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癥的機制探討和控制思路_第1頁
肥胖癥的機制探討和控制思路_第2頁
肥胖癥的機制探討和控制思路_第3頁
肥胖癥的機制探討和控制思路_第4頁
肥胖癥的機制探討和控制思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肥胖癥的機制探討和控制思路浙江人ss樓主發(fā)布于

2020-06-30IP

浙江這個帖子發(fā)布于3年零36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發(fā)生改變或有所發(fā)展。倪孟進(工作單位: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zhèn)南嶼社區(qū)衛(wèi)生室,325608)肥胖是因為體內熱量攝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體內聚集過多、分布異常、體重增加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癥同時會誘發(fā)一系列慢性病癥,以及超負荷導致的腰椎和下肢并發(fā)癥,其普遍性已經(jīng)成為全球嚴峻公共衛(wèi)生危機之一。而減肥卻并不那么容易,許多肥胖患者嚴格控制飲食和積極參與鍛煉,體重好不容易有所減輕,但是稍微麻痹一段時間體重就迅速反彈,這導致他們喪失減肥的信心,感受到“平常喝喝水都在長胖”。作者根據(jù)本人的慢性缺氧致病理論,結合呼吸運動、生物化學、臨床實踐、誘發(fā)疾病等分析,總結其規(guī)律認為:發(fā)生單純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能量攝入大于消耗和氧氣攝入不足導致代謝持續(xù)緩慢所造成。1正常的體重標準和肥胖癥易發(fā)人群1.1體重標準A.男性:(身高CM-80)×70%=標準體重;女性:(身高CM-70)×60%=標準體重B.標準體重=自身身高-105,這種算法只適用于成年人。標準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標準體重正負10%~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標準體重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輕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20%-30%中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30%-50%重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50%以上1.2易胖人群

①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者、體育鍛煉的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當他們停止重體力勞動和運動后。

②女性在青春發(fā)育期、妊娠哺乳期和絕經(jīng)期后;造成女性在青春發(fā)育期、妊娠哺乳期和絕經(jīng)期后容易發(fā)生肥胖的原因,主要與女性在這三期中的內分泌激素分泌變化和飲食習慣有關。③有家族肥胖史,以及出生時體重明顯超重的孩童。

