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腹療法講課課件_第1頁
振腹療法講課課件_第2頁
振腹療法講課課件_第3頁
振腹療法講課課件_第4頁
振腹療法講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振腹療法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

付國兵

振腹療法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

付國兵

1定義振腹療法是以振法為基本手法,以腹部推拿操作為主要部位,用以治療內外婦男多種疾病的臟腑推拿療法。定義振腹療法是以振法為基本手法,以腹部推拿操作為主要部位,用2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振腹療法由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臧??平淌谠诰攀甏鮿?chuàng)立,歷經二十余年三代人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具有獨特理論,獨特手法,獨特取穴,推拿導引相結合的理、法、技、穴具備的治療體系,在推拿界獨樹一幟。已經發(fā)展成為臟腑推拿領域一個獨特的流派。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振腹療法由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臧福科教授在九十年代初創(chuàng)立3振腹療法的整體思想重元氣、重胃氣、重氣化振腹療法以一元論為核心思想,以脾胃學說為主軸,抓住元氣的生成、充養(yǎng)、輸布三大環(huán)節(jié),以培元氣、調運化、暢氣機為基本原則,以神闕穴為中心的腹部推拿配合調理任督二脈,臟腑的俞穴和募穴,四肢的相關穴位,調理元氣的生發(fā)運行,恢復臟腑功能,進而治療內外婦兒諸多疾病。振腹療法的整體思想重元氣、重胃氣、重氣化4振腹療法的治療范圍振腹療法是在推拿臨床中不斷總結積累完善發(fā)展而來的,廣泛用于治療內科疾病、婦科疾病、男科疾病,臨床上取得很好的療效。近年來又開始應用于治療某些類型的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傷科疾病,也取得不錯的效果。振腹療法的治療范圍振腹療法是在推拿臨床中不斷總結積累完善發(fā)展5基本原理1.中醫(yī)一元論思想2.重胃氣、調氣機思想3.“神闕”穴及其附近區(qū)域的特殊性4.氣功學丹田理論5.現代醫(yī)學觀點基本原理1.中醫(yī)一元論思想61.腹部的特殊性《丹溪心法》云:“有諸內者,必形諸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體外與體內有著密切聯系。疾病發(fā)生時,其內部病變會通過外部證候表現出來,腹部是人體能觸及體內臟腑的最直接途徑,臟腑功能出現異常時,其陰陽氣血虛實必在胸腹表現出來,通過腹部按摩,可以調整臟腑之陰陽氣血虛實,起到通腑瀉濁,安和五臟的體用。1.腹部的特殊性《丹溪心法》云:“有諸內者,必形諸外?!闭J為72.神闕”穴及其附近區(qū)域的特殊性

居中下焦之間,臍下腎間動氣是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具有氣通百脈,布五臟六腑的功能,能夠內走臟腑經絡,使百脈和暢,毛竅通達,上至泥丸,下至涌泉。神闕穴上有上中下三脘,兩側有天樞,其下有氣海、關元,都有各自獨特的作用。2.神闕”穴及其附近區(qū)域的特殊性居中下焦之間,臍下腎間動氣83.重視任督二脈的特殊作用

《馮氏錦囊》中說:“夫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也。”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任督二脈統(tǒng)攝十二正經脈的陰陽氣血。古人有云,任督二脈若通,則八脈通;八脈通,則百脈通。3.重視任督二脈的特殊作用《馮氏錦囊》中說:“夫人身之有任94.推拿與導引相結合推拿:包含手法操作和被動運動兩方面的內容;

