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冊綜合能力測試(A卷)(解析版)_第1頁
全冊綜合能力測試(A卷)(解析版)_第2頁
全冊綜合能力測試(A卷)(解析版)_第3頁
全冊綜合能力測試(A卷)(解析版)_第4頁
全冊綜合能力測試(A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7年級上冊全冊綜合能力測試(A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一、單選題(共20題;共60分)1.(2021七上·江北期中)某同學測量一物體的長度,讀數為14.21分米,則該讀數的準確值和估計值各是(

)A.

14.2分米和1毫米

B.

14.2分米和0.01厘米

C.

14分米和0.21厘米

D.

14分米和0.21分米【答案】A【解析】在14.21分米中,右邊的數字“1”為估讀數字,則估計值為0.01分米=1毫米,則準確值為:14.21分米-0.01分米=14.2分米,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2.(2021七上·紹興期中)下列說法最接近實際的是(

)A.

人體正常的溫度約為22℃

B.

一間教室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m3

C.

生的體積約為50dm3

D.

一本《科學》課本的長度約為30dm【答案】C【解析】A、人體正常的溫度一般為37℃左右,所以22℃不符合;

B、一間教室的體積=長×寬×高=8m×6m×3m=144m3,所以有100多立方米,故20立方米不正確;

C、一位生體積,人的密度近似水的密度,一位生的質量約為50kg,故一位生的體積約為50dm3;D、一本科學生長度大約為30cm,不應該為30dm太長。故答案為:C。3.(2021七上·紹興期中)下表是顯微鏡使用過程中要達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操作是(

)選項目的操作A要調換目鏡轉動轉換器B要增加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換用高倍鏡C要增加視野亮度將平面鏡換成凹面鏡D要對光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轉動轉換器是調節(jié)物鏡的,而不是目鏡噢,故不正確;

B、增加觀察到細胞的數量,縮小物像會使看到的細胞變小,看到的數量增多,應該換用低倍鏡觀察,B錯誤;

C、增加視野的亮度方法有,換大光圈或者凹面鏡(聚光),所以C正確;

D、對光時需要調節(jié)通光孔是光線到達鏡筒,而細準焦螺旋是調節(jié)焦距的,故錯誤。故答案為:C。4.(2021七上·紹興期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A.

藻類植物具有了根和葉的分化,根能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B.

苔蘚植物具有了根、莖、葉的分化,但植株還非常的矮小

C.

蕨類植物具有了根、莖、葉的分化,根能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D.

苔蘚植物、蕨類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而多細胞藻類植物不是【答案】C【解析】A、藻類植物無根、莖、葉分化,故不能通過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錯誤;

B、苔蘚類植物具有莖、葉分化,是無根的,所以B不正確;

C、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根部的根毛區(qū)可以從土壤吸收水和無機鹽,正確;

D、苔蘚類、藻類、蕨類的植物都是屬于孢子植物,靠孢子繁殖。故答案為:C。5.(2021七上·紹興期中)義烏江濱四季美不勝收,江濱綠道邊的月見草綻放,蝴蝶輕舞,江濱濕地還能看到戴勝等鳥類。下列說法正確的(

)A.

圖示生物①由上皮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和營養(yǎng)組織等組成

B.

圖示生物①和②的區(qū)別在于有無生命,②和③的區(qū)別在于有無脊柱

C.

圖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細胞結構和遺傳物質

D.

圖示生物①②③的結構層次均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生物【答案】C【解析】A、①是一種植物,②、③都為動物,植物有五大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營養(yǎng)組織、機械組織、分生組織這幾大組織構成,故A錯誤;

B、①和②都是屬于生物,都有生命,蝴蝶是屬于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的節(jié)肢動物,戴勝是鳥類,屬于脊椎動物,故B錯誤;

C、①、②、③都是屬于動植物,都具有細胞結構和遺傳物質,說法正確;

D、②、③是動物,①是植物,植物的結構層次不包括系統(tǒng),故D不正確。故答案為:C。6.(2021七上·慈溪期中)自1956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鼎湖山自然保護區(qū)以來,至今已有2700多個自然保護區(qū)。下列關于自然保護區(qū)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既可保護生物多樣性,又可保護生物棲息地環(huán)境

B.

