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04:孟子簡介與《孟子》導讀課件_第1頁
國學經(jīng)典04:孟子簡介與《孟子》導讀課件_第2頁
國學經(jīng)典04:孟子簡介與《孟子》導讀課件_第3頁
國學經(jīng)典04:孟子簡介與《孟子》導讀課件_第4頁
國學經(jīng)典04:孟子簡介與《孟子》導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四講孟子國學經(jīng)典第四講孟子國經(jīng)1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著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與孔子并稱“孔孟”。有《孟子》一書,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為“四書”。孟子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就學于子思(孔子的孫子)的門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2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尊稱為“亞圣”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3早年受教游說齊宋奔赴魏國?二度奔齊?再游宋國?去宋赴魯大約45歲52歲54歲60歲60+歲早年受教游說齊宋奔赴魏國?二度奔齊?再游宋國?去宋赴魯4?貴族出身?早年經(jīng)歷?步入仕途?周游列國?返回魯國?卒葬泗上?早年受教?游說齊宋?奔赴魏國?二度奔齊?再游宋國?去宋赴魯VS?貴族出身?早年受教VS5孟軻孟子子輿子車子居亞圣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戰(zhàn)國鄒國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被加封為“亞圣公”以后就稱為“亞圣”其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孟子》孔丘孔子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教育家開創(chuàng)儒家學派編纂《春秋》,修訂“五經(jīng)”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傳統(tǒng)貴族教育《春秋》《十翼》VS孟軻孟子子輿子車子居亞圣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戰(zhàn)國6孟子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性善論孟子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民為貴,社7孟母三遷孟子受教斷織喻學殺豚不欺子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一曝十寒軼事典故孟母三遷軼事典故8孟母三遷

孟子很小的時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對他的培養(yǎng),只要周圍的環(huán)境對他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孟母就會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見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學著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不合適?!本土⒖贪峒?。他們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見商人自吹自夸地賣東西賺錢,他又學著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也不合適?!本瓦B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學堂的附近,這時,孟子開始學習禮節(jié)并要求上學,孟母這才在心里高興地說:“這里才是適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孟母三遷孟子很小的時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對他9斷織喻學

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坐在機前織布,她問兒子:“《論語》的《學而》篇會背誦了嗎?”孟子回答說:“會背誦了,”孟母高興地說:“你背給我聽聽。”可是孟子總是翻來復去地背誦這么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母聽了又生氣又傷心,舉起一把刀,“嘶”地一聲,一下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割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問母親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lǐng)?!闭f到傷心處,孟母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孟子很受觸動,從此以后,他牢牢地記住母親的話,起早貪晚,刻苦讀書。

斷織喻學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一10殺豚不欺子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逼淠缸曰诙?,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蹦速I東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譯:孟子少年時,有一次東家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東家為什么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肉。"孟母后來后悔了,說:"我懷著這個孩子時,席子擺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這都是對他(孟子)的胎教,現(xiàn)在他剛剛懂事而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他不講信用啊。"于是買了東家的豬肉給孟子吃,以證明她沒有欺騙他。殺豚不欺子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11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許把她休了。”孟母說:“什么原因?”孟子說:“她蹲在地上。”孟母問:“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親眼看見的?!泵夏刚f:“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婦人不講禮儀?!抖Y經(jīng)》上不是這樣說嗎,將要進門的時候,必須先問屋里誰在里面;將要進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里面的人知道;將進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禮經(jīng)》這樣講,為的是不讓人措手不及,無所防備。而今你到妻子閑居休息的地方去,進屋沒有聲響人家不知道,因而讓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樣子。這是你不講禮儀,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講禮儀?!泵献勇犃嗣夏傅慕虒Ш?,認識到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講休妻的事了。孟子受教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12五十步笑百步

戰(zhàn)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戰(zhàn)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zhàn)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zhàn)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zhàn)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jié)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泵献又v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焙笕艘浴拔迨叫Π俨健眮肀扔鞒潭炔煌举|(zhì)相同的做法。五十步笑百步戰(zhàn)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13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戰(zhàn)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么不同嗎?”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么不同的?!泵献佑謫枺骸坝玫蹲託⑺廊撕陀谜魏λ廊擞惺裁床煌俊绷夯萃跽f:“也沒有什么不同?!泵献咏又f:“現(xiàn)在大王的廚房里有的是肥肉,馬廄里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quán)者在帶領(lǐng)著野獸來吃人??!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么當權(quán)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么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chuàng)始人。始作俑者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14一曝十寒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qū)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后人將孟子所說“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一曝十寒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15(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孫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離婁》上、下(五)《萬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盡心》上、下(一)《梁惠王》上、下16《孟子》的影響《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五代后蜀時,《孟子》開始列入“經(jīng)書”,南宋朱熹編《四書》時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睹献印分杏性S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對后世的散文寫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睹献印返挠绊憽睹献印肥怯涊d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五代后17《孟子》知多少問《孟子》知多少問18尋找“成語英雄”問比賽要求:老師展示出自《孟子》一書中的成語含義,大家根據(jù)意思猜成語,答錯不扣分,答對一題得10分,答對最多者就是咱班的“成語英雄”。尋找“成語英雄”問比賽要求:19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梁惠王》)釋:我的目力能夠把秋天鳥的細毛看得分明,一車子柴火擺在眼前卻瞧不見。

