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心理學(第三版)PPT全套教學課件_第1頁
體育心理學(第三版)PPT全套教學課件_第2頁
體育心理學(第三版)PPT全套教學課件_第3頁
體育心理學(第三版)PPT全套教學課件_第4頁
體育心理學(第三版)PPT全套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體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概述

體育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學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體育心理學簡史和發(fā)展方向體育學習的心理學基礎學習目標學完本章后,你將能夠解釋以下的重要問題和關鍵概念:重要問題▲體育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的關系?!w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w育心理學的多維性?!鴮W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鴩鴥韧怏w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歷史及其發(fā)展方向。關鍵概念體育心理學

應用運動心理學

實驗室實驗法

自然實驗法

準實驗法

簡單反應時

復雜反應時體育心理學的定義&研究對象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體育心理學(psychologyofphysicaleducation)研究目的:提高教與學的效果。研究對象:學生&教師。側重研究: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特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變化。運動心理學(sportpsychology)研究目的:提高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研究對象:運動員&教練員。側重研究:競技運動訓練和比賽中的心理現象,特別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和變化。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鍛煉心理學(exercisepsychology)研究目的:參與體育鍛煉的前因和心理效應。研究對象:大眾。側重研究:體育鍛煉過程中的心理現象。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

三者研究的共同點:研究的對象都是參與身體練習活動的人;研究的內容涉及到從事身體練習活動中人的心理現象,如認知、情感、動機、個性等等;研究方法相同。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本書取名體育心理學的考慮本書所講的“體育”是指廣義的體育,包括體育教育、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這三個學科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尚未完全獨立,互用概念的現象比較多見;考慮到目前我國體育專業(yè)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未來工作的需要,從事體育教育工作。國外學者的定義:Pargman(1998)認為,運動心理學是通過運用人類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和原則試圖解釋、預測或改變與運動相關的行為。Anshel(2003)提出,運動心理學是研究在運動參與背景下的人類行為及人類行為如何被三種基本來源即運動員、團隊領導(如教練員)和這些個體相互作用的環(huán)境條件所影響。Gill(1979)指出,競技和健身運動心理學是對人及其行為在競技及健身運動情境中的科學研究。概念的界定概念的界定國內學者的定義:張力為(2003)指出,體育心理學是研究人在體育運動中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祝蓓里等人(2000)認為,體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從事體育活動(包括體育教學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專門條件下的心理現象及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本書:體育心理學是研究體育運動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為的科學。具體而言,體育心理學就是研究體育運動情境中認知、情感和行為的科學。學科性質體育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也是體育教師所必須掌握的教育學科。研究對象人的各種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心理特點或品質,在體育活動影響下變化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人的各種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心理特點或品質,對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影響或作用。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人的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心理特點或品質的特殊要求。動作技能的獲得和發(fā)展的心理規(guī)律。體育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心理現象。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任務理論任務:揭示體育活動與人的心理(包括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心理特點或品質,以及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揭示體育教學條件下動作技能的獲得和發(fā)展的心理規(guī)律,豐富普通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有關方面的內容。研究任務實踐任務:直接為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服務,即為有效進行體育教學、鍛煉和競賽提供科學的心理學依據。學習目的一是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響個體的生理表現;二是理解參與體育活動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發(fā)展、健康和幸福。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法實驗室實驗法自然實驗法準實驗法

現場研究法心理測量法實驗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是心理學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揭示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在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并已得到廣泛的運用。優(yōu)點在于可以在任意時間內進行周密的觀察,而且別人可以驗證,具有科學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認的客觀性。實驗室實驗法指在實驗室內借助各種儀器系統(tǒng)地操縱一個或多個變量而進行的實驗。優(yōu)點:實驗者能夠有效地控制實驗中的各種變量。缺點:人為的痕跡過多,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需要有昂貴的實驗儀器。自然實驗法指由實驗者在自然的條件下創(chuàng)設一定的實驗情境,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量而進行的實驗。優(yōu)點:被試的反應比較真實自然。缺點:實驗組與對照組條件難于控制得完全一致。準實驗法指在某些自然情境下將實驗室實驗作一些變通處理,但仍然利用真正的實驗設計的某些方法來收集資料而形成的實驗。優(yōu)點:使用起來有一定的靈活性。缺點:對變量的操縱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F場研究法指到實際的現場進行詢問或觀察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不對被試進行控制,不對被試施加影響。優(yōu)點:簡單。缺點:研究者對所觀察的事項不能隨意地加以控制或操縱,從現場研究所收集到的資料不容易明確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故結論的科學性難于保證。心理測量法心理測量法是指使用心理學家已經編制好的標準化測量工具進行研究的方法。采用心理測驗法時,要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正確地選擇測量工具。在使用這些測量工具時,一般要經過專門的培訓,或者是由受過嚴格訓練的心理學工作者來實施。研究方法小結具體到體育心理學研究時,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應該根據研究的目的、任務和課題內容確定。為使研究成果更接近實際,體育心理學研究者常常同時選用幾種方法來進行研究(以一種方法為主)。體育心理學的多維性這些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都能從不同的角度解釋身體練習中的心理學問題,并可加以應用;同時,也促進體育心理學學科的發(fā)展。學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及體育活動的特點體育教學活動的特殊性體育教師必須了解自己的工作對象體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體育活動的競賽特點體育教學活動的特殊性體育教師心理上的緊張;體育教師的生理負荷大;體育教師在進行戶外教學活動。

體育教師特殊的各種條件,要求他們具備特殊的心理素養(yǎng)。體育教師必須了解自己的工作對象體育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才能有效地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體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體育教學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之外,還要遵循動作技能獲得和發(fā)展的心理規(guī)律,以及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特殊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體育活動的競賽特點如果體育教師能恰當激發(fā)學生競賽時的活動動機和情緒的興奮水平,更好地掌握和調整學生的心理負荷,將有利于提高體育課堂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方法,在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時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形成最佳的競技狀態(tài)。學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

體育實踐工作的需要體育教學實踐的需要學校運動隊訓練和比賽的需要

體育科學研究的需要體育心理學簡史&發(fā)展方向19世紀的動作心理學體育心理學的前身是動作心理學。19世紀的體育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與動作和運動速度有關系的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內容。主要成果:反應時的研究反應時間反應時間指從刺激的出現到第一個反應開始間所經過的時間間隔,又稱反應時或反應的潛伏期。反應時分為簡單反應時和復雜反應時兩種。簡單反應時(S——R)指對單一刺激作出第一個反應所需要的時間間隔,或是指對于事先知道的某種刺激作出事先規(guī)定的反應所需要的時間間隔。感知信號刺激聯想(也即在頭腦中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反應復雜反應時(S1——R1;S2——R2;S3——R3)又稱選擇反應時,是指要求對不同刺激作出相應的不同反應所需要的時間間隔,或是指對于事先不知道實際要出現的是何種刺激,也不知道要以什么樣的動作去回答,而對不同的刺激作出相應的反應所需要的時間。反應時與運動速度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反應時與運動速度在同一組被試中沒有高相關。體育心理學簡史——國外篇1898年,Triplett調查了一個今天我們稱作“社會促進”的現象,他發(fā)現自行車選手在同他人比賽時速度會更快。1913年,

