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非文學類文本閱讀_第1頁
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非文學類文本閱讀_第2頁
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非文學類文本閱讀_第3頁
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非文學類文本閱讀_第4頁
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非文學類文本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非文學類文本閱讀重慶市2024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神話是文學的源頭,是文學產生的母胎。西方文學的神話背景突出,希臘神話與《圣經》中的神話更是西方文學創(chuàng)作重要的源泉與母題。“重述神話”是西方文學一種自覺而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tǒng)。中國上古時代也產生了許多神話傳說故事,但在文獻古籍中記載不多,資料零散,不像古希臘神話那樣被完整系統(tǒng)地保留下來,除了《山海經》等記載神話比較集中以外,其它則散見于古籍中。流傳比較廣泛的神話有“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盤古開天辟地”、“始祖神話”中的“女媧補天”、“洪水神話”中的“大禹治水”、“發(fā)明創(chuàng)造神話”中的“后羿射日”等。漢魏六朝的神怪小說、唐人傳奇、宋元話本、《西游記》等明清小說,都或多或少受到中國神話的影響?,F(xiàn)實主義杰作《紅樓夢》也有濃厚的神話傳統(tǒng)底蘊,賈寶玉、林黛玉的劫運歷程與創(chuàng)世神話的原始、歷劫、回歸的結構非常相似。另外中國的詩歌與神話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如屈原的賦,李白、李賀、李商隱等的詩歌許多都有神話元素。但是,以上只是說中國文學受到中國神話的影響,一直以來中國都缺乏嚴格意義上的“重述神話”之作。這種情況到了20世紀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20世紀上半葉,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了《故事新編》,其中的《補天》《奔月》《理水》是三篇比較成熟的“重述神話”之作。魯迅說他的《故事新編》是“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之作”,“敘事有時也有一點舊書上的根據,有時卻不過信口開河。”這里所謂“點染”和“信口開河”也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重寫”。魯迅對《奔月》的“重寫”就具有與原神話不同質的“現(xiàn)代體驗”?!侗荚隆啡〔挠谥袊瞎派裨捴小棒嗌涫铡薄版隙鸨荚隆钡墓适?,但魯迅抽空了古代典籍文化中莊嚴、瑰麗、神圣的意味,具備高度主觀化的自我表現(xiàn)意味。在典籍中,這位射九日、斗文豹、屠長蛇、氣吞山河、頂天立地的羿已逐漸成為英雄人物的活標本。然而,魯迅只擷取了它的基本故事骨架,借這個以英雄為主人公的故事載體進行“點染”“信口開河”與“解構”。于是,這位傳奇式英雄在魯迅筆下遇到一個個人生的困境———日復一日地捕不到獵物,遇到刁鉆潑辣的老婆子的糾纏,學生冷箭的暗算,愛妻嫦娥的背棄離去。神話中的英雄在魯迅“信口開河”的“點染”中被消解與顛覆,褪去了英雄的油彩衣服,具備了常人的煩惱與痛苦。羿的這種落寞凄涼、孤獨嚦徨的生存狀況無疑是具備相同心境的魯迅自身的寫照,羿“舉起了投槍”卻不見長蛇、不見封豕、躑躅輾轉的生存狀態(tài)無疑就是魯迅陷入“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的“無物之陣”中的生存狀態(tài),羿的痛苦其實就是魯迅精神苦悶的外化。魯迅正是由對神話故事的外殼進行點染,而重寫出一個迥然不同的新故事來。(摘編自古大勇《魯迅、蘇童與世界文學中的“重述神話”傳統(tǒng)》)材料二:“新神話”以傳統(tǒng)神話故事為敘述基礎,超越了對超能力的崇拜,已經與宗教完全割裂。新神話動畫就是以這種現(xiàn)代的神話理念進行創(chuàng)作的動畫作品。新神話動畫生存的當代社會,已經基本完成了啟蒙和現(xiàn)代化的改造。神話這一題材的發(fā)展與延續(xù),首先必須直面的尖銳問題就是如何去重建“棄神”后引發(fā)的權威消解和因此帶來的文化真空與意義的缺失?!缎¢T神》以中國道教傳統(tǒng)和民俗文化中最接地氣的保護神──門神作為主角設定,而劇情發(fā)展的主要誘因,就是動畫中所映射的真實世界“棄神”的現(xiàn)代世界。這樣的世界,神性消失,也無人再將神作為崇拜的對象,張貼門神保護平安也成為了一種過氣的舊俗,已經無人遵守;天上的門神也淪落至只有打掃清潔的工作可做,還面臨著隨時失業(yè)的危險?!段饔斡浿笫w來》中的孫悟空一開場,就同《小門神》中的神荼和郁壘一樣,處于消極的,人生低谷。故事中的神話主角,就像今天在世俗社會中已經幾乎消失的神話英雄一樣,沒落、低沉,完全失去了英雄的光環(huán),落入了世俗的塵埃。但是在這些電影的結局中,一開始被拋棄的神又都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榮光,新的信仰秩序被建立,神性也得以重建。經歷了長期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世俗社會,物質世界已經極盡繁榮,但精神世界崩塌后,人心秩序的維系愈發(fā)困難,這是現(xiàn)代社會無法connect的問題所在,也是新的神話題材動畫內容講述的現(xiàn)實基礎。藏于神話背后的歷史傳統(tǒng)作為文化深處的基因符號,雖然在現(xiàn)實中已經逐漸被公眾淡漠,但依然有人對此堅守。新的神話題材動畫結局中陷入低谷的“神”都開始重新站起,開始重新確立起自己的價值,而那些被打破的基因符號,也被一點點地重新拼貼。重建后的神話形象已經擺脫了舊神話的窠臼,而成為了動畫中被人重新崇拜的英雄。神話的重新建構符合社會需要,而動畫敘事的.置便是現(xiàn)實的映射?!缎¢T神》中的門神重新受到歡迎和張貼,煙花、爆竹的燃放對年的驅逐,也象征著中國動畫電影的敘事中,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意義回歸的一種期待。(摘編自趙洋《神性重建與傳統(tǒng)回歸:當下神話題材類國產動畫的敘事策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中國,雖然神話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在二十世紀以前“重述神話”是不自覺、不成熟的,沒有成為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傳統(tǒng)。B.魯迅將神話故事重寫成具有復雜生動的人物形象的小說,表現(xiàn)出魯迅的現(xiàn)代生命體驗,這是神話“重述”后產生的新的文學特質。C.在新神話動畫中,現(xiàn)代世界是“棄神”的世界,神不再處于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位置,失去了神的光環(huán),與世俗里的人接近。D.電影可以折射社會真實,面對現(xiàn)代世俗社會出現(xiàn)的精神危機,國產動畫電影通過讓低谷中的“神”恢復神圣的地位來解決這一問題。2.根據材料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指出羿在以往典籍中確定的英雄形象,與魯迅重新塑造的羿的形象形成了對比。B.材料一引用魯迅“隨意點染”“信口開河”的話語,是為了說明他的創(chuàng)作旨在反叛傳統(tǒng)。C.材料二借電影中神話人物沒落的例子來說明“神”在理性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不適應性。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體現(xiàn)出了中國神話是中國文藝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富有極強的生命力。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魯迅《破惡聲論》:“夫神話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則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異,淑詭可觀,雖信之失當,而嘲之則大惑也?!盉.在動畫電影《年獸大作戰(zhàn)》中,托塔天王被迫退休,大量的神仙無事可做,而神話中駭人的年獸只不過是一個嚇唬并娛樂“人”的公司職員。C.神話學家斯特倫斯基曾說:“我們不應把神話當作某種古已有之的實存之物,應將神話視作一種‘繁榮昌盛的工業(yè)’,不斷推陳出新?!盌.在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結尾,消極潦倒的孫悟空沖破封印,熔巖為甲,化焰為篷,恢復法力,找回自我,重新成為了英雄。4.請你以一個中國傳統(tǒng)神話故事為基礎,進行“重述神話”的創(chuàng)作,寫一個120字以內的故事梗概。(4分)5.魯迅的小說《奔月》和中國新神話動畫對神話的重寫有何異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8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幾千年來,中國古代文藝觀念孕育、鞏固、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眾多標識性的古代文藝觀念,為傳統(tǒng)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動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久遠傳承。中國古代早期的文藝觀念,比較注重文藝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標,而非文辭藝術本身?!墩撜Z·陽貨篇》記載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迸d、觀、群、怨既有結構邏輯,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有機整體。以“興”引譬連類,發(fā)出對社會現(xiàn)實的觀與感;以“觀”認識社會風俗的盛與衰,量度國家政治的興與?。灰浴叭骸睂崿F(xiàn)互更交流,形成命運共同體,推動社會共同進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會和諧。這一文藝觀念滋養(yǎng)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政治意志和匡世決心,讓中華民族一次次在磨難坎坷中化危為機。唐宋以來盛行的“文以載道”觀念,則進一步彰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世致用”的思想內核。無論是韓愈提出的“文以明道”,還是周敦頤提出的“文以載道”,最初都是為了矯正“文勝于質”的文藝弊病,擺脫文人對技巧、文辭、修飾的偏執(zhí)迷戀,重新恢復文藝內容的重要價值。宋代以后,“文以載道”觀念成為普遍的文化共識和社會規(guī)范,要求創(chuàng)作者秉持正確的價值觀、使命感和深弘氣度,在踐履社會責任、賡續(xù)文化傳統(tǒng)中從事文化創(chuàng)造,用文學藝術的有形表達反映廣泛的生活現(xiàn)實,傳遞社會的主流價值思想,引導、帶動、升華人們的精神世界??