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_第1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_第2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_第3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_第4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業(yè)一、單項選擇題:1.“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1)占星術(2)自然現(xiàn)象、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3)祭天的文字(4)天文知識2.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詞的書是()。(1)《文選》(2)《尚書》(3)《史記》(4)《說苑》3.中國古代文獻中“文化”一詞的最初含義是()。(1)文字(2)花紋(3)以文教化(4)學歷4.在文化定義上最主要的區(qū)別是分為()。(1)狹義文化和廣義文化(2)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3)物質文化和物質文明(4)文化事像和文化產(chǎn)品5.“人類一切物質和精神的積淀,包括人類創(chuàng)造的全部物質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稱為()。(1)狹義文化(2)廣義文化(3)文化內(nèi)涵(4)文化事像6.狹義的文化側重的是()。(1)物質財富(2)事物的復合體(3)能力與習慣(4)人類的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創(chuàng)造7.由人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1)審美文化(2)精神文化(3)觀念文化(4)物化的精神文化8.符號作為文化的載體,最主要的特征是()。(1)具有表意性(2)具有語言性(3)具有儲存性(4)具有圖形性9.“中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商末周初的()。(1)甲骨文上(2)銅器銘文上(3)竹簡上 (4)絲織品上10.在國際文書上第一次使用“中國”為國家名稱是在( )。(1)戰(zhàn)國 (2)唐朝(3)明朝 (4)清朝11.“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是誰提出的( )。(1)齊桓公 (2)秦始皇(3)朱元璋 (4)孫中山12.中國獨特的大陸海岸型半封閉式的自然環(huán)境, 具有中國地理環(huán)境的大陸整體性特點,決定了中國文化()。(1)歷史悠久性(2)自成體系獨立發(fā)展的道路(3)歷史封閉性(4)超穩(wěn)定結構13.人類存在和人類文化賴以產(chǎn)生的基石是()。(1)地理環(huán)境(2)生活環(huán)境(3)政治環(huán)境(4)社會環(huán)境14.中國的萬里長城最早修筑于()。(1)春秋戰(zhàn)國(2)秦漢(3)隋唐(4)明清15.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后來經(jīng)濟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經(jīng)濟趕上甚至超過了北方是在( )。(1)漢代 (2)南北朝(3)唐代 (4)宋代16.中國封建國家的中央集權專制制度不斷得到強化, 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是在( )。(1)秦漢時期 (2)隋唐時期(3)宋元時期 (4)明清時期17.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人們被長期束縛在土地上,養(yǎng)成了( )。(1)崇尚科學的態(tài)度 (2)迷狂幻想的習慣(3)因循守舊的心理 (4)敢于冒險的精神18.中國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政策需要是( )。(1)重工 (2)重商(3)尚農(nóng) (4)謀利19.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環(huán)境的最大特點就是( )。(1)官本位制 (2)宗法制與君主專制相結合(3)皇權主義 (4)宗教神權占統(tǒng)治地位20.宗法觀念在封建時代演化成了社會倫理體系, 構成傳統(tǒng)社會人際關系準繩的是( )。(1)封建等級制 (2)任人唯親(3)“三綱五?!?(4)家國同構21.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手工業(yè)技術專著是( )。(1)《周易》 (2)《營造法式》(3)《工部工程做法則例》(4)《考工記》22.封閉的里坊制度是以前城市結構上的一個特點, 自何時開始廢除了封閉式的里坊和夜禁制度( )。(1)漢朝 (2)唐朝(3)北宋 (4)南宋23.清朝早期都城盛京故宮在( )。(1)今哈爾濱市 (2)今長春市(3)今沈陽市 (4)今興城市24.古來素有“虎踞龍盤”之稱著名的古城建筑遺存是指 ( )(1)南京城 (2)西安府城墻(3)北京城 (4)平遙古城25.中國古代建筑完全成熟階段在 ( )(1)宋朝 (2)唐朝(3)元朝 (4)明朝26.戰(zhàn)國中期以后,君王死后的葬身之處專稱((1)墓 (2)墳(3)陵 (4)封丘27.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縣城建筑的典型代表是