Coubertin著《運動心理學試論》。1923年,Griffith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開設世界上第一個運動心理學課程。1925年,Griffith建立世界上第一個運動心理學實驗室。1926年,Griffith編寫第一部運動心理學教科書《教練心理學》。1928年,Griffith出版了《運動心理學》。1927年和1930年,前蘇聯中央體育部學院心理工作者涅恰耶夫兩次出版了《體育心理學》。40年代和50年代,許多運動技能學習實驗室相繼成立,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更為復雜和科學的方法。1965年,在羅馬召開第一屆運動心理學會議,成立了國際運動心理學會。1970年,《國際運動心理學雜志》創(chuàng)刊。

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運動心理學的發(fā)展。體育心理學簡史——國外篇早期與近代的發(fā)展:毛澤東《體育之研究》開始闡明體育活動的心理功能。1926年,馬約翰第一篇論文《運動的遷移價值》。1942年,全國武術和體育研究院吳文忠、肖忠國編輯出版了我國第一部《體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簡史——中國篇體育心理學簡史——中國篇20世紀80和90年代的發(fā)展:1979年,中國心理學會體育運動心理專業(yè)委員會

成立。1980年,中國體育科學會運動心理學會成立。1986年,中國運動心理學會加入國際運動心理學會。1991年,中國運動心理學會為發(fā)起國之一,組織建

立亞洲及南太平洋地區(qū)運動心理學會。2000年以后的發(fā)展競技運動領域的心理學問題:心理訓練方法、心理訓練評價、心理選材、興奮劑的心理學問題等。大眾的體育鍛煉心理學問題:鍛煉的參與動機和鍛煉的心理效應等。體育教育教學領域的心理學問題:體育學習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動機和心理效應、運動技能學習、體育教學中的差異心理等。體育心理學研究方法問題:量表研制、儀器開發(fā)、實驗設計等。體育心理學簡史——中國篇體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方向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的分工將更為明確運動心理學的專業(yè)領域將進一步細化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將趨向綜合化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將更加廣泛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

的分工將更為明確從近20年的發(fā)展來看,三門學科不斷朝著各自的方向發(fā)展,未來分工將會越來越明確,各自將會建立更為完善的學科體系。教材各自分化:《運動心理學》《體育心理學》《鍛煉心理學》運動心理學的專業(yè)領域將進一步細化

學術運動心理學:進一步研究運動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該項任務主要由大學和研究所的運動心理學教授或研究人員承擔。

應用運動心理學:將體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應用于運動情境之中,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學者稱為應用運動心理學家。臨床運動心理學:處理運動員的情感障礙和人格障礙的問題。教育運動心理學:理解運動心理學的原理,并努力將這些原理傳達給運動員和教練員。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將趨向綜合化研究手段綜合化:綜合化不僅表現為研究方法中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的統(tǒng)一,也表現為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更表現為運用不同學科的方法。研究工具中國化:諸多的中國式量表已經或者正在被開發(fā),越來越多的適用于中國人的心理測試系統(tǒng)將被研制出來,使得運動心理學的研究體現出中國化的特色。研究思路程序化:遵循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常規(guī)思路進行。研究范式生態(tài)化:運動心理學研究的儀器、設備變得小巧和可攜帶。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將更加廣泛體育鍛煉產生心理健康效應的中介機制究竟是什么?心理選材的指標在多大程度上能預測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體育學習對學生的心理成長和發(fā)展的作用究竟多大?……第四節(jié)體育學習的心理學基礎問題一、什么是心理學?問題二、心理學與體育學習有什么關系?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及動物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和人際關系等眾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fā)生關聯。心理學的三大勢力和五個學派一、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二、認知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三、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四、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一、行為主義心理學與體育學習操作性條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巴甫洛夫斯金納行為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behavioralpsychology)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以客觀的方法研究人類的行為,從而預測和控制有機體的行為。它可分為古典行為主義學派和新行為主義學派以及新的新行為主義學派。古典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則為托爾曼、赫爾、斯金納等人,新的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有班杜拉、米契爾等人。JohnB.Watson行為主義心理學對體育教育的啟示

對體育學習影響較大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首推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強化學說:刺激——反應——強化例:強化理論在乒乓球訓練中的應用1.強調重點掌握乒乓球運動技能的動作要領2.強調在練習與模仿學習中不斷給予強化3.強調通過類比和替換來進行乒乓球運動技能學習4.強調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乒乓球運動技能的學習5.體育教師主要教給學生新的、創(chuàng)造性的運動技能6.強調體育教師要嚴格控制課堂教學,不能由學生自由發(fā)揮二、認知心理學與體育學習認知心理學:是從1950年代至1960年代間發(fā)展出來的一門研究認知及行為背后之心智處理(包括思維、決定、推理和一些動機和情感的程度)的心理科學。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相反,認知心理學家研究那些不能觀察的內部機制和過程,如記憶、注意、感知、知識表征、推理、創(chuàng)造力及問題解決的運作,其核心是輸入和輸出之間發(fā)生的內部心理過程。加涅奧蘇伯爾認知心理學對體育教育的啟示刺激——認知——反應認知心理學對體育教育的啟示1.強調學習內容的基礎性和呈現方式的多樣性2.注意建立學習內容的層級結構3.重視發(fā)揮學生已有知識和技能的作用三、建構主義心理學與體育學習建構主義心理學: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fā)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主要包括以簡·皮亞杰(JeanWilliamFritzPiaget)為代表的認知建構主義和以列夫·維果斯基(LevVygotsky)為代表的社會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一種關于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皮亞杰維果斯基建構主義心理學對體育教育的啟示1.強調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體育學習2.強調“自上而下”的學習策略3.注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四、人本主義心理學與體育學習人本主義心理學: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創(chuàng)立,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和其他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并強調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稱為自我實現。提倡真正的學習應以人的整體性為核心,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習的本質應是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馬斯洛羅杰斯人本主義心理學對體育教育的啟示人本主義心理學對體育教育的啟示1.重視學生的健康、全面、和諧發(fā)展2.重視意義學習,強調非認知因素的重要性3.重視學習的方法,強調學習的過程4.強調“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Thankyou!第二章運動中的目標定向

和目標設置第三節(jié)體育活動中團隊目標的設置方法31第一節(jié)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2第二節(jié)體育活動中的目標設置目標定向學習目標定向成績目標定向目標設置掌握目標定向的概念、分類,學習目標定向和成績目標定向的區(qū)別,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目標定向的方法。目標設置的概念和作用,有效目標設置的原則,以及目標設置的具體方法。學習重點重要術語第一節(jié)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我要和你們好好合作,力爭完成任務!我一定要超過他們倆!一、何謂目標定向

(一)目標定向的概念:1.一些學者對目標定向的界定:

