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思想史》課件第一講:中國神權(quán)政治思想_第1頁
《中國政治思想史》課件第一講:中國神權(quán)政治思想_第2頁
《中國政治思想史》課件第一講:中國神權(quán)政治思想_第3頁
《中國政治思想史》課件第一講:中國神權(quán)政治思想_第4頁
《中國政治思想史》課件第一講:中國神權(quán)政治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尚書·虞書·皋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五庸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

《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秶Z·周語》:“度于天地,而順于時(shí)動;和一民神,而儀于物則”。

一、夏商周的神權(quán)政治思想

(一)夏與商的神權(quán)政治思想

《尚書·召誥》:“有夏服天命”?!墩撜Z·泰伯》說夏禹“致孝乎鬼神”?!渡袝は臅じ适摹罚骸疤煊媒私^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禮記·表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尚書·盤庚》:“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動用非罰?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肮盼蚁群?,既勞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則在乃心,我先后綏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斷棄汝,不救乃死。茲予有亂政同位,具乃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孫!’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二)周的神權(quán)政治思想

《周書·召誥》:“有王雖小,元子哉”?!对姟ぶ茼灐r(shí)邁》曰:“時(shí)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shí)右序有周”。《禮記·喪服四制》:“凡禮之大體,體天地,法四時(shí),則陰陽,順人情,故謂之禮”?!缎⊙拧ぬ毂!罚骸绊酂o不宜,受天百祿”。“天命糜?!?;“皇天無親,唯德是輔”?!熬刺毂C瘢缘屡涮臁??!渡袝ぬ┦摹罚骸疤煊酉旅?,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周書·召誥》:“我不可不鑒于有夏,亦不可不鑒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

二、陰陽五行思想與鄒衍的五德終始學(xué)說

(一)陰陽五行思想

《國語·周語上》載太史伯陽父以陰陽二氣解釋地震的發(fā)生機(jī)理時(shí)說:“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shí)震,是陽失其所而鎮(zhèn)陰也”。

《老子·四十二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宇宙觀。

《左傳·文公七年》中有引《夏書》說“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渡袝ず榉丁氛f:“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禮記·月令》言:孟秋之月,“命有司修法制,繕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務(wù)搏執(zhí);命理瞻傷、察創(chuàng)、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戮有罪,嚴(yán)斷刑,天地始肅,不可以贏”。仲秋之月,“乃命有司,申嚴(yán)百刑,斬殺必當(dāng),毋或枉橈。枉橈不當(dāng),反受其殃”。季秋之月,“乃趣獄刑,毋留有罪”。(二)鄒衍的五德終始學(xué)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鄒衍“適梁,惠王郊迎,執(zhí)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cè)行襒席。如燕,昭王擁彗先驅(qū),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yè);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作《主運(yùn)》。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

《有始覽·應(yīng)同篇》說:“凡帝王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shí),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shí),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shí),天先見金刃生于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shí),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氣勝?;饸鈩?,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水氣至而不知數(shù)備,將徙于土。”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jié)旗皆尚黑。數(shù)以六為紀(jì),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后合五德之?dāng)?shù)”。《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必止乎仁義節(jié)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

三、孔子知天命言論與墨子天志說

(一)孔子的知天命言論《論語·堯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墩撜Z·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墩撜Z》相關(guān)的記載有:“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子不語怪、力、亂、神”;“子曰:敬鬼神而遠(yuǎn)之”;“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二)墨子的天志說墨子說:“且夫義者,政也。無從下之政上,必從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士政之;士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將軍大夫政之;將軍大夫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三公諸侯政之;三公諸侯竭力聽治,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天政之。天子為政于三公、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故昔三代圣王禹湯文武,欲以天之為政于天子,明說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潔為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我未嘗聞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為政于天子者也”(《天志上》)。

《天志上》說:“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短熘旧稀罚骸疤幋髧还バ幋蠹也淮坌〖?,強(qiáng)者不劫弱,貴者不傲賤,詐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短熘鞠隆氛f:對于圣王,天會“從其所愛而愛之,從其所利而利之”;對于暴王,天會“以為不從其所愛而惡之,不從其所利而賊之”。

《天志中》說:“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qiáng)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天之所不欲也”。常言說:“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四、董仲舒天人相應(yīng)思想

