:25S(L)(C25-甲基直立a鍵、為β型)異螺甾烷醇型:25R(D)(C25-甲基平伏e鍵、為

型)變形螺甾烷醇型:F環(huán)變形為呋喃甾烷(五元含氧環(huán))呋甾烷型:F環(huán)裂環(huán),C26-OH多與葡萄糖相連成苷四環(huán)三萜皂苷

五環(huán)三萜皂苷

達瑪甾烷型羊毛脂甾烷型β-香樹脂烷型(齊墩果烷型)-香樹脂烷型(烏蘇烷型)羽扇豆烷型目前四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一)甾體皂苷1、甾體皂苷的結構特征:甾體皂苷由甾體皂苷元與糖(-羥基糖)縮合而成。甾體皂苷元由27個碳原子、六個環(huán)組成,其基本碳架是螺甾烷的衍生物。ABCDEF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目前五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3)C25的絕對構型依其上甲基的取向不同有兩種:C-25甲基是β-構型稱為螺甾烷[絕對構型為L(S)型],C-25甲基是-構型稱為異螺甾烷[絕對構型為D(R)型]。(1)甾體皂苷元中有六個環(huán),A、B、C、D四個環(huán)具有甾體母核結構,C-22是螺原子,E、F環(huán)以螺縮酮形式連接。(2)A、B環(huán)有順、反兩種稠合方式。B、C環(huán)和C、D環(huán)均為反式稠合。C25-甲基

直立a鍵、為β型L型(25S25L25β)平伏e鍵、為型D型(25R25D25)螺甾烷型

異螺甾烷型

目前六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

(4)取代基團:OH多在C3-位或其他位置,且多為β-型羰基多在C12-位雙鍵多在△5,△9(11),少數(shù)在△25(27)位甾體皂苷不含羧基,呈中性,故稱為中性皂苷。(5)常見的糖有:

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等較為常見,此外也可見到夫糖和加拿大麻糖及6-去氧葡萄糖和6-去氧半乳糖。(6)成苷的位置:與苷元C-3上的羥基連接成苷,也有在C-1或C-26位置上成苷的。目前七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2.甾體皂苷苷元的結構類型異螺甾烷醇型

螺甾烷醇型

目前八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變形螺甾烷醇型呋甾烷醇型

目前九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1)三萜皂苷苷元為30個碳原子組成的三萜類衍生物,大多數(shù)在24或28位有羧基,故又稱酸性皂苷。(2)常見的糖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另外還有D-呋糖、D-雞納糖、D-芹糖、乙?;鸵阴0被堑?。(3)成苷的位置多為3位醇皂苷或28位酯皂苷;另外也有16、21、23、29位等醇羥基成苷。(4)常見的三萜皂苷有單糖鏈三萜皂苷、雙糖鏈三萜皂苷和三糖鏈皂苷(二)三萜皂苷1、三萜皂苷的結構特點目前十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2、三萜皂苷元的結構類型:常見的有四環(huán)三萜皂苷和五環(huán)三萜皂苷。(1)四環(huán)三萜皂苷元:其基本骨架也是甾體結構母核,A/B、B/C、C/D環(huán)均為反式稠合。羊毛脂甾烷型達瑪甾烷型目前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β-香樹脂烷型又稱齊墩果烷型A/B、B/C、C/D環(huán)為反式稠合D/E環(huán)為順式稠合-香樹脂烷型又稱烏蘇烷型A/B、B/C環(huán)為反式稠合C/D

、D/E環(huán)為順式稠合(2)五環(huán)三萜皂苷元類型目前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羽扇豆烷型A/B、B/C、C/D、D/E環(huán)均為反式稠合木栓烷型A/B、B/C、C/D、D/E環(huán)均為反式稠合目前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二、皂苷的理化性質

1、性狀

皂苷大多為無色或乳白色無定形粉末(低聚糖苷,極性大,分子量大);皂苷元(極性?。┐蠖嘤型旰媒Y晶;皂苷多數(shù)具有苦而辛辣味,對粘膜有強烈刺激性,尤其鼻粘膜,易引起噴嚏。皂苷大多具吸濕性。目前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2、溶解性

皂苷(低聚糖苷,極性大)易溶于水、稀醇、含水丁醇,難溶于丙酮、乙醚等;次生皂苷(極性降低)易溶于醇、丙酮、乙酸乙酯等;皂苷的助溶作用(表面活性劑作用),可以增大其他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目前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3、表面活性

