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臨汾市吳村中學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山西省臨汾市吳村中學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山西省臨汾市吳村中學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山西省臨汾市吳村中學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山西省臨汾市吳村中學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山西省臨汾市吳村中學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右圖為生物膜簡明結構模式圖,a、b表示兩種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該圖表示質膜局部,則膜兩側還應分布著多糖B.若b表示抗體,則該膜為核糖體膜局部C.若該圖表示粗面內質網膜局部,則b可能是磷脂D.若a表示ADP,b表示ATP,則該膜可能為藍細菌的質膜局部參考答案:D2.下圖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體細胞中的兩對基因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這兩對基因分別控制兩對相對性狀,從理論上說,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甲、丙植株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B.正常情況下,甲植株中基因A與a在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分離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甲、乙植株雜交后代的表現型比例是1∶1∶1∶1參考答案:B3.下圖中甲、乙、丙、丁分別表示某人體內的幾種細胞,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細胞中A.DNA的結構不同

B.信使RNA不同C.遺傳物質不同

D.線粒體結構不同參考答案:B4.下圖為某二倍體生物精原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對數的變化曲線?;蛑亟M最可能發(fā)生在

A.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參考答案:C基因重組最可能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體時。故選C5.有人進行實驗以研究化合物P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實驗中應保持pH不變B.曲線1作為對照實驗C.P對該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應溫度升高,則A點上移參考答案:D6.下列關于白眼雄果蠅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果蠅的次級精母細胞中可能不存在白眼基因B.該果蠅的肌肉細胞和初級精母細胞中,均存在著Y染色體C.觀察該果蠅的精巢,發(fā)現其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可能有1N、2N、4ND.該果蠅的表皮細胞增殖時,白眼基因移向一極,Y染色體移向另一極參考答案:D7.若將果蠅的一個精原細胞核中的DNA分子用15N進行標記,并供給14N的原料。該細胞進行減數分裂產生的4個精子中,含有15N標記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為A.0

B.25%

C.50%

D.100%參考答案:答案:D8.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高溫條件下,蛋白酶與雞蛋清稀釋液混合,反應后滴加雙縮脲試劑不再出現紫色反應B.在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時,如溫度、酸堿度實驗中可使用自身對照C.利用差速離心分離各種細胞器的原理是各種細胞器的沉降系數不同D.卡爾文利用18O標記的CO,最終探明了光合作用中有機物的合成過程參考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課本基礎實驗的原理和選材,要求學生掌握各實驗的方法,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處理?!驹斀狻扛邷貤l件下,蛋白酶失去活性,雞蛋清稀釋液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A錯誤;在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時,應該設置對照組,而不能使用自身對照,B錯誤;差速離心是指低速與高速離心交替進行,使各種沉降系數(不同的細胞器有不同的沉降系數)不同的顆粒先后沉淀下來,達到分離的目的,C正確;卡爾文利用14C標記的CO2,最終探明了光合作用中有機物的合成過程,D錯誤,故選C。9.認為頭足類動物是最進化的軟體動物的理由為

A.足移到頭部與頭部愈合 B.外骨骼演化成為內骨骼

C.閉管式循環(huán)系統(tǒng) D.外套膜十分發(fā)達參考答案:C10.下列實驗中,科學家使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是()A.科學家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的研究B.恩格爾曼證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C.魯賓和卡門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于水D.卡爾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參考答案:B【考點】光合作用的發(fā)現史;細胞器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在生物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如:

(1)用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分別侵染細菌,最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用3H標記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

(3)15N標記DNA分子,證明了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4)卡爾文用14C標記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即CO2→C3→有機物;

(5)魯賓和卡門用18O標記水,證明光合作用所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于水.【解答】解:A、科學家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進行了研究你,發(fā)現3H標記的亮氨酸在細胞內出現的先后順序分別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外,A錯誤;

B、恩格爾曼用極細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實驗,證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B正確;

C、魯賓和卡門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即2H218O→4[H]+18O2,C錯誤;

D、卡爾文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碳的途徑,即14CO2→14C3→(14CH2O),D錯誤.

