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肛管疾病病人的護理課件_第1頁
大腸肛管疾病病人的護理課件_第2頁
大腸肛管疾病病人的護理課件_第3頁
大腸肛管疾病病人的護理課件_第4頁
大腸肛管疾病病人的護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腸、肛管疾病病人的護理

編輯版ppt1

大腸、肛管疾病病人的護理

編輯版ppt1直腸肛管的解剖生理概要編輯版ppt2直腸肛管的解剖生理概要編輯版ppt2直腸解剖(一)冠狀面編輯版ppt3直腸解剖(一)冠狀面編輯版ppt3(二)矢狀面編輯版ppt4(二)矢狀面編輯版ppt4(三)毗鄰1、男性直腸毗鄰器官編輯版ppt5(三)毗鄰1、男性直腸毗鄰器官編輯版ppt52、女性直腸毗鄰器官編輯版ppt62、女性直腸毗鄰器官編輯版ppt63.

淋巴

(1)上組:向上:沿直腸上動脈到腸系膜下動脈旁淋巴結。(最主要的引流途徑)向兩側(cè):直腸下動脈旁—髂內(nèi)淋巴結。向下:穿過肛提肌—坐骨肛管間隙—肛管動脈旁、陰部內(nèi)動脈旁—髂內(nèi)淋巴結。(2)下組:向下:經(jīng)會陰、大腿內(nèi)側(cè)皮下—腹股溝淺淋巴結—髂外淋巴結向兩側(cè):穿過坐骨肛管間隙—沿閉孔動脈旁———髂內(nèi)淋巴結編輯版ppt73.

淋巴

(1)上組:編輯版ppt7(四)直腸肌層1、內(nèi)層環(huán)?。涸谙露嗽龊癯蔀楦毓軆?nèi)括約?。ㄊ茏灾魃窠?jīng)支配,協(xié)助排便)。2、外層縱?。合露伺c肛提肌、肛管內(nèi)外括約肌相連。編輯版ppt8(四)直腸肌層編輯版ppt8(五)直腸黏膜(1)

肛柱(2)

肛瓣(3)

齒狀線編輯版ppt9(五)直腸黏膜編輯版ppt9肛管

上自齒狀線,下至肛門緣。長約3-4cm。編輯版ppt10肛管

上自齒狀線,下至肛門緣。長約3-4cm。編輯版pp

直腸肛管肌

1.肛管內(nèi)括約?。浩交。浑S意肌。2.肛管外括約?。簷M紋肌,隨意肌。分皮下部、淺部、深部。3、肛管直腸環(huán):肛管內(nèi)括約肌、直腸縱肌下部、肛管外括約肌深部、恥骨直腸肌共同組成的肌環(huán)。切斷可引起大便失禁。編輯版ppt11

直腸肛管肌

1.肛管內(nèi)括約?。浩交?,不隨意肌。編輯編輯版ppt12編輯版ppt12直腸肛管的血管、淋巴和神經(jīng)1、動脈編輯版ppt13直腸肛管的血管、淋巴和神經(jīng)1、動脈編輯版ppt132.靜脈(1)直腸:直腸上靜脈叢—直腸上靜脈—門靜脈(2)肛管:直腸下靜脈叢—直腸下靜脈和肛管靜脈—髂內(nèi)靜脈—陰部內(nèi)靜脈—下腔靜脈編輯版ppt142.靜脈(1)直腸:直腸上靜脈叢—直腸上靜脈—門靜脈編輯版4、神經(jīng)(1)齒狀線以上:植物神經(jīng)。交感神經(jīng):來自骶前神經(jīng)叢。使精囊、前列腺收縮。副交感神經(jīng):來自盆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直腸功能;支配排尿和陰莖勃起。(2)齒狀線以下:陰部內(nèi)神經(jīng)。感覺纖維異常敏銳。編輯版ppt154、神經(jīng)(1)齒狀線以上:植物神經(jīng)。編輯版ppt15直腸肛管生理功能直腸排便、吸收和分泌。肛管排泄糞便。編輯版ppt16直腸肛管生理功能編輯版ppt16直腸肛管檢查常見的體位編輯版ppt17直腸肛管檢查常見的體位編輯版ppt17肛門檢查后時鐘定位法(截石位)編輯版ppt18肛門檢查后時鐘定位法(截石位)編輯版ppt18直腸肛管周圍膿腫

直腸肛管周圍軟組織內(nèi)或其周圍間隙發(fā)生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并形成膿腫。容易形成肛瘺。病因病理1.絕大部分由肛腺感染引起,肛竇炎—肛腺—括約肌間—直腸肛管周圍間隙。2.分類:編輯版ppt19直腸肛管周圍膿腫

直腸肛管周圍軟組織內(nèi)或其周圍間隙發(fā)生的急性編輯版ppt20編輯版ppt20臨床表現(xiàn)

1.肛門周圍膿腫:(1)最常見,位于肛周皮下。(2)肛周持續(xù)性劇烈跳痛,全身感染癥狀不明顯。(3)體查:肛周皮膚紅腫,伴硬結和觸痛,可有波動感,必要時可穿刺確診。編輯版ppt21臨床表現(xiàn)

