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生物浙科版(2023)必修二第二章 染色體與遺傳 章末檢測_第1頁
【解析】高中生物浙科版(2023)必修二第二章 染色體與遺傳 章末檢測_第2頁
【解析】高中生物浙科版(2023)必修二第二章 染色體與遺傳 章末檢測_第3頁
【解析】高中生物浙科版(2023)必修二第二章 染色體與遺傳 章末檢測_第4頁
【解析】高中生物浙科版(2023)必修二第二章 染色體與遺傳 章末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解析】高中生物浙科版(2023)必修二第二章染色體與遺傳章末檢測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高中生物浙科版(2023)必修二第二章染色體與遺傳章末檢測

一、單選題

1.如圖表示某家系中有甲(相關(guān)基因為A,a)、乙(相關(guān)基因為B,b)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其中一種是伴性遺傳病。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B.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C.若Ⅲ3與Ⅲ7結(jié)婚,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8

D.Ⅲ6的致病基因來自Ⅰ2

2.性染色體異常果蠅的性別與育性如下表所示??茖W家發(fā)現(xiàn),白眼雌果蠅(XrXr)與紅眼雄果蠅(XRY)雜交產(chǎn)生的F1中,偶爾也出現(xiàn)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稱“例外”)。不考慮基因突變和環(huán)境改變因素,對上述“例外”的解釋,正確的是()

性染色體性別育性

XXY雌性可育

XO雄性不育

XXX、OY死亡

A.親本雄果蠅產(chǎn)生了XRXR的雄配子

B.親本雌果蠅產(chǎn)生了XrXr的雌配子

C.子代中XRXr個體為紅眼雌果蠅

D.子代中XRO個體為紅眼雌果蠅

3.(2023·浙江選考)某二倍體動物的一個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過程中,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細胞分裂形成的4個精細胞,DNA含量一定相同

B.乙細胞正在進行染色體復制,著絲粒一定不分裂

C.丙細胞有2對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類型一定是兩種

D.丁細胞發(fā)生了染色體交換,①中同一基因座位上的遺傳信息一定不同

4.(2023高二上·宿州開學考)下圖為某種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系譜圖(深色代表的個體是該遺傳病患者,其余為表現(xiàn)型正常個體)。近親結(jié)婚時該遺傳病發(fā)病率較高,假定圖中第Ⅳ代的兩個個體婚配生出一個患該遺傳病子代的概率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條件是()

A.Ⅰ-2和Ⅰ-4必須是純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須是純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須是雜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須是雜合子

5.如圖表示某生物細胞分裂過程,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若不考慮交叉互換,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Ⅱ可能是次級卵母細胞,無同源染色體

B.細胞Ⅳ中有2個B基因和2個b基因

C.細胞V中可能含有2條染色體,1個b基因

D.細胞Ⅲ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與核DNA數(shù)目的比例始終為1∶2

6.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分配紊亂,產(chǎn)生了一個基因型為AaaY的精子,則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是()

A.AY、Xb、XbB.AAaXb、Xb、Y

C.AaaY、AXb、AXbD.AXb、Xb、Y

7.基因型為AaXBY的小鼠僅因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未正常分離,而產(chǎn)生一個不含性染色體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號染色體上。下列關(guān)于染色體未分離時期的分析,正確的是()

A.2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

B.2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

C.性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

D.性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

8.(2023高二下·莆田期中)人類單基因遺傳病可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伴X顯性遺傳病、伴X隱性遺傳病和伴Y遺傳病共五類(不考慮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以下是五類遺傳病的家庭遺傳系譜圖,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A.1號家庭所患遺傳病可能是紅綠色盲,該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B.如果再生孩子,2號和3號家庭子代的患病概率與性別無關(guān)

C.如果考慮優(yōu)生,建議4號家庭的患病兒子結(jié)婚后,選擇生女孩

D.5號家庭患病女兒與正常男性婚配,生一個兒子患病的概率一定為1/4

9.如圖為某二倍體生物部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示意圖。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A.a(chǎn)、b、c、d均為非等位基因,它們之間均能自由組合

B.該生物的有關(guān)基因組成可能是AaBbXcdY或aaBbXCDXcd

C.在有絲分裂后期,基因a、b、c、d會出現(xiàn)在細胞的同一極

D.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b、c、d可出現(xiàn)在細胞的同一極

10.(2023·浙江選考)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半乳糖血癥的女兒和一個正常的兒子。若這個兒子與一個半乳糖血癥攜帶者的女性結(jié)婚,他們所生子女中,理論上患半乳糖血癥女兒的可能性是()

A.1/12B.1/8C.1/6D.1/3

11.甲病和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某家族遺傳家系圖如圖,其中Ⅱ4不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若Ⅱ2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則可能是其母親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X、X染色體未正常分離

C.Ⅱ3與Ⅱ4的后代中理論上共有8種基因型

D.Ⅱ1與Ⅱ2生一個兒子正常的概率3/8

12.下圖是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不同時期的模式圖,其中表示減數(shù)分裂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3.下圖為初級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示意圖,圖中1~8表示基因。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與2、3、4互為等位基因,與6、7、8互為非等位基因

B.同一個體的精原細胞有絲分裂前期也應含有基因1~8

C.1與3都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分離,1與2都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分離

D.1分別與6、7、8組合都能形成重組型的配子

14.如圖是某生物體(2n=4)正常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A.該細胞分裂結(jié)束產(chǎn)生的兩個子細胞中各含2個染色體組

B.若染色體①上有基因A,則染色體④上一定有其等位基因a

C.染色體②、③的形態(tài)、大小均不同,所以②、③不是同源染色體

D.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細胞為精細胞或第二極體

15.(2023高三上·湖州期末)鐘擺型眼球震顫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男性患者與正常女性結(jié)婚,他們的兒子都正常,女兒均患此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病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患者的體細胞都有成對的鐘擺型眼球震顫基因

C.男性患者產(chǎn)生的精子中有鐘擺型眼球震顫基因的占1/4

D.若患病女兒與正常男性婚配,則所生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16.進行性肌肉營養(yǎng)不良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雙方的父親都為進行性肌肉營養(yǎng)不良,這對夫婦若生育后代,則理論上()

A.兒子中患該病的概率是1

B.女兒中患該病的概率是1/2

C.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D.女兒為該病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1/2

二、綜合題

17.某家系中有甲?。ˋ、a)和乙?。˙、b)兩種單基因遺傳?。ㄈ缦聢D),其中一種是伴性遺傳?。ú豢紤]XY同源區(qū)段),如圖:

(1)甲病的遺傳方式是染色體性遺傳;乙病的遺傳方式是染色體性遺傳。

(2)Ⅰ-1的基因型是。

(3)Ⅲ-3與Ⅲ-7近親結(jié)婚,生了一個無甲病但患乙病的性染色體為XXY的孩子(不考慮基因突變),則Ⅲ-3提供的配子的基因型為,Ⅲ-7提供的配子基因型為。

