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課件_第1頁
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課件_第2頁
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課件_第3頁
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課件_第4頁
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

及“下法”的運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杜桂榮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

及“下法”的運用鄭州大一:藏象學說二:藏象學中說的“膽”三:解析“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四:下法的應用一:藏象學說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一、藏象學說藏:既內臟,指深藏于人體內的臟腑組織器官。藏象:指內臟的功能在人體外部的反映和征象。

《類經(jīng)》:象形象也。藏居于內,形見于外,故曰藏象。藏象學說:是通過對人體外部的觀察,以研究體內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是從神色、面色、舌象、脈象等可見的征象來測知臟腑生理、病理的學問與技能。藏象學說研究的內容:臟腑、經(jīng)絡、精、氣、血、津液、神。一、藏象學說藏:既內臟,指深藏于人體內的臟腑組織器官。

五臟:肝,心,脾,肺,腎---共同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貯藏精氣

臟腑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受納和腐熟水谷

奇恒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形態(tài)類似腑,卻不接納水谷;功能類似臟,貯藏精氣。藏似腑非腑,似臟非臟,故名奇恒之府。象經(jīng)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溝通于臟腑與體表之間,學協(xié)調平衡表里內外,構成生命活動的整體聯(lián)系。說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

神:生命活動總的體現(xiàn)。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指人體的形和氣都很充足了以后的外觀。水谷之精產生神)

藏象學說以五臟為中心,把相互關聯(lián)的一臟一腑構成陰陽表里關系。臟屬陰,在里;腑屬陽,為表。例如心與小腸:通過經(jīng)絡的連屬形成密切的表里關系,心與小腸同屬于五行中的“火”,心為陰火,小腸為陽火,心與小腸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病理方面:

心有實火:可移熱于小腸,出現(xiàn)尿急、尿頻、尿熱、尿痛等。(小腸、膀胱,手足太陽經(jīng))

小腸有實熱:可循經(jīng)上炎于心,出現(xiàn)心煩急躁、舌紅赤、口舌生瘡。治療用“導赤散”加減,代茶飲,1—3劑告安??诿恿芡葱慕?jīng)火,引熱同歸小便出。但是在西醫(yī)里好像不多見這種說法,小腸的病與心聯(lián)系的較少。

藏象學說以五臟為中心,把相互關聯(lián)的一

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臟腑不單單是一個解剖學的概念,而是概括了人體某一系統(tǒng)的生理和病理學概念。藏象學說中一個臟的功能包含有現(xiàn)代解剖生理學中幾個臟器的功能;而西醫(yī)一個臟器的功能又會分布在中醫(yī)幾個臟的生理功能之中。這是因為藏象學說貫穿著生命活動的整體聯(lián)系,五臟各有外侯,與形體諸竅各有特定的聯(lián)系:肝木--開竅于目,在液為淚,在志為怒,在色為青,在味為酸,在變動為握,其充在筋,其華在爪甲。心火--開竅于舌,在液為汗,在志為喜,在色為赤,在味為苦,在變動為憂,其充在脈,其華在面。脾土--開竅于口,在液為涎,在志為思,在色為黃,在味為甘,在變動為噦,其充在肉,其華在唇。肺金--開竅于鼻,在液為涕,在志為悲,在色為白,在味為辛,在變動為咳,其充在皮,其華在毛。腎水--開竅于耳在液為唾,在志為恐,在色為黑,在味為咸,在變動為栗,其充在骨,其華在發(fā)。

及二陰,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臟腑不單單是一個解剖學的概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二、藏象學說中的“膽”

藏象學說中對“膽”的論述,見于《黃帝內經(jīng)》第八篇、第九篇、第四十七篇。

《黃帝內經(jīng)》:中醫(yī)的根基,中醫(yī)理論的源頭。醫(yī)書之祖,驚世之作,中醫(yī)四大經(jīng)典之首。陰陽五行學說和治未病思想貫穿于全書?!饵S帝內經(jīng)》