(一)天人相合的思想《春秋繁露·深察名號》說:“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秴问洗呵铩罚骸邦愅瑒t召,氣同則和,聲比則應(yīng)”?!洞呵锓甭丁の逍袑Α氛f:“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貴于土……忠臣之義,孝子之行,取之土”?!洞呵锓甭丁槿苏咛臁氛f:“人之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人副天數(shù)《春秋繁露·官制象天》說:“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節(jié),三四十二,十二節(jié)相持而行體立矣。天有四時(shí),每時(shí)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歲數(shù)終矣”。《春秋繁露·陰陽義》說:“以類合之,天人一也”。(二)天人感應(yīng)思想《春秋繁露·同類相動》說:“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yīng)而起也,如馬鳴則馬應(yīng)之,牛鳴則牛應(yīng)之?!斓刂帤馄?,而人之陰氣應(yīng)之而起;人之陰氣起,天地之陰氣亦宜應(yīng)之而起”。《春秋繁露·郊語》:“獲罪于天,無所禱也”?!顿t良對策》說:“國家將有失道之?dāng)。炷讼瘸鰹?zāi)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洞呵锓甭丁び癖氛f:“以人隨君,以君隨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顿t良對策》說:“書邦家之過,兼災(zāi)異之變,以此見人之所為、其美惡之極,乃與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yīng),此亦言天之一端也”。(三)君權(quán)神授與三綱五常

《春秋繁露·天地陰陽》說:“圣人何其貴者,起于天”。《春秋繁露·王道通三》說:“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與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孰能當(dāng)是”。《春秋繁露·奉本》說:“下至公侯伯子男,海內(nèi)之心懸于天子”。《春秋繁露·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說:“王者奉承天意以從事”;“王者,天之所予也”?!洞呵锓甭丁槿苏咛臁氛f:“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深察名號》說:“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稱天子者,宜事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洞呵锓甭丁に臅r(shí)之副》說:“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養(yǎng),秋清以殺,冬寒以藏,暖暑清寒,異氣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歲也。圣人副天之所行以為政,故以慶副暖而當(dāng)春,以賞副署而當(dāng)夏,以罰副清而當(dāng)秋,以刑副寒而當(dāng)冬。慶賞罰刑,異事而同功,皆王者之所以成德也。慶賞罰刑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yīng)也,如合符,故曰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shí),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shí),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慶賞罰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備也”?!洞呵锓甭丁り栕痍幈啊氛f:“是故推天地之精,運(yùn)陰陽之類,以別順逆之理,安所加以不在?在上下,在大小,在強(qiáng)弱,在賢不肖,在善惡。惡之屬盡為陰,善之屬盡為陽。陽為德,陰為刑……是故陽常居實(shí)位而行于盛,陰常居空位而行于末,天之好仁之常而近,惡戾之變而遠(yuǎn),大德而小刑之意也”。

《春秋繁露·基義》說:“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凡物必有合……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無合,而合各有陰陽”。

《春秋繁露·基義》又說“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yàn)殛?,妻為陰;陰陽無所獨(dú)行,其始也不得專起,其終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義。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陰兼功于陽,地兼功于天……此見天之親陽而疏陰,任德而不任刑也”

《春秋繁露·仁義法》說:“以仁安人,以義正我”?!叭手ㄔ趷廴瞬辉趷畚?,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洞呵锓甭丁ね醯劳ㄈ氛f:“取仁于天而仁也”?!洞呵锓甭丁ぬ斓朗氛f:“不順天道謂之不義”。毛澤東在《湖南農(nóng)民運(yùn)動考察報(bào)告》一文中指出:“中國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種有系統(tǒng)的權(quán)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國、一省、一縣以至一鄉(xiāng)的國家系統(tǒng)(政權(quán));(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長的家族系統(tǒng)(族權(quán));(三)由閻羅天子、城隍廟王以至土地菩薩的陰間系統(tǒng)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種神怪的神仙系統(tǒng)——總稱之為鬼神系統(tǒng)(神權(quán))。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種權(quán)力的支配以外,還受男子的支配(夫權(quán))。這四種權(quán)力——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nóng)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四)三統(tǒng)說

