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部編版新高考) 第7講 課題19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1頁
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部編版新高考) 第7講 課題19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2頁
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部編版新高考) 第7講 課題19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3頁
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部編版新高考) 第7講 課題19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4頁
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部編版新高考) 第7講 課題19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19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標要求】

1.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

其性質和意義。

2.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主干梳理夯實必備知識

一、國家出路的探索

1.太平天國運動

(1)醞釀: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張。馮云山號召民眾加入虹流會。

⑵過程

爆發(f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發(fā)動金山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定都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都于此

全盛太平軍北伐、西征,占領湖北、江西、安徽許多地方

轉折1856年,領導集團內江,太平天國在政治、軍事上開始衰落

重建洪仁開、陳玉成、李秀成進入最高領導層

防御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慶戰(zhàn)役中敗于曾國藩統(tǒng)率的湘軍

失敗1864年,在湘軍、淮軍和洋槍隊進攻下,天京被攻破

⑶綱領

名稱《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提出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

內容

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國

意義

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設想

結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兩個文件都未能實施

【圖解歷史】《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關系

I都具有反封建性質

革命I性

統(tǒng)一

(4)失敗原因由于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

(5)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湘淮系官僚集團崛起,中

央權力下移。

2.洋務運動

⑴興起

經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

背景

船堅炮利。清朝統(tǒng)治階級內部形成了洋務派

目的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巨強”“求富”

代表奕近、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

(2)內容

軍事工業(yè)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

創(chuàng)辦近民用工業(yè)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

代工業(yè)籌劃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

創(chuàng)辦近代教育開辦了培養(yǎng)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

⑶評價

積極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嘗試

未能達到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的目的不改變封建統(tǒng)治,只是在封建

局限

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

【概念闡釋】現(xiàn)代化

現(xiàn)代化也叫近代化,是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過渡的過程。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經

濟上的工業(yè)化、市場化、城鎮(zhèn)化;思想上的文明化、理性化。

二、列強侵略的加劇

1.邊疆危機

地區(qū)表現(xiàn)結果

西北邊疆(1)1864年,新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上層分子反對清

-f—

-------ZETK政府,形成內亂局面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

棠收復(2)甚國支持阿古柏趁機入侵,占領南疆和北疆區(qū)正式建省

新疆部分地區(qū);俄國出兵占領伊犁

(1)1883年8月,法國控制越南,把侵略矛頭對1885年6月,簽訂中法

西南、東南

準了中國《越南條款》,承認法國占

邊疆——

(2)1884年8月,法軍偷襲馬尾軍港,炮毀福州領越南;1885年,臺灣建

中法戰(zhàn)爭

造船廠:同年,進攻臺灣省

2.甲午中日戰(zhàn)爭

⑴背景:日本在“大陸政策”指引下,擴大對朝鮮的侵略;朝鮮爆發(fā)農民起義;朝鮮國王請

求清政府出兵。

⑵過程

1894年8月,日本在豐島偷襲清朝運兵船,甲午中

日戰(zhàn)爭爆發(fā)

9月一平壤戰(zhàn)役:清軍大敗

黃海海戰(zhàn):北洋艦隊重創(chuàng)日本艦隊,但

也遭到重大損失。李鴻章“避戰(zhàn)保船”

北洋海軍喪失制海權

1895年2月一威海衛(wèi)戰(zhàn)役:日軍在山東半島登陸,北

洋艦隊覆滅

(3)結果:清軍戰(zhàn)敗,簽訂《馬關條約》。

割地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款2億兩白銀

開埠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設廠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

(4)影響:進一步把中國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5)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劉永福率黑旗軍與臺灣義勇軍一起,掀起了反抗日軍占領臺灣的

武裝斗爭。

3.瓜分狂潮

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萬兩

開端

白銀“贖遼費”

