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白蓮教襄陽教團地理分布與空間結(jié)構分析
清代嘉慶、川、陜、白蓮派起義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許多科學家在不同的角度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迄今為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起義的原因、性質(zhì)、宗教派別、領導人、隊伍組成、發(fā)展過程、戰(zhàn)爭策略和影響等方面。關于起義的原因的討論主要集中在階級沖突、川楚、陜西和老林地區(qū)的移民環(huán)境、官員腐敗、經(jīng)濟貧困、宗教因素等方面。對于白蓮教活動的孕育、壯大與發(fā)展的具體地點、傳播與空間擴散的過程,以及教眾的居住地點,則多語焉不詳,仍有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間。此次起義最初爆發(fā)的地點,主要集中在鄂西南之東湖、宜都、枝江、當陽、遠安、長陽、來鳳、宣恩諸縣(可稱為荊宜施地區(qū))與鄂西北之襄陽、棗陽、宜城、谷城、光化、均州、鄖縣、房縣、??怠⒅裆?、竹溪諸縣(可稱為襄鄖地區(qū)),漢陽府孝感縣及武昌府蒲圻縣的起義則可視為襄鄖地區(qū)的外延。關于荊宜施地區(qū)白蓮教起義之孕育與發(fā)展,美國學者CecilyMiriamMcCaffrey已作了較深入的研究3,暫不再論;至于襄鄖地區(qū)白蓮教活動的地理分布及其教團的空間結(jié)構,則尚未見有詳細考察。因此,本文即試圖以襄鄖地區(qū)為中心,通過對清乾嘉之際白蓮教“襄陽教團”之地理分布與空間結(jié)構的考述與分析4,就社會動亂發(fā)生的歷史地理背景、動亂組織的空間結(jié)構等問題作一些初步分析。一、湖北及全國民間秘密宗教活動的發(fā)展湖北襄陽、鄖陽(今十堰市)地區(qū)民間秘密宗教的活動及起事至少可追溯至元明之際。元末,紅巾軍在這一帶進行活動,“流逋作亂,元祚終,竟不能制”5。明初,鄧愈率兵剿平之后,對荊襄山區(qū)一度采取封禁政策,“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6。但由于荊襄山區(qū)“多曠土”,終究難以禁止流民的進入,自明初到正統(tǒng)年間,流民源源不斷移入;至成化初,流民已達數(shù)百萬7。由于山區(qū)生計困難,生活艱辛而不穩(wěn)定,而山高林深,地曠人稀,官府控制薄弱。特殊的自然、經(jīng)濟與社會環(huán)境提供了宗教、迷信和神秘主義生長的土壤,成為孕育民間秘密宗教的溫床。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十一月,湖廣襄陽府均州有河南汝州人張端卞更名清古潭,假佛法煽眾,圖謀作亂,謂寧山卞卒張清乃紫薇星降生,推以為主,準備甲子歲(九年,1444)于光化縣九龍岡起事,計劃先陷泌陽、棗陽、舞陽,次陷襄陽、汴梁諸處,但事泄而未成。8正統(tǒng)年間,河南開封府西華縣人劉通,“惑于妖言,潛往襄陽房縣,與妖僧允天峰謀亂”。至天順八年(1464),有石龍者(即石和尚)糾合馮子龍等四處劫掠,劉通令其子劉聰邀約馮子龍等舉事。他們于房縣北大木廠地方,“立黃旗聚眾,移住梅溪寺,偽稱王,建偽號為漢,稱德勝年,立偽國師、總兵等官,聚徒至四萬人,大肆劫掠,攻陷城池”9。此次起義帶有鮮明的白蓮教色彩,故被稱為“白蓮教暴動”10。官府在鎮(zhèn)壓此次起義后,一改以往封禁之政策,允許流民附籍,并開設鄖陽府,析置竹溪、鄖西等縣11。這些舉措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荊襄地區(qū)的社會矛盾,但并未清除民間秘密宗教的影響。