自然保護區(qū)是“天然實驗室”,是開展生物學研究的基地

C.

自然保護區(qū)是“活的自然博物館”,可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

D.

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唯一措施【答案】D【解析】就地保護主要指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自然保護區(qū)是“天然實驗室”,是開展生物學研究的基地,它是“活的自然博物館”,幫助人們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知識,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2021七上·慈溪期中)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復學期間堅持每天早中晚給同學們測量一次體溫。下面屬于人體正常體溫的是(

)A.

0℃

B.

36.8℃

C.

68℃

D.

100℃【答案】B【解析】人的正常體溫是指人在不發(fā)燒的情況下正常生活時的體溫,一般是37℃,不同的人,同一個人在一天的不同時間,體溫略有不同,一般情況下,人的正常體溫是37℃,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8.(2020七上·臨海期末)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利用天平和圖中的燒杯,測出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幾組數據并繪制成m-V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燒杯質量為240g

B.

該液體密度為4.8g/cm3

C.

5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40g

D.

該液體的質量與體積不成正比【答案】C【解析】根據圖像可知,當液體體積為50cm3時,總質量為240g;當液體體積為200cm3時,總質量為360g.

根據m總=m液+m杯得到:240g=ρ×50cm3

+m杯①;

360g=ρ×200cm3+m杯

②;

解得:ρ=0.8g/cm3,m杯

=200g。

故A、B錯誤;

50cm3的液體的質量:m'=ρV'=0.8g/cm3×50cm3=40g,故C正確;

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為液體的密度,密度保持不變,因此質量和體積成正比,故D錯誤。故選C。9.(2018七上·浦江期中)右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的觀察對象,如果要由左視野變?yōu)橛乙曇?,下列操作過程中,正確的順序是(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②轉動細準焦螺旋③調節(jié)光圈

④轉動轉換器

⑤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動玻片A.

①③④⑤

B.

⑤④③②

C.

⑥④③②

D.

⑤④③①【答案】B【解析】如果要由左視野變?yōu)橛乙曇?,正確的順序是:因為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要是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左移動的.在圖中左視野物像位于視野中央偏左下方,因此第一步為⑤向左下方移動玻片。因為直接使用高倍觀察不容易直接找到物體,在使用顯微鏡時,低倍觀察到的區(qū)域比高倍觀察到的區(qū)域更大,更容易發(fā)現物體所處的區(qū)域,這樣通過低倍觀察可以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觀察,然后進一步放大倍數,進行高倍觀察,所以第二步為④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第三步為③調節(jié)光圈,因為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視野會變暗,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變大,但數量減少。最后一步為①轉動粗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因此正確的操作步驟是:⑤④③②故答案為:B10.如圖是某地地質剖面圖,根據巖石的相互關系,圖中A、B、C、D、E巖石形成的先后順序(從新到老)為()A.

A-B-C-D-E

B.

C-B-D-E-A

C.

C-D-E-A-B

D.

D-E-A-B-C【答案】C【解析】B層沉積巖位于底層,形成時間最早,A層為侵入巖,它侵入到B層中,所以晚于B層形成,E巖石是變質巖,是因A層形成以后變質形成的,D巖石侵入到A巖石和E巖石中,所以比D巖石比E巖石形成的晚,C巖層是在最后沉積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1.使用顯微鏡觀察蟬的翅膀。采用不同的物鏡和目鏡組合觀察,出現圖甲和圖乙兩個視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如果目鏡一樣,物鏡甲比物鏡乙短

B.

如果物鏡一樣,目鏡甲比目鏡乙短

C.

圖甲視野比圖乙視野亮度大

D.

圖甲視野比圖乙視野可觀察到的細胞數量多【答案】B【解析】A、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如果目鏡一樣,物鏡甲比物鏡乙長,A不符合題意;

B、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如果物鏡一樣,目鏡甲比目鏡乙短,B符合題意;

C、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亮度越暗,所以圖甲視野比圖乙視野亮度小,C不符合題意;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所以圖甲視野比圖乙視野可觀察到的細胞數量少,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2.(2019七上·余姚期末)“納米管溫度計”被認定為世界上最小的溫度計。研究人員在碳上納米管中充入液態(tài)的金屬鎵,當溫度變化時,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金屬鎵液柱的變化就能讀取溫度值。這種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30~490℃,可用于檢測電子線路、測定毛細血管的溫度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碳納米管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B.