掌控中國經濟為支付戰(zhàn)爭賠款,清政府向歐洲列強借款,出賣國家權益,

命脈列強借此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內政外交

主要俄國:租旅大(將長城以北作為勢力范圍);英國:租威海衛(wèi)、

劃分勢力范圍,

內容九龍(將長江流域作為勢力范圍);德國:租膠州灣(將山東作

強租租借地

為勢力范圍);法國:租廣州灣(將云南和兩廣作為勢力范圍)

掠奪路礦利權列強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

■重難突破

|D提煉信息

晚清自救運動——洋務企業(yè)的興辦

材料為了解決鐵廠的原料、燃料,大冶鐵礦和馬鞍山及萍鄉(xiāng)煤礦等一批近代工礦企業(yè)隨之

出現(xiàn)了;為了廣開煤源,他一再鼓勵鄂、湘、川諸省“各該州、縣煤戶鄉(xiāng)民早籌資本,踴躍

開采煤礦”;為了解決鐵廠科技人才,他興辦各類學校,大量向外選派留學生;為了解決漢陽

鐵廠的產品銷路問題,他又奏請清政府將正在籌建中的蘆漢、粵漢與川漢鐵路所需的材料“悉

歸漢廠自造二

——趙葆惠《張之洞與漢陽鐵廠》

[材料導讀]材料有四層。先后為:一批近代工礦企業(yè)出現(xiàn):開采煤礦;科技人才;鐵路籌

建。

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論述漢陽鐵廠的創(chuàng)辦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進步作用。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推動了關聯(lián)工礦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促進了近代化學校的建設;培養(yǎng)了近代人才;促進近代

鐵路交通的發(fā)展:促進了洋務派軍用工業(yè)的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

推動了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進步。

拓展深化1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進程所起的作用

(1)經濟上: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及管理經驗;興辦的民用工業(yè),對

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邁出了中國

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

(2)政治上:洋務運動使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fā)生了變化,使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長起

來。

(3)外交上:洋務運動使中國外交開始向近代化轉變。中國近代化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

總理衙門的設立,加強了清朝與外國的聯(lián)系。

(4)軍事上:洋務運動創(chuàng)建了近代海軍,開始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

(5)教育上:洋務運動設新式學堂,培養(yǎng)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加快

了近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史實解釋

“沒有贏家的結局”——甲午中日戰(zhàn)爭

材料日本除了把臺灣奪到手之外,還拿到了中國2.3億兩的賠款。這等于日本4年的財政

收入,等于中國3年的財政收入。日本要是拿這筆賠款發(fā)展經濟,用于改善經濟發(fā)展的環(huán)境,

用于改善國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觀了。但它用來擴軍,85%的賠款都用于擴軍和相關的項目,

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只有一部分拿來建了一家鋼鐵廠。這就導致了日后侵略別國反過來被迫

無條件投降的災難性后果,同樣輸?shù)煤軕K。

——袁偉時《甲午戰(zhàn)爭:沒有贏家的結局》

[材料導讀]材料主旨:甲午戰(zhàn)爭對中日雙方的影響。材料大意:通過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

損失大量賠款,日本則將其運用于軍事擴張。

袁偉時認為甲午戰(zhàn)爭的結局是“沒有贏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理由:對中國而言: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刺激了列強瓜分

中國的野心,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對日本而言:戰(zhàn)爭的勝利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進一步擴軍備戰(zhàn),發(fā)動更大

規(guī)模的侵略戰(zhàn)爭,最終導致日本戰(zhàn)敗投降。

[拓展深化1多角度認識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影響

(1)加深了中國民族危機進一步破壞了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

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

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改變了世界格局: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殖民主義體系在亞洲取代了宗藩關

系體系,遠東以及國際格局發(fā)生變化。

(3)促使中華民族覺醒: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不僅給予中國沉重一擊,同時也促使了中華民

