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FNA對臨床診斷價值臨床醫(yī)學_第1頁
甲狀腺FNA對臨床診斷價值臨床醫(yī)學_第2頁
甲狀腺FNA對臨床診斷價值臨床醫(yī)學_第3頁
甲狀腺FNA對臨床診斷價值臨床醫(yī)學_第4頁
甲狀腺FNA對臨床診斷價值臨床醫(yī)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甲狀腺FNA對臨床診斷價值臨床醫(yī)學超聲引導下的細針穿刺

細針:指外徑小于1的穿刺針,常用的型號20~23G(外徑0.9~0.6),其中22G最常用。優(yōu)點:損傷極小,并發(fā)癥少,診斷敏感度高,能非常安全的在門診進行。缺點:過小、過粘或壞死組織較難取樣。超聲引導穿刺的優(yōu)勢對臨床不可觸及的甲狀腺結節(jié)可進行穿刺診斷提高較大結節(jié)局部惡變可能的診斷準確率減少并發(fā)癥適應證1.常規(guī)超聲圖像可疑惡性的結節(jié)微鈣化/實性低回聲/邊界不清/形態(tài)不規(guī)則/內部回聲不均勻2.最大長徑>1.0的結節(jié)3.甲狀腺彌漫性病變伴局部低回聲結節(jié)4.伴有頸部淋巴結超聲影像異常5.18顯像陽性6.伴血清降鈣素水平異常升高7.短期迅速增大的結節(jié)8.童年期有頸部放射性照射史或輻射污染接觸史9.有甲狀腺癌或甲狀腺癌綜合征的病史或家族史的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禁忌證絕對禁忌證:患者不合作;原因不明的出血病史;懷疑血管瘤或其他的血管腫瘤;超聲引導下不能確定活檢的合適部位;出血傾向(凝血時間≥正常對照3~5秒、血小板計數﹤500003、出血時間≥10)相對禁忌癥證:局部皮膚感染等并發(fā)癥出血、血腫疼痛感染聲音嘶啞針道種植

甲狀腺細胞學標準

(細胞學標準)

甲狀腺細胞學標準

(細胞學標準)I細胞成分不足(1~4%惡性)良性病變(0~3%惡性)意義不明確的病變(5~15%惡性)濾泡狀腫瘤(15~30%惡性)V可疑惡性腫瘤(60~75%惡性)惡性腫瘤(97~99%惡性)細胞學結果分析常規(guī)超聲圖像:考慮良性隨訪可疑惡性細胞學(細胞學標準)()()隨訪手術

()再次或超聲造影

患者女性,42歲體檢發(fā)現雙側甲狀腺結節(jié)5年病例分析1

甲狀腺

患者女性,34歲,體檢發(fā)現甲狀腺多發(fā)結節(jié)3年,部分伴粗鈣化。病例分析2

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甲狀腺分類1類:正常甲狀腺2類:良性結節(jié)(惡性0%)3類:可能良性結節(jié)(惡性<5%)4類:可疑結節(jié)(惡性580%)4a不確定(惡性510%)4b可疑惡性(惡性1080%)5類:很可能惡性結節(jié)(惡性>80%)6類:活檢證實的惡性結節(jié)2良性結節(jié)膠質1型病灶內部無回聲、伴點狀強回聲病灶內部無血流膠質2型無包膜混合回聲伴點狀強回聲有血流網格狀(海綿樣)A

B3:可能良性假性結節(jié)

高/等/低回聲部分包膜外周型血流4a:不確定1單純腫瘤型實性或混合性高/等/低回聲結節(jié)薄包膜亞急性型低回聲結節(jié)無明確包膜無鈣化4a:不確定2可疑腫瘤型高/等/低回聲結節(jié)有厚包膜血流豐富有鈣化(粗大或微?。┙Y節(jié)纖維化

4b:可疑惡性惡性A型低回聲、無包膜結節(jié)形狀、邊界不規(guī)則穿入性血流有或無鈣化

5:符合惡性惡性B型等/低回聲結節(jié)無包膜多發(fā)外周型微小鈣化血流豐富

甲狀腺腫瘤熱消融治療激光消融()、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熱消融治療技術主要是應用射頻、微波、激光為主要的產熱介質所產生的熱效應來殺滅腫瘤細胞而達到治療效果。與傳統(tǒng)手術及腔鏡手術比較,熱消融治療具有操作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愈合快、預后良好等優(yōu)點。甲狀腺腫瘤微波治療病例

消融后一周消融后半年甲狀旁腺增生射頻消融病例術前1596術后582

頸部淋巴結分區(qū)Ⅰ區(qū)(

Ⅰ):包括頦下及下頜下區(qū)的淋巴結群,又分為A(頦下)和B(下頜下)兩區(qū)。

以環(huán)狀軟骨下緣平面分為上方的A區(qū)(頸后三角區(qū))和下方的B區(qū)(鎖骨上區(qū))。包括頸深淋巴結副神經鏈和鎖骨上淋巴結群。

Ⅱ區(qū)(

Ⅱ):前界為莖突舌骨肌,后界為胸鎖乳突肌后緣上1/3,上界顱底,下界平舌骨下緣。以在該區(qū)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經為界分為前下的A區(qū)和后上的B區(qū)。

Ⅲ區(qū)(

Ⅲ):前界為胸骨舌骨肌外緣,后界為胸鎖乳突肌后緣中1/3,下界為肩胛舌骨肌與頸內靜脈交叉平面(環(huán)狀軟骨下緣水平)。

頸部淋巴結分區(qū)Ⅳ區(qū)(

Ⅳ):為Ⅲ區(qū)向下的延續(xù),下界為鎖骨上緣,后界胸鎖乳突肌后緣下1/3段。

Ⅴ區(qū)(

Ⅴ):即頸后三角區(qū)及鎖骨上區(qū)。前界鄰接Ⅱ、Ⅲ、Ⅳ區(qū)后界,后界為斜方肌前緣。Ⅵ區(qū)(

Ⅵ):帶狀肌覆蓋區(qū)域,上界為舌骨下緣,下界為胸骨上緣,兩側頸總動脈為兩邊界,包括內臟旁淋巴結群。

區(qū)(

):為胸骨上緣至主動脈弓上緣的上縱隔區(qū)。

肩胛舌骨肌頸部淋巴結區(qū)與區(qū)的分界標志。縱切從上往下掃描時,舌骨水平以下出現肌肉回聲之前為區(qū),出現肌肉之后為區(qū)。轉移淋巴結淋巴結病理改變:瘤細胞首先侵犯皮質的邊緣竇,然后向髓質浸潤,導致淋巴回流受阻,然后髓質區(qū)開始出現壞死。轉移淋巴結的病理與原發(fā)灶的病理相似。圖像有時可見中心低密度區(qū),增強可見不規(guī)則的環(huán)形強化。超聲造影可見由周邊向中央的增強模式。轉移淋巴結轉移淋巴結發(fā)生部位和原發(fā)腫瘤的淋巴引流區(qū)域相關口腔癌淋巴結轉移主要發(fā)生于Ⅰ、Ⅱ、Ⅲ區(qū)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主要發(fā)生Ⅱ、Ⅲ區(qū)鼻咽癌轉移淋巴結多為雙側發(fā)生,除常見于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