皂苷水溶液經(jīng)強烈振搖能產(chǎn)生大量持久性泡沫,且不因加熱而消失。原因:皂苷分子中

糖——親水性苷元——親脂性降低水溶液表面張力作用所致,但也有些皂苷起泡性不明顯。三萜皂苷酸水液的泡沫和堿水液的泡沫持續(xù)時間相同甾體皂苷堿水液泡沫比酸水液的泡沫持續(xù)時間長幾倍目前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4、溶血作用

(1)溶血性

:皂苷的水溶液能破壞紅血球而有溶血作用。但F環(huán)開環(huán)的皂苷沒有溶血性。(2)溶血指數(shù):皂苷對同一來源的紅細胞稀懸浮液,在一定條件下(相同pH、等滲、恒溫等)造成完全溶血的最低濃度。例如薯蕷皂苷的溶血指數(shù)為1:400000,甘草皂苷的溶血指數(shù)為1:4000。(3)溶血原因

多數(shù)皂苷+紅細胞壁上的膽甾醇→不溶性復合物↓

破壞血紅細胞的正常滲透性使細胞內滲透壓增加而崩裂目前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5、與金屬鹽的沉淀反應酸性皂苷+中性鹽(硫酸銨、醋酸鉛)→沉淀酸性皂苷+堿性醋酸鉛→沉淀中性皂苷+堿性醋酸鉛、氫氧化鋇→沉淀應用:分離兩種皂苷6、與膽甾醇的沉淀反應:皂苷與膽甾醇可形成分子復合物的沉淀。生成的分子復合物沉淀用乙醚回流提取時,膽甾醇可溶于乙醚,皂苷不溶。沉淀規(guī)律如下:目前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①凡有3β-OH,A/B環(huán)反式稠合(5-H)或Δ5的平展結構的甾醇,與皂苷形成的分子復合物的溶度積最小。②凡有3-OH或3β-OH經(jīng)酯化或成苷的甾醇,不能與皂苷形成難溶性分子復合物。③三萜皂苷與甾醇形成的分子復合物的穩(wěn)定性低于甾體皂苷與甾醇形成的分子復合物。目前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

皂苷在無水條件下可與強酸、中等強酸、Lewis酸等作用下發(fā)生顏色反應:醋酐-濃硫酸反應(Liebermann-Burchard反應)黃紅紫藍褪色黃紅紫藍綠色褪色五氯化銻反應(Kahlenberg反應)三氯醋酸反應(Rosen-Heimer反應)氯仿-濃硫酸反應(Salkowski反應)冰醋酸-乙酰氯反應(Tschugaeff反應)7、皂苷的顏色反應目前二十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三、皂苷的提取分離甾體皂苷——主要作為合成激素等的原料,故以提取苷元較為實用。三萜皂苷——為許多中藥的有效活性成分,故以提取原生苷為主。(一)皂苷苷元的提取與分離方法1原才料加水,36℃保溫24~48小時浸泡預發(fā)酵3%硫酸加熱水解3~6小時,過濾,水洗,干燥1、皂苷苷元的提取料渣目前二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料渣石油醚、或甲苯連續(xù)回流4~6小時提取提取液適當回收溶劑,放置析晶,抽濾皂苷元粗品乙醇或丙酮處理,活性炭脫色重結晶皂苷元目前二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方法2.原材料稀醇水溶液提取皂苷兩相酸水解法、酶水解、smith降解法水解液皂苷元苯、氯仿等有機溶劑萃取萃取液回收溶劑目前二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色譜分離法吸附原理:硅膠、氧化鋁苯-氯仿、苯-甲醇、氯仿-甲醇不同比例洗脫2、皂苷苷元的分離目前二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二)皂苷的提取與分離n-BOH(皂苷)水(水溶性雜質)1、皂苷的提取:原材料稀醇提取乙醇液

料渣濃縮后,石油醚-水萃取石油醚水n-BOH萃取目前二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

水洗30%乙醇50%乙醇70%乙醇TLC檢查皂苷,合并洗脫液,濃縮,醇溶+丙酮(乙醚)→皂苷沉淀(醇/丙酮法)n-BOH(皂苷)濃縮濃縮液大孔吸附樹脂目前二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2、皂苷的分離(分配色譜):正相柱層析支持劑:硅膠固定相:水流動相:氯仿:甲醇:水CH2Cl2:甲醇:水反相柱層析固定相:RP-18、RP-8、RP-2流動相:甲醇:水,乙腈:水目前二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試劑類型鑒別特點鑒別意義用于兩類皂苷的區(qū)別

