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_第1頁
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_第2頁
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_第3頁
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_第4頁
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作者:————————————————————————————————日期: 初中文言文閱讀明確考查方式課內文言考查以三大題型為主:一、帶點詞注解??疾閮热菀晕难詫嵲~為主,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古今異義詞;(2)通假詞;(3)詞類活用;(4)一詞多義;(5)詞的感情色彩變化。二、文言句子翻譯。從句式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陳述句、簡單的省略句、使動句、意動句、倒裝句、被動句等;從內容看,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處于比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這與“考試說明”中的要求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相吻合。在翻譯這些句子時一般要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要求做到“信”(準確)、“達”(流暢)、“雅”(優(yōu)美)。三、閱讀理解。主要通過簡答題的形式來達成目標。內容包括對課文整體的把握,對語段內容的理解、內涵的分析,對人物思想、情感的評論、剖析等。明確解題方法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于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而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第三步:結合注釋速讀全文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于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xù)閱讀??傊?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對癥下藥”解答問題。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于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shù)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下文檢驗,經(jīng)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砂堰@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砂堰@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shù)恼{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④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準確率較高。(4)主旨理解題平時讀到的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給我們的啟示,我們要做個有心人將它們記下來。有時候文章雖然不同,但主旨卻相似,考試時若遇到了類似的文章,平時的積累就有用了。復習備考及解題策略:2009年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選擇繼續(xù)延續(xù)2008年的模式——課外文言閱讀材料。但答案在課內。㈠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意義。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考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為同學們備考的重點。復習時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掌握文言詞義。現(xiàn)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是一脈相承的?,F(xiàn)代漢語中的一些詞語還保留著古代漢語的意義和用法,而學生對現(xiàn)代漢語比較熟悉,因而從現(xiàn)代漢語的角度出發(fā)文言文中的多數(shù)詞我們并不難理解。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揣摩詞義,有的可以直接把單音節(jié)詞解釋成合成詞,例如《陋室銘》中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的"調"可譯為"調弄"、"彈奏".有的則可以從已有的現(xiàn)代漢語知識出發(fā),充分調動已有的詞匯詞義積累,展開合理而豐富的聯(lián)想,進行合理的推測,去正確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例如: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②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③清榮峻茂,良多趣味。(酈道元《三峽》)上面的"觀"使人一下子想到了"景觀",根據(jù)上下文再推測可解釋為"景象","大觀"就是"雄偉景象";"碩"使人想到了"碩大","碩師"就是"大師",也就是"才學淵博的老師";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良"在此不能作現(xiàn)代漢語的"好"來講,但現(xiàn)代漢語中有"良久"、"用心良苦"等詞,"良"都作"確實"、"很"來講,在此句中可引申為"的確".有時會碰到一些詞類活用等語法現(xiàn)象,而初中語文教學又不允許接觸這一些名詞術語。這時,要是你聯(lián)系一下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些語言現(xiàn)象,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動心忍性"的"苦、勞、餓、動、忍"可解釋為"使……苦、勞、餓、動、忍",這里采用了使動用法。你只要和我們現(xiàn)時流行語"瘦身(使身體瘦)"一對照,問題就解決了,類似的還有像廣告語"萬家樂,樂萬家"、標語"人人動手,清潔家園"中加點詞"樂(使……快樂)"、"清潔(使……清潔)"等。當然,古漢語詞匯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有一些詞的詞義已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我們從詞義變化的角度來理解,就會有利于準確地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如《送東陽馬生序》中的"主人日再食",《曹劌論戰(zhàn)》中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兩個"再"在句中分別解釋為"兩次"和"第二次(擊鼓)"的意思,而現(xiàn)在一般是"又一次"的意思;《出師表》中"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痛恨"和"卑鄙",在句中分別譯為"痛心和遺憾"、"身份低微,出身低下",這兩個詞在現(xiàn)在則分別是"深切地憎恨"和"(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的意思。