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備考專題選修公開課一等獎市優(yōu)質課賽課獲獎課件_第1頁
復習備考專題選修公開課一等獎市優(yōu)質課賽課獲獎課件_第2頁
復習備考專題選修公開課一等獎市優(yōu)質課賽課獲獎課件_第3頁
復習備考專題選修公開課一等獎市優(yōu)質課賽課獲獎課件_第4頁
復習備考專題選修公開課一等獎市優(yōu)質課賽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3年復習備考專題選修三、五、六旅游地理選修三考點一覽

(1)旅游資源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兩類;(2)旅游資源具有美學、科學、歷史文化和經濟價值;發(fā)展旅游業(yè)可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擴大就業(yè)、增加經濟收入、促進經濟文化交流;(3)旅游資源開發(fā)評價包括資源價值、交通通達度、市場距離、地區(qū)接待能力和環(huán)境承載力。其中資源評價又包括自身價值、地域組合以及集群狀況三方面??键c一旅游資源類型及開發(fā)評價主干知識:旅游資源開發(fā)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評價旅游資源的開發(fā)條件

1、評價原則——全面分析、綜合評價是旅游資源評價的原則。

2、評價內容

(1)、四大價值評估:歷史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科學價值、經濟價值

(2)、三大效益評價: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

(3)、五大條件的評價

A、游覽價值(評價旅游資源的質量(四大價值)、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B、客源市場——影響旅游地的開發(fā)價值

客源地:游客的來源地,多是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

市場距離:即旅游資源分布地與旅游消費市場(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距離。

經濟距離:指游客從出發(fā)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發(fā)地所用的時間和費用。

客源市場評價的主要指標客源地客源地與旅游地之間的距離

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與游覽價值不一定呈正比。位于或者靠近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旅游資源,其開發(fā)利用價值較大。

一般來說,靠近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或國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資源,其開發(fā)利用的價值要優(yōu)于遠離經濟發(fā)達區(qū)的資源。原因——①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居民,收入相對較高,有外出旅游的動機和條件②旅游是一項耗資較大、費時較多的生活消費活動,經濟距離越長,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梢娐糜蔚氐淖顑?yōu)吸引半徑是有限的。E、旅游的環(huán)境承載量——用容人量表示

旅游環(huán)境承載量——一定的時間條件下,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的旅游活動容納能力。

容人量——景區(qū)旅游單位面積內所容納的游人數。

其一是滿足游人的最低游覽要求(心理感應氣氛);

其二是達到保護風景區(qū)的環(huán)境質量要求。

旅游區(qū)環(huán)境承載量與客源規(guī)模的關系旅游活動的規(guī)模應與旅游區(qū)的環(huán)境承載量相適應。

①如果規(guī)模超過環(huán)境承載量,就會對旅游區(qū)的資源和背景環(huán)境產生破壞,使旅游環(huán)境惡化。

②如果規(guī)模達不到環(huán)境承載量,則顯示出對旅游資源開發(fā)的不足,造成對資源的浪費。

綜合評價:游覽價值高、市場距離短(距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近)、交通便利、通達性好、地區(qū)接待能力強、環(huán)境承載量大,則認為該地區(qū)旅游價值開發(fā)條件好,反之則差。

C、地理位置及交通通達性

D、地區(qū)接待能力:基礎設施——決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包括兩方面:

①公共設施:主要包括水、電、交通、郵政、通信等

②配套服務設施:住宿、餐飲、購物、健身、文化娛樂等。

旅游接待能力應與旅游市場需求相適應。過大,造成資金、旅游設施等的浪費,過小對景區(qū)社會秩序、生態(tài)環(huán)境、背景環(huán)境等造成嚴重的破壞,從而造成經濟損失。

高考真題2012海南卷24.(10分)旅游地理

黃山機場位于黃山市屯溪區(qū)(見圖11),設計年吞吐量為90萬

人次,目前實際年吞吐量在32萬人次-50萬人次之間。2011年,黃山

市接待的游客數量高達3000萬人次。

根據圖文資料,分析黃山機場實際吞吐量與黃山市接待游客量相差較為懸殊的原因。24.(10分)參考答案:陸路交通可達性好(高速公路、鐵路通過):旅游線路組織方式的多樣化:旅游出行方式的多樣化:距主要客源地(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區(qū))較近,(答出一項得3分,答出三項即可得滿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評分)分析:

該題為原因分析類設問,游客數目遠超機場實際吞吐量說明大部分游客沒有選擇航空方式,所給地圖為綜合交通圖,題設和圖示信息均指向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說明其他方式被廣泛應用,或是距離較近沒必要選擇航空。

