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共政策問題的形成與課件_第1頁
第五章公共政策問題的形成與課件_第2頁
第五章公共政策問題的形成與課件_第3頁
第五章公共政策問題的形成與課件_第4頁
第五章公共政策問題的形成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公共政策問題的認定我們經歷的失敗常常更多的是因為解決了錯誤的問題而不是因為我們?yōu)檎嬲膯栴}找到了錯誤的解決方案。——RussellL.Ackoff5.1、公共政策的邏輯過程安德森對政策過程的階段劃分:——問題形成與議程設定階段(problemformationandagendasetting),所面對的問題是什么?何種因素使它成為引人注目的問題?問題通過哪些途徑進入政府議程?——政策規(guī)劃(policyformulation),有哪些方案可以解決問題?這些方案是怎樣得來的?誰參與政策規(guī)劃,其影響力有多大?——政策采納(policyadoption),為何只采納某個方案?政策方案如何合法化?——政策執(zhí)行(policyimplementation),采取何種措施來達到預期目的?誰參加政策執(zhí)行?政策執(zhí)行時選擇何種技術?執(zhí)行行為對政策內容有無影響?——政策評估(policyevaluation),政策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如何評估政策的效率?有誰來負責政策評估?政策評估的后果如何?政策是否要求修正、變更與終止?瓊斯在《公共政策研究導論》中提出的政策運行的階段:——問題認定(problemidentification),人們透過認知、界定、組織、代議等活動,提出問題并引起政府注意,從而考慮列入議程,這是由問題到政府的過程——政策發(fā)展(programdevelopment),政府以方案規(guī)劃、方案合法化與撥付款項等活動,發(fā)展解決問題的政策,這是政府采取行動階段——政策執(zhí)行(programimplementation),政府組織執(zhí)行人員,解釋計劃內容,執(zhí)行各項措施,以實現(xiàn)預期目標,這是政府解決問題階段——政策評估(programevaluation),政策經政府執(zhí)行后,必須加以說明、檢查、批評、量度與分析,從而認定政策正確與否,這是政策又回到政府的階段——政策終結(programtermination),政策經過評估后,認為原來的問題已經解決或已經發(fā)生變化,原來的政策必須終結,這是政策問題解決或變更的階段。5.2公共政策問題問題、社會問題、公共問題與公共政策問題公共政策問題的基本屬性公共政策問題的分類公共政策問題的形成因素公共政策問題的提出者5.2.1公共政策問題的相關概念問題:問題可以理解為應有現(xiàn)象與實際現(xiàn)象的偏差。是一定行為主體的主觀希求和主觀認定與客觀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狀態(tài)問題可以分為私人問題與社會問題私人問題只涉及一個或幾個人問題。通常私人問題由私人自行解決當相當一部分人遇到同一問題,并且認識到這一點進而認為社會規(guī)范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就不再是私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了(家家有癌癥病人、山西等地疫苗、三鹿奶粉腎病嬰兒)公共問題:社會問題有一定的嚴重性,但只是關系到當事人,尚未直接影響到其他人。當問題影響到不直接相關的群體時,就轉化為公共問題吸毒、地中海貧血病、官員腐敗、私藏槍支公務員福利待遇進城務工人員(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公共政策問題:基于特定的公共問題,由政府列入政策議程并采取公共行動以期解決的問題5.2.2公共政策問題的基本屬性關聯(lián)性和公共性(發(fā)生在社會公共領域):水電站與水的枯竭、氣候惡化、水權爭奪、環(huán)境污染、地下水補給主觀性和人為性歷史性和動態(tài)性

