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訓練_第1頁
語文教學的訓練_第2頁
語文教學的訓練_第3頁
語文教學的訓練_第4頁
語文教學的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教學的訓練第一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糾正一個誤區(qū):談“訓練”不合時宜人們談論語文教學,大多諱言“訓練”,似乎誰今天再要主張訓練,誰便是保守、落伍。一些高揚人文主義大旗的人,理所當然對“訓練”不屑一顧。有的老師雖然沒有打出什么“主義”,但也普遍認為,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談“訓練”已經不合時宜。在《人民教育》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在肯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同時,也認為“訓練為主線”的觀點“似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盡吻合,因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主要不是從‘訓練’而得”。第二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形成一個共識:語文必須訓練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的“教學目的”中提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边@些語文教育的根本任務項目,嚴格意義上講,既有素養(yǎng)的成分,更具備技能的特征。

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只靠感悟、熏陶,決不會達到很高的水平。其間的一些規(guī)律和技巧,是需要認真實踐反復練習才能認識和把握的,這些能力也需要多次訓練才會得以形成。小到寫一手漂亮的硬筆字,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大到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快速瀏覽準確提取信息的能力,倚馬可待下筆成文的能力,恰當機敏地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是絕對不可能靠感悟就能夠達到的,沒有長時間的勤學苦練,幻想出現奇跡是絕對不可能的。至于背誦古代詩文,積累詞匯成語,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等等,更不可能通過感悟就能夠完成,必須依據科學的方法進行較長時間的有效訓練,才能形成和奠定起堅實的語文功力和語文基礎。第三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訓練”為何遭“鄙棄”?傳統(tǒng)的精英教育慣性在思想深處起牽引作用。過去的語文沒有進行什么訓練,也沒有做什么作業(yè),靠悟就解決了或者說完成了學習任務。對語文教育根本性質進行了曲解,不要“工具性”只要“人文性”,進而極端化為“語文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精神教育”,既然只需要進行“精神教育”,當然學生靠“感悟”,教師多“熏陶”,語文教育的任務就算完成了,根本用不著辛辛苦苦地去進行什么訓練。忽視了語文的工具性。第四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何為“語文訓練”從“訓練”的語素構成看,“訓”,指教師的指導;“練”,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實踐。教師的“訓”和學生的“練”在教學中結合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師生互動、合作的過程。構成“訓練”有三個“要件”,缺一不可:1、教師的指導;2、學生的實踐;3、師生的互動、合作。第五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舉例說明一篇課文的教學,如果是老師一講到底,學生除了聽講無所事事,這當然不是訓練;如果老師雖然也設計了不少問題,與學生在問問答答中“互動”,但如果問題本身既沒有啟發(fā)性,給學生的思維空間又很狹小,課堂氣氛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根本沒有自己讀文章的實踐,這也算不得“訓練”。至于讓學生猛做練習,進行刻板的字、詞、句“操練”,更與訓練毫無共同之處。真正用“訓練”的要求教讀一篇課文,老師必須著眼于指點閱讀的門徑,學生則致力于自求理解,自致其知;老師當然也要提出一些問題,但它們必須是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提問的目的不在找個答案,而在于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文本上來。訓練的終極目標是什么?可以借葉圣陶先生的話來回答:“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后達到“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這才是名副其實的語文訓練。第六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訓練”的位置“訓練”在“三主”中處在什么地位?“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不是三個命題的靜態(tài)排列,而是對教學中師生“互動過程”的一種概括性表述?!皩W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立足點,著眼于學生的“會學”;“教師為主導”是保證學生真正實現其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著眼于教師的“善導”;學生的“會學”和教師的“善導”又必然匯合于一個綜合的、立體的、科學的訓練過程之中。可見,“訓練”是學生的“會學”和教師的“善導”相互作用的必然歸宿。從這個意義上說,導讀的過程也就是訓練的過程;高質量的、生動活潑的訓練,是導讀成功的必要條件。第七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可怕的現狀“填鴨”——老師滔滔不絕,津津有味,學生昏昏欲睡,不知所云;“點點滴滴地關顧”、“羅羅嗦嗦地叮嚀”、“婆婆媽媽地說教”“牽羊”——瑣碎頻繁的師生問答,或課外用“題?!眮韽浹a課內訓練的不足。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被長期壓抑,老師越俎代庖,師生“互動”變成一種徒具形式的問問答答,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訓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這正是學生總體語文素養(yǎng)不高的癥結所在!第八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課堂訓練的誤區(qū)“訓練目標不明確,訓練力度不到位,訓練超標越位”“一講到底滿堂灌,一問到底滿堂站,一練到底滿桌亂”訓練要有明確的目標,訓練要有合理的量度、速度、梯度和效度,訓練要有科學的程序,訓練要堅持反復實踐、反饋提高的原則第九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注意事項(1)訓練要有明細的目標訓練中存在目標不明,主次不分,貪圖面面俱到,貪大求多。每堂課,每單元,每學期,甚至每學年的訓練中心、重點,要達到的程度,訓練后的反饋與補救如何設置、處理,這都是“功夫在課外”的