集中闡述天、地、人和諧的思想“天人合一”。對生命的認識深度遠遠超越了現(xiàn)代醫(yī)學。極其罕見的養(yǎng)生學巨著,“根深葉茂的養(yǎng)生寶典”。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三條宗旨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二、藏象學說中的“膽”藏象學說中對

《黃帝內經(jīng)》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著作中唯一一部以帝王命名的書。意味著生命之學在古代被認為是帝王之業(yè)。在古人眼里,身體就是國家,身體就是天下。

“上醫(yī)醫(yī)國,中醫(yī)醫(yī)人,下醫(yī)醫(yī)病?!?/p>

《素問》九卷.八十一篇。

《靈樞》九卷.八十一篇。

《素問*靈蘭秘典論》: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脾胃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泊耸僬?,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yǎng)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

《黃帝內經(jīng)》博大精深,無與倫比《黃帝內經(jīng)》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著作中唯一一部以帝

中醫(yī)把人體比作一個國家,在參照古代官架結構的臟腑體系中:心:君主,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心主神明,聰明之至而有大智慧。

肺:宰相。輔佐君主,治理調節(jié)管理國家。肝:將軍。兵馬大元帥,運籌帷幄,深謀遠慮。

膽:大法官。中正剛直,清正廉潔,按律監(jiān)查,依法治國。

……

本篇從五臟六腑既分工又合作的密切關系來說明藏象學說的整體體現(xiàn)。篇頭一開始就說“愿聞十二藏之相使”,并明確指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而這種整體聯(lián)系又必須在“心”的最高統(tǒng)帥下才能實現(xiàn),所以說“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告誡十二官危的第一大危是道路閉塞不通,以膽為首的六腑瘀滯淤堵,身體必遭災殃,疾病叢生。有如一個國家交通運輸全面癱瘓,江山社稷將傾倒,闡明了“醫(yī)道同治道”這個帶有根本性的大道理。中醫(yī)把人體比作一個國家,在參照古代官架結構的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懳浮⒋竽c、小腸、三焦、膀胱者,倉稟之本,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

古人用甲子紀天度,一個甲子六十天為一節(jié),甲子重復相遇六次就是一年,故稱“六節(jié)”。藏象指臟腑生理、病理變化反應于外的征象。本篇從天度的六六之節(jié)論到藏象,以說明天人相應的道理,故名“六節(jié)藏象論”。

本篇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有關人體生命科學的重大命題,即“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有待我們層層解析。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

《素問*奇病論》: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于膽。

《黃帝內經(jīng)》對“膽”的論述“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于膽”。這兩篇經(jīng)文都提出“取決于膽”而成為千年名句和經(jīng)典警示?!叭Q“兩字,寓意深遠。不僅僅是膽為中正之官,肝之謀慮有賴膽的決斷;而是提示我們換一種思路:十一藏生理功能特別是肝功能的正常與否,取決于膽汁的通降,膽囊無淤堵。更深的含義是:對五臟六腑疾病的治療,特別是肝病的治療是一個醫(yī)學難題。肝臟不具有分解代謝脂肪和膽固醇的功能,膽汁才能分解代謝脂肪和膽固醇,治療十一藏和肝病應切記“膽”的取決和決斷作用,從“膽”入手,疏肝利膽促暢通,膽通則肝和、膽通則胃腸通,膽通則十一藏皆通?!端貑?奇病論》:時間醫(yī)學與“膽”

時間醫(yī)學是中醫(yī)寶庫中最具科學和實用價值的一門學說。其核心內容是“五運六氣”和“子午流注”。

(一)五運六氣:

簡稱運氣,是古人研究大自然氣候變化規(guī)律及其對人體影響的學說。運氣學說占《素問》全書的1/3以上,可以看出運氣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重要地位。五運六氣的基本內容是天干地支。

五運---指木、火、土、金、水五者的運動變化。

六氣---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變化。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古代計算年、月、日、時辰、生肖和方位的符號。

