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30題2023高考化學總復習_第1頁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30題2023高考化學總復習_第2頁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30題2023高考化學總復習_第3頁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30題2023高考化學總復習_第4頁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30題2023高考化學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廣東高考真題)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世界文明中獨樹一幟,漢字居功至偉。隨著時代發(fā)展,漢字

被不斷賦予新的文化內涵,其載體也發(fā)生相應變化。下列漢字載體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2.(2022?廣東高考真題)廣東一直是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館藏文物是其歷史見證。下列文物主要由硅

酸鹽制成的是

選項A.南宋鎏金飾品B.蒜頭紋銀盒C.廣彩瓷咖啡杯D.銅鍍金鐘座

3.(2021?廣東高考真題)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續(xù)成為熱點。很多珍貴文物都記載著中華文明的燦爛

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極高的學術價值。下列國寶級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選項ABCD

/

文物、、■■

甲1'

名稱鑄客大銅鼎河姆渡出土陶灶獸首瑪瑙杯角形玉杯

4.(2021.廣東高考真題)廣東有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廣東剪紙、粵繡、潮汕工夫茶藝和香云紗染

整技藝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廣東剪紙的裁剪過程不涉及化學變化

B.沖泡工夫茶時茶香四溢,體現(xiàn)了分子是運動的

C.制作粵繡所用的植物纖維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藝中去除絲膠所用的純堿水溶液屬于純凈物

5.(2022佛山一模)嶺南陶藝馳名中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陶瓷是一種常見硅酸鹽材料B.陶土中過量的FeQ4雜質可以通過磁選法除去

C.制陶拉坯的過程發(fā)生了化學變化D.燒制后得到多彩的顏色,常常是因為含有金屬氧化物

6.(2022湛江一模)廣東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人文底蘊豐厚,擁有佛山木版年畫、禾樓舞、小欖菊

花會和核雕等民間藝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佛山木版年畫用到多種顏料,所用顏料均為無機物

B.禾樓舞慶祝水稻豐收,水稻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為淀粉

C.小欖菊花會花香四溢,體現(xiàn)了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D.核雕是將果核雕成藝術品,所用刻蝕劑為氫氟酸

7.(2022珠海高三上學期摸底測試)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柳絮”富含糖類

B.《抱樸子》中“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曾青”是可溶性銅鹽

C.“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石灰”指的是Ca(OH)2

D.《漢書》中“高奴縣有治水可燃”,這里的“滴水”指的是石油

8.(2022珠海高三上學期期末)中華優(yōu)秀文化源遠流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石溪公園亦蘭亭“石溪曲水蘭亭意,寂寂千年寂寂名”,曲水暗含美酒,酒是由淀粉水解而成

B.蘇曼殊《柬法忍》“來醉莖深露,胭脂畫牡丹”,牡丹花“香”是因為花中含有揮發(fā)性有機物

C.珠海箓猗堂蛇殼墻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嶺南建筑,蛇殼主要成分是CaCOs

D.畫家古元擅長水彩畫,所用宣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屬于糖類

9.(2022肇慶市高中畢業(yè)班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珍貴文物蘊含著璀璨文化和深遠歷史,記錄著人類文明和

社會進步。下列珍稀文物中主要由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制造的是

選項ABCD

a?tq”

文物闡

名稱唐代紙絹畫《五牛圖》西漢玉器皇后之璽隋代瓷枕定窯孩兒枕商周太陽鳥金飾

10.(2022華附、省實、廣雅、深中四校聯(lián)考)我國的古代文物呈現(xiàn)了瑰麗的歷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

不是硅酸鹽的是

11.(2022佛山二模)文物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下列主要成分不是硅酸鹽的文物是

A.制作粵繡所用的蠶絲線點燃時,會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

B.沖泡工夫茶時,茶湯中溶有的兒茶素(弓5乩/)6)是燒類物質

C.民間技藝“飄色”中用作支撐“色?!钡匿摋l屬于復合材料

D.廣東剪紙藝術所用紙的主要成分與淀粉屬于同分異構體

13.(2022廣州一模)絹本宋代《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色來

自孔雀石[主要成分為CU(OH)2CUCO3],紅色來自赭石(赤鐵礦),黑色來自炭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蠶絲制品絹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B.孔雀石受熱易分解

C.赭石的主要成分是Fe3C)4D.炭黑由松枝燒制,該過程是化學變化

14.(2022惠州一模)下列括號中所列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成分不屬于蛋白質的是

A.刀槍把(竹木)B.頭盔(羽毛)C.髯口(毛發(fā))D.戲衣(絲綢)

15.(2022江門高三上學期調研測試)央視欄目《國家寶藏》不僅介紹了歷史文化知識,彰顯了民族自信、文

化自信,歷史文物本身也蘊含著許多化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南朝?《竹林七賢與啟榮期》磚畫的磚塊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

