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復合趨向補語教學_第1頁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復合趨向補語教學_第2頁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復合趨向補語教學_第3頁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復合趨向補語教學_第4頁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復合趨向補語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復合趨向補語教學內容摘要:趨向動詞從構詞法上分為兩類:單純詞(來,去,回等)和復合詞(過來,回去等)。本文研究的復合趨向補語就是指由復合趨向動詞充當?shù)难a語。跨語言的調查表明,述補結構為漢語所獨有,是漢語的一個顯著特點。由于外國學生母語中沒有這種結構,接受起來就不容易,更兼復合趨向補語又較其他類型的補語復雜,所以,趨向補語在教學上一向都是難點。劉月華等(1998)為此寫過《趨向補語通釋》,56萬字。講一種句子成分用56萬字,這種成分有多么復雜,多么難以掌握是不難想象的。本文主要分兩個大部分,第一部分屬于復合趨向補語的本體研究,主要包括復合趨向補語和賓語的位置關系,復合趨向補語的趨向意義和引申意義。第二部分屬于應用研究,即在本體研究的基礎上,將本體研究的成果轉化為可以用于課堂的教學成果。這部分主要包括針對外國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偏誤分析,尋找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教學建議。關鍵字:復合趨向補語偏誤分析對外漢語教學目錄引言1.1選題緣起1.2研究范圍1.3語料來源二、文獻綜述2.1復合趨向補語本體研究2.1.1結構分析2.1.2語義研究2.1.3其他新理論新研究方法2.2復合趨向補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三、創(chuàng)新四、復合趨向補語概述4.1復合趨向補語定義4.2復合趨向補語與賓語位置關系4.2.1幾個常數(shù)4.2.2P是處所賓語4.2.3P是非處所賓語4.2.4P是句子4.2.5“把”字句4.3復合趨向補語的語法意義分析4.3.1語法意義組成4.3.2趨向意義4.3.2引申意義五、偏誤分析5.1動詞錯誤5.2復合趨向補語錯誤5.2.1動詞后缺少復合趨向補語5.2.2動詞后多帶復合趨向補語5.2.3復合趨向補語用錯5.3復合趨向補語與賓語的位置錯誤5.3.1處所賓語5.3.2非處所賓語六、漢語復合趨向補語教學建議6.1復合趨向補語與虛化教學6.2加強語用和語義教學6.3注重母語干擾加強語感教學6.4以常用形式作為教學重點七、結語參考文獻引言1.1選題緣起進入二十一世紀,“漢語熱”不但讓更多的外國留學生走進中國來,還讓很多中國的漢語老師走出去,將漢語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在這同時,對外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便突顯出來了。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我們是要把漢語語法教給外國人而不是本民族人,這就需要將語法內容細化,因為本民族的人可以通過語感進一步自己體味,而外國人需要管轄范圍更窄的語法規(guī)則。其次對外國人來說,學漢語的最終目的是用漢語來跟母語是漢語的人進行無障礙交際。那么我們就不能像對本民族的人講語法那樣,先講語法形式再講語法意義,而是應該語法意義先行,也就是告訴外國人表達某個意思要選擇哪個語法形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補語的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形式各異,用法也很復雜。以下是來自呂文華(1999:60)《現(xiàn)代漢語句型統(tǒng)計與研究》小組的統(tǒng)計結果,一共統(tǒng)計了14000個句子。列表如下:補語的數(shù)量及在謂語句總句數(shù)中所占的百分比類別句數(shù)在謂語句總句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趨向補語147610.502%結果補語12388.817%程度補語3582.55%可能補語3152.234%動量補語2161.538%時量補語1831.303%數(shù)量補語710.506%介賓補語250.018%總計388227.5%正如上表所示,在謂語句中補語所占比例高達27.5%,趨向補語的比例占其中10%,占整個補語句子的38%,可見趨向補語使用頻率之高。在與留學生接觸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由于趨向補語的表義很復雜,不但初學漢語容易用錯,對高級班的留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這其中最復雜的一部分便是復合趨向補語,因為它的實際意義更加虛化,使得教學者很難一下找到好的教學方法,而留學生們也常常背了很久還是不得其中要領。例如:“說出去”和“說出來”,動作都是“說”,“出去”和“出來”看上去也差不多,但是兩句話的意思卻大不一樣。我們本名族人可以通過語感等體會到其中的意思差別,但是留學生們卻對此一頭霧水了,在他們想表達“說出去”的這個意義時往往不知道該選擇那個形式了。本文通過分析留學生的偏誤用例,希望從中發(fā)現(xiàn)偏誤出現(xiàn)的規(guī)律,找到問題的癥結,進而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1.2研究范圍我們對留學生使用復合趨向補語時產生的偏誤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留學生易出現(xiàn)的偏誤有以下三種:一、動詞錯誤。二、復合趨向補語錯誤。三、復合趨向補語和賓語位置錯誤。例如:我就大聲的哭下來。(錯)我就大聲的哭起來。(對)“下來”和“起來”在語法意義上的混淆,屬于復合趨向補語錯誤。1.3語料來源本文語料來自中國語言大學HSK作文語料庫、北大語料庫及內省式語料。文獻綜述關于趨向補語的研究在漢語語法界一直是熱點問題,下面我們將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總結一下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2.1復合趨向補語本體研究動趨式在漢語語法中是一個比較復雜、特殊的類,其中占重要地位的趨向補語雖然數(shù)量有限但是意義靈活虛化,結構形式多變。早在1924年,黎錦熙就在他的《新著國語文法》中就討論到了動趨式問題。