( )

)。(1)平遙古城 (2)蓬萊水城(3)麗江古城 (4)大興城28.中國第一座皇帝陵是( )(1)黃帝陵 (2)秦始皇陵(3)邯鄲趙王陵 (4)燕下都王陵29.在中國帝陵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為寶城寶頂式最后定型的帝陵是 ()(1)明孝陵(2)秦始皇陵(3)明成祖的長陵(4)清東陵30.號稱明長城“天下第一關”的是()(1)嘉峪關(2)娘子關(3)山海關(4)居庸關31.號稱“千佛洞”的石窟寺位于()(1)今山西?。?)今新疆地區(qū)(3)今河南?。?)今四川省32.中國著名的大足石窟位于()(1)今山西?。?)今甘肅?。?)今河南?。?)今四川省33.中國最大的一尊石刻彌勒佛是()(1)云岡“曇曜五窟”(2)重慶市長江南岸的大彌勒佛石像(3)樂山大佛(4)唐代敬善寺洞阿彌陀坐佛34.后人在哪個石窟意外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 ”,后成為國內(nèi)外學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課題(

)(1)龍門石窟(3)云崗石窟

(2)莫高窟(4)天水麥積山石窟35.1957年在原址上建立的中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是( )。(1)半坡村遺址 (2)殷墟遺址(3)唐大明宮含元殿遺址( 4)周口店遺址36.以下哪個古人類文化遺址于 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1)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 2)趙邯鄲故國(3)“阿房宮”遺址(4)周原遺址37.由于有其碑石立于西門外,故號稱“天下雄關”的是()。(1)遼東鎮(zhèn)和薊鎮(zhèn)長城(2)河北的山海關(3)北京的居庸關(4)甘肅的嘉峪關38.中國建筑的完全成熟階段是在()。(1)春秋戰(zhàn)國時期(2)秦漢時期(3)隋唐時期(4)明清時期39.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都城是()。(1)秦都咸陽(2)東漢都城洛陽(3)南京應天(4)隋唐的長安城40.被世界人類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為簡潔、 生動地表達了一種對一個偉大文明的進步產(chǎn)生過偉大影響的宇宙觀的建筑是()。(1)孔廟(2)天壇(3)關帝廟(4)武侯祠41.中國歷史文化遺物,現(xiàn)在規(guī)范的簡稱為()。(1)古玩(2)古器物(3)古董(4)文物42.人類最早使用的生產(chǎn)工具是()。(1)骨器(2)石器(3)陶器(4)銅器43.石器對青銅器制造的影響體現(xiàn)在何處()。(1)在形制上(2)在紋飾上(3)在技術上(4)在硬度上44.金縷玉衣出自哪個陵墓()。(1)秦始皇陵(2)西漢中山王劉勝陵墓(3)明萬歷定陵(4)清乾隆裕陵45.“瀆山大玉?!笔悄某暮畏N器具()。(1)夏代的青銅器(2)唐代的漆盤(3)元朝的大型玉制盛酒器(4)明朝的瓷碗46.人類歷史上最早通過火的作用使一種物質變成一種使用器物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1)制陶(2)煉鐵(3)燒制瓷器(4)鑄造銅器47.我國燒制出真正的瓷器是在什么時候()。(1)西漢(2)唐代(3)東漢(4)宋代48.三彩陶器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1)漢代(2)唐代(3)遼代(4)宋代49.鈞窯的窯變技術生產(chǎn)出的瓷器是()。(1)白瓷(2)黑花白地瓶(3)斑斕彩色瓷(4)青瓷50.宋代最著名的白瓷窯是()。(1)定窯(2)邢窯(3)耀州窯(4)磁州窯51.漢代有大量馬蹄金、金餅、黃金投入()。(1)文化領域(2)流通領域(3)裝飾領域(4)生產(chǎn)領域52.山東出土的東漢環(huán)首鋼刀是()。(1)鐵刀(2)鍛鐵刀(3)百煉鋼刀(4)隕鐵鋼刀53.中國青銅器源于()。(1)長江流域(2)黃河流域(3)遼河流域(4)珠江流域54.人類繼石器、陶器之后,創(chuàng)造和使用的金屬器具是()。(1)金銀器(2)鐵器(3)青銅器(4)錫器55.目前發(fā)現(xiàn)商代最重的青銅器是()。(1)婦好墓出土的偶方鼎(2)婦好墓出土的三連甑(3)“后母戊”方鼎(4)鄭州出土的大方鼎56.確切記載了武王伐紂日期的青銅器是()。(1)何尊(2)利簋(3)盂鼎(4)禹鼎57.刺繡佛像最早出現(xiàn)在哪朝()。(1)南北朝(2)漢朝(3)唐朝(4)明朝58.古代西方人所說的“光輝奪目,人巧幾竭”,是指中國什么產(chǎn)品()。(1)陶器(2)瓷器(3)絲綢(4)漆器59.明顧繡《杏花村圖》創(chuàng)意源于什么()。(1)宋《清明上河圖》(2)元《富士山居圖》(3)古曲《春江花月夜》(4)唐詩《清明》60.金絲嵌珠寶龍冠和金龍鳳冠自哪座陵墓()。