德威克等人(Dweck,1988)認為,目標定向是一種有計劃的認知過程,它具有認知、情感和行為的特征。烏爾旦和邁爾(Urdan&Maehr,1995)認為,目標定向是個體從事各種成就活動的理由和知覺。萬德瓦勒(Wandewalle,1999)認為,目標定向是個體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使自己的行為更為有效的內在特質。賓特里奇(Pintrich,2000)認為,目標定向是關于個體追求成功任務的理由,對目標任務的表征,它反應了個體對成就任務的一種內在認知取向,是一個關于目標、勝任、成功、能力、努力、錯誤和標準的有組織的結構系統(tǒng)。2.我國學者對目標定向的界定:成就目標定向是一種重要的動機變量,它是指個體參與某一活動時所依據的成就目標取向。它不是具體要達到的行為的數量標準,而是個體內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祝蓓里等,2000)。目標定向學習(掌握)目標定向【Leaning(mastery)goalOrientation】成績目標定向【performanceGoalorientation】(二)目標定向的分類1.目標定向的二分法通過尋求有利的評價和避免負面的評價來顯示和證明自己的能力。通過學習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環(huán)境來發(fā)展自己的能力。目標定向成績目標定向學習目標定向成績趨向目標成績回避目標2.目標定向的三分法目標定向成績目標定向學習目標定向成績趨向目標成績回避目標3.目標定向的四分法趨向掌握目標回避掌握目標二、學習目標定向和成績目標定向的區(qū)別相信努力、理解學習內容與他人合作可使學業(yè)進步學習目標定向試圖超過他人

成績目標定向1看待成功2運動的目的認識到努力學習、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學習目標定向成績目標定向產生知名度、富有競爭力3運動道德和攻擊性行為重視運動場上的道德修養(yǎng)學習目標定向成績目標定向對采用欺騙性手段獲得成功比較欣賞,易產生攻擊性行為4運動的快樂感不管是否獲勝都能從運動中獲得快樂感學習目標定向成績目標定向獲勝有快樂感,失敗無快樂5學習策略傾向使用不同策略、聽從指揮努力掌握新技能學習目標定向認為練習無效成績目標定向陳堅(1999)的研究表明,體育運動情境中,學習目標定向者與成績目標定向者在成就動機和行為等方面存在著差異(表1)。

目前,大量的理論性和驗證性研究都表明,學習目標定向是一種積極、主動和比較理想的目標定向狀態(tài),而成績目標定向是一種消極、脆弱、容易導致個體適應不良的目標定向狀態(tài)。三、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目標定向(一)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動作技能學習給予學生更多自由選擇和參與決策的機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在思考和解決自己的問題上。提高學生對于動作技能本身的重視,而不是關注自己的成績、得分比別人更好或更差。(二)合理運用表揚的激勵方式進行表揚時應多進行學生自身的縱向表現對比,減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橫向對比。發(fā)現學生通過努力、克服困難完成課堂任務時,應及時表揚。案例

一位體育教師在上過兩次跳高課后,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跳高技術的正確表象,他找到一個個子高,身體素質好,能夠較好地完成動作技術的學生進行示范。該學生較好地完成了跳高的各項動作技術,該教師對于該學生進行這樣的表揚“你看,×××能夠跳過這么高的高度,真的是很棒啊。同樣是我教,而你們怎么就不行?”該教師表揚的不恰當之處在于:

(1)該教師說“跳過了這么高的高度,真的很棒”,這句表揚的話只強調了學生跳過的高度,而沒有指出“棒”在什么地方,即沒有分析該學生跳高技術動作的優(yōu)點和不足,這種表揚方式易導致其他學生只注意了能否跳過這樣的高度,容易形成成績目標定向,不利于學生技能的學習。

(2)該教師說“同樣是我教而你們怎么就不行”,這種表揚方式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橫向對比程度,而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易使學生更加關注與他人對比的結果,不僅不易使學生形成學習目標定向,還易使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使學生關注如何更好地共同完成任務,而不是關注自己和其他同學誰更優(yōu)秀?;谛〗M之間進行比較,淡化個體的能力比較。采用多樣化的小組劃分方法,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三)合理采用分組教學的形式(四)合理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評價內容評價標準案例第二節(jié)體育活動中的目標設置一、何謂目標設置

在體育活動中,目標設置是指根據學生的體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確定在一定的時間期限內所要達到的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目標,以及達到目標所采用的步驟、策略和時間安排(祝蓓里,2000)。二、目標設置的作用4.能夠使學生為完成體育活動目標而主動地設計、執(zhí)行最適合的實現目標的策略和手段。3.能夠讓學生長時間地堅持參與體育活動。2.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努力并動員其能量,提高學生的運動表現。1.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和行為指向到體育活動任務上。三、體育活動中有效目標設置的原則(一)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設置目標設置目標體能水平技能水平心理素質……(二)設置明確、具體、可測量且容易觀察的目標清晰的目標提高0.2秒遠10厘米再多跑100米模糊的目標再快點!盡最大努力再堅持會?。ㄈ┰O置既有挑戰(zhàn)性又具有可實現性的目標太高了!太容易了!有意思!目標太容易體驗不到挑戰(zhàn)性無法激發(fā)體育學習動機目標太難反復努力仍達不到會產生挫折感動機與目標難度的關系曲線圖(四)設置長期和短期相結合的目標短期目標二短期目標一投籃成功率60%投籃成功率45%長期目標基礎水平投籃成功率80%投籃成功率30%(五)既設置目標又要提供反饋

目標設置結合反饋信息對改進表現的效果(六)盡量設置技術動作完成目標,而不是結果目標史元春、曹凱(2001)以六年級三個班的男生為對象(各班男生自然分組均是兩組),各男生組中隨機抽取5名學生作為被試,分別參加各小組的400米考核。行為目標組:告知在本次考核中要把自己的最高成績縮短3秒;結果目標組:告知在本考核中要把自己在上節(jié)課400米模擬測驗中的小組名次提前1名。實驗結果:行為目標組的15名被試有13名達到目標,400米成績平均提高3.4秒,并有14人,感到很愉快、很滿足;而結果目標組的15名被試只有6人達到目標,平均成績只提高1.8秒,有8人感到很愉快、很滿足。(七)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目標在足球教學課上進行頭頂球的練習,教師讓每個學生報出自己目前頭頂球的個數,將水平相同的人分在一組,而后,教師與各組學生一起分別制定出各組努力達到的頭頂球個數。這樣做,既體現了學生的個人意愿,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感,又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動機。目標設置舉例:階段性目標設置模式A=最近5次的平均值B=最近5次的最好成績C=平均值與最好成績之間差的絕對值∣A-B∣D=階段性目標下限(D=B)E=階段性目標中點(D-C)F=階段性目標上限(E-C)例如,一名13歲的少年運動員參加50米自由泳最近5次的測驗成績分別是26.48秒、26.43秒、27.12秒、27.82秒、26.69秒。計算過程如下:A=(26.48+26.43+27.12+27.82+26.69)/5=26.91秒B=26.43秒C=A-B=26.91-26.43=0.48秒D=B=26.43秒E=D-C=26.43-0.48=25.95秒F=E-C=25.95-0.48=25.47秒階段性目標設置計算樣例時間段平均成績(s)以往最好成績(s)中間點(s)最高限度(s)26.9126.4325.9525.47在進行完第6次成績記錄后,就要設定一個新的階段性目標。在設定第7個目標成績時,要去掉第1次的成績,添加上第6次成績,并按照上例加以計算和實施。如果實際成績沒有達到所預期的目標,也要將該成績納入到運算中,以便求出下一次的目標成績(即總是用最近5次的成績)。階段目標設置模式經改編后也可以應用于遠度、高度類項目。但要改變其計算內容(E=D+C,F=E+C)。階段性目標的中點(E)是較現實的,且比以往的最好成績(D)稍高,其上限(F)也允許有超水平的余地。既有上限,又有下限,并不定于一點,允許學生的測評成績在一定的范圍內浮動,利于鼓勵學生在該時間段內來實現目標。優(yōu)點第三節(jié)體育活動中團隊目標設置的方法1.團隊的定義