小案例阿根廷的危機:2001年第四季度,阿根廷的經濟由長期的經濟衰退演變成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經濟指數(shù)大幅下滑,10月和11月工業(yè)生產指數(shù)同比下降幅度突破10個百分點,分別達到10.4%和11.6%。經濟危機引起金融市場恐慌,導致資本大規(guī)模外逃。2001年11月30日爆發(fā)劇烈的銀行擠兌潮。當日銀行存款流失13億美元面對金融危機,政府被迫實行的限制居民提款和資金外流等金融管制措施,加劇了金融恐慌,引爆了蓄勢已久的社會不滿情緒和矛盾。全國各地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社會騷亂、游行示威和一些流血事件。在此后的10多天內,更換了3位總統(tǒng)。激進黨人德拉魯阿總統(tǒng)和上臺執(zhí)政不到10天的正義黨人薩阿總統(tǒng)先后被迫辭職。此后國會推舉的杜阿爾德總統(tǒng)上臺社會問題也加劇惡化。失業(yè)率急劇上升,2002年7月官方統(tǒng)計為23%以上,私人機構統(tǒng)計為25%。另外,貧富差距不斷拉大,貧困化問題也在加重。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字,到2002年7月份,全國有1900萬人(即53%的人口)處于貧困線以下。主觀性和人為性:任何政策問題都基于人們的主觀價值判斷和切身感受WayneParsons說“我們可能分享相同的數(shù)據(jù),至少我們相信我們分享相同的數(shù)據(jù),但這一事實并不意味著我們看到同一件事。價值觀、信仰、意識形態(tài)、利益以及偏見等都塑造我們對事實的感知”

大眾感受突出的公共問題在精英集團那里并不被當作一回事(鄉(xiāng)村公共產品的提供問題),精英集團感受到的公共政策問題也不一定得到民眾的認同不同文化的人對政策問題的認識也不一樣小案例在核能政策制定過程中,不同國家的社會和政治的先入之見影響到政策問題的建構。在討論核能問題時,美國政治家商討價格控制、市場機制以及核電廠的所有權問題。法國政治家則關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國家能力的執(zhí)行。瑞典政治家則討論應該建設12個還是13個反應堆。瑞典人很少提出所有權和國家能力問題。美國人則不考慮國家能力和反應堆數(shù)量問題。法國人則從不置疑市場中的政府干涉問題歷史性和動態(tài)性:政策問題從其成因來看都不是突發(fā)的,都經歷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才達到普遍化和嚴重化,而且有的是舊政策的遺留問題和衍生問題(三農問題是城鄉(xiāng)分割政策的產物,還有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或者是環(huán)境與事態(tài)的新變化所致(民工失業(yè)與民工荒。人口出生高峰與就業(yè)問題。高校擴招與大學生就業(yè)難。加入WTO與中國行政改革的壓力)5.2.3公共政策問題的分類鄧恩從政策結構角度,把公共政策劃分為結構優(yōu)良、結構適度、結構不良三種5.2.4公共政策問題的形成因素圣約瑟州立大學(SanJoseUniversity)教授拉里·格斯頓(LarryN.Gerston):國內因素:自然災害(SARS與公共危機、自然災害中的政府角色與中國的角色、極端天氣)、經濟因素(游資:證券、房地產)、技術突破(網(wǎng)絡、黑客與國家安全)、環(huán)境變化(沙漠化、華北干旱與南水北調、牟其中、敦煌)、社會演進(人口壓力、誰可以多生?獨生子女、空巢家庭與老齡化社會、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際方面:戰(zhàn)爭、間接沖突、經濟、軍備升級(軍備競賽、恐怖主義、威脅中國、公海開發(fā))5.2.5公共政策問題的提出者

CharlesO.Jones將公共政策問題的主體狀況區(qū)分為四種模式:民間主動,政府有限介入(教育、扶貧、慈善、醫(yī)療、社保、環(huán)保等民生問題)政府主動,民間有限介入(政治、國防、外交、人口等問題)兩者都主動(三農、腐敗問題)兩者都不主動潛在問題:一黨制、軍隊國家化5.3尋求真正的政策問題——政策問題分析方法邊界分析法多角度分析類別分析法原因層次分析法假設分析法頭腦風暴法5.3.1邊界分析法

BoundaryAnalysis對問題的本質屬性和實際范圍進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2009年重慶上萬人棄高考、網(wǎng)絡實名)。三個步驟:飽和抽樣:盡可能廣泛的獲得利益相關人的飽和樣本;誘導性提問:啟發(fā)被調查者從多方面和多層面為政策問題的界定提供更有意義更具有實質性的數(shù)據(jù)資料;邊界估計:可以利用元問題邊界圖(新的問題要素累積的頻率分布圖),弄清問題特征。5.3.2多角度分析

