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11《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_第1頁
八年級上冊11《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_第2頁
八年級上冊11《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_第3頁
八年級上冊11《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_第4頁
八年級上冊11《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八年級上冊11《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八年級上冊《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答謝中書書》是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個單元的古詩文,都是我國古代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優(yōu)秀篇章。學習本單元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風物之靈秀,體會寄寓其中的情懷。本文抓住景物特征,用凝練的語言、精巧的構思、優(yōu)美的意境,給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清麗脫俗的山水畫卷。學好本文,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學情分析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我所面對的八年級的學生有如下特點: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能夠通過反復誦讀文本、借助課下解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但是學生的詩文鑒賞能力仍需要提升,需要教師有效引導。

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睋?jù)以上要求和本文特點,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借助解釋,疏通文意,積累詞語,掌握內容;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練的語言;

3.引導學生體會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潔的思想情操;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練的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親近自然歸隱山林的志趣,體會文中蘊含的熱愛自然思想感情。

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吟誦文章—疏通文意—尋蹤美點—領悟情懷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為此,我主要采用誦讀法、自學法、討論展示法、點撥法等教學方法。

環(huán)節(jié)一:激情引入

師:同學們好,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南北朝時期,在一個日暮黃昏的時候,曲山腳下,翠竹掩映下的茅屋中走出一位白衣老者,他輕捻胡須,面對群山靜靜思索,這已經(jīng)不知是第多少次的拒絕皇帝的召喚了。此刻他想到了當年做帝王之師的點點滴滴,想到了這些年來國家每有大事皇宮的來信,想到了官場的步步驚心。于是他轉身,揮毫畫了這樣一輻畫,畫上是兩頭牛,一頭埋頭于青草間,愜意自得,一頭被戴上了金籠頭,讓人牽著鼻子走。這幅畫隱晦得表達了他歸隱之意,他就是陶弘景。

生:學生展示預習資料

生:陶弘景,字通明,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醫(yī)學家。隱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國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詢他的意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設計意圖:通過對陶弘景簡單的介紹,激發(fā)學生對他的興趣,引導學生去了解古人高潔的情操。)

環(huán)節(jié)二:精準推標

1、借助解釋,疏通文意,積累詞語,掌握內容;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練的語言;

3、引導學生體會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潔的思想情操。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屏幕顯示學習目標,同學們集體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學習目標,能夠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整體清晰的認識。)

環(huán)節(jié)三:引導研學

解題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能解一下文題嗎?

生:謝中書即謝征,曾任中書鴻臚,故稱“謝中書”。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古時寫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師:本文是陶弘景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我們看一下這封書信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朗讀課文——感受文章音韻之美

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聽讀

師:通過初讀,同學們感知這份書信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生:寫的是江南山水。

師:同學們感覺這篇文章美不美?

生:美

師:這份書信句式以四言為主,駢散結合讀起來朗朗上口,請同學們大聲美讀文章,感受文章音韻之美

生:大聲朗讀課文,品味四字句的節(jié)奏。

生:(個別)朗讀

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停頓、節(jié)奏、韻律和語調。

生:齊讀(配樂)

(設計意圖:朗讀是文言文教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通過朗讀,學生能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學生讀的時候,老師提出具體的朗讀要求,既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也能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學生預學:

默讀課文——感受文章的畫面之美

學生默讀課文,對照解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

師: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者”意思是: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強調重點字詞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交相輝映。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四季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消散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頹:墜落沉鱗:水中潛游的魚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點撥為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積累重點詞語,既能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能培養(yǎng)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

學生研學一:

品析表達——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

師:在文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朗讀一下寫景的句子。

生: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師: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

生: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生:“美”

師: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請任選一個角度,用“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例如:

(一)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見底”,仰視,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俯視,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流動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山水相映之美(板書)

學生研學討論:

(小組發(fā)揮集體的力量進行討論,將討論結果寫到小組的練筆本上。)

學生展學:小組代表展示討論成果。

A組代表: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自然清幽雅靜,但讓人不覺有一絲冷意,而這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交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間,多像兩幅綴以碧玉翡翠的巨錦,絕美無比。

色彩配合之美(板書)

B組代表:這里有晨昏變化之美。你看“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昔日欲頹,沉鱗竟躍”,清晨白霧繚繞,猿啼鳥鳴,一派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下,沉魚出水,劃出一道亮麗銀圈。晨晚之景各不相同,給人以繽紛享受。

晨昏變化之美(板書)

C組代表:這里有動靜相襯之美。你看,高峰靜立,江水奔流;綠木挺拔,光影斑駁;霧氣沉沉,猿鳥歡鳴;紅日緩落,游魚騰躍。靜與動的奏鳴,交織出山水贊歌。千般動靜相襯,萬般姿態(tài)感人。

動靜相襯之美(板書)

師:山水相映、色彩繽紛、晨昏變化、動靜相襯,這四種美交替出現(xiàn),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軸。

D組代表:這里有用詞簡潔凝練,準確生動,語言之美。你看,“交輝”二字寫出無限光彩,“欲頹”道出日暮氣象;一個“亂”寫出猿鳥聲之此起彼伏,一個“竟”繪出魚躍水之熱鬧歡快。對仗工整,文筆雅致,山水之美,盡在筆下。

師:山水相映、色彩繽紛、晨昏變化、動靜相襯,這四種美交替出現(xiàn),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軸。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整個教學中最重要的、體現(xiàn)教學重點的一環(huán),《新課標》中對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主張不能以老師的閱讀理解強加于學生,所以將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活動,充分展示他們對文章意境美、語言美的獨特理解,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防止學生的思考漫無邊際,給出了示范,使學生有思路可循)

學生研學二:

思考探究——感受文章的情感之美

師:同學們思考:文章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從哪里可以看出)

學生研學討論

學生展學

E組代表:從“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中,我讀出了的愉悅之情。

F組代表:我從“實是欲界之仙都”能感受得到飄飄欲仙的閑適自得。

G組代表:“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字里行間蘊含著的自豪之情。

師: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

文章不僅表達了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期望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心意,也透露出歸隱山泉的高潔志趣。

師:這篇短文,僅用了六十八個字,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既繪出了山川之美,又把自己那種生命與自然相融的愉悅表達得淋漓流暢。真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生:再次齊讀課文,讀出情感之美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理解親近自然、歸隱山林的高潔志趣。尤其對于背景的補充介紹,意在引導學生感受知人論世的情懷)

環(huán)節(jié)四:檢測反饋

師:接下來我們進入檢測反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做1、2、3題,檢測一下這一節(jié)課自己知識掌握得如何。

生:檢測

1、根據(jù)課文內容,填上恰當?shù)脑~,并解釋它的意思。

(1)兩岸石壁,五色()。

(2)青林翠竹,四時()備。

(3)曉霧將(),猿鳥亂鳴;

(4)夕日欲(),()競躍。

(5)未復有能()其奇者。

2、翻譯句子:

⑴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⑵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最能體現(xiàn)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組長批閱,組員改錯

(設計意圖:通過檢測反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課堂小結

像陶弘景一樣歸隱山林,醉情山水的人還有很多。假如可以跨越時空的話,這些人都是的知音。在人生的逆境中,他們看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