。如果教師不洞悉,學生不了解,結果只能是訓而不得法,練而不得果,難以奏效?!皞涫?,不如斷其一指”,面面俱到,不如一點講透。第十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注意事項(2)訓練要有合理的度在執(zhí)行語文訓練目標中,在單位時間里傳授學生知識、強化能力遷移時,要運用合理適當的信息量;以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速度,低起點、緩臺級、高密度的梯度以確保訓練的效度。認真研究學法、考法并改進教法,按規(guī)定安排學生的

讀寫聽說的節(jié)時比例與搭配,本著符合中考的感知、理解運用的時間量度設計訓練,確保足夠而有效的時間第十一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注意事項(3)訓練要堅持科學的程序訓練中“只重練,不重導,追求量,不求質,盲目無序,重復訓練”的現象制約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訓練數量多

,學生感覺沉重,訓練而不導,學生感覺不到方向與提高;訓練重復,學生難有興趣;訓練跨度大,學生難以適應;訓練無序學生

感覺混亂。要使訓練不超標,不越位,要很好地研究序的問題。在制定目標時,遵照科學的序列,保證訓練的可操作性。訓練總目標,分目標和小目標要按時間、課時、環(huán)節(jié)具體落實。第十二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注意事項(4)語文訓練要堅持反復實踐、反饋提高的原則語文訓練的目標在于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最終形成習慣,但“要養(yǎng)成一種終身受用的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礪練?!眱H從理論上設置與實施是難以奏效的。語文學習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必須在明細的目標、合理的力度、科學的程序的基礎上反復進行,才可熟習熟練而形成能力。第十三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解決幾個關鍵問題(1)培養(yǎng)語感,打好“雙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一個學生的語感強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呂叔湘語)何謂語感?即“對于語言文字”“敏銳的感覺”。它是個綜合概念,離不開對語音、文字、詞匯、句子等語文基礎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因此,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是培養(yǎng)語感的基本條件。但知識畢竟是對事物的一種理性認識,而語感乃是一種能力,一種技能,是包含著理性的感性實踐。要使語文知識升華為語感,有個不斷體驗、不斷訓練、不斷實踐的過程。訓練語感的有效途徑是加強誦讀,進行語言和思維訓練。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思則進矣”。一篇課文,惟有引導學生反復口誦心惟,熟讀成誦,咀嚼品味,方能悟其內蘊。而在這整體的把握過程中,對文中所涉及的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賞,便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訓練。這種訓練與那種單項分解知識點的訓練不同,前者是動態(tài)的、活的訓練,后者是靜態(tài)的、死的訓練。第十四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古人強調讀書要讀進去,想出來。就是說,閱讀與想象相結合,訓練學生運用形象思維進行閱讀。有三種情況:一是抓住具有感染力的關鍵詞語和句子,引導分析比較,想象理解,發(fā)現其意蘊,體會遣詞造句的目的,語感即生。二是運用形象思維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情景,產生“內心視像”,并由表及里認識、升華。三是材料(或情節(jié))連綴。即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教師選取三四個零碎的事物或細節(jié),要求學生補充、續(xù)接、擴展,使這些材料演化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第十五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解決幾個關鍵問題(2)把握思路,提高閱讀能力。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要踏踏實實摸清楚”。首先要把握全文的思路,其次是把握段落的思路,再次是把握句子的思路?!熬毦瓦@樣一項基本功,將會一輩子受用無窮”。第十六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善于鋪路。即根據課文思路特點,結合學生學路,采用恰當的教路,給學生鋪搭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引導學生弄明白課文“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從而把握課文底蘊。