族的覺醒。維新與革命這兩股力量成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以后推動中國變革的重要力量。

|E1觀點討論

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運動

材料一太平軍三次攻破揚州,使“揚州因死尸堆積如山,不堪其臭……官軍埋尸,有一二

里之長”。占領南京后,“有倉卒路遇者俱被殺,城初破,尸橫街巷皆滿”。太平軍”每至一

處,即肆意擄掠,必招本地無賴為眼目,就富家大小,以次搜索。有預為埋藏者,亦十不免

一”。太平軍攻湖州,“其田之無水者,則稻子早被賊割去,居民處無以為食”。

—摘編自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

材料二“太平天國揭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其革命精

神激勵著中國人民向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英勇的斗爭;打破了清朝的統(tǒng)治機器,為辛亥

革命鋪平了道路;阻止了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迅速變中國為殖民地的企圖,延緩了中國半殖

民地化的進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斗爭?!?/p>

——摘編自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材料導讀]材料一:以破壞性及毀滅力論太平天國。材料二:對太平天國運動充分肯定。

據(jù)材料一、二,談談你對兩位學者的觀點的理解和認識。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簡又文的觀點:太平天國運動造成無數(shù)民眾死難,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性。

羅爾綱的觀點:贊揚太平天國的革命精神,高度肯定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影響。

認識:同為太平天國史的專家,而得出的觀點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兩位學者看問題的

視角、運用的材料各有側重。面對同一事件不同的看法,我們應保持客觀理性;重視材料實

證。

拓展深化]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雙重作用

沉重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

勢力,減輕了中國近代化的阻礙因素

礎《資政新篇》最早提出發(fā)展資本主義的

進方案

太平作催生了洋務運動的產生,邁出了中國近

天用、代化的第一步

《天朝田畝制度》旨在建立小農經濟的

絕對平均主義的天國,與發(fā)展資本主義

的時代潮流相違背

重太平天國運動破壞了富饒地區(qū)的生產力

礙遲滯這些省份的近代化進程

作中國內亂給國侵略者以可乘之機列

用強發(fā)動T第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失

一T近代化的好時機

■考向研析聚焦高考熱點

(2021?山東高考)在近代中國,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師夷長技以自強”,從“維新”代替

“洋務”再到革命取代改良,這一系列變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學東漸”的深入B.民族危機的加深

C.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D.思想解放的推動

解找準題眼:“一系列變化主要是由于"旨在理解其歷史背景

題分析材料:“這一系列變化”指西學東漸思潮形成

揭明確答案: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師夷長技以自強”是由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到

秘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民族危機加深導致的,而從“維新”代替“洋務”則是甲午中日

戰(zhàn)爭發(fā)生后,洋務運動未能解決民族危機,革命取代改良則是改良未能挽救民族

危機的結果,所以這些變化都是因為民族危機的加深,故選B項

[失分1]不合邏輯。“西學東漸”的深入是為解決民族危機提供了可能,并不

屬于變化的必要條件,排除A項。上述變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機加深導致的,思想

解放只是其可能性條件,排除D項

[失分2]不符史實。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師夷長技以自強”,當時民族資

本主義還沒有產生,所以與其發(fā)展沒有關系,排除C項

1.(2021?天津高考)1864年,李鴻章在一封信中談到,西方船堅炮利,中國“若不及早自強,

變易兵制,講求軍實,仍循數(shù)百年綠營相沿舊規(guī),厝火積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見李鴻章()

A.深惡朝政腐敗

B.力圖維新救國

C.主張強兵御外

D.開始了解西方

答案C

解析據(jù)材料“若不及早自強,變易兵制……可危之甚”可知,李鴻章主張學習西方的堅船

利炮,改革兵制,以強兵御外,故選C項;材料主旨是李鴻章主張強兵御外,未涉及朝政腐

敗的信息,排除A項康有為等維新派力圖維新救國,李鴻章是洋務派,排除B項“開始”

說法錯誤,林則徐在李鴻章之前已經“開眼看世界",排除D項。

2.(2020?江蘇高考)《申報》曾報道,“奉天為我圣祖神宗當日發(fā)祥之地,今雖勢不能敵,豈

可輕以尺寸與人”,還有旅順、威海皆軍事要地,因而“中國萬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請”。與此

報道相關的戰(zhàn)爭應是()