導引:包含自主鍛煉和自我按摩兩方面內容。振腹療法整理了系統(tǒng)的自我按摩方法,簡便易學,方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操作。4.推拿與導引相結合推拿:包含手法操作和被動運動兩方面的內容10振法振法分類:著力部位:為掌振法和指振法操作振源:肩振法、肘振法和腕振法用力方式:用力振法和松振法。振法振法分類:111.振法的特殊性振法之振者,震也,震陰而達陽。采用前臂不自主痙攣而產生的松振法,正體現了胃氣在從容和緩之象。操作于神閡穴及其附近區(qū)域,振動臍下之動氣,能助運化而聚原氣,促氣機而達周身。1.振法的特殊性振法之振者,震也,震陰而達陽。采用前臂不自主12震動對生物體都能產生很大影響;不同生物體的敏感性不同,震動可分高頻、中頻、低頻三種,人類對低頻震動敏感,對高頻震動不產生生物反應。振法的頻率在每分鐘400-600次之間,屬低頻震動,據臨床觀察振腹按摩對人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必尿生殖系統(tǒng)均能產生良性影響。震動對生物體都能產生很大影響;不同生物體的敏感性不同,震動可132.振法的操作方法術者取坐位,肘關節(jié)自然屈曲,以前臂肌肉的不自主痙攣帶動腕關節(jié)小幅度、高頻率的屈伸運動,使產生的振顫通過手掌或指端持續(xù)作用于腹部和穴位。2.振法的操作方法術者取坐位,肘關節(jié)自然屈曲,以前臂肌肉的不143操作要領術者手掌置于患者腹部,以勞宮穴對準患者神闕穴,掌根對患者關元穴,中指對患者任脈,食指和無名指對患者腎經,拇指和小指置于胃經。做指振法操作時,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作用于腹部的中脘、氣海、關元、梁門、天樞、中極等穴位。操作時要求沉肩、垂肘、松腕,作連續(xù)快速的顫動,要求每分鐘400-600次。3操作要領術者手掌置于患者腹部,以勞宮穴對準患者神闕穴,掌根154.振腹療法基本操作程序(1)背部操作(2)腹部操作(3)遠端操作4.振腹療法基本操作程序(1)背部操作16(1)背部操作1)拿肩井2)通督脈3)調背俞4)直推背部(1)背部操作1)拿肩井17(2)腹部操作1)通任脈2)分胸腹陰陽3)調募穴4)揉腹5)振腹6)拿腹7)推腹(2)腹部操作1)通任脈18(3)遠端操作1)辨證取穴2)特殊穴(3)遠端操作1)辨證取穴19糖尿病

糖尿病

20概述糖尿病是一組以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長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tǒng)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fā)生急性嚴重代謝紊亂,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等。本病使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壽命縮短,病死率增高,應積極防治。

概述糖尿病是一組以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21概述目前國際上通用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病因學分型標準(1999):1型糖尿病,β細胞破壞,常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2型糖尿病,從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胰島素抵抗。概述目前國際上通用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病因學分型標準22病因病機糖尿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極為復雜,至今未完全闡明。不同類型糖尿病的病因不盡相同,即使在同一類型中也存在著異質性??偟膩碚f,遺傳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共同參與其發(fā)病過程。病因病機糖尿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極為復雜,至今未完全闡明。不同23病因病機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糖尿病早已有認識。本病屬“消渴”癥的范疇,早在公元前2世紀,《素問·奇病論篇》中有云:“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病因病機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糖尿病早已有認識。本病屬“消渴”癥的范24病因病機一直以來,糖尿病被歸入中醫(yī)學“消渴”范疇,分“三消”論治。近年來,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經過討論,把糖尿病分為氣陰兩虛、陰虛熱盛、濕熱內蘊、陰陽兩虛和瘀血內阻5種證型。近年來,中醫(yī)學者開始重視糖尿病前期的中醫(yī)藥干預治療。病因病機一直以來,糖尿病被歸入中醫(yī)學“消渴”范疇,分“三消”25臨床表現代謝紊亂癥狀群血糖升高后因滲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繼而口渴多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利用障礙,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質代謝負平衡,漸見乏力、消瘦,兒童生長發(fā)育受阻;為了補償損失的糖、維持機體活動,患者常易饑、多食,故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常被描述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臨床表現代謝紊亂癥狀群血糖升高后因滲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繼而口26臨床表現可有皮膚瘙癢,尤其外陰瘙癢。血糖升高較快時可使眼房水、晶體滲透壓改變而引起屈光改變致視力模糊。許多患者無任何癥狀,僅于健康檢查或因各種疾病就診化驗時發(fā)現高血糖。臨床表現可有皮膚瘙癢,尤其外陰瘙癢。血糖升高較快時可使眼房水27臨床表現常見的并發(fā)癥有:(一)急性嚴重代謝紊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二)感染性并發(fā)癥:皮膚感染;婦科感染;合并肺結核;腎盂腎炎臨床表現常見的并發(fā)癥有:28臨床表現常見的并發(fā)癥有:(三)慢性并發(fā)癥:1、大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2、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心肌病3、神經系統(tǒng)病變:缺血性腦卒中、老年性癡呆、周圍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胃腸功能)臨床表現常見的并發(fā)癥有:29臨床表現常見的并發(fā)癥有:(四)慢性并發(fā)癥:糖尿病足與下肢遠端神經異常(五)其他:視網膜黃斑?。ㄋ[)、白內障、青光眼等臨床表現常見的并發(fā)癥有:30診斷1.有糖尿病癥狀和隨意血糖≥11.1mmol/l?!半S意”是指一天內任何時間,無論進食與否。糖尿病典型癥狀包括多尿、多飲和不可解釋的體重減輕。2.空腹(FGP)≥7.0mmol/l。“空腹”指至少8h未進食(未攝入熱量)3.OGTT試驗2hPG≥11.1mmol/l。試驗需按WHO要求用75g無水葡萄糖溶于水。