碳納米管的體積在30~490℃的范圍內變化很小

C.

金屬鎵的體積在30~490℃的范圍內變化可忽略不計

D.

該溫度計雖然很小,但其量程卻比體溫計大【答案】C【解析】A.“碳納米管溫度計”是液體溫度計,所有液體溫度計的測溫原理都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這種溫度計測量的范圍為從30℃到490℃,此范圍內納米管的熱脹冷縮要很小才能不影響測量結果,故B正確不合題意;

C.金屬鎵的體積在30℃到490℃之間隨溫度變化很小,但我們還要通過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它液柱的變化讀取數值,絕對不能忽略不計,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納米管溫度計”的量程是30℃~490℃,而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所以它的量程比體溫計大得多,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3.嚴冬湖面上結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魚兒仍在游動,為測出冰下水的溫度,徐強同學在冰上打了個洞,拿來一支實驗室用的溫度計,下列測水溫方法中正確的做法是(

)A.

用線將溫度計拴牢從洞中放入水中,待較長時間后從水中提出,讀出示數

B.

取一塑料飲水瓶,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取出,再用溫度計測瓶中水溫

C.

取一塑料飲水瓶,將溫度計懸吊在瓶中,再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待較長時間,然后將瓶取出,立即從瓶外觀察溫度計示數

D.

手拿溫度計,從洞中將溫度計插入水中,待較長時間后取出立即讀出示數【答案】C【解析】A.將溫度計離開被測量的水,拿出來進行讀數,測得的數據不準確,故A錯誤;

B.瓶中灌滿水后取出,瓶中水的溫度就不再等于冰面下水的溫度,測得的結果不可靠,故B錯誤;

C.取一塑料飲水瓶,將溫度計懸吊在瓶中,再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待較長時間,然后將瓶取出,立即從瓶外觀察溫度計示數,既遵循了溫度計的使用規(guī)范,又考慮到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故C正確;D.溫度計的長度太小,根本無法用手拿著放入冰面以下的水中,更不能取出溫度計進行讀數,故D錯誤。故選C。14.水冷卻后,除了會凝固成冰晶體外,還會形成玻璃態(tài)。它是由液態(tài)水急速冷卻到-108℃時形成的,玻璃態(tài)的水與普通液態(tài)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水由液態(tài)變?yōu)椴AB(tài),體積減小

B.

水由液態(tài)變?yōu)椴AB(tài),體積膨脹

C.

水由液態(tài)變?yōu)椴AB(tài)是物理變化

D.

水由液態(tài)變?yōu)椴AB(tài)是化學變化【答案】C【解析】玻璃態(tài)的水是由液態(tài)水急速冷卻到-108℃時形成的,所以沒有生成新物質,玻璃態(tài)的水與普通液態(tài)水的密度相同。玻璃態(tài)的水與普通液態(tài)水的密度相同,所以水由液態(tài)變?yōu)椴AB(tài),體積不變,A、B錯誤;玻璃態(tài)的水是由液態(tài)水急速冷卻到-108℃時形成的,所以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C正確,D錯誤。15.生活中的下列現象,前者屬于化學變化,后者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輪胎爆炸、石蠟熔化

B.

食物腐敗、干冰升華

C.

冰雪融化、鋼鐵生銹

D.

牛奶變酸、煤氣燃燒【答案】B【解析】A.輪胎爆炸、石蠟熔化都沒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食物腐敗是化學變化,干冰升華是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冰雪融化是物理變化。鋼鐵生銹是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牛奶變酸、煤氣燃燒都是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16.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下列各種情況中會造成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偏小的是(

)A.

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時,指針指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便停止調節(jié)

B.

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時,指針指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便停止調節(jié)

C.

使用的砝碼已磨損

D.

