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通用12篇〕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通用12篇〕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1一、教學背景:《認識厘米》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數學課的內容,也是小學階段學習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開場。讓學生深化地感知并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二、教學片段:T:故事:有一天,小豬能能和他的好朋友小兔、小狗和小牛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他們想知道數學課本的寬是多少呢。他們每個人都想了方法:小豬用小三角形來量,小兔用回形針來量,小狗用小正方形來量,小牛用一角硬幣來量,他們量得的數據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說自己量得結果才是正確的。T:小豬是這樣擺的。課件演示,你估計這邊有幾個小三角形那么長?T:待會兒幫助你喜歡的小動物進展測量?;顒右螅?1)每人從信封中選擇1件物品去量。(2)測量前估一估,測量后與同桌交流方法和結果。T:為什么量的都是數學課本的寬,而量出來的數據卻是不一樣的呢?T:用不同的標準測量物體,結果會不同,甚至有時候會五花八門,為人們的交流帶來了不便。那該怎么辦呢?引出刻度尺。T:人們規(guī)定:從0刻度到1刻度的長度是1厘米。在刻度尺上從哪個刻度到哪個刻度也表示1厘米?感受1厘米。T:這張紙條的長度也是1厘米。T:出示5厘米的紙條。你們猜這根紙條有幾個1厘米那么長呢?師小結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我們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指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出示10厘米長的紙條。T:你猜想這根紙條有幾厘米長?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大約是幾厘米。T:老師這有一道聰明題,想不想挑戰(zhàn)?用沒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體的長度三、教學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發(fā)現者、探究者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我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考慮、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開展。1、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激發(fā)探究興趣??鬃诱f“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學要以游戲化、生活化的形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探究的興趣。2、在體驗中學習數學,開展思維才能。正如法國雕塑家羅丹所說:“拙劣的藝者,常帶著別人的眼鏡?!庇行У臄祵W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擬與記憶,動手理論、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jié)課中,我注意將主動權放給學生,引導學生操作、考慮、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凡學生能自己探究出來的決不包辦代替,凡學生能獨立發(fā)現的決不暗示。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體驗感受,并形成1厘米的空間觀念。3、在生活中應用數學,進步解決問題才能?!坝袃r值的”數學應與生活親密聯(lián)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的“做數學活動”中產生,方法的選擇也讓學生在“做數學活動”中領悟,在理論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進步綜合運用知識的才能。比方:用沒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既要求學生會用最根本的方法量,又要求學生對刻度尺上的“幾厘米”較較深化的認識,是尋找刻度尺上“1厘米”的深化和開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培養(yǎng)了學生靈敏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情境中問題的才能,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考慮過程,使學生理論才能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估算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策略,它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才能。這節(jié)課,“猜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只要老師放開你的雙手,還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就會發(fā)現,孩子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和創(chuàng)造者。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2認識厘米是本章第二節(jié)內容,這局部內容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從測量的角度觀察和分析^p日常生活中現象的意識,拓展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范圍,感受數與生活的聯(lián)絡,另一方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面積和體積等圖形與幾何局部的學習打好根底。本節(jié)課先學習厘米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明晰的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應用到詳細的測量和估計活動中。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熟悉的直尺引入,但學生并不認識直尺,以尋找直尺上的機密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在介紹直尺的時候對厘米的字母符號表示顯得倉促而缺乏,同時沒有指出1厘米億可以寫成1cm。