之后1961年丁聲樹的《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1979年趙元任的《漢語口語語法》、1982年呂叔湘的《中國文法要略》也都對趨向補語做了一些研究概括。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研究達到高峰,研究范圍不斷擴展包括:結構分析、語義研究、其他新方法新理論研究。2.1.1結構分析張伯江(1991)從語義、語用等角度分析了動詞帶復合趨向補語共有四種形式:A:VC1C2O,B:VC1OC2,C:VOC1C2,D:把OVC1C2。并且從句型、賓語、趨向補語等角度,分析指出這幾種格式各有各的制約條件。例如,如果O為小句只能用A形式;及物動詞C1只能在B形式中。劉月華(1998)根據(jù)賓語的名詞性質不同歸納了趨向補語和賓語之間的位置關系。對復合趨向補語與賓語位置的描述有以下三例:N施/N處十V十“上”類字十N處/N受/N施十“來/去”N施十V十復合趨向補語十N受N施十V十N受十復合趨向補語陸檢明(2002)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更全面的對趨向補語和賓語共現(xiàn)時的語序進行描寫、分析。認為它們之間的關系受動詞、趨向補語以及賓語的性質共同影響,有時還跟語境有關。郭春貴(2003)在陸檢明(2002)的基礎上,對復合趨向補語和非處所賓語之間的位置做了進一步研究。認為復合趨向補語與非處所賓語的三種位置關系(X式:“動+趨+來/去+賓語”,Y式:“動+賓語+趨+來/去”,Z式:“動+趨+賓語+來/去”)取決于“賓語是施事或受事,有定或無定,動作是已然或未然?!惫嘿F,復合趨向補語與非處所賓語的位置問題補議,《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2003。2.1.2語義研究陳昌來(1994)認為對趨向補語性質的解釋必須聯(lián)合其形式和意義,結合其所在的句式,進行深入的語言事實調查、個案研究才能具體分析出它們所代表的意義。陳文指出趨向補語至少有三種意義:趨向意義,結果意義和狀態(tài)意義。劉月華(1998)將趨向補語的意義歸納為三種:趨向意義、結果意義、狀態(tài)意義,并給出了這三種意義在語法形式上的標志。之后劉月華又在《關于趨向補語“來”“去”的幾個問題》中對趨向補語“來”“去”的立足點問題進行討論。提出了“來”“去”表示的是動作的受事者或施事者的趨向這一觀點。高順全(2005)對13個復合趨向補語的引申用法進行了詳盡的語義解釋分析,指出“復合趨向補語的引申意義是“動詞”、“X”和“來/去”共同作用的結果?!备唔樔?,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周冰倩(2006)對“下來”“下去”這對復合趨向補語進行了時間、空間、狀態(tài)三方面的意義研究。還應該簡單說一下她的結論。2.1.3其他新理論新研究方法角度的研究馬慶銖(1997)從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和感知的角度來解釋趨向動詞“來”“去”以及復合趨向動詞“-來”“-去”的意義與用法。例如,當動作產生的結果是可見的,趨向補語就用“來”或者復合趨向補語“-來”。反之用“去”、“-去”,等。王紅旗(1999)用配價理論描寫了動詞+趨向補語的結構。指出配價的制約因素有三個:一是動詞的配價結構,二是趨向補語的配價結構,三是以上兩個配價結構中的論元重合關系。邢福義(2002)從歷時和共識的角度證明了“起去”可以做趨向動詞也可以做復合趨向補語。蔣華(2003)對趨向動詞“上”的語法化進行了詳盡的描述。解釋了“上”怎樣既能表示空間意義又能表示時間意義。(越出大標題了,這不是復合趨向補語)2.2復合趨向補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在趨向補語本體研究的基礎上,很多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學者分析了大量的偏誤后,總結出了關于趨向補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些教學策略。魯健驥(1984)不但統(tǒng)計了趨向補語常用的基本句型,并還提出了一些趨向補語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很有參考價值。錢旭(1997)首次直接研究外國學生學習漢語趨向補語的習得順序,并提出了語法結構的教學順序。錢旭(1997)首次直接研究外國學生學習漢語趨向補語的習得順序,并提出了語法結構的教學順序。錢旭(1997)是最早開始關注外國學生學習漢語趨向補語的習得順序的學者,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趨向補語的教學順序。劉月華(1998)《趨向補語通釋》問世,該書從對外漢語教學角度全面的闡釋了趨向補語的語法意義、結構形式,以及趨向補語之間存在的差別。呂文華(1999)主張在初級階段的學習中應刪除每個趨向補語下不常用的語法項目,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趨向補語。這體現(xiàn)了語法項目分層教學的思想。楊德峰(2003)對母語為英語的學生學習趨向補語的習得順進行研究。將動趨式的結構分為10小類,分別統(tǒng)計了初級和中高級學習者的掌握情況,最后進行分析得出有關的習得順序。(錢旭(1997)楊德峰(2003)都是研究系的順序的文獻,綜述時卻沒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就這么一個一個地羅列,這怎么能叫做綜述?)高順全(2005)提出了關于復合趨向補語采用引申用法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借鑒價值。黃玉花(2007)分析了韓國學生在高級寫作中出現(xiàn)的趨向補語偏誤,并分析了22類趨向補語,最后總結出韓國留學生在學習漢語趨向補語時的難點和重點。2.3現(xiàn)有成果中存在的問題無論是在本體研究中還是在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中,漢語趨向補語的研究一直是一個熱點人們都給予了足夠的關注,但是關于留學生學習中易用混的復合趨向補語的研究還不充分。雖然有的提出了問題但是并沒有給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也說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復合趨向補語研究仍有很大空間。三、創(chuàng)新采用形式和意義相結合的方法,重在描寫易混淆的復合趨向補語間的語用差別。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對留學生產生的偏誤進行分析,給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復合趨向補語的教學效率。