A.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答案C

解析甲午戰(zhàn)爭中,日本軍隊在旅順制造了大屠殺,在威海衛(wèi)圍攻北洋艦隊,因此與此報道

有關的戰(zhàn)爭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故選C項。

O命題動態(tài)

視角1太平天國運動和洋務運動

1.太平天國時期提出《資政新篇》,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李鴻章、曾國藩等發(fā)起了洋務運動。這

種殊途同歸的歷史現(xiàn)象反映了當時的中國()

A.向西方學習以擺脫危機的發(fā)展趨勢

B.已經開始了全面的近代化歷程

C.兩個政權都推動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

D.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向西方學習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洪仁軒為挽救太平天國而提出

的學習西方的方案;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為擺脫內憂外患而向西方學習的自救運動;兩者都

想通過向西方學習來擺脫各自的危機,故A符合題意。

2.洋務運動最特別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主動推動的變革,而是由一些漢

族地方大員自發(fā)并各自展開的“自強”“求富”運動,只是少數(shù)比較開明官員的實踐,沒有

發(fā)展成為整個社會的士大夫的集體自覺行為。材料意在說明洋務運動()

A.缺乏頂層制度設計

B.管理模式相對落后

C.遭到士人集體反對

D.依賴外國科學技術

答案A

解析“它并不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主動推動的變革,而是由一些漢族地方大員自發(fā)并各

自展開的”說明洋務運動缺乏中央層面的頂層制度設計,故選A項。

視角2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瓜分中國的狂潮

3.”《南京條約》并未結束中國人和歐洲人之間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發(fā)戰(zhàn)爭就不奇

怪了……中國遭受的第三次失敗是最為恥辱的,因為這次是敗在鄰近小國的手下……兩支軍

隊發(fā)生沖突,8月,雙方正式宣戰(zhàn),中國軍隊又輕易被擊潰。”其中“第三次失敗”使得中

國()

A.喪失了領事裁判權、居住及租地權等特權

B.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通商口岸“巡查貿易”

C.簽訂《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等商埠

D.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因為這次是敗在鄰近小國的手下”及所學可知此戰(zhàn)役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戰(zhàn)后簽

訂了《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個通商口岸,因此C正確。

4.下表是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概況。表中現(xiàn)象()

國別“勢力范圍”割占或租借地

德國山東強租膠州灣

俄國長城以北和新疆強租旅順、大連

法國廣東、廣西和云南強租廣州灣

英國長江流域強租“新界”、威海衛(wèi)

日本福建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

A.出現(xiàn)于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

B.使中國有淪為殖民地的危險

C.由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所引發(fā)

D.使中國開始喪失領土主權

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使中國有

淪為殖民地的危險,故選B項;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排

除A、C兩項;《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開始喪失領土主權,排除D項。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

1.(2022?泉州模擬)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主要外貿商品需從江南、兩湖、福建等地運往廣州,因

此養(yǎng)活了一大批廣西籍搬運工。五口通商后,外貿商品可以就近從上海、寧波、福州、廈門

等地出洋,于是廣西籍搬運工失業(yè)了,這成為了太平天國起義爆發(fā)的誘因之一。據(jù)此推知(

A.農民起義沖擊清王朝統(tǒng)治

B.鴉片戰(zhàn)爭迫使中國卷入世界市場

C.民族矛盾激化了階級矛盾

D.五口通商推動中國社會結構變革

答案C

解析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矛盾出現(xiàn)并成為社會主要矛盾

之一,而“五口通商”進一步加劇階級矛盾,使得大批依靠粵漢線、粵贛線生活的農民失去

收入來源,從而成為農民起義的主要力量,因此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由民族矛盾激化階級矛

盾的產物,故選C項。

2.(2022?石家莊模擬)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列強主動表示愿意協(xié)助清政府剿滅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主要活動區(qū)域包括九江、天京、蘇州、杭州等地。據(jù)材料分析,列強“助剿”的主

要目的是()

A.劃定長江流域為其“勢力范圍”