接下來的認識1厘米及尋找1厘米過程講解比擬詳細,以及周圍尋找那些五的長度是1厘米的過程,語言缺乏精煉,需進一步優(yōu)化及提升。但在直尺上尋找2厘米、3厘米及5厘米的過程中,學生討論很好,但是我引導不夠,最好是讓學生上臺自己指一指,數一數,認一認,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同時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相信譽學生自己的話去理解、去講解相信效果會很好。在最后的用直尺量一量的活動中,學生觀察如何正確使用直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的過程中,或許我的提示過多,其實學生的眼睛很亮,可以自己發(fā)現,我的過多問題會成為阻礙學生發(fā)現的絆腳石,這樣不利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之后的討論中由于我過多的提示,學生討論顯得會比擬多余。在最后一道題的測量線段中各有多長,犯了一個最大的忌諱,題號出現錯誤,幸好被一些眼明手快的學生發(fā)現,及時糾正錯誤,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值得學習的一位老師,他們很多時候其實是很認真的、很仔細的,反而是我比擬大意。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努力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老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工作有步驟地開展。課后,認真進展教學反思,對每節(jié)課做到有效總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發(fā)揚優(yōu)點,克制缺乏,使自己的教學程度更上一層樓。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3一、童話導入,激發(fā)興趣。假如把一堂課比作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那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如是悠揚的和弦。我利用講童話故事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考慮:為什么徒弟按照師傅所說的3拃給阿福做的衣服卻小了呢?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孩子主動考慮探究,使其體會到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二、讓學生在操作理論中參與學習過程,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絡。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易于獲得感性經歷,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斷力的開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擬、分析^p、抽象的才能,在教學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抓住重點,認識“1厘米”。看一看:讓學生自己觀察尺子,并尋找自己尺子上的機密:cm、數字、刻度線;通過讓學生在尋找尺子機密的過程中,對cm產生好奇心,在明白其意思的過程中引出學生想要理解的知識:“1厘米是多長?”猜一猜:在學生想理解1厘米是多長的時候,我并沒直接告訴他們,而是讓學生先根據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歷猜一猜:1厘米有多長?找一找:學生通過觀察直尺,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厘米。然后利用反問的形式“只有從零到一是一厘米”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再讓學生認一認,還有哪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厘米的長度。最后讓他們總結出:“尺子上相鄰的兩個數字之間的間隔都是1厘米”的規(guī)律;然后設計了從四到幾是一厘米,同學們都說到五,我又接著問不能說五,調動起學生考慮的興趣,最后得出從四到五和從四到三都是一厘米,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的逆向思維。比一比:同學們在明白1厘米后,再讓學生用兩個手指間的間隔表示出1厘米,建立起長度的表象。估一估: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局部,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加強估測才能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從自己身體和周圍物體中找大約1厘米的物體,進一步體驗了1厘米,這些活動都便于學生在充分觀察的根底上形成估算意識。在看、猜、找、比、估等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在操作、理論中獲得感性認識,在頭腦中實在、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2、運用遷移,認識“幾厘米”。接下來認識的五厘米線段,同學們都知道這是五厘米,我又反問他們:“你怎么知道是五厘米”,然而同學們不能很正確的說出為什么是五厘米,我接著順勢引導一個大格就是一厘米,讓同學們大體能說出要想知道它是幾厘米就看他里面有幾個一厘米。并運用動畫,使知識的呈現更形象更直觀,學生在觀察、比擬、遷移過程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知識。這樣設計,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表達了老師的主導作用,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3、學會測量,實際應用。認識了尺子上的“1厘米”、“幾厘米”之后,引導學生用尺子進展測量,使學生掌握了長度單位的實際應用方法,同時也理解了掌握長度單位、掌握測量長度的方法。三、理論應用,回歸生活數學來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坝袃r值”的數學應與生活親密聯(lián)絡,在理論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能使學生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進步綜合運用知識的才能。在總結了測量方法后,讓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估計并測量一下橡皮的長,寬和厚。