反之,民間秘密宗教還因大量流民編入軍籍而得到廣泛流傳12。清雍正、乾隆年間,湖北地區(qū)的民間秘密宗教得到較快發(fā)展,很多教派傳入湖北,如張保太大乘教、彌勒教、未來教、白陽教(太陽經(jīng)教)、牛八教、羅教、羅教系統(tǒng)的大乘教、清茶門教、三一教、收元教、混元教等等13。至乾隆初年,湖北已有“素多邪教之名”,襄鄖地區(qū)民間秘密宗教已有較大發(fā)展,其教派增多,信眾增多,傳播空間得到擴散,從而引起官府的密切注意。道光初年任襄陽知府的周凱言:“襄陽向多邪教,雖經(jīng)剿平痛懲,后亦難保其不故智復萌,宜時加查訪,有則立辦,勿使養(yǎng)癰成患。教名不一,有清茶門教、牛八教、天主教、十字教、焚香教、混元教、紅陽教、白陽教、老君門教、大乘門教各名目。其初皆一二奸民為人治病,妄以禍福,扇惑鄉(xiāng)愚?!?4可見襄陽一帶民間秘密宗教教派繁多,雖經(jīng)官府嚴查緝拿鎮(zhèn)壓,然屢撲屢興,此伏彼起,確是民間秘密宗教活動的溫床。要之,襄鄖地區(qū)地處鄂豫川陜四省交界,官府控制力薄弱,山高林密,流民麇集,而生活環(huán)境惡劣,原始巫術盛行,自宋元以來特別是明中葉以后一直是民間秘密宗教孕育、活動的地區(qū),這是清乾隆、嘉慶之際白蓮教“襄陽教團”形成、發(fā)展并最終成功起事的地理與歷史背景。二、乾隆年間約4002年有清一代,在襄鄖地區(qū)影響最大的民間秘密宗教當數(shù)收元教和混元教(即三陽教)15。襄陽地區(qū)的收元教傳自河南許州州民徐國泰。乾隆二十八年(1763),徐國泰改榮華會為收元教,數(shù)年間傳徒頗眾。乾隆三十二年(1767),襄陽府棗陽縣民李從呼至表哥徐國泰家訪問教術,隨同有湖北安陸府鐘祥縣的羅教教首葉正遠,徐吸收他們加入收元教,并派遣徒弟過永城等人攜帶經(jīng)卷,隨李從呼、葉正遠前赴湖北傳教,招得鐘祥縣民張青顧、袁大鵬、袁住、袁士開及棗陽縣民周言、楊秉志、楊秉忠等人。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初二日,襄陽、棗陽交界之處的棗陽石匠孫貴遠來到李從呼家鉆磨,跟從李習收元教,吃齋念經(jīng),并授得《九蓮》、《苦難》、《五女傳道》經(jīng)卷各一本,咒語單一份。一個月后,收元教案發(fā),李從呼等人被正法,孫貴遠因李未供出而得以逃脫16。他仍赴各處攬活,游走四方,并隨處收徒傳教,傳得本縣王易榮、姚應彩、李尚德、蕭允題等,外縣如房縣王全、艾秀等17。河南、湖北交界地區(qū)民間秘密宗教活動頻繁,各縣之間的民眾相互傳徒習教。湖北棗陽縣鷹架山人姚應彩傳河南新野縣宋家崗的宋文高,宋文高又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傳襄陽北部宋灣的族兄宋之清18太陽經(jīng)、靈文咒語等,宋之清隨后又傳宋灣南數(shù)里三合鎮(zhèn)高家灣的高成功、高成杰、高均德及樊學鳴、謝孔連、蕭林迪、宋顯功等人。王易榮傳彭永升,彭永升傳詹正林、劉起榮等,輾轉(zhuǎn)相傳19。至乾隆五十年(1785)二月,襄陽知縣張璿偵破收元教,孫貴遠被正法,姚應彩、劉起榮、蕭允題、詹世貴等人“照違制律杖一百,再加枷號兩個月,滿日折責發(fā)落”20,這一次鎮(zhèn)壓雖并不徹底,有些人仍在繼續(xù)傳教(如宋之清于是年三月傳高均德),但當?shù)厝藢κ赵瘫芏h之。襄陽縣境內(nèi)的收元教從而轉(zhuǎn)入地下活動,待時而發(fā)。三陽教傳入襄陽地區(qū)較之收元教要稍晚。乾隆五十三年(1788)夏秋,三陽教教首之一劉之協(xié)來到湖北襄陽縣,向宋之清聲稱所傳三陽教“老教主系河南鹿邑縣劉松,充發(fā)甘肅隆德縣,其子劉四兒乃彌勒轉(zhuǎn)世,將來保輔牛八”21。