明察秋毫2、“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保ā读夯萃酢罚┽專阂阅@樣的作法滿足您這樣的欲望,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

緣木求魚3、“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保ā读夯萃酢罚┽專喝丝谙∩俚膰也豢梢愿丝诒姸嗟膰覟閿?,弱國不可以跟強國為敵。

寡不敵眾4、“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保ā读夯萃酢罚┽專喝绻鄧陌傩帐芩?,受火更熱(指災難更加深了),那只是統(tǒng)治者由燕轉(zhuǎn)為齊罷了。

水深火熱5、“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保ā读夯萃酢罚┽專禾岣呔瑁岣呔?!你怎樣去對待人家,人家將怎樣回報你。

出爾反爾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梁惠206、“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保ā豆珜O丑》)釋:圣人遠遠超出了他那一類,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從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還要偉大的。

出類拔萃7、“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保ā豆珜O丑》)釋:依靠道德來使人服從的,人家才會心中愉悅順服。心悅誠服8、“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公孫丑》)釋:我既沒有固定的職務,又沒有進言的責任,那我的行動,難道不是寬舒得有無限的回旋余地嗎?綽綽有余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保ā峨x婁》)釋:自己殘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自暴自棄10、“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保ā峨x婁》)釋:快樂一發(fā)生就無法休止,無法休止就會不知不覺地手舞足蹈起來了。手舞足蹈6、“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保?111、“‘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萬章》)釋:(俗話說),“一再拒絕人家的禮物,這是不恭敬?!睘槭裁茨??卻之不恭12、“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保ā陡孀印罚┽專喝缃裥腥实娜耍孟裼靡槐畞砭纫卉嚥衲镜幕鹧?。杯水車薪13、“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保ā侗M心》)釋:山坡的小路只一點點寬,經(jīng)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條路;只要有一個時候不去走它,又會被茅草堵塞了。茅塞頓開14、“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保ā侗M心》)釋:智者沒有不該知道的,但是急于當前重要工作。(仁者沒有不愛的,但是務必先愛親人和賢者)。當務之急15、“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保ā豆珜O丑》)釋:現(xiàn)在這個時候,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實行仁政,老百姓的高興,正好像被人倒掛著而給解救了一般。解民倒懸11、“‘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萬章》)釋:(俗話22緣木求魚意思是爬到?jīng)]有魚的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不可能達到目的。一曝十寒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事半功倍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氣,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同流合污原指言行與不良的習俗、世道相合。后指跟壞人一起干壞事。孟子緣木求魚意思是爬到?jīng)]有魚的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不23同流合污壹《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背鎏幵秆孕信c不良的習俗、世道相合。后指跟壞人一起干壞事。同流合污壹《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背鎏幵?4成語故事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學生萬章談起:孔子很厭惡那些八面玲攏,慣會奉承討好的人。這種人雖然在鄉(xiāng)里被稱作好人,但實際上是言行不符、偽善欺世的偽君子,是道德的破壞分子。萬章問道:“慨然人們都稱他們是好人,他們自己也處處表現(xiàn)出是個老好人,為什么孔子還要稱之為道德敗壞者呢?”孟子答道:“這種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對世俗的不合理現(xiàn)象只會附和),看似好人,實際根本不能起好的作用?!薄巴趿魉?,合乎污世”簡化為“同流合污”。同流合污成語故事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學生萬章談起:孔子很厭惡那些八面玲攏25事半功倍貳《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背鎏幰馑际侵挥靡话氲牧?,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事半功倍貳《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26成語故事孟子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tǒng)一天下的問題。他們從周文王談起,說當時文王以方圓僅一百里的小國為基礎,施行仁政,因而創(chuàng)立了豐功偉業(yè);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戰(zhàn)亂,以齊國這樣一個地廣人多的大國,如能推行仁政,要統(tǒng)一天下,與當時周文王所經(jīng)歷的許多困難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說:“今天,像齊國那樣的大國,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歡,猶如替他們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給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獲得的效果必定能夠加倍?,F(xiàn)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呢!”一曝十寒成語故事孟子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tǒng)一天下的問題。他們從周文王27一曝十寒叁《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背鎏幰馑际羌词故亲钊菀咨L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一曝十寒叁《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28成語故事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陽下曬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陰冷的地方凍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強的植物也會死。