斯蒂芬?羅賓斯(StephenP.Robbins,1994)認為,團隊是指一種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一、何謂團隊2.團隊具有以下4個特點:(4)團隊成員對團隊的成敗負有責任。(3)團隊以實現共同目標為主要任務;(2)成員之間相互協調;(1)成員之間相互依存;二、團隊目標的作用團隊目標具有凝聚作用。1團隊目標具有導向作用。2團隊目標具有激勵作用。3三、團隊目標的設置方法計劃階段執(zhí)行階段檢查階段目標確定環(huán)節(jié)目標分解環(huán)節(jié)目標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目標評估環(huán)節(jié)1.團隊目標確定環(huán)節(jié)需要注意的問題:注意調整由誰確定目標與目的要一致目標內化團隊個人目標結合目標確定環(huán)節(jié)2.目標分解環(huán)節(jié)中的SMART原則:SMAR明確性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在哪些方面所要達成的行為標準??珊饬啃杂忻鞔_的數據作為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山邮苄宰寛F隊的所有運動員一起對這個目標達成共識。

實際性在現實的條件下目標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T

時限性必須指出什么時間要實現這個目標3.目標轉化成計劃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目標轉化成計劃責任分配到成員規(guī)定開始和結束時間注意跟蹤反饋確定所需人力物力采取的行動步驟確定目前情況及要達目的4.在目標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需要注意以下幾點:(4)注意成員之間的信息傳遞。

(3)及時反饋并給予指導。

(2)注意監(jiān)督并提供咨詢。(1)利用團隊目標實現團隊成員的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5.目標的檢查環(huán)節(jié)(1)目標的激勵與考核。建立健全系列目標考核體系引導、約束、激勵成員。(2)目標的檢查和調節(jié)。檢查評價目標的實施完成情況,防止出現偏差。四、設置團隊目標應注意的問題其次,注意不要低估團隊成員的潛力。2首先,注意不要設立高不可攀的目標。

1再次,制定目標不需要用太多的文字或數字。3最后,設置的團隊目標要通過各種渠道讓所有的團隊成員都知道。4復習題1.簡述各個專家學者對目標定向的概念界定。2.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形成學習目標定向?3.簡述體育活動中目標設置的定義和作用。4.簡述團隊的定義及團隊的特點。5.試述體育活動中的學習目標定向者和成績目標定向者在成就動機和行為等方面的差異。6.試述合理目標設置的原則。思考題1.請結合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在運動中的表現,分析自己及他人是什么目標定向?2.根據目標設置的原則,為自己設置學習某一運動項目的目標。3.請結合某一集體項目,為該項目的發(fā)展設置一個團隊目標。謝謝大家第三章第一節(jié)運動興趣問題1:你最感興趣的三種運動?問題2:為什么你這些運動感興趣?一、運動興趣的定義二、運動興趣的品質三、運動興趣的分類四、影響因素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一、運動興趣的定義興趣:是人們積極地認識和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重要動力。運動興趣:是指人們積極地認識、探究或參與體育運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動力。他是以人的一定的運動需要為基礎的。二、運動興趣的品質1.傾向性:運動興趣總是指向一定的體育項目或體育事件2.廣泛性:是指運動興趣指向對象范圍的大小,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3.穩(wěn)定性:是指運動興趣持續(xù)時間的長短4.運動興趣的效能:即對推動體育活動所產生的效果(消極/積極)三、運動興趣的分類1.根據運動興趣的內容,可以分為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2.根據運動興趣的傾向性,可以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3.根據運動興趣的廣泛性,可分為廣泛興趣和中心興趣4.根據運動興趣的深度、范圍和穩(wěn)定性,可分為有趣、樂趣和志趣有趣樂趣志趣四、影響因素1.運動需要的滿足2.現有運動技能水平3.運動內容的新奇性和適合性4.成功體驗的獲得5.融洽的師生關系第三章運動興趣和動機第二節(jié)運動動機學完本章后,你將能夠解釋以下的重要問題和關鍵概念:重要問題:運動動機的功能和種類。青少年學生運動動機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體育成就動機的提高。體育教學中的競爭與合作。學生體育態(tài)度的轉變。關鍵概念:運動動機

生物性動機

社會性動機

內部動機

外部動機

直接動機

間接動機

成就動機

合作學習

體育態(tài)度學習目標

運動動機是指由運動目標引發(fā)的,推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身體鍛煉活動的內部心理動因。一、運動動機的定義(一)發(fā)動功能(二)選擇功能(三)強化功能(四)維持功能二、運動動機的功能三、運動動機的種類(一)生物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二)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三)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

根據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的心理動因是以生物性需要,還是以社會性需要為基礎,可將運動動機分為生物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

生物性動機或原發(fā)性動機:為了獲得刺激、眩暈、運動欣快感覺和宣泄身心能量,滿足個體的生理性需要而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

社會性動機或繼發(fā)性動機:為了在體育活動中與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認同、發(fā)展友誼、追求完美、施展才能、獲得成功、贏得榮譽,滿足個體的社會性需要而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一)生物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

根據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的心理動因主要由自身內在需要轉化而來,還是由外界條件誘發(fā)而來,可以將運動動機劃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內部動機:來自于學生自身好動、好奇或好勝的心理,如渴望從體育活動中獲得身體上的快感、樂趣、刺激,以及希望滿足自尊心、上進心、榮譽感、義務感、歸屬感和自我決策、自我實現等心理需要的動機;

外部動機:由學生自身之外的誘因轉化而來的動機,如教師的表揚、同學的賞識、競爭獲勝的獎勵、榮譽,或因為迫于壓力、避免懲罰與升學考試等原因而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二)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根據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的心理動因指向體育活動過程、還是指向體育活動的結果,可以將運動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

直接動機:指向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的內容、方法或組織形式等當前、直接特征的動機;

間接動機:指向體育活動可能帶來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延遲、間接結果的動機。(三)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一)充分重視和利用學生的各種需要1、提高學生的內部動機2、激發(fā)學生的外部動機四、運動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1、什么是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一種較高級的社會性動機,是指個體積極主動地從事自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活動,并力求達到完美、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心理傾向。它是在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社會交往中習得的內在推動力量。2、體育成就動機的培養(yǎng)(二)提高學生的體育成就動機1、適當展開競爭(1)競爭的內容和形式多樣化,以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2)在三種競爭形式中,應以團體間競爭為主。(3)進行個體間競爭時,應當按照能力分為高、中、低三組。(4)競爭活動要適量。(5)在組織競爭活動中,注意提醒學生獲勝不是目的,發(fā)揮和展示出自己的

