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腦復蘇(2011年新課件)剖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1.gif)
![心肺腦復蘇(2011年新課件)剖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2.gif)
![心肺腦復蘇(2011年新課件)剖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3.gif)
![心肺腦復蘇(2011年新課件)剖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4.gif)
![心肺腦復蘇(2011年新課件)剖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5808eab82c9830ee5ae260191889fd48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心肺腦復蘇(2011年新課件)剖析第一頁,共77頁。學習目標1.掌握心臟驟停的概念與臨床表現(xiàn)。2.掌握如何判斷心搏、呼吸驟停。3.掌握暢通氣道的方法。4.掌握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的方法及注意事項。5.掌握電擊除顫的方法及注意事項。6.熟悉心前區(qū)捶擊的方法與注意事項。7.熟悉控制氣道的方法。8.熟悉心搏驟停類型。9.了解心臟停搏的原因。10.了解復蘇后器官功能監(jiān)測及護理。第二頁,共77頁。第一節(jié)概述概念:心臟驟停是指病人的心臟在正?;驘o重大病變的情況下,受到嚴重的打擊,致使心臟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嚴重缺血、缺氧。第三頁,共77頁。原因:心源性心臟驟停:因心臟本身病變所致,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病變、主動脈疾病。非心源性心臟驟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響到心臟所致,如呼吸停止、嚴重電解質(zhì)與酸堿失衡、藥物中毒或過敏、電擊或溺水、麻醉和手術(shù)意外。第四頁,共77頁。
類型:心室顫動(室顫,VF):最常見,多發(fā)生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或嚴重心肌缺血時。心室肌發(fā)生極不規(guī)則的快速而又不協(xié)調(diào)的顫動: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的顫動波,頻率為200-400次/分,復蘇成功率最高。心臟停搏(心室靜止):多見于麻醉、外科手術(shù)及缺氧、酸中毒、休克等。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電活動能力,心電圖上房室均無激動波可見,呈一直線,或偶見P波。心電-機械分離(EMD):心電圖可呈緩慢矮小、寬大畸形的心室自主節(jié)律,但無心搏出量。為死亡率極高的一種心電圖表現(xiàn)。多為嚴重心肌損傷的結(jié)果,常為左心室泵衰竭的終期表現(xiàn)。第五頁,共77頁。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
臨床表現(xiàn):1、意識突然喪失或伴有短陣抽搐。2、脈搏捫不到,血壓測不出。3、心音消失。4、呼吸斷續(xù),呈嘆息樣,后即停止,多發(fā)生在心臟驟停后30秒內(nèi)。5、瞳孔散大。6、面色蒼白兼有青紫。診斷:意識喪失伴以大動脈搏動消失。第六頁,共77頁。第二節(jié)心肺腦復蘇第七頁,共77頁。歷史1956年Zoll提出體內(nèi)電擊除顫法。1958年美國PeterSafar發(fā)明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并被確定為呼吸復蘇的首選方法。1960年Kouwenhoven等人發(fā)表有關(guān)胸外心臟按壓的文章,首先創(chuàng)立并倡導不開胸心臟按壓術(shù),開創(chuàng)了以胸外心臟按壓為基礎(chǔ)的心肺復蘇術(shù).20世紀70年代擴展心肺復蘇到心肺腦復蘇(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簡稱CPCR)。心肺復蘇過程中越來越重視腦保護和腦復蘇,以強調(diào)保持完善的腦功能的重要性。心肺腦復蘇是現(xiàn)代急診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八頁,共77頁。概述概念:使心跳驟停的病人迅速恢復自主循環(huán)和自主呼吸,盡早加強腦保護所采取的緊急醫(yī)療救治措施,稱為心肺腦復蘇。包括三部分:基礎(chǔ)生命支持(BLS)、進一步生命支持(ACLS)、延續(xù)生命支持(PLS)第九頁,共77頁。心肺腦復蘇步驟基礎(chǔ)生命支持BLS