梢哉f,“文以載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業(yè)、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中體現(xiàn)出一種基礎、廣泛、深厚的文化自信。中國古代文藝觀念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具有強大的包容性與生命力,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認識理解古代文藝觀念的重要貢獻,有助于全面揭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歷程與發(fā)展機制,更好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摘編自蔡美云、張含《古代文藝觀念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項獻》)材料二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許多學者強調中國古代文學的文化研究,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那些產生于西方創(chuàng)作實踐之上的文藝理論并不適合解釋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用西方的價值尺度來衡量中國古代文學成就高低的做法,既不能真正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真實面貌,也難以評估中國文學的真正價值。因此,必須找到一種既符合現(xiàn)代文學觀念,又能涵蓋與解釋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象的研究方式。事實上,中西方的文藝觀念在基本理念上存在著一定共性。比如說文學應該是審美的,應該是作者的精妙構思與出眾才華的體現(xiàn),應該是用語言去進行形象與意象的創(chuàng)造等。但是中國古代對文學構思與文采的重視,并不是在任何朝代與任何作家、批評家那里都能被無保留地認可的。比如,漢代以前人們比較重視文學的政教意義,而中唐以后古文運動的興起就是以批判駢體文為前提,反對只講究形式美,更強調文學作品的政教功用,對其文學特征則有所忽視,從而減弱了文章的審美色彩。中國古代文學是一個可以確定中心,但又邊界相當模糊的領域。它就像一棵樹,人們能夠看清其樹干與枝葉,卻并不能輕易弄清其根須究竟伸向何處。根須不是整個樹,但沒有根須,卻永遠不可能長成真正的樹。因此,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既要緊緊抓住其審美的基本特征,從而總結出適合于世界的共同的文學經驗與文學理論;同時又要深入探討各家思想學派對文學的不同看法與復雜影響,像儒家的詩教觀念、道家的解脫理論、禪宗的妙悟境界等,都是中國所獨有并且曾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觀念?;貧w中國本體與建立中國話語,既需要照顧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獨特性,又需要廣闊的世界視野,需要現(xiàn)代學者以更為弘通的視野與嚴密的思維能力去進行重新選擇、深入研究與公允評判。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在面對各自的傳統(tǒng)文藝觀念及其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文學現(xiàn)象時,都必須要作出自己的選擇,以尋找出文學據以成立的核心觀念與發(fā)展推進的主要線索。(摘編自左東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中心與邊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文以載道”的觀念,主張關注生活現(xiàn)實,強調傳遞主流價值思想。B.中西方文藝觀念的價值尺度存在較大差異,但兩者基本理念是一致的。C.相關的文化研究表明,影響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復雜。D.從文化人手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有助于我們評估中國文學的真正價值。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文運動對駢體文的抵制和批判,影響了當時社會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要求。B.從文藝觀念及其創(chuàng)作實踐來看,中國古代對作品政教功用的認同最為普遍。C.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不同的思想學派對中國文學的看法和影響完全不一樣。D.面對各自的傳統(tǒng)文藝觀念及以此為基礎的文學現(xiàn)象時,中西認識的沖突會加劇。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中國古代“文治”觀念的一項是()(3分)A.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B.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世用,一章無補。(王充)C.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蕭繹)D.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4.請結合材料一,寫出你對“文以載道”觀念的理解與認識。(4分)5.請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概括當下研究中國古代文藝觀念的價值。(4分)重慶市七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人品與文品的關系是美學家爭辯最激烈的問題,我們在這里只能說一個梗概。從一方面說,人品與文品似無必然的關系。魏文帝早已說過:“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雹賱③脑凇段男牡颀垺こ唐鳌菲镆豢跉饩蛿盗艘欢畟€沒有品行的文人,齊梁以后有許多更顯著的例子,像馮延巳、嚴嵩、阮大鋮之流還不在內。在克羅齊派美學家看,這也并不足為奇。藝術的活動出于直覺,道德的活動出于意志;一為超實用的,一為實用的,二者實不相謀。因此,一個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也不能妨害他在藝術上的成就,批評家也不應從他的生平事跡推論他的藝術的人格。但是從另一方面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思想情感為文藝的淵源,性情品格又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純則文藝華實相稱,性情品格深厚則思想情感亦自真純?!叭收咧造\如?!雹谇闹邑懝⒔?,陶潛的沖虛高遠,李白的徜徉自恣,杜甫的每飯不忘君國,都表現(xiàn)在他們的作品里面。他們之所以偉大,就因為他們的每一篇作品都不僅為某一時會即景生情偶然興到的成就,而是整個人格的表現(xiàn)。不了解他們的人格,就絕不能徹底了解他們的文藝。從這個觀點看,培養(yǎng)文品在基礎上下功夫就必須培養(yǎng)人品,這是中國先儒的一致主張,“文以載道”說也就是從這個看法出來的。人是有機體,直覺與意志,藝術的活動與道德的活動恐怕都不能像克羅齊分得那樣清楚。古今盡管有人品很卑鄙而文藝卻很優(yōu)越的,究竟是占少數,我們可以用心理學上的“雙重人格”去解釋。在甲重人格(日常的)中一個人盡管不矜細行,在乙重人格(文藝的)中他卻謹嚴真誠。這種雙重人格究竟是一種變態(tài),如論常例,文品表現(xiàn)人品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一個人如果想在文藝上有真正偉大的成就,他必須有道德的修養(yǎng)。我們并非鼓勵他去做狹隘的古板的道學家,我們也并不主張一切文學家在品格上都走一條路。文品需要努力創(chuàng)造,各有獨到,人品亦如此,一個文學家必須有真摯的性情和高遠的胸襟,但是每個人的性情中可以特有一種天地,每個人的胸襟中可以特有一副丘壑,不必強同而且也絕不能強同。(摘編自朱光潛《文藝青年的自我修養(yǎng)》)【注釋】①出自魏文帝曹丕《與吳質書》,意思是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節(jié)。②出自唐代韓愈《答李翊書》,意思是有仁義道德的人言語談吐是美好和善的。材料二:千百年來,對于作品與作家德行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的探討從未斷過。有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調趣味與寫作者的品行性格是一致的,性情褊急則為文局促,為人沖淡則下筆悠遠;但也有人認為作品與寫作者的品行性格并無關聯(lián),寫作者筆下的高雅并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反之亦然。金代的元好問就曾在《論詩絕句》里寫道“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文人”。人品有優(yōu)劣,作品有高下。不管作品能不能體現(xiàn)人品,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品行,勢必決定他的思想和境界,進而決定作品的高下。那么一部作品如何才算“高”呢?有很多不同的標準,比如藝術標準、美學標準、思想標準、社會標準、歷史標準等。單從藝術層面來講,作品的高下與寫作者本身的人品并無必然聯(lián)系。就像秦檜是賣國賊,人品低劣卻擅長書法,寫出來的字工整劃一,“頗有可觀”;胡蘭成是汪偽政權的大漢奸,臭名昭著,寫出來的文章卻文風繁復細密,文字明艷照人。他們的作品盡管達到了藝術標準,但是卻沒有達到更高層面的思想標準、社會標準、歷史標準。文學作品是有文心的,文心就是文學工作者的品性與價值觀。一個人道德品行的高低,決定了其文學生涯的長度和文學作品的生命力。換言之,要想讓自己的作品能在時間的淘洗中留存下來,寫作者自身的精神內涵和賦予作品的更高品位十分重要。只有兼具藝術、思想諸般要求的好作品,方可流傳深遠。要守住文心,文學工作者必須有責任意識與職業(yè)操守。很多文學工作者都是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創(chuàng)作,不是專職作家,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降低對思想境界、修養(yǎng)品行的追求。做事德為先,為文先為人。作為一名有擔當的文學工作者,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思想的侵蝕。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符合時代審美的作品,從源頭上遏制媚俗文化的流行。否則作品再多,也不過是徒增糟粕。想要守住作品的品位和風骨,文學工作者還要有匠人之心。從某種意義來說,文學工作者也是匠人,作品就是他們制造的產品。精心打磨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是身為一個文字匠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使命。