(4)若Ⅲ-1與Ⅲ-8近親結(jié)婚,生出正常小孩的概率為。

18.(2023·浙江選考)某昆蟲灰體和黑體、紅眼和白眼分別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兩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為研究其遺傳機制,進行了雜交實驗,結(jié)果見下表:

雜交編號及親體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

Ⅰ(紅眼♀×白眼♂)F11紅眼♂∶1紅眼♀∶1白眼♂∶1白眼♀

Ⅱ(黑體紅眼♀×灰體白眼♂)F11灰體紅眼♂∶1灰體紅眼♀∶1灰體白眼♂∶1灰體白眼♀

F26灰體紅眼♂∶12灰體紅眼♀∶18灰體白眼♂∶9灰體白眼♀∶2黑體紅眼♂∶4黑體紅眼♀∶6黑體白眼♂∶3黑體白眼♀

注:F2由雜交Ⅱ中的F1隨機交配產(chǎn)生

回答下列問題:

(1)從雜交Ⅰ的F1中選擇紅眼雌雄個體雜交,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眼♂∶紅眼♀∶白眼♂=1:1:1。該子代紅眼與白眼的比例不為3:1的原因是,同時也可推知白眼由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

(2)雜交Ⅱ中的雌性親本基因型為。若F2灰體紅眼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F3有種表現(xiàn)型,F(xiàn)3中灰體紅眼個體所占的比例為。

(3)從雜交Ⅱ的F2中選擇合適個體,用簡便方法驗證雜交Ⅱ的F1中的灰體紅眼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用遺傳圖解表示。

19.果蠅的眼型和體色分別受兩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兩對基因均不在Y染色體上)。讓一只灰體正常眼雌果蠅與一只黃體正常眼雄果蠅交配,所得F1全為灰體。讓F1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得到F2,F(xiàn)2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F2表現(xiàn)型灰體正常眼雌性黃體正常眼雌性灰體正常眼雄性灰體棒眼雄性黃體正常眼雄性黃體棒眼雄性

數(shù)量47415871123723779

(1)棒眼的遺傳方式是,基因A與基因B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

(2)F1雌果蠅的基因型為,F(xiàn)2中雌性無棒眼的原因是。

(3)若讓F2灰體正常眼雌性與灰體棒眼雄性相互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

(4)欲通過一次雜交實驗驗證親本雌果蠅基因型,請用遺傳圖解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分析系譜圖:Ⅱ4和Ⅱ5均患有甲病,但他們有一個正常的女兒(Ⅲ7),即“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虎?和Ⅱ5均無乙病,但他們有患乙病的兒子,說明乙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已知“一種是伴性遺傳病”,則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乙病是伴X隱性遺傳,A正確;

B、根據(jù)Ⅲ3可知,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B正確;

C、Ⅲ3的基因型為aaXBY,Ⅲ7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2aaXBXB、1/2aaXBXb,他們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為0,患乙病的概率為:1/2×1/4=1/8,所以他們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為1-1×(1-1/8)=1/8,C正確;

D、Ⅲ6的致病基因來自于Ⅱ4,而Ⅱ4中的乙病致病基因來自I1,D錯誤。

【分析】此題需要先判斷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是指父母雙方均患病,卻生出正常孩子,遺傳病方式為顯性遺傳。若該病男患者的母親或者女兒正常,則是常染色體遺傳病。“有中生無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是指雙親均沒有病,卻生出有病的孩子,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若該病的女患者的父親或者兒子正常,則不是伴性遺傳病。題目中,兩種病有一種為伴性遺傳。由此分析,結(jié)合題意,判斷出: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2.【答案】B

【知識點】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jù)

【解析】【解答】A、據(jù)分析可知,親本雄果蠅產(chǎn)生配子情況是正常的(Y、XR),A錯誤;

B、據(jù)分析可知,親本雌果蠅可能產(chǎn)生了XrXr的雌配子,B正確;

C、子代中XRXr為紅眼雌果蠅,但與“例外”的解釋無關(guān),C錯誤;

D、子代中白眼雌果蠅的基因型是XrXrY,紅眼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RO,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可遺傳變異分成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不考慮基因突變和環(huán)境改變因素,導致題目中例外的紅眼雄蠅出現(xiàn)原因來自染色體變異,最可能是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白眼雌果蠅(XrXr)與紅眼雄果蠅(XRY)雜交產(chǎn)生的F1中,偶爾也出現(xiàn)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這些類型果蠅基因型分別可能為XrXrY和XR。正常的果蠅是二倍體生物,該果蠅形成原因來自不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異常的配子。

3.【答案】C

【知識點】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解:A、甲細胞表示精原細胞,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如果發(fā)生染色體變異,則4個精細胞的DNA含量不一定相同,A不符合題意;

B、染色體的復制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而乙細胞處于簡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發(fā)生交叉互換,著絲點一定不分裂,B不符合題意;

C、丙細胞有2對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類型有兩種,C符合題意;

D、丁細胞經(jīng)過了交叉互換,該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精原細胞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精細胞的過程:

4.【答案】B

【知識點】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該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無論I-2和I-4是否純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為Aa,A錯誤;

若II-1、Ⅲ-1純合,則Ⅲ-2是Aa的概率為1/2,、Ⅳ-1是Aa的概率為1/4;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3AA、2/3Aa,若Ⅲ-4純合,則Ⅳ-2為Aa的概率為2/3×1/2=1/3,所以Ⅳ代中的兩個個體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與題意相符,B正確;

B、若Ⅲ-2和Ⅲ-3一定是雜合子,則無論Ⅲ-1和Ⅲ-4是同時AA或同時Aa或一個是AA另一個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C錯誤;

Ⅳ的兩個個體婚配,子代患病概率與II-5的基因型無關(guān);若Ⅳ的兩個個體都是雜合子,則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錯誤。

【分析】分析系譜圖:圖示為某種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系譜圖(用A、a表示),則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3AA、2/3Aa。

5.【答案】B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A、由細胞Ⅱ和Ⅳ不均等分裂可知,細胞Ⅰ是卵原細胞,細胞Ⅱ是初級卵母細胞,細胞Ⅱ中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A項錯誤;

BC、細胞Ⅷ中含有B和b基因,說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含有B和b基因的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開,因此,細胞Ⅳ中有2個B基因和2個b基因,細胞Ⅲ中只含有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故細胞V含有一條染色體,一個a基因,不含有b基因,B項正確,C項錯誤;

D、細胞Ⅲ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與核DNA數(shù)目之比為1∶1,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依據(jù)細胞發(fā)生兩次不均等分裂,判斷題目中性原細胞最可能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細胞Ⅰ是卵原細胞,含有2組同源染色體(4條染色體),產(chǎn)生正常的配子中,卵細胞和第二極體均本應該含有2條染色體。卵細胞Ⅷ卻含有3條染色體,多了一條含有B或者b的染色體。結(jié)合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特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的特點,進行答題。