通過徒手操作,保持心臟有一定的輸出量,供應重要臟器已氧合的血液。進一步生命支持ACLS在繼續(xù)基礎(chǔ)生命支持的基礎(chǔ)上,由專業(yè)人員應用器械和藥物進行搶救,包括建立靜脈通道,糾正心律失常和藥物治療,以盡快恢復自主心跳和呼吸。
延續(xù)生命支持PLS復蘇后,在急診搶救室或監(jiān)護室中進行,不但要保持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正常,維持全身內(nèi)環(huán)境的正常,并且直到病人神志恢復或放棄治療。第十頁,共77頁。心肺腦復蘇綱要
階段步驟無需設(shè)備措施要采用設(shè)備措施現(xiàn)場救治BasicLifeSupportA保持氣道通暢Airway頭后仰,提起下頜,手法清理口咽部,推舉上腹部,扣打背部咽部抽吸,置入鼻咽導管,置入食管填塞器,置入氣管內(nèi)導管氣管內(nèi)抽吸,氣管切開B人工呼吸(Breathing)口對口(鼻)呼吸口對面罩呼吸(有2O或無O2)簡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有O2或無O2)機械通氣C人工循環(huán)Circulation)
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肺復蘇機進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LifeSupportD用藥輸液(drugs)E心電圖監(jiān)測(ECG)F電除顫(Fibrillation)開放靜脈、腎上腺素、利多卡因、糾酸;心電圖機、治療多種心律紊亂;除顫器、起搏器持續(xù)生命支持ProlongedLifeSupportG診斷(Gauge)H低溫(Hypothermia)I加強治療(ICU)胸內(nèi)心臟按壓,止血和治療頭部原因。頭部冰袋降溫,腦復蘇。多器官功能支持第十一頁,共77頁。第十二頁,共77頁。是指專業(yè)或非專業(yè)人員進行徒手搶救,包括ABC三個主要步驟,即: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心肺復蘇簡稱為CPR(CardiacPulmonaryResuscitation)又譯為現(xiàn)場急救或基礎(chǔ)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BLS的目的是向心、腦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緩機體耐受臨床死亡的時間。
基礎(chǔ)生命支持
第十三頁,共77頁?;A(chǔ)生命支持
一、適應癥
呼吸心跳驟停,其指征是:意識喪失、頸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呼吸心跳驟停可由于意外事故,如:溺水、創(chuàng)傷、觸電、氣道阻塞或嚴重心臟疾患及中毒等原因所致。
第十四頁,共77頁。二、指征
突然意識喪失。2.頸動脈搏動不能觸知。3.呼吸停止,瞳孔散大。4.皮膚粘膜呈灰色或發(fā)紺。
臨床上只要具備兩項主要標志即可判定為心跳驟停,應立即進行搶救。第十五頁,共77頁。判定兩項主要標志的方法:1.輕拍或輕搖并呼叫病人,如無反應即可判定為意識喪失。2.救護者以手指確定病人喉結(jié)后,手指滑向一側(cè),在喉結(jié)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觸診有無頸動脈搏動。如果意識喪失,同時頸動脈搏動消失,即可判定為心臟驟停。一歲以下的嬰兒觸摸肱動脈。第十六頁,共77頁。
放置心肺復蘇體位為使復蘇有效,必須使患者仰臥在堅實的平面上(背靠堅硬地板或墊硬板),頭不可高于胸部,要與軀干呈水平位,解開衣領(lǐng)及褲帶。
第十七頁,共77頁。三、CPR操作方法AAirway開放氣道B
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人工循環(huán)目的在于盡快地恢復氧和血供應腦。力爭呼吸心跳驟停后4分鐘內(nèi)開始。第十八頁,共77頁。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斷迅速判斷判斷患者有無反應判斷有無呼吸判斷有無心跳院內(nèi)急救略有區(qū)別應避免不必要的延誤:找聽診器聽心音、量血壓、接ECG、檢查瞳孔等第十九頁,共77頁。判斷患者有無反應
循環(huán)停止10s,大腦因缺氧即昏迷故意識消失,當為首要表現(xiàn)判斷方法:拍打或搖動大聲呼喚第二十頁,共77頁。判斷有無呼吸
方法:耳面靠近患者口鼻感覺氣息眼睛同時觀察胸廓隆起聽有無氣流呼出聲音時間不超過5秒鐘心跳停止者多無呼吸偶有異常或不規(guī)則呼吸,或有明顯氣道阻塞征第二十一頁,共77頁。判斷有無心跳
觸摸頸總動脈搏動時間不超過10秒鐘!