B.保證列強在長江流域投資設廠權利

C.幫助清政府鞏固統(tǒng)治

D.確保能夠在議定通商口岸傾銷商品

答案D

解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列強以通商為主要目的,故A項錯誤根據(jù)所學,1895年甲午中日

戰(zhàn)爭后,列強開始在華設廠,與材料“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列強主動

表示愿意協(xié)助清政府剿滅太平天國主要是為了實現(xiàn)本國的侵略利益,故C項錯誤。

3.據(jù)江蘇籍地主沈梓《避寇日記》載:“太平軍在攻占嘉興后曾發(fā)布告示:‘避難之后倘有

房屋、貨物、田產,準歸原主人認識收管,侵占者立究。住租屋、種租田者,雖其產主他徙,

總有歸來之日,該租戶仍(須)將該還錢糧繳還原主,不得抗欠。'”這反映出()

A.太平天國放棄了“耕者有其田”政策

B.太平天國政權性質發(fā)生了根本改變

C.太平天國一定程度上承認了財產私有

D.《資政新篇》措施得到了一定實施

答案C

解析“耕者有其田”是太平天國的綱領,不可能被放棄,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項錯

誤;此時的太平天國政權仍然是農民階級政權,故B項錯誤;材料不是《資政新篇》內容,

故D項錯誤。

4.(2022?濟寧高三一模)1860年,曾國藩上奏清廷表示“吾方以全力與粵匪相持,不宜再樹

大敵”,主張“俟該夷(英法)就撫”。1870年,曾國藩奏曰:“道光庚子以后辦理夷務,失在

朝和夕戰(zhàn)……遂至外患漸深……惟賴守定和議,絕無改更,用能中外相安,十年無事?!睋?jù)

此可知曾國藩()

A.未能認清西方列強的侵略意圖

B.對外妥協(xié)的傾向有所轉變

C.企圖借助列強的力量發(fā)展洋務

D.固守天朝上國的傳統(tǒng)觀念

答案A

解析依據(jù)“吾方以全力與粵匪相持,不宜再樹大敵”“惟賴守定和議,絕無改更,用能中

外相安,十年無事”可知,曾國藩只認識到農民起義的危害,卻放松了對列強入侵的抵抗,

認為只要遵守條約就能和外國相安無事,未能認清西方列強的侵略意圖,故選A。

5.(2022?鹽城高三模擬)1874年9月,輪船招商局在《申報》發(fā)布公告:“今屆一年結總之

期,除將辦理情形及總賬刊刻分送外,務請在股諸公于八月初一日午刻至本總局看賬議事,

憑折取利。倘遠在他省,即請就近赴各分局看賬,憑折支利。特此布聞。”據(jù)此可知,輪船

招商局()

A.采用近代企業(yè)經營模式

B.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地

C.初步達成“自強”目標

D.已具官僚資本主義雛形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材料“務請在股諸公于八月初一日午刻至本總局看賬議事,憑折取利”可知,輪

船招商局實行股份制,采用了近代企業(yè)的經營模式,A正確。

6.(2022?河北高三模擬)如表所示為19世紀60-70年代上海兒家主要外國輪船公司中的華商

附股情況。由此可知,當時()

輪船公司名稱總投資華資華資占總投資的百分比(%)

旗昌輪船公司1000000元700000元70.0

公正輪船公司170000兩150000兩88.2

北海輪船公司194000兩129400兩66.7

A.民間出現(xiàn)了投資辦廠的高潮

B.中國新的社會階層得到發(fā)展

C.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日益萎縮

D.洋務運動抵制了列強經濟侵略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19世紀60—70年代的上海,外國輪船公司中的華商股份占到絕大部

分,這是因為華商經商受到本國封建勢力的阻礙,因此華商借助入股外國公司的形式,這一

經營方式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壯大了民族資產階級隊伍,故選B項。

7.(2022?張家口模考)梁啟超說道:“馬江(中法戰(zhàn)爭)敗后,識者漸知西法之不能盡拒,談洋

務者亦不以為深恥,然大臣未解,惡者尚多。議開鐵路,猶多方撥斥。蓋制造局(江南制造總

局)譯出之書,三十余年,而銷售僅一萬三千本。”這一現(xiàn)象說明()