6.【答案】A

【知識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規(guī)律性變化

【解析】【解答】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產(chǎn)生了一個基因型為AaaY的精子,說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體未分離,移向了同一極,形成基因型為AAaaYY和XbXb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基因型為AAaaYY的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所在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移向了同一極,形成基因型為AaaY和AY的兩個精子,而基因型為XbXb的次級精母細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為Xb的兩個精子。因此,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是AY、Xb、Xb。

故答案為:A。

【分析】1個正常的精原細胞進行連續(xù)的2次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4個精細胞,精細胞變形后成為精子。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特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的特點,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產(chǎn)生精子的基因型有4種可能性(AXb,AY,aXb,aY),實際上只有2種類型。結(jié)合這些知識,進行畫圖答題。

7.【答案】A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A、由上述分析可知,2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A正確;

B、若2號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則該配子中會含有a基因,B錯誤;

CD、由上述分析可知,性染色體可能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未分離,也可能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未分離,C錯誤;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1個正常的性原細胞進行連續(xù)的2次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4個子細胞。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的主要特點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特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的特點,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性原細胞,產(chǎn)生精子的基因型有4種可能性(AXb,AY,aXb,aY),實際上只有2種類型。產(chǎn)生異常配子原因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移向一極或者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未斷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同一個配子中。結(jié)合這些知識,進行畫圖答題。

8.【答案】D

【知識點】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1號家庭兒子患病父母正常,所患遺傳病可能是紅綠色盲,該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不符合題意;根據(jù)分析,2號家庭和3號家庭遺傳病都是由常染色體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子代的患病概率與性別無關(guān),B不符合題意;不考慮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則4號家庭的致病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體上,所以4號家庭的患病兒子結(jié)婚后,選擇生女孩不生男孩,C不符合題意;由于5號家庭的致病基因位置不能確定,如果是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上的隱性遺傳,則5號家庭的患病女兒為純合子,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不同類型人類遺傳病的特點及實例:

遺傳病類型遺傳特點舉例

單基因

遺傳病常染

色體顯性①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②連續(xù)遺傳并指、多指、軟骨發(fā)育不全

隱性①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②隱性純合發(fā)病,隔代遺傳苯丙酮尿癥、白化病、先天性聾啞

伴X染色體顯性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②連續(xù)遺傳

③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患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

隱性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有交叉遺傳現(xiàn)象

③女患者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患病紅綠色盲、血友病

伴Y遺傳具有“男性代代傳”的特點外耳道多毛癥

多基因遺傳?、俪1憩F(xiàn)出家族聚集現(xiàn)象

②易受環(huán)境影響

③在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冠心病、唇裂、哮喘病、原發(fā)性高血壓、青少年型糖尿病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往往造成較嚴重的后果,甚至胚胎期就引起自然流產(chǎn)21三體綜合征、貓叫綜合征、性腺發(fā)育不良

9.【答案】A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A、據(jù)圖分析,a、b位于同一條常染色體上,c和d都位于X染色體上,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

B、圖示的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都有對應的同源染色體,與對應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該生物的有關(guān)基因組成可能是AaBbXcdY或aaBbXCDXcd,B正確;

C、在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兩極都含有與親本相同的遺傳物質(zhì),因此兩極都含有基因a、b、c、d,C正確;

D、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X染色體與常染色體可以同時出現(xiàn)在細胞的同一極,因此基因a、b、c、d可出現(xiàn)在細胞的同一極,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1、非等位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2、有絲分裂期后期特點: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②紡錘絲牽引著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nèi)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特點: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10.【答案】A

【知識點】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根據(jù)題意分析,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該病的致病基因為a,其正常的等位基因為A,則可得兒子的基因型為AA和Aa,該兒子與半乳糖血癥的攜帶者女性結(jié)婚,理論上患半乳糖血癥的女兒的可能性為為。A選項為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分析】本題的易錯點在于學生容易混淆計算“患病的女兒”和“女兒患病”的概率的方法。計算“患病的女兒”的概率時,需要計算生出女兒的概率,需要在計算出所需的基因型概率后再乘1/2;計算“女兒患病”的概率時,則已經(jīng)默認出生的后代為女性,則不需要考慮生出女兒的1/2的概率。

11.【答案】B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A、根據(jù)分析,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

B、若Ⅱ2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因為Ⅱ2患甲病,則其基因型為XaY,其X染色體來自于其母親(Ⅰ1),其母親基因型為XAXa,若母親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X染色體未正常分離,則產(chǎn)生XAXaY的子代,其子代應為正常,但是Ⅱ2患病,應該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離后期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開,B錯誤;

C、Ⅱ3與Ⅱ4的基因型分別是BbXAXa和bbXAY,所以Ⅱ3與Ⅱ4的后代中理論上共有2×4=8種基因型,C正確;

D、Ⅱ1的基因型未BbXAXa,Ⅱ2基因型為BbXaY,生兒子正常的概率是3/4×1/2=3/8,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1、判斷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可以用以下方法:(1)先判斷這種遺傳病是不是伴Y染色體遺傳病,其發(fā)病特點是患者均為男性,遵循父傳子,子傳孫的特點;(2)再判斷這種遺傳病是不是其他類型的遺傳病,口訣是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父子患病為伴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女病,母女患病為伴性;

2、單基因控制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兩個主要特點:①隱性純合子發(fā)病;②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無性別差異;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癥等。

12.【答案】B

【知識點】減數(shù)分裂與有絲分裂的比較

【解析】【解答】根據(jù)同源染色體的有無及其行為可判斷,①為有絲分裂中期,②為有絲分裂后期,③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項正確。

【分析】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的區(qū)別:

1、細胞質(zhì)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則為卵原細胞的減Ⅰ或減Ⅱ的后期;

2、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若為奇數(shù),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極);若為偶數(shù),則是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3、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有同源染色體,則是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四分體現(xiàn)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則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一極無同源染色體,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極有同源染色體,則是有絲分裂后期。

13.【答案】B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配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

【解析】【解答】1與2是相同基因,1與3、4可能互為等位基因,1與6、7、8互為非等位基因,A錯誤;精原細胞有絲分裂前期與其進行減數(shù)分裂時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含有的染色體的數(shù)目和基因種類、數(shù)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1~8,B正確;若不考慮交叉互換,1與3會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1與2會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隨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若考慮交叉互換,則1與2可能會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1與3可能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隨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C錯誤;1與5在同一條姐妹染色單體上,5與6是相同的基因,因此1與6的組合不能形成重組配子,D錯誤。故答案為:B。

【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例如控制豌豆株高這一性狀的基因有高莖和矮莖;

2、有絲分裂的意義之一是經(jīng)過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和母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一樣,保證遺傳信息的穩(wěn)定性;

3、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不同于有絲分裂的主要特征有:①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組里面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很可能發(fā)生交叉互換;②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4、由同一個著絲點連接的姐妹染色單體遺傳物質(zhì)一般情況下相同,由于間期的染色體復制。

14.【答案】A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A、根據(jù)分析,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分裂結(jié)束產(chǎn)生的兩個子細胞中各含2個染色體組,A正確;

B、若染色體①有基因A,則染色體④是其同源染色體,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B錯誤;