我見到齊王的機會少之甚少,即使給了他些良好的影響與幫助,我一離開,一些和我主張不同的人,又帶給他許多不好影響。我怎么能使齊王的思想、品質(zhì)好起來呢?”一曝十寒成語故事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29緣木求魚肆“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薄睹献印ち夯萃跽戮渖稀烦鎏幰馑际桥赖?jīng)]有魚的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不可能達到目的。緣木求魚肆“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薄睹献?0成語故事緣木求魚戰(zhàn)國時,齊宣王想稱霸天下。孟子勸他放棄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說:“大王動員全國軍隊攻打別國,這是為什么?”齊宣王回答說:“為了滿足我最大的欲望?!泵献訂枺骸澳畲蟮挠鞘裁??”齊宣王卻笑了笑,不答。孟子接著問:“是因為好東西不夠吃嗎?是因為好東西不夠穿嗎?是因為沒有好藝術(shù)品看嗎?還是因為侍候您的人太少?”齊宣王連忙說:“不,不,我不是為了這些?!泵献诱f:“那么,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樹捉魚,是不能達到您的目的的?!饼R宣王說:“會有這樣嚴重嗎?”孟子說:“恐怕比這還嚴重。爬樹捉魚,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禍害。如果以武力滿足自己獨霸天下的欲望,不但達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設想??!”成語故事緣木求魚戰(zhàn)國時,齊宣王想稱霸天下。孟子勸他放棄武力,31自暴自棄意思是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進。赤子之心意思是象孩提時代那樣的一顆心。,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出類拔萃形容超出同類,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茅塞頓開意思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了?,F(xiàn)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fā),忽然想通了。孟子自暴自棄意思是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進。赤子之心意思是象孩32茅塞頓開伍《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出處意思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了?,F(xiàn)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fā),忽然想通了。茅塞頓開伍《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33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候,有個人名叫高子,開初他在孟子那里學習,可是過了不久便半途而廢到別處學技藝去了.孟子知道這事后,認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恒心,于是他就對高子說:“山間小路經(jīng)常有人走就成了大道;如果沒有人走,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高子聽了有所領(lǐng)悟地說:"老師,今后我一定專心致志地學習,決不三心二意的了."孟子笑了一笑說:"那好吧,今后就看你的行動了."后來人們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竅不開.如果心竅突然開了,就叫"茅塞頓開",并用"茅塞頓開"形容一下子打開了思路,懂得了某種道理,有了某種知識.茅塞頓開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候,有個人名叫高子,開初他在孟子那里學習,可是34出類拔萃陸《孟子·公孫丑上》:“圣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背鎏幰馑际切稳莩鐾?,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出類拔萃陸《孟子·公孫丑上》:“圣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35成語故事有一天,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孟子:“老師,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孟子說:“孔子的學生有若曾這樣說過:‘凡是同類的都可以相比較,如麒麟同其他走獸比,鳳凰同其他飛鳥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洼細流比,而前者都遠遠超過了后者。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類,但圣人已遠遠超出、高過其他人了(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有人類以來,沒有人比孔子更偉大了。”出類拔萃成語故事有一天,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孟子:“老師,古代的伯夷、36赤子之心柒《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出處意思是象孩提時代那樣的一顆心。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赤子之心柒《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7成語故事有一次,孟子和齊宣王談論君臣之間應有怎樣的關(guān)系,由此而談到一般正直的人,應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他說:“所謂大人,就是通達事理的人,和一般人相比,并沒有奇特的地方,但有一點是可貴的,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失掉孩提時代那樣的一片真心,他是象小孩子那樣的純樸、真誠、熱烈?!背嘧又某烧Z故事有一次,孟子和齊宣王談論君臣之間應有怎樣的關(guān)系,38自暴自棄捌《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背鎏幰馑际切稳葑约焊市穆浜螅磺笊线M。自暴自棄捌《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39成語故事有一次,戰(zhàn)國時著名思想家孟子談了人不要自暴自棄的話。他說:“自己害自己的人,他們不懂得禮義的重要,任意詆毀它。若是你同他談禮義,他們是不會聽信你的。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他雖然知道禮義是好的,但由于自甘墮落,上進不了,所以你勸他行善,他必不能勉勵自己的。仁愛,它象人得以安居樂業(yè)的住宅,禮義,象人走的正道。這班自暴自棄的人,有了好房宅不住,有了正道不走走邪道,這可哀傷呀!”自暴自棄成語故事有一次,戰(zhàn)國時著名思想家孟子談了人不要自暴自棄的話。40《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問《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問41民為貴壹民為貴壹42譯文原文孟子說:“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較輕。因此,得到眾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諸侯,得到諸侯之心的做大夫。諸侯危害社稷國家,就另外改立。犧牲已經(jīng)長成,祭物已經(jīng)潔凈,能按時祭祀,但仍發(fā)生旱災澇災,就另立土神谷神?!