九月,宋之清派宋顯功、李邦殿隨同劉之協(xié)至甘肅隆德縣探望劉松父子,并遞送根基銀五十兩。宋之清開始與劉之協(xié)合作,加入三陽教,并將所獲打丹銀送給劉之協(xié)。宋之清收得齊林、伍公美王學隴為徒,隨后又收了很多徒弟,讓他們“各自收徒,不拘何處,四季打丹”22。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他因傳徒日多,欲自行興教,故藉口未見牛八而與三陽教分道揚鑣,創(chuàng)立西天大乘教,拜河南南陽人李三瞎子為師,捏稱真彌勒轉(zhuǎn)世,以李三瞎子之子名叫金卯刀,小名卯兒,將來必定大貴,將劉之協(xié)教內(nèi)之人盡行勾去,并稱學習西天大乘教才能躲避災難。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宋之清等案發(fā),經(jīng)過審訊,至十月二十一日判決如下:宋之清凌遲處死,宋顯功、高成功、齊林、伍公美等擬斬立決;傳習靈文合同,未經(jīng)授徒之張?zhí)砻馈⑺瓮⒖频?及止習太陽經(jīng)并未傳徒之馬超第、宋得先等,共一百五十一人,均發(fā)往黑龍江給索倫達呼爾為奴23。這是對“襄陽教團”的沉重打擊,它摧毀了“襄陽教團”的領導階層,也暴露了他們在襄鄖一帶的蹤跡;它不僅致使地方官員加快清剿本地“邪教”勢力的步伐,而且也迫使教眾意識到必須以暴力對抗。我們還注意到:此時的“襄陽教團”已具相當影響力,其所傳播的范圍達數(shù)省之廣,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成為鄂西北乃至川楚陜白蓮教起義的中心發(fā)源地的條件。以前學者論及白蓮教在襄陽地區(qū)傳播與活動的地點,一般籠統(tǒng)地以“襄陽”為稱,而對其教眾具體分布在襄陽地區(qū)的哪些地方、怎樣的地方,則往往不加深究。而我們認為,欲明了白蓮教教團的傳播與活動方式,必須首先弄清其主要首領、一般教眾的地理分布情形。因為,從民間秘密宗教傳教授徒方式來看,其傳教授徒方式主要依循已有社會結(jié)構以求發(fā)展,“農(nóng)村社會,親族聚居。其彼此傳授途徑,多循血緣關系,姻親關系,主仆關系,即使外出他省傳教,亦必就一立足點,再尋他鄉(xiāng)之血緣關系,姻親關系,主(佃)關系以求發(fā)展”24,地緣、血緣與業(yè)緣關系是其傳播擴散的重要途徑。所以,弄清民間秘密宗教教團的地理分布,于我們了解其地緣傳播及教團本身的空間結(jié)構,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由于官府在捕獲白蓮教徒后,通常會將一般教徒就地正法,致使我們很難考知一般教民的居地、身份;被捕獲、上解審訊者多為教首,從他們依地緣和血緣關系等傳教授徒來看,教眾多為附近村莊之人。所以,弄清教首的具體位置,也就能大致推斷出他們傳教之地域范圍及教眾的地理分布情況。因此,表1即主要依靠檔案材料,列出了乾隆末年白蓮教“襄陽教團”教首們的居住地情況。表1統(tǒng)計資料雖不完全,不過我們可以大致看到,乾隆末年襄陽縣內(nèi)已經(jīng)形成了幾個白蓮教傳授與活動中心:(1)黃龍垱。張正漋稱父親張漢潮為鹿門寺人,徒弟李槐、李潮兄弟等居住在黃龍垱,他們各授徒一千余人;劉起榮亦在黃龍垱一帶傳有徒眾阮學明等約一千余人,他們都在這里活動。鹿門寺、黃龍垱近在密彌,可以視為一體。(2)三合鎮(zhèn)。高成杰、高均德等人在三合鎮(zhèn)一帶傳有一千多教眾,嘉慶初年他們召集同教率先起事。(3)雙溝。雙溝“為賊匪蟻聚之所”25,嘉慶元年(1796)初馬應祥、張?zhí)韨?、張?zhí)砻赖仍陔p溝起事。(4)襄陽城與樊城附近。襄陽城內(nèi)的許多民眾、差役及部分綠營兵都是白蓮教徒,從起事之初官府捕獲教眾的數(shù)目來看,說明襄陽城與樊城附近也是中心之一(詳下)。