C、染色體②、③的形態(tài)、大小均不同,所以②、③分別表示X與Y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C錯誤;

D、該細胞進行有絲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1、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的區(qū)別:

(1)細胞質(zhì)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則為卵原細胞的減Ⅰ或減Ⅱ的后期;

(2)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若為奇數(shù),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極);若為偶數(shù),則是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3)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有同源染色體,則是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四分體現(xiàn)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則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一極無同源染色體,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極有同源染色體,則是有絲分裂后期;2、精子的形成過程:

(1)減數(shù)第一分列前的間期:染色體復制,每個精原細胞體積適度增大;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稱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

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

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zhì)分裂,形成2個次級精母細胞;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第一次和第二次減數(shù)分裂之間,通常沒有間期或者很短):

①前期:染色體排列散亂;②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上都的赤道板上;③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移向細胞兩極;④末期:細胞質(zhì)分裂,每個細胞形成2個精細胞,最終共形成4個精細胞;

(4)精細胞變形成精子;

3、卵子的形成過程:

(1)減數(shù)第一分列前的間期:染色體復制,每個卵原細胞體積適度增大;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稱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

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形成1個次級卵母細胞和1個第一極體;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第一次和第二次減數(shù)分裂之間,通常沒有間期或者很短):

①前期:染色體排列散亂;②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上都的赤道板上;③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移向細胞兩極;④末期:次級卵母細胞細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形成一個卵細胞和第二極體;第一極體均等分裂,形成兩個第二極體;一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兩次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一個卵細胞和3個第二極體。

15.【答案】D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A.患者男性與正常女性結(jié)婚,他們的兒子都正常,女兒均患此病,說明該病屬于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A不符合題意;

B.由于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故男性患者的體細胞只有一個鐘擺型眼球震顫基因,女性患者也有雜合子的可能,B不符合題意;

C.患者男性(XBY)產(chǎn)生的精子中XB:Y=1:1,有鐘擺型眼球震顫基因的占1/2,C不符合題意;

D.若患病女兒(XBXb時)與正常男性(XbY)婚配,則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速判遺傳方式的方法:

16.【答案】D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進行性肌肉營養(yǎng)不良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雙方的父親都為進行性肌肉營養(yǎng)不良,則這對夫婦中女性的基因型為XBXb,男性的基因型為XBY,他們生育的后代基因型為XBXB、XBXb、XBY、XbY,兒子中患病的概率為1/2;女兒中患病的概率為0;他們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為1/4;女兒為該病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1/2,綜上分析,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主要特點: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遺傳(男→Xb→女→Xb→男);③女患者的父親和兒子都患病;

2、關(guān)于伴X隱性遺傳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男性

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

表現(xiàn)型正常攜帶者患者正常患者

17.【答案】(1)常;顯;伴X;隱

(2)aaXBXb

(3)aY;aXbXb

(4)7/48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分析系譜圖:Ⅱ-4和Ⅱ-5號都有甲病,但他們有一個不患甲病的女兒(Ⅲ-7),即“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Ⅱ-4和Ⅱ-5號都沒有乙病,但他們有患乙病的孩子,即“無中生有為隱性”,說明乙病是隱性遺傳病,且甲、乙中有一種是伴性遺傳病,則乙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

(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

(2)Ⅰ-1沒有甲病,其基因型為aa;Ⅰ-1沒有乙病,但Ⅱ-4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為XBXb,所以Ⅰ-1的基因型為aaXBXb。

(3)Ⅲ-3的基因型為aaXBY,Ⅲ-7的基因型為aaXBX_,他們所生的無甲病但患乙病的性染色體為XXY的孩子的基因型為aaXbXbY,說明Ⅲ-7的基因型為aaXBXb,則這個性染色體異常孩子形成的原因是Ⅲ-7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移向同一極所致,故Ⅲ-3提供的配子的基因型為aY,Ⅲ-7提供的配子基因型為aXbXb。

(4)分析得Ⅲ-1的基因型為:AaXBY,Ⅲ-8的基因型為:A—XBX—其中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是2/3,XBXB的概率是1/2,XBXb的概率是1/2,若Ⅲ-1與Ⅲ-8近親結(jié)婚,則生出甲病正常小孩概率為:2/3×1/4=1/6,生出乙病正常小孩概率為:1-1/2×1/4=7/8,故生出正常小孩概率為:1/6×7/8=7/48。

【分析】1、判斷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可以用以下方法:(1)先判斷這種遺傳病是不是伴Y染色體遺傳病,其發(fā)病特點是患者均為男性,遵循父傳子,子傳孫的特點;(2)再判斷這種遺傳病是不是其他類型的遺傳病,口訣是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父子患病為伴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女病,母女患病為伴性;

2、單基因控制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有兩個主要特點:①隱性純合子為正常人;②含致病基因就發(fā)病,無性別差異;

3、關(guān)于伴X隱性遺傳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男性

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

表現(xiàn)型正常攜帶者患者正?;颊?/p>

18.【答案】(1)紅眼雌性個體中B基因純合致死;X

(2)aaXBXb;6;16/27

(3)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1)由以上分析可知,紅眼、白眼基因(B、b)位于X染色體上。雜交Ⅱ的親本為紅眼♀(XBXb)和白眼♂(XbY)。F1雌性為1/2XBXb、1/2XbXb,雌配子為1/4XB、3/4Xb,雄性為1/2XBY、1/2XbY,雄配子為1/4XB、1/4Xb、1/2Y,F(xiàn)2雌性中紅眼∶白眼=4∶3,雄性中紅眼∶白眼=1∶3,可知紅眼中XBXB致死。因此雜交Ⅰ(XBXb、XbY)的F1中選擇紅眼雌雄(XBXb、XBY)交配,后代比例為紅眼♀(XBXb)∶紅眼♂(XBY)∶白眼♂(XbY)=1∶1∶1,紅眼∶白眼為2∶1,不是3∶1。(2)據(jù)分析可知,雜交Ⅱ的親本為黑體紅眼♀(aaXBXb)和灰體白眼♂(AAXbY),雌性親本基因型為aaXBXb。若F2灰體紅眼雌雄果蠅隨機交配,隨機交配的親本為A_XBXb×A_XBY,A_中有1/3AA、2/3Aa,產(chǎn)生的F3表現(xiàn)型有2×3=6種。隨機交配的母本為1/3AAXBXb、2/3AaXBXb,雌配子為2/6AXB、2/6AXb、1/6aXB、1/6aXb,隨機交配的父本為1/3AAXBY、2/3AaXBY,雄配子為2/6AXB、1/6aXB、2/6AY、1/6aY,利用棋盤法計算,由于XBXB致死,因此F3中灰體紅眼的比例為(4+2+4+2+2+2)/(6×6-4-2-2-1)=16/27。(3)用簡便方法驗證雜交Ⅱ的F1中的灰體紅眼雌雄性個體(AaXBY)的基因型,通常采用將待測個體與隱性個體雜交,即讓F1與黑體白眼雌果蠅(aaXbXb)進行雜交。遺傳圖解的書寫要注意:親本的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配子及各種符號、子代表現(xiàn)型比例,注表現(xiàn)型中應有性別。正確的遺傳圖解書寫如下。