稱量時測量者的頭部偏向分度盤的右側,造成視線與標尺不垂直【答案】A【解析】指針偏向右側,說明一開始右側的質量就偏大,而這一部分質量是不能通過砝碼和游碼讀取出來的,所以測量結果會偏小,選項A符合題意;指針偏向左側,說明一開始左側的質量就偏大,要想使天平平衡,右側必須多增加砝碼或多移動游碼才行,所以測量結果會偏大,選項B不符合題意;磨損的砝碼會使其質量變小,就必須多添加或多移動游碼的位置,從而使最終的讀數變大,選項C不符合題意;讀數時,視線偏右會使右側游碼對應的值偏大,造成測量的最后結果偏大,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7.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層厚度均勻的積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個下凹的腳印,如圖所示.腳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擠壓可近似看成冰層,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測量下列哪組物理量,就可以估測出積雪的密度()A.

積雪的厚度和腳印的深度

B.

積雪的厚度和腳印的面積

C.

冰層的厚度和腳印的面積

D.

腳印的深度和腳印的面積【答案】A【解析】

把雪踩成冰質量不變,則m雪=m冰,因此ρ雪V雪=ρ冰V冰,由此可得,所以只需要測量積雪的厚度和腳印的深度,故選項A正確。故選A18.

通過熱傳播,某物體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如圖是該過程物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這是非晶體

B.

此過程是液化過程

C.

t=0時刻物體內能為零

D.

0﹣t1這段時間,物體要吸熱【答案】D【解析】A、從圖象可以看出,此物質有一定的熔化溫度,所以此物質是晶體,故A錯誤.B、從圖象可以看出,固體吸熱,溫度升高,繼續(xù)吸熱,溫度不變,此時溫度不變的過程是晶體的熔化過程,故B錯誤;C、任何物質的分子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以內能不可能為零,因此t0時刻物體溫度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以具有內能,故C錯誤;D、0﹣t1這段時間,物體一直吸熱,故D正確.故選D.19.關于系統(tǒng)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人體內功能上有某種聯(lián)系的多個器官的總稱

B.

身體某一部分中各器官的總和

C.

體內能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的總稱

D.

體內生理結構上連續(xù)所有器官的總和【答案】C【解析】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tǒng),人體內有八大系統(tǒng),它們相互協(xié)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正常進行??梢奀符合題意。20.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現在卻開出了紫花,有人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是不符合的,最好的處理方法是()A.

實驗不成功,停止探究

B.

修改實驗過程,使之與假說相符

C.

修改結果,使之與假說相符

D.

修改假說,重新實驗【答案】D【解析】當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不符時,應重復試驗,應尊重實驗結論(實驗事實),猜想有可能是錯誤的,不能為了猜想而修改過程和實驗結果,故A.B.C錯誤;故選D.二、填空題(共6題;共24分)21.(2021七上·江北期中)小紅做實驗時發(fā)現一只溫度計不準確。把它和標準溫度計一同插入水中,發(fā)現溫度計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數是4℃,放入沸水(一個標準大氣壓)時的它的示數為54℃.仔細觀察,他的刻度是均勻的,則這只溫度計的示數為26℃時,實際溫度是

,在

℃時,這只溫度計的溫度等于實際溫度?!敬鸢浮?4℃;8【解析】(1)當溫度計的示數為26℃時,根據54℃-4℃100℃=t-4℃t'得到:

54℃-4℃100℃=26℃-4℃t';

解得:t'=44℃;

22.(2021七上·江北期中)如圖所示,用A、B兩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長度,放置正確的是

刻度尺,該物體的長度是

mm?!敬鸢浮緼;24.0【解析】(1)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刻度處的刻度要盡可能的貼近被測物體,則正確的是A;

(2)A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則準確值為2.4cm,估讀值為0.00cm,那么該物體的長度為:2.4cm+0.00cm=2.40cm=24.0mm。23.(2021七上·紹興期中)蘆葦是義烏河道邊常見的一種植物,下圖是蘆葦及其分類地位圖示和二歧式檢索表。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禾本目植物種類

(選填“多于”或“少于”)禾本科植物種類。(2)蘆葦在上述二歧式檢索表中的位置是

。【答案】(1)多于(2)Q【解析】(1)

、禾本目處于目這個等級,禾本科植物處于科這個等級,目等級大于科等級,等級越大,植物的種類越多,相似度越小,故禾本目植物種類多于禾本科植物種類;

(2)蘆葦是屬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結構,故屬于Q。24.(2021七上·金華期中)如圖是根據生物的特征分類的圖示。例如,A類動物是以卵生為分類依據進行歸類的。(1)蛇屬于五類脊椎動物中的