以上分析發(fā)現A、C、D都采用了同位素標記法,只有B選項不同.

故選:B.【點評】本題以同位素標記法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探索歷程,要求考生識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識記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步驟,能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考查.11.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A.單側光引起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極性運輸,導致向光生長B.乙烯在植物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產生,主要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C.萌發(fā)種子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脫落酸含量下降D.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是多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jié)的結果參考答案:A【考點】C3: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情況;C7: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1、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長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在植物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2、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進種子的萌發(fā)和果實的發(fā)育;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種子.3、脫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合成部位是根冠、萎焉的葉片等;分布在將要脫落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多.4、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體各個部位.【解答】解:A、植物的向光性與生長素分布不均有關,在莖尖單側光可以引起生長素的橫向運輸,但單側光下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橫向運輸是不屬于極性運輸,A錯誤;B、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在植物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合成,B正確;C、赤霉素促進種子萌發(fā),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故萌發(fā)種子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脫落酸含量下降,C正確;D、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是多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jié)的結果,D正確.12.某常染色體遺傳病,基因型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對新婚夫婦中女性正常,她的母親是Aa患病,她的父親和丈夫的家族中均無該病患者,請推測這對夫婦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A.1/12

B.1/6

C.1/3

D.1/2參考答案:A【考點】旨在考查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根據題意可知,該新婚妻子的父親家族中無該病患者,因此其父親基因型為aa,該妻子表現型正常,故該妻子的基因型為Aa或aa,比例為1:2,所以其中無病的Aa無病占1/3,其丈夫家族中也沒有該病患者,其丈夫基因型為aa,故其子女的基因型為Aa的概率為1/3×1/2=1/6,而Aa基因型中患病的站50%,故這對夫婦的子女中患該病的概率為1/6×50%=1/12。故選:A?!疽族e警示】本題的關鍵是弄清該妻子的基因型的概率,很多體現會把該基因型計算為1/2,原因是沒有審清題意中Aa基因型中患病的站50%的含義,提醒同學們要認真讀題審題,不能漏過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3.女婁菜是一種雌雄異株的高等植物,屬XY型性別決定。其正常植株呈綠色,部分植株呈金黃色,且金黃色僅存在于雄株中,若讓綠色雌株和金黃色雄株親本雜交,后代中雄株全為綠色或者綠色∶金黃色=1∶1。若讓綠色雌株和綠色雄株親本雜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A.后代全部為綠色雌株B.后代全部為綠色雄株C.綠色雌株∶金黃色雌株∶綠色雄株∶金黃色雄株=1∶1∶1∶1D.綠色雌株∶綠色雄株∶金黃色雄株=2∶1∶1或綠色雌株∶綠色雄株=1∶1參考答案:D據題中的兩種雜交方式得知,綠色和黃色是一對相對性狀,且綠色為顯性性狀;又根據后代的性狀與性別的關系,可知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綠色雌株的基因型有兩種,若是純合體與綠色雄株雜交,后代為綠色雌株∶綠色雄株=1∶1,若是雜合體與綠色雄株雜交,后代為綠色雌株∶綠色雄株∶金黃色雄株=2∶1∶1?!究键c定位】伴性遺傳【名師點睛】本題關鍵是要結合題意“其正常植株呈綠色,部分植株呈金黃色,且金黃色僅存在于雄株中”,確定性狀的遺傳方式為伴X染色體遺傳,再根據分離定律分析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及其比例。14.下列有關生物實驗的四幅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①由甲轉換為乙時,視野中所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增多B.圖②兩個胚芽鞘在單側光照射下將彎向同一方向C.圖③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條件是細胞液濃度要大于外界溶液濃度D.圖④是新鮮菠菜葉片葉綠體中色素的層析結果參考答案:B15.某物質是動物細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由104個氨基酸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該物質生成的場所以及它發(fā)揮生理作用的主要場所分別是A.高爾基體和葉綠體