能力才是主要的目的;要避免個人主義,提倡相互鼓勵和團結互助;要鼓勵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防止驕傲情緒和自卑心理的出現。(三)適當展開競爭,積極組織合作2、積極組織合作

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利用師生尤其是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來促進學習,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1)小組目標、計分與獎勵(2)個人責任(3)成功機會均等(4)組間競爭(5)交往技能(6)注重個人需要1、運用多種反饋形式

社會性評價

象征性評價

客觀性評價

標準性評價2、恰當使用表揚和批評(四)及時反饋,肯定評價1、什么是態(tài)度

態(tài)度是個體對待外界對象(包括人和事物)較為穩(wěn)固的,由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種成分構成的內在心理傾向。

態(tài)度的認知成分是指個體對某種事物的知覺、理解和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或信念。

態(tài)度的情感成分是個體對態(tài)度對象評價后產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w育態(tài)度是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的綜合表現。(五)端正體育態(tài)度2、體育態(tài)度的認知基礎圖體育活動價值的結構模式3、體育態(tài)度的端正(1)體育態(tài)度的形成

體育態(tài)度的形成實際上是學生通過觀察和模仿等社會學習方法獲得體育價值觀和相應行為方式的社會化過程。1)直接模仿2)象征性模仿3)創(chuàng)造性模仿3、體育態(tài)度的端正(2)體育態(tài)度的轉變方向:體育態(tài)度從消極轉向積極,這是方向

上的轉變;強度:從較積極轉向很積極,這是強度上的

轉變。復習題1.什么是運動動機?可以分為哪幾類?2.運動動機有哪些功能?3.不同種類動機對學生的運動行為有什么影響?4.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運動動機?

思考題

如何從體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出發(fā),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謝謝!第四章運動歸因重要問題?利用所學的歸因理論解釋運動情景中的成敗原因。?青少年運動中習得性無助感的成因。?正確的歸因方法,克服運動中的習得性無助感。?影響運動歸因的內外部因素。?提高青少年運動自信心的再歸因訓練方法。關鍵概念?歸因?內外源?穩(wěn)定性?可控性?協相關原則

?習得性無助感?歸因訓練

歸因是指個體對自我或他人行為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解釋和推測的認知過程。人們進行歸因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在未來的活動中少走彎路,取得更好的成績。歸因活動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它滲透在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20世紀80年代以后,體育運動領域的歸因研究日趨增多,并逐漸成為體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這主要是因為個體對自己在體育運動中成敗原因的認知影響著他們在體育運動中的努力程度和堅持性,也影響著他們對所參加的體育運動的動機和情感、以及與他人的關系。通過改變歸因方式可以改變個體在體育運動中的行為。

在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中,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要提高體育學習、運動訓練的效果就必須及時地了解學生或運動員的體育學習和運動訓練的動態(tài),并幫助他們對已出現的體育學習或運動訓練、競賽結果進行正確的歸因,尤其是對成績不佳者要進行良好的歸因訓練,避免他們形成習得性無助感,使他們以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第一節(jié)歸因理論歸因理論是對行為與動機進行認知分析的理論。一、Heider的理論

歸因理論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Heider提出。他認為,行為的結果可以歸因于個人或環(huán)境的力量,或者同時歸因于這兩個因素。有效的個人力量是由“能力”和“努力”所構成。環(huán)境力量是由“任務的難度”和“運氣”所構成。“能力”和“任務的難度”相結合,形成了被稱之為“能夠”(或者“不能夠”)的維度。他所提出的基本的歸因模式見圖4-l。圖4-1簡化的Heider的歸因模式圖

上述的所有這些因素(努力,能力,任務的難度,運氣)結合起來影響著個體的行為結果。Heider認為,個人的原因與環(huán)境的原因是互補的。因而,他提出了下列公式:行為的結果=個人的力量+環(huán)境的力量二、Jones和Davis的相應推斷理論

這個理論由Jones和Davis提出。所謂“相應推斷”是指外顯的行為是由行動者內在的人格特質直接引起,或者說,一個人的行為與其人格特質是一致的。例如,當我們看到某個人在賽場上喜歡同別人吵架時,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人生性就具有攻擊性,那么,我們所采取的就是一種相應推斷的步驟。

如果人們能夠知道某一個體行為的真正目的,那么,對于其個性的推斷就會更有把握。對于行動者的意圖了解之后,下一個步驟就是對其個性本質的推斷。在從行動者意圖到行動者個性本質的推斷過程中,應考慮三個基本因素:社會贊許性、獨特性和選擇自由性。行為的社會贊許性越小、個體與他人行為的共同性因素越少,相應推斷的可靠性就越高。如果某人的行為是自由選擇的,那么,其行為與其態(tài)度是一致的,這有助于根據其行為來做出相應的推斷。三、Kelley的三度理論

Kelley(1967)認為,人們在歸因的過程中總是涉及三個方面的因素:客觀刺激物、行動者、所處關系或情境。這三個方面構成一個協變的立體框架,所以稱為三度理論。三度理論遵循的總原則是協變性原則。對上述三個因素的任何一個因素的歸因都取決于行為的下列三個變量:區(qū)別性、一貫性和一致性(章志光、金盛華,1996)。

四、Weiner的成敗歸因理論

Weiner提出以三個維度對成敗的原因進行分類:

(1)內外源維度。據此可把導致成敗的原因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2)穩(wěn)定性維度。據此可以把內部和外部原因再分為穩(wěn)定的原因和不穩(wěn)定的原因。

(3)可控制維度。根據穩(wěn)定和不穩(wěn)定的原因還可再細分為個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個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該理論是當前歸因研究中最有影響的理論。

內部的

外部的穩(wěn)定的

不穩(wěn)定的穩(wěn)定的不穩(wěn)定的可控的自己穩(wěn)定的努力自己不穩(wěn)定的努力他人穩(wěn)定的努力他人不穩(wěn)定的努力不可控的能力努力、健康任務難度

運氣表4-1

Weiner的歸因模型

五、Abramson的抑郁型和樂觀型歸因風格理論

Abramson認為歸因有抑郁型和樂觀型兩種風格。具有抑郁型風格的人常常從消極的方面去解釋生活和理解他人,他們傾向于把消極的事件歸于內部的、穩(wěn)定的和整體的因素,把積極的事件歸于外部的、不穩(wěn)定和局部的因素;而具有樂觀型風格的人傾向于把積極的事件歸于內部、穩(wěn)定、整體的因素,把消極的事件歸于外部的、不穩(wěn)定和局部的因素。

Peterson和Seligman在一項檔案研究中發(fā)現這兩種歸因風格對個體的健康有影響,究其原因可能是:抑郁型歸因風格影響個體的免疫系統(tǒng),其作用機制與緊張類似;抑郁型歸因風格的人不是一個好的問題解決者,他們注定會在問題解決中變得瘋狂;他們常常忽視自己的健康,缺乏適當的營養(yǎng)、睡眠和運動,在面對疾病的時候比較被動,不會主動地去尋求幫助。第二節(jié)