四、皂苷的檢識及結構測定(一)皂苷的化學檢識——顏色反應醋酐-濃硫酸反應甾體皂苷最后呈藍綠色三萜皂苷最后顯紅或紫紅色三氯醋酸反應三萜皂苷加熱至100℃才顯色用于兩類皂苷的區(qū)別甾體皂苷加熱至60℃即可顯色目前二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鹽酸-對二甲氨基苯甲醛(Ehrlich試劑,簡稱E試劑)螺甾烷醇類皂苷不顯色呋甾烷醇類皂苷顯紅色茴香醛-硫酸(Anisaldehyde,簡稱A試劑)螺甾醇類皂苷顯黃色呋甾醇類皂苷顯黃色可用于兩類不同苷元皂苷的區(qū)別可用于兩類不同苷元皂苷的區(qū)別目前二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官能團(λmax)孤立雙鍵205~225nm(ε900)羰基285nm(ε500)a、β-不飽和酮基240nm(ε11000)飽和的甾體皂苷元與共軛雙鍵235nm濃硫酸40℃,1hr220~275nm(二)波譜特征檢識1、紫外特征(UV)飽和的甾體皂苷元紫外區(qū)無吸收依吸收峰的位置(λmax)及吸光系數(shù)(ε)與標準圖譜相對照,即可用于不同皂苷元的鑒別目前三十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甾體皂苷的螺縮酮結構在紅外光譜的指紋區(qū)表現(xiàn)特征性四個吸收峰:2.紅外光譜(IR)可用于C-25構型的鑒別(兩種皂苷元的鑒別)25D(R)系:980cm-1(A)、920cm-1(B)、900cm-1(C)、860cm-1(D);其中A帶最強,C帶較B帶強3~4倍

25L(S)系:980cm-1(A)、920cm-1(B)、9900cm-1(C)、860cm-1(D);其中A帶最強,B帶較C帶強2倍當F環(huán)開裂,無螺縮酮結構,無此特征。目前三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當甾環(huán)11或12位有羰基時,則在1751~1705cm-1處只有一個吸收峰;且11位羰基的吸收頻率比12位羰基的高。若12位羰基形成,β-共軛體系,則在1605~1600cm-1(雙鍵)及1697~1673cm-1(羰基)處各有一個吸收峰目前三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甾體皂苷的螺縮酮結構139(基峰)、115(中)、126(弱)若C25-OH或C27-OH+16155(基峰)、131(中)、142(弱)OH乙?;疧Ac+58197(基峰)OH甲基化OMe+30169(基峰)若△25(27)-2137(基峰)、113(中)、124(弱)若C17

–OH139減弱、126(基峰)、155、153二個峰推斷F-環(huán)的取代情況3.質譜(MS)目前三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m/z139(基峰)m/z115(中)m/z126輔助離子m/z137m/z113m/z124

