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平臺還貸出路壓力_第1頁
融資平臺還貸出路壓力_第2頁
融資平臺還貸出路壓力_第3頁
融資平臺還貸出路壓力_第4頁
融資平臺還貸出路壓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融資平臺還貸出路之困地方政府通過公開集資,委托代建回購和借道非銀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做法,今年已明令禁止,導致資金壓力再度向銀行體系集中。此為中國銀監(jiān)會高層的判斷。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有銀監(jiān)會高層人士表示,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 9.3萬億元,超過2012年地方財政收入的 1.5倍;截至2012年末,共有3.49萬億元貸款將在未來三年內到期, 占全部平臺貸款余額的 37.5%,“到期時間較為集中,財政代償壓力較大” 。有大型商業(yè)銀行地方分行負責人透露,現在地方上都在想方設法做公關,希望商業(yè)銀行在總量控制和余額控制的前提下,通過平臺貸款的存量口□和規(guī)模配口,適當向一些地方傾斜。“這實際上是金融體系和地方政府的一個博弈過程,銀監(jiān)會的口子緊一點,會對地方政府造成傷害,松一點又會對銀行體系造成傷害。 ”一位國開行分行信貸部負責人表示。多位熟悉地方融資平臺的信貸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今年開始,除一些特殊融資平臺,例如國家級的園區(qū)、土地儲備開發(fā)中心等的融資平臺,已經沒有發(fā)放新增貸款。因此,公益性項目所需要的融資往往運用幾種方式來實現:第一種是工業(yè)園區(qū),有基礎設施,公益和有收益的項目打包在一起來做;第二種是地方政府和央企合作,讓央企作為一個貸款的主體去建設一個公益性項目,地方政府承諾未來幾年之內回購這個項目。博弈尚未停止,但解決問題的關鍵并不止于融資平臺整治?!案臼钦呢敹惙峙潴w制、銀行內部考核機制。 ”前述國開行分行信貸部負責人表示。如在這兩個根本問題上無所觸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控制是一個沒有解決方案的話題。存量考驗“存量是否能正常還款還是個考驗。存量的問題在各個地方、各個銀行都不一樣,只能慢慢來。 ”一位國有大行分行信貸部門的負責人表示。銀監(jiān)會4月15日推出的《關于加強 2013年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監(jiān)管的指導意見》 (下稱 10號文)要求,對今年到期的平臺貸款,融資平臺和地方政府需要制定詳細的還款方案,逐筆明確還款日期、還款金額和償債資金來源,于 5月30日前報各銀行總行和地方銀監(jiān)局?!艾F在沒有規(guī)定每期還款必須是等額還款,也沒有規(guī)定必須還多少。 ”上述審貸人士透露,現在有些融資平臺的貸款總行已經調整了計劃。他舉例, “原來每半年還款是 10%,現在調整到 2%?!彼貞?, 2009年為地方融資平臺發(fā)放貸款時,往往通過“通融出賬” (即條件沒落實就先放款)的方式,大部分不存在不給提款的情況;此外,各融資平臺的金額并不算大,從 5000萬元到5億元不等。如今,需要調整還款方案的地方融資平臺,實際上都是問題較嚴重的平臺, “特別是一些縣級財政, 存在償付能力問題,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l£Dl\DDOED9 DDDDDDDDDDDDDDDDOl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地方融資平臺公司投融費運作流程蔣贊■:&凄E的資金找軟]以國笆貴產注資并婚描二數跳坡產生現金濟后償還貸款澎料來源:期新記者來訪整睥中長前項目史款地方政府任國性里目平臺的彈性自2012年央行和銀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規(guī)違法融資行為的通知》(下稱463號文),國土資源部等四部委發(fā)布《關于加強土地儲備與融資管理的通知》 (下稱162號文)后,融資平臺通過儲備經營土地資源用于公共設施建設越來越艱難,而這種模式是融資平臺長期獲得銀行貸款的主要依靠。