往淺了說,文學工作者制造的這個產品要讓讀者能夠讀得下去,且愿意花時間去讀;往深了說,這個作品要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讓他們有所感悟、有所啟發(fā)。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故事、每個時代的精神。文學工作者必須沉下去,弘揚經典,打造經典,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講好屬于這個時代的中國故事,完成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務。(摘編自潘玉毅《守住匠心守住文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曹丕、劉勰和克羅齊派美學家認為人品與文品沒有必然的關系,不能從藝術家的道德成就推論他的藝術成就。B.朱光潛認為文藝的淵源是人的思想情感,而人的思想情感又被其性情品格限制,因此主張要培養(yǎng)文品,基礎是培養(yǎng)人品。C.潘玉毅認為評價藝術作品的標準有很多,如果單從藝術標準進行評論,作品的高下與寫作者本身的人品并無必然聯(lián)系。D.業(yè)余文學工作者不能降低對思想境界、修養(yǎng)品行的追求,專職的文學工作者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有責任意識與職業(yè)操守。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千百年來人們對于文品與人品的關系爭論不斷,關鍵是因為有些人只看到了現(xiàn)象。B.秦檜書法藝術水準雖高,卻因惡名而隱去了功績,是因為藝術的生命力受其道德的影響。C.《紅樓夢》受人推崇,獲得長盛不衰的藝術生命,與作者的境界修養(yǎng)密切相關。D.新時代的文學要堅持“為人民而藝術”的原則,守住文心,更要守住匠人之心。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濉だ顫OB.必須在群眾中間喚起藝術家,并使他們得到發(fā)展?!袑嶤.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濉ど虻聺揇.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濉む嵺?.“5.兩則材料都談到了文品和人品相背離的現(xiàn)象,但二者分析問題的角度并不相同。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重慶市沙坪壩區(qū)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入學調研卷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隨著《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的成功“出?!?,國產網劇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再創(chuàng)新高,逐漸步入“精耕細作時代”。如何攀登網劇新高峰,成為業(yè)內探討的議題。網劇多樣靈活的類型,豐富多元的題材,擴展了網絡文藝市場的空間。近幾年來,國產網劇生產數量有起伏,但類型題材得到拓寬,精品網劇的比例顯著提升,減量提質效果初顯。導演、制片人韓三平說,網劇在敘事和塑造人物等方面的表現(xiàn)力比電影豐富,手段更靈活。同時,針對精品創(chuàng)作的政策扶持更為優(yōu)質網劇的誕生加碼。從“野蠻生長”到如今的精品化階段,網劇在品質和制作水平上較往年有了質的飛躍,并在2017年底迎來首度“出?!?。優(yōu)酷自制劇《白夜追兇》的海外發(fā)行權被國際流媒體巨頭Netflix買斷,這意味著國產精品網劇將有望進入全球19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觀眾的視野。繼《白夜追兇》之后,愛奇藝的《無證之罪》再創(chuàng)內地網劇新標桿,騰訊的《使徒行者2》則開啟了“新港劇”的發(fā)展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備受好評的精品網劇,主要依靠引人入勝的故事、大片質感的畫面與視聽放果贏得觀眾,鮮有“流量明星”。這與傳統(tǒng)電視劇“不用大咖不敢賣”的路數大相徑庭。與此同時,其劇情結構、畫面張力和電影質感等方面的表現(xiàn)令網劇逐漸擺脫粗制濫造的刻板印象。不僅大量電影制作團隊開始從大銀幕轉戰(zhàn)小熒屏,行業(yè)扛鼎人物向網劇聚攏,還有不少原本追劇只認Netflx、HBO的美劇迷,也開始為國產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點贊。然而在網絡視聽節(jié)目迅猛發(fā)展的同時,依舊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等問題。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網絡視聽節(jié)目管理處副處長夏斐看來,不少網劇在生產方面還存在一些誤區(qū)。如原創(chuàng)內容較為匱乏,熱衷并依賴于熱門IP的囤積和改編;過度取悅年輕受眾,缺乏價值引領和審美培養(yǎng);對涉案、靈異、玄幻等題材把關能力不足,違規(guī)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網絡低俗化依然存在,創(chuàng)作同質化現(xiàn)象普遍,現(xiàn)實題材和主旋律題材十分缺乏。(摘編自張漫子《網劇的“精劇”時代該是怎樣的存在?》)材料二:2020年8月,《破冰行動》獲得第26屆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獎,成為首部獲得白玉蘭獎的網劇。本屆白玉蘭獎相較于往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首次將網絡首播電視劇納入評獎范圍,10部“最佳中國電視劇”入圍名單中就有4部網絡首播電視劇,分別是《破冰行動》《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鬢邊不是海棠紅》。從上不了臺面的邊緣角色,到走上舞臺中心并一舉奪魁,2020年是網劇發(fā)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網劇正在成為推動電視劇發(fā)展最大增量,意義重大。這意味著網劇的創(chuàng)作實力被充分肯定,必將進一步釋放網劇的生產力。自2014年起,網劇邁入自制劇新階段,精品化進程不斷加速,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生產力。但是網劇的身份始終得不到主流認同,網劇被首次納入主流評價體系,且中國電視劇另兩大獎項——飛天獎、金鷹獎,也都已將“網絡首播劇”甚至純網劇納入評獎范圍,這種身份認同對于網劇創(chuàng)作人員是一種巨大的激勵,《破冰行動》出品方代表在頒獎臺上激動落淚,實際上也道出了網劇創(chuàng)作人員內心真實的聲音。文化生產直接作用于精神領域,關乎社會文明進步,是最需要講究創(chuàng)新也是最需要講究公平的,這種接納與肯定恰逢其時,未來必將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進入網劇創(chuàng)作領域。在互聯(lián)網付費會員規(guī)模破億的背景下,網劇的商業(yè)模式帶來的資本優(yōu)勢,必將進一步激發(fā)網劇行業(yè)的創(chuàng)造力和生產力,催生更多網劇精品力作。這意味著在媒體融合時代,“內容為王”永不過時,網劇的“鯰魚效應”將催發(fā)行業(yè)質變。今年,不少白玉蘭獎評委都認為,參評電視劇和網劇差別不大,這其實反映了媒體深度融合的當下,優(yōu)質的內容始終是硬通貨,渠道的變化只是傳播方式的迥異。與其說是此次網劇在白玉蘭獎中勝出,倒不如說是優(yōu)質內容征服大眾?!镀票袆印穼χ餍深愋突纳钊胩剿?,《長安十二時辰》突出的影像質感、極富張力的敘事模式,《慶余年》將獨特的時空格局與喜劇幽默敘事風格融為一爐,都表明近年來網劇在價值引領、文本創(chuàng)新、思想深度等方面孜孜不倦的追求。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電視劇、網劇的界限必將進一步模糊,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階段。未來,電視劇和網劇站在同一起跑線,無論是遙控器、鼠標還是手機屏幕,誰有優(yōu)質內容,誰就擁有主動權、話語權。這意味著網劇在宣傳主陣地的正式登臺亮相,網劇不再偏安于“網絡一隅”,而是與電視劇一起走上廣闊舞臺,在未來將承擔起更多主題宣傳重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一百周年等重要事件節(jié)點上,網劇不能缺席,更不能失聲,而是要大展拳腳,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主動關切國家命運,關照社會現(xiàn)實,加快構建美學體系,攀登文藝高峰,繼續(xù)在網絡空間凝聚共識。事實上,今年獲白玉蘭獎肯定的網劇,大多堅持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體現(xiàn)了和以往不一樣的社會責任與文化擔當。而從今年幾大視頻網站發(fā)布的劇集片單,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明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網劇責任重大,大有可為?。ㄕ幾院椤蹲尵W劇成為推動電視劇發(fā)展最大增量》)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網劇發(fā)展一直有著強勁勢頭,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趨勢,"精耕細作時代"已經到來。B.《白夜追兇》海外發(fā)行權被國際流媒體巨頭Netflix買斷,說明我國網劇制作整體上已達到國際高端水平。C.網劇的商業(yè)模式給網劇帶來資本優(yōu)勢,將助力網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并會催生出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D.除白玉蘭獎外,一些網劇還在飛天獎、金鷹獎等電視劇大獎中獲獎,表現(xiàn)出網劇不凡的實力。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傳統(tǒng)電視劇依靠大咖明星支撐起自己的熱度,在這一點上,網劇難以企及,只能在內容、制作方面尋求突破。B.在國產網劇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連電影制作團隊與堅定的美劇迷也開始對國產網劇投入關注和熱情。C.網劇質量參差不齊,其中不乏精品,但也有粗制濫造的作品,這對相關管理部門的鑒別力和欣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D.網劇與電視劇存在競爭關系,但隨著二者的各自發(fā)展,彼此界限將會逐漸模糊,合作甚至融合必將成為趨勢。3.下列沒有體現(xiàn)材料一中所提及的網劇問題的一項是(3分)()A.漫改真人劇曾有在一年中制作高達30部的記錄,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尸兄》《秦時明月》等,《全職高手》《棋魂》也極具關注度。