十天干:天干有十個,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地支有十二個,依次為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時間醫(yī)學與“膽”時間醫(yī)學是中醫(yī)寶庫中十天干對應日、歲、及臟腑:

天干配年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

木火土金水天干應五運: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盡成林,丙辛化水濤濤去,戊癸南方火焰侵。膽肝小腸心胃脾大腸肺膀胱腎十天干:天干配五行:十天干對應日、歲、及臟腑:

一二

十二地支對應月、時辰、生肖及臟腑經(jīng)絡: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時辰:

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4臟腑經(jīng)絡:膽肝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胞三焦月份:十一十二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天干地支紀年:每一年的年號上都有一個天干,一個地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天干的第一位是甲,地支的第一位是子,二者配合便是甲子,這一年就叫甲子年。從甲子年開始,天干往復排列6次,地支往復排列5次,共得60年。60年后又輪到甲和子相合,稱為一個甲子,也叫60花甲。人生有幾個人能壽達兩個60花甲120歲呢?所以民間都知道祝60大壽。十二地支對應月、時辰、生肖及臟腑經(jīng)絡:六十年干支結合紀年表干支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干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干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干支甲乙丙2016丁戊已庚辛壬癸午未申猴年酉戌亥子丑寅卯干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干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膽膽六十年干支結合紀年表干甲乙丙丁

“甲”的含義甲在十天干中位居首位,甲指嫩芽破土而出的初生景象,甲代表事物形成的生生之機,甲對應人體的膽。任何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是以生生之機為前提的。沒有生機,一切無從談起。生命是自自然然的一種活潑的存在。人之所以活著,活的就是生機,沒了生機,生命將停止,萬物不能形成,已成的事物將要滅亡。這就是甲的重要性。根據(jù)五臟六腑與天干的關系,肝膽屬五行中的“木”,通于春氣,其日甲乙,甲木為膽,已木為肝。甲木主少陽春生之氣,能長養(yǎng)萬物。天地萬物皆以甲為本,以甲為起始,人體臟腑中的甲是“膽”,如此一來,“膽”便為五臟六腑之首了?!凹住钡暮x(二)子午流注(子:膽午:心)

子午流注是中醫(yī)以“天人合一”的理念,選擇適當時間養(yǎng)生和治療疾病,因時施治、按時給藥、按時針灸、按時起居,以獲得較佳療效。就是說人身的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人體十二條經(jīng)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時辰在變,經(jīng)脈中的氣血也有盛有衰。把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聯(lián)系起來看,環(huán)環(huán)相扣,十分有序。子午流注注重時間條件,是以大自然周期現(xiàn)象與人體氣血周流情況相配合的。子午流注以子午為核心,中國古代文化非常重視這兩個時辰,蘊含著陰陽交互、相生相合之意。陽生于“子”中,極于“午”中;陰生于“午”中,極于“子”中。子時:經(jīng)脈氣血流注于膽午時:

經(jīng)脈氣血流注于心人體經(jīng)氣“合陰”與“合陽”的時候,最有利于養(yǎng)陰和養(yǎng)陽(養(yǎng)膽和養(yǎng)心)(二)子午流注(子:膽午:心)人

人與天地相應,人的睡眠被稱為睡“子午覺”。子時: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瓣帤馐t寐”,子時人體應當進入深睡眠,睡眠質量是最好的,比吃任何養(yǎng)陰藥都好。恰恰是在子時一天中最暗的時候,陰氣最盛的時候,陰極陽生,零點來到了,新的一天來到了,陽氣開始生發(fā),“謂之“少陽之火”。“凡十一藏,取決于膽”的什么呢?取決于膽的生發(fā)。

午時:午睡30分鐘即可,養(yǎng)養(yǎng)陽氣,白天陽氣盛則人體有精神。

白天

享受陽光,享受溫暖。(日出而作)夜晚

享受黑暗,享受寧靜。(日入而息,睡眠是第一大補)