四、復合趨向補語概述4.1復合趨向補語的定義趨向補語是指由趨向動詞來充當動詞的補語,分為簡單趨向補語和復合趨向補語。復合趨向補語是由簡單趨向動詞加上“來/去”構成的。來看幾個例子:=1\*GB3①上課鈴響起,他才急急忙忙跑進教室來。=2\*GB3②歷經數(shù)不清的磨難,他終于闖出來一片天地了=3\*GB3③下班,順便在市場買回一些菜來。=4\*GB3④從國外回來,記得給我?guī)€小禮物回來。=5\*GB3⑤一直鬧到月底,連祥子也看出來,這是真到了時候,她已經不象人樣了。=6\*GB3⑥一進屋,麗榮就感覺出來這屋子里的氣氛不大對勁。=7\*GB3⑦考試結束了,老師把考卷封起來,同學才離開教室。關于可以做復合趨向補語的趨向動詞范圍,不同的語法學家學界有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趙元任(1979)上下進出過回起開攏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過來回來起來開來攏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過去回去朱德熙(1982)上下進出過回起開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過來回來起來開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過去回去劉月華(1998)上下進出過回起開到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過來回來起來開來到……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過去回去開去到……去丁樹聲(2002)上下進出過回起開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過來回來起來開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過去回去起去我們采用朱德熙先生的觀點,其中“起”和“開”只能跟“來”不能跟“去”組合,沒有“起去”和“開去”做復合趨向補語。另外“開來”只能做補語用沒有趨向動詞的其他用法。4.2復合趨向補語與賓語的位置關系我們知道復合趨向補語是由兩個趨向動詞組成的,因此當與賓語共現(xiàn)在動詞后時,情況就比較復雜了。借鑒前人的研究,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們對復合趨向補語和賓語的位置關系問題作出以下總結。4.2.1幾個常數(shù)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我們將設置幾個常數(shù)。首先根據(jù)定義,復合趨向補語是由一個簡單趨向動詞加上“來/去”組成的,如果我們用v表示前面的簡單趨向動詞,d表示“來/去”,復合趨向補語就可以表示為vd。其次復合趨向補語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要跟著一個動詞,我們用V表示趨向補語前面的動詞。最后一項是賓語,我們用P表示。(賓語用p表示真是沒道理?。┫旅嫖覀冇懻撨@幾項的關系。4.2.2P是處所賓語當賓語P是處所賓語時,只有一種形式即,V+v+處所P+d,例如:=1\*GB3①上課鈴響起,他才急急忙忙跑進教室來。=2\*GB3②孫子回來了,奶奶趕緊把飯菜端上桌來=3\*GB3③媽媽讓我把剛買的西瓜放進冰箱去冰著。=4\*GB3④眼看洪水就要漫上堤壩來了。=5\*GB3⑤一打開門,小狗就跑出屋去了。4.2.3P是非處所賓語帶非處所賓語P時,情況比較復雜有三種形式,分別是V+vd+非處P,例如:=1\*GB3①拿出來一本書。=2\*GB3②歷經數(shù)不清的磨難,他終于闖出來一片天地了。=3\*GB3③又買回來一件衣服。=4\*GB3④師母給我端上來一杯茶。=5\*GB3⑤他推過來一張輪椅。這種形式又稱為后賓語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的較少,其中的賓語是不確指的并要帶數(shù)量詞修飾,既可以是施事的也可以是受事的。表達已然完成的動作。V+v+非處P+d,例如:=1\*GB3①下班,順便在市場買回一些菜來。=2\*GB3②從書架上隨手拿下一本書來,翻著看。=3\*GB3③“扔上個雨衣來!扔上個雨衣來!”=4\*GB3④說話間,他已經從兜里掏出20塊錢來。=5\*GB3⑤探著頭拽下道旁柳樹的綠葉來。這種形式的復合趨向補語使用頻率很高,它要帶受事賓語,可以是不確指的例如=1\*GB3①=2\*GB3②=3\*GB3③,也可以是確指的例如=4\*GB3④=5\*GB3⑤。但是當帶確指賓語時常用“把”字句。特別是在祈使句或表達意愿的語句中。例如:把這盤菜端過去吧。(3)V+非處P+vd,例如:=1\*GB3①不知道什么時候,飛了一只小鳥進來。=2\*GB3②他買了一件衣服回來。=3\*GB3③我送您回去吧。=4\*GB3④她帶了好幾個瓶瓶罐罐回來。=5\*GB3⑤姥姥打發(fā)我去找小舅舅回來。這種格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不多。朱德熙(1982)認為這一形式的復合趨向補語句,如果賓語是有定的,動詞V一定要是及物的;如果賓語是無定的,那么動詞V是不受限制的既可以是及物的也可以是不及物的。陸檢明(2002)進一步指出這一形式帶“了”的情況,如果是無定的施事賓語,動詞V后面要帶“了”例如=1\*GB3①。如果是無定的受事賓語,動詞V既要帶“了”,又要有數(shù)量詞修飾賓語。例如=2\*GB3②=4\*GB3④,就不可以說“他買衣服回來”、“她帶瓶瓶罐罐回來”。如果動詞V不帶“了”,賓語無需帶數(shù)量詞。劉月華(1998)認為這一形式即可以表示未然例如=5\*GB3⑤,又可以表示已然例如=2\*GB3②。4.2.4P是句子當P是句子的時候,一般只采用V+vd+P的形式,例如:=1\*GB3①他們輛倆都猜出來那是兩個花瓶。=2\*GB3②問列車員,他們也說不出來什么時候開車。=3\*GB3③一進屋,麗榮就感覺出來這屋子里的氣氛不大對勁。=4\*GB3④畢業(yè)了,朋友就要各奔東西了,我這心里說不出來什么滋味,四年一起度過的時光在眼前一幕幕的仿佛放電影一樣。=5\*GB3⑤一直鬧到月底,連祥子也看出來,這是真到了時候,她已經不象人樣了。例句=1\*GB3①=2\*GB3②=3\*GB3③是小句,例句=4\*GB3④=5\*GB3⑤則是復句。當賓語是個句子的時候,之所以要采用將賓語放在句尾的V+vd+P的形式,是因為漢語句法結構中插入成分不能太長。但是也有例外,就是當小句賓語比較短的時候可以插入句中,例如:我已經想不起小時候的事來了。4.2.5“把”字句這是一個特殊句式,用“把”字將復合趨向補語的賓語提前,例如:=1\*GB3①爸爸把妞妞舉起來,扔出去,再接住。=2\*GB3②考試結束了,老師把考卷封起來,同學才離開教室。=3\*GB3③每到忍無可忍時,她都想把他趕出門去。=4\*GB3④媽媽叫我把不穿的衣服和不用的書都找出來。