許多古代漢語中流傳到現(xiàn)在的雙音節(jié)詞,在當時一般都是兩個詞,翻譯時要分開解釋,類似的還有像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妻子"、"交通"、"鮮美"、"無論"等。二是通過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詞義。漢字屬于表意文字,字形與詞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在教授文言實詞時,常常結合漢字字形結構,來分析漢字的本義。例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后又引申為"死亡、不存在",如"人琴俱亡"."亡"還假借為"無",讀wú,如《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亡以應".三是結合利用成語,掌握文言詞義。相當多的成語來源于古典文獻,成語中的一些詞的意義和用法保留了古代漢語的特點。在學習文言詞語時,如果結合學生所熟知的成語,就能溫故而知新,取得良好的效果。試看下邊句子中加點的詞語:④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口技》)⑤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岳陽樓記》)⑥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⑦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送東陽馬生序》)⑧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如果把這些詞語抽出來單獨講解,學生就會感到很抽象,難以接受;如果與學生所熟知的成語聯(lián)系起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講"走",就聯(lián)系成語"奔走相告"、"走馬觀花",義為"跑";講"?。?,就聯(lián)系成語"日薄西山",義為"迫近";講"湯",就聯(lián)系成語"赴湯蹈火",義為"熱水";講"假",就聯(lián)系成語"狐假虎威",義為"借";講"諸",就聯(lián)系成語"付諸東流",義為"之于",這里是兼詞,上文兩個"諸"義相同。又如:⑨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⑩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出師表》)⑾其岸勢犬牙差互。(《小石潭記》)⑿凄神寒骨,悄創(chuàng)幽邃,寂寥無人。(《小石潭記》)⒀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上面句子中的加點詞的用法也都能在一些成語中找到影子。如講"被",就聯(lián)系成語"披堅執(zhí)銳",這里是通假字,同"披";講"毛",就聯(lián)系成語"不毛之地","不"字后名詞活用為動詞,義為"長草木";講"犬牙",就聯(lián)系成語"狼吞虎咽"、"風餐露宿",是名詞在動詞前用作狀語,義為"像狗的牙齒一樣";講"凄"、"寒",就聯(lián)系成語"息事寧人",這里采用了使動用法,意為"使……凄"、"使……寒";講"出"、"入",就聯(lián)系成語"入不敷出",這里是動詞活用為名詞,意思分別為"出產(chǎn)的東西"、"收入".通過例舉和解析成語的方法讓我們掌握并積累文言實詞的含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以簡馭繁,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在文言文實詞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jīng)驗,引導學生不斷積累,溫故而知新,學會結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和推測,那么學生一定能輕松自如的理解并掌握文言實詞,教學也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㈡理解常見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階段應掌握的常用文言虛詞有"之“”于“”而“”以“”其“”為“”乃“”焉"等,我們要根據(jù)這些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結合例句進行歸類積累,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虛詞題。同學們不妨通過卡片的形式,識記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㈢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wèi)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四)拓展遷移題。(此類題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最受關注的試題,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試題。因為它重在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能力,重在考查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目的是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想辯證、獨特、創(chuàng)新的理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例:閱讀下面《范仲淹罷宴》,完成文后問題。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屬(下屬的官吏)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缞绖(cuīdié喪服)數(shù)人營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讀書人)卒于邠,將出殯近郊,赗(fènɡ)斂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憮然(失意的樣子),即徹(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濟)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对狸枠怯洝肥欠吨傺蛻喪?江湖之遠"的滕子京之邀而寫的,既為勸戒對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據(jù)這篇短文所敘的故事,你對"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應該這樣回答:不僅憂君而且憂民。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jù)上下文判斷。