人與天地相應,人的睡眠被稱為睡“子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膽肝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膽肝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三、解析“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

藏象學說給“膽”冠以“中正”、“決斷”、“取決”之稱,強調指出了“膽”在五臟六腑活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黃帝內經(jīng)》在有關“膽”的論述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有關人體生命科學的重大命題,即“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叭Q”二字,乃決定、主導之意,即膽對十一藏有決定和主導作用,也就是說“膽”對五臟六腑功能的主導作用是其他臟腑經(jīng)脈無法取代的。

“膽”有這么重要嗎?三、解析“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藏象學說給“膽

※王冰注《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曰:上從心臟,下至于膽,為十一也。然膽者,中正剛斷無偏私,故“十一藏,取決于膽也?!?/p>

※張志聰《黃帝內經(jīng)素問集注》曰:膽主甲子,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臟腑之氣皆升,故“十一藏,取決于膽也?!?/p>

※李東垣《脾胃論》曰: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生則萬物化安,人體十一臟腑皆升,故“十一藏,取決于膽也?!?/p>

※六六之節(jié),對應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對應臟腑經(jīng)脈。甲屬膽,甲為天干之首,乃萬物生發(fā)之始,能長養(yǎng)萬物;

地支對應臟腑經(jīng)脈,子屬膽,子為地支之始,如此一來,“膽”便為臟腑之始,故“十一藏,取決于膽也”。

※天支地支組合,“甲子”為六十花甲之首,甲屬膽,子屬膽,故“十一藏,取決于膽也”。

※一日之中,膽為子時,子時一陽生,膽有調控陽氣輸送到全身,主持陽氣升發(fā)的功能,故“十一藏,取決于膽也”。

※王冰注《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曰:上從心臟,下至于膽,為※從《易經(jīng)》而論:中國是先天離卦之地,就是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大家都生活在離卦的地盤上。離卦在人體內,正對應“膽”,自然而然,“十一藏,取決于膽也”※膽對十一藏的決斷作用,主要是針對神志活動而言。在子午流注內容中,子對應膽,午對應心,子午為少陰君火,把膽與心并列在一起,心主神明,膽主決斷,膽通過影響心神而決斷人的精神、神志活動正常與否,所謂“膽大心細”、“膽戰(zhàn)心驚”、“心驚膽戰(zhàn)”、“有膽有識”、“膽大包天”“膽小如鼠”等,故“十一藏,取決于膽也?!薄胺彩徊兀Q于膽”,簡單地說人體的五臟六腑中有一個把關的調度和裁判,那就是膽。用靜脈點滴比喻…※從《易經(jīng)》而論:中國是先天離卦之地,就是說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總之,“膽”的特別之處:

1、膽為六腑之首,“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

2、五臟六腑中唯一一個既屬于六腑,又屬于奇恒之腑的器官。

3、五行的第一位,一年四季的第一春。

4、天干的第一位,地支的第一位。

5、子時屬膽,是今天的結束,明天的開始。

6、六十花甲的第一年。

7、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8、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總之,“膽”的特別之處:四、下法的應用(一)辨證論治

是東漢醫(yī)圣張仲景所創(chuàng)立,是中醫(yī)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認知和精準的治療方法,是祖國醫(yī)學寶庫中獨具特色的瑰寶,兩千年來一直有效地指導者中醫(yī)的臨床,因此,中醫(yī)把去全部的臨床活動都概括為“辨證論治”。四、下法的應用中醫(yī)診斷學的三個概念:癥、證、病

癥:

指癥狀,是患者自身感覺到的異常表現(xiàn),如頭痛、咳嗽等。

證:

即證候,有證據(jù)之意?!白C”既不是癥狀,也不是病名,是中醫(yī)學特有的診斷學概念。“證”就是病象,是疾病過程中當前、眼下所處階段的病理概念,包括癥狀、病因、病位、病性、發(fā)展趨勢等,“證”比癥狀更具體、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

