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tài)分析的臨床應用和進展_第1頁
步態(tài)分析的臨床應用和進展_第2頁
步態(tài)分析的臨床應用和進展_第3頁
步態(tài)分析的臨床應用和進展_第4頁
步態(tài)分析的臨床應用和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步態(tài)分析的臨床應用進展

勵建安南京醫(yī)科大學E-mail:1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步行的價值步行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人類與其它動物區(qū)別的關鍵特征之一。

步行的基本功能:使用雙腳從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動到另一地方。步態(tài)是步行的行為特征。2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步行中樞?正常步行并不需要思考然而步行的控制十分復雜:中樞命令:皮層?脊髓?步行中樞?身體平衡和協(xié)調(diào)控制足、踝、膝、髖、軀干、頸、肩、臂的肌肉和關節(jié)協(xié)同運動。任何環(huán)節(jié)的失調(diào)都可能影響步態(tài),而某些異常也有可能被代償或掩蓋。

3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自然步態(tài)的要點(1)合理的步長、步寬、步頻。(2)上身姿勢穩(wěn)定。

(3)最佳能量消耗。

4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自然步態(tài)的生物力學因素具備控制肢體前向運動的肌力或機械能??梢栽谧阌|地時有效地吸收機械能,以減小撞擊,并控制身體的前向進程。支撐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髖膝踝角度(重力方向),以及充分的支撐面(足的位置)。擺動相有足夠的推進力、充分的下肢地面廓清和合理的足觸地姿勢控制。

5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臨床步態(tài)分析臨床步態(tài)分析旨在通過生物力學和運動學手段,揭示步態(tài)異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影響因素。協(xié)助康復評估和治療。協(xié)助臨床診斷、療效評估、機理研究等。6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步行周期支撐相(Stancephase)早期中期末期擺動相(Swingphase)早期中期末期7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步行模式8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步行時的軀干旋轉9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肌肉的參與10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11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運動中的肌肉活動12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早期(earlystance)包括首次觸地和承重反應,正常步速時大約為步行周期的10%~12%。13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首次觸地指足跟接觸地面的瞬間,使下肢前向運動減速,落實足在支撐相的位置。首次觸地的部位為足跟。參與的肌肉主要包括脛前肌、臀大肌、腘繩肌。首次觸地異常是造成支撐相異常的最常見原因之一。14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承重反應指首次觸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轉移的過程,骨盆運動在此期間趨向穩(wěn)定。參與的肌肉包括股四頭肌、臀中肌、腓腸肌。支撐足首次觸地及承重反應期相當于對側足的減重反應和足離地。由于此時雙足均在地面,又稱之為雙支撐相。15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承重反應期的骨盆傾斜和臀大肌作用16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脛骨在支撐相的前傾趨向17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小腿三頭肌對脛骨前傾的控制18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雙支撐相雙支撐相的時間與步行速度成反比。跑步時雙支撐相消失,表現(xiàn)為雙足騰空。首次觸地時GRF一般相當于體重和加速度的綜合,正常步速時為體重的120%~140%。步速越快,GRF越高。下肢承重能力降低時可以通過減慢步速,減少肢體首次觸地負荷。緩慢步態(tài)的GRF等于體重。

19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中期(midstance)支撐足全部著地,對側足處于擺動相,是唯一單足支撐全部重力的時相,正常步速時大約為步行周期的38%~40%。主要功能是保持膝關節(jié)穩(wěn)定,控制脛骨前向慣性運動,為下肢前進做準備。參與的肌肉主要為腓腸肌和比目魚肌。下肢承重力小于體重或身體不穩(wěn)定時此期縮短,以將重心迅速轉移到另一足,保持身體平衡。

20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21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末期(terminalstance)指下肢主動加速蹬離(pushoff)的階段,開始于足跟抬起,結束于足離地。身體重心向對側下肢轉移,又稱為擺動前期。在緩慢步行時可以沒有蹬離,而只是足趾離開地面,稱之為足趾離地(toeoff)。對側足處于支撐相早期,屬于雙支撐相,約為步行周期的10%~12%。參與的肌肉主要為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等長收縮)、股四頭肌和髂腰肌(向心性收縮)。