肯定(1)“為”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2)“乃”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即”吟鞭東指即天涯(4)“則”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5)“是”斯是陋室,惟吾德

(6)“…,…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7)“…者,…也”。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8)“…者,…”

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9)“…,…也”

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戰(zhàn),勇氣也?

(10)“…也”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否定(11)“非”

兵革非不堅利也

?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個詞或某個成分的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較為常見。主要有:

(1)省略主語

a承前省

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

b

蒙后省

c對話省

例《曹劌論戰(zhàn)》(此)忠之屬也。(《曹劌論戰(zhàn)》)(此,代前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謂語或省略動詞?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3)省略賓語

投(之)以骨。(《狼》)君與(之)俱來。(《隆中對》)

(4)省略介詞

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

(5)省略量詞文言文中數(shù)詞后常省略量詞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

3、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2)賓語前置: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例4:嘗貽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構(狀語)后置

A于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

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

B以

例:屠懼,投以骨。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復之效”后置。

4、被動句?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jù)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1)沒有標志詞語: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被……所感動?

(2)有標志詞語a為“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保ā惶煜氯顺靶?

b

“為……所……”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為所吞”即“被……吞掉”

c于.楚懷王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課文中固定結構有:“不亦……乎”“有……者”“得無……乎”“如……何”“奈……何”“然則……”等。

(1)“不亦……乎”相當于“不是……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2)“如……何”相當于“對……該怎么辦”“把……怎么樣”

例:……如太行王屋何?

(3)“以……為……”相當于“把……當作……”例: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4)何以拿什么,憑什么

例:何以戰(zhàn)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總匯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時: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按時。(七上)《〈論語〉十則》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故:形容詞用作名詞,指舊的知識,學過的東西。新: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新的知識,新的體會。(七上)《〈論語〉十則》3.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七上)《〈論語〉十則》4.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鞭:名詞活用為動詞,用鞭子打。(七上)《童趣》5.智子疑鄰智: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聰明。(七上)《智子疑鄰》6.天雨墻壞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七上)《智子疑鄰》7.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七下)《傷仲永》8.父異焉,借旁近與之異: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異,對……感到驚異(七下)《傷仲永》9.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奇: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奇,對……感到奇怪。賓客:名詞意動用法,以……為賓客,把……當作賓客相待。(七下)《傷仲永》10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利,把……看作有利。(七下)《傷仲永》11.賢于材人遠矣賢:形容詞用作動詞,勝過,超過。(七下)《傷仲永》12.婦撫兒乳乳:名詞用作動詞,喂奶。(七下)《口技》13.不能名其一處也名:名詞用作動詞,說出。(七下)《口技》14.狼不敢前前:名詞用作動詞,向前(七下)《狼》15.聽婦前致詞前:名詞用作動詞,向前。(七下)《石壕吏》16.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七下)《狼》17.一狼洞其中洞:名詞用作動詞,打洞。(七下)《狼》18.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詞用作動詞,鉆洞。(七下)《狼》19.漁人甚異之。異: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異,對……感到詫異。(八上)《桃花源記》20.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聞名。(八上)《陋室銘》21.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形容詞用作動詞,顯靈。(八上)《陋室銘》22.無絲竹之亂耳。亂:動詞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八上)《陋室銘》