1.肛門周圍膿腫:編輯版ppt212.坐骨肛管間隙膿腫:(1)膿腫深而廣,約60-90ml。(2)患側(cè)持續(xù)性疼痛并逐漸加重,全身感染癥狀明顯。(3)體查:直腸指檢患側(cè)深壓痛,可有波動感。編輯版ppt222.坐骨肛管間隙膿腫:編輯版ppt223.骨盆直腸間隙膿腫:(1)較少見。位置更深。(2)全身癥狀顯著(早期即有全身中毒癥狀),而局部癥狀不明顯,早期僅為直腸內(nèi)墜脹。(3)體查:直腸指檢直腸上部的前側(cè)壁外有壓痛、隆起、波動。診斷依靠穿刺。編輯版ppt233.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編輯版ppt23治療

早期切開引流。

編輯版ppt24治療早期切開引流。編輯版ppt24

肛瘺

肛門周圍的肉芽性管道,由內(nèi)口、瘺管、外口組成。病因病理1.多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蔓延或切開而來。2.外口常假性愈合,又反復破潰。編輯版ppt25

肛瘺

肛門周圍的肉芽性管道,由內(nèi)口、瘺管、外口組成。編分類

1.按瘺口和瘺管的數(shù)目分類2.按瘺的部位分類3.按瘺管與括約肌的關系分類[Parks(1976年)分類]編輯版ppt26分類

1.按瘺口和瘺管的數(shù)目分類編輯版ppt26臨床表現(xiàn)

1.常有肛周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排膿的病史。2.癥狀:瘺外口反復出現(xiàn)膿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外口反復愈合。3.體征:外口呈乳頭狀突起或肉芽組織的隆起,壓之有少量膿液流出。直腸指檢:內(nèi)口處輕壓痛。4.特殊檢查:肛門鏡、美藍染色、碘油X線造影。編輯版ppt27臨床表現(xiàn)

1.常有肛周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排膿的病史。編輯版p治療

1.瘺管切開術:瘺管通過肛管直腸環(huán)上方者,不可行瘺管切開。2.肛瘺切除術:適于管道纖維化較重的低位單純性肛瘺。3.掛線療法:適于高位單純性肛瘺。編輯版ppt28治療

1.瘺管切開術:瘺管通過肛管直腸環(huán)上方者,不可行瘺管切編輯版ppt29編輯版ppt29肛裂肛裂是齒狀線下肛管皮膚全層裂傷后形成經(jīng)久不愈的潰瘍。病因病理:1.機械性損傷:長期便秘、糞便干結。2.解剖因素3.急性肛裂:裂口淺、紅色、有彈性;慢性肛裂:裂口深、灰白、硬、邊緣纖維化。4.肛裂“三聯(lián)征”:“前哨痔”、肛裂、乳頭肥大同時存在。編輯版ppt30肛裂肛裂是齒狀線下肛管皮膚全層裂傷后形成經(jīng)久不愈的潰瘍。編編輯版ppt31編輯版ppt31臨床表現(xiàn)

1.疼痛:兩次高峰—排便時疼痛、間歇期、便后括約肌攣縮痛。2.便秘:與疼痛形成惡性循環(huán)。3.出血:排便時出血,量少。編輯版ppt32臨床表現(xiàn)1.疼痛:兩次高峰—排便時疼痛、間歇期、便后括約肌治療

原則:軟化大便、保持大便通暢;制止疼痛,解除括約肌痙攣,中斷惡性循環(huán),促使創(chuàng)面愈合。1.保持大便通暢2.局部坐?。?.肛管擴張:適于急性肛裂或慢性肛裂不伴乳頭肥大和前哨痔者。編輯版ppt33治療

原則:軟化大便、保持大便通暢;制止疼痛,解除括約肌痙攣4.手術治療(1)肛裂切除術

(2)側(cè)位內(nèi)括約肌切斷術編輯版ppt344.手術治療編輯版ppt34編輯版ppt35編輯版ppt35痔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病因1.肛墊下移學說:2.靜脈曲張學說(1)

解剖因素(2)

引起靜脈回流受阻的誘因編輯版ppt36痔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編輯版ppt36分類和臨床表現(xiàn)

1.內(nèi)痔:由肛墊的支持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fā)生病理性改變或移位。(1)I度:排便時有出血,出血較多。便后出血停止,無痔脫出。(2)II度:常便血,出血量中等。排便時有痔脫出,便后自行還納。(3)

III度:偶便血,出血量較少。痔塊可在腹壓增大后脫出,不能自行還納。(4)IV度:因痔塊多纖維化,較少出血。痔塊不能還納或還納后又脫出。編輯版ppt37分類和臨床表現(xiàn)

1.內(nèi)痔:由肛墊的支持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2.外痔:由齒狀線遠側(cè)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血栓性外痔3.混合痔:內(nèi)痔和外痔的癥狀可同時存在。編輯版ppt382.外痔:由齒狀線遠側(cè)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編輯治療