MultiplePerspectiveAnalysis通過系統(tǒng)的運用個人、組織、技術等方面的多重認識,以獲得對政策問題的全面了解和解決辦法的分析方法。用于結構不良問題技術角度:使用概率統(tǒng)計、成本收益分析、計量經濟學等技術分析有關政策問題,將問題的特征和危害程度定量化將原子彈擲向日本有5種方案:轟炸并封鎖、入侵、不加警告原子彈攻擊、警告后原子彈攻擊、將原子彈擲向無人居住的島嶼。目標:以盟軍最小的生命損失摧毀日本換取日本投降。組織角度:強調標準化的操作程序、規(guī)則和機構的常規(guī)做法是組織角度的主要特征從組織角度:20億美元資金未經國會批準。個人角度:將政策問題及其解決看成是個人感情、感知、利益需求作用的結果杜魯門急于向外界表明自己是一個勇敢而果斷的總統(tǒng)。面對羅斯福在3屆任期內發(fā)展起來的政府機構束手無策。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如果決定不投原子彈將被視為軟弱的表現(xiàn)。5.3.3類別分析法(ClassificationAnalysis)包括邏輯區(qū)分和邏輯歸類兩個過程五項原則:1.實質的相關性。應依據(jù)研究人員的目的和問題的情境的本質來建立分類的基礎,盡可能使建立的分類與問題情境的現(xiàn)實相接近。2.窮盡性。分類應涵蓋一個類目中所有的細類。若現(xiàn)有分類不能將所有的問題對象都歸類,說明分類不是窮盡的3.相互排斥性。同一層級的類目之間必須相互獨立并排斥。每一問題對象只能歸入一個大類的一個細類(高于貧困線或低于貧困線)。4.一致性。每一層級的分類標準應該同一。避免出現(xiàn)分類交叉問題(跨類錯誤或子類重疊)。如城市交通問題分為:公交車問題、出租車問題、私車問題、自行車問題、和步行問題5.層次分明。5.3.4原因層次分析法

可能原因(PossibleCauses):一切有可能促使某種問題得以產生的因素合理原因(PlausibleCauses):以科學的研究或直接的經驗為基礎所探查出的對問題的發(fā)生產生重要影響的原因可訴原因(ActionableCauses):受政策制定者的控制和操縱的原因貧困的原因:拒絕工作、失業(yè)、生存環(huán)境惡劣、財富與權力的分配5.3.5假設分析法(AssumptionAnalysis)將相互沖突的政策問題立論假設創(chuàng)造性地綜合為一體的分析技術。更適合于處理結構不良問題(各種解決方案所依據(jù)的假設之間有尖銳沖突的政策問題)1.確定利害關系人。依據(jù)他們對政策過程的影響以及政策過程對他們的影響程度,把他們排列出順序。目的是為了確定哪些人可以參加假設分析過程,或者哪些人的立場觀點是必須予以優(yōu)先考慮的

2.呈現(xiàn)假設。基本假設是依據(jù)原始資料得到的,而政策又是依據(jù)基本假設的推論提出的。如果假設與數(shù)據(jù)資料相符合,就允許推論3.評比假設。對各種假設進行比較和評估,搞清各種假設間的差異優(yōu)劣和正確性4.匯集假設。匯集所提出的假設和各種解決方案。重要的假設均應予以匯集。目的是建立一組能在大多數(shù)利害關系人中取得共識的基本假設5.綜合假設。根據(jù)前面所建立的可接受的假設,創(chuàng)造一個可能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組合或綜合方案該方法的特征:1.從問題的可能方案入手,而非從問題的基本假設出發(fā)2.該方法的整個過程始終運用同一種資料,因為政策問題上的沖突常常并不在于事實資料本身,而在于人們對同一資料的不同解釋3.該方法能夠對各種沖突性的意見和方案作有效的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從而精確的認定一個政策問題5.3.6頭腦風暴法

容易忽略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為什么有些事情被提上政府議事日程,而另一些卻沒有?為什么有些問題拿到臺面上討論、另一些問題卻被排斥在外?美國兩個城市:甲污染嚴重,但當?shù)卣c民眾很少討論污染問題;乙情況好得多,不過當?shù)卣c民眾卻十分重視如何減少污染。為什么…?因此,在討論政策制定時,我們必須首先了解:議程是如何設置的?誰參與了議程的設置?1962年美國巴查赫(PeterBachrach)題為“權力的兩方面”文章,指出了一個顯而易見但人們往往視而不見的簡單事實:能否影響決策過程固然是權力的一面,能否影響議事日程的設置則是權力更重要的另一面。5.4.政策議程設置政策議程設置(PolicyAgendaSetting)是有關公共問題受到政府及公共組織的重視并被納入政策討論和被確定要予以解決的過程金登的觀點:議程就是對政府官員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政府外人員在任何給定的時間認真關注的問題進行編目,它決定了政府將就哪些事項做出決定,就哪些問題做出處理。議程設置的結果就是將一個社會問題轉變成可操作可決策的政策議案。由于政府面臨的社會問題紛繁復雜,只有少數(shù)才能得到決策者的重視,列入到政府議程之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哪些問題將成為政策問題甚至于比決定哪些將成為解決方案還要重要”。5.4.1政策議程分類1、按政策問題的重要性程度分為實質政策議程SubstantiveAgenda:關于影響深遠和潛在意義重大的政策問題的議程。