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福建各地區(qū)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_第1頁
2005年福建各地區(qū)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_第2頁
2005年福建各地區(qū)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_第3頁
2005年福建各地區(qū)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_第4頁
2005年福建各地區(qū)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5年福建各地區(qū)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裰捎卸?,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唬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6、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1)人之為學有難易乎(2)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7、解釋加點詞的意思。(6分)(1)貧者語于富者曰()(2)吾欲之南海()(3)猶未能也()(4)貧者自南海還()(5)西蜀之去南海()(6)蜀鄙之僧()8、富和尚兩次問“子何恃而往”,但是語氣不同,前者含有的意味,后者含有的意味。(4分)9、上文通過這件事,說明了的道理。(4分)【參考答案】6、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7、告訴去、往還、尚且回來距離邊境8、懷疑嘲笑9、富和尚不能到達南海而窮和尚卻能到達事在人為(有志者事竟成)【參考譯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嗎?只要肯做,那么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嗎?只要肯學,那么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么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樣?”富和尚說:“您憑借著什么去呢?”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guī)啄陙硐胍痛刂L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借著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2005福建福州)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字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睒O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A.造飲輒盡()B.期在必醉()C.曾不吝情去留()D.贊曰()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好讀書,不求甚解。譯文:(2)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譯文:8.找出本文揭示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點的語句。(3分)答:9.談談你對“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看法。(4分)答:【參考答案】6.(4分)A.往、到B.希望、愿望C.吝惜D.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每詞1分)7.(4分)(1)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字句上過分下功夫)。(2分)(2)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2分)8.(3分)閑靜少言,不慕榮利。9.(4分)考生可從多角度各抒己見(或贊賞其生活態(tài)度,或對其持否定態(tài)度,或二者兼而有之均可),只要言之有理,不要求統(tǒng)一答案?!緟⒖甲g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2005福建南平)樂羊子妻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一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逼弈艘囤厵C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月。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文征明習字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①,書遂大進。平生于書,未嘗茍且②。或答人簡杞③,少④不當意,必再三易之而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注釋:①率:標準。②茍且:馬虎草率。③簡杞:書信。④少:稍微。17、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⑴遂七年不返。返:________⑵妻跪問其故。故:________⑶必再三易之而不厭。易;________⑷故愈老而愈益精妙。益:_________18、用“/”標示下句的句中停頓。(最多標兩處,2分)廉者不受嗟來之食。19、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4分)⑴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⑵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20、請用現(xiàn)代漢語簡要概述《文征明習字》一文的大意。(3分)21、兩篇短文都告訴人們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此外,《樂羊子妻》一文還告訴人們要做一個________________的人。(4分)【參考答案】17、(4分)每小題1分。⑴返:返回、回家、回來⑵故:原因、緣由⑶易:改變、改寫⑷益:更加18、(2分)下列兩種斷法都可得滿分,其余不給分。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或廉者/不受/嗟來之食19、(4分)每小題2分。譯出主要意思、語言通順即可。⑴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⑵您積累學問,應當每天學到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20、示例:文征明堅持認真書寫,越到老年,書法水平越高。21、示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等;拾金不昧、不貪錢財、為人正直等?!緟⒖甲g文】【甲】河南樂羊子的妻子,已經不知道原來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兒。

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嗟來之食’,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后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后遠出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逼拮勇牶?,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xiàn)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無法成功(織出布匹),遲延荒廢時光。你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yè),并且七年沒有回來。【乙】文征明臨帖寫《千字文》,每天都以臨摹十本為標準,所以他的書法進步得十分迅速。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合意的,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寫它,從不感到厭倦。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fā)精妙。(2005年福建寧德中考試題)【甲】《魏文侯守信》文侯與群臣飲酒,樂,而天雨。命駕①將適②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君將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③期獵④,雖樂,豈可無一會期⑤哉?”