?。?/p>

指病名,是對疾病全過程的診斷學定義。但是疾病全過程中變化諸多,很難確定一個始終如一的治療方案。

辨證:是對疾病的進一步認識,重在從當前的病象中辨明是哪一種性質的證,為治療提供依據(jù)。

中醫(yī)診斷學的三個概念:癥、證、病

中醫(yī)治病,并無嚴格意義上的“病”的概念,而是強調辨“證”,正因為有這一特色,不管現(xiàn)代醫(yī)學的各種檢查是否已明確診斷,中醫(yī)運用望聞問切四診,總能做出一個”證”的診斷,對“證”施治,糾正偏頗,常常是效如桴鼓。中醫(yī)學的這一特點,已成為一大優(yōu)勢,在當今醫(yī)學面對諸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大量的機能失調,病前與病后干預等等境況下,很需要中醫(yī)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中醫(yī)治病,并無嚴格意義上的“病”的概念,而是例如:肝膽濕熱蘊結既不是癥狀,也不是病名,而是中醫(yī)的“證”。這個“證”告訴我們:

癥狀: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爽,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弦。

病因:濕熱蘊結病位:肝膽病性:正氣不虛,濕熱壅盛的實證。

治則:清利肝膽濕熱

方藥:膽寧片,龍膽瀉肝湯。

從癥狀到處方用藥,是一個辨證論治的過程,中醫(yī)就是這樣看病的。辨證例如:肝膽濕熱蘊結辨證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是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精髓,是在中醫(yī)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最為精確和精準的兩大治療原則,是中醫(yī)經(jīng)久不衰的最基本最精彩的醫(yī)術和技能。

同病異治------同一種病,包括有幾種不同的“證”,因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法。

異病同治------不同的病,病變過程中出現(xiàn)了同一種“證”,因而治法相同。也就是說:病同,“證”不同,治法不同(一病多方)“證”同,病不同,治法相同(多病一方)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風寒感冒---辛溫解表---麻黃湯例如:①感冒風熱感冒---辛涼解表---銀翅散同病異治氣虛感冒---扶正解表---人參敗毒飲

眼瞼下垂②胃下垂不是一種病,出現(xiàn)了相同的“證”

子宮脫垂需采取同一種治法:益氣升提。即異病同治脫肛

③舌苔黃厚膩:這是中醫(yī)的“證”,多為肝膽實火、濕熱蘊結,見于膽囊炎、膽石癥、淤膽型肝炎、胰腺炎等疾病。但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病、癌癥、脾胃病、急腹癥、腸梗阻、盆腔炎、痔瘡、丹毒、痛風、帶狀皰疹、痤瘡、食積、便秘、精神分裂癥等等不同疾病的病人常常見到舌苔黃厚膩,采用清利肝膽濕濁、清熱通下的膽寧片治療,各個不同的病人均出現(xiàn)明顯的病情緩解甚至轉危為安。這就是異病同治之法。

(二)

中醫(yī)攻邪學說的形成

淵源于《內經(jīng)》

“開鬼門,潔凈府,疏滌五臟”、“凡治病必察其下”、“膏粱之變,足生大丁”。

發(fā)揮于仲景

開創(chuàng)辨證論治先河。少陽陽明合病,陽明三承氣湯。大承氣湯:下五七行殊不困乏,次日必神清氣爽,膈通食進。

充實于河間

以五運六氣論證百病,善用寒涼藥物清熱祛邪除病,三一承氣湯,防風通圣丸

完善于子和

創(chuàng)立“攻邪學說”。治病之法,以祛邪為第一要務。“大積大聚,大實大秘,大涸大堅---下藥就是補藥”。

(二)中醫(yī)攻邪學說的形成金元四大醫(yī)家學術貢獻劉完素---火熱論---------治病多以寒涼瀉火------寒涼派(河間)張從正---攻邪論---------攻邪派(子和)