B.核糖體和細胞核C.核糖體和線粒體

D.細胞核和線粒體參考答案:C16.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類多肽激素,可誘導造血干細胞發(fā)育為T淋巴細胞,增強T細胞的功能。據此分析胸腺素

A.能與病原體特異結合

B.適宜給藥方式是口服

C.適用于治療細胞免疫缺陷病

D.適用于治療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參考答案:C17.下列對葡萄糖分解至丙酮酸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有無氧呼吸才能發(fā)生該過程

B.需在有氧條件下進行

C.不產生CO2

D.反應速度不受溫度影響參考答案:C18.以下哪一種遺傳病能夠通過檢驗胎兒或新生兒體細胞發(fā)現?A.

苯丙酮尿癥B.

原發(fā)性高血壓C.

青少年型糖尿病D.

21三體綜合癥參考答案:D19.α-銀環(huán)蛇毒能與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牢固結合,便受體失去傳遞興奮的能力。據此可知,α-銀環(huán)蛇毒中毒會造成A.突觸前神經元持續(xù)興奮

B.肌肉松弛C.突觸前神經元持續(xù)抑制

D.肌肉持續(xù)收縮參考答案:B20.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各圖.其中視野最暗的是()A. B. C. D.參考答案:C【考點】細胞觀察實驗.【分析】一般高倍鏡和低倍鏡相比,高倍鏡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少、細胞體積大,但是由于進光量減少,因此視野變暗.【解答】解:題中提出“每次僅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沒有調反光鏡和光圈,而高倍鏡與低倍鏡相比,高倍鏡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少,細胞體積大,但是視野暗,因此確定C項細胞最大,放大倍數最大,因此視野最暗.故選:C.21.某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通過某些技術可以分別將它轉變?yōu)橐韵禄蛐偷纳?;①AABB;

②aB;

③AaBBC;

④AAaaBBBB。則采用的技術依次是

A.誘變育種

轉基因技術

花藥離體培養(yǎng)

細胞融合B.雜交育種

花藥離體培養(yǎng)

轉基因技術

多倍體育種C.花藥離體培養(yǎng)