類動物。(2)圖中C類動物是以

(填“終身用肺呼吸”或“胎生、哺乳”)為分類依據進行歸類。【答案】(1)爬行類(2)胎生哺乳【解析】(1)蛇屬于五類脊椎動物中的爬行類動物。

(2)山羊、奶牛屬于哺乳動物,草魚屬于魚類、青蛙屬于兩棲類動物,蟒蛇屬于爬行類動物。

哺乳動物體表面有毛,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用肺呼吸,體溫恒定,是恒溫動物;腦較大而發(fā)達,胎生哺乳。C山羊、奶牛為胎生哺乳;25.(2019七上·吳興期末)如圖為“地殼物質循環(huán)簡略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根據圖中箭頭的方向,屬于變質作用的是

(填各數字所代表的地質作用填入空格內);(2)B所屬的巖石類型是

。【答案】(1)①④(2)沉積巖【解析】由圖可知,A是巖漿巖;B是沉積巖;巖漿巖和沉積巖經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26.夏天,在天平左盤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冰塊,右盤中放有一定質量的砝碼,這時天平是平衡的,過了幾分鐘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的指針向

傾斜了,原因是

?!敬鸢浮孔螅蛔蟊P里因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冰液化而使質量增加【解析】冰塊放在敞開的玻璃杯中,放在天平的左盤中,冰塊的溫度很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使左盤來物體的質量增大,指針左偏,天平失去平衡。三、實驗探究題(共6題;共40分)27.(2019七上·德清期末)小明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1所示的實驗探究,得出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圖1圖2(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

有關;(2)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3)小明同學猜想水蒸發(fā)快慢還可能與水的多少有關,于是繼續(xù)進行探究: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把相同溫度的水,分別裝入兩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圖2甲、乙所示),經過相同的時間后(兩杯中的水均有剩余),通過精確測量若發(fā)現

,才能初步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多少無關的結論。(4)如果想探究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液體的種類是否有關,請你設計實驗方案:

【答案】(1)表面積(2)AC(3)甲、乙兩杯中減少的水量相等(4)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把等量的相同溫度的水和酒精分別裝入兩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比較哪個玻璃杯中的液體先蒸發(fā)完?!窘馕觥浚?)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知,B玻璃板水攤開的表面積比A玻璃板大,可以得出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

(2)通過AC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3)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把相同溫度的水,分別裝入兩只相同的玻璃杯中,經過相同的時間后,通過精確測量當發(fā)現甲、乙兩杯中減少的水量相等時,可初步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多少無關的結論;

(4)若探究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液體的種類是否有關,應設計的實驗方案為: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把等量的相同溫度的水和酒精分別裝入兩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比較哪個玻璃杯中的液體先蒸發(fā)完。28.(2019七上·新昌期末)小西家的車庫里比較潮濕,經常有鼠婦爬來爬去,而車庫外干燥的水泥路上卻很少看見,鼠婦喜歡在濕的環(huán)境中生活嗎?小西開展了如下探究。(1)查閱資料:鼠婦又稱“灌蟲”,它屬于

(選填“脊椎“或“無脊”)動物中的節(jié)鼓動物門甲殼綱灌蟲亞目。(2)作出假設:鼠婦喜歡濕的環(huán)境。制定并實施探究方案:在鐵盤內各放上一半濕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在鐵盤兩側的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該實驗的變量是

。(3)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環(huán)境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干燥0只1只2只0只2只潮濕10只9只8只10只8只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鼠婦喜歡

(選填“干燥”或“濕“)的環(huán)境?!敬鸢浮浚?)無脊(2)土壤潮濕程度(3)濕【解析】(1)由題可知,鼠婦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所以是屬于無脊椎動物。

(2)由“在鐵盤內各放上一半濕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可知,該實驗的變量是土壤潮濕程度。