仔細分析上述幾個白蓮教“襄陽教團”傳授與活動的中心,及教首間的師承關系或內(nèi)部聯(lián)系,又可將“襄陽教團”的地理分布分成三大塊地域,即襄陽城與樊城附近,以三合鎮(zhèn)、雙溝為中心的襄北平原(其核心區(qū)域是夾河洲),以及以黃龍垱為中心的襄東南低山丘陵區(qū)。茲分論之。(一)侯朝綱為武學效應植物襄陽自古即為“南北沖途”,樊城尤為“南北九省通衢,舟車必經(jīng)之地”26,各色人員混雜,“為商賈所萃”27,乃民間秘密宗教隱匿、活動的絕佳地點之一。襄陽府、縣的許多胥吏是白蓮教的忠實信徒,胥吏總?cè)藬?shù)當有數(shù)千人28,教徒就占相當部分。嘉慶元年三月初,襄陽府知府胡齊侖同襄陽縣知縣張瑢“于旬日之內(nèi),親拿城內(nèi)城外書役奸細,正法二百數(shù)十名。又搜捕附近數(shù)處賊匪甚多”29。周凱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巡道王正常、襄陽知縣張翱等人如何捕殺城內(nèi)教徒,其所獲教眾名冊中“半皆道、府、縣吏以及各營卒”30。據(jù)說白蓮教教首齊林為今黃龍鎮(zhèn)西北范灣大隊祁灣人31,后為襄陽縣總差役32??赡芤蛩窒抡乒茉S多胥吏,促進了白蓮教在襄陽城內(nèi)外胥吏等群體間的傳播。光緒《襄陽府志》卷13《人物一》“汪履安傳”載:“……邪匪起,助守西門,诇得縣戶書段瓊、段玙暨縣役侯朝綱通賊狀。密白于知縣張瑢,捕瓊、玙,已颺去。訊其母,則曰:‘朝綱備知之’。質(zhì)之朝綱,弗承也。將加以刑,伍伯捽以下,于其蔽膝中得紅箋,有八字云‘分郡之事,速來商議’。朝綱始服輸,蓋受偽職都督,實期以是夜在各官署后舉火,為內(nèi)應也。所牽引城內(nèi)數(shù)十百人,駢誅之,城守乃益固。瓊、玙后亦見獲伏誅?!边@里的段瓊、段玙為襄陽縣戶書,侯朝綱是縣役,都是襄陽縣的胥吏。侯朝綱訊伏牽引者有數(shù)十百人,其中或多為胥吏。其先曾約定于“各官署后舉火,為內(nèi)應”,則入教之胥吏各衙署均有。侯朝綱、段瓊、段玙雖被拿獲,仍多有漏網(wǎng)者。同治《襄陽縣志》卷四《武備志》“兵事”記載,嘉慶元年四月七日,襄陽教眾自樊城渡河攻打襄陽城時,“縣役王林為內(nèi)應,(教眾)大呼都督王林開城”。顯然,王林就是未被破獲的入教縣役之一。襄陽縣的胥吏入教之眾既如此之多,合計襄陽府、縣及安襄鄖荊道衙署與其他衙署中的胥吏,入教之數(shù)必更多,他們亦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3。最可注意者還是周凱所提到的“各營卒”。按:乾隆末年襄陽城中的駐軍,據(jù)乾隆《襄陽府志》卷十四“兵衛(wèi)”記載,主要有襄陽鎮(zhèn)右營和城守營34,“各營卒”當即指駐防綠營之士卒,可見襄陽城中有部分綠營兵亦加入了白蓮教的行列。襄陽城對岸的樊城也有很多教徒,在乾隆五十九年教案中,樊城的蘇明寬被充法35。嘉慶元年七月十七日,被永保、恒瑞捕獲的黃玉貴供稱“系襄陽樊城人,向習邪教。今年三月間糾集同教二千余人在黃龍垱一帶起事,眾皆推為元帥”36。我們雖不清楚他所糾集的同教二千余人來自哪里,但其中一部分來自樊城當無疑問。(二)白蓮教的布局乾隆四十七年,襄陽縣北境白河西岸的宋灣人宋之清從遷居到河南新野縣的族弟宋文高習得收元教,至乾隆五十九年白蓮教教案時,劉文富、劉喜狗兒等河南人共十余人被官府查拏,其中南陽府的南陽縣、新野縣、鄧州等人占多數(shù)。河南新野縣宋家崗宋應伏供父親宋文世是齊林的師父,他后來跟隨齊王氏(王聰兒)、姚之富等人37。這里的新野縣宋家崗與襄陽縣宋灣雖然分屬豫、鄂兩省,但實際相距頗近;二地同以宋姓命名所在村落,很可能居民均以宋姓為主,或者竟是同一宗族。顯然,宋灣—宋家崗是襄北平原最早的白蓮教活動中心之一,這個中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襄陽、新野二縣交界地帶。