(1)旅游規(guī)劃主要是突出當地景觀和文化特色,兼顧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統(tǒng)一,維護生態(tài)平衡,獲取最佳的綜合效益;(2)旅游環(huán)境保護主要依據當地自然環(huán)境特征以及環(huán)境承載力兩方面;具體旅游資源的保護要根據該種資源的特征來進行??键c二旅游規(guī)劃和旅游環(huán)境保護(2012,課標卷)42.(10分)旅游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圖11所示區(qū)域中的世界文化遺產,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現存規(guī)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近年來,游客數量不斷增加,對該文化遺產構成較大威脅。

(1)簡述圖示區(qū)域文化遺產保存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2)說明為保護該文化遺產應采取的措施。(6分)解題過程

(2)從材料中可得出,對該文化遺產構成較大威脅的主要是人為原因,游客數量不斷增加,因此措施主要在于控制游客數量。導出答案合理控制游客數量;實施淡旺季票價制度;加強對文物的監(jiān)測和管理;采用新的文物展示方式(數字化及多媒體展示)等。

(1)壁畫和塑像遭到破壞主要由于自然原因中的風化和侵蝕,這些主要受氣候條件的影響,通過區(qū)域判定,該地區(qū)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導出答案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降水少,空氣干燥,利于文物保存(壁畫和塑像色彩豐富,易霉變)。分析:

該題有兩個設問。第1問為原因分析類設問,在分析該類題時,要注意把握兩點,一要弄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組成因子,并理解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文物破壞主要是外力作用,應該是風化或侵蝕兩種作用;二要明確要分析的原因內容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原因,還是兩者兼有,本題題設明確指向自然原因。第2問是對策措施類設問,在解決該類題目的時候也要把握兩點,一即使題目沒有對原因的考察,在解答時也應該先找出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材料中明確指出“近年來,游客數量不斷增加,對該文化遺產構成較大威脅。”二針對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本題在于限制人數。2012江蘇卷30.C.【旅游地理】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圖20是杭州西湖主要景點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如果游覽杭州西湖,出游前可以

通過新聞媒介、▲、▲等途徑

收集相關旅游信息,初步了解其景觀內涵

。(2分)

(2)西湖發(fā)展旅游的資源優(yōu)勢有

▲、▲、▲。(3分)

(3)觀賞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蘇堤春

曉景點的最佳做法是▲。(2分)

a.置身其中,近而觀之

b.適當距離仰視

c.在較高位置俯視

d.把握觀賞時機

(4)杭州西湖為免費開放的世界文化遺產。談談

免費開放舉措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3分)

分析:

第一問為對策措施類,通過新聞媒介和現實生活遷移,可得出互聯(lián)網,書籍雜志等答案;第二問為分析描述類,通過主干知識可知,旅游資源的優(yōu)勢包括自身價值,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等。即數量、種類、質量;第三問為分析判斷類,旅游資源欣賞,可先觀察圖片,然后將各選項代入,同時把握三景都帶有時間的共同點;第四問為作用意義類設問,主要利用主干知識,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擴大就業(yè),增加收入是必答點。參考答案

⑴網絡、旅行社(或導游手冊、親朋好友等)⑵數量多;種類多;品質高(或價值高、知名度高等);組合好⑶d⑷ 吸引更多的游客;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延長游客在杭州的停留時間,增加旅游收入;改善民生,還湖于民2012上海卷(二十)閱讀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區(qū)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0分)

位于我國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境內的三清山,屬典型的花崗巖地貌景觀,該地斷裂、裂隙發(fā)育,上億年的風雨侵蝕,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觀,被列為世界自然

遺產、國家地質公園,也是江西省

重點開發(fā)的旅游景區(qū)。

50.圖中所列的景點名稱反映該景區(qū)

既有自然旅游資源,也有人文旅游

資源,各舉兩例。(2分)

51.簡述三清山旅游景區(qū)奇峰

怪石景觀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52.分析三清山旅游景區(qū)

開發(fā)的有利條件。(4分)疊翠亭摩崖石刻杜鵑林琵琶亭步云橋三疊泉石林東部云海索道索道景點景區(qū)道路公路停車場賓館參考答案:

50.自然旅游資源:三疊泉、杜鵑林、東部云海、石林(任答其中兩點即可)

人文旅游資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橋、疊翠庭(任答其中兩點即可)

51.該地巖石斷塊和斷裂裂隙發(fā)育,構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觀的基本面貌;景區(qū)處于亞熱帶季風濕潤區(qū),高溫多雨,風化作用強烈;花崗石易被風化侵蝕。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區(qū)奇峰怪石的景觀。(任答兩點即可)