23無案牘之勞形。勞:動詞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八上)《陋室銘》24.故人不獨親其親親: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親,把……當作親人。(八上)《大道之行也》25.不獨子其子子: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子,把……當作孩子。(八上)《大道之行也》26.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下霜。(八上)《三峽》27.雖乘奔御風奔: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馬。(八上)《三峽》28.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急流。(八上)《三峽》29.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八上)《三峽》30.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箬篷:名詞用作狀語,用箬篷。(八上)《核舟記》31.石青糝之。石青:名詞用作狀語,用石青。(八上)《核舟記》32.石青糝之。糝:名詞用作動詞,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詞“之”的前面,用作動詞,即涂染。(八上)《核舟記》33.臥右膝。臥:使動用法,使……臥,平放。(八上)《核舟記》34.詘右臂支船。詘:使動用法,使……屈,彎曲。(八上)《核舟記》35.而豎其左膝。豎: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豎,豎起。(八上)《核舟記》36.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發(fā)髻。(八上)《核舟記》37.皆披發(fā)文身文:名詞用作動詞,畫文彩。(八上)《觀潮》38.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穹:形容詞用作動詞,高過。(八上)《觀潮》39.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文:名詞用作動詞,畫文彩。(八上)《觀潮》40.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觀:動詞用作名詞,景象。(八上)《觀潮》41.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騎:動詞用作名詞,馬。(八上)《觀潮》42.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標:名詞用作動詞,樹立,舉。(八上)《觀潮》43.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詞用作動詞,客居。(八上)《湖心亭看雪》4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八下)《與朱元思書》45.互相軒邈,爭高直指軒:形容詞用作動詞,伸向高處。邈:形容詞用作動詞,伸向遠處。(八下)《與朱元思書》46.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詳:形容詞用作動詞,(詳細地)知道。(八下)《五柳先生傳》47.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親舊:形容詞用作名詞,親戚朋友。(八下)《五柳先生傳》48.銜觴賦詩,以樂其志。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樂。(八下)《五柳先生傳》49.造飲輒盡,期在必醉盡:形容詞用作動詞,盡興。(八下)《五柳先生傳》50.辱于奴隸人之手。辱:形容詞用作動詞,辱沒。(八下)《馬說》51.一食或盡粟一石。盡:形容詞用作動詞,吃完。(八下)《馬說》52.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用作動詞,鞭策(用鞭子打),驅使。(八下)《馬說》53.食之不能盡其材。盡: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盡,竭盡。(八下)《馬說》54.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詞用作動詞,掛在腰間(腰間掛著)(八下)《送東陽馬生序》55.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蘊袍敝衣:名詞用動詞,穿著舊棉襖,破衣服。(八下)《送東陽馬生序》56.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手:名詞用作動詞,動手。(八下)《送東陽馬生序》57.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筆:名詞用作狀語,用筆。(八下)《送東陽馬生序》58.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八下)《小石潭記》59.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八下)《小石潭記》60.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下:名詞用作狀語,向下。(八下)《小石潭記》6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斗:名詞用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蛇:名詞用作狀語,像蛇蜿蜒那樣。(八下)《小石潭記》6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八下)《小石潭記》63.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凄: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凄涼;寒: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寒泠。(八下)《小石潭記》6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形容詞用作狀語,在……之前;后:形容詞用作狀語,在……之后。(八下)《岳陽樓記》65.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用作動詞,做……太守。(八下)《岳陽樓記》66.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名詞用作狀語,像翅膀一樣。(八下)《醉翁亭記》67.故自號曰醉翁也號:名詞用作動詞,取別號。(八下)《醉翁亭記》68.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八下)《醉翁亭記》69.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給……取名。(八下)《醉翁亭記》70.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泉:名詞用作動詞,汲泉水。