誘變育種

多倍體育種

轉基因技術

D.細胞融合

雜交育種

誘變育種

多變體育種參考答案:B22.下列關于遺傳信息和遺傳密碼在核酸中的位置和堿基構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遺傳信息位于mRNA上,遺傳密碼位于DNA上,堿基構成相同B.遺傳信息位于DNA上,遺傳密碼位于mRNA、tRNA或rRNA上,堿基構成相同C.遺傳信息和遺傳密碼都位于DNA上,堿基構成相同D.遺傳信息位于DNA上,遺傳密碼位于mRNA上,堿基構成不同參考答案:D23.下列有關生物知識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自然條件下,基因重組通常發(fā)生在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同卵雙生兄弟間的性狀差異是基因重組導致的B.具有A個堿基對、m個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完成n次復制共需要(A﹣m)(2n﹣1)個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C.果蠅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雌果蠅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中含有4條X染色體,雄果蠅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一個次級精母細胞中均含有2條X染色體D.含2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DNA均被15N標記),在供給14N的環(huán)境中進行一次減數分裂,產生的4個精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為50%參考答案:B自然條件下,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有自由組合和交叉互換兩種類型,前者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后者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同卵雙生兄弟間的性狀差異主要是由環(huán)境不同引起的,A錯誤;在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胞嘧啶之和是堿基總數的一半.根據題意可知,胞嘧啶是(A-m)個.一個DNA分子片段,復制n-1次后,可得2n-1個DNA分子片段,共含有胞嘧啶2n-1×(A-m).因此該DNA分子片段完成第n次復制,需要游離胞嘧啶脫氧核苷酸為2n-1?(A-m)個,B正確;果蠅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雌果蠅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中含有4條X染色體,雄果蠅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一個次級精母細胞中均含有2條或0條X染色體,C錯誤;含有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經過一次DNA復制成為初級精母細胞,這個初級精母細胞內的所有DNA分子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都是一條含N15一條只含N14的(半保留復制),初級精母細胞分裂成4個精子的過程是沒有DNA復制的,所以四個精子內的所有DNA分子都含有N15,即每個精子都有含了N15的DNA,為100%,D錯誤【考點定位】變異、減數分裂24.人工魚塘里的某種淡水魚,成魚底棲,捕食貝殼類;幼魚生活在水體表層,濾食藻類和浮游動物.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幼魚在捕食浮游動物的過程中信息傳遞是雙向的B.成魚和幼魚在水中的分層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C.成魚和幼魚食性與生活空間的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資源D.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大于藻類等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參考答案:B【考點】群落的結構特征;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群落的結構特征.1、垂直結構: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陸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溫度等的影響,動物主要受食物的影響.2、水平結構:由于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即空間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異,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解答】解:A、幼魚在捕食浮游動物的過程中信息傳遞是雙向的,A正確;B、該種成年魚及其幼體是一個物種,在水體的分布不能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僅僅是該物種的分布范圍,B錯誤;C、成魚底棲,幼魚生活在水體表層,這種成魚和幼魚食性與生活空間的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資源,C正確;D、人工魚塘輸入的能量主要是人工喂食,故大于生產者固定的太陽光能,D正確.故選:B.25.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地理隔離會導致種群基因庫間的差異,不一定導致生殖隔離B.自然選擇的實質是保留種群的有利基因,不決定新基因的產生C.若一種群中BB個體占81%,Bb個體占18%,則b的頻率為10%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而生物多樣性與共同進化無關參考答案:D26.在加入剛果紅的培養(yǎng)基中出現透明圈的菌落是()A.分解尿素的細菌 B.硝化細菌C.分解纖維素的細菌 D.乳酸菌參考答案:C.纖維素分解菌可以產生纖維素酶將纖維素分解為葡萄糖,剛果紅可以與纖維素結合形成紅色的復合物,而在纖維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圍,由于缺少纖維素而出現透明圈,可以鑒別纖維素分解菌.【考點】土壤中能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及其應用價值.【分析】纖維素分解菌可以產生纖維素酶將纖維素分解為葡萄糖,在加入剛果紅染液的培養(yǎng)基中,剛果紅可以與纖維素結合形成紅色的復合物,而在纖維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圍,由于缺少纖維素而出現透明圈,這是剛果紅染液可以鑒別纖維素分解菌的原理.27.下列關于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吸水紙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體,以免污染鏡頭B.紫色洋蔥表皮細胞在一定濃度的甘油溶液中只發(fā)生質壁分離現象C.若觀察到紫色洋蔥表皮細胞的中央液泡逐漸縮小,則說明細胞液的溶質能透出細胞D.本實驗無對照組,滴加溶液前的鏡檢與滴加溶液后的鏡檢形成自身對照參考答案:D【分析】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當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通過滲透作用而失水,細胞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到溶液中,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由于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收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分離。質壁分離復原的原理:當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通過滲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過原生質層進入到細胞液中,整個原生質層就會慢慢地恢復成原來的狀態(tài),緊貼細胞壁,使植物細胞逐漸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驹斀狻课埖闹饕饔檬俏后w在蓋玻片下移動,使植物細胞完全浸在液體中,A錯誤;紫色洋蔥表皮細胞在一定濃度的甘油溶液中,先發(fā)生質壁分離現象,后來隨著細胞吸收甘油,細胞液濃度變大,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B錯誤;若觀察到紫色洋蔥表皮細胞的中央液泡逐漸縮小,則說明細胞液中的水(溶劑)能透出細胞,C錯誤;整個實驗過程體現出科學實驗的對照原則,是實驗本身前后對照,D正確。故選D。【點睛】本題考查質壁分離和復原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意在考查學生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28.某四倍體植物的某細胞核含20條染色體、20個DNA分子,且細胞中存在紡錘絲,則該細胞(