OGTT試驗2hPG是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2小時血糖值。診斷1.有糖尿病癥狀和隨意血糖≥11.1mmol/l。31診斷血糖調節(jié)受損凡空腹血糖﹥5.6mmol/L,而﹤7.0mmol/L即可認為是空腹血糖受損。而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而﹤11.1mmol/L為血糖耐量受損。兩者均為血糖調節(jié)受損。血糖調節(jié)受損者若不經干預治療,70%以上會轉成2型糖尿病。。診斷血糖調節(jié)受損32診斷現在很多學者將血糖調節(jié)受損稱為“糖尿病前期”或“準糖尿病”血糖調節(jié)受損階段的治療,比起糖尿病的治療要容易,而且見效快,不僅有望使血糖恢復正常,而且可以使胰島素細胞分泌功能恢復正常,使胰島的抵抗狀態(tài)得到改善??勺畲笙薅鹊販p少和阻止其發(fā)展成糖尿病,因此對血糖調節(jié)受損者的干預治療是非常必要的。診斷現在很多學者將血糖調節(jié)受損稱為“糖尿病前期”或“準糖尿病33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1、手法:捏脊、一指禪推法、點法、拿法、揉法、振法、擦法。2、取穴與部位:后背部、腰骶部、胸腹部及下肢;任脈、督脈、膀胱經、脾經、胃經以及命門、八髎、神闕、中脘、關元、氣海、足三里、地機等穴。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34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3、操作:①患者俯臥位,術者由八髎至大椎行捏脊法4~7遍;再用按揉法施于背部膀胱經第一側線,在肺俞、肝俞、脾俞、膽俞、胃俞、腎俞、三焦俞稍作停留,以痠脹得氣為度,約3分鐘。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35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3、操作:②橫擦腎俞、命門,用小魚際橫擦八髎,各10~20次或以透熱為度。③直推背部:沿督脈與膀胱經由上至下直推督脈和兩側膀胱經各兩遍。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36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3、操作:④患者仰臥,醫(yī)者站于右側,通任脈十遍,分胸腹陰陽五遍,揉腹順、逆時針各五遍,后用掌振法以神闕穴為中心,在小腹部操作十五分鐘左右。⑤用擦法,擦右側腹部胰腺體表投影處,以透熱為度。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37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3、操作:⑥推腹十遍。⑦拿腹三次。⑧用一指禪推法結合點法,由輕到重,點足三里、地機等穴位,以患者耐受為度。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38糖尿病預防保健操1、固氣轉晴拇指內叩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于兩脅,雙腳五指抓地,同時環(huán)轉眼球,順時針逆時針各20遍。糖尿病預防保健操1、固氣轉晴39糖尿病預防保健操2、橫推胰區(qū)雙手掌由外向內推腹部胰臟體表投影區(qū),一推一拉交替操作20遍糖尿病預防保健操2、橫推胰區(qū)403.揉腹部以神闕為中心揉腹,順時針逆時針各20遍糖尿病預防保健操3.揉腹部糖尿病預防保健操414、按揉腰背雙手握拳,以食指的掌指關節(jié)點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每穴各半分鐘。糖尿病預防保健操4、按揉腰背糖尿病預防保健操425、推擦腰骶雙掌由脾俞自上而下推至八髎穴10遍。糖尿病預防保健操5、推擦腰骶糖尿病預防保健操436、通調脾腎揉脾經血海、地機、三陰交,揉腎經太溪穴,雙手拇指沿脛骨內側緣由陰陵泉推至太溪5遍。糖尿病預防保健操6、通調脾腎糖尿病預防保健操447、拳扣胃經雙手握空拳自上而下叩擊小腿外側胃經循行部位五遍,以酸脹為度。糖尿病預防保健操7、拳扣胃經糖尿病預防保健操458、推擦涌泉用手掌擦涌泉穴,以透熱為度。糖尿病預防保健操8、推擦涌泉糖尿病預防保健操46胃輕癱