然后,白蓮教的活動逐漸向南散布開來:首先是與宋灣相距最近的三合鎮(zhèn),然后是劉家集,再然后則是唐河東岸的雙溝、張家集、孟家集等地方。嘉慶元年初,雙溝、三合鎮(zhèn)等地同時起義,襄陽縣北境的呂堰驛被教眾攻下,巡檢王翼孫被殺。劉家集、孟家集、張家集一帶許多教眾與官兵有著激烈的戰(zhàn)斗38。從表1可以見出,夾河洲一帶教眾較為集中39。嘉慶元年初,三合鎮(zhèn)起事的教眾就達一千多人40;從起事之后的材料看,這一帶還是義軍隊伍的后方。嘉慶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北巡撫汪新奏稱:竊照夾河洲地方,綿亙五十余里,附近之彭家疃、劉家集、龍?zhí)端碌忍?本系逆首姚之富等起事嘯聚之區(qū),林深路雜,最易藏奸,在洲村民,大半俱曾習教……臣查夾河洲地方遼闊,全洲村落甚多,各犯四散分居,措手不易……本年正月,在鄧州李觀橋被官兵打散回來,夾河洲同教先后脫回者的約有八百余人……41顯然,到嘉慶元年起事之前,三合鎮(zhèn)、雙溝一帶已取代宋灣成為襄北平原地帶白蓮教傳授與活動的中心,其力量最巨。三合鎮(zhèn)一帶早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就已開始傳播白蓮教,高家灣的高成功、高成杰、高均德等在此地收授徒眾,至乾隆末年已達一千多人,這些教眾散布在夾河洲上眾多村落之中;教首姚之富居住在夾河洲附近的彭家疃,嘉慶元年四月他在劉家集起事42。起事之初,襄北平原白蓮教教眾的集結(jié)地點主要是三合鎮(zhèn)、劉家集、雙溝三處。嘉慶元年四月,“(教眾在)呂堰驛以南王家樓、劉家集、雙溝三處屯聚。附近村莊三合鎮(zhèn)等處,亦有逆賊潛匿。雙溝三面環(huán)河,東面倚山,其勢稍險,逆賊輜重家口在內(nèi)……劉家集地勢平坦,系呂堰、雙溝兩賊巢接應。近聞襄城附近賊勢消減,樊城賊眾大半來雙溝附合,為抗拒官兵之計”43。可見夾河洲的三合鎮(zhèn)、劉家集及雙溝一帶乃起義的中心地之一。(三)h、麻黃教眾的關系襄東南一帶的地貌多為低山丘陵,在襄陽、棗陽、宜城三縣交界之處,這里的教徒相對集中,教眾數(shù)目達數(shù)萬,其中心則在黃龍垱。黃龍垱位于襄陽縣東南部,北靠滾河,東鄰棗陽,南接宜城。從傳播地域來看,黃龍垱一帶有劉起榮及李槐、李潮兄弟等人,他們在此各傳有徒眾一千余人,黃龍垱西南20里的方家集可能也有教眾44,方家集西南10里處的陳家集有教徒張世龍、張世虎、張世鳳等人。限于資料,我們不能盡知教眾們居住的具體位置,但說他們分布在襄東南地域內(nèi)或附近應大致不誤。黃龍垱是教眾最早起事的地方之一,嘉慶元年二月間,黃龍垱教眾在白龍觀商量起事45,三月間教眾起事。它亦是教眾隊伍的后方,嘉慶元年十一月姚之富就欲圖回黃龍垱一帶“招集從前打散之同教多人,前來幫助”46。黃龍垱東鄰棗陽,為隨州、棗陽通襄陽便道,與棗陽往來較為頻繁,據(jù)說教首張漢潮是棗陽縣張家樓人47,有記載的教首如崔連樂、崔宗和與胡明遠三人皆為棗陽人。棗陽西部就有白蓮教的據(jù)點,黃龍垱人冉(阮)學圣供稱:“嘉慶元年春間,劉啟(起)榮們在黃龍垱起事造反,扎在棗陽的瞿家灣地方”48,黃龍垱距瞿[璩]家灣不過二十余里,兩地之間經(jīng)常往來當無疑問。黃龍垱南接宜城,宜城人張什是黃龍垱阮學明的徒弟,他于嘉慶元年“夏秋間,約了一百二十多人,入了阮學明、阮正漋的營”49,顯然這“一百二十多人”當多是本地的宜城人。另一宜城人辛斗供稱:“平素習白蓮教。嘉慶元年五月間,齊王氏、高均德等先后起事,我就入伙充當戰(zhàn)手”50;宜城人步元德作為一方教首,手下管有幾百人,老鄉(xiāng)易萬里與他的村莊只隔八里51。同治《宜城縣志》卷十《雜類》云:“嘉慶元年春教匪破當陽城,邑境匪首王廷詔、祁娘子、胡宗朝、柏寡婦、偽知府劉、偽都督彭、偽經(jīng)略蔡及著名賊目勞懷書內(nèi)外煽惑,約期舉事”。