泵献釉唬骸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弊g文原文孟子說:“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較輕。因此,43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貳44譯文原文人之所以為人,吃飽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沒有教育,就和禽獸差不多。圣人又為此而擔憂,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倫常關(guān)系和行為準則來教育百姓——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有內(nèi)外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xiè)①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注釋】①契:人名,相傳是殷的祖先,姓子,堯帝時任司徒。譯文原文人之所以為人,吃飽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沒有教45左右逢源叁左右逢源叁46譯文原文孟子說:“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來加深造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獲。自己有所收獲,就能夠牢固掌握而不動搖;牢固掌握而不動搖,就能夠積累深厚;積累得深厚,就能夠取之不盡,左右逢源。所以,君子總是希望自己有所收獲?!泵献釉唬骸熬由钤熘缘?,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①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②。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孟子·離婁下》)【注釋】①資:積累。②原:同“源”。譯文原文孟子說:“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來加深造詣,是希望自己有47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肆48譯文原文“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苦練他的意志,勞累他的筋骨,饑餓他的腸胃,窮困他的身子,行事總是不能如意。這樣來震動他的心意,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jīng)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心氣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fā)創(chuàng)造;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纱丝梢灾?,愁災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薄肮侍鞂⒔荡笕斡谑侨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①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②于慮,而后作;征③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缓笾趹n患而死于安樂也?!保ā睹献印じ孀酉隆罚咀⑨尅竣僭和霸觥?。②衡:通“橫”,指橫塞。③征:表征,表現(xiàn)。譯文原文“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苦49盡信書伍盡信書伍50譯文原文孟子說:“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我對于《武成》一篇,所取不過二三頁罷了。仁人在天下沒有敵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不仁道的人,怎么會使鮮血流得來可以漂起木棒槌呢?”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③也?”(《孟子·盡心下》)【注釋】①《武成》:《尚書》的篇名?,F(xiàn)存《武成》篇是偽古文。②策:竹簡。古代用竹簡書寫,一策相當于我們今天說一頁。③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槌。譯文原文孟子說:“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我對于《武成》51魚我所欲也陸魚我所欲也陸52譯文原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魚,我所欲也;熊掌,亦(1)我所欲(2)也。二者不可得兼(3),舍(4)魚而?。?)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咀⑨尅浚?)亦:也。(2)欲:喜愛。(3)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4)舍:舍棄。(5)?。哼x取。譯文原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53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柒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柒54譯文原文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薄半x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薄睹献印るx婁上》【注釋】(1)離婁:相傳為黃帝時人,目力極強,能于百步之外望見秋毫之末。(2)公輸子:即公輸班(“班”也被寫成“般”、“盤”),魯國人,所以又叫魯班,古代著名的巧匠。譯文原文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55老吾老捌老吾老捌56譯文原文孟子說:“尊敬我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愛護我家里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里的兒女。(一切政治措施都由這一原則出發(fā))要統(tǒng)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轉(zhuǎn)動東西那么容易了?!薄袄衔崂?,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背鲎浴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纷g文原文孟子說:“尊敬我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57《孟子》中的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睹献印分械拿涞玫勒叨嘀У勒吖阎?8謝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愛經(jīng)典學經(jīng)典謝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愛經(jīng)典學經(jīng)典59你還知道《孟子》中的哪些成語?問你還知道《孟子》中的哪些成語?問60緣木求魚杯水車薪事半功倍自暴自棄一曝十寒與人為善明察秋毫綽綽有余怨天尤人茅塞頓開言近旨遠同流合污赤子之心當務之急知人論世出類拔萃舍生取義為富不仁左右逢源舍生取義杯水車薪不言而喻引而不發(fā)夜以繼日《孟子》中的成語緣木求魚杯水車薪事半功倍自暴自棄《孟子61《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問《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問62《孟子》中的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富貴不能淫,貧賤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