④喜歡飲酒,尤其是喈飲啤酒的人容易發(fā)胖。

⑤喜歡吃甜食、油膩食物,以及喜歡吃夜宵的人容易發(fā)胖。多食少動的人更是容易發(fā)胖。(摘自百度)2糖與脂質代謝、氧氣與呼吸運動機體從外界攝取的營養(yǎng)物質包括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質、微量元素、水及維生素等。其中糖、脂肪和蛋白質是機體的主要能源,肥胖癥主要與糖和脂肪有關。2.1糖的來源與轉化人類食物糖類主要來源有植物淀粉、動物糖原、葡萄糖、麥芽糖、乳糖、蔗糖等。植物淀粉來源谷薯,谷類包括小麥、稻米、玉米、高粱等及其制品,如饅頭、烙餅、米飯、玉米面併、面包、餅干、麥片等。薯類包括馬鈴薯(土豆)、紅薯等。攝入的糖除滿足機體供能以外,大部分多余的轉變成為脂肪(甘油三酯)儲存于脂肪組織中;糖的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和途徑。2.2脂質代謝脂質是指脂肪和類脂的總稱。脂肪即甘油三酯,由于性質獨特,是機體重要供能物質,脂肪細胞可儲存大量甘油三酯,使人變胖;類脂包括固醇、酯、磷脂和糖脂等。食物中的脂肪主要來源是動物、植物(果仁脂肪含量極高、如瓜子、花生米、核桃仁、松子等)和烹調用的油脂。脂質代謝需要有氧氧化才能被分解利用。2.3氧氣與呼吸運動氧氣攝入是通過肺的氣體交換完成的。呼吸運動的方式分為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成年人通常以腹式為主的混合式呼吸?;旌鲜胶粑鼤r,中、上葉大量肺泡長期在休眠狀態(tài),約占全肺的2/5~3/5甚至更多;隨著年齡增長,肺與胸廓彈性下降甚至僵化,肺在胸腔內塌陷無法支撐整個胸廓,逐漸形成含胸駝背的外形,更為嚴峻的是導致機體慢性適應性缺氧狀態(tài)。3肥胖的機制、惡性循環(huán)和癥狀探討3.1機制根據(jù)能量攝取、消耗和轉化,造成單純性肥胖主要歸納為三大因素,即能量攝入過多、消耗過低和氧氣參與不足。部分肥胖患者有一定的家族傾向,這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也與共同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①.糖與脂肪攝入過多,超出機體每日消耗量。多余的糖轉化成脂肪,和攝入過多脂肪大量堆積,導致體重超標或者肥胖。②各種原因導致機體慢性缺氧狀態(tài),最常見、最先發(fā)生的可能是肺通氣下降,致使糖與脂肪氧化分解率過低,脂肪逐漸開始堆積,形成體重超標或者肥胖。3.2惡性循環(huán)主要體現(xiàn)在呼吸運動減弱(缺氧)與脂肪堆積之間,越肥越缺氧,越缺氧越肥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①由于腹腔和腹壁脂肪組織堆積增厚,吸氣時膈肌下移阻力增大,腹式呼吸減弱,加重機體缺氧。人在睡眠時以腹式呼吸為主的混合性呼吸,所以在睡眠時體現(xiàn)明顯,容易出現(xiàn)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打呼嚕、淺睡眠、睡眠中猝死(呼吸運動意外)等病癥。這也可能就是中心性肥胖導致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生機制。②肥胖時胸圍增大,胸式呼吸減弱,加重機體缺氧。在清醒時體現(xiàn)比較明顯,如心慌胸悶、氣急乏力等;嚴重者無法完成運動或勞動。③組織也需要營養(yǎng)支持,所以越肥胖越愛吃。④肥胖時由于機體缺氧狀態(tài),無力進行運動或者勞動,少動使脂肪又進一步堆積,導致越懶越胖的現(xiàn)象。⑤由于體重超標或者肥胖,機體超負荷運轉,耗氧量增多。3.3主要癥狀肥胖的主要癥狀是缺氧導致的相關癥狀,輕度的肥胖患者可能無明顯感覺。主要常見癥狀表現(xiàn)為氣短乏力、心慌胸悶、精神欠佳、睡眠障礙(可能是由于呼吸運動減弱,反射性引起大腦皮層興奮)、頭昏腦脹、記憶減退、好食懶動、反應遲鈍等。4肥胖癥的伴隨病癥與并發(fā)癥4.1伴隨病癥目前普遍認為,在長期肥胖的基礎上容易并發(fā)許多病癥,如原發(fā)性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高尿酸血癥、缺血性心臟?。ü谛牟。?、睡眠障礙、腦血管意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帕金森、脂肪肝、膽石癥、下肢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形成、以及某些癌癥等病癥。作者認為慢性缺氧很可能是肥胖癥和這些病癥的共同病因,肥胖是個非常危險的因素,會阻礙呼吸運動和加劇機體耗氧,誘發(fā)上述病癥,但不一定是肥胖并發(fā)癥,這可能存在很大誤區(qū);另外,肥胖由于缺氧問題可能是武漢重癥肺炎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也可能是容易發(fā)生麻醉意外的關鍵因素。4.2并發(fā)癥肥胖由于超體重,特別是腰椎和下肢關節(jié)負荷加重,容易患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變形、髖關節(jié)病變、股骨頭壞死和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損傷變形等,其中最常見的是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5控制思路目前只著重控制能量攝入和運動消耗能量兩個環(huán)節(jié),忽視了增加氧氣攝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及忌酒和曬太陽的重要性。5.1鍛煉胸式呼吸建議首先每天鍛煉胸式呼吸,鍛煉一段時間以后,胸腔擴展增大,缺氧會有所緩解,有利于慢跑高耗氧運動時胸廓的順應性舒張,避免或者減輕胸堵無法呼吸的現(xiàn)象。增加氧氣攝入是減肥的開始,是成功的關鍵,是健康的基石,需要堅持終生。5.2控制能量攝入調整飲食,控制高糖類食物和脂質攝入,盡量杜絕夜宵,養(yǎng)成空腹睡覺習慣。根據(jù)工作量,早餐和中餐營養(yǎng)適當要豐富,保證機體能量供應,而晚餐要低熱量。5.3增加能量消耗運動都在消耗能量,要選擇能夠帶動呼吸頻率增快和擴展胸廓的運動。作者認為慢跑運動是最理想選擇,消耗能量的同時在積極鍛煉呼吸肌和擴展胸廓,這是由于慢跑時腹肌收縮,呼吸主要集中在胸廓;其次是游泳、憋氣、擴胸與提胸運動、太極,其他如登山、羽毛球、乒乓球、跳繩、挑擔等??熳哌\動作者建議不可取,沒有很大程度上擴展胸廓;由于膝關節(jié)曲伸太頻繁,容易損傷了膝關節(jié)周圍神經(jīng)出現(xiàn)疼痛,多年以后逐漸形成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5.4鍛煉腹部鍛煉腹肌顯得很重要,把堆積在腹部多余的脂肪盡量燃燒掉,有效解決睡眠時缺氧狀態(tài)。鍛煉方法有仰臥起坐、兩頭起、仰臥提腿、平板支撐等。長期鍛煉腹肌以后,在站立、坐、行走時腹肌自動收縮,這樣增加了胸式呼吸運動。5.5忌酒啤酒是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制作,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容易被消化吸收,轉化為脂肪。酒精代謝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加重機體缺氧的同時,肥胖患者容易引發(fā)高血壓性腦出血、睡眠呼吸運動意外性猝死等嚴重后果。5.6曬太陽意大利米蘭大學