(1)漢中山王劉勝墓(2)明萬歷定陵(3)清孝陵(4)清泰陵二、多項選擇題1.文化的實質含義是( )。(1)自然界的“人類化” (2)哲學(3)語言文字 (4)人類活動及其結果的人化性質(5)人類世界區(qū)別于自在世界的本質特征2.文明與文化既有緊密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主要區(qū)別是指( )。1)先有文化,后有文明(2)文化是社會進步的客觀標志和尺度3)文明是文化的積極方面(4)文明是文化的結果和表現(xiàn)5)文明的外延大于文化3.構成文化基本形式結構的一些必要成分,稱之為文化要素,它們是((1)器物體系 (2)認知體系(3)符號體系 (4)關系體系(5)規(guī)范體系4.學者們對中國文化進行分類,一般依據(jù)的最主要因素是( )。

)。(1)社會群體(2)時空(3)要素結構(4)功能(5)心態(tài)5.按文化圈的特征分類,中國文化可劃分為()。(1)中國中原地域文化(2)中國周邊地域的文化(3)中國大陸文化(4)中國民間文化(5)中國下層的歷史文化6.“中國”一詞在古文獻中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它的含義還有()。(1)中原的諸侯國(2)中華(3)“居四方之中”(4)國號(5)天子的畿輔7.中國文化又可稱為()。(1)中華文化(2)華夏文化(3)炎黃文化(4)中原文化(5)中州文化8.中國歷史文化實際是指()。1)中國傳統(tǒng)文化(2)與中國當代文化相對而言的文化3)中國文化傳統(tǒng)(4)對中國文化不同時代的一種劃分5)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存在9.下列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 )1)文化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文化的含義有所不同2)文化傳統(tǒng)不如傳統(tǒng)文化廣泛3)文化傳統(tǒng)貫穿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4)文化傳統(tǒng)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5)傳統(tǒng)文化不如文化傳統(tǒng)廣泛10.關于中華大地的整體地勢,下列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1)西高東低 (2)分三級階梯式逐級下降

)3)盆地和平原約1/3(4)大多的河流都由西往東流5)大多的河流都由北往南流11.中國歷史文化地理環(huán)境形成的主要特征有( )。1)降雨量由東南往西北遞減2)農(nóng)業(yè)與牧業(yè)的明顯分野3)人口分布的總格局是東南稠密、西北稀疏4)中國文化是一種大陸文化5)漫長的海岸線決定中國文化是一種海洋文化12.中國萬里長城在歷史上所發(fā)揮的作用是( )。1)以防游牧者的進攻(2)保護農(nóng)耕文明3)阻止了文化交流(4)激化了民族矛盾5)從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來看是進步的13.古代對自然環(huán)境利用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1)逐水草而居(2)興修水利(3)開運河(4)人口的遷徙(5)丘陵和山地的開荒造田14.西周宗法制度的基本特點是()。(1)哥死弟及(2)嫡長子繼承制(3)分封制(4)宗權與政權緊密結合(5)嫡庶均分財產(chǎn)15.在世界歷史發(fā)展中,下列的哪些文明古國文化是因外族入侵而中絕的()。(1)古埃及(2)古中國(3)古印度(4)古希臘(5)古羅馬16.中國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文化孕育出的古代政治思想有()。(1)“重農(nóng)”(2)“重民”(3)“民主主義”(4)“民本主義”(5)“新民主主義”17.世界上出現(xiàn)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五彩繽紛,豐富多樣,但是最基本的兩種形態(tài)是()。(1)君主制(2)共和制(3)君主立憲制 (4)民主共和制(5)民主集中制18.歷史上出現(xiàn)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四世三公”等現(xiàn)象,證明了在以古代農(nóng)業(yè)自然經(jīng)濟為基礎的宗法社會里的( )。(1)任人唯親原則 (2)以家族為本的宗法思想(3)考試選拔原則 (4)血緣觀念原則(5)親親原則19.中國“崇古敬宗”的倫理文化既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具有持久凝聚力的精神保障,也對中華文化產(chǎn)生了負面的影響,其主要的消極表現(xiàn)是( )。1)迷戀守成,“厚古薄今”2)循規(guī)蹈矩、因襲保守3)限制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力度4)唯古、唯書5)循環(huán)往復和“故土難移”的文化心態(tài)20.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整體特質是( )。