《白虎通》引《尚書大傳》說:“夏以孟春月為正,殷以季冬月為正,周以仲冬月為正。夏以十三月為正,色尚黑,以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色尚白,以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色尚赤,以夜半為朔。不以二月后為正者,萬物不齊,莫適所統(tǒng),故必以三微之月也”?!墩撜Z·為政》:“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顿t良對策》說:“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將以捄溢扶衰,所遭之變?nèi)灰病幌纳现?,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繼之救,當(dāng)用此也??鬃釉唬骸笠蛴谙亩Y,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度闹瀑|(zhì)文》說:“《春秋》曰:‘王正月?!秱鳌吩唬骸跽呤胫^?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以謂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禮樂,一統(tǒng)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繼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應(yīng)變,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謂之‘王正月’也”?!洞呵锓甭丁こf王》說:“故王者有改制之名,無易道之實(shí)”;“若夫大綱、人倫、道理、政治、教化、習(xí)俗、文義,盡如故”?!暗乐笤鲇谔?,天不變,道亦不變”(《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岸偈鎴?zhí)行了這樣的任務(wù):他給新宗教以系統(tǒng)的理論說明,把陰陽五行說提到神學(xué)的體系上來,把‘天’提到有意志的至上神的地位上來,把儒家倫常的父權(quán)(它作為封建秩序的表征)和宗教的神權(quán)以及統(tǒng)治者的皇權(quán)三位一體化??偟膩碚f,董仲舒完成了‘天’的目的論”。

五、漢代讖緯神學(xué)

(一)《白虎通》神學(xué)政治思想

《白虎通·天地》說:“天者何也?天之為言‘鎮(zhèn)’也,居高理下,為人鎮(zhèn)也”;“地者易也,萬物懷任,交易變化”;“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然后判,清濁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精者為三光,為五行”?!疤环侄鵀樘斓?,轉(zhuǎn)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shí),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禮記·禮運(yùn)》)。

《白虎通·五行》篇說:“五行者何謂也?謂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地之承天,猶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其位卑,卑者親視事,故自同于一行尊于天也”?!栋谆⑼āの逍小菲忠洞呵锞暋ぴ氛f:“土在中央,中央者土,土主吐,含萬物,土之為言‘吐’也”?!栋谆⑼x》又引《春秋緯·感精符》說:“三綱之義,日為君,月為臣”?!稙?zāi)變》篇說“天所以有災(zāi)變者何?所以譴告人君,覺悟其行,欲令悔過修德,深思慮也”;“孽者何謂也?曰介蟲生,為非?!?;“霜之為言‘亡’也,陽以散亡”;“雹之為言‘合’也,陰氣專精,積合為雹”;“日食者必殺之何?陰侵陽也”?!洞呵镅菘讏D》、《春秋緯·元命苞》、《易緯·乾鑿度》(二)讖緯的淵源與流傳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說:“滎(榮)河溫洛,是孕圖緯”。王莽在位時(shí),“征天下通一藝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禮》、古《書》、《毛詩》、《周官》、《爾雅》、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詣公車。網(wǎng)羅天下異能之士,至者前后數(shù)千”(《漢書·王莽傳上》)。《河圖》《洛書》(合四十五篇)及七經(jīng)之《緯》(合三十六篇)、總計(jì)八十一篇,被正式確立。

曹魏政權(quán)“科禁內(nèi)學(xué)兵書”。晉武帝司馬炎“禁星氣讖緯之學(xué)”。隋“煬帝即位,乃發(fā)使四出,搜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者皆焚之”

。讖語曰:“代漢者當(dāng)途高”(《后漢書·袁術(shù)傳》),“途高”即古代宮殿的兩闕,稱作“象魏”,預(yù)言漢代之后魏朝必將興盛起來。假托姜太公著的《乾坤萬年歌》,假托諸葛亮著的《馬前課》,假托邵雍著的《梅花詩》,假托劉伯溫著的《燒餅歌》,還有袁天罡、李淳風(fēng)著的《推背圖》。六、民間宗教思想