估測并測量自己課本的長度,再一次讓學生親身經歷量的過程,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理論才能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缺乏:回想整節(jié)課,在教學中我還存在著許多缺乏之處,在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還是不夠細,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會,同時,教學語言也欠豐富,不太符合兒童口吻,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彌補這些缺乏之處,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我。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4我在教學長度單位《厘米的認識》這局部知識時,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因此教學重點是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使學生建立起單位長度的觀念。〔一〕抓住重點,認識“1厘米”?!袄迕住边@一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比擬常用,而且較容易讓學生認識。所以,我將“厘米”作為教學的基點和重點,首先來認識。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p、抽象的才能,在教學“厘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估一估,量一量。給學生提供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長度單位表象進展估測,再利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展實際測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2、看一看。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厘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厘米。然后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厘米的長度,教學反思《《認識厘米》教學反思》。3、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把數學和生活嚴密地聯(lián)絡起來??傊凇袄迕住备拍畹慕虒W中,利用量、看、找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操作、理論中獲得感性認識,在頭腦中實在、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二〕運用遷移,認識“幾厘米”。學習了“1厘米”以后,我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幾厘米”。使學生在觀察、比擬、遷移過程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知識。這樣設計,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表達了老師的主導作用,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三)學會測量,實際應用。認識了尺子上的“1厘米”、“幾厘米”之后,學生用尺子進展測量,使學生掌握了長度單位的實際應用方法,同時也理解了掌握長度單位、掌握測量長度的方法的意義??傊?,數學教學中始終貫穿學生主體性和活動性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從生活理論中主動去探究,主動去發(fā)現,讓學生逐步建立起數學知識來于生活,并效勞于生活的一種思想。利用多種形式、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探究精神,以及學習的才能。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活動中獲得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才是我們教學要到達的真正目的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5這一節(jié)課我安排了五個環(huán)節(jié):第一:預設以小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由于課件準備不充分,導致故事音頻沒有播放出來,所以口述講解,感覺效果不是特別好,很多學生聽得不是很認真。第二:讓學生體驗一庹,一拃,一腳等用身體的一局部進展測量黑板,課桌,講臺等的長度,讓學生進展感知,從而得出結論:不同的人進展測量同一物體,測量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從而引出單元課題《長度單位》。在這一活動中,同學們表現的都非常積極,都試著去測量,每個人都積極地分享自己的測量結果。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讓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測量—比擬—探究”,進而深化認識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第三:認識尺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局部同學都閑不住了,課堂紀律不是特別好,當我讓學生觀察尺子,分享觀察結果時,有局部同學已經在拿著尺子敲擊桌子了,還有一局部同學用手中的皮尺折疊成各種形狀,我找同學分享結果時,很多同學都搶著答復,沒有紀律,感覺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些失敗,并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四:認識并感知1厘米,在認識厘米時,讓學生上黑板寫厘米兩字,比賽誰寫的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1厘米是今后學習測量和估測的重要根底,利用多種形式豐富學生對1厘米實際長度的體驗,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感知1厘米時有一局部同學在玩所以這一內容執(zhí)行時間很少,是這一節(jié)課最失敗的一點。第五: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多同學都會測量,但是能說出來如何測量的學生很少,只有幾個別同學說從尺子的0刻度開場測量,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所以對于學生的表達才能和語言才能還需要不斷加強和進步總之,可能是由于新老師,剛開學,他們還沒有進入收心學習的狀態(tài),再有我備課不夠充分,另有他們在暑假時間大都預習過可能知識都會了,覺得并不需要聽,所以感覺這一節(jié)課并不成功。