)A.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B.正在發(fā)生基因自由組合C.將形成配子 D.正在發(fā)生DNA復制參考答案:C29.右圖為神經一肌肉連接示意圖,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A.刺激圖中的肌肉,電流表的指針將偏轉2次

B.刺激M點引起的肌肉收縮不屬于反射現象

C.興奮傳到突觸后膜時發(fā)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

D.刺激N點電流表指針只發(fā)生1次偏轉參考答案:C30.下左圖中曲線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所釋放的CO2總量的變化,曲線b表示有氧呼吸釋放的CO2量的變化,則表示無氧呼吸釋放的CO2量的變化是下圖中的參考答案:B31.慕尼黑工業(yè)大學安德里亞斯·鮑施教授研究小組構建了一些能自己移動和改變形態(tài)的“類細胞”,“類細胞”的膜成分與正常細胞膜類似,也含有一些有機物和某種能源物質。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類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雙分子層組成B.“類細胞”能自己移動和改變形態(tài)依賴于膜的選擇透過特性C.“類細胞”在K+溶液中無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運輸K+的載體D.“類細胞”中含有的某種能源物質很可能是ATP參考答案:B“類細胞”的膜成分與正常細胞膜類似,基本支架應由磷脂雙分子層組成,A項正確;“類細胞”能自己移動和改變形態(tài)依賴于膜的流動性,B項錯誤;“類細胞”含有一些有機物和某種能源物質,有能量供應,在K+溶液中無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運輸K+的載體,C項正確;ATP可直接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類細胞”中含有的某種能源物質很可能是ATP,D項正確。32.下列說法中,與生物膜發(fā)現史不一致的是()A.歐文頓在實驗基礎上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B.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面積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他們由此推出: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C.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脂質﹣蛋白質﹣脂質三層結構構成的D.科學家用不同的熒光染料分別標記人細胞和鼠細胞,并將標記后的兩種細胞進行融合,證明了細胞膜的流動性參考答案:C【考點】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分析】1、19世紀末,歐文頓發(fā)現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2、20世紀初,科學家第一次將膜從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中分離出來,化學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3、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由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4、1959年,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層結構,并大膽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電鏡下看到的中間的亮層是脂質分子,兩邊的暗層是蛋白質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為靜態(tài)的統(tǒng)一結構.5、1970年,科學家用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的實驗,以及相關的其他實驗證據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為流動鑲嵌模型大多數人所接受.【解答】解:A、19世紀末,歐文頓發(fā)現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A正確;B、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由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B正確;C、1959年,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層結構,并大膽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C錯誤;D、1970年,科學家用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的實驗,以及相關的其他實驗證據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生物膜的發(fā)現歷程,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難度不大.33.肺結核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傳染性疾病,此病是由主要寄生在人體呼吸道的結核桿菌引起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從細胞結構上看,結核桿菌和肺炎雙球菌的結構特點是不同的

B.結核桿菌的新陳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需氧型

C.“卡介苗”是預防肺結核病的疫苗,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或殺死人體內的結核桿菌

D.結核桿菌抗藥性的產生與其染色體變異有關參考答案:B錯題分析:選A的原因是沒弄明白結核桿菌和肺炎雙球菌的結構都是原核生物。選C的原因是不理解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殺死結核桿菌。選D的原因是沒弄明白結核桿菌是原核生物,有無染色體。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原核細胞的結構。結核桿菌和肺炎雙球菌的結構都是原核生物,沒有核膜、核仁,只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沒有染色體。疫苗進入機體后,刺激機體產生體液免疫,但不會引起機體患病。機體通過體液免疫產生的抗體最終殺死結核桿菌。34.如圖是一種伴性遺傳病的家系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病是顯性遺傳病,Ⅱ-4是雜合子