=5\*GB3⑤把有關過去的一切記憶都收起來吧,因為他們是要分離的?!鞍选弊值膹秃馅呄蜓a語句主要是對確指的事物做出處置。首先這一形式要符合“把”字句的要求,賓語是有定的受事賓語并且常常是代詞作賓語,vd形式中的v是及物動詞,例如=2\*GB3②。第二個條件是多個V+vd并列,例如=1\*GB3①。第三個條件,謂語V里有個總括性副詞“都”。例如=4\*GB3④=5\*GB3⑤,沒有的也可以添加。帶復合趨向補語的“把”字句一般形式是:“把”+P+V+vd。根據(jù)以上我們對復合趨向補語帶非處所賓語的形式做一個表格進行總結:結構公式制約條件公式變形A:V+vd+P1、表示已然動作。2、賓語是無定的、數(shù)量名結構??梢允鞘┦乱部梢允鞘苁?。3、賓語不能是身體名詞。A1:V+v(了)+數(shù)量詞+(施事/受事)P(已然)B:V+v+P+d祈使句或者表示意愿的句子。動作可以是已然也可以表示未然。賓語可以有定也可以無定。如果是施事賓語,d只能是“-來”,如果v不帶“了”賓語要帶數(shù)量詞修飾;如果是受事賓語,賓語必須有數(shù)量詞修飾。B1:V+v+數(shù)量詞+施事P+來(已然)B2:V+v+了+(數(shù)量詞)+施事P+來(已然)B3:V+v+(了)+數(shù)量詞+受事P+來/去(已然/未然)B4:V+v+(了)+有定受事P+來/去(已然/未然)C:V+P+vd即可以表示已然又可以表示未然的動作??梢詭в卸ㄙe語和無定賓語,但有定賓語只能跟在及物動詞后。如果是無定的施事賓語,動詞后一定要帶“了”;如果是無定受事賓語,當動詞帶“了”時,賓語必須帶數(shù)量詞。C1:V+了+(數(shù)量詞)+無定施事P+vd(已然)C2:V+了+數(shù)量詞+無定受事P+vd(已然)C3:V+(數(shù)量詞)+無定受事P+vd(未然)C4:及物V+(了)+有定受事P+vd(未然已然)把+P+V+vd強調賓語賓語為有定受事賓語。v是及物動詞。幾個V+vd形式并列,V都可以加上“都”修飾。無4.3復合趨向補語的語法意義分析4.3.1語法意義組成在《趨向補語通釋》里劉月華將趨向補語的語法意義分為,趨向意義、結果意義和狀態(tài)意義。結果意義和狀態(tài)意義又可以合稱為引申意義。例如=1\*GB3①老張氣喘吁吁的爬上樓來。(趨向意義)=2\*GB3②人不夠再補上來幾個吧。(引申意義)=3\*GB3③事已至此,心里說不上來是什么滋味。(引申意義)4.3.2趨向意義在復合趨向補語的復雜語義中,趨向意義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意義。因為復合趨向補語是由一個趨向動詞v+“來/去”組成的,因此我們所討論的14個復合趨向補語的語義都受這兩個語素制約。周永惠(1891)認為復合趨向補語的“前一語素表示人或事物通過動作發(fā)生位移的方向,后一語素指明方向與立足點或某一處所的關系?!敝苡阑荩瑥秃馅呄蜓a語的趨向意義,《四川大學學報》第2期,1891。1891年還沒有四川大學吧?大概是1981吧?什么都能整錯!另外,出處不用腳注表示,正文改為“根據(jù)周永惠(1981)的概括”,取消腳注。根據(jù)周永惠(1981)的概括,復合趨向補語的趨向意義可以表示“人或事物通過動作由低處向高處,由高處向低處,由外面到里面,由里面到外面,從另外的地方到原來的地方,改變方向或位置,分開或展開;人或事物通過動作朝著立足點位移,背離立足點位移?!敝苡阑?,復合趨向補語的趨向意義,《四川大學學報》第2期,1891。下面我們循著這個思路分類討論。周永惠,復合趨向補語的趨向意義,《四川大學學報》第2期,1891。第一類:人或事物通過動作產生位移變化,由低處趨向高處。包括“上來,上去,起來”,例如:=1\*GB3①長發(fā)姑娘將頭發(fā)放下去,拉王子上來。=2\*GB3②老張氣喘吁吁的爬上樓來。=3\*GB3③大家想盡辦法將糧食送上前線去。=4\*GB3④他把衣服脫了,扔上去。=5\*GB3⑤五星紅旗跟著太陽一起升起來了。發(fā)生位移的人或事物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可以做主語也可以作賓語。有的時候“上來”“上去”并不表示由高到低的趨向,而是表示由遠到近,由近到遠。例如=3\*GB3③,再如“我們走慢點吧,等后面的人趕上來?!薄吧蟻怼薄吧先ァ卑灰频木唧w方向,一般是指向位移的終點。但是這兩者的立足點又不同,“上來”的立足點在高處,位移是向著說話人移動的,“上去”的立足點在低處,位移是遠離說話人移動的?!捌饋怼笔遣话唧w位移方向的,因此立足點也不固定,有時在高處有時在低處。例如:=1\*GB3①a下課請同學把作業(yè)交上來。(位移向著說話人移動,一般是老師說的話)這部分你那個標題就涵蓋不住了。b幫我把作業(yè)交上去。(位移遠離說話人移動,一般是要交作業(yè)的同學說的話)=2\*GB3②a我從地上把筆撿起來。(立足點在高處,位移向著立足點移動)b氣球慢慢升起來了。(立足點在低處,位移遠離立足點移動)第二類:人或事物通過動作產生位移變化,由高處趨向低處。包括“下來,下去”,例如:=1\*GB3①她不好意思的低下頭來。=2\*GB3②才兩個月大的小狗歪歪扭扭的爬下樓來。=3\*GB3③他毫不猶豫的跳下水去,向溺水的孩子游去。=4\*GB3④潺潺的溪水緩緩的流下山去。=5\*GB3⑤跳下來吧,我接著你。發(fā)生位移的人或事物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受事做賓語,施事作主語,少數(shù)情況受事作主語,施事做賓語。“下來”“下去”都包含著位移的具體方向,既可以指向位移終點也可以指向位移的起點。例如=3\*GB3③=5\*GB3⑤分別指向位移的終點,=2\*GB3②=4\*GB3④則指向位移的起點?!跋聛怼闭f話人的立足點在低處,位移向著立足點移動?!跋氯ァ闭f話人的立足點高處,位移遠離立足點移動。有時“下來”“下去”不表示由高到低的唯一變化,而分別表示由遠到近、由近到遠的趨向。例如:=1\*GB3①游擊隊員一直追下來。(由遠到近)=2\*GB3②跑了一只小狗下去。(由近到遠)這部分你那個標題就涵蓋不住了。第三類:人或事物通過動作產生位移變化,從外面趨向里面。包括“進來,進去”,例如:=1\*GB3①一只麻雀飛進屋來。=2\*GB3②這個教室的桌子不夠,去外面搬幾個進來。=3\*GB3③這次的見聞都寫進報告里去。=4\*GB3④小女孩高高興興地跑進屋去。=5\*GB3⑤小弟說他看見雞窩鉆進一只老鼠去。發(fā)生位移的人或事物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可以做主語也可以作賓語?!斑M來”“進去”做復合趨向補語時帶處所賓語,并都指示位移的終點?!斑M來”立足點在“里面”,語義表示動作朝向立足點?!斑M去”立足點在“外面”,表示動作遠離立足點。第四類:人或事物通過動作產生位移變化,從里面趨向外面。包括“出來,出去”,例如:=1\*GB3①從兜里掏出來一把鑰匙。=2\*GB3②姐姐拿出幾塊糖來。=3\*GB3③奶奶早就迎出村口來了。=4\*GB3④祥子把車拉出城去。=5\*GB3⑤后母想趕公主出去。發(fā)生位移的人或事物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可以做主語也可以作賓語?!