三、鄂陽城與黨建相對人的鄂城教眾與所有民間秘密宗教教派一樣,白蓮教“襄陽教團”的組織結(jié)構非常松散,甚至很難理解為一個相對完整的宗教組織。事實上,即便是在起事之后,他們雖然有更加密切的合作關系,但仍然分合不定,表現(xiàn)了強烈的松散性。盡管如此,仔細分析“襄陽教團”各支派之間的關系及其與南陽府、鄖陽府各處教派間的關系,我們?nèi)匀豢梢园l(fā)現(xiàn),“襄陽教團”各支派及其傳播、影響區(qū)域之間,還是存在著一些空間層次上的差別。顯然,在襄陽地區(qū)乃至整個鄂西北襄鄖地區(qū),在白蓮教的傳播與活動以及以后的起事過程中,發(fā)揮領導作用的中心是襄陽、樊城。襄陽府城內(nèi)眾多胥吏皆為白蓮教教眾,他們遍布城內(nèi)外各衙署,作為總差役的齊林擔任襄陽教眾的首領;駐防城池的部分綠營兵也是白蓮教教眾,這些都有利于白蓮教在襄陽、樊城一帶的傳播及“襄陽教團”力量的集聚。襄陽、樊城一帶形成的強大勢力亦引導著襄陽教眾的起事步伐,他們與城外的襄陽教眾策劃攻占襄陽城。教首齊林的個人影響亦甚深遠,嘉慶元年初(即齊林死后一年多),一些襄陽教眾在為齊林復仇的號召下率然起事52。根據(jù)實地調(diào)查,齊林的家鄉(xiāng)在黃龍垱西北一帶,而黃龍垱一帶又是最早的起事地方之一,從地緣和宗教擴散地域來看,齊林所在的襄陽城與黃龍垱一帶的教眾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齊林的很多徒眾分布在夾河洲一帶,其中彭家疃姚之富的影響最巨,嘉慶元年初起事時,他就追隨齊王氏,并尊稱她為“總教師”53。簡言之,襄陽、樊城統(tǒng)率著襄陽縣境內(nèi)教眾的起事活動,發(fā)揮著中心領導的作用。襄陽、樊城中心的影響顯然不僅限于襄陽縣境內(nèi),而超越襄陽縣境,及于其相鄰各縣。從現(xiàn)有材料看,其直接影響范圍包括谷城、光化、均州、南漳等地54。(1)谷城縣西秋木溝、李家灣地方,距離谷城縣城二十余里,在石花鎮(zhèn)東北七里。李家灣李茂是當?shù)亟淌?嘉慶元年二月間在李茂家聚有二百多人,還有未能及時趕到的幾十人,可見人數(shù)不少。他們預謀先搶石花鎮(zhèn),再搶縣城,結(jié)果計劃被泄露,他們先被官兵鄉(xiāng)勇所殺55。(2)谷城南鄉(xiāng)的小岔溝、廖家塢等地方,兩地相隔八里,經(jīng)常往來,廖家塢的李長富較早就收小岔溝王蘭的父親為徒,與襄陽教眾也有交往,李長富是襄陽彭家疃教首姚之富的徒弟,也是白蓮教第十九線的教首,姚曾來此租種李長富的田地。至嘉慶元年初,同村教眾人數(shù)已達三千余人,以致敢于與官兵對抗56。(3)光化縣韓家營等地方(屬今老河口市東北薛集鎮(zhèn)),東鄰襄陽縣,北接河南鄧州,它們與襄陽西北的白集常往來,光化縣的一些起事即是由襄陽教眾鼓動策劃,他們預圖先搶劫本地,然后攻打縣城。此外,均州陳家溝等地方亦有很多教徒,這些地方都與襄陽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白蓮教“襄陽教團”次一級的中心地當以宋灣—宋家崗、三合鎮(zhèn)、雙溝以及黃龍垱為代表。很難說這幾個中心聽從或歸屬襄陽—樊城中心的領導,但他們顯然會響應襄陽—樊城中心,或者奉襄陽—樊城中心為首。這一點以夾河洲一帶姚之富等人最為突出,他是齊林的徒弟,齊林死后,嘉慶初的起事時他就率教眾跟隨齊王氏。在襄陽教眾圍攻樊城和襄陽城時,我們無法確知是哪幾支教眾,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與襄陽城內(nèi)的教眾有著密切聯(lián)系,或許可以說,他們是在襄陽—樊城教眾的號召下進攻的。但很顯然,他們并不歸屬襄陽—樊城中心的領導,而且他們各自強烈的獨立性,阻礙了統(tǒng)一領導的形成。