乃往。(《資治通鑒》)【乙】《楚厲王失信》楚厲王有警⑥,為鼓以與百姓為戍⑦,飲酒醉,過⑧而擊之也。民大驚,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泵窠粤T。居數(shù)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韓非子》)【注釋]①命駕:命令駕車人(準備車馬)。②適:往,去,到。③虞人:管山林的官。④期獵:約會打獵。⑤會期:會面赴約。⑥警:危急的消息。⑦為戍:作守衛(wèi)之事,即防衛(wèi)。⑧過:錯誤。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雖樂,豈可無一會期哉?()(2)乃往()(3)吾醉而與左右戲()(4)居數(shù)月()14.翻譯下面句子。(4分)(1)君將安之?(2)使人止之。15.理解語段內容,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4分)甲文中,魏文侯在“_____________”的情況下,依然不忘“______________”的約定,可表現(xiàn)出他的“守信”;乙文中,楚厲王卻因“____________”而忘了“____________”的規(guī)定,可看出他的“失信”。在“取信于民”的問題上,兩人形成鮮明對比。【參考答案】13.(1)即使(2)于是(3)開玩笑(4)過了14.(1)您要停止嗎?(2)讓人停止擊鼓15.飲酒樂,天又雨與虞人期獵;飲酒醉,過而擊之為鼓以與百姓為戍【參考譯文】【甲】魏文侯和群臣飲酒,興致正高時,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馬上備車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從勸說:“飲酒正在興頭,天又下雨,國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與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約好打獵,飲酒雖樂,難道可以無視一個約定嗎?”于是起身前往,親自告訴對方取消打獵?!疽摇砍柾酰ㄓ幸坏烂睿?,遇上緊急情況時,擊鼓召集百姓來防衛(wèi)。某日喝酒喝醉了,誤擊了鼓。百姓大驚,(急忙趕著過來),厲王派遣人阻止了,說:“我喝醉了跟旁邊的群臣嬉鬧,錯誤地擊了鼓?!卑傩毡愣纪嘶厝チ恕_^了幾個月,遇上危險情況,再擊鼓時,百姓就都不來了。于是(厲王)更改了原先的命令重新申明報警信號,老百姓才相信他。(2005年福建三明中考試題)【甲】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世說新語》)【乙】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①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說新語》)【注釋】①捉:握②軒冕(xuānmiǎn):軒,士大夫以上官員乘坐的車子;冕,大夫以上貴族所戴的禮帽。軒冕用來代指高官。③廢:放下。10.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1)王欲舍所攜人()(2)遂攜拯如初()(3)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4)又嘗同席讀書()11.下面句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寧讀如故桓侯故使人問之B.歆廢書出觀即書詩四句C.華捉而擲去之然得而臘之以為餌D.既已納其自托其如土石何1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寧可以急相棄邪?(2)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3.甲段所寫的華歆是怎樣的一個人?乙段所寫的華歆又是怎樣的一個人?請你針對這種現(xiàn)象簡要談談看法?!緟⒖即鸢浮縧O.(1)扔掉,拋棄(2)于是,就(3)一起(4)曾經11.C12.(1)難道能因為情況緊急就拋棄他嗎?(2)管寧把坐的席子割成兩片,跟華歆分開來坐,對華歆說:“您不是我的朋友?!?3.甲段所寫的華歆是一個言而守信的人;乙段的華歆是一個見財動心,貪戀富貴的人;評價一個人,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參考譯文】【甲】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后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么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yōu)劣。【乙】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qū)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保?005年福建漳州中考試題)敵未滅,何以為家?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①,迎歸。母有痼疾,藥餌必親②。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家無姬侍,吳玠素服飛,愿與交歡③,飾④名姝遺⑤之。飛曰:“主上宵旰⑥,豈大將安樂時?”卻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飲,帝戒之曰:“卿異時到河朔,乃可飲?!彼旖^不飲。帝初為飛營第⑦,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續(xù)資治通鑒》)【注釋】①求訪:尋找。②藥餌(ěr)必親:一定親自給母親喂藥。③交歡:結友。④飾:打扮。⑤遺(wèi):送給。⑥宵旰(gàn):即宵衣吁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飯,形容終日操勞國事。⑦營第:建造住宅。.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吳玠素服飛()(2)遣人求訪()(3)愿與交歡()(4)玠益敬服()2.與下面例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例句:帝戒之A.吾欲之南海B.久之,目似瞑C.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D.康肅笑而遣之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敵未滅,何以家為?敵人還沒有被消滅,憑什么要成家立業(yè)呢?(或:敵人還沒有被消滅,要家干什么呢?)4.你認為“少豪飲”這一情節(jié)是否有損岳飛的形象?說說你的理由。答:沒有影響。因為這更能體現(xiàn)他知錯就改的可貴品質。5.你對岳飛了解多少,試舉兩例有關他的典故或名言。典故:精忠報國;訓練岳家軍;屈死風波亭等。名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滿江紅》里的詩句。6.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收獲?答:學習岳飛孝敬、自律、知錯就改、以天下為己任(精忠報國)的品格?!緟⒖甲g文】岳飛特別孝順,他的母親住在黃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尋找他母親,并把她接了回來。他的母親患病,經久難愈,岳飛就一定要親自給母親喂藥。岳飛的母親去世,岳飛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沒有婢女伺候,吳玠一向敬仰岳飛,愿意與他結為好友,打扮了美女送給他。岳飛說:“主上終日為國事操勞,怎能是臣子貪圖享樂之時?”岳飛沒有接受,將美女送回。吳玠就更加的敬仰岳飛了。岳飛嗜酒,皇帝告誡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這樣酗酒?!庇谑菑拇瞬辉亠嬀啤;实墼浵胍o岳飛建造一個住宅,岳飛推辭道:“敵人尚未被消滅,怎能談論家事!”(2005年福建漳州中考試題)【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疽摇咳文倌晔?,負笈②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③,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④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保ü?jié)選自王嘉《拾遺記》)【注】①任末:東漢新繁人,字叔本,少習《齊詩》,學識淵博,游京師,教授十年。②笈:書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稱,點燃后可照明。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6分)(1)媵人持湯沃灌(2)同舍生皆被綺繡(3)腰白玉之環(huán)(4)削荊為筆(5)觀書有會意處(6)題其衣裳11.