俺鰜怼薄俺鋈ァ弊鰪秃馅呄蜓a語帶處所賓語,表示位移的起點?!俺鰜怼钡牧⒆泓c在“外面”表示動作的位移向著說話人?!俺鋈ァ钡牧⒆泓c在“里面”表示動作的位移遠離說話人。第五類:人或事物通過動作產生位移,改變位置或方向。包括“過來,過去”,例如:=1\*GB3①小馬駒一跳就跳過溝來了。=2\*GB3②她慢慢回過頭來,滿臉淚痕。=3\*GB3③一只鳥飛過天空去。=4\*GB3④挺過去就是勝利。=5\*GB3⑤翻過去這座山就到目的地了。發(fā)生位移的人或事物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可以做主語也可以作賓語。“過來”“過去”做復合趨向補語時所帶的處所賓語,可以表示位移變化的經過點,“過來”表示由遠到近的位移變化,“過去”表示有近到遠的位移變化。還可以表示方向改變而位置不變,例如=2\*GB3②中“頭”的方向變了但是位置沒有變化,“過來”表示轉向立足點,“過去”表示背向立足點。第六類:人或事物通過動作產生位移變化,從其他地方回到原來的地方。包括“回來,回去”,例如:=1\*GB3①受傷的士兵被抬回來了。=2\*GB3②飛回來一只鴿子。=3\*GB3③幾個小學生活一起走回家去。=4\*GB3④把圖書館的書還回去。發(fā)生位移的人或事物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有時候施事和受事一起發(fā)生位移?!盎貋怼薄盎厝ァ睅幩e語,表示人或事物隨著動作回到原處,語義指向位移的終點。不同的是“回來”的立足點在原處,位移朝著在原處的說話人移動?!盎厝ァ绷⒆泓c不在原點,表示人或事物朝著遠點移動,但是背向說話人。第七類:人或事物通過動作被分開或被展開。包括“開來”,例如:=1\*GB3①翻開礁石來,就會看見一些小螃蟹。=2\*GB3②他喜歡把饅頭掰開來吃。=3\*GB3③幸虧及時采取措施,流感沒有大面積蔓延開來。=4\*GB3④打開書來。被動作分開或展開的一般是受事,有時候是施事,可以做主語也可以作賓語。最后是“開來”做復合趨向補語時,不能帶處所賓語,既不指向起點,也不指向終點或者經過點。綜上分析,復合趨向補語的趨向意義特點歸納如下:1、復合趨向補語的趨向指向不是動作本身而是受動作影響的人或事物。2、復合趨向補語表示的位移,與趨向成分“來”和“去”表示的主觀趨向關系密切。一般情況下“來”表示由遠到近向著說話人,“去”表示由近到遠,遠離說話人。3、受動作影響的賓語既可以是受事又可以施事。4、動詞都是表示空間位移運動的。(猜,想,看等你都舉過例子)4.3.2引申意義組成復合趨向補語的趨向動詞v和“來/去”,本來都是實意動詞都表示一定的空間位移,當跟在表示位移的動詞后就表示趨向意義了。但是當動詞是非位移動詞時,復合趨向補語所表示的語義就不再表示空間上的位置了,主要表示與結果、狀態(tài)有關系的引申意義。這樣的用法很多,例如:=1\*GB3①希望他早點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2\*GB3②大風大浪都熬過來了,還怕這點困難。=3\*GB3③人數(shù)不夠,從別的專業(yè)補上來幾個吧。=4\*GB3④無論怎么提示,他都想不起來以前的事了。=5\*GB3⑤說起來,都是我不好。這種用法,跟非位移動詞表示的語法意義以及復合趨向補語中的v和“來/去”都有關系。首先因為非位移動詞不表示具體的空間趨向,因此后面所接的復合趨向補語就不再受限于原有的實際客觀空間位移方向。馬慶株先生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所舉了很好的例子,如果上級單位在樓下,但是我們也說把文件“報上去”,而不會按照實際空間位置說“報下去”。再如,“我飽了,吃不下去了?!薄俺浴边@個動詞是非位移動詞,“下去”作為它的趨向補語不再表示人或事物通過動作產生位移變化,由高處趨向低處的語義。而是用引申意義“表示通過動作使某一客體進入認知上的容器從而消失”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另外是復合趨向補語中的第一個趨向動詞語素v。因為v本身也是具有表示具體位移的趨向動詞,當不表示趨向意義時,就體現(xiàn)出其引申意義。最后,對復合趨向補語引申意義影響最大的是“來”和“去”。這里的“來”“去”已經失去本來的趨向意義,而分別表示動作跟說話人之間的關系。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里對“來”“去”的解釋,“來”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地,“去”則是動作遠離說話人所在地。高順全等人認為“說話人所在地”這一說法不準確。應該改為“說話人選擇的參照位置”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這樣“v+來”既可以表示一種新狀態(tài)的出現(xiàn)又可以結果意義。例如: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1\*GB3①她想了想,還是把這條絲巾買下來了。(新結果)=2\*GB3②直到上飛機前,他才想起來有文件忘帶。(新狀態(tài))=3\*GB3③好身材是吃出來的。(新狀態(tài))=4\*GB3④人數(shù)不夠,從別的專業(yè)補上來幾個吧。(新結果)復合趨向補語的引申用法情況極其復雜,我們需要分類討論。(1)“上來”和“下來”(前邊沒有任何交代、過渡,就突然冒出個標題來,你不覺得太突兀嗎?)“上”和“下”是一對反義詞,即表示在空間上的,又表示在時間和運動方向上的相反?!吧蟻怼焙汀跋聛怼钡囊暧梅ū硎疚恢糜傻偷礁吆陀筛叩降偷淖兓@纾?1\*GB3①人數(shù)不夠,從別的專業(yè)補上來幾個吧。=2\*GB3②把作業(yè)發(fā)下去吧。這兩個例子“表示位置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的變化”?“上來”還可以表示新情況、新事物出現(xiàn)。例如:面對這種情況,說不上來心里是什么滋味。“下來”還有另外三種引申義:a一種動作或狀態(tài)不斷變化趨向終點。例如: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來到這里定居下來。b一種動作或狀態(tài)變化停止。例如:音樂停下來。c一種動作或狀態(tài)變化停止后狀態(tài)繼續(xù)延遲。例如:入夜,林子里漸漸靜下來。高順全(2001)認為“下來”的這三種意義都與時間有關,可以理解為延續(xù)體標記。(2)“出來”和“進來”“出”和“去”是一對反義詞,表示對一個立體的空間上的認識。“進來”幾乎沒有引申意義,認知語言學認為這與人類對某一容器之內的秘密認知興趣有關?!俺鰜怼钡囊暌饬x可以表示某些結果,比如,從無到有、從不清楚到清楚或者從某種不好的狀態(tài)解脫出來等。例如:=1\*GB3①希望他早點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2\*GB3②經過一夜,專家組終于把這個問題解出來了。