22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23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擺動相足在空中向前擺動的時相占步行周期的40%24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早期(initialswing)主要的動作為足廓清地面和屈髖帶動屈膝,加速肢體前向擺動,占步行周期13%~15%。參與的肌肉主要為脛前肌、髂腰肌、股四頭肌。如果廓清地面障礙(如足下垂),或加速障礙(髂腰肌和股四頭肌肌力不足),將影響下肢前向擺動,導致步態(tài)異常。

25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中期(midswing)足廓清仍然是主要任務,占步行周期的10%。參與的肌肉主要為脛前肌,保持踝關節(jié)背屈。

26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末期(terminalswing)主要任務是下肢前向運動減速,準備足著地的姿勢,占步行周期的15%。參與的肌肉包括腘繩肌、臀大肌、脛前肌、股四頭肌。

27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跖筋膜的作用28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足趾的作用29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關節(jié)攣縮對步行能量消耗的影響30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踝關節(jié)屈曲踝關節(jié)跖屈首次觸地障礙能量消耗增加支撐末期屈髖屈膝增加31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膝關節(jié)屈曲32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髖關節(jié)屈曲髖后伸受限運動能量消耗增加33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下肢關節(jié)融合對步行效率的影響34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EadweardMuybridge1830-190435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FatherofGaitAnalysis(inUS)187236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FirstMotionPictures1870s37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FalconAnalogCameraIntroducedin1996SPECIFICATIONSFPS Resolution60 640x480120 640x480240 640x24038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SPECIFICATIONSFPS Resolution1-200Frames/secondPoE:PoweroverEthernetPortablesystemshawk-iDigitalCameraIntroducedin200539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40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

SimplifyGaitGraphs:ColorNormalBars?41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江蘇省人民醫(yī)院臨床生物力學實驗室42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43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44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45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46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運動學分析運動學(Kinematics)是步行時肢體運動時間和空間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步行時間與空間測定肢體節(jié)段性運動方向測定

47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節(jié)段性運動測定節(jié)段性運動測定是指對步行時特定關節(jié)或運動中心的多維動態(tài)分析,即步行時關節(jié)各方向活動角度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與步行時相之間的關系,從而可以剖析運動障礙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和部位,以及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關系。進行節(jié)段性分析必須要能夠分解受試者的動作,并同時從多維方向進行觀察,因此必須使用必要的儀器。

48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時間/空間參數(shù)測定足印法:是步態(tài)分析最早期和簡易的方法之一。在足底涂上墨汁,在步行通道(一般為4~6m)鋪上白紙。受試者走過白紙,留下足跡,便可以測量距離。也可以在黑色通道上均勻撒上白色粉末,讓患者赤足通過通道,留下足跡。步行同時用秒表記錄時間。這種方式不需要復雜設備,但是十分耗時。49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50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電子步態(tài)測定裝置4-6米10萬個壓力傳感器瞬時測定所有步行時間/空間參數(shù)51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主要參數(shù)步長:指一足著地至對側足著地的平均距離。步長時間步幅:一足著地至同一足再次著地的距離。步行周期:指平均步幅時間(stridetime)。步頻:指平均步數(shù)(步/min)。步速:指步行的平均速度(m/s)

。步寬:兩腳跟中心點或重力點之間的水平距離。足偏角:足中心線與同側步行直線之間的夾角。52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運動學分析-Kinematics53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54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步動力學數(shù)據(jù)55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56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

SimplifyGaitGraphs:ColorNormalBars?57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動力學分析動力學(kenetics)分析是對步行時作用力、反作用力強度、方向和時間的研究方法。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動力學分析的理論基礎。

58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步行動力學特征59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60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足底壓力61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62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3-D運動分析和關節(jié)活動模擬63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動態(tài)肌電圖動態(tài)肌電圖指在活動狀態(tài)同步測定多塊肌肉電活動,揭示肌肉活動與步態(tài)關系的肌肉電生理研究,是臨床步態(tài)分析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64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動態(tài)肌電圖65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肘關節(jié)屈伸肌電比較(主縮肌/拮抗肌)主動屈曲主動伸展FlexorsExtensorsFlexorsExtensorsAgonistAgonistAntagonistAntagonist66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診斷性阻滯利多卡因運動點或神經(jīng)干注射注射前后運動生物力學分析67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68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Musclelengthofgasandsoleus69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氣體代謝測量70本文檔共73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三\5點56分OxygenCost氧價(OxygenCost,OC)是一種定量評估運動能量消耗的指標,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