B.Ⅲ-7與正常男性結婚,子女都不患病C.Ⅲ-8與正常女性結婚,兒子都不患病

D.該病在男性人群中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人群參考答案:D35.菠菜是常用的生物實驗材料。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菠菜葉下表皮細胞可用于觀察細胞中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分布B.新鮮的菠菜葉可用于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C.菠菜葉上表皮細胞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D.菠菜葉中還原性糖的含量高,可用于還原性糖的檢測【解析】觀察線粒體時需要對細胞進行染色,而菠菜葉下表皮細胞中含有葉綠素等色素,對染色結果有影響,A錯誤;新鮮的菠菜葉中各種色素含量較多,可用于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B正確;菠菜葉上表皮細胞是成熟的植物細胞,不進行有絲分裂,C錯誤;菠菜葉肉細胞中含有色素,對還原糖鑒定中的顯色反應有影響,D錯誤。參考答案:觀察線粒體時需要對細胞進行染色,而菠菜葉下表皮細胞中含有葉綠素等色素,對染色結果有影響,A錯誤;新鮮的菠菜葉中各種色素含量較多,可用于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B正確;菠菜葉上表皮細胞是成熟的植物細胞,不進行有絲分裂,C錯誤;菠菜葉肉細胞中含有色素,對還原糖鑒定中的顯色反應有影響,D錯誤。【答案】B36.如圖所示科學家進行變形蟲的切割實驗,這個實驗最能說明(

)A.細胞核控制細胞的遺傳

B.細胞質控制細胞的遺傳C.細胞核是控制細胞代謝的中心

D.細胞質是控制細胞代謝的中心參考答案:C37.下圖為生長素(IAA)對豌豆幼苗莖內赤霉素生物合成影響的示意圖。圖中GA1、GA8、GA20、GA29是四種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進豌豆莖的伸長。若圖中酶1或酶2的基因發(fā)生突變,會導致相應的生化反應受阻。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對去頂芽豌豆幼苗外施適宜濃度IAA,該植株莖內GA1的合成可恢復正常B.用生長素極性運輸抑制劑處理豌豆幼苗的頂芽,該植株較正常植株矮C.對酶1基因突變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該植株可恢復正常植株高度D.酶2基因突變的豌豆,其植株較正常植株高參考答案:C38.2010年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通報三起感染超級耐藥致病細菌(MRSA)病例,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其病原體是屎腸球菌的變異體。下列關于該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其變異主要通過基因重組和突變產生

B.該菌抗藥基因表達時,mRNA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完成翻譯

C.該菌無細胞器,不能獨立完成代謝

D.該菌分裂產生的子代不發(fā)生分化現象參考答案:D39.下列有關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免疫細胞能清除凋亡細胞離不開膜蛋白的作用 B.流動鑲嵌模型認為蛋白質分子在膜中的分布不均勻 C.內質網占生物膜系統(tǒng)的比例很大,在低倍鏡下可見 D.生物膜之間可通過具膜小泡的轉移實現膜成分的更新 參考答案:C【考點】細胞觀察實驗;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 【分析】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質和糖類,其中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或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或嵌插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或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糖類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位于細胞膜的外表面.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 【解答】解:A、除凋亡細胞是吞噬細胞的作用,需要膜蛋白的識別作用,A正確; B、流動鑲嵌模型認為細胞膜中蛋白質或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或嵌插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或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所以蛋白質分子在膜中的分布不均勻,B正確;C、內質網占生物膜系統(tǒng)的比例很大,但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C錯誤; D、生物膜之間可通過具膜小泡的轉移實現膜成分的更新,如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過程,D正確. 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生物膜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 40.以下各項中,不能構成右圖中關系的是A.①代表年齡組成、②代表種群數量特征B.①代表細胞核體積增大、②代表細胞衰老的特征C.①代表酶、②代表蛋白質D.①代表生產者、②代表生態(tài)系統(tǒng)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41.玉米條紋病由α細菌感染引起,葉枯病由β細菌感染引起.玉米條紋病抗性由基因A、a控制,葉枯病抗性由基因B、b控制,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以下是利用玉米品種甲、乙所做實驗的結果:實驗組別品種用α細菌感染自交后代用β細菌感染自交后代1甲均成活均死亡2乙均死亡均成活據表回答:(1)抗葉枯病的玉米品種是