(例句不通)(3)“過來”“過”有通過、經過的意思,著眼于經過中的某一點而不在終點或起點上?!斑^來”做復合趨向補語的引申義常被理解為,通過阻礙達到“來”所在的那一端。例如:=1\*GB3①總說自己事多忙不過來,這會兒卻在玩游戲。=2\*GB3②大風大浪都熬過來了,還怕這點困難。吳云(2002)認為“過來”還有一種引申義,表示人類一般希望發(fā)生的事情變化。例如:=1\*GB3①喝了些熱水,身上終于暖過來了。=2\*GB3②他的一席話,終于讓大家明白過來現(xiàn)在情況十分危機。(4)起來“起來”做復合趨向補語時,不只表示由下而上的趨向,還表示動態(tài)上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四種:a動作變化的開始。例如:隔壁鄰居家的小狗又叫起來了。b動作的完成。例如:聽到這個消息,她終于哭起來。(這不跟上一例一樣嗎?“起來”怎么會有完成意義呢?)c動作的新結果或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例如:上了飛機才想起來重要文件忘帶了。d表評價。例如:說起來,這事都是我的錯。(表評價是“說起來”的意義,不是“起來”的意義)“v+去”的引申義也有兩個,一是表示“客體的動作變化方向離開說話人(參照位置)”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二是“說話人對自己以外參照位置上的事物的評價。”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齊滬揚(1998)認為,“v+來”中的“來”的參照位置有實在位置和虛擬位置、當前位置和遙遠位置、自身位置和他身位置之分。認知語言學認為,“來”的參照位置是由人類對空間時間位置的理解和認知上的主觀態(tài)度有關,而這種主觀態(tài)度或者說主觀感覺是以人類自己的感知為中心的。因此當表示動作方向向著遙遠位置、他身位置變化時,“v+來”和“v+去”可以相互替換,例如: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第1期,2005。=1\*GB3①a人數(shù)不夠,從別的專業(yè)補上來幾個吧。b人數(shù)不夠,從別的專業(yè)補上去幾個吧。=2\*GB3②a她終于挺過來,脫離生命危險了。b她終于挺過去,脫離生命危險了?!皏+去”的第二個引申意義是“v+來”所沒有的。但是“起來”有時候可以表示說話人的主觀看法,例如:=1\*GB3①看起來他不會跟我們一起去了。=2\*GB3②說起來這事也不能都怪孩子。(1)“上去”和“下去”“上”的引申義有加合的意思,所以上去最常見的一個引申義是通過動作把一個東西加在另一個東西上,所以加載的也可以是評論。例如:=1\*GB3①把對聯(lián)貼上去更有年味兒了。=2\*GB3②聽上去還挺有道理的?!跋隆钡囊炅x有表示離開、消失的意思,“下去”的引申義之一是通過動作使某一事物進去一容器從而消失。例如:=1\*GB3①吃飽了,我吃不下去了。=2\*GB3②雖然心里很難受,但她硬是將眼淚咽下去?!跋氯ァ弊畛S玫囊炅x是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在時間上的延續(xù)。例如:=1\*GB3①如果不答應,他就這樣一直跪下去。=2\*GB3②別說話你看下去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另外因為“去”“來”的意義不同,“下去”還可以表示評價,這是“下來”所不能的。例如:這么欺負老人,實在看不下去了。(2)“進去”和“出去”“進”“出”之前我們已經分析過了是一對在空間上的反義詞,“進去”“出去”本來表示動作與某種有形容器的關系。人們有時會把心理,精神等一些無形的具有容納能力的事物引申為一種“容器”,因此“進去”的引申義有接受、牽扯、進入等。而因為“去”的立足點在事物“內部”,表示說話人在這種“容器”內,而這種特殊的無形容器不能讓說話人待在里面,所以“出去”沒有這種引申義。例如:=1\*GB3①大人的事不要把孩子扯進去。(牽扯)=2\*GB3②為了不去想那些煩心事,他一頭鉆進工作里去了。(進入)=3\*GB3③現(xiàn)在他說什么都沒人能聽進去了。(接受)(3)“過去”“過去”和“過來”是一對反義詞,因此“過去”的引申用法跟“過來”有一部分相近的地方。它們都可以表示通過阻礙渡過難關,有時可以替換。例如:a大風大浪都熬過來了,還怕這點困難。b大風大浪都熬過去了,還怕這點困難?!斑^來”可以表示轉變?yōu)槌B(tài),反義詞“過去”表示有由常態(tài)轉為非常態(tài)(錯字都得老師給改!為什么不能在交給老師之前一個字一個字地審讀呢?)。例如a他醒過來了。b他暈過去了。“過去”可以表示評論,“過來”沒有這種用法。例如:=1\*GB3①已經來叫你幾次了,如果再不去就太說不過去了。=2\*GB3②這身衣服參加面試還說得過去?!斑^來”表示數(shù)量上的周遍性,“過去”沒有這種用法。例如:a草地上的綿羊太多了,我都數(shù)不過來。(√)b草地上的綿羊太多了,我都數(shù)不過去。(*)五、偏誤分析復合趨向補語本身的結構和語義都比較復雜(結構復雜嗎?),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的頻率卻很高。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復合趨向補語一直是教學的難點,但是外國學生學習時常出現(xiàn)的偏誤,有的是比較有規(guī)律的。(這是說的什么話呀?把話說順了有那么難嗎?)我們基于對北京大學的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中的錯誤用法進行歸納總結并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將外國學生學習復合趨向補語的產生的偏誤大致分為以下三類進行分析。5.1動詞錯誤動詞錯誤主要體現(xiàn)在缺少動詞,復合趨向補語自己單獨承擔了整個動趨式的語義功能。例如:=1\*GB3①a天上飛過去一只鳥。(√)b天上過去一只鳥。(*)=2\*GB3②a他扔下來一件衣服。(√)b他下來一件衣服。(*)這類偏誤出現(xiàn)的原因是跟復合趨向補語自身的特點有關,首先復合趨向補語在句子中充當很重要的語法功能,使得一些外國學生以為用了復合趨向補語句子就完整了,而忽略了謂語動詞。另一個原因,現(xiàn)在所有的復合趨向補語都是由動詞虛化來的,它們依然可以單獨在其他句子中充當謂語。但是當它們做復合趨向補語時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都已經發(fā)生了變化,而外國學習者沒有搞清了這些動詞做謂語和做復合趨向補語時的差別。例如:a他是一步一步從海邊走回來的。b孩子從學?;貋砹?。“回來”在句子a做的是復合趨向補語,在句子b做謂語。做補語的趨向動詞不再是句子的語義中心,我們取用的是它的趨向意義而不是動作意義。有人提出可以通過“運動因素”分析,讓外國學生明白主語是怎么“動”的。比如“他”是“走”+“回來”的?!傍B”是“飛”+“過去”的。