【分析】某昆蟲灰體和黑體(A、a)、紅眼和白眼(B、b)分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因此,不用考慮同源區(qū)段。從雜交Ⅱ的親本為黑體♀和灰體♂,F(xiàn)1全為灰體,F(xiàn)2無論雌雄灰體∶黑體=3∶1,可知灰體為顯性,且A、a位于常染色體(若位于X的非同源區(qū)段,則F1雄性全為黑體,不符合題意)。雜交Ⅱ的親本為黑體♀(aa)和灰體♂(AA)。同理,根據(jù)組合Ⅱ的F2可知,雌性中紅眼∶白眼=4∶3,雄性中紅眼∶白眼=1∶3,可知控制該對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雜交Ⅱ的親本為紅眼♀和白眼♂,F(xiàn)1雄性中紅眼∶白眼=1∶1,可知紅眼為顯性,且雜交Ⅱ的親本為紅眼♀(XBXb)和白眼♂(XbY)。

19.【答案】(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

(2)BbXAXA和BbXAXa;含Xa的雄配子致死

(3)灰體正常眼雄性:灰體棒眼雄性:黃體正常眼雄性:黃體棒眼雄性=56:8:7:1

(4)

【知識點】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jù)

【解析】【解答】(1)從親本的正常眼與正常眼隨機交配,到F2中出現(xiàn)了棒眼雄果蠅,說明正常眼對棒眼為顯性;并且在F2中眼型的遺傳與性別相關(guān)聯(lián),因此眼型基因A/a位于X染色體上,因此棒眼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駻、B不同是遺傳信息不同,本質(zhì)區(qū)別是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

(2)由分析可知體色B/b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灰色為顯性基因,正常眼為顯性基因,眼型A/a位于X染色體上,故親本雌性果蠅基因型為BBXAXa,雄性基因型為bbXAY;由此可推F1中雄果蠅的基因型為BbXAY和BbXaY,雌果蠅的基因型為BbXAXA和BbXAXa;表格中F2中正常眼雌性:正常眼雄性:棒眼雄性=8:12:4,而按照上述親代基因型推算,棒眼雌性存在,可知含Xa的雄配子致死。

(3)結(jié)合對(1)的分析可推知:F2灰體雌性與灰體雄性的基因型均為1/3BB、2/3Bb,產(chǎn)生的配子均為2/3B、1/3b,二者相互雜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為BB∶Bb∶bb=(2/3B×2/3B)∶(2×2/3B×1/3b)∶(1/3b×1/3b)=4∶4∶1,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灰體∶黃體=8∶1。F2正常眼雌性的基因型為3/4XAXA、1/4XAXa,產(chǎn)生的配子為7/8XA、1/8Xa;F2棒眼雄性的基因型為XaY,因含Xa的雄配子致死,所以產(chǎn)生的可育配子為Y;F2正常眼雌性與棒眼雄性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正常眼雄性∶棒眼雄性=(7/8XA×1Y)∶(1/8Xa×1Y)=7∶1。可見,若讓F2灰體正常眼雌性與灰體棒眼雄性相互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灰體正常眼雄性∶灰體棒眼雄性∶黃體正常眼雄性∶黃體棒眼雄性=56∶8∶7∶1。

(4)實驗思路:通過一次雜交實驗驗證親本雌果蠅基因型,可選擇測交實驗。讓該灰體正常眼雌果蠅與黃體棒眼雄果蠅相互雜交,觀察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由于Xa的雄配子致死,預期實驗結(jié)果:子代為灰體正常眼雄性∶灰體棒眼雄性=1:1。遺傳圖解如下:

【分析】讓一只灰體正常眼雌果蠅與一只黃體正常眼雄果蠅交配,所得F1全為灰體。讓F1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得到F2。在F2中出現(xiàn)了黃體果蠅,依據(jù)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則黃體果蠅為隱性性狀,灰體為顯性性狀。F1全為灰體,在F2中出現(xiàn)了棒眼果蠅,且全為雄果蠅。雄果蠅的X染色體來自F1中的雌蠅。推斷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為隱性基因。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自動生成1/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高中生物浙科版(2023)必修二第二章染色體與遺傳章末檢測

一、單選題

1.如圖表示某家系中有甲(相關(guān)基因為A,a)、乙(相關(guān)基因為B,b)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其中一種是伴性遺傳病。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B.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C.若Ⅲ3與Ⅲ7結(jié)婚,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8

D.Ⅲ6的致病基因來自Ⅰ2

【答案】D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分析系譜圖:Ⅱ4和Ⅱ5均患有甲病,但他們有一個正常的女兒(Ⅲ7),即“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Ⅱ4和Ⅱ5均無乙病,但他們有患乙病的兒子,說明乙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已知“一種是伴性遺傳病”,則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乙病是伴X隱性遺傳,A正確;

B、根據(jù)Ⅲ3可知,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B正確;

C、Ⅲ3的基因型為aaXBY,Ⅲ7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2aaXBXB、1/2aaXBXb,他們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為0,患乙病的概率為:1/2×1/4=1/8,所以他們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為1-1×(1-1/8)=1/8,C正確;

D、Ⅲ6的致病基因來自于Ⅱ4,而Ⅱ4中的乙病致病基因來自I1,D錯誤。

【分析】此題需要先判斷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是指父母雙方均患病,卻生出正常孩子,遺傳病方式為顯性遺傳。若該病男患者的母親或者女兒正常,則是常染色體遺傳病?!坝兄猩鸁o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是指雙親均沒有病,卻生出有病的孩子,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若該病的女患者的父親或者兒子正常,則不是伴性遺傳病。題目中,兩種病有一種為伴性遺傳。由此分析,結(jié)合題意,判斷出: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2.性染色體異常果蠅的性別與育性如下表所示。科學家發(fā)現(xiàn),白眼雌果蠅(XrXr)與紅眼雄果蠅(XRY)雜交產(chǎn)生的F1中,偶爾也出現(xiàn)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稱“例外”)。不考慮基因突變和環(huán)境改變因素,對上述“例外”的解釋,正確的是()

性染色體性別育性

XXY雌性可育

XO雄性不育

XXX、OY死亡

A.親本雄果蠅產(chǎn)生了XRXR的雄配子

B.親本雌果蠅產(chǎn)生了XrXr的雌配子

C.子代中XRXr個體為紅眼雌果蠅

D.子代中XRO個體為紅眼雌果蠅

【答案】B

【知識點】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jù)

【解析】【解答】A、據(jù)分析可知,親本雄果蠅產(chǎn)生配子情況是正常的(Y、XR),A錯誤;

B、據(jù)分析可知,親本雌果蠅可能產(chǎn)生了XrXr的雌配子,B正確;

C、子代中XRXr為紅眼雌果蠅,但與“例外”的解釋無關(guān),C錯誤;