實際上,三合鎮(zhèn)、雙溝中心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對宋灣—宋家崗中心的延續(xù)與發(fā)展,這幾個中心的影響范圍,主要集中在襄北平原,特別是夾河洲地帶。這一中心隨白蓮教傳播地域的擴散、教首的更迭、教眾勢力的強弱而轉(zhuǎn)移。乾隆四十八年(1783)白蓮教擴散到宋灣南邊數(shù)里的三合鎮(zhèn)一帶,隨后又擴散至唐河東岸的雙溝一帶;或許宋灣的勢力因乾隆末白蓮教教案的沉重打擊而大大被削弱,同時隨著三合鎮(zhèn)、雙溝等地教眾勢力的強大,它們就逐漸取代宋灣而成為襄北平原的中心。這里與南陽府的關系密切,但其直接影響主要局限于與襄陽交界的新野、鄧州二地。黃龍垱與襄陽—樊城中心的關系最為密切。嘉慶元年初,樊城人黃玉貴率領教眾二千余人趕到黃龍垱參加起事,即是明證57。其直接影響范圍主要集中在襄、宜、棗三縣交界地帶,襄陽方家集、陳家集、棗陽璩家灣等可以看作是黃龍垱傳教中心的下一級中心。需要指出的是,“襄陽教團”的影響當然不僅限于襄陽及其周圍各縣(襄陽府),而是遠及鄖陽地區(qū)乃至川陜,與荊宜施地區(qū)白蓮教的傳播、活動也有關聯(lián)。鄖陽府境內(nèi)各縣都有白蓮教教眾,且所屬竹溪、竹山、房縣、??蹈魈幹?皆姚之富、姚文學父子所傳,姚氏父子被教眾們稱為老師傅。竹溪、竹山是吳明山、翁名遠、曹海揚等為首;??凳窃琅d、徐林、龔士貴、楊招等為首;房縣是石魁、溫見道、劉志明等為首,而三里坪58又是祁中耀等人為首。59鄖縣、竹山縣的教眾之間來往較為密切,竹山縣的教首吳明山與鄖縣的教首徐良為同教相好,嘉慶元年二月,吳明山遣人約會王全禮率眾起事60。這些地方白蓮教的傳播、活動均與“襄陽教團”有著或大或小的聯(lián)系。據(jù)稱:乾隆后期,收元教即由襄陽傳到鄖陽房縣,房縣、??档瓤h的教民亦時常至襄陽會見教首,以溝通聯(lián)系,及時獲得最新信息。房縣南鄉(xiāng)三里坪的祁中耀曾販豬至襄陽,??悼h的曾世興販賣柴炭亦至襄陽,并先后至彭家疃拜見教首姚之富61。但是,這些地方白蓮教徒的活動顯然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并不聽從“襄陽教團”的領導,可能也不太尊奉“襄陽教團”的教旨與主張,所以“襄陽教團”的影響只不過是間接的。襄鄖地區(qū)與荊宜施地區(qū)之間亦時有聯(lián)系。乾隆六十年(1795)襄陽教首姚之富寫信給宜昌府東湖縣的何顯明,信中說辰年辰月辰日(即嘉慶元年三月初十日)同教的人要收緣了,知會大家謀反62。這得到東湖、當陽地區(qū)同教眾人的響應,于是他們著手準備起事。乾隆六十年十二月間施南府來鳳縣有襄陽人王子俊(又稱王掌柜)來串聯(lián),本地教首唐貴、胡正中、楊子敖等人立即積極準備,待時而發(fā)63。湖北枝江、宜都的教首張正謨曾供“姚之富系襄陽一帶掌教”64。陜南、川東一帶的教眾與襄陽教眾亦常有往來。乾隆五十四年五月,襄陽人樊學鳴去陜西興安府安康縣滔河探望姐夫蕭貴一家,五十七年六月,蕭貴回到家鄉(xiāng)習教誦經(jīng)65。乾隆五十八年九月,移居到四川夔州府云陽縣北硐溪壩的高名貴回到襄陽見到老師傅樊學鳴,樊學鳴當日吩咐過輕易不要動手,只等他的教內(nèi)人到來才可起事66。這些聯(lián)系,較之“襄陽教團”與鄖陽府房、竹等處白蓮教徒的聯(lián)系可能更屬微弱,僅能看作是同教或近教信徒間的交流來往而互相支持了。綜上,可以認知:白蓮教“襄陽教團”的影響空間按其影響或聯(lián)系程度的差別,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直接影響區(qū)域,即襄陽府所屬各縣區(qū)域,特別是在襄陽縣境內(nèi);第二個層次是間接影響區(qū)域,主要是鄖陽府所屬鄖、房、竹各縣;第三個層次是聯(lián)系交流區(qū)域,范圍很廣,不僅包括與之相鄰的荊宜施地區(qū),甚至還遠及川、陜、豫各地。