五環(huán)三萜皂苷在12位和13位間有一雙鍵,具有環(huán)己烯的結構,很容易發(fā)生RDA(逆Diels-Alder)裂解,將分子分為兩大碎片。根據(jù)生成的碎片離子峰可以確定A、B環(huán)及D、E環(huán)上取代的性質、數(shù)目幾位置。目前三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1HNMR特征:在高場區(qū)出現(xiàn)18、19、21、27-CH3的信息特征;4、核磁共振δ1.10(25S、L-型)δ0.7(25R、D-型)依δ27-HD、L-構型判斷21-CH33Hd27-CH33Hd18-CH33Hs19-CH33Hs18-CH3處于較高場27-CH3處于較高場目前三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2)在低場區(qū)出現(xiàn)C16–HC26-2H的信息特征,而且,依C26-2H化學位移的差值(△δ)可用于D、L-構型的判斷C26-2HD-型:(25R)3.3、3.95;L-型(25S)3.36(3)結構中的許多亞甲基、次甲基質子堆積成復雜峰圖△δ相近:L-型(25S)△δ相差比較大:D-型:(25R)3.3目前三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13CNMR:碳譜寬度比氫譜寬30倍,分子微小差異即可引起碳譜化學位移的區(qū)別,并可利用全氫去偶、偏共振去偶、高分辨碳譜等得到的信息參數(shù)幾乎可以將皂苷元分子27個碳原子(包括季碳、羰基碳原子)的特征峰全部辨認出來。甾體皂苷元碳譜特征及位移規(guī)律:21、18、19、27-甲基碳原子δ在20ppm以下16-碳原子δ在80ppm左右26-碳原子δ在109ppm左右雙鍵碳原子115~150ppm羰基碳原子200ppm左右碳原子被含氧基團取代,δ+40~45ppm目前三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含義:是指存在于植物體內的一類對心臟具有顯著生物活性的甾體苷類化合物。第二節(jié)強心苷類目前三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一、強心苷的結構與分類(一)苷元部分:為甾體衍生物。其結構特征為:1.甾體母核的四個環(huán)為順-反-順的稠合方式2.苷元的3-位、14-位常連有羥基,且多為β-型3.甾體母核的C17-位上連接不飽和內酯環(huán)依據(jù)內酯環(huán)大小的不同,強心苷元可分為強心甾烯甲型強心苷元

海蔥甾烯(蟾蜍甾二烯)乙型強心苷元目前三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強心甾烯

海蔥甾烯(蟾蜍甾二烯)3β-OH14β-OH3β-OH14β-OH甲型強心苷元乙型強心苷元甲型強心苷乙型強心苷3-位連接糖基3-位連接糖基目前四十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1.糖的類型:構成強心苷的糖有20多種,根據(jù)C2上有無羥基可分為-羥基糖(2-羥基糖)和-去氧糖(2-去氧糖)。-去氧糖(2-去氧糖)常見于強心苷,是區(qū)別于其它苷類成分的一個重要特征。

(1)

-OH糖:除D-葡萄糖、L-鼠李糖外還有6-去氧糖如L-夫糖、D-雞納糖、D-弩箭子糖、D-6去氧阿洛糖;6-去氧糖甲醚如L-黃花夾竹桃糖、D-洋地黃糖等(2)-去氧糖: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黃毒糖;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夾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D-迪吉糖和D-沙門糖等(二)糖基部分目前四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2、常見糖的結構:L-鼠李糖L-夫糖D-雞納糖D-葡萄糖目前四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L-黃花夾竹桃糖D-弩箭子糖D-6-去氧阿洛糖L-夾竹桃糖2,6-二去氧糖目前四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D-加拿大麻糖D-迪吉糖D-洋地黃毒糖D-沙門糖D-洋地黃糖目前四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三)苷元和糖的連接方式I型強心苷苷元-(2、6-二去氧糖)Χ-(D-葡萄糖)У

II型強心苷苷元-(6-去氧糖)Χ–(D-葡萄糖)УIII型強心苷苷元-(D-葡萄糖)

У

強心苷大多是低聚糖苷,少數(shù)是單糖苷或雙糖苷。通常按糖的種類和苷元的連接方式,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自然界存在的強心苷以Ⅰ、Ⅱ型較多,Ⅲ型較少。x=1~3,y=1~2目前四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

1.性狀:大多為無色結晶或無定形粉末。具有旋光性。味苦,對粘膜有刺激性。

2.溶解性

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含水氯仿、氯仿-甲醇(3:1)乙醚、苯、石油醚原生苷次生苷+小++微溶可溶難溶難溶二、強心苷的理化性質目前四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水解特點:苷元與-去氧糖及-去氧糖與-去氧糖之間的苷鍵開裂,不會引起苷元脫水。3、水解反應(1)酸水解①溫和酸水解水解條件:0.02~0.05mol/LHCl或H2SO4在含水醇溶液中短時加熱用途:Ⅰ型強心苷水解為苷元和糖。目前四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