實質性政策問題大多來源于經濟領域。象征性議程SymbolicAgenda:指一些政策問題雖然屬于象征性的,但也引起社會和決策者政治上的關注的議程(國旗、紀念日)2、一般將議程分為兩大類:系統(tǒng)議程(SystemAgenda),又稱公眾議程(PublicAgenda):其實質是公眾共同討論某一現(xiàn)象或問題的是非好壞以及社會應持的態(tài)度和對策的過程。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政策議程政府議程(GovernmentalAgenda),又稱正規(guī)議程(FormalAgenda),政府組織正式討論和認定有關問題的過程(議會、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軍事機關)王紹光劃分為:傳媒議程、公眾議程和政策議程。傳媒議程是指大眾傳媒頻頻報道和討論的問題;公眾議程是引起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問題;政策議程是指決策者認為至關重要的問題。三種議程是互相關聯(lián)的。西方國家傳媒影響公眾議程的設置,不是通過直截了當?shù)馗嬖V民眾哪些議題重要、哪些議題不重要,方法是對某項議題進行反復報道,并把這些報道放在引人注目的位置或時段。5.4.2進入政策議程的條件(林水波、張世賢)須具備三個條件:該問題必須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并受到密切注意,至少也必須為社會大眾所察覺(10年5月校園安全);大多數(shù)人均認為有采取某種行動的必要;這些問題是人們共同認為屬于政府權限范圍內的事務,且應予適當注意的。寧騷教授:事件必須明朗而嚴重;要有政治權威領導人及專家學者的預測性發(fā)動(鄭渝鐵路:各地政府);要有正常、民主和開放的覺察機制與過程。5.4.3政策議程的確立有三種情況:外在創(chuàng)始(內生)模式(outsideinitiationmodel)動員模式(mobilizationmodel)內在創(chuàng)始(外生)模式(insideinitiation)外在創(chuàng)始模式:非政府團體創(chuàng)始政策問題的過程,通常先散布到公眾議程再介入政府議程。(食品安全、校園安全、礦山安全、山西黑煤窯-非法用工)動員模式:政府直接創(chuàng)始政策問題并將該問題擴散到公眾議程的過程。公共政策問題一般都能順利進入正式議程,但為了以后更好的執(zhí)行該項政策,政府需要將該問題提交公眾議程加以討論。(計劃生育、甚至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企業(yè)改制)內在創(chuàng)始模式:政府因解決純政府內部的事務而提出政策問題且不愿意將該問題擴散到公眾議程當中的過程。同一政策項目可以經歷不同模式鄭琦博士:怒江水電開發(fā)。InsideInitiativeModel——mobilizationmodel——InsideandOutsideCo-operationalModel1999年國家發(fā)改委決定對怒江進行水能開發(fā)。經過三年的勘測設計,云南省政府于2003年向國家發(fā)改委正式提交了《怒江中下游水電規(guī)劃報告》提出兩庫十三級梯級開發(fā)方案,其間電站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已陸續(xù)展開。規(guī)劃報告也最終于2003年8月14日順利通過國家發(fā)改委的審查。0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影響評價法》正式實施。國家環(huán)保總局、部分專家和環(huán)境NGO以怒江水電開發(fā)會影響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由反對建壩。而云南省政府和部分專家則極力支持方案的實施。溫總理就此事先后于2004年2月和2005年7月做出重要批示,前者導致了怒江水電開發(fā)計劃擱置;后者使開發(fā)計劃從“封凍”轉向“解凍”。按照議程設置模式框架,這兩個階段分別對應了內部自生模式和內外部合作模式。1999年國家發(fā)改委提出怒江水電開發(fā)的議項并直接進入政府的工作日程,整個議程創(chuàng)始者和決定者都是政府部門,沒有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的過程(內部創(chuàng)始)。2003年9月,由于國家環(huán)??偩趾蜕鐣浾摰姆磳Γ婇_發(fā)計劃沒有順利進入政策制定階段,而是退回到了議程設置階段。環(huán)保總局從環(huán)保的角度要求怒江水電開發(fā)計劃進行專題評估,反對怒江水電工程,而云南省政府卻堅持建壩的合理性,雙方各執(zhí)一詞,從而為民間社會的參與開辟了空間。