胃輕癱

47概述胃輕癱綜合征(gastroparesissyndrome)是指以胃排空延緩為特征的臨床癥狀群。而有關檢查未發(fā)現上消化道或上腹部有器質性病變。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類型。原發(fā)性又稱特發(fā)性胃輕癱,多發(fā)于年輕女性。根據起病緩急及病程長短可將胃輕癱分為急慢性兩種。臨床上慢性多見,癥狀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常達數月甚至10余年。概述胃輕癱綜合征(gastroparesissyndrom48病因學原發(fā)性胃輕癱病變部位可能在胃的肌層或支配肌層的肌間神經叢繼發(fā)性者常有:①糖尿??;②結締組織病,如進行性系統(tǒng)性硬化癥;③胃部手術或迷走神經切斷術;④感染或代謝異常;⑤中樞神經系疾病等。病因學原發(fā)性胃輕癱病變部位可能在胃的肌層或支配肌層的肌間神經49發(fā)病機理一、糖尿病性胃輕癱(dgp)二、手術后胃輕癱三、神經性厭食四、累及胃平滑肌的疾病

發(fā)病機理一、糖尿病性胃輕癱(dgp)50發(fā)病機理五、胃食管返流病六、伴癌綜合征七、缺血性胃輕癱八、特發(fā)性胃輕癱發(fā)病機理五、胃食管返流病51發(fā)病機理本病相當于中醫(yī)學“痞滿”、“腹脹”、“反胃”等證范疇。一、胃中積熱二、痰濕阻滯三、肝脾郁結四、脾胃氣虛發(fā)病機理本病相當于中醫(yī)學“痞滿”、“腹脹”、“反胃”等證范疇52臨床表現胃輕癱的動力障礙常表現為:一、胃竇動力低下,胃排空延緩。二、胃近端順應性降低,使胃容納性減弱。三、胃近端壓力減低,使胃液體排空延緩。四、胃、幽門、十二指腸運動不協調。臨床表現胃輕癱的動力障礙常表現為:53臨床表現辨證分型一、胃中積熱癥見食后脘腹脹滿,痞脹不舒,噯腐吞酸,惡心嘔吐,吐物酸臭,口干口渴,面紅煩熱,溲黃便秘。舌紅而干、苔黃厚膩,脈象滑數。二、痰濕阻滯癥見早飽納呆,胃脘痞滿,頭暈目眩,胸悶惡心。舌質淡,苔白膩,脈象滑緩。臨床表現辨證分型54臨床表現辨證分型三、肝脾郁結癥見納差脘痞,便溏體倦,遇事焦慮,胸脅脹悶,常喜嘆息,或有干嘔。舌質紅,苔薄白,脈象弦緩。四、脾胃氣虛癥見食少納呆,脘痞滿悶,饑不欲食,便溏,神疲肢倦。舌質淡胖,苔白,脈象緩弱。臨床表現辨證分型55診斷如有胃輕癱的癥狀,尤其是餐后數小時仍嘔吐大量食物,在x線鋇餐和胃鏡檢查正?;蚺懦龣C械性(器質性)梗阻后,一般可以作出胃輕癱的初步診斷。確定診斷則需進行胃排空試驗,胃內測壓或胃電圖檢查。診斷如有胃輕癱的癥狀,尤其是餐后數小時仍嘔吐大量食物,在x線56診斷一、胃排空功能測定二、胃內測壓三、胃電圖診斷一、胃排空功能測定57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二、其他治療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58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1、治則:遵循“虛則補之,實則泄之”的原則。2、手法:一指禪推法、點法、拿法、揉法、振法、擦法。3、取穴與部位:后背部、腹部、下肢部;肝俞、脾俞、膽俞、腎俞、命門、腰陽關、神闕、氣海、關元、中極、足三里等。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59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4、操作:①患者俯臥位,術者由八髎至大椎行捏脊法4~7遍;再用按揉法施于背部膀胱經第一側線,在肺俞、肝俞、脾俞、膽俞、胃俞、腎俞、三焦俞稍作停留,以痠脹得氣為度,約3分鐘。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60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4、操作:②橫擦腎俞、命門,用小魚際橫擦八髎,各10~20次或以透熱為度。