僅以佛教為例,先后在中國出現(xiàn)的就有成實(shí)宗、俱舍宗、三論宗、法性宗、天臺宗、普法宗、律宗、凈土宗、唯識宗、華嚴(yán)宗、禪宗、密宗、喇嘛教等。其中喇嘛教又有紅教、花教、白教、黃教、黑教之分。禪宗又有五家七宗之別。這七宗是:溈仰宗、臨濟(jì)宗、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黃龍宗、楊岐宗。此外,還有五花八門的各種民間宗教、會道門組織,如后來成為明教的摩尼教,明正德年間山東即墨人羅清創(chuàng)立的羅教,流行于元、明、清三代的白蓮教,而白蓮教中又包括明代的紅陽、凈空、黃天、西大乘、東大乘以及清代的弘陽、龍華、收元、八卦等支派??傊?,中國民眾信奉的宗教之多,祭拜的神靈之眾,實(shí)在無愧于多神、多教這一稱號。(一)漢代道教《史記·封禪書》載:有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子高等,俱為戰(zhàn)國至秦時(shí)人(或傳說中的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于鬼神”。據(jù)《后漢書·劉焉傳》:“(張)魯,字公旗。初,祖父陵,順帝時(shí)客于蜀,學(xué)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以惑百姓”?!稘h書·李尋傳》記載:“成帝時(shí),齊人甘忠可詐造《天官歷包元太平經(jīng)》十二卷(后更名為《太平清領(lǐng)書》,并擴(kuò)充至170卷),以言‘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dāng)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后又說成“西王母”),下教我此道’”。并記載了齊人甘忠可、重平夏賀良、容丘丁廣世、東郡郭昌等人之間的前后傳授譜系?!胺晏斓刂蠼K”。改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號曰“陳圣劉太平皇帝”。“蒼天已死,黃天當(dāng)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洞蟮兰伊罱洹吩疲骸耙娛乐?,便能改心行善”,“吾今避世,以汝付魏,清政道治”。(二)明清的民間宗教

1、明代民間宗教及其影響最有代表性的是羅清(又名英,亦名夢鴻,明山東萊州府即墨縣人)、弓長、木人等民間宗教首領(lǐng)。五部經(jīng)即《苦功悟道卷》、《嘆世無為卷》、《破邪顯證鑰匙卷》(上、下)、《正信除疑自在卷》、《巍巍不動泰山深根結(jié)果寶卷》。弓長(即“張”字拆寫),號弓長祖。原是東大乘教支派聞香教教主王森(原名石自然)的弟子,后來創(chuàng)立大乘天真圓頓教,自稱古佛天真九宮教主。木人,又稱目人,即李某。弓長得意門徒?!豆欧鹛煺婵甲C龍華寶經(jīng)》、《銷釋木人開山顯教明宗寶卷》、《銷釋接續(xù)蓮宗寶卷》三部經(jīng)卷(又稱“李祖三部經(jīng)”)。

這套思想體系概括起來就是:以無生老母為最高崇拜,以真空家鄉(xiāng)為理想境界,以彌勒佛的龍華三會為信仰核心,主張儒、道、佛三教歸一,強(qiáng)調(diào)三期末劫,重視末后一著的普渡功效,以及用九宮八卦作為組織形式等?!叭虢瘫芙佟?/p>

2、滿清宗教政策及其與政治的關(guān)系滿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薩滿教(北方許多民族都信薩滿教,不惟滿族)。據(jù)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珊蠻(即薩滿)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變通如神,粘罕以下皆莫能及”。任繼愈先生主編的《宗教詞典》中把薩滿教定義為:“原始宗教的一種晚期形式。因滿-通古斯語各部落的巫師稱為‘薩滿’而得名。它形成于原始社會后期,具有明顯的氏族部落宗教特點(diǎn)。各族間雖無共同經(jīng)典、神名(近親部落除外)和統(tǒng)一組織,但彼此有一致相同的幾個(gè)特征,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绊樒渌锥沃钡恼??!榜S藩之具”?!凹廊缭?,祭神如神在”。“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疤煜路且蝗酥煜?,有德者可以居之”,“君惟敬修其德,以與天意相感”。“佛教之興,其來已久,使人遷善去惡,陰翊德化,不可忽也”。3、太平天國與拜上帝教

洪秀全崇拜上帝始于1843年閱讀了梁發(fā)編寫的基督教布道書《勸世良言》?!妒钐鞐l》內(nèi)容——崇拜上帝,不拜邪神,孝順父母,不殺人害人,不奸邪淫亂,不偷竊搶劫,不講謊話,不起貪心等?!对谰仁栏琛贰ⅰ对佬咽烙?xùn)》、《原道覺世訓(xùn)》“暗極”、“苦極”之世的根源,在于“世道乘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