B.《白夜追兇》成為引發(fā)社會熱議的“爆款”后,優(yōu)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主要平臺密集推出了16部懸疑罪案劇。C.《心理罪》《盜墓筆記》《暗黑者》《探靈檔案》紛紛因遭舉報而下架,理由是“血腥暴力、低級粗俗、封建迷信”等等。D.愛奇藝打造了聚焦偽鈔案件主題的犯罪懸疑片《偽鈔者之末路》,正與邪交織、情與法糾纏的劇情引發(fā)了關于人性的思考。4.請概括材料二中《破冰行動》獲得白玉蘭獎的意義。(4分)如果你是網劇制作者,要制作一部“精劇”參加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評比,以上兩則材料給了你哪些啟發(fā)?(6分)重慶市萬州第二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8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文化自信自強,包含堅定文化自信和推進文化自強兩個方面,是辯證統(tǒng)一的范疇。文化自信涉及對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文化自強則需要通過發(fā)揮文化建設鑄魂、塑形、啟智、潤心、賦能等獨特功能,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實現(xiàn)文化價值固基、文化體系完善,文化動力強盛的目標,一方面,需要我們提振民族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注重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延續(xù)文脈,持續(xù)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樹立文化自覺意識,提升文化自信自強理念,使文化建設成果與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需求相適應,同國家社會建設趨向相協(xié)調。我們要聚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華人文精神,開啟當代中國文化精神的尋根、承續(xù)與拓展旅程,從研究闡發(fā)、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xié)同推進并取得新成果;要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置于世界文明發(fā)展視域中全面審思檢視,從觀念、制度、行為、物質和精神等層面,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價值取向與方法論原則,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造精神,立足中華文化立場,將文化自信自強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事業(yè)的各個方面,譜寫波瀾壯闊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文化長卷。(摘編自蔡勁松《以文化自信自強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文化長卷》,“人民論壇網”2022年12月3日)材料二: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學術高地建設工程以學理上能貫通、學術上集大成為學術目標,通過歷時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進行了全面的學術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脊艑W研究早已證明人類文明起源并非一種模式,中華文明起源具有獨特的路徑。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國特色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從而完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的嘗試,也是與以古希臘羅馬神話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敘事進行平等對話。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涵蓋了人類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現(xiàn)出不同于西方的中華路徑,是獨特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研究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是以神話敘事方式建構的文明起源過程,內容涉及人類文明起源的諸方面,如自然和人類的起源,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起源,民族與國家的起源等,作為獨特的文明起源敘事,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詮釋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價值觀與民族精神,還表現(xiàn)了為中華文明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重要驅動力的趨向于堅守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新的漸進性思維。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譜系的植理,不僅是對人類文明起源進行的系統(tǒng)性建構,也揭示出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內容的演進反映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事實,是當代進行中西文明對話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義的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對自然和人類起源進行了解釋,也追溯了早期社會關系的產生,并對國家的產生和治理規(guī)則進行了建構,最終成為民族自我認同的核心文化符號,成為中華文明精神性、符號化和思維模式的源頭,與西方神話相比毫不遜色。這種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客觀認知將極大地改變過去重視西方神話,忽視乃至輕視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現(xiàn)象,有助于中西文明的平等對話。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學術研究工程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為中華文明史的追溯提供了龐大的、系統(tǒng)性的實證,不僅為過去主要依靠考古和歷史文獻研究形成成果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的材料,而且在神話與考古、歷史文獻的比照研究中幫助當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明誕生的意義和價值。研究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具有重視文化制度創(chuàng)制、強調科學發(fā)明、弘揚創(chuàng)造精神的特色,說明制度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長處,科技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創(chuàng)世神話體現(xiàn)的科技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此前常被忽視,但女媧神話講述的制陶與冶金技術的發(fā)生,燧人氏神話所講述的人工取火技術的發(fā)明,神農氏神話講述的中草藥的發(fā)現(xiàn),黃帝神話講述的交通工具的發(fā)明,嫘祖神話講述的養(yǎng)蠶繅絲技術的出現(xiàn),帝嚳神話講述的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等,無不體現(xiàn)了申華先民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熱愛和對科學真理的追求。這些結論將幫助當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論遮蔽的中華文明的光輝真相。研究還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體現(xiàn)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是當代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資源,因此研究、傳承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有助于建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類命運共體的建構。(摘編自任小文《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從源頭上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文匯報》2022年12月5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化建設要實現(xiàn)價值固基、體系完善、動力強盛的目標,就必須堅持核心價值引領,發(fā)揮文化建設獨特功能,走創(chuàng)新之路。B.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強調科學發(fā)明,體現(xiàn)了中華先民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熱愛和對科學真理的追求,也反映出中華民族科技創(chuàng)新的優(yōu)勢。C.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是民族自我認同的核心文化符號,也是中華文明精神性、符號化和思維模式的源頭,因而具有文明奠基意義。D.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僅要堅持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價值取向與方法論原則,而且要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造精神。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文明中心論重視西方神話,忽視中華神話,因而遮蔽了人類文明的真相。B.在堅守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新的漸進性思維為中華文明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重要驅動力。