LuisellaVigna

所領導團隊的說法,既往研究表明:人體皮下脂肪細胞可以感受陽光中藍光的刺激,主動排出脂質、促進脂質燃燒,減少脂肪儲存并顯著縮小脂肪細胞大小。如果缺乏維生素D,肥胖及肥胖相關并發(fā)癥的風險就更高。適當曬太陽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女性同志。6小結體內充足的氧氣是保證能量代謝平衡的基本條件。減肥需要提高與維持肺通氣量,攝入足夠的氧氣,控制能量攝入和運動消耗多余的脂肪,才能成功和防止反彈。減肥穩(wěn)定成功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控制很多慢性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慢性缺氧是個新概念,需要數(shù)據(jù)分析,作者建議肥胖癥在臨床上關注血脂同時,也要認真監(jiān)測肺活量與體重的比值、動脈血氧含量、呼吸頻率、心率、憋氣時間等相關項目;慢性缺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病理基礎,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深入思考和探索。個人觀點,僅作參考。參考文獻葛均波、許永健主編·內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周春燕、藥立波主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作者簡介:倪孟進,男,浙江籍,內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周圍神經(jīng)慢性損傷病變,脊柱相關疾病、頸肩腰腿病治療,中西醫(yī)融合觀、慢性缺氧探索思路:周圍神經(jīng)外膜病變和慢性缺氧是機體大部分慢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創(chuàng)

立:周圍神經(jīng)病變致病理論、慢性缺氧致病理論、中西醫(yī)融合思想理論地

址: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zhèn)益壽路18-20號(虹橋鎮(zhèn)一村衛(wèi)生室)--------------------------------------------------------------------【慢性缺氧致病理論】肺通氣下降、空氣含氧低、紅細胞減少等使血氧飽和度與攜氧能力下降,以及機體耗氧量增大如懷孕、肥胖、甲亢等,導致動脈血氧長期相對不足,引起動脈病變、全身微小血管痙攣和組織代謝逐漸障礙,繼而導致慢性疾病的大量發(fā)生,部分疾病甚至互為因果,最終危及生命;另外還有細胞氧利用障礙因素??赡苁侨缭l(fā)性高血壓、冠心病、中風、二型糖尿病、高血脂、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綜合征、老年腦萎縮、腦血管疾病、睡眠障礙、抑郁癥、中老年夜尿增多、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睡眠中猝死、高血脂、肥胖癥等臨床常見重要疾病主要病理基礎。【慢性缺氧致病理論體系】

01《慢性缺氧致病理論》

02《大腦皮層在睡眠狀態(tài)時容易發(fā)生呼吸運動異?!?/p>

03《做夢的基本原理與生理意義探討》

04《睡眠——呼吸運動意外性猝死》

05《鎮(zhèn)靜催眠等中樞抑制性藥物容易誘發(fā)猝死的可能性探討》

06《睡眠障礙的機制探討》

07《慢性缺氧可能是導致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根本性原因》

08《原發(fā)性高血壓與睡眠障礙的同步關系》

09《妊娠高血壓的機制探討與防治》

10《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主要原因》

11《打鼾產(chǎn)生原理可能為蝴蝶效應》

12《睡眠癱瘓癥(鬼壓床)的機制探討》

13《中老年人夜尿增多的機制探討》

14《含胸駝背形成機制探討以及對機體的危害性》

15《氣功的原理是在切實鍛煉肺活量》

16《成年人靜息時合理脈搏次數(shù)范圍探討》

17《高血壓機制與重新分型探討》

18《原發(fā)性高血壓與心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