B.戰(zhàn)國?曾侯乙編鐘屬于青銅制品,青銅是一種銅錫合金

C.清?乾隆“瓷母”一各種釉彩大瓶中的紅色窯變釉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氧化銅

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中的綠色顏料銅綠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

16.(2022揭陽市高三上學期期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與科學研究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荷塘月色》“……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中"青霧”屬于膠體

B.《將酒》“……朝如青絲暮成雪”中青絲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

C.《七步詩》“……煮豆燃豆箕”中涉及的能量變化主要是熱能轉化為化學能

D.《本草綱目》“……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中"蒸燒”是利用物質的熱穩(wěn)定性不同

17.(2022茂名二模))春晚舞蹈作品《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收獲一致好評,舞者服裝采用了

不同種類的棉麻布質,有關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棉麻的主要成分與淀粉互為同分異構體

B.用灼燒的方法可以區(qū)分蠶絲和人造纖維

C.棉麻和蠶絲主要成分的水解產物相同

D.棉麻和蠶絲的主要成分和油脂屬于三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8.(2022茂名一模))青磯礦石(主要成分為FeSO「7H2O)在《唐本草》中記載:“本來綠色,新出窟未見風

者,正如璃璃……燒之赤色……關于FeSO,U%。說法正確的是

A.可用于制凈水劑B.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

C.在干燥空氣中穩(wěn)定存在D.在空氣中加熱轉化為FeQa

19.(2022清遠市高三上學期期末)2021年6月10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

目名錄,包含柳州螺蜘粉制作技藝、魯山花瓷燒制技藝、楚簡制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制作技藝等,下列

說法錯誤的是

A.柳州螺蝶粉的主要成分是米粉,富含淀粉

B.魯山花瓷燒制過程中包含復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C.楚簡屬于竹制品,主要成分為纖維素

D.大名小磨香油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20.(2022汕頭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傳承的文明古國。央視以《國家寶藏》、

《中國國寶大會》等節(jié)目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下列國寶級文物主要由硅酸鹽制成的是

21.(2022汕頭市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大量化學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選項傳統(tǒng)文化化學知識

A詩句“玉梅雪柳千家鬧,火樹銀花十里開”焰色反應,化學變化

B熬膽帆鐵釜,久之亦化為銅置換反應

C詩句“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烏金為煤炭

D中藥銅綠制法:“水洗凈,細研水飛,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實驗操作:洗滌、溶解、過濾、蒸發(fā)

22.(2022汕尾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下列關于四大發(fā)明的說法正確的是

A.黑火藥的使用不涉及化學變化B.造紙術所得的紙屬于純凈物

C.指南針所用的磁性材料為ALO3D.印刷術中所用的膠泥印章屬于硅酸鹽材料

23.(2022深圳二模)根據(jù)樂器的制作材料可對中國古典樂器進行分類。下列對樂器類別及制作材料的相關描

述不正確的是

選項樂器類別及制作材料描述

A琴(“絲”類):蠶絲可用于制琴弦蠶絲僅由碳、氫、氧元素組成

B編鐘(“金”類):青銅可用于鑄造編鐘青銅是我國使用最早的合金

C陶填(“土”類):陶土可用于燒制陶瓷填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D竹笛(“竹”類):竹子可用于制笛竹子富含纖維素

24.(2022深圳一模)蠟染技藝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其制作工序包括:棉布制板、畫蠟(將蜂蠟熔化

后畫在布上形成覆蓋層)、藍靛染色、沸水脫蠟、漂洗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制板”用的白棉布,主要成分為合成纖維素

B.“畫蠟”過程中主要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C.“畫蠟”用的蜂蠟,是一種混合物,無固定熔點

D.“染色”用的藍靛,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25.(2022湛江一模)珍貴文物蘊含著璀璨文化和深遠歷史,記錄著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下列珍稀文物中主

要由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制造的是

26.(2022肇慶二模廣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下列關于“端硯”的描述錯誤的是

A.端硯的石材為硅酸鹽,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B.端硯研磨出的墨汁屬于溶液

C.研磨墨汁過程涉及分子的運動

D.雕刻端硯的過程不涉及化學反應

27.(2022廣東四校第二次聯(lián)考)2021年西安白鹿原江村考古發(fā)現(xiàn)漢文帝霸陵。下列發(fā)掘出土的文物屬于無

機非金屬材料的是

28.(2022廣東六校聯(lián)盟第三次聯(lián)考)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科學巨著,

被稱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以下對書中內容解釋合理的是

選項原文解釋

A“凡金箔粘物,他日敝棄之時,刮削火化,其金仍藏灰內”火化指的是金被加熱氧化

B“候潮一過,明日天晴,半日曬出鹽箱,疾趨掃起煎煉”煎煉指的是蒸儲

“凡治鐵成器,取已炒熟鐵為之。先鑄鐵成砧,以為受錘

C文中熟鐵指的是純鐵

之地”

紅銅升黃是指銅變“銅合

D“凡紅銅升黃而后熔化造器,用砒升者白銅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