第二十二頁,共77頁。
A保持呼吸道通暢,是人工呼吸先決條件后仰、托下頜、張口(徒手三步手法)具體步驟頭1.判斷有無反應,確定是否意識喪失2.放好體位3.去除氣道異物4.開放氣道一個基本原則只要不影響呼吸道通暢,不要因清理呼吸道而影響B(tài)LS的開始第二十三頁,共77頁?;杳院笊喔髩嫐獾拦W璧诙捻?,共77頁。仰頭抬頦法托下頜法第二十五頁,共77頁。仰頭抬頸第二十六頁,共77頁。B人工通氣口對口/口對鼻口對氣管導管吸口對防護罩/口對面罩面罩呼吸球人工呼暫停心臟按壓,30:2氣道通暢,夾閉鼻孔呼出氣氧濃度16%,PaO2可達80mmHg,pacO2可達30~40mmHg第二十七頁,共77頁。人工呼吸吹氣時間宜短:持續(xù)2秒以上潮氣量10ml/kg(約700~1000ml)<1200ml頻率:10~12次/min(4~5秒/次)兒童15次嬰幼兒20次.開始通氣次數(shù):連續(xù)2或5次胸部抬起為有效標志第二十八頁,共77頁??趯诖禋獾姆椒ǎ涸诒3謿獾篱_放的同時,搶救者用壓在患者前額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以防吹氣時氣體從鼻孔溢出。同時,深呼吸再深吸一口氣后,用雙唇包嚴患者的口唇,以防漏氣,然后緩慢而持續(xù)地將氣體吹入。連續(xù)進行兩次充分吹氣。第一次吹氣完畢,應抬起嘴,手松開鼻,并側(cè)轉(zhuǎn)頭吸入新鮮空氣,同時觀察患者胸部。
第二十九頁,共77頁。C循環(huán)支持
心前區(qū)捶擊:方法: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魚際肌側(cè)朝向病人胸壁,以距離胸壁20-25厘米高度,垂直向下捶擊心前區(qū),即胸骨下段。捶擊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觀察心電圖變化,如無變化,應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注意事項:①捶擊不宜反復進行,最多不超過兩次;②捶擊時用力不宜過猛;③嬰幼兒禁用。第三十頁,共77頁。C循環(huán)支持
胸外心臟按壓部位:為胸骨中下1/3交界處,胸廓正中,乳頭線之間;手指先觸及肋弓下緣,滑向中線,到肋骨與胸骨連接處向上4cm(兩橫指)第三十一頁,共77頁。手法:掌根置胸壁,另掌交叉重疊手指翹起,肘關(guān)節(jié)伸直雙肩雙臂與胸骨垂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放松時雙手不離開胸壁3.5~5cm(1.5~2inch)第三十二頁,共77頁。按壓幅度:3.5~5cm頻率:100次/min按壓/放松時間:50%按壓/人工呼吸比:30:2原規(guī)定:單人30:2,雙人5:130次中間不換手第三十三頁,共77頁。一人操作第三十四頁,共77頁。為何要保持100次/min?動物和人體研究均表明:按壓頻率80次/min以上時血流最理想。為何保持30:2比例?CPR時的冠狀動脈灌注隨按壓時間延長而逐漸升高,30次連續(xù)按壓,較15次連續(xù)按壓產(chǎn)生的冠脈壓更高。為何連續(xù)30次不換手?每次通氣停頓后,需連續(xù)按壓多次才能恢復到先前水平。第三十五頁,共77頁。CPR的注意事項
1.按壓部位、姿勢要正確;
2.按壓應平穩(wěn)、規(guī)律,用力要均勻、適度;
3.為避免按壓時嘔吐物反流至氣管,病人頭部應適當放低;
4.心臟按壓必須同時配合人工呼吸。一人單獨操作時,可先行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再作胸外心臟按壓30次/分;如兩人操作,則一人先做口對口人工呼吸1次,另一人做胸外心臟按壓5次,如此反復進行;
第三十六頁,共77頁。5.操作過程中,救護人員替換,可在完成一組按壓、通氣后的間隙中進行,不得使復蘇搶救中斷時間超過5~7秒。但胸外心臟按壓最好一人堅持10~15分鐘,不要換人過勤;