水解條件:3~5%HCI,延長加熱時間或加壓

水解特點:所有苷鍵斷裂

用途:I、II、III型強心苷的水解

此法易產(chǎn)生脫水苷元③氯化氫-丙酮法水解條件:1%HCl丙酮溶液20℃放置兩周

水解特點:糖分子中的C2和C3羥基與丙酮反應生成丙酮化物,進而水解可得到原生苷元和糖衍生物

用途:II型強心苷的水解②強烈酸水解目前四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鈴蘭毒苷丙酮縮鈴蘭毒苷毒毛旋花子苷元氯代丙酮縮L-鼠李糖目前四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水解條件:水、36℃左右、24hr水解特點:專屬性強,不同性質的酶,作用于不同性質的苷鍵。乙型強心苷比甲型強心苷易水解植物體內只有水解葡萄糖的酶,無水解-去氧糖的酶。酶能水解除去葡萄糖,保留-去氧糖而生產(chǎn)次生苷。苷元類型不同,被酶水解的難易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乙型強心苷比甲型強心苷易水解。用途:研究強心苷的結構。(2)酶水解目前五十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3)堿水解強心苷的苷鍵不被堿水解,但分子中的酰基、內酯環(huán)會受堿的影響,發(fā)生水解或裂解、雙鍵位移、苷元異構化等反應。①?;膲A水解水解條件:NaHCO3、KHCO3、Ca(OH)2、Ba(OH)2

水解特點:NaHCO3和KHCO3主要使2-去氧糖上的?;?,而2-羥基糖或苷元上的酰基不水解;而Ca(OH)2和Ba(OH)2可使2-去氧糖、2-羥基糖及苷元上的?;猓珒弱キh(huán)不水解。

應用:鑒別2-去氧糖和2-羥基糖或苷元目前五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②內酯環(huán)的堿水解

在水溶液中KOH和NaOH可使內酯環(huán)開裂,加酸后可再環(huán)合;在醇溶液中KOH和NaOH可使內酯環(huán)開裂后生成異構化苷,酸化也不能再環(huán)合為原來的內酯環(huán),是不可逆反應。目前五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甲型強心苷在KOH醇溶液中通過內酯環(huán)的電子轉移、雙鍵移位,雙鍵由20(22)轉移到20(21),生成C22活性亞甲基,以及C14位羥基質子對C20位的雙鍵親電加成反應而生成內酯型異構化苷,再經(jīng)皂化開環(huán)形成開鏈型異構化苷。應用:與活性亞甲基試劑反應,用于鑒別甲型和乙型強心苷。目前五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乙型強心苷在KOH醇溶液中不發(fā)生雙鍵位移,但內酯環(huán)開裂生成甲酯異構化苷。目前五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4、脫水反應(D-洋地黃毒糖)3強心苷用混合強酸(如3~5%HCl或H2SO4)進行酸水解時,苷元往往發(fā)生脫水反應。C3-、C14-上的β-OH最容易發(fā)生脫水。HCl3D-洋地黃毒糖+Δ羥基洋地黃毒糖苷脫水羥基洋地黃毒苷元——水解反應的副反應,應注意避免目前五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5、顯色反應:由甾體母核、不飽和內酯環(huán)和

-去氧糖三部分產(chǎn)生。(1)作用于甾核的顏色反應

①醋酐-濃硫酸(L-B)反應②Salkowski(氯仿-濃硫酸)反應③三氯醋酸-氯胺T(Rosenheim)反應④三氯化銻(五氯化銻)反應(2)作用于五元不飽和內酯環(huán)的顏色反應

甲型強心苷C17側鏈上的五元不飽和內酯環(huán)在堿性溶液中雙鍵轉移形成活性亞甲基,該活性亞甲基能與某些試劑反應而顯色。反應在可見光區(qū)有最大吸收,也可用于定量分析;乙型強心苷在堿性溶液中無此類反應。目前五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Legal反應Kedde反應Raymand反應Baljet反應反應名稱試劑顏色λmaxNa2Fe(NO)CN5·2H2O亞硝酰鐵氰化鈉深紅或藍470nm3,5-二硝基苯甲酸深紅或紅590nm間-二硝基苯紫紅或藍苦味酸橙或橙紅620nm490nm此類反應可在試管內進行,也可以作為TLC或PC的顯色劑。用于甲型與乙型強心苷的鑒別目前五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3)作用于-去氧糖的顏色反應①Keller-Kiliani(K-K)反應:將強心苷溶于含少量Fe3+的冰醋酸,沿試管壁滴加濃硫酸,醋酸層漸呈藍色或藍綠色,界面處隨苷元不同顯不同顏色。

