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簡史上冊知識點_第1頁
中外教育簡史上冊知識點_第2頁
中外教育簡史上冊知識點_第3頁
中外教育簡史上冊知識點_第4頁
中外教育簡史上冊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學在官府”即一切文化教育事業(yè)均為貴族占有、享受和治理。國家設立機構,設置官員,分司其職,世守其業(yè),造成只有官府有學,民間私家無學可言。學在官府: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不分開:教育場所同時是政治場所官師不分:官師合一,學校的教師都由官吏兼任——無專職教師。2.“六藝”簡答表達了中國上古教育所到達的水平。禮樂教育是六藝的核心,禮的教育的內涵很廣,凡政治、倫理、道德、禮儀、歷史、宗教、一代政治思想、道德品德、品嘗情操的培育。射御實施的是軍事訓練。射指射箭的技術訓練,御指駕馭馬拉戰(zhàn)車的技術訓練。位于“六藝”之末,表現(xiàn)了西周教育的政治和倫理的導向性?!傲嚒苯逃俏髦芙逃奶卣骱蜆酥?,西周晚期“六藝”教育也發(fā)生了蛻變,也表現(xiàn)出重德、主文的形式化傾向?!皩W在四夷”完整說法是“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意思是天子喪失了自己的職守,原本由天子把握的〔私學興起和進展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使文化學問傳播于民間〕孔丘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庶富教&性近習遠確定教育進展需要確定的物質根底,尤其確定了教育對社會的導向性影響。提出“庶、富、教”的主見,認為在繁衍充分的勞動力、保障民眾過上豐足生活的根底上,必需施行教育,使其知倫理。二、教育目的:從政君子教育目的:德才兼?zhèn)涞膹恼?、成己達人。培育上層的統(tǒng)治人才: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憂則學——學做人與學做官三、教育對象:有教無類將受教育對象擴大到平民,打破了貴族的教育壟斷,促成了文化下移。四、教育內容:六經&四教四教”,即文、行、忠、信。即是以文字、品德、忠誠、信義教育學生。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五、行之有效的教學原則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循序漸進學—思—行結合六、留意實效的道德教育立志樂道朝聞道,夕死可矣??思簝仁⊙獨饧人?,戒之在得?!备恼w善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知行統(tǒng)一訥于言而敏于行七.萬世師表的為師之道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寵愛學生,忠于職守后生可畏,教學相長孟軻的教育思想一、性善論:四端、良知、良能;人人具有先驗的“良知”、“良能”二、教育的目的:五倫,五?!裁魅藗悺?;求其放心;大丈夫三、教育的原則與方法:持志養(yǎng)氣、刻苦熬煉、反求諸己、自求得意〔深造得意〕教育內容:仁、義、禮、智、〔信〕以孝悌為根底的仁、義、禮、智、〔信〕。以后,儒家對道德的重視,超過了其它教育內容。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補充:教育的作用①“求放心”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②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大丈夫的抱負人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猛不能屈荀況的教育思想的樂觀改造。②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偽用“仁義禮法”轉變人原始粗陋的本性③人的成就目標是順應社會進展成為治國經邦的儒者④師生關系、教師地位:君師并稱⑤教育原則論1.學以致用,善假于物2.虛壹而靜,認真有恒3.解蔽救偏,兼陳中衡4.注錯積靡,積微見著用也”口善言,身行惡,“國妖也”墨家教育思想①教育作用“兼愛”社會〔愛無差等〕素絲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②教育目的兼士〔賢士〕“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學問④教育方法主動制造實踐三綱領、八條目:明德、親民、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病抖Y記·大學》,朱熹闡發(fā)〕獨尊儒術董仲舒教育思想①侍教而善的人性論與教育作用性三品說:中民之性:待教而善上品之性——圣人之性——至善之性——不教而成;中品之性——中民之性——有善有惡——教而善,不教而惡;下品之性——斗筲之性——至惡之性——教而難善。②教學內容:六經〔五經〕秋》明其知(智)③正誼明道的德育論〔如,必仁且智〕④圣化之教學論〔至少涵蓋了四大原則: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⑤教師論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捕偈妗澄宄#杭慈?、義、禮、智、信〔董仲舒〕科舉制隋唐創(chuàng)立,唐宋完善,1905廢除政效率;社會崇尚讀書;公正公正;鉗制思想,扼殺制造意識制度。依據(jù)考試成績來選拔人才的科舉制科舉制自隋朝產生后,經過唐朝的進展,宋、元、明的演化,更加完備化、定型化,直到清末19051300年,對隋唐以后封建社會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蘇湖教法〔名詞解釋〕校中分經義和治事兩齋,經義齋學習六經,治事齋分設治兵、治民、水利、歷算等科,實行書或歌詠或游息。