52.三清山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臨近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客源廣、游客多,消費能力強;景區(qū)外圍賓館、停車場等服務設施齊全;環(huán)山公路、索道直通旅游景區(qū);有省政府的重視和政策保證。(任答兩點即可)50題考察旅游資源分類,難度較低;51題為原因分析設問,材料中已經明確是風雨侵蝕,只需將花崗巖特性、氣候類型和特征分析清楚即可;52題為辯證評價類,根據主干知識較易導出答案。參考答案分析:第(1)問為分析評價類,旅游資源優(yōu)勢為主干知識,包括自身價值,地域組合和集群狀況三部分;第(2)問為對策措施類,先找到原因,該區(qū)域生態(tài)脆弱主要由于氣候干旱,植被稀少,旅游環(huán)境容量低。2012山東卷32.(10分)【地理—旅游地理】

圖8為我國某5A級沙漠生態(tài)旅游景觀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

(1)指出該旅游區(qū)旅游資源的優(yōu)勢。(6分)

(2)針對該旅游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脆弱性,提出保護旅游資源的措施。(4分)答案:(1)旅游資源價值獨特,價值高;旅游資源類型齊全;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好。⑵植樹種草,保護植被;根據旅游環(huán)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數;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環(huán)境(答對兩點即可)(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第42題)42.(10分)旅游地理

讀圖10,分析圖示地區(qū)發(fā)展自駕車旅游的優(yōu)勢條件。

【解析】發(fā)展自駕車旅游,是指通過公路駕車出行,屬于需考慮圖中公路的分布,而不需考慮鐵路分布,除了考慮交通條件,還需從客源地居民收入、私家車擁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資源類型多樣等方面來考慮。

【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寧波、溫州等城市)路程適中,有高速公路連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車擁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資源類型多樣,地域組合好,分布集中。41.(10年新課標卷文綜第41題)(10分)

分析圖7所示島嶼成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優(yōu)勢條件。

答案:旅游資源豐富(組合好):地處地中海的島嶼,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有海濱浴場、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資源;以及世界遺產、名勝古跡等人文旅游資源。交通設施完善(有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等),通達性好。

1.原因分析類設問,大部分涉及該種旅游資源形成及保存較好的原因,也有一部分題目涉及客源及客源地;在分析該類題時,要注意把握兩點,一要弄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組成因子,并理解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二明確要分析的原因內容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原因,還是兩者兼有。

題型總結

2.對策措施類設問,旅游開發(fā)過程中的環(huán)境保護措施:(1)提高旅游區(qū)規(guī)劃、建設的環(huán)境意識,加強環(huán)境監(jiān)測,加大旅游區(qū)的環(huán)境保護力度;(2)運用法律法規(guī),健全旅游環(huán)境管理體制。在解決該類題目的時候也要把握兩點,一即使題目沒有對原因的考察,在解答時也應該先找出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然后針對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3.分析評價類設問

重點在于旅游資源的評價所需考慮的因素

(1)旅游資源本身的評價:①旅游資源特色——吸引旅游者的關鍵性因素;②旅游資源的價值;③旅游資源的組合和規(guī)模

(2)旅游資源周邊環(huán)境的評價:①環(huán)境容量;②環(huán)境質量;③社會經濟環(huán)境(政府政策)

(3)旅游資源開發(fā)條件的評價:①交通條件;②市場條件;③其他開發(fā)條件(投資、施工、服務設施等)

4.意義作用類設問

積極作用

①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②有利于旅游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促進城市衛(wèi)生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③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增加經濟收入,擴大就業(yè)

消極影響

①給旅游區(qū)的社會治安帶來隱患

②給旅游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壓力

③對旅游區(qū)居民健康的不良影響

減少旅游業(yè)負面影響的措施:

①使旅游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增長速度與旅游區(qū)的物質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

②加強管理,實現經濟、社會、環(huán)境效益的統(tǒng)一。

③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教學建議一、準確把握核心考點,高效備考。重點講解和幫助學生掌握

(1)旅游資源的類型與分布;(2)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3)旅游規(guī)劃與旅游活動的設計;(4)旅游與區(qū)域發(fā)展。

二、選取典型高考題,強化知識點的學習與應用。主干知識講解,高考題精析,專題強化訓練各占課時三分之一的時間。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五

1.自然災害分為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四類;氣象災害包括熱帶氣旋(臺風或颶風)、洪澇、干旱、寒潮、沙塵暴等;地質災害包括火山、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海洋災害包括海嘯和風暴潮;生物災害包括蟲災、鼠災、森林和草原火災、赤潮和外來物種入侵。