②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反應:將強心苷的醇溶液滴在濾紙上,干后噴1%對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濃鹽酸(4:1),并于90℃加熱30秒,顯灰紅色斑點。③過碘酸-對硝基苯胺反應:過碘酸能將2-去氧糖氧化生成丙二醛,再與對硝基苯胺縮合而顯黃色。目前五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三、強心苷的提取分離強心苷提取分離比較困難,原因:1.含強心苷成分比較復雜,且含量較低;2.強心苷為多糖苷,常與多糖、皂苷、色素、鞣質等性質相近成分共存;3.共存酶的存在及酸、堿等,易造成強心苷的水解,使成分復雜化;(一)強心苷的提?。?/p>

原生苷和次生苷,在溶解性上有親水性、弱親脂性、親脂性之分,但均能溶于甲醇、乙醇中。一般常用甲醇或70~80%乙醇作溶劑,提取效率高,且能使酶失去活性。目前五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1、提取——溶劑法(相似者相溶原理):原生苷:甲醇、乙醇次生苷:乙醚、氯仿、氯仿-甲醇混合溶劑2、除雜

溶劑法:油脂類雜質,先用壓榨法或石油醚脫脂靜置析膠法:將醇提液濃縮至適當醇濃度后靜置,使葉綠素等脂溶性雜質成膠狀沉淀析出后,過濾除去;吸附法:活性炭可除去葉綠素等脂溶性雜質;氧化鋁可除去糖類、水溶性色素、皂苷等雜質,注意調整醇濃度,避免強心苷被吸附而損失。目前六十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3、分離純化

兩相溶劑萃取法:依分配系數(shù)差異(K)逆流分溶法:依分配系數(shù)差異(K)液滴逆流分溶法(DCCC):依分配系數(shù)差異(K)色譜分離法:親脂性苷(單糖苷、次生苷、苷元)采用吸附色譜,一般用硅膠為吸附劑,正己烷-乙酸乙酯、苯-丙酮、氯仿-甲醇、乙酸乙酯-甲醇為溶劑進行梯度洗脫;弱親脂性苷(原生苷):選用分配色譜,用硅膠、硅藻土、纖維素為支持劑,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為固定相,以乙酸乙酯-甲醇-水或氯仿-甲醇-水進行梯度洗脫。當組分復雜時,往往需幾種方法配合應用反復分離,才能達到滿意的分離效果。目前六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四、強心苷的檢識(一)理化檢識:主要是利用其分子結構中甾體母核、不飽和內酯環(huán)、-去氧糖的顏色反應。常用的有Liebermann-Burchard反應、Keller-Killiani反應、Legal反應和Kedde反應等。若樣品的顯色反應表明有甾體母核和-去氧糖,則基本可判定樣品含強心苷;若Legal反應或Kedde反應也呈陽性,則表明樣品所含成分屬于甲型強心苷類;反之則可能是乙型強心苷類。目前六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二)色譜檢識:1、紙色譜檢識:①親脂性強的強心苷:以甲酰胺或丙二醇為固定相,以苯或甲苯(用固定相飽和)為流動相②親水性強的強心苷:以水浸透濾紙為固定相,以水飽和的正丁醇或乙醇-甲苯-水(4:6:1)、氯仿-甲醇-水(10:2:5、10:4:5、10:8:5)為流動相2、薄層色譜檢識:①吸附TLC:硅膠為吸附劑,氯仿-甲醇-冰醋酸(85:13:2)、二氯甲烷-甲醇-甲酰胺(80:19:1)、乙酸乙酯-甲醇-水(8:5:5)等溶劑系統(tǒng)為展開劑②分配TLC(反相硅膠):以硅藻土、纖維素為支持劑,以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或丙二醇為固定相,氯仿-丙酮(4:1)、氯仿-正丁醇(19:1)等容積系統(tǒng)展開。目前六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常用顯色劑:①2%的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與2mol/LKOH溶液等體積混合。②1%的苦味酸水溶液與10%NaOH水溶液(95:5)混合噴后于90~100℃烘4~5分鐘。③2%三氯化銻的氯仿溶液,噴后與100℃烘5分鐘,各種強心苷及苷元顯示不同顏色。目前六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頁\編于九點五、強心苷的波譜特征(一)紫外光譜用于甲型與乙型強心苷及苷元的鑒別λmax295~300nm(lgε3.93)λmax217~220nm(lgε4.20~4.24)若甲型強心苷分子中有Δ16(17)與內酯環(huán)共軛則λmax紅移至270n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