運動中的歸因分析

一、內部、外部歸因(一)內外源

在運動情境中,傾向于內部歸因的人常常將自己體育運動成績好歸因于自己運動能力強或努力;反之,傾向于外部歸因的人則常常把失敗看作是任務太難、自己的運氣不佳、教練員不好、裁判員不公平等外部原因。一般來說,內部歸因的個體的成績要比外部歸因的個體成績好。因此,可以將內外源的位置與其能力結合在一起,用來預測個體的體育運動成就。

個體的歸因方式是會發(fā)生變化的。一方面,個體的歸因方式會對其體育運動成績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體育運動成績也會反過來影響個體的歸因方式。

因此,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與教練員要通過各種手段了解學生或運動員的歸因情況,并根據歸因變化的規(guī)律,調節(jié)對學生或運動員體育成績的反饋信息,以使學生或運動員能利用這些反饋信息獲得最大的動機量值。(二)協變性原則

一個人對成功與失敗的歸因常常根據別人完成同一項任務時的成績來解釋或預測,即當別人的成績與他們相一致時,會把它歸于外部的原因;當別人的成績與他們不相一致時,會把它歸于內部的原因,這種現象就被稱作協變性原則(CovariationPrinciple)。二、歸因與情緒反應

在成就情境中,將行為結果歸于不同的原因維度,會使個體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見表4-2)。結果成功失敗內外源內部自豪、自尊、滿意自豪感減少、自尊減少、滿減少意外部沒有關于自我的情感沒有關于自我的情感可控性可控的自信、勝任羞辱、負罪、沮喪不可控的感激、同情對手憤怒、詫異、驚訝穩(wěn)定性穩(wěn)定的滿懷希望沒有希望不穩(wěn)定的不確定滿懷希望表4-2與不同的結果和歸因組合有關的情感三、穩(wěn)定性

Weiner等人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目前的成敗與自己過去的成敗不一致,且與別人的成敗也有所不同時,一般的歸因大多是不穩(wěn)定的內在因素;當一個人目前的成敗與自己過去的成敗相一致,且與別人的成敗一樣時,任務的難度往往是歸因所在;當一個人目前的成敗與自己過去的成敗相類似,但與別人的成敗不同時,能力便成為歸因所在(見案例分析4-1)。

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學生或運動員把成功或失敗歸于穩(wěn)定的、還是不穩(wěn)定的原因,與期望和習得性無助感有關。在歸因過程中較極端、絕對的例子是不多見的,大部分個體的歸因傾向,都可以在內部-外部和穩(wěn)定-不穩(wěn)定的維度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期望與歸因個體的動機和行為受期望的驅使,而期望的改變又與個體的歸因,特別是與歸因的穩(wěn)定性維度有著高度的相關。根據Weiner的觀點,把某一行為的結果歸因于穩(wěn)定原因的個體比歸因于不穩(wěn)定原因的個體更期望該行為再次發(fā)生。表4-2已經表明穩(wěn)定性歸因會引起充滿希望或者是無望的感覺。

研究還發(fā)現,可控制性這一要素,特別是努力這一要素,與期望改變未來的行為結果有著較大的相關。鼓勵年輕的運動員把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是明智的。這意味著再做一些努力可以使結果變失敗為成功。

另外,對于穩(wěn)定性歸因與期望之間緊密關系的研究獲得了許多支持性證據。表4-2也說明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習得性無助感

1.什么是習得性無助感

習得性無助感是指個體經歷了失敗與挫折后,面臨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當個體形成了習得性無助感時,會導致學習與生活中積極主動性的喪失。這將給其一生的發(fā)展帶來相當不利的影響。

2.習得性無助個體的主要心理特征

(1)自我效能感低

習得性無助的個體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持懷疑態(tài)度,傾向于制定較低水平的學習目標以避免獲得失敗的體驗;活動中他們往往會想象失敗的場面,并將潛在的困難看得比實際上更嚴重,力不從心之感使他們對學習望而卻步。

(2)消極思維

習得性無助的個體常常不能進行恰當的自我認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一種焦慮情緒,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形成“我不行、我笨”等消極的自我暗示。

(3)情緒失調

習得性無助的個體在情緒與情感上經常表現為煩躁、冷淡、絕望、頹喪、害怕、退縮、被動、心灰意冷、自暴自棄等,并由此陷入抑郁、焦慮的狀態(tài),這使得他們的身心健康特別容易受到損害。

(4)人際關系不良

習得性無助的個體大多數性格多疑,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同時也認為自己在團體中不受歡迎,這使得他們與同伴的關系日漸疏遠,容易引起人際關系的緊張。

3.青少年形成習得性無助感的原因分析

(1)客觀原因:

A.教師、家長和教練的教育方式不當

有一些教師、家長和教練對青少年的期望過高,常常提出一些超出他們力所能及的要求,使他們無論怎樣努力都達不到要求,經常性地處于一種受挫折狀態(tài)。

B.不良的教育與訓練環(huán)境

應試教育與競技體育的模式無法發(fā)現和發(fā)展青少年的不同特長,使得一部分青少年成為體育學習與運動訓練中的失敗者,而長期的失敗可能會導致無助感的產生。

(2)主觀原因

習得性無助的青少年在歸因模式上存在障礙,他們習慣將體育學習與運動訓練中的失敗歸因為個人能力低、智力差這種不可控的內在穩(wěn)定因素,而把成功僅歸因于偶然的運氣、任務難度低等不穩(wěn)定的因素,從而形成一種消極的解釋風格和對失敗的消極期待。4.對習得性無助青少年的教育措施

(1)對青少年要以鼓勵為主,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教師、家長和教練要幫助青少年正確面對失敗,要注重他們自身的進步,不要過多地將他們與他人比較,對他們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引導他們充分肯定自己的優(yōu)點,增強自信心,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2)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目標導向

教師、家長和教練要幫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確的學習目標,即讓他們將體育學習、運動鍛煉過程本身視為努力的目標,著重引導他們對體育學習、運動鍛煉任務的積極投入。避免僅僅把體育運動成績當作努力的目標是避免習得性無助感、培養(yǎng)青少年體育自主學習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

(3)通過歸因訓練來提高自我效能感Seligman指出,人對失敗的歸因在無助感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當一個人將失敗的結果歸因于一些內部、穩(wěn)定的因素時,自我評價才會降低,活動的動機水平才會降到最低點,無助感也就由此而生。因此,有必要通過一定的歸因訓練,糾正習得性無助青少年的錯誤認知模式,將他們從失望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

(4)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體育教師或教練務必加強班級或運動隊人際交往環(huán)境的建設,提倡積極向上、平等互助的良好人際關系,啟發(fā)青少年的多種體育興趣,滿足他們多層次的運動需要,使他們在體育學習與運動訓練中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三節(jié)

影響運動歸因的因素

一、內部因素

(一)個性特征

不同的個性特征會導致不同的歸因傾向。有研究指出:具有外向性特質的運動員(往往是低特質焦慮者)面對成功或失敗時傾向于內部歸因;具有內向性特質的運動員(往往是高特質焦慮者)在獲得成功或遭遇失敗時傾向于外部歸因。(二)成就動機

個體的成就動機將影響其對成功和失敗的歸因。越來越多的運動心理學家的研究支持這一觀點:高成就動機者傾向于將成功歸因于能力,將失敗歸因于缺乏努力;而低成就動機者則把成功歸因于運氣,把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此外,在研究成就動機與歸因的關系時,要結合文化背景、運動隊和不同個體的特點來進行。(三)自我效能感