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6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領悟著新理念,嘗試著新方法,課后認真總結并寫出教學反思來進步自己的教學程度。在教學《認識厘米》這一節(jié)課后,我結合聽課老師的意見以及學生們在課堂的表現,及時對的教學過程進展了反思,覺得比擬好的地方:1、讓學生參與本節(jié)課的目的制定在出現課題后提問:“看到《認識厘米》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考慮后提出,生1:為什么要認識厘米?生2:認識厘米對我們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長?生4:用厘米怎樣去量?生5:這支鉛筆有幾厘米長?生6:用尺子怎樣量課本的寬?……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本節(jié)課目的的制定,在此根底上再來學習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2、表達兩個“轉變”〔1〕、學生充分觀察尺子,發(fā)現尺子上有數字〔刻度〕,豎線〔刻度線〕,厘米〔這把赤字的長度單位〕;〔2〕、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答案多樣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3〕、以小組為單位量紙條的長度,有從刻度0開場量起、有從刻度1開場量起、有從刻度2開場量起、有從刻度4開場量起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往,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老師的角色由“傳道、授業(yè)、解惑”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承受學習轉變?yōu)椤白灾?、合作、探究”的學習,他們敢說敢做,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關知識,個性得到了開展,各方面的才能得到了進步。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7本節(jié)課是在認識線段的根底上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在上課時我注重學生的主動性的發(fā)揮,作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著、組織者和合作者。對于厘米這兩個字,大局部同學都有所耳聞,所以在認識厘米這個長度單位時可以讓學生自學理解,再加以標準指導即可。在認識厘米之后,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并用手比劃1厘米的長度,在這里我用了1厘米的小棒加深學生對1厘米的感受,進而理解幾厘米的詳細長。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于量和畫,在這兩局部中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理想。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對于好奇心極強的低年級學生,以生活化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探究的興趣,可以說數學來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本節(jié)課的理論應用也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意識,進步綜合運用知識的才能。另外,在教學中我們老師應該注意收放自如,一味地牽著孩子走并不能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反而適當放手可以發(fā)現學生也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和創(chuàng)新者。但是,在這節(jié)課里我也有很多缺乏之處,比方說標準性和嚴謹性,尺上的每一個數字都是代表刻度,在表達時應加上刻度二字,作為數學老師,在語言表達上應該多加注意;另外,對學生的語言訓練仍需多加強。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8在教學《認識厘米》這一節(jié)課后,根據本課的詳細情況,我做了如下反思。一、常伴身邊的尺如此熟悉學生對尺并不生疏,而且可以說是非常熟悉。從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他們就和尺子成了朋友,生活經歷也告訴他們,要想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尺量。學生不太會像書上的例題一樣用手、用鉛筆盒、用鉛筆等東西去量。所以教學時我沒有這樣呈現尺,而是借用別人的想法,先出示兩條線段,復習線段的特點。引導學生比擬兩條線段的長短,讓學生想到可以量出這兩條線段的長度,進而引出“尺是量長度的工具”。我覺得直接導入新課更貼近學生的已有根底。將學生現有的數學經歷作為學生學習認知的起點,構建起探究新知識的“支架”,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去理解,探究尺的興趣,把數學研究的興趣延伸,讓學生采用多種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2厘米,5厘米……學生不僅在頭腦里建構了厘米表象,而且深化理解了直尺上1厘米就是1大格,3厘米就是3大格等等……二、這尺又該怎么用記得有一次講座聽過這樣一個看似笑話的真實事情,六年級的學生量不出考卷的長度,說是尺太短了。所以教學量物體時,特別是鉛筆盒的長度,我拿了學生身邊的一把三角尺,說:“尺太短了,我量不出來。”有個學生很天真地對我說:“老師,我的尺很長,拿我的量?!蔽翼槃輪枺骸袄蠋熅拖肽眠@把三角尺量,能量出鉛筆盒的長度嗎?幫老師想想方法?!睂W生馬上議論開來,就有學生提出“先量到這把三角尺的最大長度,用手按住記住量到哪兒在繼續(xù)量。”我補充了學生的發(fā)言,為了更清楚知道量到哪兒可以用鉛筆做個記號。并讓學生動手操作量數學書封面的長,大多數孩子的尺都是20厘米,數學書封面的長是24厘米,必須分開量。量完幾次后,我又讓學生說了說求出長度的方法〔將每次量得的長度相加〕。在以后的生活中學生會碰到類似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教學畫一定長度的線段,我讓學生畫一條5厘米的線段。在巡視學生畫的過程中,看見一位學生無從下手,是因為他的尺只剩一半了,是從16開場的。我先讓他自己想想方法,后來又把問題拋給了全體學生,尺子沒有0刻度怎么辦?怎樣畫出5厘米的線段呢?學生又想到理解決方法。學生利用這把熟悉而又生疏的尺建立起了厘米的'表象,又解決了在實際操作中的遇到的費事問題。