③患者仰臥,醫(yī)者站于右側,通任脈十遍,分胸腹陰陽五遍,揉腹順、逆時針各五遍,后用掌振法以神闕穴為中心,在小腹部操作十五分鐘左右。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61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4、操作:④術者在任脈上施以一指禪推法,以膻中、上脘、中脘、氣海、關元為重點,反復操作3~5遍。⑤拿雙下肢前側至踝關節(jié)2~3遍;點按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以痠脹為度。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62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5.隨證加減⑴胃中積熱:加點按大橫、腹結、曲池、上巨虛,梁丘、公孫每穴約半分鐘。⑵痰濕阻滯:重點點按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豐隆、內關等穴,每穴約半分鐘。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63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5.隨證加減⑶肝脾郁結:重點點按肝俞、膽俞、章門、期門、太沖,每穴約半分鐘;⑷脾胃氣虛:重點點按脾俞、胃俞、氣海、關元、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陰陵泉,每穴約半分鐘。治療措施一、手法治療64治療措施二、其他治療1、一般治療胃輕癱患者應給予低脂肪、低纖維飲食,少食多餐,流質為主。2、原發(fā)疾病的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應盡可能控制高血糖。3、促動力性藥物應用促動力藥物是目前大多數胃輕癱患者最有效的治療途徑。治療措施二、其他治療65治療措施二、其他治療4、手術治療對于少數難治性胃輕癱患者可采用手術治療。5、胃起搏(gastricpacing)能使紊亂的胃電慢波節(jié)律恢復正常。治療措施二、其他治療66痛經痛經67痛經婦女在行經前后,或正值行經期間,下腹及腰痛較劇,嚴重時伴有惡心、嘔吐、四肢冷,并隨著月經周期發(fā)作,影響正常工作及學習時,稱為“痛經”。常分為原發(fā)性痛經和繼發(fā)性痛經兩類。祖國醫(yī)學有“經來腹痛”、“吊陰痛”、“經行下牛膜片”等記載。痛經婦女在行經前后,或正值行經期間,下腹及腰痛較劇,嚴重時伴68原發(fā)性痛經原發(fā)性痛經(primarydysmenorrhea,PD),也叫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多發(fā)生于有排卵的月經。原發(fā)性痛經69原發(fā)性痛經臨床表現:主要為下腹部痙攣性疼痛

時間:陰道流血前數小時開始,行經第一天達到高峰,持續(xù)時間從數小時到2~3天疼痛性質:痙攣性疼痛、墜痛、脹痛、絞痛疼痛部位:下腹部,也可放射至腰骶部、背部、會陰、肛門及大腿內側伴隨癥狀:惡心、嘔吐、頭暈、低血壓、面色蒼白、出冷汗、乏力甚至虛脫原發(fā)性痛經70原發(fā)性痛經--發(fā)病率我國婦女中痛經的發(fā)生率為33.1%,其中原發(fā)性痛經占53.2%,重度痛經的發(fā)生率為13.55%

[1]

1.全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中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的調查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1998年4月第5卷第4期:2192.