考點一覽考點一

世界主要自然災害的類型、成因和分布2.主要自然災害的成因A、洪澇災害(1)自然原因:降水持續(xù)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梅雨天氣);夏季風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臺風的影響;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地勢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樹枝狀水系);河道彎曲(荊江段);厄爾尼諾現象等。(2)人為原因:濫砍亂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圍湖造田;使湖泊調蓄能力減弱;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設。B、干旱高溫(1)自然原因:降水少,氣溫高,蒸發(fā)旺盛。(2)人為原因:工農業(yè)發(fā)達、用水過多、水污染嚴重,造成水資源缺少。C、臺風熱帶或副熱帶海面溫度在攝氏26度以上,保證有充足的水汽與熱量,并且受一定的地轉偏向力的作用;D、沙塵暴(1)自然原因:快行冷鋒天氣影響;氣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風日多;地表植被稀廣。(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E、寒潮強冷空氣入侵造成F、地震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劇烈。

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原因有:

(1)震級:震級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條件相同時,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淺:震源越淺,烈度越大。

(4)地質構造:地面有斷層處,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區(qū)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質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處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區(qū)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區(qū)烈度大。

G、滑坡、泥石流(1)自然原因:地貌:山區(qū);地質:地殼運動強烈,巖石破碎,山體中斷層發(fā)育;水源:暴雨集中。

(2)人為原因:破壞植被,工程活動不當。

H、赤潮(1)自然原因:氣溫高、靜水、靜風或海域相對封閉。

(2)人為原因:沿岸地區(qū)人口稠密、經濟發(fā)達、排入海洋中工業(yè)和生活污水多;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由于海洋開發(fā)程度高和養(yǎng)殖規(guī)模的擴大,污染了養(yǎng)殖水域。

I、咸潮受天文、水文和氣象等因素的共同影響,沿海地區(qū)海水通過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入侵內陸區(qū)域,造成水中的鹽分達到或超過250毫克/升的自然災害。3.自然災害的分布(以我國為例)把握每種自然災害的分布和特點,建立空間思維。歸納:九種自然災害分布典型區(qū)域及主要特點A、洪澇災害——東北、黃河流域、長江、淮河、珠江流域等。B、干旱高溫——較廣,如華北地區(qū)春旱;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伏旱;華南地區(qū)干旱;西北、西南內陸地區(qū)干旱。C、臺風——臺、閩、粵、瓊東南沿海地區(qū)D、沙塵暴——西北、華北E、寒潮——影響范圍大,我國除青藏、滇南外,各地都受影響(包括海南、臺灣等地)。F、地震——東部沿海;西南、西北、華北地區(qū)。G、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區(qū)H、赤潮——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灣等I、咸潮——東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1.氣象災害主要是突出旱澇災害、臺風、寒潮、沙塵暴;2.地質災害主要突出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崩塌??键c二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1.非工程性防御:途徑包括完善政策法規(guī)體系、完善防減災預案、防減災物資儲備、救援設備完善、救援人員培訓、防減災教育、提高公眾的防減災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加強災害的監(jiān)測和預報。2.工程性措施(包括生物工程措施)。根據災害的內在發(fā)生機制和運行機制,采取恰當的措施。考點三防災和減災高考真題(2012年高考新課標卷)43.(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讀圖12,完成下列要求

圖12示意美國本土颶風、地震災害的空間分布。

(1)判斷甲、乙自然災害的種類并說明判斷的依據。(6分)

(2)說明為防范上述災害應采取的措施。(4分)【解析】該題有兩個設問。

⑴第1問為分析判斷類設問(考點一),判斷的關鍵在于判斷的依據,美國本土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地震、海嘯、颶風、陸龍卷、暴雪、高溫熱浪等,這些災害分布都有自身的規(guī)律。據圖例可知,甲自然災害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地區(qū),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為地震,乙自然災害主要分布大西洋和墨西哥沿岸地區(qū),則為颶風。

⑵第2問是對策措施類設問(考點三),先找出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然后針對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結合所學知識,自然災害的防范措施主要從監(jiān)測與預報、應急預案、防御設施、教育和培訓等方面來回答。答案:

(1)甲為地震。(西鄰太平洋)地處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乙為颶風。東部處在北大西洋颶風侵襲路徑上;南部接近颶風風源地。(2)加強災害監(jiān)測和預報;制定防災應急預案;修建避難場所等工程性防御性設施;加強防災教育和培訓。分析:

該題為原因分析類設問,關鍵在于理解題設要素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圖示中珊瑚礁碎屑分布于花崗巖基巖之上,海面之下珊瑚礁平臺頂部缺失,應為某種外力作用攜帶而來,珊瑚礁碎屑同時也位于平均高潮位之上,應該不會是普通的潮汐運動帶來,主要考慮更為劇烈的外力方式。題目材料中也提到“海岸線附近村莊因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而損毀?!焙Q鬄暮χ兄饕呛[和風暴潮,故可導出答案。其他省實例43.(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讀圖12,完成下列要求

圖12示意美國本土颶風、地震災害的空間分布。

(1)判斷甲、乙自然災害的種類并說明判斷的依據。(6分)

(2)說明為防范上述災害應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1:

海嘯災害。(3分)理由: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易發(fā)生地震,引起海嘯。(3分)海嘯沖毀海岸設施和房屋,將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積物)搬運到海岸(地勢高處)沉積下來。(4分)

答案2:

風暴潮(臺風)災害。(3分)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熱帶氣旋(臺風)活動區(qū),容易引起風暴潮。(3分)風暴潮沖毀海岸設施和房屋,將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積物)搬運到海岸(地勢高處)沉積下來。(4分)(以上兩種答案,任答一種即可得分。其中指出災害種類得3分,理由合理其充分得7分)

分析:

該題第(1)問前半部分為分析判斷類設問,由外力引發(fā)的地質災害沒有火山和地震,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滑坡、泥石流和崩塌了;后半部分為原因分析類設問,關鍵在于理解題設要素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包括內因和外因兩部分。該題第(2)問為意義作用類(負面)設問,實際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關系,自然災害的危害主要是能造成人類社會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12年高考福建卷)【自然災害與防治】紅層地貌是地質歷史時期紅色砂礫巖等巖層上發(fā)育的侵蝕地貌,多陡崖,巖性具有軟硬互層特點。下圖示意中國某區(qū)域紅層地貌的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圖示紅層地貌區(qū)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質災害類型,并說明該類災害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2)簡述紅層地貌區(qū)地質災害的主要危害。(6分)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斷裂發(fā)育,巖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氣候濕熱,風化強,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蝕,造成水土流失(生態(tài)破壞);破壞農田、城鎮(zhèn)與村莊、工礦企業(yè)、道路等;造成人畜傷亡。(2012年高考山東卷)(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圖。讀圖回答問題。

(1)指出A地洪水災害多發(fā)的月份,并分析其氣候原因。(4分)

(2)指出A、B兩地預防洪澇災害應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分析:

該題第(1)問前半部分為分析判斷類設問,先做區(qū)域判定,東經110度,北緯30度為巫山,故為長江中下游平原該湖泊從形態(tài)上判定應為洞庭湖;后半部分為原因分析類設問,關鍵在于理解題設要素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該地區(qū)洪澇主要是鋒面雨帶六月份造成的梅雨天氣系統(tǒng)引發(fā)的。該題第(2)問為對策措施類設問,先找出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然后針對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A地位于河流上游山區(qū),主要進行生態(tài)保護,植樹造林,修建水庫;B地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qū),退耕還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答案:(1)6月份,受季風影響,進入梅雨季節(jié),降水量大,多暴雨。(2)A地:植樹造林;修建水庫;B地:退耕還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2012年高考上海卷)閱讀下列圖表資料,回答問題。(11分)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水、旱災害尤其突出,對我國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極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國部分地區(qū)水、旱災害頻次⑴概括我國水、旱災害的分布及發(fā)生頻次的特點。(4分)

⑵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災最嚴重的地區(qū)。從氣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⑶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區(qū)為減少水災的影響,分別應該采取哪些措施?(4分)分析:

該題第(1)問為特征描述類設問,正確把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合理解答的前提。我國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間描述要注意三大自然區(qū)和南北方地區(qū),再把所觀察到的內容填進去即可。

該題第(2)問為原因分析類設問,關鍵在于理解題設要素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地形對洪水影響有:地形平坦,排水不暢;坡度陡,洪水匯集速度快。氣候對洪水影響有:降水時間長,強度大。

該題第(3)問為對策措施類設問,先找出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然后針對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江南丘陵地區(qū)位于河流上游山區(qū),主要進行生態(tài)保護,植樹造林,修建水庫;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qū),退耕還湖,疏浚湖泊、河道;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2012年高考浙江自選模塊卷)【自然災害與防治】(10分)

讀美國本土主要自然災害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災害類型。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災害類型與序號對應正確的是(單選,3分)

A.①龍卷風②海嘯③颶風④暴風雪

B.①海嘯②暴風雪③龍卷風④颶風

C.①海嘯②颶風③龍卷風④暴風雪

D.①颶風②龍卷風③暴風雪④海嘯

(2)下列關于美國本土自然災害發(fā)生時間的敘述,正確的是(單選,3分)