C.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傳承和發(fā)展的關系,不過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D.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內容的演進既有中華路徑,也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持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張載“橫渠四句”:“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盉.錢鍾書《談藝錄》:“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盋.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序》:“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盌.王蒙《傳統(tǒng)文化與價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密切相聯(lián),在繼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創(chuàng)新,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精華?!?.“天人合一”出自《莊子》中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它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遵循,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分析。5.如何協(xié)同推進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非文學類文本閱讀重慶市2024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神話是文學的源頭,是文學產生的母胎。西方文學的神話背景突出,希臘神話與《圣經》中的神話更是西方文學創(chuàng)作重要的源泉與母題。“重述神話”是西方文學一種自覺而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tǒng)。中國上古時代也產生了許多神話傳說故事,但在文獻古籍中記載不多,資料零散,不像古希臘神話那樣被完整系統(tǒng)地保留下來,除了《山海經》等記載神話比較集中以外,其它則散見于古籍中。流傳比較廣泛的神話有“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盤古開天辟地”、“始祖神話”中的“女媧補天”、“洪水神話”中的“大禹治水”、“發(fā)明創(chuàng)造神話”中的“后羿射日”等。漢魏六朝的神怪小說、唐人傳奇、宋元話本、《西游記》等明清小說,都或多或少受到中國神話的影響?,F(xiàn)實主義杰作《紅樓夢》也有濃厚的神話傳統(tǒng)底蘊,賈寶玉、林黛玉的劫運歷程與創(chuàng)世神話的原始、歷劫、回歸的結構非常相似。另外中國的詩歌與神話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如屈原的賦,李白、李賀、李商隱等的詩歌許多都有神話元素。但是,以上只是說中國文學受到中國神話的影響,一直以來中國都缺乏嚴格意義上的“重述神話”之作。這種情況到了20世紀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20世紀上半葉,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了《故事新編》,其中的《補天》《奔月》《理水》是三篇比較成熟的“重述神話”之作。魯迅說他的《故事新編》是“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之作”,“敘事有時也有一點舊書上的根據,有時卻不過信口開河?!边@里所謂“點染”和“信口開河”也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重寫”。魯迅對《奔月》的“重寫”就具有與原神話不同質的“現(xiàn)代體驗”?!侗荚隆啡〔挠谥袊瞎派裨捴小棒嗌涫铡薄版隙鸨荚隆钡墓适拢斞赋榭樟斯糯浼幕星f嚴、瑰麗、神圣的意味,具備高度主觀化的自我表現(xiàn)意味。在典籍中,這位射九日、斗文豹、屠長蛇、氣吞山河、頂天立地的羿已逐漸成為英雄人物的活標本。然而,魯迅只擷取了它的基本故事骨架,借這個以英雄為主人公的故事載體進行“點染”“信口開河”與“解構”。于是,這位傳奇式英雄在魯迅筆下遇到一個個人生的困境———日復一日地捕不到獵物,遇到刁鉆潑辣的老婆子的糾纏,學生冷箭的暗算,愛妻嫦娥的背棄離去。神話中的英雄在魯迅“信口開河”的“點染”中被消解與顛覆,褪去了英雄的油彩衣服,具備了常人的煩惱與痛苦。羿的這種落寞凄涼、孤獨嚦徨的生存狀況無疑是具備相同心境的魯迅自身的寫照,羿“舉起了投槍”卻不見長蛇、不見封豕、躑躅輾轉的生存狀態(tài)無疑就是魯迅陷入“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的“無物之陣”中的生存狀態(tài),羿的痛苦其實就是魯迅精神苦悶的外化。魯迅正是由對神話故事的外殼進行點染,而重寫出一個迥然不同的新故事來。(摘編自古大勇《魯迅、蘇童與世界文學中的“重述神話”傳統(tǒng)》)材料二:“新神話”以傳統(tǒng)神話故事為敘述基礎,超越了對超能力的崇拜,已經與宗教完全割裂。新神話動畫就是以這種現(xiàn)代的神話理念進行創(chuàng)作的動畫作品。新神話動畫生存的當代社會,已經基本完成了啟蒙和現(xiàn)代化的改造。神話這一題材的發(fā)展與延續(xù),首先必須直面的尖銳問題就是如何去重建“棄神”后引發(fā)的權威消解和因此帶來的文化真空與意義的缺失?!缎¢T神》以中國道教傳統(tǒng)和民俗文化中最接地氣的保護神──門神作為主角設定,而劇情發(fā)展的主要誘因,就是動畫中所映射的真實世界“棄神”的現(xiàn)代世界。這樣的世界,神性消失,也無人再將神作為崇拜的對象,張貼門神保護平安也成為了一種過氣的舊俗,已經無人遵守;天上的門神也淪落至只有打掃清潔的工作可做,還面臨著隨時失業(yè)的危險。《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的孫悟空一開場,就同《小門神》中的神荼和郁壘一樣,處于消極的,人生低谷。故事中的神話主角,就像今天在世俗社會中已經幾乎消失的神話英雄一樣,沒落、低沉,完全失去了英雄的光環(huán),落入了世俗的塵埃。但是在這些電影的結局中,一開始被拋棄的神又都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榮光,新的信仰秩序被建立,神性也得以重建。經歷了長期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世俗社會,物質世界已經極盡繁榮,但精神世界崩塌后,人心秩序的維系愈發(fā)困難,這是現(xiàn)代社會無法connect的問題所在,也是新的神話題材動畫內容講述的現(xiàn)實基礎。藏于神話背后的歷史傳統(tǒng)作為文化深處的基因符號,雖然在現(xiàn)實中已經逐漸被公眾淡漠,但依然有人對此堅守。新的神話題材動畫結局中陷入低谷的“神”都開始重新站起,開始重新確立起自己的價值,而那些被打破的基因符號,也被一點點地重新拼貼。重建后的神話形象已經擺脫了舊神話的窠臼,而成為了動畫中被人重新崇拜的英雄。神話的重新建構符合社會需要,而動畫敘事的.置便是現(xiàn)實的映射。《小門神》中的門神重新受到歡迎和張貼,煙花、爆竹的燃放對年的驅逐,也象征著中國動畫電影的敘事中,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意義回歸的一種期待。(摘編自趙洋《神性重建與傳統(tǒng)回歸:當下神話題材類國產動畫的敘事策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中國,雖然神話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在二十世紀以前“重述神話”是不自覺、不成熟的,沒有成為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傳統(tǒng)。B.魯迅將神話故事重寫成具有復雜生動的人物形象的小說,表現(xiàn)出魯迅的現(xiàn)代生命體驗,這是神話“重述”后產生的新的文學特質。C.在新神話動畫中,現(xiàn)代世界是“棄神”的世界,神不再處于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位置,失去了神的光環(huán),與世俗里的人接近。D.電影可以折射社會真實,面對現(xiàn)代世俗社會出現(xiàn)的精神危機,國產動畫電影通過讓低谷中的“神”恢復神圣的地位來解決這一問題。2.根據材料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指出羿在以往典籍中確定的英雄形象,與魯迅重新塑造的羿的形象形成了對比。B.材料一引用魯迅“隨意點染”“信口開河”的話語,是為了說明他的創(chuàng)作旨在反叛傳統(tǒng)。C.材料二借電影中神話人物沒落的例子來說明“神”在理性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不適應性。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體現(xiàn)出了中國神話是中國文藝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富有極強的生命力。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魯迅《破惡聲論》:“夫神話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則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異,淑詭可觀,雖信之失當,而嘲之則大惑也?!盉.在動畫電影《年獸大作戰(zhàn)》中,托塔天王被迫退休,大量的神仙無事可做,而神話中駭人的年獸只不過是一個嚇唬并娛樂“人”的公司職員。C.神話學家斯特倫斯基曾說:“我們不應把神話當作某種古已有之的實存之物,應將神話視作一種‘繁榮昌盛的工業(yè)’,不斷推陳出新?!盌.在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結尾,消極潦倒的孫悟空沖破封印,熔巖為甲,化焰為篷,恢復法力,找回自我,重新成為了英雄。4.請你以一個中國傳統(tǒng)神話故事為基礎,進行“重述神話”的創(chuàng)作,寫一個120字以內的故事梗概。(4分)5.魯迅的小說《奔月》和中國新神話動畫對神話的重寫有何異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1.D新神話動畫通過讓“神”重新確立自己的價值,呼喚傳統(tǒng)回歸來斛決現(xiàn)代精神危機問題,而非讓“神”“恢復神圣的地位”。2.B魯迅“隨意點染”“信口開河”旨在表現(xiàn)自我的生存狀態(tài)與精神困境。3.AA項意思是先民以神話解釋奇異現(xiàn)象的原始思維有其合埋之處,與材料二的觀點無關。4.評分標準:選準神話;解構神話;具有現(xiàn)實意義;情節(jié)完整,語言流暢。(每點1分)5.同:①都解構了神話;②都反映了現(xiàn)實。異:①魯迅通過重塑神話人物形象米表達自我困境;②新神話動畫通過重建神的價值來呼喚傳統(tǒng)文化和意義回歸。