第十七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巧于指路。作者的思路是通過語言文字體現出來的,要使學生學會把握思路,教者要巧于揭示規(guī)律,“授之以漁”,讓學生有章可循,有律可遵。各類文章思路有其內在規(guī)律,如記敘文或順著時間順序和空間變換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事件發(fā)展過程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作者認識過程、感情變化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展現人物性格各個側面的脈絡發(fā)展;說明文或順著方位變化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事物發(fā)展變化和生產過程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不同類別、構造、功能和特征的脈絡發(fā)展。講清了各自的規(guī)律,再教給學生抓重點詞語、中心句和表現方法,學生閱讀分析就有了準繩,能理出每段每層思路,把握文章思維流程。第十八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妙在領路。就是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適時、適度地作指導。有兩種做法:一是給樣子。即學生在開始運用規(guī)律、方法閱讀還處于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時,需要“師傅領進門”。怎么領?現身說法,用揭示的規(guī)律、提供的方法具體分析兩篇講讀課文,起示范作用,同一體裁的文章或每一單元給一次樣子即可,其后就該“修行在自身”了。二是攙膀子。學生在“修行”過程中,決不會一帆風順,當遇到坑坑洼洼的路面時,教者就要扶他一把,予以點撥,啟迪其自求自得。當然,攙膀子也不是隨便攙攙就可完事的,也頗有講究。比如要把握火候——什么時候該點撥;要掌握分寸——該點撥到何種程度;要運用技巧——該用什么方法去點撥;要隨機應變——解決猝不及防的問題。所有這些,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業(yè)務素質和心理素質,否則就難以駕輕就熟。第十九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解決幾個關鍵問題(3)學會聯(lián)想,訓練作文技巧一般學生視作文為畏途,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帶普遍性的問題乃是思路阻塞或思路狹窄,因而不是無話可說便是硬性拼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老師教學中往往都是就作文指導作文,而不懂得“功夫在詩外”的道理。如寫記敘文,就講四要素,講表達方式,講如何描寫等。學生作文最苦惱的不是“怎樣寫”的問題,而是“寫什么”的問題。有了豐富的材料,思維才能形成一條通暢的“路”,也就是思路得以展開。思路一旦展開,則“文思如泉涌”,作文的內容也就展開了。如此作文不是難事,而是“樂在其中”了。第二十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展開思路的心理機制便是聯(lián)想,展開聯(lián)想便是展開了思維的翅膀??v向聯(lián)想與橫向聯(lián)想。所謂縱向聯(lián)想,也叫層遞式聯(lián)想,舉凡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古到今,由小到大等的聯(lián)想,皆屬此類。橫向聯(lián)想又叫并列式聯(lián)想,是一種由此及彼呈并列關系的聯(lián)想。感性聯(lián)想和理性聯(lián)想?!坝捎谀橙嘶蚰呈挛锒肫鹌渌嚓P的人或事物”,就是感性聯(lián)想。這種聯(lián)想主要用于記敘性的作文。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解決幾個關鍵問題(4)提高語文練習題的設計水平有趣有理有法有序突出關鍵知識知識重新組合多種官能并用富有智力價值聯(lián)系現實生活著眼整體教育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有趣當前一些學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主要是對語文練習的現狀不感興趣(如他們對許多單項的機械訓練和奉命硬作的綜合練習作文,往往不感興趣)。

(1)要有相對的難度。絕大部分學生總是會從克服障礙中得到喜悅的;如果一點也不難,就引不起他們的興味。這里所謂相對難度,第一指障礙的難度要有分寸,不能過難,即所謂限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第二,學生的水平是參差的,難易程度不可能適合每位同學,為使每人都感到有趣,練習還有個難易搭配的問題,可以是多題搭配,也可以是一題有不同要求。差的不感過難,好的不覺過易,都感到有趣。最理想的是設計具有較大適應性的綜合練習題(2)要帶點思辨性。也就是讓學生在思考、比較、辨別中找到正確答案。(3)可以帶點比賽性。朗讀、背誦之類的練習,學生容易煩倦;如果搞點競賽,學生往往就覺得有趣了,特別是初中學生。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有理