A颶風一般發(fā)生在春季B暴風雪主要發(fā)生在冬季

C海嘯一般發(fā)生在白天D龍卷風主要發(fā)生在夜晚

(3)龍卷風能把地面上的物體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試從地形與氣候角度分析美國本土龍卷風多發(fā)的原因。(4分)分析:

該題第(1)(2)問選擇題均為分析判斷類,判斷的關鍵在于判斷的依據,美國本土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地震、海嘯、颶風、陸龍卷、暴雪、高溫熱浪等,這些災害分布都有自身的時空規(guī)律。

該題第(3)問為原因分析類設問,關鍵在于理解題設要素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陸龍卷實質上是一種強對流天氣,地形對對流運動的影響有:地形平坦,增溫迅速,引發(fā)劇烈的上升運動,同時也有利于冷暖空氣的交匯。氣候對對流運動的影響有:春夏季節(jié)氣溫上升快,冷暖空氣活動頻繁。(1)C(2)B(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氣長驅直入。氣候:春夏季;向大陸輸送的暖濕空氣與來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氣相遇,積聚到一定強度后產生龍卷風。答案(2012年高考北京卷)下圖是某地區(qū)大地震后救災工作程序示意圖。讀圖,回答8~9題。1.圖中所示救災工作程序還可能適用于A.鼠害B.洪澇C.旱災D.寒潮答案:B【考點透析】本題主要考查自然災害的危害?!舅悸伏c撥】應用遷移法。由圖示信息知,地震對建筑物等基礎設施產生毀滅性的破壞,四個選項中只有B符合條件。2.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災活動強度,應采取的主要防災減災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區(qū)劃 ②調整產業(yè)結構③人口外遷④房屋加固 ⑤組建志愿者隊伍 ⑥避災自救技能培訓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D【考點透析】本題主要考查災后救災措施。【思路點撥】應用排除法。調整產業(yè)結構和人口外遷不會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災活動強度,不屬于地震災后的主要防災減災措施。(2012年高考廣東卷)下圖所示為我國東南部某地出現的災害現場,其災害類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

C.隕石墜落D.滑坡

答案:D分析:該題設問為分析判斷類,判斷的關鍵在于判斷的依據,圖片上清晰的表現出山體遭受明顯的破壞(包括防護工程體),而非地面,且?guī)r土體并不含水,故選D。2010年全國新課標42.(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某段高速公路(G)經過單面山(順向山)地區(qū),地質剖面如圖8所示。為防止?jié)L石、滑坡等災害,對施工立面H進行了加固,還在L坡面上打入“巖錨”。以固定表層巖層。2010年春,該單面山的上部山體大規(guī)?;洌瑢е录s200米長的公路被毀。分析這次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原因。

答案:

順向巖層因公路施工失去穩(wěn)定

性?!皫r錨”加固使得單面山上部巖

層形成整體。(降水、地震等因素

導致)深處地層松軟(層面松動)

使得該單面山上部山體滑落,對

公路產生巨大推力,導致該公路

被毀。(2011年全國卷課標版,43)自然災害與防治(10分)

長江下游某城市邊緣分布著丘陵,丘陵的基巖上有黃土覆蓋(如圖11所示)。近年來,由于城區(qū)擴展,大量開挖山坡,該地在夏季暴雨后曾發(fā)生多起黃土崩塌、滑坡災害。閱讀圖文資料,簡要分析該地黃土崩塌、滑坡多發(fā)的原因。

【答案】黃土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孔隙度大,人工開挖邊坡,破壞了坡面地形的穩(wěn)定性。暴雨容易誘發(fā)坡地黃土崩塌;雨水下滲,在基巖和黃土之間容易形成滑動面,造成黃土滑坡?!窘馕觥孔⒁忸}干的提示信息“丘陵的基巖上有黃土覆蓋”容易被侵蝕,“近年來,由于城區(qū)擴展,大量開挖山坡”破壞了坡面地形的穩(wěn)定性,夏季暴雨后容易誘發(fā)坡地黃土崩塌,雨水下滲,在基巖和黃土之間容易形成滑動面,造成黃土滑坡.題型總結

1.原因分析類設問,主要涉及該種自然災害形成的原因,要注意把握兩點,一要弄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組成因子,并理解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包括內因和外因;二明確要分析的原因內容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原因,還是兩者兼有。

2.對策措施類設問,防災和減災措施:先找出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然后提出合理的治理性或防御性措施。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3.特征描述類設問,正確把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合理解答的前提。我國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間描述要注意三大自然區(qū)和南北方地區(qū),世界某區(qū)域或國家要注意方位和海陸位置。