高自我效能者傾向于把失敗歸因為努力不夠,而低自我效能者則把失敗歸因為能力低。同樣,如果把成功歸因于內部的或可以控制的原因,如能力或努力,則自我效能感將會提高。(四)性別

有關男女運動員在歸因方式上是否存在差異,目前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國內外的許多研究表明歸因的傾向與被試的性別有關。

也有不少研究指出,在運動競賽情境中男女運動員對成功與失敗的歸因方面沒有差異。

總之,男女兩性在歸因方式上的差別及形成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五)年齡Nicholls和Miller的研究表明,兒童對于成就情境,尤其是關于努力、能力和結果的看法是隨年齡變化的。

一般認為,隨著被試年齡的增大,其歸因逐漸定型并內化,要使之改變是比較困難的。此外,成年被試對于實驗者所做的理想歸因模式訓練會產生懷疑,這將直接影響到歸因訓練的效果。二、外部因素

(一)社會文化背景特征

社會文化背景特征的不同也會對運動員的歸因方式產生影響,例如,在美國,不同族裔的運動員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評價運動中的成功與失敗,并對之進行不同的歸因。(二)運動項目特征

國內外有研究表明,在運動情境中,從事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的運動員所報告的內外源沒有區(qū)別。但是,也有大量的研究證明,集體項目中的個體與個人項目中的個體的歸因方式存有差別。Ross的研究更深入一些,他發(fā)現某些特定項目的運動員,其歸因方式會受到專項性質與結構的影響。(三)訓練年限

訓練年限不同,歸因穩(wěn)定性維度存在著差異。我國學者盛紹增的研究發(fā)現:訓練時間在5年以上的運動員的穩(wěn)定性歸因明顯高于訓練年限不足5年的運動員。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和訓練年限的增長、經驗的積累,運動員越來越趨于成熟。(四)比賽結果

由于受現代體育市場化的影響,運動員對比賽結果看得較重,運動員總是自發(fā)地對運動結果進行歸因。一般來說,失敗的結果比成功的結果更可能引起歸因,尤其是出乎意料的失敗比預料到的失敗更趨向原因探究。雖然勝負是運動歸因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歸因也和其他方面有關。有研究表明,滿意的勝者比不滿意的勝者的內部歸因更高。

此外,教練員、運動隊的凝聚力以及家庭背景等均是影響運動員歸因的因素。第四節(jié)運動中的歸因訓練

所謂歸因訓練(attributiontraining),是指通過一定的訓練程序,使個體掌握某種歸因技能,形成比較積極的歸因風格。歸因訓練的基本思想是,個體在對自己行為的因果知覺中,存在各種歸因偏差,通過歸因訓練,個體可以獲得各種形式的歸因反饋信息,從而消除歸因偏差。在體育運動中,歸因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或運動員在未來體育學習與運動競賽中的成就動機。一、再歸因訓練

(一)團體發(fā)展法

該方法以團體討論的方式進行。在一起討論和分析行為的原因,教師或教練對各人及整個小組的情況做出比較全面的分析,引導小組成員進行正確的歸因。然后,要求每個人填寫歸因量表。教師或教練對這些自我評定和歸因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及時對小組成員做出反饋,指出歸因偏差,鼓勵比較符合實際的、積極的歸因。(二)強化矯正法

在采用該方法時,讓學生或運動員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某種行為,然后,要求學生在事先預備的歸因因素列表中做出選擇,對行為做出歸因。每當學生做出比較積極的歸因時,隨即給予鼓勵或獎賞,并對那些很少做出這類歸因的學生給予暗示和引導。(三)觀察學習法采用該方法時,讓學生或運動員觀看幾分鐘歸因訓練的錄像片,片中表現學生或運動員在完成某一行為時進行歸因的情況。片中學生或運動員的特征(性別、年齡等)與受訓學生或運動員盡可能相似,所從事的行為也應盡可能與這些學生或運動員的實際行為相一致,并在觀看錄像后,讓學生或運動員重復類似的行為。這樣,能夠使觀察學習的效果更好地遷移到平常的體育學習與運動訓練中去。二、體育運動中的歸因訓練

在體育運動領域中,關于歸因訓練的研究較為罕見。在競技體育方面,目前對運動員心理技能訓練的興趣正在逐漸提高。歸因訓練作為一種認知干預技術,對運動員失利之后的心理調整、恢復應是十分有利的。而在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方面,有效的歸因訓練則會對學生與運動員更好地完成訓練任務,達到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目的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一)進行積極的反饋有研究指出,主要給予積極反饋、同時偶爾給予批評比其他反饋形式的效果好。當學生或運動員失敗時,要使他們感到自己雖有缺點,但仍被集體、教師或教練員所完全地接受、喜歡。在盡量給學生與運動員提供積極反饋的同時,要使他們的態(tài)度從“這不是我的過錯”向“這是我的責任”的方向轉化。(二)增加成功的體驗個體只有有了一定的成功感,才能建立一種積極的心理定勢,相信自己可以把握命運。為此,可以將學生與運動員按照年齡、技能水平、體能水平分組,進行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比賽,以使不同的學生或運動員有更多機會體驗成功。(三)建立成功與失敗的恰當標準成功的標準是相對的。應讓學生和運動員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為自己制定不同的成功標準。這一標準應是具體、明確、富有挑戰(zhàn)性的,能給他們提供不斷的成功體驗。(四)明確各種影響因素的可控性

教練員或教師應指導運動員或學生明白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并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那些可控性因素上,而忽略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飲食、睡眠、準備活動、注意指向、戰(zhàn)術應用等屬于可控的因素;天氣、場地、比賽時間、裁判、觀眾、記者、教練、隊友、對手等屬于不可控的因素。(五)設置明確與具體的目標設置明確與具體的目標可以幫助運動員接受個人的責任。內控型的學生與運動員有較高的自我定向和自我調節(jié)技能,他們更愿為自己的成績和今后的發(fā)展承擔個人的責任。外控型的學生與運動員則可以更清楚地意識到設置目標——做出努力——達到目標的這種因果關系,從而增強控制事物結果的現實感和自信心。(六)強調個人努力應當教育學生或運動員,個人努力是提高技能水平、運動成績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將會產生更好的動機效果、并導致更好的運動成績。特別是,對那些水平低、成績較差的學生與運動員來說,努力定向的歸因就更顯得重要。反之,如果將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則最可能導致退出體育運動。(七)謹慎地比較個體之間的差距

個體分析其他人的長處時,應注意使用客觀的標準和恰當的期望,比如,如果使用操作性的、具體的評論來指出學生或運動員的不足,有助于使技能較差的學生或運動員明確了解他應當做怎樣的努力才能改進技術,同時也不會產生失落感和羞愧感。(八)實事求是

如果學生或運動員確實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未成功,這時,就不宜運用努力歸因引導他們。不分場合一味地進行內部、可控歸因,造成與實際不符的情況,會使學生或運動員產生對教師或教練員的不信任和抵觸情緒等。這將不利于學生或運動員自信心的建立和運動成績的提高。復習題1.簡述歸因的幾種理論。2.簡述Weiner用來歸因的三個維度的名稱以及每一個維度的分類。