1)源遠流長,綿延不絕2)博大精深,包羅萬象3)大放異彩,獨具一格4)王朝更替,脈絡斷裂5)單一直線,多源多體21.中國歷史文化遺跡包括( )。(1)古建筑、古遺址 (2)古墓葬、石窟寺(3)古長城 (4)古園林(5)古字畫22.漢朝先后修建的兩大規(guī)模宏偉的都城是( )。(1)咸陽 (2)鄴城(3)長安 (4)洛陽(5)鎬京23.中國古代歷史文化遺存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1)器物體系(2)歷史價值(3)藝術價值(4)科學價值(5)規(guī)范體系24.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中國帝王陵墓建筑有()。(1)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2)南京明孝陵(3)北京明十三陵(4)清陵(5)漢墓群25.下列中國歷史文化遺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的有()。(1)萬里長城(2)周口店“北京人”(3)孔府與孔廟(4)布達拉宮及附屬項目(5)武當山古建筑群26.以下哪個城市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南京(2)大同(3)唐山(4)開封(5)安陽27.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中國古村落是()(1)喬家大院(2)西遞村(3)喬家堡村(4)宏村(5)王家大院28.中國古建筑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其木構架主要有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是()(1)井干(2)十字脊(3)穿斗(4)丁字脊(5)抬梁(附斗栱)29.使用木構架的優(yōu)點是()。(1)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2)隔熱、防震作用(3)防腐作用(4)透明作用(5)木構的彈性可減緩震動和防止斷裂30.下列說法中,哪些與“胡同”一詞的來由有關( )。(1)“胡人大同”之意(2)“浩特”,諧音“胡同”(3)胡服騎射(4)蒙古語“井”的意思(5)胡漢同一31.中國古代的宮殿建筑至今保存完整的有()。(1)東漢都城洛陽(2)明清紫禁城(3)宋都開封城(4)盛京(5)隋唐的長安城32.中國古代園林按建設的占有者身份區(qū)分有()。(1)皇家園林(2)官員園林(3)私家園林(4)將軍園林(5)寺院園林33.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有()。(1)山水相依(2)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3)氣候涼爽宜人(4)建筑美與自然美相融合(5)詩情畫意般的情趣34.以下園林哪些屬于皇家園林()。(1)頤和園(2)留園(3)避暑山莊(4)羅布林卡(5)拙政園35.以下遺址哪些屬于五代宋元明清時期文化遺址()。(1)元上都遺址(2)金上京會寧府遺址(3)北宋東京城遺址(4)鄴城遺址(5)大明宮遺址36.中國的三大石窟是( )。(1)云岡石窟 (2)龍門石窟(3)莫高窟 (4)大足石窟(5)伯孜克里克石窟37.從墓葬發(fā)展史上可以看出,古帝王陵墓的封頂主要有哪幾種方式 ( )(1)“方上” (2)“以山為陵”(3)“寶城寶頂”(4)“石棚”(5)“不封不樹”38.中國的石窟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1)新疆地區(qū)(2)中原北方地區(qū)(3)中國南方地區(qū)(4)西藏地區(qū)(5)內(nèi)蒙古地區(qū)39.以下遺址哪些屬于秦漢文化遺址()。(1)秦兵馬俑坑(2)新疆樓蘭古城遺址(3)殷墟遺址(4)“阿房宮”遺址(5)周原遺址40.陵園建筑的地上建筑部分由哪三部分組成()。(1)神道(2)祭祀用的殿堂(3)“黃腸題湊”(4)護陵監(jiān)(5)“石棚”41.對歷史文化遺物的分類,國家文物管理部門和學術界首先是根據(jù)其存在形態(tài)分為()。(1)可移動文物(2)質地分類(3)價值分類(4)器物排隊(5)不可移動文物42.我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物的基本特征是()。(1)磨制石器(2)制陶(3)紡織(4)骨器(5)青銅43.中國古代玉的產(chǎn)地很普遍,主要產(chǎn)地有()。(1)新疆的“和田玉”(2)南陽的“獨山玉”(3)廣東的“佛山玉”(4)遼寧的“岫巖玉”(5)云南的“大麗玉”44.乾隆時期精心雕琢的三大巨型玉器是()。(1)“瀆山大玉海”(2)“丹臺春曉玉山”(3)“云龍玉甕”(4)“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5)“鏤空壽字玉”45.我國新石器時代陶器制作達到頂峰的代表性器物是()。(1)貼金鎧馬騎俑(2)磨光黑陶(3)蛋殼黑陶(4)暈染彩陶(5)人頭像彩陶壺46.制陶業(yè)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在用途上形成了不同的種類主要有()。(1)日用器皿(2)隨葬明器(3)藝術制品(4)建筑材料(5)農(nóng)具47.魏晉南北朝時以越窯青瓷質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