D、子代中白眼雌果蠅的基因型是XrXrY,紅眼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RO,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可遺傳變異分成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不考慮基因突變和環(huán)境改變因素,導致題目中例外的紅眼雄蠅出現(xiàn)原因來自染色體變異,最可能是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白眼雌果蠅(XrXr)與紅眼雄果蠅(XRY)雜交產(chǎn)生的F1中,偶爾也出現(xiàn)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這些類型果蠅基因型分別可能為XrXrY和XR。正常的果蠅是二倍體生物,該果蠅形成原因來自不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異常的配子。

3.(2023·浙江選考)某二倍體動物的一個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過程中,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細胞分裂形成的4個精細胞,DNA含量一定相同

B.乙細胞正在進行染色體復制,著絲粒一定不分裂

C.丙細胞有2對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類型一定是兩種

D.丁細胞發(fā)生了染色體交換,①中同一基因座位上的遺傳信息一定不同

【答案】C

【知識點】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解:A、甲細胞表示精原細胞,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如果發(fā)生染色體變異,則4個精細胞的DNA含量不一定相同,A不符合題意;

B、染色體的復制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而乙細胞處于簡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發(fā)生交叉互換,著絲點一定不分裂,B不符合題意;

C、丙細胞有2對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類型有兩種,C符合題意;

D、丁細胞經(jīng)過了交叉互換,該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精原細胞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精細胞的過程:

4.(2023高二上·宿州開學考)下圖為某種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系譜圖(深色代表的個體是該遺傳病患者,其余為表現(xiàn)型正常個體)。近親結(jié)婚時該遺傳病發(fā)病率較高,假定圖中第Ⅳ代的兩個個體婚配生出一個患該遺傳病子代的概率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條件是()

A.Ⅰ-2和Ⅰ-4必須是純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須是純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須是雜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須是雜合子

【答案】B

【知識點】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該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無論I-2和I-4是否純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為Aa,A錯誤;

若II-1、Ⅲ-1純合,則Ⅲ-2是Aa的概率為1/2,、Ⅳ-1是Aa的概率為1/4;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3AA、2/3Aa,若Ⅲ-4純合,則Ⅳ-2為Aa的概率為2/3×1/2=1/3,所以Ⅳ代中的兩個個體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與題意相符,B正確;

B、若Ⅲ-2和Ⅲ-3一定是雜合子,則無論Ⅲ-1和Ⅲ-4是同時AA或同時Aa或一個是AA另一個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C錯誤;

Ⅳ的兩個個體婚配,子代患病概率與II-5的基因型無關(guān);若Ⅳ的兩個個體都是雜合子,則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錯誤。

【分析】分析系譜圖:圖示為某種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系譜圖(用A、a表示),則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3AA、2/3Aa。

5.如圖表示某生物細胞分裂過程,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若不考慮交叉互換,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Ⅱ可能是次級卵母細胞,無同源染色體

B.細胞Ⅳ中有2個B基因和2個b基因

C.細胞V中可能含有2條染色體,1個b基因

D.細胞Ⅲ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與核DNA數(shù)目的比例始終為1∶2

【答案】B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A、由細胞Ⅱ和Ⅳ不均等分裂可知,細胞Ⅰ是卵原細胞,細胞Ⅱ是初級卵母細胞,細胞Ⅱ中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A項錯誤;

BC、細胞Ⅷ中含有B和b基因,說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含有B和b基因的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開,因此,細胞Ⅳ中有2個B基因和2個b基因,細胞Ⅲ中只含有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故細胞V含有一條染色體,一個a基因,不含有b基因,B項正確,C項錯誤;

D、細胞Ⅲ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與核DNA數(shù)目之比為1∶1,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依據(jù)細胞發(fā)生兩次不均等分裂,判斷題目中性原細胞最可能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細胞Ⅰ是卵原細胞,含有2組同源染色體(4條染色體),產(chǎn)生正常的配子中,卵細胞和第二極體均本應該含有2條染色體。卵細胞Ⅷ卻含有3條染色體,多了一條含有B或者b的染色體。結(jié)合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特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的特點,進行答題。

6.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分配紊亂,產(chǎn)生了一個基因型為AaaY的精子,則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是()

A.AY、Xb、XbB.AAaXb、Xb、Y

C.AaaY、AXb、AXbD.AXb、Xb、Y

【答案】A

【知識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規(guī)律性變化

【解析】【解答】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產(chǎn)生了一個基因型為AaaY的精子,說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體未分離,移向了同一極,形成基因型為AAaaYY和XbXb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基因型為AAaaYY的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所在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移向了同一極,形成基因型為AaaY和AY的兩個精子,而基因型為XbXb的次級精母細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為Xb的兩個精子。因此,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是AY、Xb、Xb。

故答案為:A。

【分析】1個正常的精原細胞進行連續(xù)的2次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4個精細胞,精細胞變形后成為精子。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特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的特點,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產(chǎn)生精子的基因型有4種可能性(AXb,AY,aXb,aY),實際上只有2種類型。結(jié)合這些知識,進行畫圖答題。

7.基因型為AaXBY的小鼠僅因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未正常分離,而產(chǎn)生一個不含性染色體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號染色體上。下列關(guān)于染色體未分離時期的分析,正確的是()

A.2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

B.2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

C.性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

D.性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

【答案】A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A、由上述分析可知,2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A正確;

B、若2號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則該配子中會含有a基因,B錯誤;

CD、由上述分析可知,性染色體可能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未分離,也可能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未分離,C錯誤;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1個正常的性原細胞進行連續(xù)的2次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4個子細胞。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的主要特點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特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的特點,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性原細胞,產(chǎn)生精子的基因型有4種可能性(AXb,AY,aXb,aY),實際上只有2種類型。產(chǎn)生異常配子原因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移向一極或者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未斷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同一個配子中。結(jié)合這些知識,進行畫圖答題。

8.(2023高二下·莆田期中)人類單基因遺傳病可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伴X顯性遺傳病、伴X隱性遺傳病和伴Y遺傳病共五類(不考慮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以下是五類遺傳病的家庭遺傳系譜圖,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A.1號家庭所患遺傳病可能是紅綠色盲,該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B.如果再生孩子,2號和3號家庭子代的患病概率與性別無關(guān)

C.如果考慮優(yōu)生,建議4號家庭的患病兒子結(jié)婚后,選擇生女孩

D.5號家庭患病女兒與正常男性婚配,生一個兒子患病的概率一定為1/4

【答案】D

【知識點】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1號家庭兒子患病父母正常,所患遺傳病可能是紅綠色盲,該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不符合題意;根據(jù)分析,2號家庭和3號家庭遺傳病都是由常染色體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子代的患病概率與性別無關(guān),B不符合題意;不考慮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則4號家庭的致病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體上,所以4號家庭的患病兒子結(jié)婚后,選擇生女孩不生男孩,C不符合題意;由于5號家庭的致病基因位置不能確定,如果是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上的隱性遺傳,則5號家庭的患病女兒為純合子,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不同類型人類遺傳病的特點及實例:

遺傳病類型遺傳特點舉例

單基因

遺傳病常染

色體顯性①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②連續(xù)遺傳并指、多指、軟骨發(fā)育不全

隱性①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②隱性純合發(fā)病,隔代遺傳苯丙酮尿癥、白化病、先天性聾啞

伴X染色體顯性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②連續(xù)遺傳

③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患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

隱性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有交叉遺傳現(xiàn)象

③女患者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患病紅綠色盲、血友病

伴Y遺傳具有“男性代代傳”的特點外耳道多毛癥

多基因遺傳?、俪1憩F(xiàn)出家族聚集現(xiàn)象

②易受環(huán)境影響

③在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冠心病、唇裂、哮喘病、原發(fā)性高血壓、青少年型糖尿病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往往造成較嚴重的后果,甚至胚胎期就引起自然流產(chǎn)21三體綜合征、貓叫綜合征、性腺發(fā)育不良

9.如圖為某二倍體生物部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示意圖。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A.a(chǎn)、b、c、d均為非等位基因,它們之間均能自由組合

B.該生物的有關(guān)基因組成可能是AaBbXcdY或aaBbXCDXcd

C.在有絲分裂后期,基因a、b、c、d會出現(xiàn)在細胞的同一極

D.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b、c、d可出現(xiàn)在細胞的同一極

【答案】A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A、據(jù)圖分析,a、b位于同一條常染色體上,c和d都位于X染色體上,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

B、圖示的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都有對應的同源染色體,與對應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該生物的有關(guān)基因組成可能是AaBbXcdY或aaBbXCDXcd,B正確;

C、在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兩極都含有與親本相同的遺傳物質(zhì),因此兩極都含有基因a、b、c、d,C正確;

D、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X染色體與常染色體可以同時出現(xiàn)在細胞的同一極,因此基因a、b、c、d可出現(xiàn)在細胞的同一極,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1、非等位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2、有絲分裂期后期特點: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②紡錘絲牽引著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nèi)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特點: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10.(2023·浙江選考)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半乳糖血癥的女兒和一個正常的兒子。若這個兒子與一個半乳糖血癥攜帶者的女性結(jié)婚,他們所生子女中,理論上患半乳糖血癥女兒的可能性是()

A.1/12B.1/8C.1/6D.1/3

【答案】A

【知識點】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根據(jù)題意分析,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該病的致病基因為a,其正常的等位基因為A,則可得兒子的基因型為AA和Aa,該兒子與半乳糖血癥的攜帶者女性結(jié)婚,理論上患半乳糖血癥的女兒的可能性為為。A選項為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分析】本題的易錯點在于學生容易混淆計算“患病的女兒”和“女兒患病”的概率的方法。計算“患病的女兒”的概率時,需要計算生出女兒的概率,需要在計算出所需的基因型概率后再乘1/2;計算“女兒患病”的概率時,則已經(jīng)默認出生的后代為女性,則不需要考慮生出女兒的1/2的概率。

11.甲病和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某家族遺傳家系圖如圖,其中Ⅱ4不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若Ⅱ2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則可能是其母親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X、X染色體未正常分離

C.Ⅱ3與Ⅱ4的后代中理論上共有8種基因型

D.Ⅱ1與Ⅱ2生一個兒子正常的概率3/8

【答案】B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A、根據(jù)分析,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

B、若Ⅱ2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因為Ⅱ2患甲病,則其基因型為XaY,其X染色體來自于其母親(Ⅰ1),其母親基因型為XAXa,若母親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X染色體未正常分離,則產(chǎn)生XAXaY的子代,其子代應為正常,但是Ⅱ2患病,應該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離后期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開,B錯誤;

C、Ⅱ3與Ⅱ4的基因型分別是BbXAXa和bbXAY,所以Ⅱ3與Ⅱ4的后代中理論上共有2×4=8種基因型,C正確;

D、Ⅱ1的基因型未BbXAXa,Ⅱ2基因型為BbXaY,生兒子正常的概率是3/4×1/2=3/8,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1、判斷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可以用以下方法:(1)先判斷這種遺傳病是不是伴Y染色體遺傳病,其發(fā)病特點是患者均為男性,遵循父傳子,子傳孫的特點;(2)再判斷這種遺傳病是不是其他類型的遺傳病,口訣是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父子患病為伴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女病,母女患病為伴性;

2、單基因控制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兩個主要特點:①隱性純合子發(fā)?。虎谥虏』蛭挥诔H旧w上,無性別差異;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癥等。

12.下圖是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不同時期的模式圖,其中表示減數(shù)分裂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知識點】減數(shù)分裂與有絲分裂的比較

【解析】【解答】根據(jù)同源染色體的有無及其行為可判斷,①為有絲分裂中期,②為有絲分裂后期,③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項正確。

【分析】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的區(qū)別:

1、細胞質(zhì)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則為卵原細胞的減Ⅰ或減Ⅱ的后期;

2、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若為奇數(shù),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極);若為偶數(shù),則是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3、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有同源染色體,則是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四分體現(xiàn)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則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一極無同源染色體,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極有同源染色體,則是有絲分裂后期。

13.下圖為初級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示意圖,圖中1~8表示基因。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與2、3、4互為等位基因,與6、7、8互為非等位基因

B.同一個體的精原細胞有絲分裂前期也應含有基因1~8

C.1與3都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分離,1與2都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分離

D.1分別與6、7、8組合都能形成重組型的配子

【答案】B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配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

【解析】【解答】1與2是相同基因,1與3、4可能互為等位基因,1與6、7、8互為非等位基因,A錯誤;精原細胞有絲分裂前期與其進行減數(shù)分裂時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含有的染色體的數(shù)目和基因種類、數(shù)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1~8,B正確;若不考慮交叉互換,1與3會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1與2會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隨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若考慮交叉互換,則1與2可能會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1與3可能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隨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C錯誤;1與5在同一條姐妹染色單體上,5與6是相同的基因,因此1與6的組合不能形成重組配子,D錯誤。故答案為:B。

【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例如控制豌豆株高這一性狀的基因有高莖和矮莖;

2、有絲分裂的意義之一是經(jīng)過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和母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一樣,保證遺傳信息的穩(wěn)定性;

3、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不同于有絲分裂的主要特征有:①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組里面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很可能發(fā)生交叉互換;②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4、由同一個著絲點連接的姐妹染色單體遺傳物質(zhì)一般情況下相同,由于間期的染色體復制。

14.如圖是某生物體(2n=4)正常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A.該細胞分裂結(jié)束產(chǎn)生的兩個子細胞中各含2個染色體組

B.若染色體①上有基因A,則染色體④上一定有其等位基因a

C.染色體②、③的形態(tài)、大小均不同,所以②、③不是同源染色體

D.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細胞為精細胞或第二極體

【答案】A

【知識點】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解析】【解答】A、根據(jù)分析,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分裂結(jié)束產(chǎn)生的兩個子細胞中各含2個染色體組,A正確;