3.什么是協相關原則?請舉例說明。4.指出與每一個歸因維度相聯系的情緒反應。在有關成績方面,情感和歸因是怎樣相互作用的?5.影響運動歸因的主要元素有哪些?6.體育運動中的歸因訓練應從哪些方面著手進行?請分別舉例說明。

謝謝欣賞!第五章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圍繞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闡述,對體育活動與人格改變、認知功能之間的關系、體育活動對情緒的影響、體育活動的消極后果等進行描述。對體育活動產生良好心理效益的機制進行討論。對人們參與和不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進行分析,對不同的體育鍛煉行為理論進行了解釋。對鍛煉行為干預的策略和措施進行了探討。教學目標一使學生能夠:描述體育活動帶來的心理效益;了解健康的體能是提高生活質量,調節(jié)社會應激的重要變量;解釋體育活動影響心理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機制;了解各種鍛煉行為理論,并且對體育鍛煉行為的預測因子有一定的認識;描述影響體育活動堅持性的因素;

對體育活動的消極影響有初步的認識。教學目標二

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將提高活動堅持性的原則和策略應用到指導大眾健身的實踐中去。學習要點1、對身心關系的探討,以及對心理健康的理解2、體育活動與認知功能的關系3、體育活動對情緒的影響4、體育活動對人格會不會產生影響5、體能對應激的影響6、體育活動影響心理健康的生理學和心理學原因分析7、各種鍛煉行為理論之間的差異。8、影響人們體育活動堅持性的因素9、促進人們體育活動堅持性的策略和方法10、體育活動的消極影響基本概念體育活動、心理健康、認知功能、抑郁、焦慮、主觀幸福感、跑步者高潮、流暢體驗、人格、自尊、有氧體能、社會應激、氨基酸神經遞質理論、單胺類神經遞質假說、腦內神經肽假說、心血管健康假說、心境狀態(tài)改善假說、注意力分散假說、認知行為假說、社會交互作用假說、心理控制感假說、運動愉快感假說、健康信念理論、計劃行為理論、社會認知理論、控制理論、跨理論模型、活動堅持性、鍛煉行為干預、鍛煉依賴性基本內容一:對心理健康的理解1.

心理健康強調個體內部的協調及其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良好的個性心理特質和穩(wěn)定的情緒表現,它是一種能夠有效處理內外關系的良好狀態(tài)。2.

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身心關系和心理健康的標準有不同的觀點。3.

有規(guī)律的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心理健康,使得消極效應減少,積極效應增加?;緝热荻后w育活動對認知功能的影響體育活動與認知活動之間有著適度的正相關,但它與認知活動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不能被看作為是因果關系。體育活動與認知過程的關系在不同年齡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體現,但大部分情況下表現出有益作用。不同的活動項目、活動時間、負荷,以及堅持年限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也不相同。體育活動能促進青少年和兒童認知功能的發(fā)展,能延緩或預防中老年人認知功能的衰退。體育活動對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礙人群的認知功能的影響也不相同?;緝热萑后w育活動對情緒的影響體育活動的抗抑郁效能;體育活動降低焦慮和緊張的效能體育活動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體育鍛煉中的特殊情緒體驗基本內容四:體育活動對人格的影響體育活動對某些人格特征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有氧鍛煉使A型行為特征發(fā)生積極的變化。體育活動能提高身體自我價值和其他重要的身體自我認知。體育活動對不同性別人群的自尊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體育活動對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顯。不同的體育活動方式對自尊的影響有差異?;緝热菸澹后w育活動對應激的影響體能與心理應激后較低水平的心血管喚醒水平相關;短期的體育活動計劃可以有效地降低心理應激過程中的喚醒水平;短期的體育活動計劃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體能與長期生活應激導致的較低抑郁水平相聯系;體育活動計劃能有效地提高心臟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心理社會功能;體能還與由長期生活應激導致的較低水平身體疾病相關?;緝热萘荷砗托睦頇C制體育活動產生良好心理效應的生理學原因與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變化有關、與單胺類神經遞質的變化有關、與腦內神經肽的變化有關、與心血管系統(tǒng)的健康程度有關。2.

體育活動產生良好心理效應的心理學假設包括:心境狀態(tài)改善假說、注意力分散假說、認知行為假說、社會交互作用假說、心理控制感假說、運動愉快感假說等?;緝热萜撸后w育活動的堅持性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審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功利的需要、社會環(huán)境的需要和休閑娛樂的需要等。甚至還有人認為參與體育活動不需要理由,其動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很多人拒絕有規(guī)律的體育活動的理由是:“沒時間”、“沒有精力”、“沒有動機”,這些因素都是個人可控制的因素,它們與個體的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有關。4.多數退出體育活動的人在活動初期都有2—4個基本目標,他們希望通過體育活動達到預期的結果。一旦鍛煉者發(fā)現體育活動沒有幫助他們達到預期的目標,他們就有可能退出活動。5.

影響體育活動堅持性的個人因素包括: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個體生理狀況、個人行為、個人心理特征和狀態(tài)等。6.

影響體育活動堅持性的環(huán)境因素包括社會環(huán)境、物理環(huán)境、體育活動的特征等基本內容八:鍛煉行為理論根據健康信念模型的觀點,人們一般不會主動進行體育活動,除非他們具備了一定水平的活動動機和活動知識,或認為自己有潛在的健康問題,或明白了進行體育活動的好處并且感覺到完成運動并不困難。美國學阿齊贊(Ajzen)1985年提出的合理行為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意向和行為控制感對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3.控制點理論認為,內部控制是預測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變量。一個重視自己健康狀況并且是內部控制的人,很可能會實施具體的體育活動。4.

根據社會認知理論(Bandura,1997),個體、行為、環(huán)境三個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個體因素中的認知、思維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自我效能可以更好地解釋個體體育活動的參與。5.跨理論模型認為,個體行為的變化是動態(tài)進行的,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缋碚撃P吞岢隽藗€體行為變化狀態(tài)的不同過程,對處于不同階段的個體應采取不同的行為轉變策略。促使其向行動和保持階段轉換?;緝热菥牛哄憻捫袨榈母深A常用的一對一干預和小群體干預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積極反饋目標設置決策評定社會支持基本內容十:體育活動成癮消極鍛煉成癮的人容易受鍛煉行為的控制,體育活動成癮是一種強迫行為,一旦形成難以擺脫。體育活動成癮的癥狀。體育活動成癮的干預方法。教學活動1:知識點1:對身心關系的探討,以及對心理健康的理解教學活動:采用課堂講授的方法比較幾種不同的理論,通過比較使學生加深對身心關系的理解。結合研究背景的介紹,使學生對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研究的發(fā)展有所了解。實驗法:組織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的測量手段,掌握測量方法。討論:怎樣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健康的人?1、身體健康:具體表現是什么2、心理健康:具體表現是什么?3、社會適應:具體表現是什么?教學活動2知識點2:體育鍛煉與認知功能的關系教學活動:圍繞“體育鍛煉到底能不能對運動者的認知功能產生影響,如何影響?”這一話題展開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以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