(“同”與“異”各3分,答出一點1分,兩點3分)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8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幾千年來,中國古代文藝觀念孕育、鞏固、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眾多標識性的古代文藝觀念,為傳統(tǒng)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動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久遠傳承。中國古代早期的文藝觀念,比較注重文藝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標,而非文辭藝術本身?!墩撜Z·陽貨篇》記載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迸d、觀、群、怨既有結構邏輯,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有機整體。以“興”引譬連類,發(fā)出對社會現(xiàn)實的觀與感;以“觀”認識社會風俗的盛與衰,量度國家政治的興與敗;以“群”實現(xiàn)互更交流,形成命運共同體,推動社會共同進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會和諧。這一文藝觀念滋養(yǎng)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政治意志和匡世決心,讓中華民族一次次在磨難坎坷中化危為機。唐宋以來盛行的“文以載道”觀念,則進一步彰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世致用”的思想內核。無論是韓愈提出的“文以明道”,還是周敦頤提出的“文以載道”,最初都是為了矯正“文勝于質”的文藝弊病,擺脫文人對技巧、文辭、修飾的偏執(zhí)迷戀,重新恢復文藝內容的重要價值。宋代以后,“文以載道”觀念成為普遍的文化共識和社會規(guī)范,要求創(chuàng)作者秉持正確的價值觀、使命感和深弘氣度,在踐履社會責任、賡續(xù)文化傳統(tǒng)中從事文化創(chuàng)造,用文學藝術的有形表達反映廣泛的生活現(xiàn)實,傳遞社會的主流價值思想,引導、帶動、升華人們的精神世界??梢哉f,“文以載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業(yè)、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中體現(xiàn)出一種基礎、廣泛、深厚的文化自信。中國古代文藝觀念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具有強大的包容性與生命力,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認識理解古代文藝觀念的重要貢獻,有助于全面揭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歷程與發(fā)展機制,更好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摘編自蔡美云、張含《古代文藝觀念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項獻》)材料二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許多學者強調中國古代文學的文化研究,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那些產生于西方創(chuàng)作實踐之上的文藝理論并不適合解釋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用西方的價值尺度來衡量中國古代文學成就高低的做法,既不能真正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真實面貌,也難以評估中國文學的真正價值。因此,必須找到一種既符合現(xiàn)代文學觀念,又能涵蓋與解釋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象的研究方式。事實上,中西方的文藝觀念在基本理念上存在著一定共性。比如說文學應該是審美的,應該是作者的精妙構思與出眾才華的體現(xiàn),應該是用語言去進行形象與意象的創(chuàng)造等。但是中國古代對文學構思與文采的重視,并不是在任何朝代與任何作家、批評家那里都能被無保留地認可的。比如,漢代以前人們比較重視文學的政教意義,而中唐以后古文運動的興起就是以批判駢體文為前提,反對只講究形式美,更強調文學作品的政教功用,對其文學特征則有所忽視,從而減弱了文章的審美色彩。中國古代文學是一個可以確定中心,但又邊界相當模糊的領域。它就像一棵樹,人們能夠看清其樹干與枝葉,卻并不能輕易弄清其根須究竟伸向何處。根須不是整個樹,但沒有根須,卻永遠不可能長成真正的樹。因此,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既要緊緊抓住其審美的基本特征,從而總結出適合于世界的共同的文學經驗與文學理論;同時又要深入探討各家思想學派對文學的不同看法與復雜影響,像儒家的詩教觀念、道家的解脫理論、禪宗的妙悟境界等,都是中國所獨有并且曾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觀念。回歸中國本體與建立中國話語,既需要照顧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獨特性,又需要廣闊的世界視野,需要現(xiàn)代學者以更為弘通的視野與嚴密的思維能力去進行重新選擇、深入研究與公允評判。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在面對各自的傳統(tǒng)文藝觀念及其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文學現(xiàn)象時,都必須要作出自己的選擇,以尋找出文學據以成立的核心觀念與發(fā)展推進的主要線索。(摘編自左東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中心與邊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文以載道”的觀念,主張關注生活現(xiàn)實,強調傳遞主流價值思想。B.中西方文藝觀念的價值尺度存在較大差異,但兩者基本理念是一致的。C.相關的文化研究表明,影響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復雜。D.從文化人手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有助于我們評估中國文學的真正價值。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文運動對駢體文的抵制和批判,影響了當時社會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要求。B.從文藝觀念及其創(chuàng)作實踐來看,中國古代對作品政教功用的認同最為普遍。C.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不同的思想學派對中國文學的看法和影響完全不一樣。D.面對各自的傳統(tǒng)文藝觀念及以此為基礎的文學現(xiàn)象時,中西認識的沖突會加劇。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中國古代“文治”觀念的一項是()(3分)A.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B.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世用,一章無補。(王充)C.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蕭繹)D.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4.請結合材料一,寫出你對“文以載道”觀念的理解與認識。(4分)5.請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概括當下研究中國古代文藝觀念的價值。(4分)1,B(B.“但兩者基本理念是一致的”錯誤。由原文“事實上,中西方的文藝觀念在基本理念上存在著一定共性。比如說文學應該是審美的,應該是作者的精妙構思與出眾才華的體現(xiàn),應該是用語言去進行形象與意象的創(chuàng)造等”可知,存在共性不代表“是一致的”。)2.A(B.“從文藝觀念及其創(chuàng)作實踐來看”錯誤,從材料一二來看,主要講的是“文藝觀念”,而沒有提到創(chuàng)作實踐。C.“不同的思想學派對中國文學的看法和影響完全不一樣”錯誤。材料二說的是“各家思想學派對文學的不同看法與復雜影響,像儒家的詩教觀念、道家的解脫理論、禪宗的妙悟境界等,都是中國所獨有并且曾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觀念”,只說有不同看法和復雜影響,并不是“看法和影響完全不一樣”。D.“中西認識的沖突會加劇”錯誤,于文無據。由原文“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在面對各自的傳統(tǒng)文藝觀念及其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文學現(xiàn)象時,都必須要作出自己的選擇,以尋找出文學據以成立的核心觀念與發(fā)展推進的主要線索”可知,并未提到“認識的沖突會加劇”。故選A。)3.C(A.意為:《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用《詩經》來教化百姓,符合文治觀念。B.意為:對社會有用的,創(chuàng)作百篇也沒有害處;對社會無用的,寫一章也沒有好處。這是“文以載道”的觀念,符合文治。C.意為:寫作詩詞、風俗歌謠,抒發(fā)流淚哭泣的悲哀情思的,才叫做有文采。這句主要講求抒情和文采,不符合文治。D.意為:文章應該為時政、時事而寫,詩歌應該為表現(xiàn)事實、實物而寫。這是“文以載道”的觀念,符合文治。故選C。)4.①“文以載道”的意思是文章是用來說明道理的,強調了文藝內容的重要價值;②“文以載道”觀念逐漸成為社會普遍的文化共識和社會規(guī)范,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③“文以載道”觀念主張關注生活現(xiàn)實,強調傳遞主流價值思想;④“文以載道”觀念有利于創(chuàng)作者踐履社會責任、賡續(xù)文化傳統(tǒng)。(4分,一點1分)5.①有助于傳播積極主流的價值觀念、加強社會責任教育;②有助于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③有助于回歸中國本體和建立中國話語,塑造文化自信。(4分)重慶市七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人品與文品的關系是美學家爭辯最激烈的問題,我們在這里只能說一個梗概。從一方面說,人品與文品似無必然的關系。魏文帝早已說過:“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雹賱③脑凇段男牡颀垺こ唐鳌菲镆豢跉饩蛿盗艘欢畟€沒有品行的文人,齊梁以后有許多更顯著的例子,像馮延巳、嚴嵩、阮大鋮之流還不在內。在克羅齊派美學家看,這也并不足為奇。藝術的活動出于直覺,道德的活動出于意志;一為超實用的,一為實用的,二者實不相謀。