6.按壓期間,密切觀察病情,判斷效果。胸外心臟按壓有效的指標是按壓時可觸及頸動脈搏動及肱動脈收縮壓≥60mmHg,有知覺反射、呻吟或出現(xiàn)自主呼吸。7.病人頭部應適當放低以避免按壓時嘔吐物反流至氣管,也可防止因頭部高于心臟水平而影響血流。第三十七頁,共77頁。CPR的并發(fā)癥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肋骨與肋軟骨脫離、氣胸、血胸、肺挫傷、肝脾撕裂以及脂肪栓塞等。第三十八頁,共77頁。Ⅰ期心肺復蘇的停止和持續(xù)效果判斷:瞳孔、面色、神志、脈搏、呼吸1.有效:瞳孔縮小,對光有反應,面色轉(zhuǎn)紅,神志漸清,脈搏在停止胸外心臟按壓時仍有搏動并有自主呼吸2.停止:能摸到頸動脈,橈動脈在50次/分以上。3.停止復蘇的條件:患者已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確認已死亡,指征:深度昏迷、無意識;無自主呼吸;心肺復蘇搶救持續(xù)1小時以后,心電活動不恢復;瞳孔固定性散大30分鐘以上。
第三十九頁,共77頁。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概述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國際復蘇聯(lián)合會(ILCOR)和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共同在美國達拉斯洲際酒店舉行的2010心肺復蘇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國際科學共識推薦會既要。2010年10月18日-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公布最新心肺復蘇(CPR)指南。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傳統(tǒng)的三個步驟,從原來的A-B-C改為C-A-B。這一改變適用于成人,兒童和嬰兒,但不包括新生兒。第四十頁,共77頁。原有步驟修改后步驟A.保持氣道通暢。C.胸部擠壓。B.人工呼吸。A.保持氣道通暢。C.胸部擠壓。B.人工呼吸。第四十一頁,共77頁。與2005主要變化1.生存鏈: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鏈改為五個鏈環(huán):1)早期識別與呼叫;2)早期CPR:強調(diào)胸外心臟按壓,對未經(jīng)培訓的普通目擊者,鼓勵急救人員電話指導下僅做胸外按壓的CPR;3)早期除顫:如有指征應快速除顫;4)有效的高級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臟驟停后處理。第四十二頁,共77頁。與2005主要變化2.幾個數(shù)字的變化:1)胸外按壓頻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為“至少100次/min”2)按壓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為“至少5cm”3)人工呼吸頻率不變、按壓與呼吸比不變4)強烈建議普通施救者僅做胸外按壓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對普通目擊者要求對ABC改變?yōu)椤癈AB”即胸外按壓、氣道和呼吸5)除顫能量不變,但更強調(diào)CPR6)腎上腺素用法用量不變,不推薦對心臟停搏或無脈電活動(PEA)者常規(guī)使用阿托品7)維持自主循環(huán)恢復(ROSC)的血氧飽和度在94%-98%8)血糖超過10mmol/L即應控制,但強調(diào)應避免低血糖9)強化按壓的重要性,按壓間斷時間不超過5s第四十三頁,共77頁。