一位國有大行總行高管表示,中央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和金融業(yè)系統性風險仍高度警覺,不希望地方政府借加快推進城鎮(zhèn)化建設之名,進一步膨脹地方政府性債務;“更重要的是減少并切割地方平臺對銀行的風險輸送” 。463號文限制了地方融資平臺通過土地收儲職能產生的收益,而這是地方融資平臺最青睞的一種經營方式。按照要求,地方各級政府不得將公益性資產、儲備土地作為資本注入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承諾將儲備土地預期出讓收入,作為融資平臺公司償債資金來源?!耙酝胤秸话阃ㄟ^與土地儲備中心合并,或授權行使土地儲備職能的方式,使融資平臺獲取土地儲備貸款,在土地一級市場上儲備土地資源,并將已收儲的儲備用地注入融資平臺。但依據463號文及162號文規(guī)定,儲備用地已不能視為融資平臺有效資產,地方政府不得授權融資平臺公司承擔土地儲備職能及土地儲備融資;且儲備性質土地無法為銀行融資提供擔保。 ”一位在國有大行從事地方融資平臺的信貸人士表示,這使地方融資平臺在土地收儲方面的收益受到影響。此外,地方融資平臺的融資渠道也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以往可以通過發(fā)債、信托產品、融資租賃等方式,現在只有銀行貸款一種方式;通過BT協議(即建設 -轉讓)應收賬款來做抵押貸款也不允許。 “這意味著,你喜歡做什么,剛好就不讓做。 ”前述信貸人士解釋。不過,一位中部城投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城投公司通過一些變通的方法,土地收益最終還能轉移到其公司名下。他舉例稱,例如盡管不能到一級市場上拿地,但可以到二級市場上拿地,這筆資金還是會進入到當地政府的財政,當地政府再通過其他方式將這個收益返還給城投公司。他詳述稱,由于融資平臺在二級市場獲取土地,往往是在政府主導下完成的,政府根據當年土地計劃以及平臺融資的需要,在出讓土地的選擇以及招拍掛條件上為城投公司量身定做,這樣能夠確保其順利摘牌。 “同時,為了避免在土地出讓中占用融資平臺大量資金,政府對融資平臺所繳納的土地出讓金予以返還,并可以對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稅費,通過掛賬或返還的形式予以減免。”在二級市場上取得的土地屬于企業(yè)自有財產,但融資平臺不是土地的最終使用者,其持有的出讓用地仍被納入國土部門制定的全市整體土地出讓安排中。通過這種變通的模式,政府對融資平臺的土地出讓收益分配原則依然不變,分配的收益主要用于項目建設及貸款本息償還。此外,地方政府還可以通過稅收的減免或返還而讓利城投公司。前述中部城投人士解釋道,由于城投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于公司持有土地的直接轉讓收益,這一收益成為城投公司的營業(yè)收入,但土地使用權在企業(yè)間流轉也產生了高額的稅費(國稅主要是企業(yè)所得稅,地稅主要是土地增值稅、營業(yè)稅及契稅) ,基本是依靠當地政府行政命令的手段進行相應的稅收減免或返還。這些方式都不能解決融資平臺的根本問題。一位負責融資平臺貸款的銀行人士表示, “融資平臺最終自己做強才是根本,至少能自負盈虧,自己養(yǎng)活自己。融資平臺的整改,需要真正意義上的改變,不能光靠政府。 ”

風險的較量多位銀行人士表示,“松口子”勢在必然——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集中換屆,新的投資沖動和融資需求,恐難避免。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通過公開集資、委托代建回購和借道非銀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做法已被明令禁止,導致資金壓力進一步向銀行體系集中。盡管嚴控新增,“我們依然還會跟蹤政府真正關注的項目,并放入儲備庫。一旦真正松口子,這些項目就可以率先實施。 ”一位國開行分行信貸人士表示。他認為,今年的主題是城鎮(zhèn)化,這依然是靠政府主導和投資,并以城投公司來作為貸款的主體。 “從趨勢來說肯定要松動。 ”他表示,地方政府發(fā)債的金額依然有限,而且要考慮項目的收益。但在發(fā)展城鎮(zhèn)化的過程中,很多項目即便沒有太大收益的項目,但必須得做。這種與地方之間的博弈,在 10號文的調整后的表述中有所體現。在今年 3月,10號文討論稿中的“負債率高于 80%的平臺貸80%款不得新增” ,改為“現金流覆蓋低于 100%或資產負債率高于80%的平臺貸款占比不超過上年,逐步減少發(fā)放” ;同時, 10號文刪除了討論稿中“壓縮縣級區(qū)級平臺及高資產負債率平臺的貸款規(guī)模”的規(guī)定。上述國有大行審貸人士表示,關于地方融資平臺的文件從2010年就陸續(xù)出來,每份文都有新的東西,但缺乏統一性和連續(xù)性,有病急亂投醫(yī)之感。 更重要的是,“不提之前的文件是否適用”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審批權限上收總行之后,弱化了地方政府對于融資平臺的影響,但缺乏一個統一完整的體系對于不同地方的差別對待。這讓融資平臺貸款的工作變得異?;靵y,涉及多個部門及總行和分行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另有一家國有大行的高管表示,近兩年各行平臺貸款的審批大都已經收歸總行,這有利于處理地方分支機構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曖昧關系,有利于抑制一些信貸沖動。實際上,往往是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已經占了這家分支機構信貸總額的大部分,而對這部分的解釋也諱莫如深。疏導的源頭這個曾經被認為是“低風險”的地方,如今因資金投向并無扎實的基礎、只有政府信用背書,已成為銀行資產質量下滑的不祥之地。有資深銀行人士認為,政府、銀行互相滲透和捆綁的共同體,互為受益者也互為受害者?!般y監(jiān)監(jiān)管政策放松,是對銀行的傷害,一旦對融資平臺貸款的收緊,又傷及政府” ,最終導致中國銀行業(yè)和政府信用的脆化?!坝捎诘胤饺谫Y平臺是地方政府運用杠桿的一種手段,因此地方政府不太可能放棄融資平臺,否則地方政府能做的項目太少。銀行現在也非常愿意貸款給融資平臺,有政府的背書還是比實體經濟的風險更小。 ”一位東部沿海的城投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捌鋵崋栴}一直都在,一直像滾雪球,只是一直以來都沒迸

發(fā)出來,現在到了懸崖邊上。”另一位國有大行分行信貸負責人表示。他回憶,以往銀行在為地方融資平臺發(fā)放貸款的時候,是從上而下進行的。每個平臺公司都放,大家都非常清楚:項目的自有資金都由銀行出,不過在財政的賬上一出一進,用財政收入來撥款,項目公司再另行計算。當年一些國有大行甚至會跟政府說,“我們來幫你做符合銀行貸款的報表,我們來扶持你的政績。”在一些重大的項目上,由國發(fā)出來,現在到了懸崖邊上?!绷硪晃粐写笮蟹中行刨J負責人表示。他回憶,以往銀行在為地方融資平臺發(fā)放貸款的時候,是從上而下進行的。每個平臺公司都放,大家都非常清楚:項目的自有資金都由銀行出,不過在財政的賬上一出一進,用財政收入來撥款,項目公司再另行計算。當年一些國有大行甚至會跟政府說,“我們來幫你做符合銀行貸款的報表,我們來扶持你的政績?!痹谝恍┲卮蟮捻椖可希蓢写笮凶鲢y團貸款的牽頭行,其他銀行會一擁而入?!耙桓L,融資平臺就開始詢價,得到的往往都是底價。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將資金投向政府城市化改造和建設,是行業(yè)當中增長最快的一個領域。“不干這個干什么?產業(yè)和服務業(yè)有多大的增長?銀行做這個也是必然的。政府是經濟的主要發(fā)動機,銀行不和政府合作和誰合作?”上述人士表示,這種模式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種杠桿,并被不斷重復使用甚至濫用。他認為,這是一個中國的現狀,客觀存在歷史形成的問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重的,其中之一是中央與地方的財權和實權不匹配,再融入“ 4萬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