李東垣---脾胃論---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治病補脾胃為先-----補土派(李杲)朱震亨---相火論---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善于滋陰養(yǎng)陰-----養(yǎng)陰派(丹溪)五志皆能化火六氣皆從火化病由邪生,邪去正安祛邪務盡,攻邪從速善用汗,吐,下三法尤其善用下法金元四大醫(yī)家學術貢獻劉完素---火熱論---

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公元1156—1228年,河南蘭考縣人。金代著名醫(yī)學家,金元四大家攻邪派的大師?!叭酥懿。鐢晨苋雵?,必先逐寇,方保黎民平安?!睆堊雍蛶煶袆⑼晁?,攻邪理念獨深,治病以祛邪為先,善用汗、吐、下三法祛邪,對下法尤為擅長,將中醫(yī)下法的運用推到了極致。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公元1156—

其下法的應用極為廣泛:內外婦兒、外感六淫、內傷七情、脾胃積滯、腹中滿痛、濕熱黃疸、車輾犬傷、湯燙火燒、落馬墜井、打撲損傷、杖瘡發(fā)作、腫痛焮灼號泣不止、語言錯亂者,皆投以峻劑急下之。子和在瀉劑中最推崇大黃,服藥后大便次數(shù)少則六七行,十余行,多則二、三十行,不一二日病減大半,活人無數(shù)。下之后令食粥湯,而不是吃補藥。“病之去也,粱肉補之?!薄梆B(yǎng)生當論食補,治病當論藥攻,邪未去而不可言補,補之則適足資寇”。

下法即通腑法,不可單純理解為排便,人身許許多多的疾病特別是急腹癥,下法就是不用刀的外科醫(yī)生。通腑泄熱,開門祛邪(不能閉門留寇)每使垂危病勢化險為夷。現(xiàn)代醫(yī)學也折服下法,認為下法能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特別是微循環(huán),對急危重癥能顯示出非凡的效力,通腑瀉下,攻積逐飲能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

其下法的應用極為廣泛:內外婦兒、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下法已超出了通便泄熱,逐邪下行的局限范圍,而成為解毒排毒、清熱利濕、疏導氣機、祛淤生新、因勢利導治療疾病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治療手段。

鑒于“膽”的諸多超然之處及在五臟六腑中的特殊地位和以膽為首的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傳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上多瘀滯、淤堵為患的特性,定期給予必要的疏肝利膽、清熱通下的中藥對防止和治療膽道疾病、清除體內垃圾、暢通十一藏和全身的氣機非常重要。

肝得疏泄條達,膽獲汁清通利,則脾胃自然健運。只要舌苔呈現(xiàn)黃厚膩,口苦納呆腹脹便秘,無論何病,先清除濕熱淤濁,則五臟六腑皆暢通,不要等到確診為膽囊炎、膽結石、肝炎、黃疸、胰腺炎等等疾病才去吃膽寧。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下法已超出了通便泄熱,逐

中醫(yī)病因學中,濕為陰邪,易阻氣機,易傷陽氣;濕性重濁;濕性粘滯。濕邪為病,纏綿難愈。望診見舌苔厚膩或粘膩,濕從熱化則見舌苔黃厚膩。清*葉天士《外感溫熱篇》:

濕邪害人最廣,在陽旺之軀,胃濕恒多;在陰盛之體,脾濕亦不少,然其化熱則一。

中醫(yī)病因學中,濕為陰邪,易阻氣機,易傷陽氣;(三)四診

中醫(yī)診斷疾病的方法,簡稱“四診”,包括望、聞、問、切四個內容。(2012年春晚,“望、聞、問、切大智慧”)

中醫(yī)的四診從最遠古的時候開始就很有效,古老但很實用。

望而知之謂之神。

聞而知之謂之圣。

問而知之謂之攻。

切而知之謂之巧。

望診被列為四診之首,在中醫(yī)診斷學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中醫(yī)的舌診、脈診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望診重點是望神、望面色,重中之重是望舌(三秒定乾坤)