選出與“以衾擁覆”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A、俯身傾耳以請B、常以凈衣易之C、以記其事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2)人若不學,則何以成?13.王嘉認為:“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你贊同他的看法嗎?為什么?(3分)【參考答案】10.(1)湯:熱水(2)被:通“披”,穿(3)腰:腰佩(4)為:做成(5)會意:對書中內容有所領悟(6)題:寫(6分,每題1分)11.B(2分)12.(1)(我)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2分)(2)人如果不學習,那么(他)憑什么取得成就呢?(2分)13.要求觀點明確,積極有益,言之有理。酌情給分。(3分)【參考譯文】【乙】任末十四歲時,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他)背著書箱跟老師求學,不怕困難險阻。他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時靠在樹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蒿取光??磿蓄I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同學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他臨終時告誡別人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著,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保?005福建廈門)【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贝鹪唬骸按貌恢?,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疽摇课魠瞧稷俪?,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逼鹪唬骸按?。”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③?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③[歟yú]句末語氣詞。17.給下列加點字注音:(2分)①尊君在不?②諾,期返而食。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①陳太丘與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故人來,方與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19.根據(jù)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2分)A.期日/中B.對/子罵父C.下車/引之D.故人至/暮不來2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21.讀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對“守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請結合文段內容談談你對“守信”的看法。(4分)【參考答案】17.①fǒu②shí(2分,各1分)18.①約定②丟下,舍棄③才④害怕,擔心(4分,各1分)19.C(2分)20.(4分,各2分)①正午已過(朋友)還沒來,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個朋友才來。②有一回吳起出門,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飯。21.(4分)答題要點:可從正面說,可從反面說。可就【甲】段來談,可就【乙】段來談,也可兩段聯(lián)系起來談。基本看法1分,結合文段適當展開2分,整體語言表達1分。例如:守信,是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軍信服……不守信之人,則連七歲小兒都瞧不起他……[補充說明]若出現(xiàn):贊同做人是該守信,但對吳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質疑者,可給2分。//若出現(xiàn):脫離文段內容泛泛而談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給2分;沒扣守信者不給分。【參考譯文】【乙】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啊?!眳瞧鹫f:“(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進餐?!崩嫌训搅税磉€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2005年福建廈門中考試題)唐唯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秦王謂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睢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l)雖千里不敢易也(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7.解釋加點詞的意思。(6分)(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以君為長者,故不措意也()(3)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4)非若是也()(5)長跪而謝之曰()(6)寡人諭矣()8.本文講述了一毗事,表現(xiàn)唐雎的精神。(4分)9.文中描寫秦王神態(tài)的詞語有“不悅”、“”、“”,表現(xiàn)了秦王和的特點。(4分)【參考答案】6.(1)雖千里/不敢易也(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2分)7.(1)交換(2)通“措”,置(3)擴充(4)這,這樣(5)道歉(6)明白,懂得(6分)8.唐睢出使秦國,維護國家利益〔唐睢不辱使命〕不畏強暴(忠貞愛國)(4分)9.怫然怒色撓驕橫兇暴色厲內茬(4分)(2005福建福州)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6.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1)臣本布衣()(2)躬耕于南陽()(3)遂許先帝以驅馳()(4)至于斟酌損益()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8.選文第一段中可以概括出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選文第二段中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薄按笫隆痹谖闹兄甘裁?(用原文回答)(5分)【參考答案】6.(4分)(每小題1分)(1)平民、老百姓(2)親自、親身(3)答應(4)減少7.(6分)(1)先帝不認為(因為)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卑鄙”2分,文句通順1分)(2)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了。(“故”“崩”各1分,文句通順1分)(2005福建龍巖)送東陽馬生序(宋濂)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1)援疑質理()(2)色愈恭,禮愈至()(3)騰人持湯沃灌()(4)同舍生皆被綺繡()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譯文:(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Q譯文:9.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3分)答:10.聯(lián)系實際,談談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學習中的苦與樂?(4分)答:【參考答案】7.(4分)①提出②周到③熱水④通“披”,穿(每題1分)8.(4分)①(2分)因此人們大多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②(2分)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9.(3分)得書之難、求師不易、生活之苦(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10.(4分)聯(lián)系實際(2分),談感受(2分)。答案要點:學習要有正確的苦樂觀,要善于化苦為樂,樂中學,學中樂,刻苦學習,努力成才。(意思對即可)(2005福建南平)世有伯樂,然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