與2005主要變化3.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級生命支持(ACLS)程序圖2010年AHA(美國心臟學會)的CPR和ECC(心血管急救)指南最新發(fā)生變化是將成人和兒童患者(不包括新生兒)BLS中“ABC”(氣道,呼吸,胸外按壓)的步驟更改“CAB”(胸外按壓,氣道,呼吸)。其重要性是減少開始首次胸外按壓的時間,這一步驟順序變化需要所有人重新學習心肺復蘇術(shù)。第四十四頁,共77頁。
指南推薦變化的理由如下:
絕大多數(shù)心跳驟停發(fā)生在成人,據(jù)報告所有年齡心臟驟停者CPR存活率最高均屬被目擊的室顫或無脈搏性室性心動過速(VT)患者。這些患者CPR早期最關(guān)鍵要素是胸外按壓和電除顫。第四十五頁,共77頁。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1.發(fā)現(xiàn)病人倒地,確認現(xiàn)場是否存在危險因素,以免影響救治。2.判斷病人意識,(注意做到輕拍重喚?。┤鐭o反應,立即呼救并撥打急救電話或請求他人撥打。3.立即將病人置于復蘇體位(平臥位),觸摸頸動脈,未觸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臟按壓!4.按壓30次后立即開放氣道,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比例為2:30。單純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每分鐘頻率至少為100次。有條件要及早實施體外除顫。第四十六頁,共77頁。
指在對呼吸心跳停止病人進行初步復蘇后,運用專業(yè)救護設(shè)備和急救技術(shù),建立并維持有效的通氣和血液循環(huán),識別及治療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療原發(fā)疾病。其中主要包括氧療、建立人工氣道、循環(huán)支持和藥物治療。進一步生命支持ALS第四十七頁,共77頁。ALS的內(nèi)容D.藥物治療(Drugs)E.心電監(jiān)護(ECG)F.心臟除顫(Fibrillation)目的促進心臟復跳,恢復自主循環(huán)提高心腦灌注壓減輕酸血癥提高室顫閾值A(chǔ)LS應盡早開始,最好與BLS同時進行。第四十八頁,共77頁。一、明確診斷二、控制氣道:可以通過多種方法控制氣道,以保持氣道通暢,如:口咽通氣管、鼻咽通氣管、食道氣管導管、喉罩氣道、氣管內(nèi)插管、環(huán)甲膜穿刺、氣管切開術(shù)。
氣管內(nèi)插管是其中最可靠的保持氣道通暢的方法,并有助于防止誤吸,利于氣道吸引、使用多種通氣方式和氣管內(nèi)給藥。因此,有條件時,應盡早給病人插氣管插管。插管前,給予病人充分供氧,操作要迅速,如器械齊備,手法熟練,應在30秒鐘內(nèi)完成,以免停止心肺復蘇時間太長。氣管插管后,可有效保障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環(huán),而且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可以不同步進行第四十九頁,共77頁。三、氧療和人工通氣1、簡易呼吸器法:適用于兩人同時參與搶救,一人繼續(xù)進行胸外按壓,另一急救者配合胸外按壓壓縮或松弛氣囊,以保障有效通氣。