因此,一個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也不能妨害他在藝術上的成就,批評家也不應從他的生平事跡推論他的藝術的人格。但是從另一方面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思想情感為文藝的淵源,性情品格又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純則文藝華實相稱,性情品格深厚則思想情感亦自真純?!叭收咧造\如?!雹谇闹邑懝⒔?,陶潛的沖虛高遠,李白的徜徉自恣,杜甫的每飯不忘君國,都表現(xiàn)在他們的作品里面。他們之所以偉大,就因為他們的每一篇作品都不僅為某一時會即景生情偶然興到的成就,而是整個人格的表現(xiàn)。不了解他們的人格,就絕不能徹底了解他們的文藝。從這個觀點看,培養(yǎng)文品在基礎上下功夫就必須培養(yǎng)人品,這是中國先儒的一致主張,“文以載道”說也就是從這個看法出來的。人是有機體,直覺與意志,藝術的活動與道德的活動恐怕都不能像克羅齊分得那樣清楚。古今盡管有人品很卑鄙而文藝卻很優(yōu)越的,究竟是占少數,我們可以用心理學上的“雙重人格”去解釋。在甲重人格(日常的)中一個人盡管不矜細行,在乙重人格(文藝的)中他卻謹嚴真誠。這種雙重人格究竟是一種變態(tài),如論常例,文品表現(xiàn)人品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一個人如果想在文藝上有真正偉大的成就,他必須有道德的修養(yǎng)。我們并非鼓勵他去做狹隘的古板的道學家,我們也并不主張一切文學家在品格上都走一條路。文品需要努力創(chuàng)造,各有獨到,人品亦如此,一個文學家必須有真摯的性情和高遠的胸襟,但是每個人的性情中可以特有一種天地,每個人的胸襟中可以特有一副丘壑,不必強同而且也絕不能強同。(摘編自朱光潛《文藝青年的自我修養(yǎng)》)【注釋】①出自魏文帝曹丕《與吳質書》,意思是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節(jié)。②出自唐代韓愈《答李翊書》,意思是有仁義道德的人言語談吐是美好和善的。材料二:千百年來,對于作品與作家德行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的探討從未斷過。有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調趣味與寫作者的品行性格是一致的,性情褊急則為文局促,為人沖淡則下筆悠遠;但也有人認為作品與寫作者的品行性格并無關聯(lián),寫作者筆下的高雅并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反之亦然。金代的元好問就曾在《論詩絕句》里寫道“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文人”。人品有優(yōu)劣,作品有高下。不管作品能不能體現(xiàn)人品,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品行,勢必決定他的思想和境界,進而決定作品的高下。那么一部作品如何才算“高”呢?有很多不同的標準,比如藝術標準、美學標準、思想標準、社會標準、歷史標準等。單從藝術層面來講,作品的高下與寫作者本身的人品并無必然聯(lián)系。就像秦檜是賣國賊,人品低劣卻擅長書法,寫出來的字工整劃一,“頗有可觀”;胡蘭成是汪偽政權的大漢奸,臭名昭著,寫出來的文章卻文風繁復細密,文字明艷照人。他們的作品盡管達到了藝術標準,但是卻沒有達到更高層面的思想標準、社會標準、歷史標準。文學作品是有文心的,文心就是文學工作者的品性與價值觀。一個人道德品行的高低,決定了其文學生涯的長度和文學作品的生命力。換言之,要想讓自己的作品能在時間的淘洗中留存下來,寫作者自身的精神內涵和賦予作品的更高品位十分重要。只有兼具藝術、思想諸般要求的好作品,方可流傳深遠。要守住文心,文學工作者必須有責任意識與職業(yè)操守。很多文學工作者都是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創(chuàng)作,不是專職作家,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降低對思想境界、修養(yǎng)品行的追求。做事德為先,為文先為人。作為一名有擔當的文學工作者,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思想的侵蝕。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符合時代審美的作品,從源頭上遏制媚俗文化的流行。否則作品再多,也不過是徒增糟粕。想要守住作品的品位和風骨,文學工作者還要有匠人之心。從某種意義來說,文學工作者也是匠人,作品就是他們制造的產品。精心打磨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是身為一個文字匠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使命。往淺了說,文學工作者制造的這個產品要讓讀者能夠讀得下去,且愿意花時間去讀;往深了說,這個作品要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讓他們有所感悟、有所啟發(fā)。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故事、每個時代的精神。文學工作者必須沉下去,弘揚經典,打造經典,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講好屬于這個時代的中國故事,完成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務。(摘編自潘玉毅《守住匠心守住文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曹丕、劉勰和克羅齊派美學家認為人品與文品沒有必然的關系,不能從藝術家的道德成就推論他的藝術成就。B.朱光潛認為文藝的淵源是人的思想情感,而人的思想情感又被其性情品格限制,因此主張要培養(yǎng)文品,基礎是培養(yǎng)人品。C.潘玉毅認為評價藝術作品的標準有很多,如果單從藝術標準進行評論,作品的高下與寫作者本身的人品并無必然聯(lián)系。D.業(yè)余文學工作者不能降低對思想境界、修養(yǎng)品行的追求,專職的文學工作者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有責任意識與職業(yè)操守。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千百年來人們對于文品與人品的關系爭論不斷,關鍵是因為有些人只看到了現(xiàn)象。B.秦檜書法藝術水準雖高,卻因惡名而隱去了功績,是因為藝術的生命力受其道德的影響。C.《紅樓夢》受人推崇,獲得長盛不衰的藝術生命,與作者的境界修養(yǎng)密切相關。D.新時代的文學要堅持“為人民而藝術”的原則,守住文心,更要守住匠人之心。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清·李漁B.必須在群眾中間喚起藝術家,并使他們得到發(fā)展。——列寧C.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濉ど虻聺揇.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濉む嵺?.“5.兩則材料都談到了文品和人品相背離的現(xiàn)象,但二者分析問題的角度并不相同。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1.A(曹丕和劉勰是在列舉人品與文品背離的現(xiàn)象,并未確切認為人品與文品沒有必然的關系;克羅齊派美學家解釋了這種現(xiàn)象的內在原因,也沒有確切地認為人品與文品沒有必然的關系。)2.D(主次顛倒。守住文心要重于守住匠心。)3.B(列寧的觀點是主張藝術家的人民性。這與材料一認為的人品與文品存在密切關系無關。)4.①材料中的文藝修養(yǎng)、“匠心”,即指“文”,文采;材料中作者的道德修養(yǎng)、“文心”,即指“質”,質樸。只有兼具藝術、思想諸般要求的好作品,方可流傳深遠,也就是“文質彬彬,然后君子”。②作為自我修養(yǎng)的指南,當代文藝青年要寫出文質兼美的作品,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性情品格,守住文心,守住作品的品位和風骨;其次要提高自己的文藝修養(yǎng),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以引起讀者的共鳴,并有所感悟,有所啟發(fā)。評分參考: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5.①材料一從“雙重人格”的角度分析文品和人品相背離的現(xiàn)象,認為這是少數現(xiàn)象,不是常例。②材料二從評判作品標準的角度分析文品和人品相背離的現(xiàn)象,認為這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評判的結果。評分參考: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重慶市沙坪壩區(qū)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入學調研卷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隨著《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的成功“出?!?,國產網劇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再創(chuàng)新高,逐漸步入“精耕細作時代”。如何攀登網劇新高峰,成為業(yè)內探討的議題。網劇多樣靈活的類型,豐富多元的題材,擴展了網絡文藝市場的空間。近幾年來,國產網劇生產數量有起伏,但類型題材得到拓寬,精品網劇的比例顯著提升,減量提質效果初顯。導演、制片人韓三平說,網劇在敘事和塑造人物等方面的表現(xiàn)力比電影豐富,手段更靈活。同時,針對精品創(chuàng)作的政策扶持更為優(yōu)質網劇的誕生加碼。從“野蠻生長”到如今的精品化階段,網劇在品質和制作水平上較往年有了質的飛躍,并在2017年底迎來首度“出?!薄?yōu)酷自制劇《白夜追兇》的海外發(fā)行權被國際流媒體巨頭Netflix買斷,這意味著國產精品網劇將有望進入全球19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觀眾的視野。繼《白夜追兇》之后,愛奇藝的《無證之罪》再創(chuàng)內地網劇新標桿,騰訊的《使徒行者2》則開啟了“新港劇”的發(fā)展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備受好評的精品網劇,主要依靠引人入勝的故事、大片質感的畫面與視聽放果贏得觀眾,鮮有“流量明星”。這與傳統(tǒng)電視劇“不用大咖不敢賣”的路數大相徑庭。與此同時,其劇情結構、畫面張力和電影質感等方面的表現(xiàn)令網劇逐漸擺脫粗制濫造的刻板印象。不僅大量電影制作團隊開始從大銀幕轉戰(zhàn)小熒屏,行業(yè)扛鼎人物向網劇聚攏,還有不少原本追劇只認Netflx、HBO的美劇迷,也開始為國產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點贊。然而在網絡視聽節(jié)目迅猛發(fā)展的同時,依舊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等問題。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網絡視聽節(jié)目管理處副處長夏斐看來,不少網劇在生產方面還存在一些誤區(qū)。