A.西方資本輸出遭到了國人抵制

B.洋務興衰取決于官僚集團態(tài)度

C.洋務運動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

D.外國書籍不符合中國現(xiàn)實需要

答案C

解析題干所示為中法戰(zhàn)爭后(1885年),洋務企業(yè)江南制造總局翻譯西方書籍銷量并不樂觀,

表明洋務運動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故C項正確。

8.1865年開始,阿古柏率軍侵占新疆部分地區(qū),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

古者所以衛(wèi)京師”,督辦新疆軍務,確定“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的策略,此策略制定的主要

依據(jù)是()

A.阿古柏侵略路線B.清政府的命令

C.英俄兩國的干預D.新疆北可控南地形

答案D

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左宗棠收復新疆時,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的策略,其主

要依據(jù)是新疆北可控南的特殊地形,故D正確;阿古柏侵略路線、清政府的命令、英俄兩

國的干預,均不符合史實,故A、B、C錯誤。

9.“被辟為商埠后,一向以內斂、安逸、守家、平和,聽聽評彈,哼哼昆曲為城市風格的蘇

州,一下子被推到政治和外交的最前沿,蘇州的平靜被打破了?!贝蚱啤疤K州平靜”的不平

等條約()

A.宣告了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破產

B.首開列強在華設廠“合法化”的惡例

C.簽訂后中外反動勢力開始了公開勾結

D.使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工具

答案B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與蘇州“被辟為商埠”相關的是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這

一條約的簽訂首開列強獲得在華設廠“合法化”的惡例,B選項符合題意。

10.《馬關條約》規(guī)定,清政府對日賠款2億兩白銀。條約簽訂后,列強爭相向中國貸款,并

激烈爭奪中國鐵路的投資權,還在5年之間投資新建了800多家工礦企業(yè)。這說明()

A.列強通過多種方式緩解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B.中國己經徹底地淪為列強的殖民地

C.資本輸出漸成為列強攫取利益的方式

D.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fā)展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列強爭相向中國貸款,并激烈爭奪中國鐵路的投資權……投資新建了800多家

工礦企業(yè)”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1895年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資本輸出的侵略特征,故C

正確。

11.1897年,清政府根據(jù)官員的建議,發(fā)布上諭,決定逐步將江南制造總局從上海遷往湖南,

同時在內地大力興建與擴充軍工廠。這一決定旨在()

A.進行輕重工業(yè)比例的調整

B.轉移產能降低生產成本

C.解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

D.統(tǒng)籌軍事加強國防安全

答案D

解析據(jù)材料“決定逐步將江南制造總局從上海遷往湖南,同時在內地大力興建與擴充軍工

廠”,結合“1897年”可知,甲午戰(zhàn)前的軍事工業(yè)設廠偏于沿海地區(qū)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這一決定是出于保障軍事工業(yè)和國防安全的需要,故選D項。

12.甲午戰(zhàn)后,日本崛起,俄國加緊在中國東北的侵略活動,清政府在“恐日”“仇日”情

緒的支配下,實行“聯(lián)俄制日”。1896年,中俄簽訂《中俄密約》等條約,結果竟使俄國逐

步把東三省變成其勢力范圍。據(jù)此可知()

A.中國外交官不善于開展外交活動

B.日俄在東北問題上合謀坑害中國

C.弱國的外交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D.清政府以夷制夷的策略完全無效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實行“聯(lián)俄制曰”的主要目的是抵制日本在遠

東地區(qū)的擴張,卻加強了俄國在遠東的力量,說明弱國的外交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C項正

確。

二、非選擇題

13.(2022?汕頭中學??迹┘孜鐟?zhàn)爭期間,中國近代報刊《申報》作為當時有一定影響力的報

紙,對這場戰(zhàn)爭進行了報道。

材料一“中國為朝鮮必當與日本力爭,斷不可稍有退讓?!?/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