(3)由數據可知:干燥環(huán)境中鼠婦數量較少或沒有,潮濕環(huán)境中數量較多,故可得出:鼠婦喜歡潮濕的環(huán)境。29.(2019七上·奉化期末)罌粟能提煉出毒品,我國法律規(guī)定嚴禁隨意種植。2019年4月,寧波警方查處了多起農戶非法種植罌粟的案件。經調查,部分農戶因罌粟與常見花卉虞美人的外形相似而誤種。(1)由于虞美人和罌粟同屬于罌粟屬的植物,故在外形上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因這兩類植物分屬于不同的________,所以仍存在著較大的差異。(2)為幫助大家分辨兩種植物,小科整理歸納了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如下表所示:植物名稱虞美人罌粟莖細弱有絨毛壯實光滑葉葉邊呈分裂狀,葉較窄葉邊不分裂,呈鋸齒狀花花瓣多為4片,邊緣平滑不開裂花瓣有重瓣,邊緣會開裂果實上有絨毛外表較光滑如圖為罌粟和虞美人的照片,據表信息可判斷________(填“甲“或”乙“)植物是罌粟。(3)毒品會損害人的免疫、神經、內分泌等系統(tǒng),而且具有很強的成癮性,一旦吸食很難戒除。下列選項中,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是

。A.不吸食、不注射毒品B.不走私、不販賣毒品C.不種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答案】(1)種(2)乙(3)A,B,C【解析】(1)由于虞美人和罌粟同屬于罌粟屬的植物,故在外形上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因這兩類植物分屬于不同的種,所以仍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2)對照圖表和圖片,罌粟花果實外表較光滑,乙圖中的果實外表較光滑,甲圖的果實外表上有絨毛,虞美人的莖細弱有絨毛,罌粟的莖壯實光滑,圖甲的莖細弱有絨毛,圖乙的莖壯實光滑。甲圖的花瓣邊緣不開裂,乙圖的花瓣邊緣會開裂。因此綜合所有的條件可以得出甲圖是虞美人,乙圖為罌粟。

(3)毒品會損害人的免疫、神經、內分泌等系統(tǒng),而且具有很強的成癮性,一旦吸食很難戒除。下列選項中,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是不吸食、不注射毒品,不走私、不販賣毒品,不種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30.(2021七上·蕭山期中)柿子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等功效,還沒熟透的柿子,是青色的。把青柿子放到米缸里,過一段時間柿子就會變成紅色。柿子成熟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呢?對于這個問題,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選取品種、大小、色澤、軟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青柿子70個,分成7組,分別置于不透光的盒內,放置于不同的溫度下,經過三天的時間,結果如下:組別第1組第2組第3組第4組第5組第6組第7組溫度/℃17202326293235顏色青色青黃色偏黃有點紅泛橙紅偏紅紅色軟硬硬硬偏硬有點硬有點軟偏軟很軟(1)該興趣小組研究的是問題是

?(2)該興趣小組是如何判斷三天后柿子的成熟情況?

。(3)該興趣小組做實驗時每組用10個柿子而不是1個柿子,目的是為了

?!敬鸢浮浚?)溫度是影響柿子成熟快慢的因素嗎?

(2)觀察三天后柿子的顏色和軟硬,越軟、越紅的柿子越成熟。

(3)防止一個柿子存在偶然性,實驗結果缺少說服力?!窘馕觥?1)從表格中看出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溫度,因此該興趣小組是溫度對柿子果實成熟的影響;

(2)由圖表格中可以發(fā)現隨著溫度的增加,柿子的顏色越來越紅,軟硬程度是越來越軟,故可觀察三天后柿子的顏色和軟硬,越軟、越紅的柿子越成熟;

(3)該興趣小組做實驗時每組用10個柿子而不是1個柿子,目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實驗中偶然因素很高,所以要多次實驗求平均值,為了避免偶然性。31.(2020七上·余杭期末)下面是小葉利用實驗室器材測量山茶油密度的實驗。(已知油的黏性強)(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然后調節(jié)________,使天平橫梁平衡。(2)接下來進行了以下四項操作:A.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0;B.將部分山茶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C.將燒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油的體積V;D.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山茶油的總質量m2;以上操作步驟中不必進行的步驟是________(填步驟序號)。測質量過程中添加砝碼的順序是________。(3)用上述步驟中測量得到的量表示“山茶油”的密度ρ=________?!敬鸢浮浚?)平衡螺母(2)A;先大后小(3)m1-m2/V【解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然后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橫梁平衡。

(2)測量山茶油密度的實驗步驟為:

B.將部分山茶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

C.將燒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油的體積V;

D.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山茶油的總質量m2;

那么沒有必要的步驟是測量空燒杯的質量,故選A。

測量質量的過程中,添加砝碼的順序為:先大后小。

(3)“山茶油”的質量為:m=m1-m2;

“山茶油”的密度為:ρ=32.(2021七上·臨安期中)實驗室用排水法測量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時,老師總是強調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1)“適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測量出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的水量范圍,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體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體放入量筒后,量筒內最低液面能夠滿足

時的水量;(2)現有一塊小石塊(體積為15厘米3)、兩個100毫升的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細線水等。請選上述材料,設計用排水法粗略測量小石塊體積的“最少水量”的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方法:用細線系住小石塊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內倒入一部分水讀出水的體積V0,把量筒2內的水緩緩倒入量筒1內,當水恰好浸沒小石塊時,停止滴水,讀出量筒2內剩余水的體積V1,此時量筒1內的水量V2即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

。(水面接近恰好浸沒小石塊時用膠頭滴管加水更準確);(3)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測出上題中小石塊體積的“適量的水”可能有(

)A.

5毫升

B.

50毫升

C.

80毫升

D.

95毫升【答案】(1)恰好全部浸沒(2)V0-V1(3)A,B,C【解析】(1)量筒內最低液面能夠滿足恰好全部浸沒時的水量。

(2)V2即為最少水量,結合題意可知,V2=V0-V1。

(3)A、小石塊的體積為15cm3=15mL,5mL+15mL=20mL<100mL,A不符合題意;

B、50mL+15mL=65mL<100mL,B不符合題意;

C、80mL+15mL=95mL<100mL,C不符合題意;

D、95mL+15mL=110mL>100mL,D不符合題意。四、解答題(共4題;共26分)33.(2021七下·臺州開學考)圖甲是小明媽媽洗碗時不小心把一個菜碟卡在了碗里。為了把菜碟取出來,小明把碗放入水中,讓碗和菜碟底部進入足量的水如圖乙所示。然后將碗放入冰箱冷凍室里一段時間,小明發(fā)現菜碟被擠出來了。請結合所學知識解釋為什么將碗放入冷凍室里一段時間后菜碟就會被擠出來?!敬鸢浮勘淅鋬鍪依餃囟鹊?,不斷吸收碗中水的熱量,水的溫度降到凝固點,使碗中的水發(fā)生凝固現象,一定質量的水凝固成冰密度變小,體積變大,菜碟就被給擠出來。34.閱讀下列資料,并回答問題。華南虎,是我國特有虎種,也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曾經廣泛分布于華南地區(qū)。50年代后期,華南虎還可能有4000個個體。由于受政府收購虎皮的鼓勵和華南虎被認定為害獸的原因,導致華南虎被大量捕殺,數量急劇下降。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fā)展,毀林種糧等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華南虎的棲息地受到破壞。同時由于林木資源無節(jié)制的砍伐,華南虎所捕獵的動物(如鹿、麂、山羊等)種群數量減少,使華南虎數量進一步下降。直到1977年,華南虎才被宣布為保護動物,但為時已晚,華南虎只剩不到200個個體。由于分布過于散亂,加上偷獵屢禁不止,1991年調查估計,野外只剩不到20只華南虎,且分散于各省。據調查,浙江省慶元縣百山祖自然保護區(qū),就有華南虎的蹤跡。當地政府為拯救它,設立了華南虎棲息地保護的建設項目:一方面采取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措施,擴大自然保護區(qū)的范圍;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百山祖華南虎繁育研究中心,對華南虎進行野生豢養(yǎng)和人工繁育,擴大華南虎的種群數量。同時在華南虎現有活動范圍地區(qū)加強宣傳教育,嚴禁獵殺野生動物。(1)華南虎成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的原因是________。(2)華南虎現處于一個隔離的且數量大為減少的狀態(tài),潛在的危險是將喪失生物多樣性中的________多樣性。(3)簡要寫出造成華南虎數量下降的原因(寫出兩點):________。(4)寫出慶元縣百山祖政府為拯救華南虎所要采取的措施:________?!敬鸢浮浚?)華南虎的數量本來就已經很少了,而且在不斷地減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