茗:名詞用作動詞,煮茶喝。罍:名詞用作動詞,端著酒杯。紅裝:名詞用作動詞,穿著艷裝。蹇:名詞用作動詞,騎著驢。(八下)《滿井游記》71.作則飛砂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八下)《滿井游記》72.散入珠簾濕羅幕濕:形容詞用作動詞,滲濕或沾濕。(八下)《白雪歌送武斷官歸京》7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雨:名詞作動詞,下大雨。(九上)《陳涉世家》74.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對……感到苦惱。(九上)《陳涉世家》75.尉果笞廣笞:名詞用作動詞,用變或竹板打。(九上)《陳涉世家》76.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惱怒。(九上)《陳涉世家》77.此教我先威眾耳威: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威服。(九上)《陳涉世家》78.置人所罾魚腹中罾:名詞用作動詞,用網(wǎng)捕。(九上)《陳涉世家》79.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為怪。(九上)《陳涉世家》80.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篝:名詞作狀語,用篝罩。狐:名詞作狀語,像狐貍一樣。(九上)《陳涉世家》81.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目: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睛示意。(九上)《陳涉世家》82.乃丹書帛曰“陳勝王”。丹:名詞作狀語,用丹砂。(九上)《陳涉世家》83.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下:名詞用作動詞,攻下,攻克。(九上)《陳涉世家》84.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功宜為王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固的戰(zhàn)甲。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功:名詞用作動詞,論功勞。(九上)《陳涉世家》85.皆刑其長吏刑:名詞用作動詞,懲罰。(九上)《陳涉世家》86.請廣于君廣:形容詞用作動詞,擴充。(九上)《唐雎不辱使命》87.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小看。(九上)《唐雎不辱使命》88.與臣而將四矣四:數(shù)詞用作動詞,成為四個。(九上)《唐雎不辱使命》89.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縞素:名詞用作動詞,穿喪服。(九上)《唐雎不辱使命》90.于是與亮情好日密日:名詞用作狀語,一天天。(九上)《隆中對》92.宜枉駕顧之駕:動詞用作名詞,指車、馬。(九上)《隆中對》92.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簞:名詞作動詞,用簞盛;壺:名詞作動詞,用壺裝。(九上)《隆中對》93.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外:形容詞用作狀語,對外;內:形容詞用作狀語,對內。(九上)《隆中對》94.以光先帝遺德光:名詞用作動詞,發(fā)揚光大。(九上)《出師表》95.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毛:名詞用作動詞,長莊稼(長草木)(九上)《出師表》96.恢弘志士之氣恢弘:形容詞用作動詞,發(fā)揚擴大。(九上)《出師表》97.此皆良實良、實:形容詞用作名詞,善良的人、忠實的人。(九上)《出師表》98.親賢臣,遠小人親、遠:形容詞使動用法,親近、疏遠(九上)《出師表》99.攘除奸兇,興復漢室。奸兇:形容詞用作名詞,奸邪、兇惡的敵人。(九上)《出師表》100.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餉:名詞用作動詞,送食物。(九上)《觀刈麥》101.吾義固不殺人義:名詞作動詞,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九下)《公輸》10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名詞使動用法,使……安定下來,限制;固,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鞏固;威,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威懾。(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苦: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苦。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苦、疲勞。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饑餓??辗Γ盒稳菰~使動用法,使……資財缺乏。拂亂:動詞使動用法,使……不順利。動:動詞使動用法,使……驚動。忍: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堅韌。(九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04.人恒過,然后能改。過:名詞用作動詞,犯錯誤)(九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05.肉食者鄙,又何間焉間:名詞用作動詞,參與(九下)《曹劌論戰(zhàn)》10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詞用作動詞,賜福,保佑。(九下)《曹劌論戰(zhàn)》107.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九下)《曹劌論戰(zhàn)》108.朝服衣冠,窺鏡服:名詞用作動詞,穿戴。(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10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美,認為……美。私: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110.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111.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112.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詞作狀語,用箕畚。(九下)《愚公移山》113.懲山北之塞懲: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苦于。(九下)《愚公移山》雙音詞古今異義1、稍稍