2、機械人工通氣:氣管插管呼吸機第五十頁,共77頁。四、開胸心臟擠壓適應證:①胸部創(chuàng)傷引起心臟驟停者;胸廓畸形或嚴重肺氣腫、心包填塞者。②經(jīng)常規(guī)胸外心臟按壓10-15分鐘(最多不超過20分鐘)無效者。③動脈內(nèi)測壓條件下胸外心臟按壓時的舒張壓小于40mmHg(5.332KPa)。方法:采用左前外側(cè)第四肋間切口,以右手進胸。進胸后右手大魚際肌和拇指置于心臟前面,另四手指和手掌放在心臟后面,以80次/分的速度,有節(jié)律的擠壓心臟。第五十一頁,共77頁。五、藥物治療:目的:是增加心肌血液灌注量、腦血流量;減輕酸血癥,使其它血管活性藥物能有效地發(fā)揮作用;提高室顫閾或心肌張力,為除顫創(chuàng)造條件。
第五十二頁,共77頁。給藥途徑給藥途徑:首選肘前靜脈、氣管、心內(nèi)注射肘前靜脈:起效快,不需要中斷胸外按壓,氣管插管者選用頸內(nèi)、外靜脈。中心靜脈。氣管內(nèi)給藥:腎上腺素、利多卡因、溴芐胺、阿托品、納絡(luò)酮等,用鹽水稀釋5-10ml。噴藥后正壓通氣5~6次。碳酸氫鈉不宜。心內(nèi)注射:影響按壓,成功率低,并發(fā)癥多(氣胸、血胸、冠狀血管損傷、心包出血)不主張使用。第五十三頁,共77頁。Drugs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藥的應用心臟復蘇中最常用、最有效的藥物興奮α受體,收縮外周血管,提高主動脈舒張壓,增加冠脈灌注壓恢復已停跳心臟的心電活動(心臟復跳首選藥物)心室纖顫由細顫轉(zhuǎn)為粗顫標準劑量:0.5~1mg,必要時重復(3-5min)主張早期、大劑量、連續(xù)給藥近年來,建議0.1mg/kg(1~5mg),總量<0.2mg/kg?第五十四頁,共77頁。Drugs阿托品效應(M受體阻滯劑):降低心臟迷走神經(jīng)張力,增強竇房結(jié)興奮性,加快房室傳導。用途: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等。對抗膽堿能作用所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血壓下降。
用法:心跳停止:1mgIV,3~5min重復。心動過緩:0.5mgIV,使HR達60次/分以上??偭?mg可獲完全性迷走神經(jīng)阻滯。第五十五頁,共77頁。Drugs利多卡因糾正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及室顫提高室顫和電除顫閾值首次量:1~1.5mg/kg靜注追加量:0.5~1.5mg/kg8~10min重復維持量:2~4mg/min總量<3mg/kg
第五十六頁,共77頁。碳酸氫鈉混合性酸中毒:代謝性、呼吸性。早期呼吸性為主,充分通氣可糾正。動態(tài)形成代謝性酸中毒:低血流灌注→組織酸中毒→酸血癥,取決于心跳停止時間及血流灌注水平,低血流使組織的CO2不能灌洗出來,應用堿性藥未必能糾正。CPR糾酸手段:充分通氣、盡快恢復組織灌注。第五十七頁,共77頁。Drugs鈣劑生理鈣在心肌收縮和沖動傳導時起重要作用。心跳驟停后發(fā)生再灌注損傷,心肌細胞內(nèi)鈣超載,補鈣過多致高鈣血癥,可能反而有害。回顧和前瞻性研究顯示:用鈣劑無效。故搶救心跳驟停,不宜常規(guī)補鈣。適應證:高鉀低鈣血癥、鈣通道阻滯劑中毒。用法:10%氯化鈣2~4mg/kg,緩慢靜脈注射。10分鐘后,酌情給10%葡萄糖酸鈣5~8ml。
第五十八頁,共77頁。電復律電除顫:心臟驟停時約40%心律失常是室顫;治療室顫最有效的辦法是電除顫;成功除顫的機會轉(zhuǎn)瞬即逝;室顫在數(shù)分鐘內(nèi)就可能轉(zhuǎn)為心搏停止。早期電除顫是決定復蘇是否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每延遲1分鐘成功率下降7%-10%。適應癥為室顫、有血流動力學改變及藥物治療無效的室速。除顫能量雙向波120-200J,單向波為360J。提倡使用自動體外除顫(AED)。第五十九頁,共77頁。復蘇后期處理(延續(xù)生命支持PLS)G.
Gauging評估病情和救治H.
Hypothermia腦復蘇是重點和關(guān)鍵I.