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靈敏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情境中問題的才能,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考慮過程,使學生理論才能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9《認識厘米》這節(jié)課目的在于通過觀察、測量活動,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從而進步學生的觀察才能、動手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在教學設計時,我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了教材,既發(fā)揮了課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從課本,設計了一定的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思維,比擬有效地到達教學目的。成功之處:1、猜謎語導入新課,新穎富有童趣。以猜“一物身體扁又長,平時文具盒里裝。老師讓我畫直線,趕快請它來幫助。”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新知的學習。2、循序漸進,引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的表象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對二年級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指導必須細致、嚴密、到位才能正確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觀念。教學時,我重點指導學生的操作,使學生在操作中感知、領悟,順利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觀念,形成了技能。同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長度觀念。最后在此根底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實現由抽象到詳細的認識過程。3、嚴密聯(lián)絡生活,讓學生在理論運用中體驗數學價值。數學來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課堂教學應該著力表達“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為此,在學生掌握了根本的測量方法之后,放手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物體去測量,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親密聯(lián)絡的,從而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缺乏之處:1、語言不夠精煉、準確。如:沒有講清楚什么物體的哪條邊長多少。2、在教學1厘米時,知識強調了從0刻度到1刻度,這樣的1大格就是1厘米,沒有再讓學生找一找,尺上還有沒有其他的1厘米,造成了學生的定勢思維:從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而從1刻度到2刻度就不是1厘米。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10這一模塊的內容是知道長度單位的意思,知道厘米的詳細長度,會用直尺量物體的長度.首先,舉出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有關長度的現象,向學生介紹長度的詳細意思,如,人的身高,課本的的長和寬,鉛筆的長度等,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有時要量出一個物體的詳細的長度是多少.然后是介紹在量長度時要用著的長度單位,如米,厘米,著重介紹厘米的詳細長度,可以讓同桌之間比一比1厘米到底有多長,多長是2厘米,多長是5厘米.讓學生對厘米有一個詳細的感知.介紹如何用直尺量一個線段的長度,首先是介紹直尺上的刻度所表示的意思,0刻度是做什么用的,如何數出一個線段的數值.然后師生共同量一條線段.要注意檢查每一個學生操作時的方法.最后學習如何畫一條線段.小學二年級《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11今天上了《認識厘米》這節(jié)課,因為是公開課,考慮了很多,考慮這節(jié)課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該如何來呈現。早晨上完課之后,又考慮了很多,因為下午要與大家交流?;貞浳业睦蠋熉殬I(yè)生涯,正是一次次公開課、比賽課的磨礪,讓我對數學課堂有了一步步更深化的認識,也在這其中不斷的成長。我通過三個方面進展反思:一、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1、把握好老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帶著和學生一起討論,站在學生的立場進展交流。注重兼顧差生,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討論中。是一節(jié)很實在的課。2、重視“操作活動”在“圖形與幾何”模塊教學時的應用。聯(lián)絡生活實際切入話題,合理的指導學生進展觀察、操作,注重知識的構建過程。3、重視對學生課堂答復下列問題語言完好性的指導。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細致表達自己的觀點,適時通過追問、澄清、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滬教版選修6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銜接版高一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教科新版九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選擇性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3化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度中央廚房設備定期檢查與維護合同4篇
- 2025年度租賃合同范本(含轉租規(guī)定)2篇
- 2025年度高端面包屋品牌加盟及產品訂購合同4篇
- 圖像識別領域自適應技術-洞察分析
- 個體戶店鋪租賃合同
- 禮盒業(yè)務銷售方案
- 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試題及答案(100題)
- 小學五年級英語閱讀理解(帶答案)
- 仁愛版初中英語單詞(按字母順序排版)
- (正式版)YS∕T 5040-2024 有色金屬礦山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標準
- 小學一年級拼音天天練
-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考評試卷含答案(第49-56課)
- 【奧運會獎牌榜預測建模實證探析12000字(論文)】
- 保安部工作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