(1)有條理:即通過練習使學生知識條理化,思維條理化。如糾正錯別字練習,不是一個個糾正,而是讓學生把常見的錯別字分類整理,分為“多筆而誤”“少筆而誤”“部件錯位而誤”“形近用別”“音同用別”“音近用別”等。這樣整理的過程就是分辨的過程,分類后便于記憶,還可以從中總結出改正的方法。這一條也適用于“說”和“寫”的訓練。學生說話和寫作,一個大問題就是缺乏條理性。我們強調事先用大部分時間打腹稿、擬提綱,使思維條理化。有時我們還設計專門鍛煉條理性的單項練習,如,整理邏輯凌亂的句子,給某一句群添加中心句,給幾段文字加上過渡段,對同一事物換幾個角度做條分縷析的簡要說明,等等。

(2)有道理:不“講理”的練是“蠻”練,效率不會高,那種只訓練死記硬背某些語文知識,或者機械訓練某種語文技能的做法,都屬此類,不足取。我們設計練習總是力爭能通過它體現某些道理,使學生不僅能做這個題,而且能從中悟出道理并舉一反三。比如字的練習往往“不講理”;我們的“字法”練習則大都是講理的。有許多語言現象,只靠語感,不講道理,也可掌握。但我們以為還是既重語感也重道理的好。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有法(1)方法:語文訓練最高效率之所在,無妨說正是訓練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并養(yǎng)成終身以之的習慣。學習運用語文工具書和參考書,是第一要著。過去忽視這方面的訓練,是失算的。(2)法式:也可稱為“楷式”“模式”。語文訓練是否需要法式?我們以為很需要,特別是在開始訓練某種語文技能和能力的時候。學生閱讀的整篇文章,其實也可以看做一種“法式”(或“模式”),只不過是具體的而不是概括的“法式”(或“模式”),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教者還可以提供“經驗概括”或“半理論性概括”的法式,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常見結構形式之類。我們當然不要求學生死死守住這些法式,而是讓他們最初有意地記住它,把它當做使知識技能轉化為能力的拐棍,一旦獲得能力、習慣便把它擺脫掉。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有序語文訓練要有個較科學的序列。由于學生情況和語文能力本身的復雜性,精密的語文訓練序列的明細表,不可能在短期內編制出來,但教者設計練習時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循序漸進。例如關于識字訓練,教育心理學家的實驗已為我們證明:認讀、聽寫、默寫、運用,形成由易到難的要求序列,可供我們設計字的練習時參考。作文訓練也可以找到一個大體的序。如,由練審題到練立意,到練構思;由按提綱口頭作文,再到書面作文;由這一角度的書面作文到另一角度的書面作文,逐步加深程度和提高要求(如寫記敘文練習,可以先練習記一事的梗概,進而突出其中一個片段,再進而突出其中一個人物的描寫,更進一步突出一個人物的某一細部的特寫,等)。這樣,訓練也就帶有一定的序列性,比起盲目、零亂的訓練,效率要高得多。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突出關鍵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大綱里有一些‘關鍵’的知識,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fā)展,運用知識的能力,就取決于這些‘關鍵’知識是否牢固?!笔裁词顷P鍵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就是指反映本門學科特點的、重要的結論和概括、公式、規(guī)則、定理和規(guī)律性?!痹谡Z文學科中就是我們所說的“最基本的語文規(guī)律”。離開規(guī)律性知識來訓練能力,不可能有高效率。例如:結構樣式,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創(chuàng)作風格,文體特點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多種官能并用古人早已提倡口、手、耳、目、心并用。我們設計練習時,應當充分考慮這一點。如閱讀練習要讓學生眼、口、手、腦并用,例如給學生一個材料,讓學生邊讀邊勾畫、加標點,邊思考層次和中心,然后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重要詞語、格言、警句、精彩段落以至篇章,不但要讀、背,而且要抄寫、默寫,試作鑒賞性或評價性分析,等。作文時,要求學生在充分構思的基礎上邊寫邊讀,寫完之后再認真讀幾遍,不順口、不順耳的地方要修改,等等。電化教學為我們提供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