B、若染色體①有基因A,則染色體④是其同源染色體,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B錯誤;

C、染色體②、③的形態(tài)、大小均不同,所以②、③分別表示X與Y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C錯誤;

D、該細胞進行有絲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1、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的區(qū)別:

(1)細胞質(zhì)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則為卵原細胞的減Ⅰ或減Ⅱ的后期;

(2)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若為奇數(shù),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極);若為偶數(shù),則是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3)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有同源染色體,則是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四分體現(xiàn)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則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一極無同源染色體,則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極有同源染色體,則是有絲分裂后期;2、精子的形成過程:

(1)減數(shù)第一分列前的間期:染色體復制,每個精原細胞體積適度增大;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稱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

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

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zhì)分裂,形成2個次級精母細胞;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第一次和第二次減數(shù)分裂之間,通常沒有間期或者很短):

①前期:染色體排列散亂;②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上都的赤道板上;③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移向細胞兩極;④末期:細胞質(zhì)分裂,每個細胞形成2個精細胞,最終共形成4個精細胞;

(4)精細胞變形成精子;

3、卵子的形成過程:

(1)減數(shù)第一分列前的間期:染色體復制,每個卵原細胞體積適度增大;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稱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

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形成1個次級卵母細胞和1個第一極體;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第一次和第二次減數(shù)分裂之間,通常沒有間期或者很短):

①前期:染色體排列散亂;②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上都的赤道板上;③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移向細胞兩極;④末期:次級卵母細胞細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形成一個卵細胞和第二極體;第一極體均等分裂,形成兩個第二極體;一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兩次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一個卵細胞和3個第二極體。

15.(2023高三上·湖州期末)鐘擺型眼球震顫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男性患者與正常女性結(jié)婚,他們的兒子都正常,女兒均患此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病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患者的體細胞都有成對的鐘擺型眼球震顫基因

C.男性患者產(chǎn)生的精子中有鐘擺型眼球震顫基因的占1/4

D.若患病女兒與正常男性婚配,則所生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答案】D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A.患者男性與正常女性結(jié)婚,他們的兒子都正常,女兒均患此病,說明該病屬于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A不符合題意;

B.由于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故男性患者的體細胞只有一個鐘擺型眼球震顫基因,女性患者也有雜合子的可能,B不符合題意;

C.患者男性(XBY)產(chǎn)生的精子中XB:Y=1:1,有鐘擺型眼球震顫基因的占1/2,C不符合題意;

D.若患病女兒(XBXb時)與正常男性(XbY)婚配,則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速判遺傳方式的方法:

16.進行性肌肉營養(yǎng)不良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雙方的父親都為進行性肌肉營養(yǎng)不良,這對夫婦若生育后代,則理論上()

A.兒子中患該病的概率是1

B.女兒中患該病的概率是1/2

C.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D.女兒為該病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1/2

【答案】D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進行性肌肉營養(yǎng)不良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雙方的父親都為進行性肌肉營養(yǎng)不良,則這對夫婦中女性的基因型為XBXb,男性的基因型為XBY,他們生育的后代基因型為XBXB、XBXb、XBY、XbY,兒子中患病的概率為1/2;女兒中患病的概率為0;他們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為1/4;女兒為該病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1/2,綜上分析,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主要特點: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遺傳(男→Xb→女→Xb→男);③女患者的父親和兒子都患病;

2、關(guān)于伴X隱性遺傳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男性

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

表現(xiàn)型正常攜帶者患者正?;颊?/p>

二、綜合題

17.某家系中有甲?。ˋ、a)和乙?。˙、b)兩種單基因遺傳?。ㄈ缦聢D),其中一種是伴性遺傳?。ú豢紤]XY同源區(qū)段),如圖:

(1)甲病的遺傳方式是染色體性遺傳;乙病的遺傳方式是染色體性遺傳。

(2)Ⅰ-1的基因型是。

(3)Ⅲ-3與Ⅲ-7近親結(jié)婚,生了一個無甲病但患乙病的性染色體為XXY的孩子(不考慮基因突變),則Ⅲ-3提供的配子的基因型為,Ⅲ-7提供的配子基因型為。

(4)若Ⅲ-1與Ⅲ-8近親結(jié)婚,生出正常小孩的概率為。

【答案】(1)常;顯;伴X;隱

(2)aaXBXb

(3)aY;aXbXb

(4)7/48

【知識點】伴性遺傳

【解析】【解答】分析系譜圖:Ⅱ-4和Ⅱ-5號都有甲病,但他們有一個不患甲病的女兒(Ⅲ-7),即“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Ⅱ-4和Ⅱ-5號都沒有乙病,但他們有患乙病的孩子,即“無中生有為隱性”,說明乙病是隱性遺傳病,且甲、乙中有一種是伴性遺傳病,則乙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

(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

(2)Ⅰ-1沒有甲病,其基因型為aa;Ⅰ-1沒有乙病,但Ⅱ-4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為XBXb,所以Ⅰ-1的基因型為aaXBXb。

(3)Ⅲ-3的基因型為aaXBY,Ⅲ-7的基因型為aaXBX_,他們所生的無甲病但患乙病的性染色體為XXY的孩子的基因型為aaXbXbY,說明Ⅲ-7的基因型為aaXBXb,則這個性染色體異常孩子形成的原因是Ⅲ-7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移向同一極所致,故Ⅲ-3提供的配子的基因型為aY,Ⅲ-7提供的配子基因型為aXbXb。

(4)分析得Ⅲ-1的基因型為:AaXBY,Ⅲ-8的基因型為:A—XBX—其中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是2/3,XBXB的概率是1/2,XBXb的概率是1/2,若Ⅲ-1與Ⅲ-8近親結(jié)婚,則生出甲病正常小孩概率為:2/3×1/4=1/6,生出乙病正常小孩概率為:1-1/2×1/4=7/8,故生出正常小孩概率為:1/6×7/8=7/48。

【分析】1、判斷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可以用以下方法:(1)先判斷這種遺傳病是不是伴Y染色體遺傳病,其發(fā)病特點是患者均為男性,遵循父傳子,子傳孫的特點;(2)再判斷這種遺傳病是不是其他類型的遺傳病,口訣是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父子患病為伴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女病,母女患病為伴性;

2、單基因控制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有兩個主要特點:①隱性純合子為正常人;②含致病基因就發(fā)病,無性別差異;

3、關(guān)于伴X隱性遺傳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男性

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

表現(xiàn)型正常攜帶者患者正?;颊?/p>

18.(2023·浙江選考)某昆蟲灰體和黑體、紅眼和白眼分別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兩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為研究其遺傳機制,進行了雜交實驗,結(jié)果見下表:

雜交編號及親體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

Ⅰ(紅眼♀×白眼♂)F11紅眼♂∶1紅眼♀∶1白眼♂∶1白眼♀

Ⅱ(黑體紅眼♀×灰體白眼♂)F11灰體紅眼♂∶1灰體紅眼♀∶1灰體白眼♂∶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