(見圖1乾嘉之際川楚陜白蓮教“襄陽教團”空間結(jié)構示意圖)在直接影響區(qū)域內(nèi),其空間結(jié)構又可分成三個層面:最高中心地是襄陽—樊城,其次是宋灣—宋家崗、三合鎮(zhèn)、雙溝、黃龍垱等地以及谷城小岔溝—廖家塢、光化韓家營、均州陳家溝等地,最后是襄陽劉集、方家集、陳家集、雙溝張家村、棗陽瞿家灣等地。(見圖2乾嘉之際白蓮教襄陽縣教團空間結(jié)構示意圖)結(jié)語與討論:民間秘密宗教傳播與擴散的空間模式。清乾隆中期收元教、混元教在直隸、河南二省傳播擴散,繼而又向河南中部、南部及安徽等省滲透。至乾隆后期,湖北北部的襄陽成為收元教與混元教南傳的會合點,在乾嘉之際成為襄鄖一帶乃至川楚陜豫交界地帶的中心。通過本文對乾嘉之際白蓮教“襄陽教團”的考察,可知白蓮教在襄陽縣境內(nèi)傳播與擴散過程大略為:河南新野宋家崗→襄陽宋灣→三合鎮(zhèn)→雙溝→襄陽城、樊城。其中,經(jīng)濟—貿(mào)易流動體系在白蓮教傳播與擴散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明清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電容式傳感器場行業(yè)運行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衡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兜乩矶嗝襟w課件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樹人學院《ERP軟件原理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四川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
- 陜西理工大學《數(shù)字化會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報關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yè)學院《網(wǎng)絡規(guī)劃與優(yōu)化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屆吉林省長春市高三上學期質(zhì)量監(jiān)測(一)歷史試卷
- 湘潭大學《生命科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師范大學《醫(yī)學影像診斷學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民政局離婚協(xié)議書模板(8篇)
- 氣管鏡科室講課ppt課件(PPT 69頁)
- 對于二氧化碳傳感器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的淺分析
- 冷庫噴涂施工工藝(詳細)
- 電機學辜承林(第三版)第1章
- 知情同意書-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 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查詢表
- 觀音神課三十二卦
- 醫(yī)療機構停業(yè)(歇業(yè))申請書
- 發(fā)票(商業(yè)發(fā)票)格式
- Counting Stars 歌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