IntensiveCare防治多臟器功能障礙基本內(nèi)容:全身支持、腦復蘇
第六十頁,共77頁。腦復蘇腦代謝的特點氧耗量大
腦重量占體重2%、耗氧量占全身20~25%血流量占全身15%正常腦血流45-60ml/min/100g,低于20ml/min腦功能損害為神經(jīng)功能臨界值,停于8ml/min為腦衰竭臨界值。第六十一頁,共77頁。對缺氧耐受性差60ml/min血流中斷10秒,大腦缺氧而昏迷2~4分鐘后,大腦葡萄糖和糖原儲備耗盡4~5分,ATP耗竭——極限?!全腦缺血5分鐘以上,即發(fā)生不可逆性損害,也有認為,8分鐘為全腦停循環(huán)極限時間第六十二頁,共77頁。腦復蘇是重點和關(guān)鍵—CPCR成功標志
低溫是眾多措施中有效、肯定方法之一降溫:早(<5min)深(33~35℃)快(30min)夠全身淺低溫:亞冬眠35℃冬眠32℃頭部深低溫28℃體溫降至28℃易誘發(fā)室顫降溫前先用降溫輔助藥物,如丙嗪類、安定、硫噴妥鈉或巴比妥類,以防寒戰(zhàn)。四肢協(xié)調(diào)動作和聽覺恢復,再復溫。復溫后1~2天再停用輔助降溫藥。第六十三頁,共77頁。第六十四頁,共77頁。腦復蘇措施腦復蘇治療主要針對四個方面:降低腦細胞代謝率,加強氧和能量供給,促進腦循環(huán)再灌通及糾正可能引起繼發(fā)性腦損害的全身和顱內(nèi)病理因素1.維持血壓
循環(huán)停止后,腦血流的自主調(diào)節(jié)功能喪失,而依賴于腦灌注壓,故應維持血壓于正常或稍高的水平,以恢復腦循環(huán)和改善周身組織灌注。同時,應防止血壓過高而加重腦水腫,防止血壓過低而加重腦及其它臟器組織缺血、缺氧。第六十五頁,共77頁。
2.呼吸管理
需要腦復蘇的病人,一般采用氣管內(nèi)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人工呼吸或機械呼吸。3.降溫
循環(huán)停止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細胞功能的恢復盡管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但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腦循環(huán)狀態(tài)和腦溫。防治腦水腫、降低顱內(nèi)壓是腦復蘇的重要措施之一。第六十六頁,共77頁。
4.藥物的應用
冬眠藥物、脫水療法、激素的應用促進腦細胞代謝藥物的應用。
5.高壓氧的應用
高壓氧一方面提高了血液和組織的氧張力,增加了腦組織中氧的彌散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PDIC-NN-生命科學試劑-MCE-4874
- ent-Corey-PG-lactone-diol-生命科學試劑-MCE-9112
- 10-Chloroestra-1-4-diene-3-17-dione-10-CIEsra-生命科學試劑-MCE-1585
- 2025年度級建造師資格證書注冊與建筑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花店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小區(qū)物業(yè)保潔人員勞動合同
- 科技教育與學生實踐基地的未來發(fā)展
- 提高電動工具使用效率保障員工操作安全
- 提高商業(yè)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措施與方法
- 三人合作經(jīng)營企業(yè)合同協(xié)議書2025
- 食堂項目組織架構(gòu)圖
- 食材配送公司機構(gòu)設(shè)置及崗位職責
- 2023年版一級建造師-水利工程實務電子教材
- 房地產(chǎn)工程管理 -中建八局機電工程質(zhì)量通病治理辦法
- GB/T 6403.4-2008零件倒圓與倒角
- GB/T 2518-2019連續(xù)熱鍍鋅和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
- 企業(yè)合規(guī)管理-課件
- 火電廠安全工作規(guī)程
- GB∕T 33047.1-2016 塑料 聚合物熱重法(TG) 第1部分:通則
- 電力業(yè)務許可證豁免證明
-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P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