5.2復合趨向補語錯誤主要有三種情況:動詞后缺少復合趨向補語,動詞后多帶復合趨向補語,復合趨向補語用錯。5.2.1動詞后缺少復合趨向補語動詞后缺少復合趨向補語是指本來應該帶復合趨向補語的動趨式缺省了補語,動詞單獨承擔了動趨式結構的語法功能。=1\*GB3①a他一下子就爬上樹來了。(√)b他一下子就爬樹。(*)=2\*GB3②a他扔下來一件衣服。(√)b他扔一件衣服。(*)語法書《英語補語語法》中談到“當動詞的詞義包含了后續(xù)介詞的語義時,常常省掉介詞;動詞變?yōu)榧拔锏?,介詞補語成為直接賓語?!边@就是說當動詞跟后面的介詞在空間意義上相接近時,這個介詞常常是可以省掉的。按照這一理論=1\*GB3①中的a句“爬”和“上來”的都表示向上的空間意義,=2\*GB3②中的a句“扔”和“下來”都表示向下的空間意義。因此外國學生常常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省掉了后面的復合趨向補語。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意這種現(xiàn)象幫助外國學生掌握漢語復合趨向補語的特殊語法功能。5.2.2動詞后多帶復合趨向補語先看兩個例子:=1\*GB3①a老師拿著書走進教室。(√)b老師拿著書走進去教室。(*)=2\*GB3②a把書悄悄放回書架。(√)b把書悄悄放回去書架。(*)這類偏誤在于動詞后面要么不用加復合趨向補語,要么就是已經有補語了。我們認為要把這類錯誤和復合趨向補語與賓語的位置關系相結合,讓外國學生先記住常用的復合趨向補語的語法結構。這幾個例子后邊都有趨向補語,只不過是單純與復合的對立,而不是多少的對立。你的分析不對。5.2.3復合趨向補語用錯外國學生混淆了不同復合趨向補語的一些相近語義是造成這一錯誤的原因之一。例如:=1\*GB3①a一個月了,雨還不下下來。(√)b一個月了,雨還不下起來。(*)=2\*GB3②a我們需要把圖書館的書還回去了。(√)b我們需要把圖書館的書還回來了。(*)=1\*GB3①中的兩句,是學生沒有搞清楚“下來”和“起來”的引申義。通常表達新結果出現(xiàn)的引申義用“下來”不用“起來”,“起來”表示某種狀態(tài)意義。=2\*GB3②中的兩句是混淆了“回來”和“回去”的立足點,雖然都表示回到原點,但是“回去”表示遠離立足點的移動,“回來”則是朝向立足點移動。第二個錯誤的原因是跟外國學生的母語負遷移有關系。5.3復合趨向補語與賓語的位置錯誤根據(jù)上文4.2我們知道由于復合趨向補語的特殊形式,當它帶賓語時,結構有三種,即后賓式V+vd+P,記做A;中賓式V+v+P+d,記做B;前賓式V+P+vd,記做C。這些復雜的形式也是外國學生在學習復合趨向補語時出錯率最高的地方。我們還按照前文的分類方法,按照復合趨向補語可帶的賓語類型分類討論,。5.3.1處所賓語處所賓語的位置只有一只就是中賓式Z。這是啥呀?你還想畢業(yè)嗎?你知道在這里應該寫啥嗎?請看一眼5.3這個標題。5.3.2非處所賓語復合趨向補語帶非處所賓語時,XYZ三種形式都有,但是這三種形式有不同的制約。(1)A式:V+vd+P這種結構的制約條件是有四點:動作時已然發(fā)生過的,不能表示未然的動作。例如:a明年回國時帶回來一些化妝品。(*)b去年回國時帶回來一些化妝品。(√)第二、賓語必須是無定的。例如:a樓上走下來王爺爺。(*)b樓上走下來一位爺爺。(√)第三、無定的賓語要是數(shù)量名結構,如果不是數(shù)量名結構,賓語也必須是不能獨立成句的成分。例如:a小妹拿出來書。(*)b小妹拿出來一本書。(√)賓語不能是身體名詞。例如:他伸出來手,緊緊握住我的手。(*)(2)B式:V+v+P+d這一形式是復合趨向補語相對于簡單趨向補語所獨有的形式。很多語法學家都對這一形式做了研究,其中陸劍明所做的解釋最為詳盡。他指出Z式的使用限制條件:第一、如果P是施事賓語,當V不帶“了“時,則P一定要受數(shù)量詞修飾,且d只能是“來”不能是“去”。例如:a農場里闖進野豬來。(*)b農場里闖進一只野豬去。(*)c農場里闖進一只野豬來(√)第二、如果P是受事賓語,則P一定要有數(shù)量詞修飾,且不能獨成句。例如:a姐姐從包里掏出糖來。(*)b姐姐從包里掏出幾塊糖來。(√)(3)C式:V+P+vd這種形式還可以分成四種句式。C1:V+了+(數(shù)量詞)+無定施事P+vd。這種句式的不常用,主要表示一種意外的情景或者不如意的假設。例如:=1\*GB3①因為動物園停電,跑了一只老虎出去。(意外情景)=2\*GB3②最差的情況就是到時候多了一個人出來。(不如意的假設)C2:V+(數(shù)量詞)+無定手事P+vd。這種句式常用在祈使句,或表達意愿、假設的句子,動作是未然的情況。例如:=1\*GB3①請同學拿一張紙出來。(祈使句)=2\*GB3②當時帶一個雨衣回來就好了。(假設)C3:V+了+數(shù)量詞+無定受事P+vd。這一句式用得最多,多表示動作已然發(fā)生的情況。例如:打了一個電話回去。C4:V+(了)+有定受事P+vd。此句式即可表已然也可以表未然。例如:=1\*GB3①拿了我的包出來。(已然)=2\*GB3②再有一個月,我就接你回來。(未然)六、漢語復合趨向補語教學建議針對以上偏誤類型和錯誤原因,我們提出以下教學建議。6.1復合趨向補語與虛化教學(什么叫“虛化教學”呀?咋這么說話呢?)高順全(2002)提出,對外漢語教學一定要考慮動詞的虛化現(xiàn)象。根據(jù)實詞意義比虛詞意義易習得;具體意義比抽象意義易習得;詞匯意義比語法意義易習得的理論。我們可以得出詞語的習得順序:動詞比介詞易習得;動詞的實詞意義比虛化用法易習得。因此在復合趨向補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先聯(lián)系動詞的實意虛化,讓學生了解趨向動詞本身意義以及虛化過程,再遵循詞語的自然習得順序,幫助他們正確掌握復合趨向補語的用法。6.2加強語用和語義教學“重結構輕語義忽略語用”,這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最為普遍的問題,尤其是在復合趨向補語教學中。因為復合趨向補語句結構復雜,如前文4.2所述,補語與賓語的位置關系就有10種以上。因此教師常常把教學重點放在結構講解上,而忽略解釋表什么義,有什么實際交際功能。但是學生學習漢語的最終目的在于使用,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結構教學,還要幫助學生掌握語義和功能。6.3注重母語干擾、加強語感教學外國人說漢話的“洋腔洋調”大部分都是因為母語的負遷移。根據(jù)前人的統(tǒng)計研究,同一母語學習者會在相同問題上出現(xiàn)偏誤。因此很多學校會按照國別或區(qū)域給外國學生分班。這樣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另外所謂的語感是一個很抽象的問題,我們在學英語時常會聽到“英語語感”,同樣外國人學習漢語也需要“漢語語感”。比如一個從未上過學的中國老人也能說一口地道漢語,但是一個學了幾年漢語規(guī)則的外國人卻仍說得“怪怪”的。原因就在于,語法規(guī)則只是窮盡可能的描寫一種語言但這靠學是學不完的,由此可見語感是很重要的。