如原創(chuàng)內容較為匱乏,熱衷并依賴于熱門IP的囤積和改編;過度取悅年輕受眾,缺乏價值引領和審美培養(yǎng);對涉案、靈異、玄幻等題材把關能力不足,違規(guī)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網絡低俗化依然存在,創(chuàng)作同質化現(xiàn)象普遍,現(xiàn)實題材和主旋律題材十分缺乏。(摘編自張漫子《網劇的“精劇”時代該是怎樣的存在?》)材料二:2020年8月,《破冰行動》獲得第26屆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獎,成為首部獲得白玉蘭獎的網劇。本屆白玉蘭獎相較于往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首次將網絡首播電視劇納入評獎范圍,10部“最佳中國電視劇”入圍名單中就有4部網絡首播電視劇,分別是《破冰行動》《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鬢邊不是海棠紅》。從上不了臺面的邊緣角色,到走上舞臺中心并一舉奪魁,2020年是網劇發(fā)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網劇正在成為推動電視劇發(fā)展最大增量,意義重大。這意味著網劇的創(chuàng)作實力被充分肯定,必將進一步釋放網劇的生產力。自2014年起,網劇邁入自制劇新階段,精品化進程不斷加速,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生產力。但是網劇的身份始終得不到主流認同,網劇被首次納入主流評價體系,且中國電視劇另兩大獎項——飛天獎、金鷹獎,也都已將“網絡首播劇”甚至純網劇納入評獎范圍,這種身份認同對于網劇創(chuàng)作人員是一種巨大的激勵,《破冰行動》出品方代表在頒獎臺上激動落淚,實際上也道出了網劇創(chuàng)作人員內心真實的聲音。文化生產直接作用于精神領域,關乎社會文明進步,是最需要講究創(chuàng)新也是最需要講究公平的,這種接納與肯定恰逢其時,未來必將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進入網劇創(chuàng)作領域。在互聯(lián)網付費會員規(guī)模破億的背景下,網劇的商業(yè)模式帶來的資本優(yōu)勢,必將進一步激發(fā)網劇行業(yè)的創(chuàng)造力和生產力,催生更多網劇精品力作。這意味著在媒體融合時代,“內容為王”永不過時,網劇的“鯰魚效應”將催發(fā)行業(yè)質變。今年,不少白玉蘭獎評委都認為,參評電視劇和網劇差別不大,這其實反映了媒體深度融合的當下,優(yōu)質的內容始終是硬通貨,渠道的變化只是傳播方式的迥異。與其說是此次網劇在白玉蘭獎中勝出,倒不如說是優(yōu)質內容征服大眾?!镀票袆印穼χ餍深愋突纳钊胩剿?,《長安十二時辰》突出的影像質感、極富張力的敘事模式,《慶余年》將獨特的時空格局與喜劇幽默敘事風格融為一爐,都表明近年來網劇在價值引領、文本創(chuàng)新、思想深度等方面孜孜不倦的追求。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電視劇、網劇的界限必將進一步模糊,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階段。未來,電視劇和網劇站在同一起跑線,無論是遙控器、鼠標還是手機屏幕,誰有優(yōu)質內容,誰就擁有主動權、話語權。這意味著網劇在宣傳主陣地的正式登臺亮相,網劇不再偏安于“網絡一隅”,而是與電視劇一起走上廣闊舞臺,在未來將承擔起更多主題宣傳重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一百周年等重要事件節(jié)點上,網劇不能缺席,更不能失聲,而是要大展拳腳,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主動關切國家命運,關照社會現(xiàn)實,加快構建美學體系,攀登文藝高峰,繼續(xù)在網絡空間凝聚共識。事實上,今年獲白玉蘭獎肯定的網劇,大多堅持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體現(xiàn)了和以往不一樣的社會責任與文化擔當。而從今年幾大視頻網站發(fā)布的劇集片單,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明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網劇責任重大,大有可為!(摘編自胡祥《讓網劇成為推動電視劇發(fā)展最大增量》)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網劇發(fā)展一直有著強勁勢頭,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趨勢,"精耕細作時代"已經到來。B.《白夜追兇》海外發(fā)行權被國際流媒體巨頭Netflix買斷,說明我國網劇制作整體上已達到國際高端水平。C.網劇的商業(yè)模式給網劇帶來資本優(yōu)勢,將助力網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并會催生出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D.除白玉蘭獎外,一些網劇還在飛天獎、金鷹獎等電視劇大獎中獲獎,表現(xiàn)出網劇不凡的實力。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傳統(tǒng)電視劇依靠大咖明星支撐起自己的熱度,在這一點上,網劇難以企及,只能在內容、制作方面尋求突破。B.在國產網劇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連電影制作團隊與堅定的美劇迷也開始對國產網劇投入關注和熱情。C.網劇質量參差不齊,其中不乏精品,但也有粗制濫造的作品,這對相關管理部門的鑒別力和欣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D.網劇與電視劇存在競爭關系,但隨著二者的各自發(fā)展,彼此界限將會逐漸模糊,合作甚至融合必將成為趨勢。3.下列沒有體現(xiàn)材料一中所提及的網劇問題的一項是(3分)()A.漫改真人劇曾有在一年中制作高達30部的記錄,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尸兄》《秦時明月》等,《全職高手》《棋魂》也極具關注度。B.《白夜追兇》成為引發(fā)社會熱議的“爆款”后,優(yōu)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主要平臺密集推出了16部懸疑罪案劇。C.《心理罪》《盜墓筆記》《暗黑者》《探靈檔案》紛紛因遭舉報而下架,理由是“血腥暴力、低級粗俗、封建迷信”等等。D.愛奇藝打造了聚焦偽鈔案件主題的犯罪懸疑片《偽鈔者之末路》,正與邪交織、情與法糾纏的劇情引發(fā)了關于人性的思考。4.請概括材料二中《破冰行動》獲得白玉蘭獎的意義。(4分)如果你是網劇制作者,要制作一部“精劇”參加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評比,以上兩則材料給了你哪些啟發(fā)?(6分)【答案】1.C2.A3.D4.①網劇身份得到主流認同(網劇創(chuàng)作實力被充分肯定);②將激發(fā)網劇行業(yè)的發(fā)展;③體現(xiàn)了影視作品(影視劇作)優(yōu)質內容的重要性;④網劇將承擔更多主題宣傳重任。5.①拓寬類型題材選擇范圍;②盡量使用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內容;③注重提升品質(在劇情結構、畫面張力、電景質感方多卜功夫);④更加著眼現(xiàn)實題材、主旋律題材?!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趨勢”說法錯誤,材料一中說“近幾年來,國產網劇生產數量有起伏”;B.“我國網劇制作整體上已達到國際高端水平”說法夸大事實,“出?!蹦苷f明“國產網劇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再創(chuàng)新高”。但“國際高端水平”文中沒有表示?!叭绾闻首u網劇新高峰”意味著網劇還有繼續(xù)發(fā)展提升的空間;D.材料二中僅僅提到“中國電視劇另兩大獎項——飛天獎、金鷹獎,也都已將‘網絡首播劇’甚至純網劇納入評獎范圍”,文中信息無法確定獲獎。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網劇難以企及”于文無據,“只能”為無中生有,文中只說“網劇在品質和制作水平上較往年有了質的飛躍”,沒有對網劇和傳統(tǒng)劇在“依靠大咖明星支撐起自己的熱度”方面進行比較。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以及根據文本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A.體現(xiàn)原創(chuàng)內容匱乏,熱衷改編現(xiàn)象;B.體現(xiàn)的是創(chuàng)作同質化現(xiàn)象;C.體現(xiàn)網絡低俗化現(xiàn)象;D.《偽鈔者之末路》是一部立足于社會現(xiàn)實熱點,并以主旋律基調內容傳遞社會經濟安全普法教育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二段“這意味著網劇的創(chuàng)作實力被充分肯定”可知網劇身份得到主流認同(網劇創(chuàng)作實力被充分肯定);由材料二第二段“必將進一步釋放網劇的生產力”可知將激發(fā)網劇行業(yè)的發(fā)展;由材料二第三段“這意味著在媒體融合時代,‘內容為王’永不過時,網劇的‘鯰魚效應’將催發(fā)行業(yè)質變”可知體現(xiàn)了影視作品(影視劇作)優(yōu)質內容的重要性;由材料二第四段“這意味著網劇在宣傳主陣地的正式登臺亮相,網劇不再偏安于‘網絡一隅’,而是與電視劇一起走上廣闊舞臺,在未來將承擔起更多主題宣傳重任”可知網劇將承擔更多主題宣傳重任。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一段“網劇多樣靈活的類型,豐富多元的題材,擴展了網絡文藝市場的空間”可知應拓寬類型題材選擇范圍;材料一最后一段“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網絡視聽節(jié)目管理處副處長夏斐看來,不少網劇在生產方面還存在一些誤區(qū)。如原創(chuàng)內容較為匱乏,熱衷并依賴于熱門IP的囤積和改編;過度取悅年輕受眾,缺乏價值引領和審美培養(yǎng);對涉案、靈異、玄幻等題材把關能力不足,違規(guī)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網絡低俗化依然存在,創(chuàng)作同質化現(xiàn)象普遍,現(xiàn)實題材和主旋律題材十分缺乏”指出了不少網劇存在的問題。如原創(chuàng)內容較為匱乏,啟示是:盡量使用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內容;如對題材把關不足,低俗化現(xiàn)象依然存在,啟示是:注重提升品質(在劇情結構、畫面張力、電景質感方多卜功夫);如“現(xiàn)實題材和主旋律題材十分缺乏”,啟示是:更加著眼現(xiàn)實題材、主旋律題材。重慶市萬州第二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8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文化自信自強,包含堅定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