,判斷依據是

.(2)若用兩種細菌同時感染品種乙的多棵植株,則成活個體所占比例為

.(3)以上述玉米品種甲、乙為親本進行雜交,取其F2中的三棵植株分別編號1、2、3,讓其自交,收獲種子并分別播種于不同實驗區(qū)中進行相應處理,統(tǒng)計各區(qū)的存活率,結果如下表:實驗處理無菌水α細菌進行感染β細菌進行感染

α細菌+β細菌進行雙感染植株1自交后代的存活率(%)1002500植株2自交后代的存活率(%)1001007575植株3自交后代的存活率(%)1002575?據表推測:①抗條紋病是

(填“顯性性狀”或“隱性性狀”).②品種甲的基因型是

,植株2的基因型是

,表中的“?”處數字是

.參考答案:(1)乙

用β細菌感染乙自交子代均成活,而用β細菌感染甲自交子代均死亡(2)0(3)①隱性性狀②aabb

aaBb

18.75

【考點】87: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分析】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由題意知,A(a)與B(b)獨立遺傳,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分析第一個表格可知,甲自交后代用α細菌感染都成活,而用β細菌感染甲自交子代均死亡,用β細菌感染均死亡,說明甲植株具有玉米條紋抗性,不抗枯葉病,乙植株自交后代用α細菌感染都死亡,而用β細菌感染甲自交子代均死亡,說明乙植株不具有玉米條紋抗性,但是抗枯葉?。环治霰砀穸褐仓?自交后代用α細菌感染,成活率是25%,都不抗β細菌感染,相當于1對相對性狀的雜合子自交,植株1是抗α細菌感染的雜合子、不抗β感染的純合子,抗α感染是隱性性狀,基因型是Aa__;植株2自交,抗α細菌感染的比例是100%,抗β細菌感染的比例是75%,抗α、β感染的概率是75%,因此植株1是抗β感染的雜合子、抗α感染的純合子,抗β細菌感染是顯性性狀,基因型是aaBb,植株1的基因型是Aabb;植株3自交抗α細菌感染的概率是25%,抗β細菌感染的概率是75%,因此植株3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三株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子二代是由子一代自交產生的,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解答】解:(1)由表格信息可知,用β細菌感染乙自交子代均成活,而用β細菌感染甲自交子代均死亡,說明乙是抗葉枯病的玉米品種,甲不抗枯葉?。?)用α細菌感染乙植株自交后代,均死亡,說明乙不抗條紋病,因此用兩種細菌同時感染品種乙的多棵植株,植株均死亡.(3)①由分析可知,株1自交后代用α細菌感染,成活率是25%,說明抗條紋病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是隱性性狀.②由分析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甲是抗條紋病不抗枯葉病,乙抗枯葉病不抗條紋病,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由表格信息可知:植株2自交,抗α細菌感染的比例是100%,抗β細菌感染的比例是75%,抗α、β感染的概率是75%,因此植株1是抗β感染的雜合子、抗α感染的純合子,抗β細菌感染是顯性性狀,基因型是aaBb;由分析可知,植株3的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aB_既抗條紋病又抗枯葉病,比例是=18.75%.故答案為:(1)乙

用β細菌感染乙自交子代均成活,而用β細菌感染甲自交子代均死亡(2)0(3)①隱性性狀②aabb

aaBb

18.7542.【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下圖是對牛胚胎所作的技術處理,請據圖分析回答:(1)圖中所示牛的胚胎發(fā)育處于

時期。其中A、C、D代表的結構名稱分別是: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