原發(fā)性痛經--發(fā)病率71原發(fā)性痛經—危險因素好發(fā)人群原發(fā)性痛經—危險因素好發(fā)人群72原發(fā)性痛經—危險因素月經情況初潮年紀越小,痛經程度越重遺傳性母親有痛經者,女兒痛經的發(fā)生率較高GSTT1基因缺失可明顯增加痛經的危險性足月妊娠足月妊娠分娩史的婦女痛經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明顯降低原發(fā)性痛經—危險因素月經情況73原發(fā)性痛經—危險因素情緒因素抑郁和焦慮加重了痛經的強度或誘發(fā)痛經。飲食習慣生冷飲食、刺激性食物、冷水洗漱能引起痛經的產生。其他睡眠、飲酒、吸煙以及運動量與痛經的發(fā)生也有一定關系。

原發(fā)性痛經—危險因素情緒因素74原發(fā)性痛經—病因病機病因子宮肌肉痙攣收縮子宮發(fā)育不良內膜脫落病機原發(fā)性痛經的病理機制與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有關

原發(fā)性痛經—病因病機病因75原發(fā)性痛經—診斷初潮后2~3年內發(fā)病,多為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輕婦女在經期或其前后出現周期性下腹疼痛(1周以內),疼痛持續(xù)時間不超過48~72小時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經婦科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原發(fā)性痛經—診斷初潮后2~3年內發(fā)病,多為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76原發(fā)性痛經—治療一般治療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平日注意生活規(guī)律,勞逸結合,適當營養(yǎng)及充足睡眠。重視月經生理的宣傳教育,通過解釋說服,消除病人恐懼、焦慮及精神負擔。加強經期衛(wèi)生,避免劇烈運動、過度勞累和防止受寒。抑制排卵如病人愿意控制生育,則口服避孕藥為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的首選藥物。原發(fā)性痛經—治療一般治療77原發(fā)性痛經—治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pgsi)該類藥物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子宮張力和收縮性下降,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β-受體興奮劑通過興奮肌細胞膜上β受體,活化腺苷酸環(huán)化酶,轉而提高細胞內camp含量。使子宮肌松弛,緩解痛經。其他:鈣通道阻滯劑;維生素b6;鎂-氨基酸螯合物;棉酚和中成藥。原發(fā)性痛經—治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pgsi)78中醫(yī)對痛經的認識歷代醫(yī)家都把婦女正值經期或行經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則劇痛昏厥,稱為痛經。中醫(yī)對痛經的認識79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歷史沿革痛經一名最早見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癥并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jié)M痛,經一月再見?!薄吨T病源候論》云:“婦人月水來腹痛者,由勞傷血氣,以致體虛,受風冷之氣客于胞絡,……與血氣相搏擊,故令痛也”,并首立“月水來腹痛候”,為研究及治療痛經奠定理論基礎。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則有病因和治法的論述:“婦人經來腹痛,由風冷客于胞絡沖任……用溫經湯。”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歷史沿革痛經一名最早見于《金匱要略·婦人80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病因病機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沖任、胞宮的周期性生理變化密切相關。病位在子宮、沖任,以“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為主要病機。常見的病因病機有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氣血虛弱等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病因病機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沖任、胞宮81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辨證分型本病以伴隨月經來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作為辨證要點,根據其疼痛發(fā)生的時間、部位、性質、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況,明辨其虛實寒熱,在氣在血。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辨證分型本病以伴隨月經來潮而周期性小腹疼82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辨證分型氣滯血瘀:經前下腹脹痛,經行痛劇,痛引腰骶,痛甚昏厥,腹痛拒按;經行不暢,挾有血塊,塊下痛減;肛門墜脹;經前乳房脹痛,胸悶不舒;性交疼痛;舌紫黯、邊尖有瘀斑,苔薄白,脈弦。寒凝血瘀: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月經后期,量少;經血黯而有瘀塊或如黑豆汁樣;畏寒,手足欠溫;帶下量多;舌苔白或膩,脈弦或沉緊。氣血虛弱:經期或經凈后,小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經色淡,質清晰,面色蒼白,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脈細弱。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辨證分型氣滯血瘀:經前下腹脹痛,經行痛劇83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治療根據“通則不痛”的原理,痛經的治療以“通調氣血”為原則。目前,中藥、針灸以及推拿是治療痛經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中醫(yī)學對痛經的認識—治療84推拿治療我們采用以神闕穴為中心的振腹療法為基本治療手段,取一點而達病所,選擇在月經來潮前七天開始治療,治療間歇運用溫經止痛操進行自我按摩,先行調理沖任督帶,疏通調經氣,開通閉塞,具備相對完善的治療模式,臨床療效可靠。推拿治療85推拿治療基本治法取穴及部位:氣海、關元、腎俞、八髎、章門、期門、肝俞、膽俞、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血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