書院特點〔簡答〕①書院既是教育教學組織,又是學術爭論機構。②允許不同學派講學〔講會、會講、講論〕,在確定程度上表達了百家爭鳴的精神。③入學“門戶開放”,不受地域限制。④教學留意講明義理,躬行實踐,教學方式多承受問難辯論式,留意啟發(fā)學生思維,培育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力氣。⑤師生關系融洽,以道相交,師生之間感情深厚。朱熹思想①“變化氣質”的教育作用論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變化氣質”使人性中的善得以發(fā)揚②“明人倫”的教育目的論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明人倫’,而其目標則是培育“內無妄思,外無妄動”的“圣人”③“大學”、“小學”的分段教育思想“小學”在“學其事”“大學”在“究其理”④教育原則啟發(fā)教學;溫故知;學思結合;因材施教⑤朱子讀書法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心學教育思想陸王心學本原:“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查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故把其思想稱為“心學”。王守仁:本質: 陸九淵:本質:“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致良知”、本心是良知 窮理:“制造本心”、進展內心反省良知就是理窮理:抑制私欲,恢復良知1、南宋: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靶摹弊鳛橛钪嫒f物的本原,“心即理”;反省內心可得天理2、明中后:王陽明〔王守仁〕“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主觀唯心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一〕“致良知”的教育作用論淵源:孟子、《大學》,求其放心;天理:不教自能、不假外求的“良知”〔二〕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論立志為本;事上磨煉;克治實功;防于未萌本質:以知代行,銷行以為知〔三〕六經為本的教育內容論學習六經:根源于人的本心;反對:過多學問〔四〕自求得意的教學原則論知行并進;自求得意;循序漸進〔五〕隨性順性的兒童教育論中體西用“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學也稱“學”,“西政、西藝、西史為學”。保教的前提,所以學“西學”必先通“中學”。而要存中學,又不得不講“西學”?!爸袑W治身心,西學應世事”。百日維中的教育改革①設立京師大學堂是百日維一大舉措〔1898年〕。大學堂設置了溥通學〔根底〕和特地學〔專業(yè)〕兩大類課程。②廢除八股考試,改革科舉制度是再一舉措。館,開放言論。公布學制人制定。壬寅學制,1902,最早,未實施。鬼實施。癸卯學制,1904實施,學明治,三段五級,年限長,中體西用〔要讀經〕丑男女。1913實施,壬子癸丑學制,蔡元培,廢經,自科、男女同校戌美國。1922學制、六三三學制,身心規(guī)律,學美國〔另,1928戌辰學制有調整〕1901500年的八股文考試就此終結190591300年之久的科舉考試制度就此廢除改革北大〔簡答〕蔡元培開頭擔當北大校長后,著手對北大進展改革。①明確學校宗旨,轉變學校風氣?!按髮W者,爭論高深學問者也”②整頓教師隊伍。教師聘任以“學詣”為主,只要有真才實學、熱心教學和爭論,都予以聘用。③堅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授,要轉變大學由少數(shù)人說了算的現(xiàn)象。⑤改革教學體制。黨化教育〔了解含義〕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會議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仿照蘇聯(lián)“以黨治國”的模式,強調政治上的一切舉措都以黨綱為依據(jù),教育也不例外。黨化教育的概念由此推衍而出。晏陽初的鄉(xiāng)村教育試驗由晏陽初主持,“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以下簡稱“平教會”)在河北省定縣開展了鄉(xiāng)村平民教育試驗,這場長達10余年的探究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定縣鄉(xiāng)村教育試驗中,晏陽初格外重視對鄉(xiāng)村社會的調查。(1)以文藝教育救愚,培育學問力;(2)以生計教育救窮,培育生產力;(3)以衛(wèi)生教育救弱,培育強健力;(4)以公民教育救私,培育團結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簡答〕①“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本體論強調教育以生活為中心,反對脫離實際生活而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具體內涵: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②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③生活打算教育,教育改造生活②“社會即學?!钡慕逃龝r空論地位:是生活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