古義:漸漸地、慢慢地。

如: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今義:稍微

2、中間

古義:

中,當中。間,夾雜。

如: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口技》

今義:當中。

3、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

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4、儼然?古義:整齊樣子。

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桃花源記》?今義:神情莊

5、妻子?古義:妻子和子女。

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今義:專指男人的配偶。?6、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7、絕境

?古義:與外界隔絕的境地。

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桃花源記》?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8、間隔

古義:斷絕來往。

如:

遂與外人間隔。

《桃花源記》?今義:隔開,不連接。

9、不足

古義:不值得。

如: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

今義:不充足,不滿,不夠。

?10、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桃花源記》

今義:指食物味道好。

11、作文?古義:寫文章。

如: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今義:語文課里寫文章的練習。?12、小生?古義:青年人。

如:崔氏二小生:曰恕已,必奉壹。

《小石潭記》

今義:古典戲劇中的一種角色。

13、以為

古義:用……作為。

如:全石以為底。

《小石潭記》?今義:認為。

14、猖獗

?

古義:傾覆,失敗。

如:遂用猖獗。

《隆中對》

今義:肆行無忌,兇狠而放肆。

15、有意

?古義:有某種打算。

如:將軍豈有意乎?

《隆中對》

今義:有心思;故意。

16、往往

古義:到處。

如:旦日卒中往往語……

《陳涉世家》

今義:經(jīng)常。?17、感激

古義:感,感動;激,激動。

如: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

今義:因對方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產(chǎn)生好感;感謝。

?18、卑鄙

?古義:出身低微;卑微鄙陋。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

于草廬之中。

《出師表》

今義:(語言、行為、品質)低劣;不道德。

?19、開張

古義:廣開,擴大。

如: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出師表》

今義:商店等開始營業(yè)。

20、痛恨

古義:痛心,遺憾。

如: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出師表》

今義:十分憎恨。

21、布衣

古義:平民。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出師表》

今義:用布做的衣服。

22、謹慎

古義:嚴謹而慎重。

如:先帝知臣謹慎。

《出師表》

?今義:小心慎重。

23、親戚

古義:族內的親屬和族外的親屬。

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今義:指與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及成員。

24、所以?①古義: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如:所以動心忍性?!渡趹n患,死于安樂》

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②古義:……的原因。

如:此先帝所以興隆也。

《出師表》

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25、可以?古義:可,可以。以,憑靠。

如: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曹劌論戰(zhàn)》?今義:能夠。

26、肉食

古義:指享受優(yōu)裕的大官。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

今義:肉類食物。

27、犧牲

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劌論戰(zhàn)》

今義:指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生命。?28、何苦?古義:哪怕,怕什么,怎怕。

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今義:不值得做,犯不著。

29、一毛?古義:一根小草。

如: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今義:一角錢;?30、壟斷

古義:山川阻隔。

如: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

《愚公移山》

今義:把持和獨占。

31、不用?古義:不愿做。

如:木蘭不用尚書郎。

《木蘭詩》?今義:沒有必要。

32、造化?古義:天地,大自然。

如:造化鐘神秀。

《石壕吏》

今義:福氣,運氣。

?33、至于

古義:到了。

如:至于夏水襄陵。

《三峽》?今義:另外。

?34、人物?古義:人和船等物。

如:人物略不相睹。

《觀潮》?今義:人。

35、經(jīng)綸?古義:籌劃,治理。

如:經(jīng)綸事務者。

《與朱元思書》

今義:指規(guī)劃、管理政治的才能。?36、地方

古義:土地方圓。

如:今齊地方千里。

《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義:地點,處所。文言文斷句,傳統(tǒng)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時,我們就重視文言文的誦讀,目的就在于能通過熟讀培養(yǎng)文言文學習的語感。而文言文斷句的基礎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會,因此誦讀就顯得尤為重要。碰到斷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找虛詞: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至于夫惟蓋故者,發(fā)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舊體,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fā)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出現(xiàn)在句中的虛詞有:于、為、則、而、以等等。當然,還有些復音虛詞(包括一些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也是我們的好“幫手”。它們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例〔1〕: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エM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我們通過熟讀語段可知,本語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虛詞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則、則、而、而、故。這一語段,共有18處標點,可依據(jù)虛詞來斷句的就有11處之多,如果不考慮中間兩處并列詞語“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與“奇?zhèn)エM瑰怪∕非常之觀”,這道斷句題基本上可以根據(jù)找虛詞的方法一次性解決了?!玻病常合遄釉?“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yōu)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這一語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虛詞有:而、焉、然;句末的虛詞有:也、也、也。找出這些虛詞,本題差不多就解決了。察對話: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例〔3〕: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依總分:例〔4〕: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論語·卷八》)熟讀這句話,我們可發(fā)現(xiàn)句中提到了“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這兩個總說的句子,繼而分別闡述各是哪三樂,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總分關系,這樣問題就好辦了。據(jù)修辭: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例〔5〕頂真:具告沛公∕沛公大驚。(《鴻門宴》)例〔6〕: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兩個例句中都有緊密相連的相同的詞語,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頂真這一修辭來考慮句讀。例〔7〕對稱: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