4.分析判斷類設問,判斷的關鍵在于判斷的依據,主要立足于主要自然災害的類型、成因和分布。一、把握每種自然災害的分布和特點,建立空間思維。二、了解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加以對比記憶,提高解題技巧。三、對自然災害的治理和防御

自然災害中,有些災害,如臺風、寒潮、地震災害,主要影響因素是自然因素;而其他災害是由人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且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為因素導致自然災害的破壞程度更加嚴重。我們研究自然災害,為的是了解它,將其破壞影響降低到最低。所以,治理和防御災害顯得很重要。教學建議四、對所有自然災害,采取的對策共同之處:

1.加強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預警系統(tǒng)。2.實施一些預防措施,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如:RS、GIS等。3.建立健全各種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guī)體系。4.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提高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以及減災意識。但也應注意,對于人為造成的自然災害,應針對人類不合理活動加以治理。如:洪澇災害——恢復植被;沙塵暴——恢復植被,(控制載畜量,退耕還林,還牧);赤潮——控制污染等。五、建立和諧的人地關系理念,是學習地理學科過程中應始終把握的主線。六、建議使用兩周左右時間,不超過11課時,重點放在成因與分布、危害與對策方面。選修六環(huán)境保護

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

城市化產生的問題主要有城市內澇、地面沉降、交通擁堵、灰霾及PM問題等。

考點一覽考點一當代環(huán)境問題

(1)主要的主要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包括資源的枯竭,以及解決的對策。

(2)礦產資源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及合理開發(fā)與利用的措施。

(3)主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考點二資源生態(tài)問題及其保護

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重金屬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主要要弄清污染源,了解該種污染的主要危害,還要掌握減輕污染可采取的防治措施??键c三環(huán)境污染及其防治(2012年高考新課標卷)44.(10分)【環(huán)境保護】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來,上海市飲用水主要水源地發(fā)生了很大變化:1910年為蘇州河,1928年改至黃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黃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長江青草沙。

(1)分析上海市飲用水主要水源地變化的原因。(4分)

(2)提出保護城市水源地應采取的措施。(6分)高考真題【解析】該題有兩個設問。

⑴第1問為原因分析類設問,要弄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組成因子,并理解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水源的問題主要是水質的問題。根據材料可知,上海市飲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遠離城區(qū),說明原來的水源地污染越來越嚴重,由蘇州河、黃浦江到長江,水源地的河流流量不斷變大,說明上海市需求量大。

⑵第2問是對策措施類設問,先找出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然后針對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水源地的問題主要是污染問題,因此要加強生態(tài)保護和污染防控。保護城市水源地應采取的措施主要從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應急處理方案、加強環(huán)境教育,增強環(huán)保意識,強化管理等方面來考慮。答案:(10分)(1)水環(huán)境污染嚴重;城市需水量增加。(2)控制污染源,加強水質監(jiān)測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理方案;加強城市水環(huán)境教育,增強公眾水環(huán)境保護意識;強化水資源管理等。其他省實例

(2012年高考海南卷)(10分)【環(huán)境保護】

城市澇災(內澇)和城市水資源短缺并存,已成為我國部分城市的新環(huán)境問題。收集攔蓄雨水為城市所用被稱為城市雨水資源化。城市雨水資源化可同時緩解城市澇災和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根據資料,提出實現城市雨水資源化應采取的措施。

分析:

本題為對策措施類設問,先找出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然后針對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城市內澇問題是由于城市地表被大面積固化,導致雨水無法下滲,迅速形成坡面徑流,同時也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和短缺,因此要增加下滲和雨水收集。答案:(10分)建設雨水收集、儲存設施,收集儲存雨水;建設蓄洪系統(tǒng),攔截雨水;將收集和攔蓄的雨水回灌補給地下水或灌溉綠地、噴灑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積,提高雨水入滲量;制定雨水資源化的法律法規(guī)。(答出一項三分得3分,答出三項即可得滿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2012年高考上海卷)閱讀關于PM2.5的資料,回答問題。(18分)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顆粒直徑只有一根頭發(fā)絲的1/20,又稱“可入肺顆?!?。人吸入過多的PM2.5可引起多種疾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指導值中,PM2.5為每立方米10微克。

⑴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值相比,所列采樣點的PM2.5濃度均已超標。歸納監(jiān)測點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來源。(4分)

⑵一般而言,大氣中的PM2.5濃度除與污染源有關外,還會受哪些氣象因素影響?如何影響?(6分〉

⑶大氣中的PM2.5除影響人體健康外,還會對大氣環(huán)境產生哪些影響?(4分)