1.一般治療:適于無癥狀的痔。2.注射療法:適于I、II度出血性內(nèi)痔。3.膠圈套扎療法:適于I、II、III度內(nèi)痔,不適于有并發(fā)癥(栓塞、感染、潰爛)的內(nèi)痔。4.上述療法失敗后采用手術療法(1)痔單純切除術(2)痔環(huán)形切除術(3)血栓性外痔剝離(4)PPH(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編輯版ppt39治療1.一般治療:適于無癥狀的痔。編輯版ppt39護理編輯版ppt40護理編輯版ppt40護理診斷/問題1、疼痛:與疾病或手術有關。2、便秘:與肛裂有關。3、潛在并發(fā)癥:尿潴留、肛門失禁、肛門狹窄、感染等。編輯版ppt41護理診斷/問題1、疼痛:與疾病或手術有關。編輯版ppt41護理措施(一)術前護理1.飲食:少吃刺激性食物。2.良好的排便習慣:3.堅持保健活動4.保持肛門清潔5.肛門坐?。呵鍧嵏亻T、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炎癥吸收;環(huán)節(jié)括約肌痙攣、減輕疼痛。編輯版ppt42護理措施(一)術前護理編輯版ppt42(二)腸道準備1.術前3日進半流質(zhì)少渣飲食,術前1日禁食。2.術前3日口服緩瀉劑和腸道殺菌劑。3.術前晚清潔灌腸。(三)皮膚準備編輯版ppt43(二)腸道準備編輯版ppt43(二)術后護理

1.病情觀察:警惕出血。2、不適護理3、飲食與排便:術后2-3日進流質(zhì);術后3日內(nèi)避免大便,禁忌灌腸。4、溫水坐浴:5、預防并發(fā)癥:擴肛;肛門舒縮運動。編輯版ppt44(二)術后護理

1.病情觀察:警惕出血。編輯版ppt44健康教育

1、注意飲食調(diào)節(jié)。2、創(chuàng)面未愈合者,排便后需坐浴。3、術后如發(fā)現(xiàn)排便困難,應及時就診。必要時行擴肛。編輯版ppt45健康教育

1、注意飲食調(diào)節(jié)。編輯版ppt45

結腸癌、直腸癌

病因1.飲食:高脂、高蛋白、低纖維素。2.腺瘤癌變。3.炎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節(jié)段性回腸炎、血吸蟲病。4.其他:免疫缺陷、遺傳、病毒、膽囊切除術后影響。編輯版ppt46結腸癌、直腸癌

病因編輯版ppt46病理

1.腫塊型:發(fā)展較慢、惡性程度低。2.潰瘍型:惡性程度介于1、3之間。最常見。3.浸潤型:低分化、發(fā)展快、惡性程度高。編輯版ppt47病理

1.腫塊型:發(fā)展較慢、惡性程度低。編輯版ppt47轉(zhuǎn)移途徑

1.淋巴轉(zhuǎn)移:最主要途徑。2.血行轉(zhuǎn)移:肝、肺、骨。3.直接浸潤4.種植轉(zhuǎn)移編輯版ppt48轉(zhuǎn)移途徑

1.淋巴轉(zhuǎn)移:最主要途徑。編輯版ppt48臨床表現(xiàn)

結腸癌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最早出現(xiàn)。2.腹痛:位置不確定的隱痛或不適。3.腹塊:堅硬、結節(jié)。4.腸梗阻:左側(cè)較右側(cè)多見。多為慢性低位不完全性腸梗阻。5.全身癥狀: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編輯版ppt49臨床表現(xiàn)

結腸癌編輯版ppt49直腸癌1.直腸刺激癥狀:排便習慣改變;里急后重。2.腸腔狹窄癥狀:不完全性腸梗阻癥狀。3.癌腫破潰感染癥狀:大便帶血和黏液。4.晚期癥狀:癌腫侵犯周圍組織。編輯版ppt50直腸癌編輯版ppt50輔助檢查結腸癌1、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最有效、可靠。2、鋇劑灌腸X線造影3、B超或CT:轉(zhuǎn)移情況。直腸癌1、直腸指檢:最主要方法。2、腸鏡檢查:最有效、可靠。3、鋇劑灌腸X線造影:鑒別診斷。4、B超或CT:轉(zhuǎn)移情況。編輯版ppt51輔助檢查結腸癌直腸癌編輯版ppt51治療

直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1.局部切除術2.Miles手術3.Dixon手術:最常用

4.Hartmann手術結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1、結腸癌根治性手術2、結腸癌并發(fā)急性腸梗阻的手術3、化療編輯版ppt52治療

直腸癌結腸癌編輯版ppt52Miles手術Dixon手術編輯版ppt53Miles手術Dixon手術編輯版ppt53編輯版ppt54編輯版ppt54姑息性手術編輯版ppt55姑息性手術編輯版ppt55編輯版ppt56編輯版ppt56護理

編輯版ppt57護理

編輯版ppt57護理診斷1、焦慮:與擔心預后有關。2、自理能力缺陷:與結腸造口有關。3、自我形象紊亂:與排便方式改變有關。4、潛在并發(fā)癥:感染、吻合口瘺、出血。5、知識缺乏:缺乏有關腸道手術的注意事項、結腸造口的護理知識。編輯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