2003年9月3日,環(huán)保總局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怒江流域水電開發(fā)活動環(huán)境保護問題”專家座談會,邀請多位專家和民間環(huán)保組織的負責人參加,得出了怒江不宜開發(fā)水電的結論。積極支持建壩的云南省政府也在不久之后,召集云南當?shù)氐膶<?,對建壩的合理性進行論證和強調。9月至10月期間,雙方先后召開了四次專家討論會,重申自己的立場。這些會議的召開標志著環(huán)??偩趾驮颇鲜≌鳛樽h程的提出者,進入了怒江開發(fā)的政策過程。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雙方都開始從政府外部尋求支持力量,借助專家、民間環(huán)保組織、民眾的力量,使決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fā)展。2004年2月溫家寶總理批示:“慎重研究、科學決策”。(動員模式)2003年10月至2004年底,民間社會力量獨立出現(xiàn),積極為怒江事件進行宣傳,利用媒體、網(wǎng)絡、沙龍、論壇、圖片展等方式宣傳怒江,將社會輿論從關注能源匱乏支持建壩轉向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反對建壩。2005年以方舟子、司馬南為代表的支持建壩的學者自發(fā)地組成“科學派”,不斷以電視、報紙、網(wǎng)絡為陣地強調怒江建壩的合理性、科學性和緊迫性,與民間環(huán)保組織進行了持續(xù)一年的爭論。結果,輿論的方向又一次偏向“支持建壩”。社會輿論的支持和政府內部的積極籌備,怒江水電開發(fā)計劃又一次被提上了政府議事日程。2005年7月溫家寶總理指示:“加緊論證研究,盡快拿出意見”。王紹光依據(jù)政策議程提出者的身份與民眾參與的程度區(qū)分出六種模式關門模式最傳統(tǒng)的議程設置模式。該模式里沒有公眾議程的位置,議程的提出者是決策者自身。在傳統(tǒng)社會里,一般百姓沒有什么政治參與意識,這是議程設置的主要模式。例:1988年物價闖關1985年到1987年,隨著物價改革緩步推進,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開始上揚,出現(xiàn)1950年代初以來從未見過的通貨膨脹率。到1988年2月初中央政治局清醒地認識到,當時物價上漲幅度過大,超過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4月初國務院決定調高部分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并對城市職工的補貼由暗轉明。盡管如此,全國隨即掀起了一波搶購狂潮。在這種情況下,價格改革理應放緩一點。但當時中國實際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認為,價格改革刻不容緩。6月9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改革有險阻苦戰(zhàn)能過關》。雖然文章作者很清楚,物價改革會暫時損害不少人的利益,但相信人民對這種沖擊可以承受?;谶@種樂觀的估計中央政治局于8月中旬討論并原則通過《關于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確定價格改革的總方向是,少數(shù)重要商品價格由國家管理,絕大多數(shù)商品價格放開,由市場調節(jié)。8月19日,該方案一經披露,立即在全國范圍內引起新一波搶購狂潮,甚至出現(xiàn)擠兌未到期的定期存款來搶購商品的情況。在物價闖關事件中,議程設置完全沒有民眾參與,決策者下決心快速推動價格改革后甚至沒有做出爭取民眾理解和支持的努力結果1988年全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shù)飆升18.8%,造成民眾普遍不滿。動員模式議程由決策者提出。與關門模式不同的是,在動員模式里確定一項議程后,決策者會千方百計引起民眾對該議程的興趣,爭取他們對該議程的支持。即先有政府議程后有公眾議程。在我國,動員模式一般包括五個階段:運動開始,發(fā)出文件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形式、人民日報社論評論員文章形式、毛主席最新指示形式)——層層傳達普遍宣傳(先黨內后黨外,先干部后群眾,需要強調速度時,則要求傳達不過夜)——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目的是讓大眾吃透中央精神,為什么要提出新議程,什么是精神實質,落實新議程的步驟方法)——抓住典型以點帶面(正面典型、反面典型。