為了增加漢語語感我們可以讓學生多閱讀一些現(xiàn)代漢語經典作品,多和中國人交流。6.4以常用形式作為教學重點復合趨向補語的各種句式在使用分布上很不均衡。根據(jù)洪琳的統(tǒng)計“主語+(狀語)動詞+vd”的句式占了49.7%的比例?!爸髡Z+動詞+v+賓語+d”的句式占45.2%。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兩種句式確定為常用句式,作為教學重點,當學生掌握了這兩種主要句式,其他比例小的句式可以用同義句變化的形式教學。七、結語本文首先討論了復合趨向補語的本體,分別研究了其結構形式和語法意義,其中主要對趨向意義和引申意義做了詳細的分析。但是我們對語言本體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漢語教學,因此我們總結分析了外國學生產生的偏誤,并給出教學指導建議,就是為了把抽象的語法規(guī)則變成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由于篇幅和能力的有限,我們關于復合趨向補語和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暫告一個段落。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xù)深入的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參考文獻蔡綠,復合趨向補語語義的虛化,《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第3期,2005。崔山佳,趨向動詞“起來”二題,《漢語學習》第2期,1994。陳昌來,動后趨向動詞性質研究述評,《漢語學習》第1期,1994。高名凱,漢語語法論,商務印書館,1986。高順全,動詞虛化與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2002。高順全,對外漢語教學探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漢語學習》,2005。郭春貴,復合趨向補語與非處所賓語的位置問題補議,《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2003。國家漢辦教學處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黃伯榮廖旭東主編,現(xiàn)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洪琳,論復合趨向補語的教學研究,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黃玉花,韓國留學生的漢語趨向補語習得特點及偏誤分析,《漢語學習》第4期,2007。居紅,漢語趨向動詞及動趨短語的語義和語法特點,《世界漢語教學》,1992。盧福波,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李淑紅,留學生使用漢語趨向補語的情況調查分析,民族教育研究,2002。魯建驥,從教學法的角度看趨向補語,《美國中國語文教師學會學報》第2期,1984。魯建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1994。陸儉明,動詞后趨向補語和賓語的位置問題,《世界漢語教學》,2002。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1979。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01。呂文華,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劉月華潘文娛,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商務印書館,2002。劉月華,趨向補語通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劉月華,關于趨向補語“來”、“去”的幾個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期,馬慶株,“V來/去”與現(xiàn)代漢語動詞的主觀范疇,《語文研究》第3期,1997。王國栓,趨向問題研究,2004王紅旗,動趨式述補結構配價研究,《語言研究》第1期,1999。王建勤主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王力,現(xiàn)代漢語語法,商務印書館,1985楊德峰,日語母語學習者趨向補語習得情況分析,《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第3期,2004。楊德峰,朝鮮語母語學習者趨向補語習得情況分析,《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第4期,2003。楊德峰,英語母語學習者趨向補語的習得順序,《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2003。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1982。趙金銘,對外漢語語法的三個階段及其教學主旨,《世界漢語教學》,1996。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商務印書館,1979。張伯江,動趨式里賓語位置的制約因素,《漢語學習》第6期,1991。周永惠,復合趨向補語的趨向意義仁,《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第2期,1991。目錄TOC\o"1-2"\h\z\u第一章總論 1一、項目概況 1二、項目提出的理由與過程 6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8四、項目的可行性 12第二章市場預測 15一、市場分析 15二、市場預測 16三、產品市場競爭力分析 19第三章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 22一、建設規(guī)模 22二、產品方案 22三、質量標準 22第四章項目建設地點 25一、項目建設地點選擇 25二、項目建設地條件 25第五章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28一、技術方案 28二、產品特點 30三、主要設備方案 32四、工程方案 32第六章原材料與原料供應 35一、原料來源及運輸方式 35二、燃料供應與運輸方式 35第七章總圖布置、運輸、總體布局與公用輔助工程 37一、總圖布置 37二、運輸 38三、總體布局 38HYPERLINK\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