⑷為降低大氣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積極的舉措?(4分)我國華北某城市冬季

監(jiān)測采樣點環(huán)境狀況和PM2.5監(jiān)測濃度

答案⑴機動車尾氣排放;企業(yè)和居民燃煤。⑵大氣中PM2.5濃度還與風速、氣溫、降水等因素有關。(任答兩個因素即可)風速:風速較大時,可以降低PM2.5濃度;反之,PM2.5容易積聚。氣溫:近地面氣溫較高時,大氣對流作用加劇,可以降低PM2.5濃度;反之,大氣出現逆溫層時,PM2.5不易擴散。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濃度。(任答兩個因素即可)⑶利于水汽凝結,形成云霧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陽輻射和阻擋地面輻射,影響氣溫;污染大氣,降低能見度。(任答兩點即可)⑷借鑒發(fā)達國家大氣環(huán)境污染治理的經驗和技術;嚴格立法與執(zhí)法,提高大氣質量標準;提高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積極發(fā)展煤炭的氣化、液化技術;推廣利用新能源,優(yōu)化能源結構;提高植被覆蓋率。(任答四點即可)分析:

第一問為分析判斷類,先找出判斷的依據----表格中的信息,再歸納出信息交集,公路、車流、煤,可得出汽車尾氣、居民和火電燃煤等答案;第二問為原因分析類,氣象條件對污染的影響有對流(或逆溫)、風向和風速、降水等;第三問為作用意義類設問(中性),固體雜質可充當凝結核、產生陽傘效應、造成大氣污染、形成灰霾天氣等;第四問為對策措施類設問,先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即第一問的答案,再從控制燃煤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排放、加強大氣環(huán)境檢測、擴大綠地面積比例以及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使用清潔能源)等角度做答。

(2012年高考山東卷)(10分)【環(huán)境保護】下表為我國西北某區(qū)域三個年份各類鹽漬化土壤面積(km2)統(tǒng)計表。讀表回答問題。

(1)分析該區(qū)域1990~2010年土壤鹽漬化變化的特點。(6分)

(2)指出該區(qū)域農業(yè)生產中防治土壤鹽漬化應采取的措施。(4分)分析:

第(1)問為特征描述類設問,先對表格中所有欄目的信息進行分析,描述出具體的信息變化,最后再總結出結論即可;第(2)問為對策措施類設問,先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即鹽漬化產生的原因,包括蒸發(fā)旺盛、不合理灌溉等。再根據原因尋找合理的對策——合理灌溉、提高植被覆蓋率減少耕地(退耕還草)。答案:【環(huán)境保護】(1)中度、重度鹽漬土面積增大,輕度鹽漬土面積減??;鹽漬土總面積增大;土壤鹽漬化越來越嚴重。(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墾荒,退耕還草。(答對兩點即可)(2012年高考江蘇卷)【環(huán)境保護】下圖是我國水土流失重點區(qū)和生態(tài)安全戰(zhàn)略工程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我國水土流失重點區(qū)水土流失嚴重的共同原因是

、

。(2分)

a.位于地勢二、三級階梯的交界處b.氣溫年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壞嚴重

(2)以流水作用為主的侵蝕區(qū)界線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1分)

(3)對減輕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旱澇災害都有重要意義的生態(tài)安全戰(zhàn)略工程是

(填圖中代號)。①工程所在區(qū)域的主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

。(3分)

(4)分別從地形和氣候兩方面比較分析①、④建設防護林的條件。

(4分)分析:

第一問為原因分析類,要弄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組成因子,并理解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水土流失的主要外力是水蝕作用,自然原因是降水多、強度大,人為原因是植被破壞;第二問為分析判斷類,先找到判斷的依據:濕潤地區(qū)以流水作用為主;干旱地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濱海地區(qū)有海浪作用;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qū)有冰川作用。

第三問仍為分析判斷類,先找到判斷的依據,前半部分要找到位于黃河、長江流域的工程,后半部分的①工程所在區(qū)域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那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荒漠化;第四問為比較分析類設問,先找到比較的內容,影響防護林建設的客觀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氣候。答案:(1)cd(2)風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氣候干旱;④地形地形起伏較大,氣候濕熱。(2012年高考福建卷)【環(huán)境保護】下圖為2000年中國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構成。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構成的地區(qū)差異,并從氣候角度說明其原因。(9分)

(2)簡述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的主要危害。(6分)【解析】該題有兩個設問。

⑴第1問為原因分析類設問,要弄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組成因子,并理解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前半部分根據餅狀圖很容易發(fā)現差異,北方以不可回收無機物(煤灰等)居多,而南方以不可回收有機物(菜葉等)為主。后半部分分析原因,南北方的差異從根本上講是由于緯度不同導致的氣候差異。另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