用實例向群眾展示新議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優(yōu)越性)——形成共識,貫徹落實新議程毛時代,從土改、三反五反,到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再到四清、文革,幾乎每一次重大的戰(zhàn)略性的議程設置都采取這種模式。改革開放以后,采取動員模式的頻率大大降低,但并未放棄。如:獨生子女政策(1980年),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國營企業(yè)工資改革破除大鍋飯(1985年),改革勞動制度打破鐵飯碗(1986年),城鎮(zhèn)職工醫(yī)療保險制度改革(1998年)內參模式議程由接近權力核心的政府智囊們提出。模式里沒有民眾與決策者的互動,只有智囊們與決策者的互動。毛澤東時代的內參模式有三個特點,第一內參發(fā)揮作用的領域主要與國家安全有關(雷英夫與朝鮮、王殊與69對蘇戰(zhàn)略);第二,內參主要不是來自研究機構,而是來自參謀和情報收集機構;第三,內參往往是個別智囊的作品,而不是智庫的成果。我國最早的思想庫是1980年形成的中國農村發(fā)展問題研究組,成員是一批具備通天關系的高干子弟及知識分子子弟。在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支持下四處調研,并把報告直接送到中央領導人辦公桌上,為198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準備了系統(tǒng)全面的第一手調查數(shù)據(jù)。他們之后又參與了中央關于農村的幾個一號文件的制定。后來,發(fā)展組成員分別進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等研究機構。體改所是1980年代中國最有影響的思想庫。思想庫一般都會出版簡報、參閱之類的內部報告。這些發(fā)行量很小的內參往往可以直達天庭,最高領導人則幾乎每天都會圈閱、批示、轉發(fā)一些報告。借力模式與內參模式不同之處在于,政府智囊們決定將自己的建議公之于眾,希望借助公眾輿論的壓力,掃除決策者接受自己建議的障礙。案例:從1990年代起,中國開始市場導向的醫(yī)療體制改革。根據(jù)1993、1998、2003年三次國家衛(wèi)生服務調查,改革后城鄉(xiāng)居民的醫(yī)療費用支出越來越高,而享有社會性醫(yī)療保險的人比例越來越小。2003年的非典危機暴露了公共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缺陷,也順帶引發(fā)了人們對醫(yī)療體制改革的反思。此后仍有政府官員公開聲稱,必須進一步推行市場化的醫(yī)療體制改革,讓國有資產逐步退出公立醫(yī)院。不過,在2005年春,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中國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合作課題組卻發(fā)表了6份專題報告和1份總報告,證明醫(yī)改是不成功的,甚至是徹底失敗的。由于這些報告刊登在內部刊物上,它們最初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2005年6月底,情況突然急轉直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社會發(fā)展部副部長葛延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總報告的內容。指出,未來中國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的改革應該堅持兩條原則:一是追求公平,要確保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夠得到基本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二是要強調衛(wèi)生投入的績效,即在有限的全社會衛(wèi)生投入水平下,使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獲得最大限度的提高,而市場化改革不可能達到這兩個目的。幾乎同時,衛(wèi)生部政策法規(guī)司司長劉新明也在《醫(yī)院報》上說出了市場化非醫(yī)改方向的話。這兩則報導一面世便在媒體上和民眾中引起軒然大波:媒體上一時間出現(xiàn)大量有關醫(yī)改的報導和討論。而民眾則幾乎一邊倒地同意醫(yī)改不成功的判斷。雖然有些市場派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