(三)四診

望舌:稱為舌診。中醫(yī)見微知著,越小的細節(jié)越能反映大的真相。舌診是中醫(yī)辨證的標尺,中醫(yī)臨床必不可缺的診斷性檢查,中醫(yī)臨證最有價值的診斷和治療依據(jù)。

舌和臟腑的關系是通過經(jīng)絡和經(jīng)筋的循行聯(lián)系起來的:手少陰心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足太陽膀胱足少陽膽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

古人在長期的醫(yī)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舌的不同部位分別與不同的臟腑相聯(lián)系,并能反映相關臟腑的病理變化。

均通過經(jīng)絡、經(jīng)筋與舌相連-----望舌可以診查臟腑的病變。望舌:稱為舌診。均通過經(jīng)絡、經(jīng)筋與舌相連-----望舌

舌是臟腑的外侯器官舌是臟腑的外侯器官

舌質----舌的肌肉脈絡組織望舌

舌苔----舌表面的一層苔(由胃氣所生)舌質----主要反映五臟的虛實、氣血的盛衰。舌苔----主要反映六腑的病變、胃氣的有無,津液的存亡。

舌質淡紅(明潤,柔軟,靈活)正常舌象

舌苔薄白(薄薄的一層白,均勻適中)舌質----舌的肌肉脈絡組織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濕\新建文件夾\IMG_000734_副本.jpg濕\新建文件夾\IMG_000734_副本.jpg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膽”及-“下法”的運用ppt課件病例分析李某,男,22歲,鄭鐵機務北段司爐。初診:2010年10月22日主訴:納呆腹脹惡心,大便干結,小便黃一周。病情:患者復員不久,工作不順心,心情郁悶,暴食暴飲,失眠,漸至納谷不消,腹脹便秘,近一周出現(xiàn)惡心納呆不思食,心煩急躁,小便深黃。檢查:全身黃如橘子色,鞏膜重度黃染,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弦數(shù)?;瀱嗡姡嚎偰懠t素:223umol/L

谷丙轉氨酶742U/L

谷草轉氨酶128U/L

病例分析辨證:陽黃(濕熱蘊結,濕熱并重)治療:清利肝膽濕熱,利濕退黃通腑。方藥:茵陳蒿湯合膽寧片。

⒈茵陳120g梔子18g生大黃20g郁金15g

金錢草30g生姜3片大棗5枚

6劑,水煎服。一日一劑

⒉膽寧片10片一日三次口服辨證:陽黃(濕熱蘊結,濕熱并重)二診:2010年10月28日癥見:黃疸明顯減退,鞏膜輕度黃染,腹脹減輕,已有食欲,大便已通,小便黃,精神轉佳。舌質略紅,舌苔黃厚膩減半,脈弦。復查:總膽紅素42umol/L

谷丙轉氨酶84U/L

治療:10月22日方茵陳減為80g,余藥不變,6劑水煎服,膽寧片服法同上。二診:2010年10月28日病例二林某,女,21歲。鄭州某大學舞蹈專業(yè)學生。初診:2015年4月15日。主訴:頭暈頭昏一年余,大便秘結。病史:一年前因頭暈頭昏、抽搐就診于鄭大一附院,住院診斷癲癇,間斷治療7月余,癲癇未控制,多在夜間發(fā)病。檢查:面色萎黃無光澤,精神不振,消瘦,舌質暗紅,邊尖有瘀斑,舌苔厚膩微黃,脈沉。辨證:心肝血淤,痰濕阻絡,蒙閉清竅。病例二治則:益氣活血化瘀,豁痰祛濕通腑。方藥:血府逐瘀湯化裁合膽寧片,

⒈柴胡6g當歸15g赤芍20g桃仁15g

紅花12g丹參20g枳殼20g化橘紅10g

膽南星6g桔梗10g牛膝10g黃芪20g

甘草3g

七劑水煎服一日一劑⒉膽寧片5片一日三次口服治則:益氣活血化瘀,豁痰祛濕通腑。二診:2015年4月22日。一周來,未發(fā)癲癇,精神好轉,食欲增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